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营口市开发区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644846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57.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营口市开发区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辽宁省营口市开发区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辽宁省营口市开发区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辽宁省营口市开发区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辽宁省营口市开发区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辽宁省营口市开发区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辽宁省营口市开发区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辽宁省营口市开发区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辽宁省营口市开发区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辽宁省营口市开发区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辽宁省营口市开发区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辽宁省营口市开发区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辽宁省营口市开发区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辽宁省营口市开发区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辽宁省营口市开发区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辽宁省营口市开发区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辽宁省营口市开发区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辽宁省营口市开发区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辽宁省营口市开发区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辽宁省营口市开发区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营口市开发区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辽宁省营口市开发区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辽宁省营口市开发区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

考试时间:

150分钟总分:

150分

注意事项:

1.考生作答时,请将选择题答案涂在答题卡上,主观题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

家训文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的家训文化可谓源远流长。

家训最早是通过父母对子女的当面训诫来体现的。

据《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西周政权建立以后,遍封功臣,建立诸侯国。

周武王之弟周公旦,受封于鲁国。

周公旦由于要留在京城辅佐侄子周成王,不能就封,就让自己的儿子伯禽就封于鲁。

伯禽临行之前,“周公戒伯禽曰:

‘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

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周公训子,是一段关于中国家训文化、最早又最可信的记载。

父母对子女面对面的训诫,用文雅的词来说,就是“庭训”。

“庭训”典出《论语•季氏》,讲的是孔子当面训诫儿子孔鲤的故事。

由此,“趋庭”、“鲤对”、“庭对”也成为中国家训文化的代名词。

后来,中国的家训通过书信、训词和遗嘱等形式传递;再后来,家训又通过制定完整的家规、家约、家范来体现,形成了家庭内部所有成员的行为准则。

家训的形式日益丰富。

中国的家训内容十分广泛,包括伦理道德的要求、文化知识的教育、谋生技能的传授、为人处世的告诫等,几乎涉及个人、家庭、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中国的家训文化从一开始就有着明确的指向:

一是训导教育子女成人成才。

这是家训最基本的一个功能。

前文说到周公戒子、孔子庭训,都体现了这一点。

中国的家训文化,可分为萌芽期、发展期、成熟期、衰败期、蜕变期,但不管是在哪一个时期,家训都离不开对子女的教育。

二是实行家庭的自我控制。

任何一个家庭都不是孤立的。

它作为社会细胞、社会的基本单位,必须接受来自外在的社会控制。

这种社会控制包括法律控制、行政控制、

道德控制以及习俗控制。

同时,为了维护家庭内部的稳定,调整和处理好家庭内部关系,将子女培养成人,使家庭得以承继和绵延,还必须要有家庭的内在控制及家庭的自我控制。

这种自我控制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通过口头或书面的各种形式的家训来体现,从而起到对子女、对全体家庭成员的教育、引导和约束的作用。

三是确立良好的家风。

家风是指一个家庭的传统风习,是人们在长期的家庭生活中逐渐形成和世代延传下来的生活作风、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的总和。

家风的形成,是家庭长辈和主要成员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诲的结果,而家训和家风有着密切的联系。

隋朝初年的颜之推在《颜氏家训·治家篇》中说过这样一段话:

“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

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矣。

父慈而子逆,兄友而弟傲,夫义而妇陵,则天之凶民,乃刑戮之所摄,非训导之所移也。

”在这里,作者强调了家风引导和家庭中长者、尊者的表率作用的重要性。

在近现代,江南钱姓家族人才辈出,若星汉灿烂,这和其先祖制定了《钱氏家训》,钱氏子孙代代相传、恪守不移、形成良好的家风是分不开的。

  

(选自胡申生的《中国家训家风中的文化传承》,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家训最早是古代父母对子女的当面训诫,是以口头表达的形式来体现的。

B.中国的家训文化源远流长,“周公训子”就是这种文化最早最可信的源头。

C.“周公训子”说的是周公旦对替自己就封鲁地的儿子临行前当面训诫叮嘱的事。

D.周公旦以自己为迎接贤士而常中断洗头和吃饭的事来告诫儿子要礼贤下士。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论语•季氏》中讲述了孔子训诫儿子的事,后人归纳出了“庭训”“趋庭”“鲤对”“庭对”等词语,这些词语后来成为中国家训文化的代名词。

B.中国家训文化的内容要求是指向家庭及其成员的,其功能包括教育子女成人成才、实行家庭的自我控制以及确保形成良好

的家风。

C.家训的体现形式在不断更替,从口头训诫发展到通过书信、训词、遗书等传递的形式,再后来又演变为完整的家规、家约、家范等准则性条文。

D.中国家训的内容十分广泛,几乎涵盖了个人、家庭、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伦理道德、文化知识、谋生技能、为人处世等多方面的内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不管是在中国家训文化的萌芽期还是发展期、成熟期,乃至衰败期和蜕变期,教育子女成人成才始终是家训最基本的一个功能。

B.作为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必须接受社会多方面的控制,同时,家庭也必须要有内部的自我控制,这样家庭才能稳定并得以延续。

C.家训和家风有着密切的联系,家庭中的尊长以身作则,同时又教育其他成员循规守矩,久而久之,良好的家风便逐渐形成并延传下来。

D.江南钱姓家族的先祖制定了《钱氏家训》,钱氏代代相传、恪守不移,形成了良好的家风,故而其后代人才辈出,如星汉灿烂。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马葬

宗晴

“都怪我,去蹲了一会茅坑。

那马拴在树桩上,是缰绳勒死的,旁边有一个红苕窖……”秋生诉说着当时的情景,声音有些沙哑。

有人劝,死都死了,埋怨也没用。

“马偏耳”说,本钱早赚回来的,再买一匹就是了。

马偏耳专门撮合猪牛羊的买卖。

秋生的马是他帮忙买的,一匹枣红马,6000元钱。

那时乡村落后,交通、耕种全都靠马。

可是,这匹马死了。

当地人不喜欢吃马肉,秋生着慌,为了降低损失,他请来马偏耳。

马偏耳的人缘广,联系好县城一家火锅馆,答应将死马送去,付1200元。

马偏耳喜欢喝酒,秋生请了一同赶马的几个伙计作陪,也待酒后帮忙装车。

但他自己没心思喝,把头靠在墙壁上,满脑袋马影子。

记得第一次赶马,秋生只给马装两包水泥,马回头望了一眼,四蹄晃动,不愿迈步。

秋生很失望,大骂马偏耳坑人,狠狠一鞭抽在马身上。

马一声惊叫,扬起前腿,回蹄时踏肿了秋生的脚背,痛得他咝咝地吸凉气。

结果马饱受一顿毒打,咴咴鸣叫,断了一天的马食……

第二次干活,秋生对马有意报复,一次装了五包水泥,马鞭一挥,枣红马滴答滴答细跑开来。

十几趟后,秋生累得上气不接下气,一看马,稳稳地站着,正等着给它装货呢!

秋生哈哈大笑道,原来这厮挺傲气的,货装轻了不走。

好!

好!

不偷奸耍滑,像老子的性格……从此,秋生与马结下了不解之缘。

秋生坚持天天给马割鲜嫩的青草,并配上粮食。

他喂得精心,马长得肥壮,干得多,挣得多。

都说秋生积德,获了匹宝马。

秋生做梦都笑,从不薄待于马。

每次揽了重活,定要让其饱餐后方能上阵。

收工后,秋生从不骑马,不管路程多远,

人多累,他牵着马走,一面与马轻声细语,像在共同分享收获后的喜悦,马也轻轻用头蹭着他。

走回马棚,秋生首件事便是给马添水加食。

到了炎炎夏季,一块纸板不离手,为马驱赶那些可恶的吸血虫。

秋生脑袋昏沉沉地,恍惚记得,该给马添食了,于是不知不觉来到马棚,方才想起原来马已经死了。

然而马的气味尚在,……只是,马的踪影没有了,粗重的呼吸声也消失了。

秋生心里空落落的,猛然一拳击在掌心,凄怆地嚎了一声:

我的马儿呀!

出得马棚,月牙儿悄悄升起,像灌了浑水似的,昏黄、朦胧。

死马从红苕窖里抬到了公路上,软软地,冰凉。

蚊虫苍蝇嗡嗡狂舞,围着尸首贪婪地叮咬。

秋生心里一阵绞痛。

你少说也要活上十年八载的!

没累死,没病死,偏偏去勒死!

你个瘟殇,急啥呀,死得这么冤!

秋生牙齿咬得嘎嘣响,骂着粗话,啪啪地追着蚊虫苍蝇拍打,双掌在地上不停地擦着血污……成千上万的蚊蝇蜂拥而来!

秋生招架不住,忽然蹲下身,呜呜痛哭。

侄儿打电话说,车马上就到,叫秋生安排人,准备装车。

秋生愣了一下,继而疾跑回家,抓出一把湿漉漉的纸币扔在桌上,口沫飞溅,马——不卖了。

工钱照付!

众人大惊。

马偏耳险些跳起来,眯起醉眼,硬着舌头问,你,真喝醉了?

秋生淡淡地说,死马没经过检疫,卖人家吃了,更害人。

去他妈的,老子要亏就亏完。

说完,他提起铁铲,气嘟嘟地冲出门,嘴里嘀咕,妈的,猫死了还能得条全尸呢……

秋生回到公路上,抓住马脚往红苕窖拖,马尸发出嗤嗤的摩擦声。

秋生停下来,犹豫片刻,向家跑去,破着嗓子喊,死婆娘呢,你躲在屋里干啥?

女人一脸惶恐地飞跑出来。

秋生说,不是我拖不动,只是怕磨破了它的皮……女人又飞快地跑回家,拿出木杠和绳子。

两口子把死马抬到红苕窖,轻轻掀入窖中。

秋生泪流满面,往手心里狠啐一口唾沫,挥动铁铲,噗!

噗!

泥土一铲一铲地飞起来……

(选自《当代小说》,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以人物对话开篇,不仅简洁地交代了故事的缘起,还表现出秋生意外失马的自责与众人的劝慰。

B.小说插叙秋生与马结缘的过程,既展现了马的傲气和人的淳朴,也为下文写秋生对马关爱有加做了铺垫。

C.看见死马之后,秋生咬、骂、追、拍打、擦、蹲、哭等一系列动作细节,都表达了他对蚊蝇的深恶痛绝。

D.秋生最后决定不卖马,是以死马未经检疫为理由,秋生的话只是一种托词,足见秋生最终还是因对马的情感战胜了他对利益的渴望。

E.死马即将下葬,马皮是否会磨破本不重要,但秋生仍很在意,这看似矛盾的行为恰能折射出他对马的真情。

5.请赏析文中画线句。

(5分)

6.请按照时间顺序,概括秋生对马偏耳的三种不同态度,并分别分析原因。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毕淑敏:

从作家到心理咨询师(节选)

(毕淑敏,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

1998年,毕淑敏又步入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开始进行心理学专业的系统学习。

作家王蒙曾说,毕淑敏是“文学的白衣天使”。

主持人:

经过北京师范大学这个学习的过程,所接触到的这些理论知识和您之前对人的内心的理解,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毕淑敏:

可能是我对人其实有了一个

更真实的了解。

主持人:

毕业之后您就和几个朋友一起开了一家心理诊所,那时候真的是想当心理医生了吗?

毕淑敏:

一是掌握了这些理论的知识以后,特别想用于实践;再有一个,我那时候已经慢慢感觉到,其实在我们中国现在急速变化的年代里,人们特别需要心理帮助,我感觉到这是一种使命感吧。

主持人:

对于所有的咨询者来讲,您对他们的帮助帮到什么程度,您自己就觉得满意了呢?

毕淑敏:

我确认咨询者的内心经过成长,他们对心理问题已经有了一个比较清楚的思考,而且他们觉得可以离开咨询师独立去面对这个世界了,我们就结束咨询。

主持人:

和几百个人面对面的交流之后,您对人的理解有变化吗?

毕淑敏:

我变得更尊重人了,因为原来觉得,按照我的逻辑,这个事情是想不通的,觉得怎么会这样,太不可思议了。

主持人:

两年的时间如果用来写一本书,可能至少要十几万或几十万人读到它,而您做心理咨询师只接触几百人,这个影响力会不会觉得小了一点?

毕淑敏:

对我来说,我觉得自己的生命也是一个过程,我的生命曾经和几百个人的生命发生过如此深切的碰撞,这对我来说已经是非常宝贵的一份经历了。

(在做了两年时间的心理咨询师之后,毕淑敏又退出了这个行业,继续专注于文学的创作)

主持人:

做过直接面对病人的那样的心理医生,后来为什么又不做了?

毕淑敏:

因为来的人太多了,我不知道给谁看和不给谁看,我真的陷入一种特别大的愁苦之中了。

我那时候其实面临一个挺痛苦的选择,也许我要换一种方式,把我的那种感悟和启示,用文字来表达,这样可能会有更多的人看到这些书,也许一句两句话可能会触动他们,可能会有更多的人分享。

主持人:

这次心理学学习,对写作的影响又是什么?

毕淑敏:

那种影响好像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比如说我原来要写一个人物会非常辛苦地去设计他,对于人物,有的时候就会觉得有点不自信。

现在是,现实中有一个现成的人,我只是把他描绘出来就行了。

主持人:

文学作品能不能起到治疗的作用呢?

毕淑敏:

我觉得在文学里其实是有多样人生的,如果我们在阅读过程中,能有同感,能有心灵的激荡,包括可能在某些方面改变我们对世界或者对自我的一些认识,我想这就是文学的功能之一。

我写作时其实没有去想文学是否具有治疗的作用,我只是想,那些生活中的人物,他们感动过我,我愿意用文字把他们表达出来,和更多的人分享。

主持人:

您不管是做作家还是做心理咨询师,都是在用不同的方式影响着一些人的生命,这是不是您做这些事情时一个心理上很大的成就感?

毕淑敏:

一个生命和一个生命密切的接触,这个过程是神圣和庄严的,去从事这样的工作,我觉得有非常多的挑战,包括对我自己的反思,我也会有很多错误,很多不足,可是我依然对人和人之间这种亲密的联系,抱有非常高的敬畏和热情。

(选文略有删改)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毕淑敏与人合开心理诊所的原因,一是想把理论用于实践,二是意识到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人们对心理咨询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B.两年时间,毕淑敏做心理咨询师,只帮助了几百人,而假如她写一本书却能让更多人读到它,但她觉得这段经历同样弥足珍贵。

C.毕淑敏认为文学如果能感染读者,引起读者心灵的共鸣,可能在某些方面能促使读者改变对世界或自我的认识,这是文学的功能之一。

D.毕淑敏做了两年心理咨询师之后,退出了这个行业,原因是来进行心理咨询的人很多,她面临做心理咨询师和做作家的痛苦选择。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毕淑敏在北京师范大学学习心理学,接触到一些有关人性的文学理论后,她对人的内心的理解发生了改变,对人性有了更真实的了解。

B.毕淑敏原来觉得按照她的逻辑,有些事想不通为什么会这样,不可思议,但是和几百人面对面地交流后,她变得更加尊重人了。

C.毕淑敏确认向她咨询的人经过内心的成长并对他们的心理问题已经有了一个比较清楚的思考,她觉得咨询者可以独立去面对世界,就结束咨询。

D.生活中有些人感动了毕淑敏,她用文字把感动她的人表达出来,和更多人分享。

她认为,读者不会去想文学能否起到医疗的作用。

E.毕淑敏学习心理学之后,她的写作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影响,比如原来写人非常艰难,现在写人比较轻松,她写作时更加自信

了。

9、毕淑敏被作家王蒙称为“文学的白衣天使”,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这个称号的理解。

(5分)

2、古代诗文阅读(35分)

(1)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

“汉皆已得楚乎?

是何楚人之多也!

”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歌数阕,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

“左。

”左,乃陷大泽中。

以故汉追及之。

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

“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

是时,赤泉侯①为骑将,追项王。

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乌江亭长舣②船待,谓项王曰:

“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愿大王急渡。

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项王笑曰:

“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

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

项王身亦被十余创,乃自刎而死。

【注】①赤泉侯:

汉骑将杨喜,后封赤泉侯。

②舣:

使船靠岸。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项王军壁垓下壁:

驻扎B.汉军乃觉之觉:

发觉

C.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罪:

过错D.项王亦身被十余创被:

介词,表被动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B.然今卒困于此以其无理于晋

C.以故汉追及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项王瞋目而斥之秦王还柱而走

12.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项羽被汉军包围在垓下,夜听四面楚歌,感到大势已去,于是饮酒帐中,慷慨悲歌,怆然涕下,英雄末路,无限悲凉。

B.项羽带领骑兵,乘夜突围,过淮河,剩下八百余人,到阴陵时迷路,为一老农所骗,陷入沼泽地,被汉军追及。

C.为了证明“天之亡我,非战之罪”,项羽重现神威,斩将刈旗,瞋目一叱,使汉军骑将杨喜倒退数里。

D.乌江亭长请项羽过江,项羽自感无面目再见江东父兄,不愿渡过乌江亭,带领部下徒步作战,最后自刎而死。

13.把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5分)

(2)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浪淘沙

邓剡①

疏雨洗天清。

枕簟凉生。

井桐一叶做秋声。

谁念客身轻似叶,千里飘零?

梦断古台城。

月淡潮平。

便须携酒访新亭②。

不见当时王谢宅,烟草青青。

【注】①邓剡:

南宋庐陵(今江西吉安)人,追随文天祥抗元。

南宋灭亡,与文天祥一道被俘押赴北上,本词为因病羁留建康(今江苏南京)时所作。

②新亭:

在今南京市南,据史料记载,西晋灭亡后士大夫们经常相邀到此哀叹相慰。

14.下列有关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本词以“疏雨洗天清”简淡起笔,通过描写秋雨疏落、一洗天地的景象,奠定了全词清新爽朗的情感基调。

B.“枕簟凉生”是写此时已从夏季转入秋季,暑退寒来本是自然节序,但一个“生”字却写出了词人是从枕簟渐生凉意的触感中感知到秋的到来。

C.“井桐一叶做秋声”一句,既是报秋,又勾起了对自己身世的感叹,将景物的萧条与心境的衰颓熔铸一体。

D.“谁念客身轻似叶”是通过设问、比喻手法写出词人由秋叶轻飘联想到身世飘零,道尽了去国离乡、无人顾念的凄苦。

E.“千里飘零”不仅写出了词人被押赴北上时远离故土的凄凉,更表达了独自羁留建康的孤苦与个人命运的不可把握之感。

15.词的下阕是如何表达词人的思想感情的?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表现革命者关注国家大事的言行的两句是“,

”。

(2)《出师表》中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

(3)《桃花源记》中表现桃源里老人和孩子幸福愉快生活的语句是“,

第Ⅱ卷表达题

3、语言文字

应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

人们都

明白“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生活中却总是无法容忍他人的过错,正是这样的态度令犯错的人往往选择文过饰非。

②.那些收成不好的农民和失业在家的工人,在当时米珠薪桂的情况下,如果不能及时找到新工作,生活将会愈发地艰难。

③.总有一些人自以为道德高尚、怙恶不悛,就不按法律办事,依照自己的道德规范维护所谓的“正义”,最终害人又害己。

④.因为央行出台了限制支付宝等支付平台的各种政策,所以支付宝决定自己开一个网商银行,对此,各大国有银行一筹莫展。

⑤.纵然每个人死后都会魂飞魄散、归为尘土,但生命依然是一份珍贵的礼物,如果能享受它的美好,生命就拥有了意义。

A.①③B.③⑤C.②④D.④⑤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我校110周年校庆时,学校要求全体师生注重礼仪,热情待客,以带给从全国各地回母校参加庆祝活动的校友感到宾至如归。

B.新华社区居委会在展示的普法板报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剖析了生动典型的案例现实,让读者在阅读中轻松地领略到法律精神的独特魅力。

C.为了更好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我们一定要做好考核教师的教学成绩,对于贡献突出和甘于奉献的教师要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

D.人才培养的质量是衡量一所大学办得好不好的重要因素,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课题。

19.下列句子语言运用不得体的一句是()(3分)

A.高三毕业前夕,李丽送照片给王月,并题写了六个字:

“王月同学惠存。

B.一购物中心大门边立了一块牌子,上面写:

“价廉物美,童叟无欺,欢迎惠顾。

C.一初学写作者给报刊编辑部寄稿,并附一纸短函:

“谨将大作寄上,敬请拜读,欢迎斧正。

D.一些外地老师将来校参观学习,学校在校门口写了一张标语:

“欢迎各位老师莅临我校指导!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

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又称夜为“宵”,所以,①。

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大约形成于宋代。

②,因为它开锅之后漂在水上,煞是好看,让人联想到一轮明月挂在云空。

天上明月,碗里汤圆,家家户户团团圆圆,象征着团圆吉利。

因此,③。

21.仔细观察下面的漫画,请说明漫画的内容及寓意。

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

(5分)

四、写作(60分)

22.请以"这个夏天"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60分)

  要求:

自定立意,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

语文参考答案

1、(3分)答案:

B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把握原文内容的能力。

“源头”错,原文是“最早又最可信的一段记载”,故选B。

2、(3分)答案:

C解析:

原文是“家训的体现形式日益丰富”,从口头到书面,

多种形式并存,并不是除旧布新的“更替”和“演变”。

故选C。

3、(3分)答案:

D解析:

强加因果。

《钱氏家训》的制定与传承并非钱氏家族后代人才辈出的充分条件故选D。

4.(3分)C(C项对蚊蝇的驱赶只是秋生的一种发泄,与其说他痛恨蚊蝇,不如说他痛悔自己没能照顾、看护好马。

5.这句话是景物描写(1分),写出了月光的朦胧、浑浊(1分),渲染出一种昏沉、压抑的氛围(1分),折射出秋生刚刚回到现实中还有些恍惚的状态,烘托出他渐觉沉痛的心理(2分)。

(从色彩和词语的角度赏析也可。

不是比喻修辞。

6.①三种态度依次是不满、客气(巴结)、冷淡。

②不满是因误认为受了马偏耳的骗;客气是因为想通过马偏耳把死马卖掉降低损失;冷

淡是因为内心深处对马的亲情被唤醒,不舍得卖马,对马偏耳等人只把马当作工具和商品的态度无法接受。

(每种态度各1分,共3分;分析原因各1分,共3分。

不按时间顺序扣2分。

7、(3分)答案:

D“她面临做心理咨询师和做作家的痛苦选择”错,应是陷入“不知道该给谁看病和不给谁看病的痛苦中”。

8、(4分)答案:

BD“一些有关人性的文学理论”错,应是“一些心理学的理论”;C“她觉得文学咨询者可以独立去面对世界”错,应是“咨询者自己觉得可以去独立面对世界”;D“读者不会去想文学能否起到医疗的作用”错,应是“毕淑敏不会去想文学能否起到医疗的作用”。

(答对一个给2分,两个给4分)

9、(5分)①毕淑敏做过医生和心理咨询师,又拥有作家的身份。

(1分)

②这个称号是对毕淑敏人生经历最贴切的概括,也是对她高度的赞誉。

(1分)

③作为作家,毕淑敏用文字从事着治病救人的伟大事业。

(1分)

④毕淑敏关爱生命,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人品和文品都很高尚。

(2分)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