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历史第二轮复习检测13.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636253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95.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历史第二轮复习检测1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届高考历史第二轮复习检测1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届高考历史第二轮复习检测1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届高考历史第二轮复习检测1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届高考历史第二轮复习检测1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届高考历史第二轮复习检测1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届高考历史第二轮复习检测1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届高考历史第二轮复习检测1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届高考历史第二轮复习检测1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历史第二轮复习检测13.docx

《届高考历史第二轮复习检测1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历史第二轮复习检测13.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考历史第二轮复习检测13.docx

届高考历史第二轮复习检测13

题型10 纵横对比类非选择题

(限时40分钟)

1.(2015·福建厦门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尚书》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礼记》

材料二 我们的国体之所以被称作民主,是因为权力不是被少数人、而是被所有人民掌握。

——伯利克里演讲词

材料三 八十七年前,我们的先辈们在这个大陆上缔造了一个新的国家,它孕育于自由之中,奉行人人生而平等的原则……我们要使这个国家在上帝的护佑下得到自由的新生;我们要使这个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永世长存。

——1863年林肯葛底斯堡演讲词

材料四 中国进化比较欧美还要在先,民权的议论在几千年以前就老早有了,不过当时只是见之于言论,没有形于事实。

现在欧美既是成立民国,实现民权,有了一百五十年,中国古人也有这种思想,所以我们要希望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乐,顺乎世界的潮流,非用民权不可。

——孙中山演讲词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古代中国和古希腊基本的政治思想。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者在根本目的上的区别。

(2)材料三中林肯所说“新的国家”后来在政治制度上有哪些创新之处?

指出古希腊与美国在民主形式上的主要不同。

(3)材料四反映了孙中山的哪一思想?

分析它与材料一、三之间的内在联系。

解析 第

(1)问,归纳材料一中《尚书》《礼记》的主要思想是民本、天下为公。

材料二伯利克里的话强调了民主;第二小问,从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和古希腊的民主思想的根本目的角度思考。

(2)问,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美国发表《独立宣言》和《1787年宪法》,实行了一系列制度创新进行归纳;第二小问,从古希腊实行直接民主,而美国实行间接民主的角度回答;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四的关键信息在最后一句“非用民权不可”,可知此处体现了三民主义之中的民权;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可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既吸收了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精髓,又学习了西方民主思想,是中西合璧的产物。

答案 

(1)思想:

民本思想(或天下为公);主权在民思想。

区别:

前者为维护君主统治,后者为保障公民治理国家的权力。

(2)创新:

确立联邦制;确立总统共和制;颁布《1787年宪法》(成文宪法),实施三权分立制度。

不同:

古希腊是直接民主,美国是间接(代议制)民主。

(3)思想:

民权主义。

联系:

孙中山继承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借鉴、吸收近代西方民主思想,发展形成民权主义思想。

2.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一带一路”构想,已经成为当下中国外交战略和中国国家战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代丝绸之路与宋代丝绸之路

汉代

宋代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图

材料三 1943年,美国提出怀特计划,建议设立总额为50亿美元的国际货币基金,由各国根据自己的黄金外汇储备和国民收入来决定自己的投票权。

而英国提出的凯恩斯计划,根据国际进出口贸易来决定各国的份额。

双方谈判后,同意根据怀特计划来组建战后国际经济体系。

1945年布雷顿森林协定签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宣告成立。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宋代丝绸之路比汉朝有了哪些新发展?

分析宋代海上丝路繁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从背景与影响两个角度分析新航路与中国丝路的不同。

(3)据材料三,指出两大计划的差异及其本质上的共同点。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怀特计划最终胜出的原因。

战后国际经济体系的建立反映了世界经济怎样的发展趋势?

解析 第

(1)问,第一小问,注意对比宋代与汉代的丝绸之路的路线图,从贸易范围、贸易渠道和贸易的商品内容来分析;第二小问,注意多角度分析,联系所学知识从宋代政治、经济、科技等角度来分析归纳。

(2)问,“背景”抓住东西方在经济方面的差异来分析,“影响”联系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思考,对比分析中国丝路的影响即可;第(3)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中的“由各国根据自己的黄金外汇储备和国民收入来决定自己的投票权”“和根据国际进出口贸易来决定各国的份额”来回答;第二小问,二战前英镑在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二战后不想失去这个地位,可以看出两大计划的争论本质上是英美两国争夺世界经济霸权;第三小问,结合二战后欧洲经济的衰败和两极格局形成来回答;第四小问,结合布林顿森林体系的意义来回答,世界经济朝向体系化和制度化或者全球化发展。

答案 

(1)发展:

到达范围更广,中国商品远销东亚、南亚、西亚、东欧、北非;贸易渠道增加,海上商运发展迅速;唐宋以来,瓷器成为外销重要商品,因此也被称为“瓷路”。

原因:

北方战乱,陆上丝路受阻;经济重心南移;造船技术进步、指南针应用于航海;瓷器成为主要的外贸商品,需要稳而运载量大的承载工具;政府重视,海外贸易税成为国家财政收入重要来源之一。

(2)背景:

新航路的基础是商品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丝路是封建自然经济的发展;

影响:

新航路促进西欧社会转型,由封建向近代过渡,丝路没有;新航路促进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给亚非拉带来灾难,丝路双方受益;对于世界一体化来说,丝路交往有限,新航路打破隔绝状态,推动世界成为整体。

(3)差异:

根据黄金外汇储备和国民收入来决定投票权;根据国际进出口贸易来决定各国的份额。

共同:

争夺世界经济霸权。

原因:

英国经济实力严重削弱,美国经济实力空前膨胀。

趋势:

体系化、制度化。

(答全球化亦可)

3.(2015·江苏扬州期末)新文化运动与文艺复兴是近代中西方历史上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探讨两者异同,能给我们带来些许思考。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与新文化运动不同,欧洲文艺复兴的文化策略是温故以立新,彰往以察来。

……总之,文艺复兴是基于欧洲自身的思想资源基础上的再创造。

新文化运动借助的不是本土文明的资源,而是外来文明的资源。

——《欧洲文艺复兴与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比较》

材料二 (文艺复兴中)在资产阶级人文主义的大旗下,人们急于索回被社会剥夺了的“天赋权利”,于是便表现出某种试图割断与群体联系的脐带,……李大钊……强调政治机关是为全体人民的,每个人都是为社会国家做有益工作的人。

他就把个人与社会相联系,把个人解放与民族救亡相联系。

——李海涛《新文化运动与文艺复兴比较》

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中国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都面临着一个追求思想解放与社会变革的时代,这两个时代的社会精英们都完成了历史赋予的使命,在传统之中开辟出一片新的思想与文化。

——《文艺复兴与新文化运动的比较》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文艺复兴与新文化运动在对待传统文化态度上有何不同?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文艺复兴与新文化运动在价值取向上有何不同。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最主要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文艺复兴与新文化运动是如何体现材料三中“开辟出一片新的思想与文化”的。

解析 第

(1)问,结合材料一中“欧洲文艺复兴的文化策略是温故以立新,彰往以察来”“新文化运动借助的不是本土文明的资源,而是外来文明的资源”的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归纳。

(2)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二中的“(文艺复兴中)在资产阶级人文主义的大旗下”“李大钊把个人与社会相联系,把个人解放与民族救亡相联系”的信息进行归纳;第二小问,需要结合所学知识,联系两者发生时,东西方各自的社会背景来回答。

第(3)问,回答时紧紧围绕“新的思想与文化”并结合所学知识中的两者的影响进行归纳。

答案 

(1)不同:

文艺复兴借助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形式。

新文化运动批判以儒学为代表的旧文化。

(2)不同:

文艺复兴个人主义。

新文化运动集体主义、爱国主义。

原因:

文艺复兴是资本主义发展强调人的作用。

新文化运动是民族危亡激发救国救民的忧患意识。

(3)体现:

文艺复兴宣扬资产阶级人文观。

新文化运动弘扬民主与科学精神;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

4.(2015·四川宜宾一模)区域经济的发展各具特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兴起了新的经济形式“草市镇经济”。

(见宋代草市镇表)

宋代草市镇

四川盆地

江南地区

地域名

市镇数(个)

功能

地域名

市镇数(个)

功能

成都府路

202(179镇23市)

茶叶、盐业

的贩运、

买卖为主

两浙西路

258(58镇200市)

桑蚕缫丝、制笔、冶铸、榨油等

潼川府路

450(370镇80市)

利州路

135(115镇20市)

两浙东路

330(54镇276市)

夔州路

117(89镇28市)

合计

904(753镇151市)

588(112镇476市)

市镇密度

0.003个/km2

0.005个/km2

——据傅宗文《宋代草市镇研究》整理

材料二 人类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不是“自我意识”、宇宙精神或者某个形而上学怪影的某种抽象行为,而是纯粹物质的、可能通过经验确定的事实,每一个过着实际生活的、需要吃、喝、穿的个人都可以证明这一事实。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

材料三

苏俄新经济政

策的农业法令

1921年3月21日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颁布《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法令,规定农民交纳粮食税后,剩余的粮食等农产品可以到市场交换物品

罗斯福新政中

的农业法案

1933年5月12日,美国国会通过了第一部《农业调整法》。

该法案采取的主要策略是“限额耕种”,农户自愿与政府签订市场协议,凡是根据政府“按户分配耕地面积计划”,“自愿”减少耕地、限制产量的农户都可以得到政府的津贴。

1938年罗斯福签署了新的《农业调整法》。

该法规定由新成立的商品信贷公司以略低于1909~1914年“平价”的价格标准向农民贷款,如果农产品价格下跌低于政府定价,则农户可将剩余产品交商品信贷公司,由公司负责承担差价。

如果市场价高于政府定价,则农民可以在市场出售剩余农产品以归还政府贷款

(1)根据材料一,指出宋代四川与江南地区市镇的不同。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江南市镇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图片信息,对“人类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予以说明。

(3)根据材料三概括苏俄与美国在促进农业发展方面的相似之处。

解析 第

(1)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一可知关键在于选择对比的角度,从合计总数看,四川多于江南;从市镇密度看,四川低于江南;从市镇功能看,前者以销售为主,后者以生产为主。

第二小问,从农业、手工业发展奠定的基础、交通的便利、政府政策等方面分析商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2)问,结合新航路的开辟、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回答。

第(3)问,对比苏联新经济政策与美国罗斯福新政,都是本国政府为应对危机而主导实施的;从手段方式、过程、效果来比较。

答案 

(1)不同:

数量:

四川多于江南;密度:

四川低于江南;功能:

四川以买卖(集散、贸易)为主,江南以生产为主。

比例:

四川低于江南。

原因:

经济(政治)重心逐渐南移;农业和手工业水平提高(生产力发展);水陆交通便利;商品经济发展;政府财税依赖江南地区。

(2)说明:

新航路开辟前,各大洲相对隔绝,欧洲人把遥远国度的人想象成奇形怪状的人。

随着西欧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航海技术的进步,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条件;新航路开辟,促进了物种的交流,加强各大洲之间的联系,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工业革命后英国取得“世界工厂”的地位,成为世界贸易中心,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总之,物质与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从各民族分散孤立逐渐走向整体,也使人们的生活和思想观念发生巨大变化。

(3)相似:

政府主导(自上而下);立法和行政手段促进农业发展;利用市场对农业生产和分配进行调节;都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促进社会的稳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