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设计优质PPT.ppt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564710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PPTX 页数:92 大小:9.3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05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设计优质PPT.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第05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设计优质PPT.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第05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设计优质PPT.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92页
第05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设计优质PPT.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92页
第05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设计优质PPT.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92页
第05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设计优质PPT.pptx_第6页
第6页 / 共92页
第05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设计优质PPT.pptx_第7页
第7页 / 共92页
第05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设计优质PPT.pptx_第8页
第8页 / 共92页
第05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设计优质PPT.pptx_第9页
第9页 / 共92页
第05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设计优质PPT.pptx_第10页
第10页 / 共92页
第05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设计优质PPT.pptx_第11页
第11页 / 共92页
第05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设计优质PPT.pptx_第12页
第12页 / 共92页
第05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设计优质PPT.pptx_第13页
第13页 / 共92页
第05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设计优质PPT.pptx_第14页
第14页 / 共92页
第05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设计优质PPT.pptx_第15页
第15页 / 共92页
第05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设计优质PPT.pptx_第16页
第16页 / 共92页
第05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设计优质PPT.pptx_第17页
第17页 / 共92页
第05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设计优质PPT.pptx_第18页
第18页 / 共92页
第05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设计优质PPT.pptx_第19页
第19页 / 共92页
第05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设计优质PPT.pptx_第20页
第20页 / 共92页
亲,该文档总共9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05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设计优质PPT.pptx

《第05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设计优质PPT.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05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设计优质PPT.pptx(9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05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设计优质PPT.pptx

分为四个系统:

1、曹娥江地区的越窑(岳州窑),分布在浙江宁波、余姚、绍兴、萧山一带,从东汉时期开创,至北宋衰落。

2、东部地区的瓯窑。

3、西部金衢(qu)地区的婺(wu)窑;

4、北部苕(tiao)溪地区的德清窑(还烧黑瓷)。

2、黑瓷,黑瓷始创于汉代,到晋代更趋成熟。

其中,以浙江德清黑瓷最负盛名。

黑瓷胎色呈砖红,或浅褐或紫色。

釉色乌黑发亮,滋润如漆。

着色剂主要是含铁量较高的氧化铁。

上海博物馆收藏的“黑釉四系盘口壶”当属典型。

盘口微敞,壶身浑圆,底不挂釉。

造型幽雅明朗,浑圆中含有劲秀之气势。

胎细釉厚,乌黑中带有赭紫色,黑体中犹有变色之妙。

德清窑黑釉唾壶,3、白瓷,北齐发明的白瓷,是使用低含铁量的胎釉烧制而成,经过烧制的白瓷,胎料较为细腻,釉薄而滋润,呈乳白色,釉厚处则泛青,此为北齐白瓷的特征。

是陶瓷史上的一大创造,从此瓷分青、白两大体系。

胎釉白净,胎质细润,为典型的北方风格。

北齐白瓷,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白瓷,4、陶器,此时期的陶器,南北两地有所不同。

南方的日用陶以缸为大宗,“釉陶大缸”名闻遐迩。

上虞、南京均有发现,属常用容器。

吴晋的陶器以明器居多,其中有器具、禽兽、建筑图案等类,造型富有真实感。

北方的陶器以铅釉最为出色,有黄地加绿彩,白地加绿彩,黄、绿、褐三彩并用等,釉质晶莹明亮。

北方的陶器,第五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设计,贰陶、瓷器的设计,魏晋时期,正式进入了瓷器时代。

此时不仅出现了青瓷、白瓷和黑瓷三大基本瓷器,在造型和纹饰设计上也取得了突出成就。

总造型:

多位平底,罐户都有系耳,晚期桥耳,器身从深圆向修长发展。

北方青瓷较深朴、色黄。

装饰构成简单几何纹或花斑纹,卷云纹标志着从商周以来动物纹为主向隋唐以后植物纹为中心的图案发展。

由于此时受玄学影响瓷器造型大多高挑而雅致,富于审美性,下面取三种作具体分析:

天鸡壶,又称“鸡头壶”,是此时比较典型的器物,以壶嘴做成鸡首状而得名。

其由关罐发展而来,初期鸡头仅作为装饰,后,中空流可通,鸡首昂头作打鸣状,造型别致雅观。

魏晋受玄学影响,是一个审美的时代,普遍追求自然、别致和生趣(魏晋有许多仿动物的器皿造型),在满足实用性的同时竭力追求工艺品的审美性。

天鸡壶的出现恰反映了“魏晋风度”影响下人们审美的更高追求。

青釉鸡头壶,南朝青瓷双鸡头壶,莲花尊,魏晋时最有特色的一种瓷器,是一种以莲花为装饰主题、并与造型融为一体的青釉瓷器。

其器体为一仰一覆,形似碗钵的莲花构成尊的主体,器体造型优美,端庄俊秀。

莲花与佛教有着不解之缘,因为其与释迦牟尼的传说联系在一起:

据说摩耶夫人在娑罗树下降生佛祖时,沼泽内突然开放出大得像车盖一样的莲花,佛祖一出世便站在莲花上,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并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

释迦牟尼觉悟成道后起座向北,绕树而行,当时步步生莲,共18莲花。

魏晋时佛教盛行,其造型明显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北朝青瓷莲花尊,南朝青瓷莲花尊图,黄釉瓷扁壶此壶制成于北齐年间,是魏晋设计风格的代表之一。

该壶体两面饰有舞乐的浮雕人物,一人在莲花上舞蹈,左右二人弹奏琵琶,击钹,吹笛,打拍,奏乐配舞,形象生动,是一件精美的陶瓷工艺品。

此壶的设计显然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产物,其中琵琶的出现和婆罗多式的舞姿带有明,显的印度韵味。

黄釉瓷扁壶,中国设计史课件,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第五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设计,第二节织印染服装业的恢复和发展,与其设计特色,壹,壹纺织印染业的恢复和发展第五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设计,染织业以官营丝织工场为主,丝织业发达的齐鲁地区由于战乱而衰弱,在江南地区和四川则有所发展。

蜀锦品种多,富丽辉煌。

魏国著名纺织工艺家马钧改进了提花绫机,用12根踏杆控制60片综,操作方便,效率提高,织出的花纹变幻无穷。

到晋代,有“常山之倩,赵国之编,许昌之总,沙房之绵”之盛。

1、纺织业的艰难步履,纹样树下对鸟对羊纹锦,纹样方格狮象牛纹锦,当时的毛纺织业也较为发达,如新疆地区。

第五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设计,贰服饰设计的艺术特色,魏晋服装服饰虽然保留了汉代的基本形式,但受复杂的设计背景影响,在风格特征上,有着独到而突出的地方。

受民族融合的影响,简易轻便的胡服与汉族服饰融合演变,样式复杂。

具体表现为:

汉民族保留下来的衣冠礼仪制度、文化科技知识影响着北方少数民族,促进了他们的发展进化。

北方游牧民族服装中的一些合理有利成份也渗入到汉族衣着中来。

如便于奔走劳作,适宜骑射的短衣、窄袖、长裤、皮靴、帽子等,也越来越多地被汉族居民穿用了。

受佛玄两家的影响,魏晋名士们很注重人的内在精神,充分追求自我,讲求脱俗的风貌,一反世人注重于浮浅华丽的外表装饰美的心理,改为提倡以漂亮的外在风貌表现出高妙的内在人格,追求内外完美的统一。

这种新的审美观念影响并改变了整个社会的审美习惯,给南北朝时期的服装带来了新的风貌。

南北朝裤褶,魏晋裲裆铠,北朝铠甲,魏晋裲裆铠,晋代晋武帝司马炎冕服,杂裾垂髾服,竹林七贤画像砖,中国设计史课件,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设计,第三节金属工艺与纹饰设计第五章,壹冶铜业的发展,第五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设计,魏晋南北朝时,由于佛教流行,广铸佛像耗铜极多,促使冶铜业的大规模发展。

洛阳枷蓝记载:

“洛阳在迎佛日,各庙宇的金、铜佛像多达3000余尊。

而天宫寺的释迦牟尼立像,高43尺,用铜10万斤,黄金600斤。

”唐代杜牧的诗中也提到南京素有“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据考证寺庙数目远不止此数,可见铜的用量仅佛身而言已相当大了。

铜还大量用于寺院和宫殿的建筑装饰方面。

神兽纹铜镜,此外,大量铸造钱币,需要大量的铜,以至铜矿供不应求,造成铜的缺乏。

加上这一时期瓷器的发展,导致日用铜器生产的衰落。

出土的日用铜器数量较少,种类只有洗、奁、熨斗、香炉、带钩、马饰等。

较多的则是铜镜,所以江南的铸镜工艺在此时期有所发展。

第五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设计,贰金银细工设计的进步,金银细工在这一时期有很大的发展,由于统治阶层争相豪奢以至“斗富”赌盛,金银器物的设计和用金银装饰器物竟成风气。

金簪,金叶(洛阳金村出土),三国东吴有“花形金饰”(南,昌出土),雕有“大吉”文字。

西晋盛行花丝首饰。

迄今所见的有“金狮子”、“金簪”、“金叶”(洛阳金村出土),金制首饰达六十多种,多用金银细丝盘绕成各种花型纹样,雍容华贵,细致精巧,使西晋花丝工艺在继承汉代基础上有所发展并取得突出成就。

如宜兴出土的金圈、金项针、金珠、金饰件,属太康七年至元康七年(公元268297年)之物,其制作工艺又有新的提高,在金饰中间有宝石和水晶片等;

南京栖霞山出土的金钗、金簪、金银石子环,镶嵌着琥珀、水晶、绿松石等各式首饰,制作精致,技艺高超,金银器具达130件。

“金狮子”(洛阳金村出土),南朝有金环、金珠、金戒指、六瓣花形金饰等,虽属小品,但錾刻雕镂颇为精巧。

这一时期金银装(首)饰工艺,是以“错采镂金”技艺著称。

第五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设计,叁冶铁业与兵器的发展,为满足战争需要,这一时期在金属工艺中冶铁技术有较大的发展。

在河南渑池县有一处冶铁作坊遗址和一个北魏时的铁器(兵器)窖藏,发现铁器达4000余件。

如后赵石勒一次就征调诸州造甲工匠50万人,此时钢铁兵器已普遍取代铜兵器。

铠甲的设计制造较为发达。

头盔“兜鍪”,在装饰上因时因人而异。

晋有“筒袖铠”,由小块鱼鳞或龟背甲片将前后连缀成筒形甲身,护肩装有筒袖。

南北朝有“裲裆铠”,胸部用小鱼鳞甲片,腰下缀长条甲片。

北周新兴“明光铠”,胸前背后装左右两块“圆护”(周书)。

由铜铁制成或打磨光亮似镜,俗称“护心镜。

”简式铠如裲裆甲;

繁式铠有数重护肩,甲身至臀部。

盔铠制造可见工艺技术的精巧。

中国设计史课件,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第四节车船制造与木作业设计第五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设计,独轮车中间只有一个车轮;

一般只由一个人推动;

在狭窄的小路上,运用最为轻便;

比人力担挑,畜力驮载,运输能量都大过几倍。

初步推断:

这种独轮车可能创始于三国时期,据宋史杨允恭传,高承事物纪原及陈师道陈后山集等书的记载,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上的木牛、流马就是独轮车。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独轮车,三国时期的战船,车船制造设计三国时期(220280)的吴国战船规模庞大,仅小船就有数千只,其中最大的战船设楼五层。

木作业设计,魏晋以来,随着房屋的增高扩大,家具也相应地加高加大,尤其是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极大地促进了家具的发展。

出现了许多高型家具,如圆案、橱柜、扶手椅、束腰圆凳、方凳、长杌等。

床也明显地加高,并增加了顶、帐和围屏。

坐类家具品种增多,垂足而坐已渐推广。

家具结构更加简化,甚至出现了金属连接件。

除家具以外,再有东晋谢灵运制作的木屐(木底鞋),前后装活齿,可用于登山,可谓是一件设计精良的生活木用品。

女史箴图中的家具,中国设计史课件,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设计,第五节建筑与雕刻工艺设计第五章,第五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设计,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建筑,魏晋时期是一个建筑技艺大发展的时期,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做出了很多创新,取得了不少成就。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道大盛,统治者在其中找到寄托,同时也看到了佛教在维持社会安定的巨大作用。

于是统治阶级大量兴建寺、塔、石窟等佛教建筑,盛行所谓“舍宅为寺”的功德活动,古诗中“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叙述并非虚言。

1.1规划、布局,此时期由于纵向庭园过多造成纵向交通不便,故以道路或小广场将纵向庭院划成两组以上。

北魏洛阳城,南朝建康城,麦积山石窟西魏壁画宫殿,麦积山石窟北周壁画宫殿,1.2单体建筑此时期建筑艺术及技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楼阁式建筑相当普遍,平面多为方形。

斗拱方面,额上施一斗三升拱,拱端有卷杀,柱头补间铺作人字拱,其中人字拱的形象也由起初的生硬平直发展到后来优美的曲脚人字拱。

屋顶方面,东晋壁画中出现了屋角起翘的新样式,且有了举折,使体量巨大的屋顶显得轻盈活泼。

敦煌壁画中的北魏建筑形象:

重楼高耸,屋顶曲线和鸱尾尚显幼稚,人字拱(云岗石窟),南北朝绘画洛神赋图中的楼船,反映出当时建筑的真实特征,1.3建筑造型特点在建筑造型方面:

寺庙的出现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广博的纳构力和出色的创新精神。

佛塔本是印度唯一的庙宇建筑形式。

传入我国后与我国木够建筑相融合扩为宫殿式庙宇,包括阔式的天井,楼阁,画廊,花园等。

将纯粹的外域艺术形式加以本土化的改造并内化为华夏建筑的组成部分是魏晋时期的伟大创造。

1.4宗教建筑

(1)北朝石窟设计艺术东汉时期传入中国的佛教,随着中外高僧往来传播,译经、建寺、度僧,造像活动逐渐兴起。

十六国时期(305年439年),黄河流域在混战,经统治者提倡,佛教兴盛。

接着,北魏开凿大量的佛窟,其建筑、造像及绘饰设计要点如下:

云冈石窟,我国最大的石窟之一,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和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

位于山西省大同市以西16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依山而凿,东西绵延约一公里,气势恢弘,内容丰富。

现存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造像5万1千余尊,代表了公元5至6世纪时中国杰出的佛教石窟艺术。

其中的昙曜五窟,布局设计严谨统一,是中国佛教艺术第一个巅峰时期的经典杰作。

题材和造型有洗浴特点,人物较有印度原型。

龙门石窟是中国石刻艺术宝库之一,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南郊伊河两岸的龙门山与香山上。

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之际,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的营造,南北长达1公里,至今存有窟龛2345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余品,其中“龙门二十品”是书法魏碑精华,褚遂良所书的“伊阙佛龛之碑”则是初唐楷书艺术的典范。

龙门石窟,龙门石窟造像汲取南朝艺术精华,因此变化一新,与云冈石窟大异其趣;

造型有南人特点,多位面容清癯劲秀的秀骨清像。

佛多着褒衣博带,衣褶层叠稠密,衣裙垂蔽。

多雕大型世俗供养人行列。

龛饰华丽,龛制多样。

雕刻手法已呈现出从云冈直平刀法向龙门圆刀刀法过度的趋向,艺术风格也从云冈的浑厚粗犷转向龙门优雅端庄的作风,这具更鲜明民族特点和风格的中原佛教艺术,是形成中国式佛教石窟艺术过程中承前启后的重要一节。

卢舍那大佛,

(2)南朝陵墓设计陵墓设计也是一种宗教设计,南朝的陵墓设计艺术引人注目。

一般在墓前设置一对或多对石兽。

这种想象中的“神兽”,被称为“麒麟”,有的似狮虎,却又翼,被称为“辟邪”。

这时的石雕一般都比较庞大,姿态宏伟,整体感较强,有浓厚的汉代遗风。

现存南北朝遗迹在江苏南京周边比较多见。

其中最为杰出的是江苏句容石狮村梁南康简王萧绩墓前的石雕群,造型简洁,体积感强,最能代表当时的陵墓装饰设计风格。

(3)塔“塔”是梵文Stpa的音译的简称,意为“高显处”或“高坟”,原是印度的一种纪念性坟墓的通称。

它的造型简单一致:

覆钵形,上立长柱形标志“刹”。

从此,塔与佛教开始密切联系起来。

印度式的塔,是由台基、覆钵、宝相轮等几部分组成的实心建筑。

它随佛教入中原时,汉族本土的木结构建筑体系已经形成,积累了丰富的工程技术和艺术意匠经验,为统治阶级建造过迎候仙人和备远望的重楼。

敦煌壁画中所绘最初的塔,云冈石窟第七窟浮雕多层塔,早期的佛教被视为一种神仙方术,匠人在设计塔时就以本民族的重楼为蓝本,建成楼阁式木结构塔。

此后陆续又有许多新的塔型传入,如“宝箧印经”、覆钵、“金刚宝座”等,它们同中国固有的建筑技术和形式相结合,衍化出多种类型,如中期的花塔等。

塔各个部分逐渐规格化,一般由地宫、塔基、塔身、塔顶和塔刹组成。

中国早期的高塔多为空心,可以登临。

这一点与南亚次大陆原型大不相同,是中国人的创造。

历史记载中的最大木塔是元魏时建造的洛阳永宁寺塔,高一千尺,百里以外便能望见。

可惜这座塔建成不久便被焚毁了。

由于木塔易遭火焚,不易保存,又发展出仿木结构砖塔,并在楼阁式基础上发展出密檐式,还有小型单层的亭阁式。

自此以后,砖塔逐渐增加,木塔逐渐减少。

到十世纪以后,新建的木塔已极为稀有了。

我国此时期的木塔已一无所存,唯在日本法隆寺有五重木塔一座(乃隋时高丽僧依魏齐之法所建)和我国云冈石窟内的方形塔柱可为旁证。

北魏洛阳永宁寺塔复原图,云冈石窟内方形塔柱,第五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设计,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雕刻工艺设计,在建筑纹饰方面,与建筑浑然一体的浮雕纹饰设计吸收了“希腊佛教式”的种种生动雕刻,饰纹、花草、鸟兽、人物等的表现,皆脱汉时之格调,丰富了我中化建筑的形象。

莲花、忍冬卷草纹的出现最富特色。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卷草纹的出现是崇尚虚实相生、流动婉转的中国装饰艺术对外来的忍冬纹改造形成的,是唐草的前身。

单栋建筑在原有建筑艺术及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楼阁式建筑相当普遍,平面多为方形。

斗拱有卷杀、重叠、跳出,人字拱大量使用,有人字拱和一斗三升组合的结构,后期出现曲脚人字拱;

令拱替木承转,栌斗承栏额,额上施一斗三升柱头人字补间铺作,还有两卷瓣拱头;

栏杆是直棂和勾片栏杆兼用;

柱础覆盆高,莲瓣狭长;

台基有砖铺散水和须弥座;

门窗多用版门和直棂窗,天花常用人字坡,也有覆斗形天花;

屋顶愈发多样,尾脊已有生起曲线,屋角也已有起翘;

梁坊方面有使用人字叉手的和蜀柱现象,栌斗上承梁尖,或栌斗上承栏额,额上承梁;

柱有直柱和八角柱等,八角柱和方柱多具收分。

庑殿顶和鸱尾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第4窟七佛阁立面图,庑殿顶和鸱尾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第43窟的西魏文帝皇后陵墓立面图,河北义慈惠石柱上方小殿之鼓形柱(中间粗,两端细)日本法隆寺山门之鼓形柱,(南北朝风格,云岗石窟中的希腊ionic式柱头,洛阳龙门石窟佛龛中的屋顶形象(歇山式),波斯式狮子柱头(左)和希腊式柱头(右),魏晋南北朝建筑技艺1,魏晋南北朝建筑技艺1,魏晋南北朝建筑技艺2,魏晋南北朝建筑技艺2,魏晋南北朝建筑技艺3,魏晋南北朝建筑技艺3,北魏洛阳城永宁寺遗址出土的陶俑和瓦当,魏洛阳城出土的建筑构件:

铜铺首莲纹瓦当瓦钉和瓦当狮面脊头砖,砖石建筑石刻与纹饰设计,宝莲藻井(龙门莲花洞),中国设计史课件,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第五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设计,第六节设计思想的形成,魏晋玄学思潮的兴起,以何晏、王弼为代表的哲学家重新打起老庄的旗帜,倡导“贵无”,将“无”抬到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

魏晋时,我国古典美学思想的发展进入了一个黄金时期。

北朝的刘昼直接谈到产品的实用与审美关系。

1、为什么说魏晋南北朝时期是瓷器时代的形成期?

瓷器设计的特色是什么?

2、魏晋南北朝时期纺织印染工艺的特色是什么?

列举说明。

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服饰艺术风格是什么?

列举典型款式设计加以说明。

4、魏晋南北朝时期金属工艺的纹饰设计主要有哪些题材?

5、魏晋南北朝时期车辆设计的特色是什么?

6、魏晋南北朝时期雕刻工艺主要体现在哪里?

并简述其艺术风格。

7、就北朝刘昼“物有美恶,施用用宜;

美不常珍,恶不终弃”发表看法。

练习思考题,中国设计史课件,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