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期末试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65604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期末试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期末试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期末试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期末试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期末试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期末试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期末试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期末试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期末试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期末试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期末试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期末试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期末试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

(P72)

11、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

在空气中颗粒的沉降速度相等的单位密度(ρP=1g/cm3)的圆球直径。

(P118)

12、气体吸附:

气体吸附是用多孔固体吸附剂将气体(或液体)混合物中一种或数种组分被浓集于固体表面,而与其它组分分离的过程。

13、气体吸收:

溶质从气相传递到液相的相际间传质过程。

14、大气污染综合防治:

为了达到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控制目标,对多种大气污染控制方案的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区域适应性和实施可能性等进行最优化选择和评价,从而得出最优的控制技术方案和工程措施。

15、收到基:

以包括全部水分和灰分的燃料作为100%的成分,即锅炉燃烧的实际成分。

16、理论烟气体积:

在理论空气量下,燃料完全燃烧所生成的烟气体积。

以V0fg表示。

P45

17、大气稳定度:

是指在垂直方向上大气稳定的温度,即是是否易于发生对流。

(P73)

18、吸附剂活性:

是吸附剂能力的标志,常以吸附剂上已吸附吸附质的量与所用吸附剂量之比的百分数来表示。

(267页)

二、填空

1、气溶胶态污染物:

粉尘、烟、飞灰、黑烟、雾P4

2、气态污染物总体上可分为含硫化合物、含氮化合物、碳氧化物、有机化合物、卤素化合物五大类。

P5

3、大气污染源按来源可以分为自然污染物和人为污染物两种。

其中人为污染源按污染源的空间分布可分为点源、面源,按照人们的社会活动功能不同,分为生活污染源、工业污染源和交通运输污染源三类。

4、煤的工业分析包括测定煤中水分、灰分、挥发分、固定碳、估测硫含量和热值。

P30

5、逆温有辐射逆温、下沉逆温、平流逆温、湍流逆温、锋面逆温五种。

(P74)

6、吸附再生方法有加热解吸再生、降压或真空解吸再生、溶剂萃取再生、置换再生、化学转化再生。

7、常用的除尘器可分为机械除尘器、电除尘器、带式除尘器、湿式除尘器P161

8、煤中含有黄铁矿硫(FeS2)、硫酸盐硫(MeSO4)、有机硫(CxHySz)和元素硫四种形态的硫。

P31

9、地方性风场有海陆风、山谷风、城市热岛环流三种

10、烟囱有效高度为烟囱几何高度HS与烟气抬升高度△H之和。

11、大气稳定度分类:

不稳定、稳定、中性三种(书上)

在我国分为极不稳定、较不稳定、弱不稳定、中性、较稳定、稳定六种(老师课堂讲的)P73

12、净化装置技术指标主要有处理气体流量、净化效率和压力损失等。

P141

13、粉尘物理性指标:

粉尘的密度、安息角与滑动角、比表面积、含水率、润湿性、荷电性与导电性、粘附性及自然性和爆炸性。

(P132)

14、影响旋风除尘器效率的因素有二次效应、比例尺寸、烟尘的物理性质、操作变量。

P171

15、在除尘电晕电场中存在电场荷电(碰撞荷电)、扩散荷电两种粒子荷电机理。

三、简答

1、 

 

控制大气污染的技术措施(P20)

①实施清洁生产②实施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战略③建立综合性工业基地

2、 

环境空气质量控制标准的种类和作用(P22)只要回答种类和作用即可

①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是进行环境空气质量管理、大气环境质量评价,以及制定大气污染防治规划和大气污染排放标准的依据。

②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是控制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和进行净化装置设计的而依据。

③大气污染控制技术标准:

是为保证达到污染物排放标准而从某一方面做出具体技术规定,目的是使生产、设计和管理人员容易掌握和执行。

④警报标准:

警报标准的规定,主要建立在对人体健康的影影响和生物城市限度的综合研究基础之上。

3、 

影响燃烧过程的主要因素

①空气条件②温度条件③时间条件④燃料与空气混合条件

4、高斯扩散模式四点假设(P37)

①污染物在Y,Z轴上的分布符合高斯分布;

②在全部空间中风速是均匀的,稳定的;

③源强是连续均匀的;

④在扩散过程中污染物的质量是守恒的。

5、烟囱高度计算方法(P109)自己看书,精简地回答

6、简述亨利定律(P242)

答:

在一定温度下,稀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与气相中溶质的平衡分压成正比。

7、物理吸附的特征(P262)

①吸附质与吸附剂间不发生化学反应;

②吸附过程极快,参与吸附的各相间常常瞬间即达平衡;

③吸附为放热反应;

④吸附剂与吸附质间的吸附不强,当气体中吸附质分压降低或温度升高时,被吸附的气体易于从固体表面逸出,而不改变气体原来的性质。

8、化学吸附的特征(P262)

①吸附有很强的选择性;

②吸附速率较慢,达到吸附平衡需相当长的时间;

③升高温度可提高吸附速率。

9、吸附再生的方法:

(P267)

(1)加热解析再生

(2)降压或真空解吸再生

(3)置换再生(4)溶剂萃取再生(5)化学转化再生

四、问答

1、论述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措施(P19)

(1)全面规划、合理布局:

环境规划是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环境污染综合防治以预防为主的最重要、最高层次的手段。

环境规划的主要任务,一是综合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将给环境带来的影响和环境质量变化的趋势,提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区域环境质量不断得以改善的最佳规划方案;

二是对工作失误已经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环境问题,提出对改善和控制环境污染具有指令性的最佳实施方案。

(2)严格环境管理:

完整的环境管理体制是由环境立法、环境监测和换进保护管理机构三部分组成的。

环境管理的方法是运用法律、经济、技术、教育和行政等手段对人类的社会和经济活动实施管理,从而协调社会和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3)控制大气污染的技术措施:

实施清洁生产;

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清洁战略;

建立综合性工业基地。

(4)控制污染的经济政策:

保证必要的环境保护投资,并随着经济的发展逐年增加;

实行“污染者和使用者支付原则”。

(5)绿化造林:

绿色植物是区域生态环境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绿化造林不仅能美化环境,调节空气温湿度或城市小气候,保持水土,防治风沙,而且在净化空气和降低噪声方面皆会起到显著作用。

(6)安装废弃净化装置:

安装废气净化装置,是控制环境空气质量的基础,也是实行环境规划与治理等项综合防治措施的前提。

2、论述烟流形状与大气稳定度关系(P76)

大气污染状况与大气稳定度有密切关系。

大气稳定度不同,高架点源排放烟流扩散形状和特点不同,造成的污染状况差别很大。

典型的烟流形状有五种类型。

①波浪型:

烟流呈波浪状,污染物扩散良好,发生在全层不稳定大气中,即ץ>

ץd。

多发生在晴朗的白天地面最大浓度落地点距烟囱较近,浓度较高。

②锥型:

烟流呈圆周形,发生在中性条件,即ץ=ץd。

③扇型:

烟流垂直方向扩散很小,像一条带子飘向远方。

从上面看,烟流呈扇形展开。

它发生在烟囱出口处于逆温层中,即该层大气ץ—ץd<

-1。

污染情况随高度的不同而异。

当烟囱很高时,近处地面上不会造成污染,在远方会造成污染,烟囱很低时,会造成近处地面上严重的污染。

④爬升型(屋脊型):

烟流的下部是稳定的大气,上部是不稳定的大气,一般在日落后出现,由于地面辐射冷却,底层形成逆温,而高空仍保持递减层结。

它持续时间较短,对地面污染较小。

⑤漫烟型(熏烟型):

对于辐射逆温,日出后逆温从地面向上逐渐消失,即不稳定大气从地面向上逐渐扩展,当扩展到烟流的下边缘或更高一点时,烟流便发生了向下的强烈扩散,而上边缘仍处于逆温层中,漫烟型便发生了。

这时烟流下部ץ—ץd>

0,上部ץ—ץd<

1。

这种烟流多发生在上午8~10点钟,持续时间很短。

3、混合层高度确定(P112)

确定混合层高度的简单做法是,在温度层结曲线图上,从下午最大地面温度

点作干绝热线,与早晨温度层结曲线的交点的高度,即为代表全天的混合层高度。

4、化学反应对吸收的影响(P252)

①溶质进入溶剂后因化学反应而消耗掉,单位体积溶剂能够容纳的溶质量增多,表现在平衡关系上为溶液的平衡分压降低,甚至可以降到零,从而使吸收推动力增加。

②如果反应进行得很快,以致气体刚进入气液界面就被消耗殆尽,则溶质在液膜中的扩散阻力大为降低,甚至降为零。

这就使总吸收系数增大,吸收速率提高。

③填料表面有一部分液体停滞不动或流动很慢,在物理吸收中这部分液体往往被溶质所饱和而不能再进行吸收,但在化学吸收中则要吸收多得多的溶质才能达到饱和。

五、计算:

1、例题2-4(考试的难度)书中有错P47:

对于例2-3给定的重油,若燃料中硫全部转化为SO2(其中SO2占97%)试计算空气过剩系数a=1.20时烟气中SO2及SO3的浓度,以10-6表示:

并计算此时烟气中CO2的含量,以体积百分数表示。

解:

由例2-3知理论空气量条件下烟气组成(mol)为

CO2:

73.58,H2O:

47.5+0.0278

SOx:

0.5N2:

97.83×

3.78

理论烟气量为

73.58+(47.5+0.0278)+0.5+97.83×

3.78=491.4mol/kg重油

即491.4×

22.4/1000=11.01mn3/kg重油

空气过剩系数a=1.20时,实际烟气量为

11.01+10.47×

0.2=13.10mn3/kg重油

其中10.47为1kg重油完全燃烧所需理论空气量(见例2-3)

烟气中SO2的体积为

0.5×

0.97×

22.4/1000=0.0109mn3/kg

SO3的体积为

0.5×

0.03×

22.4/1000=3.36×

10-4mn3/kg

所以烟气中SO2及SO3的浓度分别为:

PSO2=0.0109/13.10=832×

10-6

PSO2=3.36×

10^-4/13.10=25.65×

当a=1.2时,干烟气量为:

[491.4-(47.5+0.0278)]×

22.4/1000+10.47×

0.2=10.04mn3CO2的体积为:

73.58×

22.4/1000=1.648mn3/kg重油

所以干烟气中CO2的含量以体积计为:

1.648/12.04×

100%=13.69%

2、例题4-2(96P)

某石油精炼厂自平均有效源高60m处排放的SO2量为80g/s,有效源高处的平均风速为6m/s,试估算冬季阴天正下风向距离烟囱500m处地面上的SO2浓度。

解:

在阴天大气条件下,稳定度为D级,查表得,在x=500m处,σy=35.3m,σz=18.1m。

把数据代入公式得:

(有错,请参照书本修改)

==2.73x10-5g/m3=0.0273mg/m3

3、例题6-2(P171)

[例6—2]已知XZT—90型旋风除尘器在选取入口速度v1=13m/s时,处理气体量Q=1.37m3/s。

试确定净化工业锅炉烟气(温度为423K,烟尘真密度为2.1g/cm3)时的分割直径和压力损失。

已知该除尘器筒体直径0.9m,排气管直径为0.45m,排气管下缘至锥顶的高度为2.58m,423K时烟气的粘度(近似取空气的值)μ=2.4×

10-5Pa·

s。

假设接近圆筒壁处的气流切向速度近似等于气流的入口速度,

即V1=13m/s,取内外涡旋交界圆柱的直径d0=0.7de,

根据公式(6-10:

n=1-[1-0.67(D)0.14](T/283)0.3)得

n=1–〔1-0.67(D0.14)〕〔T/283〕0.3

=1–〔1-0.67(D0.14)〕〔423/283〕0.3

=0.62

由公式(6-9:

VTRn=常数)得气流在交界面上的切向速度

VT0=13×

[0.9/(0.7×

0.45)]0.62=24.92m/s

Vr由公式(6-12:

Vr=Q/2πr0h0)计算:

Vr=Q/2πr0h0=1.37/(2π×

0.7×

0.225×

2.58)

=0.54m/s

根据式(6-16)dc=︱18Vrr0/pvt02︱1/2

=[(18×

2.4×

10-5×

0.54×

0.225)/(2100×

24.922)]1/2

=5.31×

10-6m=5.31m

此时旋风除尘器的分割直径为5.31m

根据(6-13:

△p=0.5v12)计算旋风除尘器操作条件下的压力损失:

423k时烟气密度可近似取为

=1.293×

273/423=0.834kg/m3

=16A/dc2=16×

1.37/(13×

0.452)=8.33

△p=0.5VT12=0.5×

8.33×

0.834×

132=587Pa

4、例题4-3(P99)

在例4—1的条件下,当烟气排出的SO2速率为150g/s时,试计算阴天的白天SO2的最大着地浓度及其出现的距离。

(1)确定大气稳定度:

根据题设,阴天的白天为D级。

根据扩散参数的选取方法,城区中的点源,D级向不稳定方向提一级,则应为C级。

(2)计算最大着地浓度:

由例4—1计算结果,有效源高H=304.9m,由式(4—11)求得出现最大着地浓度时的垂直扩散参数:

õ

z|x=xρmax===215.6m

查表4—4或按表4—8中的幂函数计算,在C级稳定度

Ϭz=215.6m时,xρmax=3998m,Ϭy=358m

由式(4—10)求得最大着地浓度:

==

=5.6910-5g/m3=0.0569mg/m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