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颌面外科小结.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654930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48.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口腔颌面外科小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口腔颌面外科小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口腔颌面外科小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口腔颌面外科小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口腔颌面外科小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口腔颌面外科小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3页
口腔颌面外科小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3页
口腔颌面外科小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3页
口腔颌面外科小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3页
口腔颌面外科小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3页
口腔颌面外科小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3页
口腔颌面外科小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3页
口腔颌面外科小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3页
口腔颌面外科小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3页
口腔颌面外科小结.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3页
口腔颌面外科小结.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3页
口腔颌面外科小结.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3页
口腔颌面外科小结.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3页
口腔颌面外科小结.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3页
口腔颌面外科小结.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口腔颌面外科小结.docx

《口腔颌面外科小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口腔颌面外科小结.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口腔颌面外科小结.docx

口腔颌面外科小结

牙槽外科

适应症:

牙体,牙周,根尖周,牙外伤,错位,多生,阻生,滞留,治疗需要,病灶牙,骨折

禁忌症:

心脏病:

2%利多卡因佳,ii度传导阻滞不行;冠心病,含硝酸甘油;心血管瓣膜疾病,术前一小时使用阿莫西林预防,

近14d使用者,换药,若过敏,大环内脂类,红霉素,术后持续使用3d

高血压:

180/100不拔牙,若血压为近日最高,波动大,头晕头痛,不拔

造血系统:

贫血:

血红蛋白80g/L,血细胞碧容30%以上,可拔牙

白细胞减少或粒细胞缺乏:

白细胞:

4*109/L粒细胞:

2*109/L-少,1*109/L-乏白细胞大于上值可拔牙,

粒细胞大于少值可拔牙

白血病:

急性白血病为禁忌症

出血性疾病: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小板:

50*109/L以上可拔牙

血友病:

补充viii因子

糖尿病:

血糖小于8.88mol/L

甲亢:

静息脉搏100次/min以下,基础代谢率在+20%以下

肾脏疾病:

内生肌酐清除率>50%,血肌酐<132.6μmol/L,可拔牙,注意预防感染

肝炎:

术前做凝血功能检查,术前2-3d开始,补充足量的vitk和vitc,保肝药物,术后继续

妊娠:

456月,麻药不含肾上腺素

恶性肿瘤:

已被肿瘤累及,应与肿瘤一起拔出,放疗治疗前,照射部位的患牙至少7-10d拔

出或完成治疗

长期使用阿司匹林:

术前3-5d开始停药;华法林,通常一周前停药

长期使用肾上腺激素治疗:

术前增加激素永用量

拔牙的基本步骤:

1麻醉,2分离牙龈,3挺松患牙,4安放牙钳,5患牙脱位,6拔牙后的检查和拔牙创的处理,7拔牙后的注意事项

6:

首先检查牙根完整?

数目是否符合解剖规律?

牙龈有无撕裂,是否需要缝合?

牙槽骨有无折断?

刮匙探查拔牙我,去除异物(牙石牙片骨片),炎性肉芽组织,根尖小周囊

牙根拔除:

牙冠已破坏,遗留在牙槽骨中的残根和牙拔除术中这短短腭断根取出方法。

前者因为遗留时间较长,跟周多存在慢性炎症和肉芽组织,牙根,牙槽骨,牙周膜多有一定的吸收,好拔出。

后者一般与根周组织的联系基本未分离,甚至有病理性粘连的情况。

术中断根的可能原因:

1)钳喙安放的位置不对,或位于牙长轴平行,或未夹住牙根,只夹住了牙冠

2)拔牙钳的选择不正确,钳喙不能紧贴牙面

3)牙冠有广泛破坏,或有较大的充填体

4)牙的脆性增加,如老年人的牙,死髓牙,皆易折断

5)牙根外形变异,或有弯曲,或有牙骨质增生,额外根,牙根固连,牙周骨质过度致密。

6)拔牙时用力不当或者方向错误,或在不该使用旋转力时使用,突然地暴力等。

牙根拔出的指征:

原则上都应该拔出,因为可能妨碍拔牙创的愈合,引起炎症和疼痛,或成为慢性病灶,造成局部感染,引起疼痛,溢脓,瘘管等

如断根短小(5mm以下),根周组织无明显病变,继续取根创伤过大,或可能引起神经损伤,上颌窦穿孔等并发症,可考虑不拔出,注意观察。

对全身状况不良,耐受性差,手术复杂时间长着,可考虑暂缓。

第2节阻生牙拔除术

阻生牙:

由于邻牙,骨或软组织的阻碍而只能部分萌出或者完全不能萌出,且以后也不能萌出的牙,主要由进化中牙量大于骨量造成,常见下颌第三磨牙,上颌第三磨牙,上颌尖牙。

术者应对阻生牙的形态位置,与邻牙的关系,阻生牙周围的局部解剖环境进行了解。

下颌第三磨牙阻生拔出适应症:

1)反复引起冠周炎

2)自身有龋坏或引起第二磨牙龋坏

3)导致第二磨牙牙根吸收或远中骨吸收

4)第二磨牙和第三磨牙之间食物嵌塞

5)引起牙源性囊肿或肿瘤

6)因正畸需要保证正畸的效果

7)可能为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诱因

8)因完全骨阻生而被怀疑为某些神经痛病因者,或可疑的病灶牙者

保留的情况

1.正位萌出达邻牙平面,可建立正常的咬合

2.第二磨牙缺失或无法保留,近中倾斜角度不超过45度,留作基牙修复

3.第二磨牙拔出,三牙根未完全形成,替代,正畸调整

4.完全埋伏,无神经症状,与邻牙牙周无相同

5.虽邻牙龋坏可以治疗但是拔出后,可能松动脱落

6.第三磨牙根尖未形成,其他磨牙缺失,拔出后移植

解剖特色:

骨折(薄,力,深),血肿,舌神经,下牙槽神经血管束,断根(近中水平,根向近中),颊侧骨板,舌侧骨板,纹理,开口受限,x片干扰,牙冠(近中发育沟,舌侧沟)

阻生临床分类(依据牙在颌骨内的深度):

高位:

牙的最高部位平行或高于牙弓平面

中位:

低于平面,高于第二磨牙牙颈部

地位:

低于牙颈部,骨埋伏阻生

垂直阻生最常见(43.8%)

术前检查,病史,局部,全身,x片

牙根是否进下牙槽神经管:

观察牙根的牙周膜和骨硬板是否连续,重叠部分的下颌神经管是否比牙根密度高,有无变窄。

阻力分析与手术设计

冠部阻力:

软组织,骨组织,龈片覆盖超过冠部远中1/2常产生阻力,切开分离解决,骨阻力,牙冠外形高点以上的骨质,去骨法,截冠,增隙

根部阻力:

牙的阻生情况,牙根数目,形态,根尖的形态和周围骨质情况,牙根多,粗大,分叉大,根尖弯曲,肥大,周围骨质致密或与牙根固连增大阻力,分根,去骨,增隙

邻牙阻力:

分冠去骨。

手术方案:

麻醉方法和麻醉药物的选择,粘骨膜瓣设计(视野,血运,骨支持),选用解除阻力的方法,估计去骨量和劈开部位,设计牙脱位的方向

拔牙步骤:

1.麻醉

2.切开,翻瓣

3.去骨

4.分牙

5.增隙:

将骨凿紧贴根面凿入,利用骨松质的可压缩性,以扩大牙周间隙,解除根周骨阻力

6.拔出阻生牙

7.拔牙创处理:

碎片碎屑,牙囊,炎性肉芽组织,若已形成比较致密的纤维结缔组织,探查有韧性感保留,对愈合有利。

避免过多的唾液进入拔牙窝与血液混合,形成质量不佳的血凝块,影响愈合,封闭拔牙窝前,用生理盐水冲洗,棉球擦干。

8.缝合:

通常第二磨牙远中,切口转折处可以不缝合,使出血和反应性产物得以引流,减轻术后软组织肿胀,减少血肿的形成,缝合先近中后远中

9.压迫止血:

为预防干槽症,可放入碘仿棉块1-2,术后给予冷敷,消炎,止痛药。

上颌第三磨牙阻生

分类(依据在颌骨内的深度)

低位:

阻生牙牙冠的最低部位与第二磨牙平面平行

中位:

阻生牙牙冠的最低部位在第二磨牙牙面与颈部之间

高位:

阻生牙冠的最低位高于第二磨牙的牙颈部或与之平行

拔出适应症:

1)部分萌出,反复产生冠周炎

2)牙本身龋坏

3)压迫第二磨牙,产生龋坏或疼痛

4)与邻牙间有食物嵌塞

5)有囊肿形成

6)无对牙且下垂

7)咬颊或摩擦颊粘膜

8)妨碍下颌冠突运动

9)妨碍义齿的制作和戴入

垂直位(63%),颊侧错位,拔牙时半开口。

上颌尖牙阻生拔除术

阻生原因:

发育和萌出过程影响:

1.恒尖牙位于乳尖牙的舌侧,如乳尖牙的位置改变,龋坏,早失会影响

2.恒尖牙萌出时牙根发育程度较其他牙更接近于完成,萌出力量不足

3.萌出时距离大

4.最后萌出,受到各种因素影响的时间更长

解剖因素:

5.腭侧骨组织密度大,阻碍恒尖牙的萌出,所以腭侧错位者较唇侧3倍

6.腭侧粘骨膜因为咀嚼致密

7.乳尖牙的近远中径较恒尖牙小

上颌尖牙拔出时注意与邻牙,鼻底,上颌窦的关系

拔牙创的愈合

出血和血凝块形成,血块机化和肉芽组织形成,结缔组织和上皮组织替代肉芽组织,原始的纤维样骨组织代替结缔组织,成熟的骨组织代替不成熟的骨质。

拔牙时多自颊侧拔出,多数呀的颊侧骨板薄,因此颊侧牙槽突改建较舌侧活跃,so颊侧出现骨尖,骨隆突更多。

拔牙并发症

1)晕厥

2)断根

3)断根移位(上颌窦,舌下间隙,下颌下间隙,咽旁间隙,鼻腔)

4)软组织损伤(牙龈,邻近软组织【下唇,腭,口底,粘骨膜瓣】)

5)骨组织损伤(牙槽突骨折,下颌骨骨折)

6)邻牙,対合牙损伤

7)神经损伤(颏神经,舌神经,鼻腭神经,颊神经,下牙槽神经)

8)颞下颌关节损伤(开口过大,时间过长,习惯性脱位)

9)口腔和上颌窦交通(鼻腔鼓气检查,处理方法决定于交通口的大小:

a小的穿孔,直径2mm左右,可按常规拔牙后处理,形成血凝块待其自然愈合,术后忌鼻腔鼓气,吸食饮料,吸烟,避免强力喷嚏,预防感冒;b中等大小,直径2-6mm,也可按上述方法,牙龈缝合保护血凝块,滴鼻剂能降低上颌窦炎的发生;c大于7mm,需要邻近组织瓣关闭创口)

拔牙后反应和并发症

1.疼痛:

反应性疼痛,术后3-5d缓解,干槽症疼痛,3-5d剧烈放射痛,有腐臭,持续时间久

2.肿胀:

术后3-5d消失,松软而有弹性,手指可以捏起皮肤,与感染性浸润鉴别。

为防止术后肿胀,粘骨膜瓣

的切口尽量不要越过移行沟,切口不要缝合过紧,术后冷敷,加压包扎。

3.感染:

慢性感染:

牙片,骨片,牙石,残留的肉芽组织

急性感染:

注意咽峡前间隙感染,位于下颌第三磨牙舌侧后方,主要症状张口受限和吞咽困难。

若发生,

下颌角内侧有明显压痛,强行张口后,口内检查第三磨牙舌侧后方红肿,有明显压痛,穿刺有脓。

4.干槽症:

好发于下颌第三磨牙,下颌第一磨牙,下颌第二磨牙。

诊断标准:

拔牙2-3d后有剧烈疼痛,可向耳

颞部,下颌区或头顶部放射,一般镇痛药物不能止痛,拔牙窝内可空虚,或有腐败变性的血凝块,腐

臭味强烈。

最佳解决方案:

传导阻滞麻醉,3%过氧化氢棉球擦拭,直至棉球干净无臭味,大块的腐败

坏死无刮匙去除。

生理盐水冲洗,碘仿纱条填入,松紧适度,缝合牙龈,10d去除,可见骨面形成肉

芽组织。

5.出血:

局部因素:

炎症性肉芽组织,软组织撕裂,牙槽突骨折,牙槽内小血管破裂,知名大血管破裂等

全身因素:

高血压,凝血功能障碍。

措施:

搔刮去除炎性肉芽组织,软组织缝合,广泛性渗血,拔牙窝内放入碘仿海绵,止血纱布,水

平褥式缝合牙龈,纱卷压迫止血,出血未止,明确来源于牙槽窝内,长碘仿砂条紧密填塞,

一周后取出,松散放入新的碘条,保护创面,至骨面有肉芽组织生长。

6.皮下气肿:

表现:

局部肿胀,可有捻发音,无压痛。

原因:

反复牵拉一翻开的组织瓣,术后反复漱口,咳嗽,吹奏乐器。

7.开口困难

牙槽突修整术:

目的:

1矫正牙槽突各种妨碍义齿戴入和就位的畸形;

2去除牙槽突区突出的尖或嵴,防止引起局部疼痛,

3去除突出的骨结节或倒凹

4矫正上前牙槽突的前突

先天性舌系带异常的矫正术在2岁左右进行较好。

种植

骨结合:

光镜下,埋植在活骨的种植体和骨组织直接接触,其间不存在骨以外的其他组织,如结缔组织

影响骨结合的因素

手术创伤,患者自身条件差,种植体材料生物相容性差,种植体外形设计不合理,种植体应力分布不合理,种植体早期过度负载。

植入的种植体,在唇颊侧都要有1.5mm以上的估值存在,在下颌管和邻牙之间需要3mm以上的距离。

下颌种植时,种植体可穿出下颌骨下缘皮质骨1-2mm,根冠比应在3:

2以上,倾斜度要在25-30以下。

适应症:

1)上下颌部分或者个别牙缺失,邻牙健康不愿作为基牙

2)磨牙缺失或游离端缺牙的修复

3)全口缺牙,尤其是下颌骨牙槽严重萎缩着,传统的义齿固位不良

4)活动义齿固位差,无功能,黏膜不能耐受

5)对义齿的修复要求较高,常规义齿无法满足

6)种植区有足够高度和宽度的健康骨质

7)口腔黏膜健康,种植区有足够宽度的附着龈

8)肿瘤或外伤所导致的单侧或双侧的颌骨缺损,需功能性修复

9)耳,鼻,眼-眶内软组织及颅面缺损的河面赝复体固位

禁忌症:

1全身状况差或严重系统疾病2严重糖尿病,有明显并发症3口内急慢性炎症4口腔或颌骨内有良恶性肿瘤5某些骨疾病,骨质酥松,骨软化症,骨硬化症6严重习惯性夜磨牙7口腔卫生差8精神病患者

种植体植入原则:

1.手术的无创性

2.种植体表面无污染:

1细菌2脂类及异种蛋白3异种金属元素

3.牙种植体的早期稳定性

4.种植体愈合的无干扰性:

不受口腔微生物环境和过早咬合力等影响

5.受植区的要求:

种植体唇颊侧骨质健康,厚度不小于1.5mm,种植体之间不少于3mm,邻牙之间不少于2mm,距离下颌神经管不少于2mm,一般种植体长度不少于8-10mm

一期手术:

切开翻瓣,预备种植窝,旋入种植体固位钉,安装覆盖螺丝,缝合创口

二期手术:

切开剥离,安装基台,安装愈合螺帽,缝合创口,术后处理

GBR:

引导骨再生,采用生物材料制成的生物膜在牙龈软组织和骨缺损之间制造一道生物屏障,组织软组织中成纤维细胞和上皮细胞长入骨缺损区,确保成骨过程咋没有成纤维细胞的干扰前提下完成,最后实现缺损区完全的骨修复。

不可吸收膜:

四氟乙烯膜可吸收膜:

聚乳酸膜,聚乙烯酯膜,胶原膜

种植牙区估量不足处理:

引导骨再生膜技术,下牙槽神经解剖移位(颊侧开窗颊移)上颌窦底提升牵张/牵引成骨

种植手术并发症

1创口开裂:

缝合过紧或过松,诱发感染

2出血

3下唇麻木

4窦粘膜穿通

5感染

6牙龈炎

7牙龈增生

8进行性边缘性骨吸收:

多发生在种植体颈部,与牙龈

炎,种植体周围炎,种植体应

力过于集中以及机械性折断长

时间未修复

9种植体创伤

10种植体机械折断

成功标准

1)功能好

2)无麻木,疼痛等不适

3)自我感觉良好

4)种植体周围x线无透射区,横行骨吸收不超过1/3种植体不松动

5)龈炎可控制

6)无与种植体相关的感染

7)对邻牙支持组织无损害

8)美观

9)咀嚼效率达70%以上

10)符合上述要求者5年成功率到达85%以上,10年80%以上

口腔颌面部感染

感染:

各种生物性因子在宿主体内繁殖和侵袭,在生物因子与宿主互相作用下,导致机体产生以防御为主的一系列全身和局部组织反应的疾患。

特点:

温度,湿度适宜微生物生长,多细菌,产生内源性或外源性的感染,潜在性的筋膜间隙,疏松的结缔组织,成为感染蔓延的通道,丰富的淋巴组织引流,颌面部静脉无静脉瓣可逆流引起颅内感染。

病原菌:

多种细菌,常见金换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

感染一方面取决于细菌的数量,毒力,种类,另一方面取决于宿主的抵抗力,易感性,年龄,营养状况,感人部位的解剖特点等。

分为化脓性和特异性两种,后者指结核,梅毒,放线菌等引起。

颌面部感染的途径:

牙源性,腺源性,外伤性,血源性,医源性

临床表现

局部:

急性期:

红肿热痛,1累及咀嚼肌,张口受限

2位于口底,舌根,咽旁,进食语言吞咽呼吸

3腐败性坏死蜂窝织炎的皮肤弥漫性水肿,无弹性,紫红色或灰白色,有明显的凹陷性

水肿,组织间有气体产生可有捻发音

4急性炎症局限成脓肿后,脓液性状:

金葡:

黄色粘稠;链球菌:

淡黄或淡红稀薄,溶

于血褐色;铜绿:

翠绿稍粘稠酸臭味;混合:

灰白或灰褐色,明显的腐败性坏死臭味。

慢性期:

正常组织被增生的纤维组织代替,变硬,功能障碍,脓肿破溃,形成瘘道。

免疫力下降,急性发作

全身:

轻者可无症状。

畏寒,发热,头痛,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尿量减少,舌质红,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上升,核左移。

时间较长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肝肾功能障碍,伴感染,败血症,脓毒血症,中毒性休克。

全身衰弱营养不良贫血。

感染的诊断

1.发病因素

2.临床表现

3.炎症初期,感染区的红肿热痛

4.波动感是诊断脓肿形成的主要办法

5.压痛点,凹陷性水肿是诊断深部脓肿的办法

6.穿刺,B超,ct,脓液涂片,细菌培养

脓肿切开引流的目的(超重点)

1)使脓液和腐败坏死物迅速排出体外,以达到消炎解毒的目的

2)解除局部疼痛,肿胀和张力,以防发生窒息

3)颌周间隙脓肿引流,以免发生边缘性骨髓炎

4)预防感染向颅内和胸腔扩散或侵入血循环,并发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脑脓肿,纵隔炎等

切开引流的指征(超重点)

1.局部疼痛加重,并呈搏动性跳痛;炎性肿胀明显,皮肤发红,紧张,发亮;触诊时有明显压痛点,波动感,呈凹陷性水肿;或深部脓肿经穿刺有脓液抽出者。

2.急性化脓性炎症,经抗生素治疗无效,出现明显全身重度症状者

3.颌周蜂窝织炎,炎症已累计多间隙,出现呼吸困难和吞咽困难,早起切开减压,能迅速缓解呼吸困难和防止炎症继续扩散

4.结核性淋巴结炎,经局部和全身抗结核治疗无效,皮肤发红已近自溃的寒性脓肿,必要时切开。

切开引流的要求

1)切口位于脓腔的低位,能够自然引流

2)切口应尽量选择愈合后瘢痕隐蔽的地方,一般应选经口内引流,顺皮纹方向切开

3)一般切开至黏膜下或皮下,用血管钳直达脓腔再钝性分离,避免在各层组织形成多腔隙,减少感染播散

4)手术操作轻柔,颜面危险三角区严禁挤压

智齿冠周炎:

智齿萌出不全或者阻生,牙冠周围软组织发生的炎症。

以下颌第三磨牙常见。

临床表现:

常急性形式,磨牙后区肿胀,进食咀嚼困难,张口活动加重,局部可呈现自发性跳痛或沿耳颞神经分布产生放射性痛,炎症侵袭咀嚼肌,张口受限,卫生差。

全身症状可有不同的畏寒,发热,头痛,,不适。

慢性仅局部有轻度压痛和不适。

智齿周围软组织发红,肿胀,糜烂,触痛,可有脓液流出。

冠周炎症可直接蔓延或有淋巴管扩散,引起邻近组织器官或筋膜间隙感染。

(重点考过)

注意:

下颌智齿冠周炎合并面颊瘘或者第一磨牙颊侧牙龈瘘时,常被误认为第一磨牙炎症所致。

此外还应和第二磨牙远中龋坏引起的根尖周炎和第三磨牙区牙龈的恶性肿瘤相鉴别。

治疗原则:

局部冲洗,切开引流,冠周龈瓣切除术,下颌智齿拔除术。

口底多间隙感染:

又称口底蜂窝织炎,被认为是颌面部最严重而治疗最困难的感染之一。

一般认为是下颌下间隙,颏下间隙,舌下间隙之间的感染。

可能由金葡引起,也可由厌氧菌或腐败坏死性细菌引起,后者成为腐败坏死性口底蜂窝织炎,又称为路德维希咽峡炎。

若感染未被控制,可能沿颈深筋膜间隙扩散至颈部,或纵膈,更为严重。

感染来源:

下颌牙的根尖周炎,牙槽脓肿,骨膜下脓肿,冠周炎,颌骨骨髓炎,下颌下腺炎,淋巴结炎,急性扁桃体炎,口底软组织和颌骨的损伤。

路德维希咽峡临床表现:

口底蜂窝织炎:

软组织的广泛性水肿,上至面颊部,下至颈部锁骨水平,甚至胸上部。

颌周自发性剧痛,灼热感,皮肤紫色,压痛,凹陷性水肿,无弹性。

深层肌肉坏死,溶解,波动感。

皮下气体产生,捻发音。

切开后,大量咖啡色,稀薄,恶臭,混油气泡的液体,肌肉组织棕黑色,结缔组织灰白,无明显出血。

病情发展,口底粘膜水肿,舌体抬高,可能开合,舌下肉阜粘膜出血,可见青紫色的瘀斑,舌体运动功能受限,发音,吞咽,饮食困难,甚至三凹症。

纵膈脓肿时:

高热,咽喉痛,颈部活动困难,张口受限,胸痛,吞咽呼吸苦难,甚至中毒性休克。

治疗:

全身:

抗菌,支持,对症

局部:

早广泛切开引流:

双侧下颌下,颏下与下颌骨平行的倒T型切口,3%过氧化氢和盐水交替冲洗。

颌骨骨髓炎

概念:

细菌感染或物理化学因素导致颌骨产生的炎性病变,不单纯局限于骨髓腔内的炎症,也包括骨膜,骨密致,以及骨髓腔内的血管神经等整个骨组织成分的炎症功能过程。

来源:

牙源性,血源性,损伤性。

化脓性颌骨骨髓炎常见于下颌骨,婴幼儿常见于上颌骨。

分为中央性和边缘性。

中央型颌骨骨髓炎和边缘性颌骨骨髓炎(重重重要!

名称

中央型颌骨骨髓炎

边缘性颌骨骨髓炎

来源

感染来源以龋病继发病,牙周膜炎,根尖周炎为主

下颌智齿冠周炎为主

感染途径

先破坏骨髓,后破坏骨密致,在形成骨膜下脓肿或蜂窝织炎,可累及骨密致和骨松质

先形成骨膜下脓肿或蜂窝织炎,主要破坏密致骨,很少破坏松质骨

临床表现

可以是局限的,但以弥漫型较多

多为局限的,弥漫型少

牙齿

骨髓炎累及的牙齿多数松动,牙周有明显的炎症

骨髓炎的病原牙多无明显炎症或松动

部位

病变多在下颌体,也可波及下颌支

病变躲在下颌角和下颌支,很少波及下颌体

x片

慢性期x线所见病变明显,可以有大块的死骨形成,周围骨质分界清楚或伴有病理性骨折

慢性期x线课件系皮质骨疏松脱钙和骨质增生硬化,或有小块死骨,与周围骨质无明显界限。

中央型颌骨骨髓炎临床表现:

急性期:

初期局限,牙疼,可向半侧颌骨和三叉神经区放射,累及区牙松动,伸长感,不能咀嚼。

不控制,波及牙龈,充血,肿胀,有脓液从龈袋溢出,继续扩散,破坏骨质,溶解骨膜,脓液由口腔黏膜和面部皮肤破溃流出,扩散,形成弥散型骨髓炎。

下颌可沿下牙槽神经管扩散,下唇麻木,波及下颌支和髁突,冠突,翼内肌和药剂,张口受限。

同时可向颅底或中耳蔓延。

上颌常伴化脓性上颌窦炎致鼻腔溢脓。

突破骨外板,可向眶下,颊,颧部,翼腭窝扩散,侵入框内,引起眶周和球后脓肿。

慢性期:

急性期2周后转为慢性,颌面部皮肤形成瘘孔,大量炎性肉芽组织增生,出血,长期排脓,可有死骨片排出,病理性骨折,排出的脓液引起胃肠道反应。

边缘性骨髓炎的临床表现:

下颌骨为好发部位,以下颌支及下颌角多见

急性期:

一般来源于智齿冠周炎,首先累及咬肌间隙和翼下颌间隙,然后侵犯骨膜,发生骨膜炎,形成骨膜下脓肿,破坏骨密致,随后,骨膜致破坏后,形成血管栓塞,引起骨密致坏死,死骨形成,骨面粗糙,行成脓性肉芽。

不控制可向深层骨髓腔扩散。

慢性:

腮腺咬肌区弥漫性肿胀,局部组织坚硬,轻微压痛,无波动感,张口受限,一般全身症状不明显。

一般急性期全身症状和局部症状明显,与间隙感染相似;慢性期,瘘道形成和溢脓,死骨片,骨面糙,全身症状不重。

新生儿颌骨骨髓炎

出生后3个月内发生的化脓性中央型颌骨骨髓炎,上颌骨多见,多为血源性。

放射性颌骨坏死

病因:

现在认为“三低”学说:

即低细胞活性,低血管密度,低含氧量

临床表现:

发展缓慢,初期成针刺样疼痛,粘膜或皮肤破溃,造成溃疡和洞穿性损伤,牙槽突颌骨骨面外露,黑褐色,继发感染后露出骨面长期溢脓,发生于下颌支时,肌肉萎缩,牙关紧闭。

放射后,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再生能力低,死骨分离速度慢,一般不能看到死骨和正常骨之间的界限(不清)。

病程长者,患者呈慢性消耗性衰竭,消瘦,贫血。

预防:

放疗前准备:

牙周洁治,注意口腔卫生,龋坏,牙周炎,义齿

放射期间:

溃疡,氟化物

放射后:

发生牙源性炎症

精确放疗:

精确地固位,定位,立体定位和三维计算的方法可以使肿瘤得到更准确的照射,并且避开和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

双磷酸盐颌骨坏死:

诊断标准:

1.当前或曾经有过双磷酸盐治疗史;2颌骨坏死并无好转持续8周以上

疖:

引起单一毛囊及其附件的化脓性炎症者,病变位于皮肤浅层组织

痈:

相邻多数毛囊和其附件同时发生急性化脓性炎症,病变波及皮肤深层毛囊组织间,可顺筋膜浅面扩散波及皮下脂肪层,造成较大范围的炎性浸润或组织坏死。

口腔颌面部损伤

交通伤为主要,60%

多处伤:

同一解剖部位或者脏器的两处或两处以上的损伤。

复合伤: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致伤因子引起的创伤

多发伤:

出口腔颌面部的损伤以外还存在颅脑,四肢,胸腹伤。

口腔颌面部损伤的特点

口腔颌面部的血液循环丰富在损伤时的利和弊

1)牙在损伤中的利和弊

2)易并发率脑损伤

3)有时伴有颈部损伤

4)易发生窒息:

移位,肿胀,舌后坠,血凝块,分泌物堵塞

5)影响进食和口腔卫生

6)易发生感染:

窦腔多,有大量的细菌

7)可伴有其他解剖结构的损伤:

三叉神经,面神经,唾液腺

8)面部畸形

常见并发症:

窒息,出血,休克,颅脑损伤等

窒息:

分类1阻塞性窒息:

a异物阻塞性窒息b组织移位c肿胀和血肿

处理:

a及早清除口,鼻和咽喉部异物b将后坠的舌牵出c悬吊下坠的上颌骨骨块

d插入通气导管保持呼吸道畅通

2吸入性窒息:

将血液,唾液,呕吐物等吸入气管,支气管或肺泡等

处理:

气管切开

注意:

环甲膜切开后,常规48h内做气管切开,环状软骨下方向胸骨切迹4-5cm,自下向上,自内向外挑开4,3或3,2气管环。

止血:

分类1压迫止血:

a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