六年级下册语文35页到72页.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635482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58 大小:58.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下册语文35页到72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35页到72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35页到72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35页到72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35页到72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35页到72页.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8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35页到72页.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8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35页到72页.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8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35页到72页.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8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35页到72页.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8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35页到72页.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8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35页到72页.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8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35页到72页.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8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35页到72页.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8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35页到72页.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8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35页到72页.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8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35页到72页.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8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35页到72页.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8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35页到72页.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8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35页到72页.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8页
亲,该文档总共5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下册语文35页到72页.docx

《六年级下册语文35页到72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册语文35页到72页.docx(5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六年级下册语文35页到72页.docx

六年级下册语文35页到72页

7—1军需处长总第35节

第一课时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会“坨”一个生字,认识一个“啸”生字。

联系上下文体会“冰天雪地、狂风呼啸、大雪纷飞、单薄破旧、一尊塑像、恶劣的环境、残酷的战斗、晶莹的丰碑、严峻的考验”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人物的神态体会人物的内心的阅读方法,了解故事的梗概,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预习课文。

教学方法:

抓住神态和心理描写体会理解文章。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教师板书。

1、导语:

在海拔2000多米的云中山上,狂风呼啸,大雪纷飞,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他们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

将军在思索着,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

让我们带着同样的思索走进课文。

2、结合课前的预习要求,学生展示自己的课件。

3、交流自学笔记。

4.认读生字。

5.检查读课文。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注意及时纠正错误读音。

二、思考: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本篇课文叙述了在风雪交加的行军途中,一位红军的军需处长因衣服过于单薄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表现了这位军需处长克己奉公的高贵品质。

文章以将军思想感情的发展为线索,先写将军对红军行军途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和考验的思索,为下文所发生的事情作了必要的铺垫和暗示;接着写将军看到一位老战士冻僵在雪地上时的愤怒和对军需处长的责备;然后写将军得知冻僵的老战士正是军需处长时的震惊和对军需处长的崇敬;最后写在军需处长崇高精神的鼓舞下,将军率领红军战士继续前进。

7—1军需处长总第36节

第二课时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七自然段。

2、揣摩文章按照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脉络进行记叙的表达顺序,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深刻的思想感情。

3、体会军需处长克己奉公,以身殉职的崇高品质,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教学重难点: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通过人物神态体会人物内心。

教学过程:

一、小组学习讨论。

自学要求:

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看看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小组讨论后,把认为有价值的记录下来。

1.小组讨:

每人提出自己的问题后,小组进行整理,提出几个有代表性的大问题。

2.出示每组同学提出的问题,并对所有问题进行分类归并归纳整理出几个大问题。

(1)在整篇文章,将军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为什么?

(2)为什么说红军队伍面临的考验是严峻的?

(3)为什么把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称为丰碑?

3、理解将军的心情。

①结合第8——12自然段,谈谈:

面对这位冻僵的老战士,将军的心情是怎样的?

(先概括地说,将军先愤怒了,后又被感动了,再联系有关词句重点理解。

主要抓“吼道”“红着眼睛”“豹子”“抖动”等词。

②感情朗读第8——10自然段。

(体会将军愤怒的心情。

③当将军知道被冻死的就是军需处长时,他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在想什么呢?

①联系第13自然段,再结合上文,谈谈为什么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②结合最后一自然段理解战士们的脚步声为什么是“沉重而坚定”

③理解最后一句话。

二、总结全文,深化思想教育

是啊,这座晶莹的丰碑不仅感染了将军,感染了这支队伍,也深深地感染了我们,让我们把这座晶莹的丰碑牢牢树在心中。

三、作业:

为“丰碑”写碑文,写好后在班级交流。

教学反思;

 

7—2雷锋的故事总第37节

第一课时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学会两个生字“携”“诙”,认识“瓢”“喃”。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概括故事的内容,试着给每个故事加上小标题。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概括故事的内容

教学准备:

可以让学生搜集雷锋的事迹、图片、故事,以便课上、课下进行交流。

教学方法:

读中感悟

教学过程:

一、学生交流预习,展示自己的课件。

二、学习生字。

1、检查预习情况

2、指名读文

3、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三、练习朗读课文。

1、自己练读,再以小组为单位练习朗读。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2、默读,抓住故事的主要内容,再和组内的同学交流。

四、作业:

练习朗读课文

 

课后反思:

 

7—2雷锋的故事总第38节

第二课时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概括故事的内容,试着给每个故事加上小标题。

3、了解故事的内容,体会雷锋的精神,学习雷锋热爱人民、助人为乐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故事思想感情,学习雷锋的高贵品质。

教学难点: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故事思想感情,学习雷锋的高贵品质。

教学准备:

可以让学生搜集雷锋的事迹、图片、故事,以便课上、课下进行交流。

教学过程:

一、题入手,导入新课。

二、入学习课文内容。

1、由整体入手感知课文内容。

先把握文章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再串联起来想,文章的主要内容。

2、通读全文,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说出没个故事的内容。

3、这篇课文主要写了雷锋的几个故事?

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开篇引入雷锋的名言,揭示了雷锋高尚的思想境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无私奉献精神。

接着讲述雷锋的三个故事。

先讲雷锋为灾区寄100元钱的事和他对这件事的看法。

接着讲了一次过春节,雷锋带领全班到抚顺瓢儿屯车站做好事。

最后讲了雷锋出差去沈阳途中,冒雨帮助母子三人,并把他们送回家的事。

这三个故事集中体现了雷锋热爱人民,助人为乐的高贵品质。

4、深入学习课文内容。

由整体入手感知课文内容。

先把握文章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再串联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5、熟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6、指导朗读

你认为文中哪些语言优美动人,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语句。

三、总结全文

四、作业:

完成课后习题。

五、板书设计:

(略)

六、教学反思:

我心中的英雄总第39节

第一课时课型表达

【表达内容】

选择一位你心目中的英雄,搜集他(她)的资料,从中选择一两件能反映他(她)英雄气概的具体事例,再把自己的感受写出来。

可以用“我心中的英雄”为题,也可以自拟文题。

【表达提示】

1.首先要查阅人物的主要事迹,从大量的材料中选取最能反映人物品质的一两个事例,具体地描述出来。

2.英雄人物表现出来的哪一种精神令你敬佩,是坚强,是正直,还是勇敢?

3.记述英雄人物事迹时,要有自己对人物的赞扬,表达敬仰之情。

4.英雄可以是众人皆知的,也可以是你身边能称为“英雄”的人。

【指导过程】

1.了解‘“英雄”的含义。

英雄:

指非凡出众的人物。

指见解、才能超群出众或领袖群众的人。

2.回忆自己身边是否有这样的人物,想一想再说一说。

3.想一想你为什么要称他为英雄呢?

是他的哪一方面品质打动了你呢?

4.与同学交流后先说一说,再写一写。

5.注意,在写人物的过程中,要选一件或两件事来突出人物的某种精神品质。

【交流评改】

1.把你写的习作,先自读两遍,进行修改,再读给别人听,看看他们是受到感动。

2.比较一下,哪位同学写英雄人物的手法,值得你借鉴。

 

8—1蛇肚子里的象总第40节

第一课时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字,学会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清文章写作思路。

教学重点:

认识4个字,学会7个生字。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方法:

自读自悟,相机引导

教学准备:

本课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1、同学们,《蛇肚子里的象》这篇文章是一位法国作家的作品,谁能给大家读一遍课文?

在读时要注意法国人说话的特点和语气。

2、同学们评议读得怎么样。

二、读课文,注意读得文通字顺。

三、结合课前的预习,汇报自学的成果。

(从字词到内容)

同学们之前已经预习过这篇文章,有哪些需要同学们的内容请大家充分交流。

字音、字型、词义、等基础知识部分。

四、在把文章读流利的基础上,体会文章的主要内容;观察作者画的这两幅画,谈谈你的看法。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结合书后习题,试着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并试着给文章分段。

2、根据时间顺序可以给文章分为两段:

一:

(1-4)“我”画了两幅蛇肚子里的象,大人们都不能理解。

二:

(5)“我”迎合大人们的视觉,从他们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这样才能使他们接受。

五、确立下堂课的学习目标。

小组讨论交流学习目标:

(1)文中重点词句;

(2)作者的写作目的;

(3)我们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8—1蛇肚子里的象总第41节

第二课时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3、了解课文的几处对比描写的作用。

4、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方法:

自读自悟,相机引导

教学过程:

一、巩固复习,回顾上节课的内容。

请同学分别来读文章的两个部分,试着概括其主要内容。

二、精读文章,体会重点词句的含义。

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精读文章进行学习,将其中你认为最值得研究的语句找到,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其中的含义。

(结合书后第二题所给出的重点句子)

2、含义深刻的句子:

分别从孩子和大人的两个角度来体会他们不同的看法。

3、在读这个故事时,可以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讨论交流自己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1、讨论书后的题,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体会。

2、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人物的语言要符合人物形象、身份、特点,在读到评论性的语言时要读得沉稳、深刻。

3、体会这个个故事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整篇文章有带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8—2不留余地的狼总第42节

第一课时课型新授

学习目标:

1、认识1个字,学会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重点:

认识1个字,学会3个字。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方法:

自读感悟,相机引导

教学准备:

本课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新课,齐读课题。

并指生读课文。

2、同学们评议读得怎么样。

二、读课文,注意读得文通字顺。

三、结合课前的预习,汇报自学的成果。

师:

同学们之前已经预习过这篇文章,有哪些需要同学们的内容请大家充分交流。

关注字音、字型、词义、等基础知识部分。

四、在把文章读流利的基础上,体会文章的主要内容;观察作者画的这两幅画,谈谈你的看法。

1、默读课文,结合书后习题,试着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2、根据时间顺序可以给文章分为两段:

第一段:

(1-5)讲述狼的故事。

第二段:

(6-12)不同人士对故事的不同评价。

五、小组讨论,留给学生思考题,为下节课做准备。

(1)文中重点词句;

(2)作者的写作目的;

(3)我们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8—2不留余地的狼总第43节

第二课时课型新授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3、通过深入阅读,体会不同人士对于故事的不同评价。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方法:

自读感悟,相机引导

教学过程:

一、巩固复习,回顾上节课的内容。

1、请两名同学分别来读文章的两个部分,试着概括其主要内容。

二、精读文章,体会重点词句的含义。

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精读文章进行学习,将其中你认为最值得研究的语句找到,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其中的含义。

结合书后第二题所给出的重点句子。

2、含义深刻的句子:

不同人士对故事的评价。

(几个句子。

3、在读这个故事时,可以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讨论交流自己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1、讨论书后题,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体会。

2、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人物的语言要符合人物形象、身份、特点,在读到评论性的语言时要读得沉稳、深刻。

3、体会这个个故事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整篇文章又带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四、作业:

小练笔

五、课后小结:

教学反思;

与众不同的联想总第44节

第一课时课型新授

表达内容:

一些普普通通的几何图形,不同的人看到它,会有不同的理解。

看到一个圆,会想到太阳,会联想到团圆……

看到一条直线,会想到平坦的道路,会想到孙悟空的金箍棒……

看到一条曲线,会想到起伏的海浪,会想到坎坷的道路……

看到一个三角形,会想到金字塔,会想到稳定……

看到这些图形后,你会想到什么呢?

请你选择其中一个或几个,从你的视角去感受它,描述它,或者把对几个图形的联想组成一个小故事。

表达提示:

1.读书中两段话,可以使想象力更丰富,思考问题更深入。

2.习作时限写有图形想到了什么事物,然后再具体的描述你想到的事物。

表达指导:

1、学生把自己的联想依照表达的要求写下来。

2、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关注写作有困难的学生,为他们提供有效及时的帮助。

交流评改:

1.朗读自己的习作,卡堪忧图形联想到的事物是否自然、贴切,所写的故事或感受是否具体。

2.比一比,谁的联想别具一格,又能使人受到启发。

3、全班交流:

选取有代表性的习作读给全班同学听,发现优点,共同借鉴,发现缺点,提出改进意见。

4、再次修改,完成习作。

9—1用奇谋孔明借箭总第45节

第一课时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学会4个生字,认识8个生字。

2、能在充分默读课文的基础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清文章的写作脉络。

教学重点:

学会4个生字,认识8个生字。

教学难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原著《三国演义》、幻灯片

教学方法:

自读感悟,相机引导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新课

1.可以播放连续剧1.《三国演义》的精彩片段。

引导学生交流对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的印象,可以从作者、主要人物、其中精彩的片段及其具体的情节来谈。

2.介绍并诵读与本文相关的章节和内容。

二、初读课文

1.读准字音。

2.注意句子通顺、连贯。

3、检查预习情况

出示生字指名认读并组词

说一说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每部分的内容是什么?

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指读课文

注意发现学生难于读顺的语句,引导学生通过理解语句的意思将句子读顺,或者利用老师、学生的范读引导读顺,其间对于难于理解的语句老师要进行适当的讲解

(一些难读的语句,要给学生充分练习的时间)

四、作业

练习朗读课文,写本课生字。

9—1用奇谋孔明借箭总第46节

第二课时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朗读课文中,能粗浅地感受到这部名著的语言魅力。

3、能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调动自己对于这部名著的积累,初步感受“孔明用奇谋借箭”的“奇”。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在阅读过程中,了解孔明用奇谋借箭的经过,能感受到孔明通晓天文、熟读兵法、深谙兵机、足智多谋、神机妙算的特点,感受到题目中的“奇”。

教学准备:

原著《三国演义》、幻灯片

教学方法:

自读感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指名朗读课文。

2.引导思考本文的主要内容。

二.根据老师的提示理清课文层次。

引导学生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将课文划分为三段。

三.感知课文

1.画出表示时间、地点变化的词语或句子,理清文章的脉络和借箭的经过。

2.再读课文,画出孔明和鲁肃的几次对话,找找突出描写诸葛亮神机妙算、胸有成竹、料事如神的句子。

3.默读课文,抓住对话部分和借箭过程研究奇谋之奇体现在哪里?

作批注。

4.小组交流:

把自己的意见说给小组同学听,互相交流。

5、全班汇报交流,引导学生紧紧抓住对话中的“料、只顾、算定”等词语,引导学生体会奇谋之奇。

抓住第二自然段借箭的经过,借助课文插图想象画面,感受奇谋。

四、拓展阅读

阅读《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的前半部分,关于借箭全过程继续感受孔明的奇谋,感受他的神机妙算。

9—2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总第47节

第一课时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在充分默读课文的基础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重点:

认识4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教学难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红楼梦》第四十回片段

教学方法:

自读感悟,相机引导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简单交流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2.介绍《红楼梦》的作者及创作背景。

二.引领学生读原著第四十回的内容,为学习本文建立联系。

三.初读课文

1.读准字音;

2.注意句子通顺、连贯。

3、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出示生字指名认读并组词

说一说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每部分的内容是什么?

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4、、注意发现学生难于读顺的语句,引导学生借助书后的注释,或通过理解语句的意思将句子读顺,或者利用老师、学生的范读引导读顺,其间对于难于理解的语句老师要进行适当的讲解。

(一些难读的语句,要给学生充分练习的时间)

四、再读课文,感知主要内容。

五、作业

练习朗读课文

9—2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总第48节

第二课时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能在联系前后章节的基础上感受到荣国府金银焕彩、珠宝生辉、锦衣声色、山珍海味的糜烂生活以及在宴席间表现出来的尊卑关系。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结合课文内容,感受到荣国府金银焕彩、珠宝生辉、锦衣声色、山珍海味的糜烂生活以及在宴席间表现出来的尊卑关系。

教学准备:

《红楼梦》第四十回片段

教学方法:

自读感悟,相机引导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引导学生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

1.文中是怎样写王熙凤、鸳鸯戏弄、耍笑刘姥姥的?

2.共写了几件事?

三.感受课文内容。

默读课文,边读边将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记录下来。

四.通过朗读进一步加深感受。

1、学生快速浏览课文,除了刘姥姥,文中还写了哪些人物,把他们的名字标记出来。

2、学生默读课文,把写“笑”最生动、传神,最能突出人物特点的词语圈出来,反复品读,作简单的批注。

3、小组、全班交流:

谁的“笑”最有特点,结合自己圈画的重点词语讲一讲,通过人物的“笑”猜猜他的性格特点,学生可以结合相关资料体会人物性格。

4、请学生结合文中描写刘姥姥的句子,默读体会这个任务的特点。

五.回顾全文

鼓励阅读过原著的同学将精彩的片段讲述给同学听。

六.激发兴趣阅读原著。

假如我是名著中的人物总第49节

第一课时课型表达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读名著的热情,让学生学会读书,学会思考。

2.对名著中的主要人物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认识。

3.能针对故事中的人物、情节和相关线索展开大胆的想象,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和真实想法。

教学重难点:

1.认真阅读名著,对名著中的人物有自己独特的认识。

2.想象大胆、合理,提高修改作文的能力。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名著人物挑战:

教师说出一个名著人物的特点,由学生猜,也可以由学生出题,学生猜,激起对名著人物的兴趣。

名著人物以其经久不衰的魅力将自己的画像刻在了每个人的心里。

你读过的名著中,哪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如果给你一次机会,你想成为哪个名著中的人物?

二、为名著人物定格、画像:

1、拿出自己曾经读过的名著,和同学们交流自己读过的名著人物。

按照书名、人物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互相表达自己对人物、书籍的感受,说读后感,找到写作的切入点。

2、能用一个或几个词来概括自己心中的这个名著形象。

三、构思,定稿:

1、切入点:

人物曾经做过的某件事引发了你的思考,针对名著中某个人物的某个故事入手,“改编”或者“重写”人物的故事。

针对人物的某种选择或者某种观点、做法发表自己的看法,写出自己的选择、做法等。

2、结构:

开门见山,直接承接名著中上文的故事开头。

改编故事或另外写一个故事,体现自己对名著中主人公的理解与感受。

结尾可以总结这个人物,也可以写对这个人物的希望。

3、人称为第一人称。

注意与原著中的人物和情节相关联,不能完全脱离原著。

四、修改,交流。

 

10—1为学总第49节

第一课时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二类生字,会读古文中重点字的字音。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喜欢学习古文。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古人的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感受与体会。

教学重点:

能借助注释读懂课文内容,感悟其中的寓意。

教学难点:

借助注释,理解并说出每句话的意思,能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论语大考堂: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而立,()而不惑,()而知天命,()而耳顺,()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学而不思则(),思而不学则()。

你还知道哪些名句?

二、出示曲阜孔子庙的图片,介绍孔子。

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春秋战国时代是最动荡也是最具特色的一个时期。

就在这样一种社会背景下,一个承前启后的人物在鲁国诞生。

他就是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

三、读文,扫清阅读障碍。

四、借助工具书理解课文。

1.学生交流自己学习后的成果。

2.有关课后“为学”名言的理解: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春秋]孔子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2)业精于勤,荒于嬉。

——[唐]韩愈

(学业的精深造旨得之于勤奋,在玩耍与游戏中荒废了。

(3)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战国]荀子

(还没有刻完就不刻了,这样半途而废,即使是朽木也不能折断;坚持不懈地刻镂,哪怕是坚硬的金石也可以雕刻成功。

这句话强调的是坚持不懈。

五、作业:

背诵你喜欢的《论语》中的句子。

板书设计:

《论语》四则[孔子]

《论语》纪录孔子及其弟子语言的语录体散文集。

重点字:

说乐愠罔殆

六、课后小结:

10—2《列子》三篇总第50节

第一课时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认识七个二类字,学会四个一类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薛谭学讴》

3了解《薛谭学讴》的大致内容。

能借助注释读懂课文内容,感悟其中的寓意。

教学重点:

能借助注释读懂课文内容,感悟其中的寓意。

教学难点:

借助注释,理解并说出每句话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介绍《列子》相关资料。

二、读古文,感受寓意:

(一)、读课题《薛谭学讴》,你读懂了什么?

薛谭学习唱歌。

(二)、出示小组合作学习提纲: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用自己的话讲《薛谭学讴》的故事。

(三)小组汇报,教师相机指导。

1.扫清难读的字:

讴遂弗止郊衢响遏行云

2.结合书下注释,理解这篇短文的大意。

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把秦青的本领全部学完,自己就以为统统都会了,便打算向老师先辞回家。

秦青没有阻拦他,并在城外的大路旁给他设酒饯行。

席间,秦青轻轻地击着拍子,唱了一支十分悲壮的曲子,歌声把树林都震响了,使天上飘动着的彩云也停住不动了。

薛谭听了,便连忙向老师谢罪请求回去继续学习。

从此以后,他一辈子再也不敢说学成回家的话。

3.感受人物形象,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