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教育研究课题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651006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8.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教育研究课题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教育研究课题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教育研究课题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教育研究课题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教育研究课题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教育研究课题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教育研究课题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教育研究课题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教育研究课题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教育研究课题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教育研究课题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教育研究课题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教育研究课题研究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教育研究课题研究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教育研究课题研究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教育研究课题研究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教育研究课题研究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教育研究课题研究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教育研究课题研究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教育研究课题研究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教育研究课题研究报告.docx

《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教育研究课题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教育研究课题研究报告.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教育研究课题研究报告.docx

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教育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教育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重庆市教委教育科研立项课题

《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教育研究》

课题研究报告

 

《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个性教育研究》是我校根据学校实际和学校办学总体构想自主设计的一个实验课题,该课题于1999年3月提出、论证,于2000年7月被批准为重庆市教育科研重点课题。

五年来,在重庆市教科院、涪陵区教科所的精心指导下,在我校实验老师的努力工作下,于2005年10月完成课题研究。

现将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一、课题的提出

首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

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这对于培养和造就我国二十一世纪的一代新人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

然而,长期以来,由于传统教育的影响,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相对滞后,把全面发展教育与学生个性教育对立,只强调全面发展,忽视了人的个性发展,导致相当数量的学生的个性得不到良好的培养和健全的发展。

其次,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我们的劳动力素质和科技创新能力不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能力增强的一个主要因素(江泽民语)②。

因此,我们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为人民服务,坚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努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江泽民语)。

第三,西方发达国家却十分重视个性教育,他们在教育法案、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优先重视青少年个性,促进青少年个性发展(应有注释)。

日本在二战后进行的教育改革中,根据教育中存在的划一性、死板性、闭塞性等问题,突出地提出了尊重个性、发展个性和实行个性教育的原则,即发展个人能力,根据个人能力和个性给予受教育的机会,主张将这一原则贯穿于教育的各个方面。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罗杰斯指出:

人的潜能、个性和价值是高于一切的,人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教育的功能就是要帮助人达到他能达到的最佳境界。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学习:

(人类的)内在宝库》一书,贯穿其间的基本思想为,教育必须满足人的自身发展的需要。

综观教育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重视个性教育已成为21世纪教育改革的主要趋势之一,21世纪是创新的世纪,是尊重个性,弘扬个性的世纪。

我国著名教学理论专家胡克英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

教育的伟大力量正在于发展个性,教育的最高价值也在于发展个性。

为此,我们针对长期以来传统教育忽视人的个性发展与培养的弊端,根据《决定》要求,以及学校的实际,我们提出了构建与人的个性发展相适应的办学模式的实验研究课题,并在涪陵区第七小学全面进行实施。

2000秋我们组织了课题的开题,经专家的评议、论证,我们根据学校发展的实际对课题题目及研究的目标进行了修订,我们将课题更正为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个性教育研究课题。

(建议更正为:

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教育研究。

最好用原来的题目,而将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个性教育作为研究探索的结果。

二.课题的设计

(一)、课题相关界定(界定个性、个性和谐发展)

1.个性教育

《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个性为:

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和教育影响下,形成的一个人的比较固定的能力、气质、禀性,以及兴趣爱好等特性。

何谓个性教育呢?

个性教育主要是一种教育思想,即尊重人和人的个性,强调良好个性潜能和优势的发掘与发展,主张培养良好个性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提倡教育的特色化。

个性教育也是一种教育活动,即是培养、强化受教育者的良好个性素质与预防、改造受教育者的不良个性素质相统一的过程,是促使受教育者的现实个性素质向理想个性素质的运动过程,是个性化与社会化、他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统一体。

2.和谐发展

和谐发展是指合乎青少年身心成长规律的体现时代要求的发展,是协调的、生动活泼的发展,是结构合理又富有个性的发展。

和谐发展,至少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个性发展的广域性;二是个性发展方向的可变性;三是个性发展的制约性;四是个性发展的目的性。

(二)、课题研究依据

1.政策依据

(1)中共中央、国务院1999年6月13日颁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2)中共中央、国务院1993年2月31日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

(3)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和谐社会新理念,并把和谐社会建设放到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并列的突出位置。

2.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

对于学习者来说,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

学习者的学习是主动的,他不是被动的信息接收者,而是通过对外部信息的选择和加工主动建构信息的意义,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替代完成。

基于此,教师不是简单的知识呈现者,他应该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他们的看法,洞察他们想法的由来,并以此为根据,与学生共同针对某些问题进行探索,引起学生间的交流、质疑,从而使学生不断丰富或调整自己的理解,以建构清晰、完整的认知结构。

这就是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个性教育研究课题研究的宗旨。

(这句话去掉,因为课题宗旨的叙述不宜在这里出现)

(2)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认为人的成长源于个体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是人发展的根本动力。

当个体达到自我实现需要的高峰,也就进入了自由创造的境地,出现高峰体验创造潜能的发挥或自我实现给人以最高的喜悦,这种主观上的感受是最高的奖赏和奖励。

教育的作用在于提供一个安全、自由、充满人性味的心理环境,使学生固有的优异潜能自动地得以实现。

人本主义体现了学生的主动发展思想和主体发展地位,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

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明确教学的目标在于促进个体的可持续发展。

教师的任务不是教学生学习知识,而是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资源,创设学习条件,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协作者和鼓励者,这便是本课题研究所追求的课堂教学效应。

(3)和谐发展理论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就是把丰富的精神生活、纯洁的道德、健全的体格和谐结合在一起的新人,是高尚的思想信念和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融为一体的人,是把对社会的需求和为社会劳动和谐统一起来的人。

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就必须实施全面和谐发展教育。

个性全面和谐发展即意味着人在品行上以及同他人相互关系上的道德纯洁,意味着体魄的完美、审美需求和趣味的丰富及社会和个人兴趣的多样。

第一,人应当是社会物质生产领域和精神生活领域中的创造者;第二,是物质和精神财富的享用者;第三,人应当是有道德和文化素养的人,是人类文化财富的鉴赏者和细心的保护者;第四,人应当是积极的社会活动者、公民最后,是树立于崇高道德基础之上的新家庭的建立者。

3.理论假设(建议这部分内容放在研究结果中,作为理论研究成果之一。

并对该模式要素的内涵、作用和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述)

在建构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和和谐发展理论的指引下,通过优化的课堂教学、人性化的管理、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多渠道的教育活动、以及多层次的学习活动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促进和谐发展,能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

 

学生个性和谐发展

 

优化的发展性评价

 

优化的课堂教学

 

多样化的课外校外教育活动

 

优化的班级管理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对象、原则、步骤

1.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此项研究,明确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目标,探索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教育原则、教育模式、途径和方法。

研究目标是:

三四五,即三个发展四个具有和五个统一。

三个发展:

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特长发展;

四个具有:

我们的学生①具有正确的人生理想、良好的人格品质。

②具有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③具有坚实丰厚的基础知识、良好的身心素质、主动发展的能力;④具有良好的审美情趣与表现;

五个统一:

智力发展和人格情感发展的和谐统一;基础性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和谐统一;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和谐统一;体魄健康与心理健康的和谐统一;知识与能力的和谐统一。

2.课题研究内容

本项实验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

两个优化、两个探索、一个建立。

1.两个优化:

(1)优化的发展性评价模式的研究。

(2)优化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2.两个探索:

(1)探索学生创造及实践能力的培养途径。

(2)探索班主任工作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途径。

3.一个建立:

建立校外教育活动模式的研究。

3.课题研究方法

本项实验主要采用教育实验法、经验总结法和行动研究法。

在控制方面采用强化法。

4.课题研究的对象

涪陵城七校全体学生。

5.课题研究的原则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据此,课题研究的基本原则是:

(1)研究性原则

研究型教学是本课题研究的基础,在教学活动中,一般应采取问题→探究→概括→质疑→验证的教学形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展示学生的智力潜能,发展学生个体和群体的智能优势,提升学生个体和群体的弱势智能。

(2)个性化原则

在教学活动中,应充分尊重不同个性的差异,尽可能地涉及多个智力领域,提供各种智能展示的时间与空间;尽可能地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允许学生自主选择智能展示的方式,从而使每一个个体的特殊智能得到展示与发展。

(3)实践性原则

在感知、感悟、理解和掌握新知识的过程中,应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加强直观演示,注重学具操作,认真做好有关实验;应从模拟性实践(模仿尝试)逐步过渡到现实实践(实际应用)。

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操作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合作性原则

坚持个体研究(超前学习)与群体研究(小组讨论、组际交流)相结合生生合作;坚持教师引导与学生探究相结合师生合作;坚持学校教育与家长督导相结合家校合作。

从而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团结协作、主动探究的能力,建立学校、家庭、社会的立体化教育网络。

(5)过程性原则

研究型教学重视结果,但更重视学习过程,注重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智能展示。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让学生了解科研的一般流程和方法,体会科学研究的艰辛和快乐,懂得做人做事的规则和道理,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6)发展性原则

研究型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必须坚持发展性原则。

首先,应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次,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体现尊重与爱护,关注个体的处境与需要。

第三,应突出发展、变化的过程,关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积极主动的态度,要将评价贯穿于日常的教育活动中,发挥评价的教育性功能。

6.研究步骤

此课题分为如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启动课题阶段。

(1999年9月2000年4月)

目标:

(1)完成课题实验方案及子课题方案。

(2)准备实验材料和制定管理考核评价表格

措施:

(1)2000年4月底以前完成方案设计。

(2)成立各子课题研究小组,确定主研人员和研究人员的分工。

(3)组织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研究方案,使方案更完善。

第二阶段:

具体实践阶段。

(2000年5月至2005年2月)

目标:

(1)在实践中全面开展五个子课题的实验研究。

(2)收集、整理各种实验资料。

(3)总结经验教训,撰写阶段小结和研究论文。

措施:

(1)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提高研究水平和能力。

(2)开展各种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班队活动和社会实践、调查、访问等活动和先进评选表彰活动。

(3)定期召开课题研讨会、经验交流会和讨论会,使之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4)定期组织学生自主开展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活动。

第三阶段:

结题评审阶段。

(2005年2月至2005年10月)

目标:

(1)收集、整理实验中的相关资料,分类立卷归档。

(2)分析总结成果,准备评审。

措施:

(1)召开全体实验教师会,分工收集整理资料。

(2)实验教师写出实验总结和研究论文。

(3)讨论、撰写实验报告。

(4)全校教师撰写实验体会、总结或论文。

(5)整理成卷,接受评审。

三.结果分析及结论

(一)研究结果

通过五年的课题实验,我们创造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个性教育办学特色初步形成,总结出了扬长个性、和谐发展的学校校训。

(二)理性认识

1.个性教育及个性和谐发展的再认识

个性教育是着眼于人的个性充分自由、和谐发展而实施的教育。

它针对人的个性差异,通过合理的教育训练和培养,使其得到积极的发展,其内容大致包涵三个方面,即:

培养良好个性;纠正不良个性品质;使个性适应社会的发展,促进个体社会化与个性化的统一。

作为素质教育重要组成部份的个性教育,其有别于传统教育的地方,就在于重视社会发展需要的同时,更注重人的主体性、人固有的潜能和创造精神的发挥,试图通过培养个性健全、人格独立、富有创造性的人来满足社会的需要,更好地推动社会进步,实现教育本体功能与社会功能的整合。

个性和谐发展就是道德与智慧,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都同时得到全面发展。

也是我校校训扬长个性,和谐发展的精辟的内涵。

2.个性教育的特征的再认识

通过实验研究,我们认为个性教育具有主体性、创造性、针对性、系统性、未来性与活动性六大特征。

(1)个性教育的主体性。

个性教育强调人的价值、需要、兴趣,强调学生既是受教育者,又是自我教育的主体、个性教育的内因。

必须视学生为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尊重学生的尊严、地位和个人经验,发挥其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这就要求教师重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通过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能力,实现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具有自尊、自信、自强、自律、自立等自主性品质的一代新人。

(2)个性教育的创造性。

创造性是指人在产生新颖、独特、有社会价值产品的活动中所表现出的各种心理要素有机整合而成的心理结构特征。

创造性是人主体性的充分表现。

具有创造性的人,才能不囿于传统,不安于现状;才能面向未来,勇于进取,乐于接受新事物、新观念;才能目标明确、思路开阔、想象丰富、兴趣广泛,善于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表现出较强的应变力与适应力。

个性教育要求为每个学生优化创造环境,形成一种培养创造性的机制,强化学生的创造意识,激发创造欲望和动机,发展创造想象、创造思维等认识能力,培养创造性人格品质。

从一定意义上讲,个性教育就是一种创造性教育。

(3)个性教育的针对性。

个性是一个人不同于他人的特点,是人与人的差异性,而人的差异性又源于个体的特殊性,没有独特性就无所谓个性。

个性教育的全部目的就在于有效地促使受教育者在社会化的同时实现个性化,形成独特的个性,帮助他们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个性教育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还是教学方法的使用,都应做到有针对性,都必须考虑学生个性的独特性、差异性,注意发挥和培养学生的特殊才能。

(4)个性教育的系统性。

从系统论的观点看,个性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整体结构,包括动力结构、特征结构与调节结构,诸如需要、兴趣、动机、理想、信念、世界观、气质、性格、能力、自我意识等。

这三个结构及具体内容彼此关联、相互制约,呈相互渗透的综合状。

个性教育要求三个结构要素的发展并重,而不是只重视智能的培养,以促进学生个性品质全面发展或整体发展。

(5)个性教育的未来性。

个性教育不仅重视学生现有个性品质的全面塑造,更强调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通过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发现能力、学习能力、自我教育能力和创造能力、增进学生自我发展,让他们学会学习,提高终身学习能力和信息加工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要求。

(6)个性教育的活动性。

活动是个性发展的基本途径,活动性是个性教育最显著的特征。

个性教育要求学校为学生优化活动环境,提供实践的机会,校内校外、课内课外相结合,使学生的个性品质在实践活动中得到培养。

(三)实践成果

通过课题实验,我们形成一种文化、构建了三个模式、探索了三种途径、促进了三个发展。

1.初步形成了个性教育特色的学校文化

(1)办学理念:

个性成就未来

(2)办学特色:

个性和谐教育。

①办学方向的文化思想个性。

②学校管理的柔性开明个性。

③教师队伍的综合学习个性。

④学生发展的自主、和谐、特色、持续发展个性。

(3)学校校训:

扬长个性,和谐发展。

(4)办学思想:

以科研为先导,以创新为核心,以质量为根本,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5)育人模式:

自主、和谐、特色、持续发展。

①教育要着眼学生潜能开发和凸显,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②教育要确保学生全面成长,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③教育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学生的独特需要,促进学生特色发展。

④教育要关注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6)育人目标:

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学做人;有能力勤探究;有个性能发展;有情趣会生活的新时代的小学生。

(7)办学策略:

①创新机制,依法治校。

②以人为本,以德治校。

③优化队伍,名师强校。

④注重教改,科研兴校。

⑤实践探究,特色建校。

⑥全面育人,成就名校。

(8)发展思路:

品牌意识,文化校园,团队合作,诚信教育,服务育人。

2.构建了三个模式

(1)学生发展性评价模式

学生发展性评价,指的是以小学生发展性评价理念为指导,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评价。

其显著的特征是:

突出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

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体现尊重与爱护,关注个体的处境与需要,注重发展与变化的过程。

注重对学生素质的综合考察,强调评价主体、评价内容和评价指标的多元化,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运用多种方法综合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进步与变化。

构建科学的学生素质和谐发展综合评价体系,是实施、保证素质教育顺利进行的前提和根本。

在评价方式上,建立了四结合考核制度。

是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二是基础知识考试与素质技能检测相结合;三是口试笔试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四是学科考试与活动课考核相结合。

在评价方法上,我们坚持目标管理指标考核权重核算综合评价按质划档的评价模式和确定教育目标设计评价方案实施评价活动完成评价报告的发展性目标评价模式。

根据评价模式,我们编印了涪陵七校学生素质技能评价手册和涪陵七校教师评价表。

对学生的评价采用等级+鼓励性评语的评价方式进行评价。

(见成果集<21)

(2)构建了优化的课堂教学模式

优化的课堂是实施个性教育的主渠道,实验中我们构建了以生为本发展个性,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优化的课堂教学模式。

有创造教育模式、愉快教育模式、成功教育模式、激励教育模式、层次教育模式、活动教育模式、审美教育模式。

这些模式内容涉及语文、数学、音乐、美术、英语等每一个学科。

如引导发现互动协作的识字教学模式。

探究式阅读教学模式;启导式的作文教学模式;情境探究的古诗教学模式;尝试操作的数学操作活动教学模式;激趣引疑的音乐探究式教学模式;一主多选体育课教学模式。

真实运用任务型的英语课教学模式等。

(见成果集<15)

(3)构建了个性化班级管理的模式

通过课题实验,我们积极地提出创建特色班级、营造和谐的氛围,为学生个性和谐发展创造条件的班级管理思路,积极探索班主任与学生个性发展相适应的一些班级管理模式:

(1)学生自主的管理模式;

(2)博采个性特长的管理模式;(3)班级干部的管理模式;(4)学生养成教育的管理模式;(5)赏识成功教育的管理模式;(6)学生人格素质教育的管理模式;(7)学生挫折教育的管理模式;(8)新型师生关系的管理模式。

(见成果集<18)

3.探索了三种途径

(1)优化的校外教育活动培养学生良好个性的途径。

通过课题实验的开展,我们探索出了三走进四个一五个小的学生良好个性培养途径。

三走进分别是走进同学家、走进敬老院、走进孤儿院;四个一分别是每天为家庭做一件实事,每周为院里做一件好事;每月参加一次街道社区服务,每学期进行一次市区社会实践,五个小即在家做孝顺父母的小帮手;在社会做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小标兵;在学校做友爱合作的小伙伴;在社区和公共场所做环境的小卫士;在独处时做胸怀开阔、勤奋自立的小主人。

通过三走进四个一五个小的校外活动的开展,从平凡的社会服务和实践中培养培养了学生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促进了良好个性品质的养成。

(见成果集<17)

(2)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途径。

创新能力是人们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创造新事物的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摆在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通过多年的课题实验,我们认为可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启发创新意识;营造创新氛围;培养观察能力;引导放射思维;陶冶创新个性;广开创新途径;开拓创新环境。

增强自主意识;重视个性发展;夯实知识基础;鼓励大胆想象;培养实践能力等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见成果集<19)

(3)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途径。

实施个性化教育,开展扎实而有效的实践活动是最好途径。

实践能力主要指知识转化为能力,即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它的实质就是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通过课题实验的开展,我们总结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课外实践活动、劳技实践教学、生产劳动实践、家校合作教育等方式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见成果集<19)

4.促进三个发展

(1)教师成长

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是我们实施个性和谐教育的总目标,我们理解为:

追求个性教育特色、成就师生幸福人生。

在研究过程中,全体教师努力学习教育科研理论,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由过去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转变为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生个性品质的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探索帮助学生形成良好个性,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在研究过程中,课题组制定了教师专业发展的五年规划和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目标。

总结出了理论学习实践深化活动交流反思深华的教师培训模式。

启动了青蓝工程学习工程洗脑工程等加强对教师进行专业化培养。

课题组子课题《优化课堂教学模式》获涪陵区社会科学成果评选二等奖。

实验主研人员、实验人员的论文上百篇在《人民教育》《电教世界》《今日教育》《涪陵教育科研》《师资建设》《体育教学》《巴渝都市报》等报刊发表。

先后有近200篇论文在市级以上获奖一二三等奖。

近20节竞赛课在重庆获一、二、三等奖。

伴随着实验的开展,一大批名师也分别获各级表彰。

张可仁被评为全国名优校长、重庆市骨干校长,周业敏被评为重庆市劳模,李勇被评为全国科研型骨干教师、周杰被评为全国优秀辅导员,一大批教师被评为重庆市或涪陵区骨干教师、教书育人专家、学科带头人。

教师的发展也有力地推动了我校个性教育课题实验的开展。

(2)学生发展

通过课题实验的开展,我校学生的学习方式得以转变,学生的良好的个性得到发展。

尚礼、乐学、合作、超越(校风)的个性特征已经形成。

连续多届参加百项全国中小学生生物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