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材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643460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1.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材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材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材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材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材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材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材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材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材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材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材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材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材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材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材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材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材料.docx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材料.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材料.docx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材料

1.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及定义: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其中学生学习的心理学规律是研究的主要方面。

2.教育心理学研究原则:

客观性原则、实践性原则、教育性原则、系统性原则

(一如何如运用客观性原则进行研究:

(1研究设计要从客观实际出发,不做主观猜测,不轻率臆断;(2搜集资料必须如实详尽地记录作用于个体的外部刺激和行为反应;第一手资料客观准确全面.(3对研究所获的资料结果或结论,不应任意夸大和滥用,在其允许的范围内作出判断,不应该做过分的推论.

(二如何如运用实践性原则:

(1教育心理学研究要从教育实践出发,特别是要注意教育改革中的心理学问题,结合教改开展研究;(2研究的成果要用于教学实践,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服务。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的策略:

(一描述性研究策略:

旨在通过观察并记录教育过程中某些心理活动的表现或行为变化来揭示研究对象的心理与行为特征。

这种策略用于收集资料的主要方法有观察法(采用观察法要求做到:

(1有明确的计划;(2做好全面而细致的记录,以备反复观察和分析。

除了文字记录外还可以利用录象、录音等现代化手段。

(3对所获取的资料作出切合实际的推论或结论。

、个案法、访谈法等。

(二相关性研究策略:

旨在用相关系数去揭示研究对象的若干变量之间的关联程度。

在教育心理学研究中,涉及的变量主要有学生、教师、教育影响等几个方面。

有调查法、测验法

(三操纵性研究策略:

通过某些变量(自变量研究这些变量的变化在被研究对象行为上的效果(因变量,从而考察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该策略用于收集资料的方法就是实验法。

实验法是有目的地创设一定情境或严格控制一定条件以引起某种心理现象的方法。

该方法有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两种形式

(描述性研究方法和实验性研究方法

双盲试验:

是在试验过程中,测验者与被测验者都不知道被测者所属的组别(实验组或对照组,分析者在分析资料时,通常也不知道正在分析的资料属于哪一组。

医学用语。

4.冯特的重要贡献

冯特建立的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及其心理学体系对教育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这主要体现在当时欧洲一些教育学家开始利用实验、统计和测量的方法研究儿童身心发展以及教育上的一些问题。

例如莫依曼在1907年所著《实验教育学入门》中就列出了应该研究的七个领域:

儿童的身体发展、儿童的各个心理机能的发展、儿童的个性、个别差异、儿童的学校生活、各科的学习及教师的活动、教学、学校制度。

比纳和西蒙发展的智力测验在西方掀起了测验运动,为评价学生学习、了解个别差异提供了科学方法和工具。

5.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桑代克

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是致力于人类与动物学习研究的先驱者。

他根据自己的研究资料,于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一书,并于1913-1914将其扩展为《人的本性》、《学习心理》、《工作、疲劳与个别差异》三卷,提出了系统的教育心理学思想和第一个完整的学习理论。

他的研究成果和理论建树成为教育心理学发展史的第一个里程碑,其观点支配了西方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达50年之久。

他也因此被誉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6.学习的定义:

(一广义的学习:

泛指人类的学习和动物的学习。

指学习者因经验而引起的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的比较持久的变化,它与成熟、疾病或药物等因素无关,而且不一定表现出外显的行为。

从以下三方面理解:

1、主体产生某种变化2、变化能相对持久保持3、变化由主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二狭义的学习:

指人的学习。

人的学习是个体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经思维活动而积累经验,进而产生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的相对持久变化的过程。

(三人和动物的学习的本质区别:

1.动物只学习直接经验。

2.动物学习只为适应环境,满足生理需要。

3.动物学习只是被动的消极适应过程。

7.学生的学习:

人类学习的典型形式是学生的学习。

学生学习的特点:

以掌握书本的间接知识经验为主;在教师的组织领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不同于日常生活中或其他方式的学习;以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技能、形成世界观和道德品质为主要任务。

学生的学习是为将来做准备,并非当时直接需要,因此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

8.奥苏伯尔对学习的分类

(一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

发现学习、接受学习

(二根据学习的内容与学习者已有知识经验之间的关系:

机械学习、有意义学习(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

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言语学习。

他主要研究学校学生的学习,他的分类非常引人注意和受到重视,他把接受-发现和机械-有意义作为划分学习的两个维度。

9.迁移:

一个人在一种学习情境中的学习对他在其他情境中的学习和行为的影响,称为学习迁移,简称迁移。

(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知识技能态度情感

10.迁移的基本理论:

(一概括说:

贾德在“水下击靶”实验(1908等大量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概括说(又称类化说,认为,(1.一种学习迁移到新情境的是概括,而不是相同要素。

概括是一种对关系的陈述或者理解,它也可以称之为原理、规律或定律。

(2.两个学习活动之间存在的共同成分,只是产生迁移的必要前提,而产生迁移的关键是,学习者在两种活动中概括出它们之间的共同原理。

(二关系转换说:

关系转换说是由格式塔学派在“小鸡(或幼儿觅食实验”(苛勒,1919等许多实验的基础上提出的迁移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

(1.原先的学习情境与产生迁移的情境之间虽有着共同的东西,然而却不是完全相同的特殊要素,而是共同的模式、完形或关系,也就是说,迁移是关系的迁移。

(2.对情境中关系的顿悟及其转换是学习迁移的关键。

一个人在一种情境中发现或顿悟到的关系,可以应用于另外的情境,这一过程就称做关系的转换。

关系转换的过程就是迁移的过程。

(三学习定势说:

美国著名的比较心理学家哈洛1949年在恒河猴身上进行了“学会如何学习”的实验,并首次提出了“学习定势”这一概念。

(1.学习定势,也称学习心向,是指学习者进行学习活动时的心理准备状态。

学习者在以往的学习中形成的愿望、态度、知识经验、思维方式等都能构成其学习的心理准备状态,使后继学习活动具有一定的倾向,朝一定的方向进行。

(2.学习定势既反映在解决一类问题或学习一类课题时的一般方法的改进(学会如何学习上,也反映在从事某种活动的暂时准备状态(准备动作效应或预热效应中。

注1.许多实验进一步表明,学习定势对新课题的解决有两方面的作用:

积极的和消极的。

在环境不变的条件下,它能使人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决问题;在情境发生变化时,往往会妨碍人采用新的解决方法。

2.学习定势说注重学习方法和态度的迁移,是对以往迁移理论的重要补充,并且对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11.为了将“为迁移而教”的思想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我们的教学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制定明确具体现实的教学目标(2教学内容的编排应该循序渐进(3把握每一阶段学习的迁移价值

(4启发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概括总结(5进行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6培养学生良好的积极的学习态度

12.各学习理论共同点:

(一.行为理论:

主要代表人物有桑代克、华生、斯金纳等。

其理论的共同特点是:

(1.以S-R公式作为所有心理现象的最高解释原则,将一切心理现象归结为S-R联结的形成

(2.强调学习发生的原因在于外部强化,主张研究学习就在于研究其外部条件,而忽视对学习内在过程和内部条件的研究。

(二.认知学派:

认知心理学家认为,环境只是提供潜在的刺激,至于这些刺激能否引起以及引起何种反应取决于学习者内部的心理结构。

代表人物:

维特海默、考夫卡、苛勒、加涅、布鲁纳奥

苏泊尔等认知派学习理论的共同特点是:

(1.强调学习是通过对情境的领悟或认知而形成认知结构而实现的;

(2.主张研究学习的内部过程和内部条件

(三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1.对学习的看法:

人本主义强调学习的基本原则必须是尊重学生,重视他们的意愿、情感和观念;必须相信人人都能教育自己,并认为学习就是个人潜能的充分发展,是人格的发展。

(2对教育目标的看法:

人本主义者的教育目标指向学生个人的创造性、目的和意义,是培养积极愉快、适应时代变化的心理健康的人。

贡献及不足:

贡献

(1.人本主义强调学习是人格的发展,这就使学校教育目标发生了根本的转变,从而对只注重学科知识教学的传统教育目标提出了挑战。

(2.消除了精神分析的悲观论倾向,增强了教育目标的科学性。

(3.有力地冲击了行为主义与精神分析对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消极影响,促进了当时的教育革新。

2、不足之处

(1片面强调学生的天赋潜能的作用而无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

(2过度强调学生的中心地位,使教学不恰当地拘泥于满足学生个人自发的兴趣与爱好;

(3忽视教育与教学的效能,忽视教学内容的系统逻辑性和教师在学习中的主导作用,这势必会影响教育与教学的质量。

(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基本观点:

1、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

(1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在于建构内部心理表征

(2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这一点可谓是所有认知学习论者的共识。

(3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的中心因素是长时记忆储存系统,它对学习发挥着基础作用。

2、学习中的建构是双向的生成是学习中的基本认知过程,生成包括同化与顺应两个方面,即学习中的建构一方面是对新信息意义的建构,同时也包含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型组。

简要评价

1.建构主义者所做的工作加深了我们对于学习的认识,进一步强化了认知心理学在教育和教学领域中的领导地位,而且,使我们认识到了传统教学存在的缺陷,对于深化教学改革具有深远的意义。

2.过分强调学习当中的主观性、过分强调学习的情景性。

13.桑代克的联结说

(一基本观点

1.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情境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桑代克指出:

学习即联结。

所谓联结,指的是某种情境仅能引起某种反应,而不能唤起其它反应的倾向。

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情境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二者之间是直接的因果关系,不需要任何中介因素。

如果我们以“S”和“R”分别作为情境与反应的符号,以“—”作为引出或导致的符号,学习(联结的公式可写为:

“S—R”。

2.学习是通过不断的尝试与错误而实现的

在实验中,桑代克发现,动物不断进行尝试,错误反应逐渐减少,正确反应逐渐增加,最终得以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牢固的联结。

由此桑代克认为学习是一种渐近的、盲目的尝试与错误的过程。

所以他的学说又称尝试错误说(简称试误说。

3、联结的形成是遵循着一定规律的

在“猫逃出迷箱”的动物实验过程中,桑代克发现了影响学习的几个因素,并据此提出了三条学习律:

(1准备律:

当任何传导单位准备传导时,给与传导就引起满意;当任何传导单位不准备传导时,勉强要它传导就引起烦恼。

(2.练习律:

练习率包括应用率和失用率。

①应用率:

一个已形成的可以改变的联结若加以应用,就会使这个联结增强;②失用率:

一个已形成的可以改变的联结,如不应用就会使这个联结减弱。

(3.效果律:

在情境与反应间建立可以改变的联结,并发或伴随着满意的情况时,联结力量就增强;并发或伴随着烦恼的情况时,联结力量就削弱。

(二.评价:

1、桑代克是西方第一位从事动物学习试验研究的心理学家,他的联结说是教育心理学史上第一个较为完整的习理论。

有其合理性和参考价值,并对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起到了典基的作用。

2、桑代克的根本错误在于背弃了反映论的观点,忽视了学习的认知特性,取消了反映过程,认为情境与反就之间根本不存在什么中介,是一种简单化的机械主义的观点。

忽视了学习的目的性和能动性,而把学习看成盲目的被动的过程。

他把人类的学习同动物的学习完全等同起来,用解释动物简单学习的观点来解释人类复杂的学习,没能说明人类学习的实质。

14.斯金纳的操作性行为强化说

(一.基本观点:

1、学习有两种模式:

经典实验是斯金纳箱(应答性条件作用、操作性条件作用

斯金纳认为有机体的行为可分为两类:

一是应答性行为,是由已知的刺激所引起的反应。

二是操作性行为,是由有机体本身发出的反应。

2、操作行为形成的重要手段是强化

一个操作发生后,接着呈现一个强化刺激,那么这个操作的强度就增加。

所增加的不是刺激-反应的联结程度,而是反应发生的一般倾向性,即发生的概率。

这里虽然练习是重要的,但关键的变量是强化。

(二.简要评价:

1.斯金纳一生最大的贡献是提出了操作性条件作用原理,并对各种强化程序安排的效果作了较为科学而又详细的考察。

2.他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习过程中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15.程序教学的思想:

斯金纳依据强化学习理论对传统教学进行了批评,竭力主张改变传统的班级教学,提出了程序教学和机器教学的思想。

其程序教学思想的基本点是:

(1.把教材分成具有逻辑联系的“小步子”;(2.要求学生对所学内容作出积极的反应;(3.对学生的反应要及时强化;(4.学生在学习中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定步调,学习进度不要求一律;(5.使学生有可能每次都作出正确的反应,使

错误率降到最低限度。

16.班图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一.基本观点:

1.人的社会行为是通过对示范行为的观察学习而得以形成或改变的。

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一般要经历四个阶段:

(1注意:

观察者将注意力集中于模仿的信息上;

(2保持:

把示范行为表征化加以储存;

(3复制:

复制从榜样中所观察到的行为,产生动作再现;

(4动机:

通过结果的信息反馈,形成具有自我评估、预期或自我调节的动机单位。

2.强化只是促进学习的因素,而不是引起学习的因素

班杜拉通过实验证实,认知因素在学习中起更重要的作用。

除了直接强化,他还提出了替代性强化和自我强化。

观察学习又称替代学习,是指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获得示范行为的象征性表象,并引导学习者做出与之相对应的行为的过程。

(二简要评价:

(1.社会学习理论能较满意地解释社会行为的学习;

(2.注意中介变量中的认知过程,强调符号、替代和自我调节所起的作用,对儿童的社会化行为矫正、观察学习等研究领域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3.在借用认知概念时没有能真正揭示出导致认知活动结果的过程和条件。

17.观察学习:

又称替代学习,是指人们通过对他人行为的观察获得示范行为的象征性表象,并引起学习者做出与之相对应的行为的过程。

18.古典格式塔学派的完形说(认知学派

(一基本观点

1.学习的实质在于知觉重组或认知重组-构造完形。

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心”对环境具有一种组织作用,存在一个与环境相对应的心理结构-完形。

当有机体的生活环境发

生变化时,头脑中的“完形”就出现了某些“缺口”或“缺陷”。

而有机体先天有一种弥补缺口、缺陷以完结图形的倾向,不断组织一个又一个完形,这种组织再组织的活动和完形作用,就是学习。

换句话说,学习就是使一种完形改变成另一种完形。

2.学习是通过顿悟实现的

在格式塔心理学家看来,学习不是依靠“尝试”,而是由于“完形”的出现,由于顿悟突然地实现的。

他们认为“尝试与错误”除了干扰外,对学习并不起作用。

学习的成功完全是由于“顿悟”的结果。

3.刺激与反应之间是以意识为中介的

完形说认为刺激与反应之间不是直接的因果关系,而是以意识为中介的。

考夫卡指出,所谓行为,就是个体由感官方面领悟其情境,再由运动方面发出相当的动作。

我们对于刺激的直接反应与动作乃是知觉历程的自然持续,受知觉的支配,而不受预定的联结的支配。

(二简要评价:

积极方面:

揭示了有机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肯定了意识的能动性,强调了认知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不但对反对机械主义的联结说具有重大意义,而且为50年代末60年代初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不足之处:

其理论基础是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其实验研究缺乏对变量的适当控制。

19.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一基本观点

1、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布鲁纳认为,学习包括三个几乎同时发生的过程:

(1习得新信息(理解新知识:

即通过个体的感知,从外界获得新的信息。

不过,这种新信息经常是与学习者已有信息相背的,也可能是已有信息的一种替代或提炼;

(2转换:

通过外推、内插或变换等方法,把信息整理成另一种形式,以便超越所给予的信息;

(3评价:

检查我们处理信息的方式是否适合于这项任务,如概括是否合适、外推是否恰当、运算是否正确等等。

2、学习在于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布鲁纳十分强调认知结构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认为认知结构可以给经验中的规律性以意义和组织并形成一个模式。

但究竟什么是认知结构?

他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他使用过“再现表象系统”、“内部模式”、“推理框架”以及“编码系统”等概念。

不过,他更倾向把认知结构看作是“一套感知的类目”的编码系统,学习就是类目及其编码系统的形成。

3、学生的认知发展是形成表征系统的过程,布鲁纳认为,儿童使用的表征系统有三种:

(1.动作表征:

根据对客体的直接感受来表征客体;

(2.表象表征:

使用“心理映象”作为某些物体或事件的替代品;

(3.符号表征:

用符号来表征客体。

符号表征与表象表征的根本区别在于:

表象表征同它的指称物在形式上完全是相似的,而符号表征则完全是任意性的。

布鲁纳认为,认知发展就是表征系统的形成过程。

即从动作表征到表象表征到符号表征的发展过程。

4、教学应促进学生对学科基本结构的理解

布鲁纳主张教学要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

“学科基本结构”就是指该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等。

他要求,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

当学生掌握和理解了一门学科的结构,他们就会把该学科看成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

因此,布鲁纳把学科的基本结构放在设计课程和编写教材的中心地位,成为教学的中心。

5、发现学习是最佳的学习方式

布鲁纳认为,学生在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的同时,还要掌握学习该学科的基本方法,其中发现的方法和发现的态度是最为重要的。

所谓发现,当然不只局限于发现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的行动,而是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

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尽管都是人类已知晓的事物,如果这些知识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引发出来,那么对学生来说,仍然是一种“发现”。

(二简要评价

积极方面:

(1布鲁纳的积极倡导和奥苏伯尔等人的不懈努力,才使得认知理论的观点取代了行为主义的观点,从而成为教育心理学的主流。

(2布鲁纳推动了教育心理学从实验室动物实验走向课堂教学的实际。

不足之处:

(1布鲁纳的学习理论较为松散,概念使用也不统一,这给我们理解他的学习理论带来一定的困难。

(2布鲁纳的教学理论过于强调学科的基本结构,这对于自然学科的学习可能是有效的,却不太适合于人文学科的学习。

(3布鲁纳的发现法把学生的学习发现混同于科学家的科学发现,没有认识到二者的本质区别。

20.奥苏伯尔的认知—同化理论

(一基本观点

1、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意义言语接受学习

奥苏伯尔反复强调,认为接受学习必然是机械的,发现学习必然是有意义的,是毫无根据的。

如果教师讲授得法,并不一定会导致学生机械地进行接受学习。

同时奥苏伯尔还认为,学校主要应采用意义接受学习,尤其是意义言语接受学习。

虽然,纯粹言语形式的学习会使学生在理解方面带来一些问题。

但只要在讲授教学中提供各种具体的经验,就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2、同化是学习的心理机制:

奥苏伯尔认为同化是意义学习的心理机制。

同化的概念最初由皮亚杰提出,奥苏伯尔对其赋予了特定的内涵。

他认为,学生能否获得新信息,主要取决于他们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概念。

意义学习是通过新信息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概念的相互作用才得以发生的;由于这种相互作用的结果,导致了新旧知识意义的同化。

在意义学习后,同化过程并没有结束,只有通过知识不断地改组和重新结合,才能习得并保持知识。

因此,奥苏伯尔认为,影响课堂教学中意义接受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的认知结构,它是由学生头脑中贮存的事实、概念、命题、理论等构成的。

3、逐渐分化和整合协调的教学和学习原则

逐渐分化是指按概括性和包容性大小的顺序依次呈现教材,即首先呈现每一学科的最一般的和最概括的观念,然后呈现较特殊、较具体的观念和细节,以使学习者能将下位观念类属于原有的上位观念。

综合贯通则是指教材的安排和组织应注意学科中处于同一包容水平上的概念、原理和章节的异同,清晰地指出它们的联系与区别,从而消除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知识之间的混淆与模糊,达到新的认识。

4、先行组织者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1含义:

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原学习任务本身有更高的抽象、概括和包容水平,并且能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关联。

(2设计“组织者”的目的是为新的学习任务提供观念上的固定点,增加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以促使归属性的学习。

(3分类

解释性“组织者”:

它与新的学习产生一种上位关系,目的在于为新的学习提供最适当的归属者;

比较性“组织者”:

用于较为熟悉的学习材料中,目的在于比较新材料与认知结构中相类似的材料,从而增强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

5、学习动机理论

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学习动机就是指成就动机。

而“一般称之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至少包括三方面的内驱力决定成分,即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详见14章

(二简要评价:

(1.奥苏伯尔的理论对于我们反思传统的教学方法具有借鉴意义。

(2.奥苏伯尔对知识在认知结构中组织过程的观点,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较有说服力的解释。

(3.与其他一些心理学家相比,更加关注课堂教学实践。

21.加涅的信息加工认知学习理论

(一基本观点

1、学习及条件:

加涅认为,引起学习的条件有两类:

(1内部条件:

即学生在开始学习任务时已有的知识和能力;

(2外部条件:

即学习的环境。

2、学习的分类:

加涅早期将学习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分为八类:

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学习、问题解决。

1977年,加涅在上述八类学习的基础上,又根据五种学习结果,将学习分为五种类型:

智力技能学习、认知策略学习、言语信息学习、动作技能学习、态度学习。

(二简要评价

1.加涅提出的学习分类及其学习的层次或累积学习模式,已得到心理学家的广泛承认,他提出的学习定义和学习信息加工模式也被广为引用。

2.加涅的学习理论作为一种综合的理论,缺乏独创性和严密的逻辑性,也缺少必要的实验证明,许多概念还处于经验思辨水平。

22.人本主义的教学模式:

(1.以题目为中心的课堂讨论模型:

这是由精神分析学家、群体心理治疗专家科恩于1969年创建的。

他将以题目为中心的相互作用的心理治疗方法应用于学校教育,从而形成了一种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教育模型。

(2.开放课堂模型:

这是一种适用于5岁到7岁儿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态背景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