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技术资料地鳖虫养殖技术资料全集.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638343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94 大小:112.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养殖技术资料地鳖虫养殖技术资料全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4页
养殖技术资料地鳖虫养殖技术资料全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4页
养殖技术资料地鳖虫养殖技术资料全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4页
养殖技术资料地鳖虫养殖技术资料全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4页
养殖技术资料地鳖虫养殖技术资料全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4页
养殖技术资料地鳖虫养殖技术资料全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4页
养殖技术资料地鳖虫养殖技术资料全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4页
养殖技术资料地鳖虫养殖技术资料全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4页
养殖技术资料地鳖虫养殖技术资料全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4页
养殖技术资料地鳖虫养殖技术资料全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94页
养殖技术资料地鳖虫养殖技术资料全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94页
养殖技术资料地鳖虫养殖技术资料全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94页
养殖技术资料地鳖虫养殖技术资料全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94页
养殖技术资料地鳖虫养殖技术资料全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94页
养殖技术资料地鳖虫养殖技术资料全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94页
养殖技术资料地鳖虫养殖技术资料全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94页
养殖技术资料地鳖虫养殖技术资料全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94页
养殖技术资料地鳖虫养殖技术资料全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94页
养殖技术资料地鳖虫养殖技术资料全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94页
养殖技术资料地鳖虫养殖技术资料全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94页
亲,该文档总共9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养殖技术资料地鳖虫养殖技术资料全集.docx

《养殖技术资料地鳖虫养殖技术资料全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养殖技术资料地鳖虫养殖技术资料全集.docx(9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养殖技术资料地鳖虫养殖技术资料全集.docx

养殖技术资料地鳖虫养殖技术资料全集

本文由网络资料整理合并所得,内容全部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到你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三农书屋:

 

目录

一、概述1

(一)土元的医用价值1

1.土元的有效成分1

2.土元的药用价值2

(二)人工饲养土元的意义2

1.开发其食用价值4

2.推进药用功效开发和有效成分分析4

3.增加出口创汇5

二、土元的形态特征6

(一)土元的外部形态6

(二)土元的内部结构8

1.消化系统8

2.呼吸系统9

3.循环系统9

4.排泄系统10

5.生殖系统10

(三)我国几种常见药用土元的形态特征12

1.中华真地鳖12

2.云南真地鳖14

3.西藏真地鳖15

4.冀地鳖16

5.金边地鳖18

三、土元的生物学特性20

(一)土元的生活环境及生活条件20

1.土元的生活环境20

2.土元的生活条件21

(二)土元的一般特性24

1.假死性24

2.冬眠性24

3.土元喜温暖潮湿环境25

(三)土元的食性26

(四)土元的生长与繁殖特性28

(五)土元的生活史33

四、土元的饲养设施与工具36

(一)土元饲养场地、饲养房的选择36

1.场址选择36

2.饲养室的选择37

(二)土元饲养方式及设备38

1.室内饲养38

2.室外饲养42

3.室内室外结合饲养43

(三)土元饲养土配制44

1.土元对饲养土的要求45

2.取土时间与饲养土的处理46

3.饲养土的制备程序及几种饲养土的制备方法47

4.饲养土的湿度与测定方法51

(四)土元饲养设施消毒53

(五)土元饲养用具57

五、土元的饲养管理59

(一)土元的饲料与营养59

1.蛋白质60

2.脂肪61

3.碳水化合物62

4.维生素62

5.矿物质63

6.饲料的种类与评价64

(二)土元的饲喂与管理67

1.饲料配制原则67

2.饲料配方70

3.饲料投放73

4.土元的管理74

(三)土元的饲养密度与产量78

(四)土元的分级饲养管理80

(五)土元的四季管理89

六、土元的繁殖技术95

(一)土元的引种96

(二)土元的选种及复壮98

(三)土元的繁殖技术102

1.产卵成虫的管理102

2.卵鞘的处理与保存104

3.卵鞘的孵化106

(四)土元的加温繁殖108

七、土元的病虫害防治116

(一)土元的病害防治117

1.土元膨胀病117

2.湿热病118

3.胃壁溃烂病119

4.绿霉病120

5.卵鞘霉腐病121

(二)土元的虫害防治122

1.粉螨122

2.线虫病125

3.蚂害126

4.鼠妇127

(三)土元的敌害防治128

八、土元的采收与利用129

(一)土元的采收与初加工129

(二)土元的利用136

 

一、概述

中药土元动物学名为地鳖虫,由于它的形体似鳖而得名。

俗称很多,如土鳖虫、地乌龟、土退、土王八、土爬爬、蚵蚊虫、壳泡虫、簸箕虫、过街、地团鱼、地甲鱼,古籍中称么虫。

鳖蠊科中多数种类背面隆起,胸部有绒毛的地鳖可以用作中药,市售的土元有中华真地鳖、冀地鳖、云南真地鳖、西藏真地鳖、珠穆朗玛真地鳖等。

(一)土元的医用价值

土元在古籍中称庐虫,性味咸、寒,有毒;人心、肝、脾三经;功效有逐淤、破积、通络、理伤,主治症瘕(包块、肿块、肿瘤之意)积聚、经闭、产后淤血腹痛、跌打损伤等。

1.土元的有效成分

现代医学对土元的化学成分作了测定,证明有效成分有四方面的特点:

(1)氨基酸含量高,约占土元总体重的40%,人体必需氨基酸约占氨基酸总量的30%以上。

(2)人体必需微量元素,如铁、硒、锌、锰、铜等含量较高。

(3)不饱和脂肪酸,如棕榈油酸、油酸、亚油酸等含量较高,其中油酸占脂肪酸的74.68%-86.32%。

(4)还含有p—谷甾醇、十八烷甘油醚(鲨肝醇)、尿囊素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

2.土元的药用价值

通过对土元的化学成分分析和在临床上的应用,发现土元有更高的药用价值。

(1)对白血病、肝癌、胃癌等有抑制作用,对恶性肿瘤有改善症状的作用。

(2)有调节血脂、血压、溶栓作用。

(3)可降低脑、心脏组织的耗氧量,提高其对缺氧的耐受性。

(4)还有消炎、解毒、镇静等作用。

(5)土元与其中药配成的方剂对乙型肝炎、脑梗塞、略腰疼等顽症有很高的治疗效果。

根据现代医学对土元的化学分析和应用研究,证明土元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和开发利用潜力,还可以进一步开发、挖摹掘其应用范围。

(二)人工饲养土元的意义

随着中医药的发展,土元药材的应用愈来愈广泛,目前菩含有土元的中成药有100多种,特别是骨伤科的药更离不开患土元。

据报道,当前紧缺的中药材

仅黑龙江一制药厂反映,他们每年加工中成药就需要土元50吨。

过去土元药材靠捕捉野生供给。

野生土元生活在厨房、库房、农家小院的虚土及野外阴湿含腐殖质多的土壤。

随着近期旧房翻新、地面硬化,在农家院内土元失去了自然滋生场所,加之农田使用农药、化肥,土元的野生资源迅速减少,靠捕捉野生土元远远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国内中成药加工和出口的需要,收购价这些年不断上涨。

1984年国家定的收购价每千克为5元,1997年药材市场报出的售价为45元/千克。

由于近几年人工饲养发展较快,销售价日趋平稳,目前全国几大药材市场报出价为30-33元/千克。

因此,人工饲养土元可以缓解供求矛盾,平稳价格,为人类健康做出贡献。

另外,推广土元饲养技术,为农民增加新的养殖项目,对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有重要意义。

我国目前人均耕地只有1.5亩,多数农民靠种田只能解决温饱问题,不容易走上富裕路。

人工养殖土元是一项成本低、饲料来源上广、耗料少、饲养设备和饲养方法简单、收益快的家庭剐哭业。

例如,购买1千克卵鞘有近2万粒,每粒卵鞘内含卵10—20个,有80%的卵鞘可孵化出若虫,每个卵鞘平均孵;出12个若虫,即可以孵19.2万只小若虫,小若虫80%培育出成虫,可以培育出15.36万只成虫,每1200只成虫加完工1千克商品土元,可以生产128千克,按现行价30元出售,收人3840元,同时还可以收获卵鞘70多千克,按每;千克200元出售,收入14000元,总收入可达17840元土元扣除饲养成本纯收入可达15000多元。

这样的饲养规模,仅占房舍16—20乎方米,对广大农民来说,这确实是一个发家致富的途径,利国利民。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药事业的发展、国际交流的增加和中医文化向世界各地的传播,我们认为土元的开发利用的前景更为广泛。

可以向以下几个方面发展:

1.开发其食用价值

土元不仅是传统的中药材,而且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大量人体必需氨基酸及对人体有益的脂肪酸、矿物质和微量元素。

经常吃土元不仅能获大量人体所必需的营养,而且还能起到无病防病、增强人体免疫力的功效。

开发土元食品应考虑的几个问题。

(1)选择的虫体必须是家养的、健康的雌成虫体。

采收的时间必须是脱完最后一次皮的初期,虫体还处在白色、乳白色或黄白色的时候op因为这时体内无食物,体表几丁质辱含量低;或在进入冬眠期后进行,这时虫体内也干净无粪苫便。

(2)土元虫体有难闻的腥味,主要是挥发油中醛类物善质·,这类物质通过加热高温可以完全消失。

因此,食用前必须经过开水浸泡杀死,用水蒸出味,阳光曝晒或火烘去湿,装袋密封备用。

2.推进药用功效开发和有效成分分析

我国传统中医寻药在昆虫药材应用上,讲究用虫体与其他中药材的配伍。

而患且同一种疾病不同的中医开出的处方对某种中药材的用量各不相同,没有一个固定标准。

土元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理和药理活性的中药,其中抗凝血、抗缺氧作用已在临床上用于治疗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效果很好。

如把土元中多种具有不同药效功能的化学成分分别提取出来,用于治疗不同的疾病,特别是用于对肿瘤病的治疗,那将是一项贡献很大、利国利民的大事情。

3.增加出口创汇

中国的中医、中药在世界上享有盛名,中国的中医文化和中药出口,在东南亚各国和日本、朝鲜、韩国影响比较大、出口比较多。

但对欧、美等有些国家,由于药物管理标准不同和人们不同的生活方式,对中医、中药的接受目前还比较差,土亢的出口也是如此。

我们应该适应各国的生活方式和药物管理标准的需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

(1)做好土元有效成分的定性、定量分析工作,制定出出口标准,最理想的是把土元的有效成分提取出来,像西药那样制成片剂或针剂,便于使用。

(2)大力开展土元及中药的研究;并发出药效明显、窍应用范围广、使用方便的中成药、中药片剂和针剂,增加出口量。

二、土元的形态特征

(一)土元的外部形态

土元在我国分布较广泛,有药用价值的有中华真地鳖、云南真地鳖、西藏真地鳖、冀地鳖、黑冀地鳖、金边地鳖等。

其中中华真地鳖分布较广,药用价值也较高。

目前人工饲养绝大多数为中华真地鳖。

这里介绍地鳖外部特征以中华真地鳖为代表,作一般性的形态描述,其余各种的外部特征将在以后分述。

土元的外部形态呈椭圆形,分头、胸、腹三部分。

身体9。

b的外表被一层坚硬的壳状物包裹,称为外骨骼。

外骨骼可以><保护和支撑体内柔软的组织和器官不受损伤,同时还可以防;止体内水分散发,使土元能更好地适应陆地生活。

外骨骼形古成后不能伸长,所以土元不能随着生长而逐渐增大,土元生R长发育过程中有蜕皮现象,每蜕皮一次就生长一次,雄虫一生蜕8次皮,雌虫一生蜕10-11次皮才能发育为成虫。

成年雌虫和雄虫的外形不同。

雌成虫体长2-3厘米

宽1.5-2.0厘米,形如龟鳖,黑色而具有光泽,腹部和足呈棕色。

雄性成虫体长2,0厘米,宽1.2厘米,前胸前缘呈波状,具翅两对,前翅革质,后翅膜质,呈淡灰色,并有较深的灰斑。

雄成虫借助它作短途飞行,平时折叠如扇,藏于前翅下,善走能飞,但不常用翅。

雄虫腹部灰白色,头上生有两根比雌虫长约1倍的触须,外形似蟋蟀,但体形较小,体色也不同。

土元的身体结构可以分为头、胸、腹三个部分。

头部:

土元的头很小,隐前胸出下面,觅食时伸出,是感觉和取食的中心部位。

头顶部有一对丝状触角,长而分节,基部位于复跟的前端。

它是触觉和嗅觉的器官,具有嗅、味、触、听的功能。

眼分复眼和单眼,复眼一对在头顶两侧,两个单眼在复眼之间。

复眼是由很多单眼组织而成的,不仅能感光,而且能辨认物体的形状和大小,有视途和视物作用。

单眼结构简单,主要是起感觉作用,可以对光线定位,感觉光线的强弱。

在头部的前方,长着咀嚼式口器,可以取食固体食物。

由一片上唇、一对上颚、一片舌和一对下唇(沿中央愈合在一起)、一对下颚组成,起主要作用的是上颚,下颚不发节,坚而有齿,能咀嚼和撕咬食物。

胸部:

中胸、后胸三体节构成,是土元的运动中心。

背面由三块鳞羊状板组成,前胸背板前窄后宽,近似三角形,甚又大,遮住头部。

中胸和后胸较狭窄,两侧及外后角向下方延伸,各节腹面均有一对足,为步行足,从基部到末端分为基节、转节、腿节、胫节、跗节,跗节又由5节组成,末端有爪两个,生有若干毛刺,适于攀爬行走。

腹部:

腹部分节明显,背面共分9节,背板质地坚硬(图4-2),是土元消化吸收和繁哨中心部位。

腹面质较软,体节之间由节间膜相连,它和芦删的膜质部分一样,有较大的伸缩性,呈一窄缝状,第8-9腹节背板亦缩短,藏于第7腹节的背板凹口内,第9节生有尾须1对。

肛上板扁平横向,其后缘乎直,与侧缘形成显著角度。

后缘中央有凹陷,似1对门齿,露出尾端。

腹部的末端有肛孔及外生殖器。

(二)土元的内部结构

土元内部结构分为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排泄系统、生殖系统等几大系统,现分述如下。

1.消化系统

土元的消化系统自前向后分别为口、前衣肠(包括咽喉、食道和嗉囊三部分)、中肠(包括前胃和胃惫部两部分)、后肠(包括小肠和直肠两部分)和肛门

口周围的咀嚼式口器是摄取食物的器官,它将食物咬碎善后吞下,进人嗉囊。

嗉囊是食道膨大部分,是暂时贮存食物的地方。

在贮存中食物被嗉囊液软化后黏合成团。

嗉囊之后为一个膨大而肌肉丰厚的前胃,前胃的内壁具有外骨骼形成的齿状突起,可以继续研磨食物,把进人前胃的食物研得更细,同时还能阻止未经研细的食物向下运送。

前胃的后端还有一个向前突人的贲门办,也有防止粗糙食物进人胃的功能。

胃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分,呈囊状。

胃的前端有向外突出多条的胃盲囊,借以增加消化和吸收的面积。

在胃的内壁有一层食物膜,有防止食物擦伤胃壁的作用,这层食物膜止可以随时受破坏而脱落,脱落后述可以重新形成。

另外,胃絮壁的细胞能分泌消化酶,可对食物进行彻底的消化和吸收。

食物的残渣及水分进入肠,在小肠中吸收多余的水分后,在主直肠中形成粪便,并通过肛门排出体外

2.呼吸系统

土元是以气管进行呼吸的,这些气管将空气直接运送到组织中去进行气体交换。

气管在体壁上的开口叫气门,通常位于中胸、后胸和腹部各节的两侧,它与体尊节上的气管相连。

气管再分支成为微气管分布在各种组织又中。

体节上的气管通过气门与外界相通,气门有活办,可控制气门的自由开关,保证气体进出畅通。

一般生活在潮湿条件下的气门较大,而且是开放式的。

3.循环系统

土元的循环系统与其他昆虫一样是开放式循环,血液自心脏流出后,经过动脉进入血腔中运行,最后又通过心孔回到心脏。

由于血液在血腔中流动压力比较低,这样可以避免由于附肢断后而引起的大出血,这是对附肢容易折断的极好适应。

心脏呈管状,位于腹部体节的背面,侮节有一个膨大的心室,各心室有一个小孔,心孔具有活瓣能控制血流方向。

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但血细胞中不含血红蛋白。

因此,血液中只能带很少的氧气,其主要功能在于运送养料、分泌物和代谢产物。

血腔又称血窦,为充满了血液的开管式的腔,它分别包绕着各个内脏,其中最大的围脏血窦包围了整个消化管,而腹血窦包围了中枢神经。

4.排泄系统

土元的排泄系统为马氏管。

马氏管是消化管向外的突起,在血腔之中,它能从血液中收集各种代谢废物,送人肠中,同粪便一起排出体外。

所有马氏管均通过一段粗而短的基管,开口于中肠后端。

马氏管弯曲折叠于中、后肠周围,与许多气管缠结在肠道上,可随肠道蠕动,将尿酸等排泄物排出肠腔,带出体外。

土元排出的废物像其他陆生昆虫一样,主要成分是不溶于水的尿酸,因此在排出时不会消耗大量体内的水分,这是对于燥环境的一种适应。

5.生殖系统

土元雌、雄异体,雌性生殖系统位于消化道的背面、侧面和腹面,包括一对由中胚层起源的卵巢和与之相连的侧输卵管,后者通人由体壁内陷而成的中输卵管,最后以阴道开口于第7腹节板后缘腹产卵办基部。

在阴道两侧各有一不规则的叶状生殖副腺。

卵巢:

中华真地鳖卵巢每侧都含8条卵巢管,卵巢管为典型的无滋式,基部粗,端部细,端部为一端丝,并集合为一悬带,借此将卵巢悬于体腔壁或背隔上,端丝下方连着一串逐渐增大的卵室,卵室直接同卵巢萼相连,再由卵巢萼通向侧输卵管。

侧输卵管:

侧输卵管左右各一条,由消化道的背面延伸到两侧,最后达到消化道下方,汇合成1条中输卵管。

中输卵管:

中输卵管位于消化道腹面,约相当于第7腹节处。

黑冀地鳖的中输卵管虽短,但仍较明显,由中输卵管通到阴道。

而中华真地鳖无中输卵管,是由侧输卵管直接通向阴道。

阴道:

亦称生殖腔,向外以生殖孔开口于腹部产卵办基部。

副性腺:

位于阴道两侧,左右各l,不规则叶状,开口于阴道。

当雌虫产卵时,能分泌黏性物质,使卵黏结成卵父鞘。

产卵瓣:

属外生殖器,由第8和第9腹节的附肢演变而;来,分腹产卵办、内产卵办和背产卵办三对,因为在土内穴居生活,已大为退化,但保留其构造,隐于肛上板和末腹板咒之间,其中以中华真地鳖的产卵办骨化较强。

土元雄性生殖器官在消化道背方左右各一个精巢,它由若干条小管组成,能够产生精子。

与精巢相连接的是输精管,其末端膨大成贮精囊,是暂时贮存精子的地方。

两条输精管与一条射精管相连,而射精管联结阴茎,与生殖孔相通。

此外,在射精管的上端与能分泌黏液的副性腺相连,黏液有保护精子的作用。

(三)我国几种常见药用土元的形态特征

1.中华真地鳖

中华真地鳖属于鳖蠊科、地鳖亚科,主要分布于河北、北京、山东、山西、河南、甘肃、内蒙古、辽宁、新疆、江苏、上海、安徽、湖北、湖南、,四川、贵州、青海等地,据记载,在宁夏回族自治区贺兰山麓一带的石下松土中也能采到。

药用名称为苏土元,是药材市场上销售的主要药用种类之一,也是人工饲养的主要种类。

本书以后阐述的人工饲养管理方法是以中华真地鳖为对象的。

(1)雌性成虫形态:

中华真地鳖雌成虫身体扁平,椭圆形,背部稍隆起似锅盖。

体长3.0-3.5厘米,体宽2.5-略3.0厘米。

背面紫褐色至黑褐色,稍带灰蓝色光泽,不同生父活环境中的个体色泽有差异。

经干燥后的土元体颜色稍深,无光泽,腹面呈棕褐色。

头小隐于前胸板下,觅食时头才伸基出,并可见颈,口器为咀嚼式;触角丝状,黑褐色,前后粗细相等;复眼大,呈肾形,凹陷的一侧围绕触角基部,两个不单眼位于两复眼中间的上方b前翅背板前窄后宽接近三角形,中间有微小刻点组成的花纹,中胸和后胸较狭窄,两侧摹及外后角向下方延伸;腹部9节,第一腹板被后胸背板所掩裹盖,因而只能见到较短部分。

2-7节宽窄近似,8节及9节向内收缩。

肛上板较扁,后缘直,中间部位有一小切口,;腹部末端有较小的尾须一对。

胸部有3对足为步行足,较发达,善于爬行,基节粗壮,;隐藏于胸部的腹面的基节窝里,腿节长呈筒状,胫节多刺。

前、中、后足的跗节都是5节,末端有爪1对。

3对足大小不相等,前足最短,长约10毫米;中足长约17毫米;后足最长,有20毫米。

(2)雄性成虫形态:

身体颜色比雌性浅,呈浅褐色,身上无灰蓝色光泽,但体表较雌性成虫色泽鲜艳,披有纤点毛。

体长30-35毫米,宽15-20毫米。

头略小于雌虫,触角明显粗壮。

前胸背板色较深,宽大于长,前缘略呈弓形,3对胸足略细于雌虫,胫节上的刺也较长。

翅两对,较发辱达,将中胸以下的各部位覆盖于翅下。

前翅革质,脉纹清楚盖可见。

后翅膜质半透明,翅脉黄褐色,乎时似扇折叠于前翅下。

腹部末端上方有尾须1对,其下方有两个较短的腹刺。

(3)卵鞘:

多个卵包在一个肾形革质鞘状袋中,称为

卵鞘。

卵鞘长10毫米,宽5毫米左右。

初产时卵鞘呈紫红色,略透明,随着时间延长逐渐变深,48小时以后呈棕褐色。

卵鞘表面有若干条稍弯曲的纵沟,即鞘内卵与卵之间的隔膜处。

卵鞘较内陷的一侧较厚,另一侧较薄,有锯齿形钝刺,为胚胎发育成熟后,若虫钻出卵鞘时的通道。

每个卵鞘内有成双行互相交错排列着的卵。

(4)若虫:

土元的幼虫称若虫,自卵鞘中钻出到成虫这一阶段的幼虫统称若虫:

刚从卵鞘中钻出的若虫,体外有层透明卵膜包裹着,搁白色,形状似臭虫。

自挣脱体表那层卵膜后即可以爬行:

且爬行较快、活拨;24小时后体色变为黄褐色。

随着龄攒的增加,体色也遂渐加深,到老龄时出现紫褐色光泽。

雄若虫在未长翅以前与雌若虫相似,但仔细观察可以看出有几点区别:

①胸部的背面第二、三节组成弧角的大小雌若虫约70度左右,雄虫仅40度尊左右。

②:

腹下横线,雌虫为4条横线,雄虫则有6条横线。

③腹部尾端触须处横纹相/2l连的是雄虫,横纹离触须有距离的为雌虫。

④爬行时雌虫6寻足伏地,雄虫6足竖起。

在生产过程区别老龄若虫雌雄很重要,选出雌、雄若虫虫可以搭配好雌、雄;不留种的在雄虫未长出翅以前进行初加工,做中药材,不影响药用价值。

2.云南真地鳖

云南真地鳖属鳖蠊科、地鳖亚科。

到目前为止,已知分布于宁夏的贺兰山山区、甘肃、青海、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的日喀则、昌都、察隅等地区。

雌、雄异形,雄性有翅,雌性无翅。

(1)雌成虫形态:

椭圆形,无翅,,体长25—28毫米,哭体宽20-之3毫米。

身体扁平呈红褐色,背部略有隆起。

头部颜色略浅于体色。

复眼近肾形,两单眼间有微毛组成的纵立列,唇基片呈弧形。

前胸背板扁圆,宽大于高,中、后胸背板呈长条状,高只有宽的1/4,腹部各节赤褐色,两侧各节有较光滑的黑色圆斑。

肛上板宽大于高约1倍,末端中央有小缺刻,两侧箭呈圆弧形。

各胸足跗节细长,中足尊跗节明显长于胫节,前足胫节有硬刺9枚。

(2)雄成虫形态:

体长31—35毫米,体宽18-24毫米。

体扁平,棕褐色,披有褐色纤毛。

头小色黑隐于前胸背板以下,触角鞭状,前后粗细相等,其长度相当于体长的2倍。

雄虫的触角比雌虫的长而粗。

复眼为咖啡红色,稍扁,两眼晕长肾状,在接近头顶部位时,两眼上角之间距离较靠近。

两个单眼呈红褐色,大且明亮,中间稍有隆起,两单眼.距离相对比复眼宽,中间有一条脊形突起相连接,上有黄色茸毛。

前胸背板椭圆形,宽大于高,近前缘有黄色嵌边,黄)(边后呈赭红色,上有微红色或黄色微毛,背中央光滑,两侧:

稍下方有马蹄形小坑及皱褶。

前翅较狭窄,其长度超过腹部壹末端,近前缘较硬,且革质化,向后达后缘呈半透明膜质,上有大小不等褐色散斑;后翅极薄呈乳白色透明状态,可见清楚的黄褐色翅脉,揭开后翅可见下面的背板呈黄褐色,在摹背板两侧每节上有圆形褐色气门2个。

腹部驼毛褐色,3对羔胸足黄褐色,前足胫节有粗刺9枚,其中中刺2枚,端刺7枚,上、下方的中刺都离端刺较远。

3.西藏真地鳖

西藏真地鳖属鳖蠊科、地鳖亚科,目前发现分布于西藏自治区的白朗地区。

雌、雄异体,雌虫无翅,雄成虫有翅。

(1)雌成虫形态:

无翅,体长29-30毫米,体宽18-20毫米。

身体椭圆形,体色腹部背面橙黄色,腹面黄褐色,各体节间色稍深。

前胸背板高7毫米左右,宽大于高近1倍,中胸及后胸背板均宽大于高3倍左右,腹部第l、2节背部外缘为胸背后板所覆盖,其余各节均为宽窄不等的长条形,各节近外缘内侧有深色圆形气门斑。

肛门上板表面有稀疏微毛,其后缘中部向后突出,中间切口较深,切口上方有较长的纵脊,向上伸延至前缘时消失。

(2)雄成虫形态:

体长30-38毫米,体宽17-19毫米,不同个体大小差异较大。

头部常隐于前胸背板下,触角;丝状,约为体长的1.5倍,触角明显粗于雌虫,复眼呈长肾形,中间距离较远,眼的周围有茸毛。

前胸背板前缘突起,后缘呈圆弧形,宽为高的2倍以上,从身体背面看很像一个斗笠形,上面有密集的黄褐色微毛。

前翅长条形,前缘呈弓形向外突出,中间略宽于两端,在脉纹间有稀疏的条形深色散斑,各脉上有黄褐色微细密毛。

前足胫节有端刺7枚,中刺2枚,后足胫节有端刺6枚。

体色似雌性成虫。

腹部末端生殖板后缘坡度大,中间的缺缝长而明显,上有稀疏较长的棕红色毛。

4.冀地鳖

冀地鳖属鳖蠊科、冀地鳖亚科,分布于华北和中原地区,如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吉林、辽宁、内蒙古、陕西、宁夏等地,以黄河流域的北侧较为普遍。

又名锅盖虫,中药名为大土元,是我国药材市场上销售的主要药用种类之一。

雌雄异体,雄虫有翅,雌虫无翅。

(1)雌成虫形态:

体长38-40毫米,体宽18-25毫米,为几种药用土元较大的个体。

身体椭圆形,背部隆起呈略盾牌状,全身棕褐色至黑褐色,密布着小粒状突起,无明显X的光泽。

头小隐于前胸背板下,平时很少外露,只有取食时才伸出,并可以见到颈部。

口器咀嚼式,向下方伸出。

复眼暮扁圆稍有突起。

触角丝状,细而短,只有体长的1/2。

前胸宽大,背板略呈三角形,宽大于高,覆盖在头及前胸上方;不中后胸扁宽,中间向内凹陷,胸部各节间有较细的浅色背线。

腹部暗黄至橘黄色,腹部第l节被后胸背板所掩盖,第寻2—7节宽窄接近,向后逐渐变短,致使腹部从背面看像个患半球形。

腹部第7节背板后缘内陷较深,形成一明显的缺刻,第8、9节很短,隐于第7节背板下方。

在第7腹节背板后缘凹陷处,可见到的一个小突起是肛门上板,中间缺口较明显。

自前胸板前缘经侧缘至后胸背板两侧,以及腹部各节背板边缘均有橘红色至暗黄色隐形散斑。

在腹部各节背板边缘的浅色隐斑内,有一个不太明显的圆形小点,称气门,小点的外围有一个深色圈,为气门围片。

前足及中足的粗细、长短大致相等,后足胫节较发达,中、后足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