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经济开发区机械制造产业园集中供热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656492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71 大小:71.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经济开发区机械制造产业园集中供热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某经济开发区机械制造产业园集中供热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某经济开发区机械制造产业园集中供热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某经济开发区机械制造产业园集中供热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某经济开发区机械制造产业园集中供热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某经济开发区机械制造产业园集中供热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1页
某经济开发区机械制造产业园集中供热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1页
某经济开发区机械制造产业园集中供热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1页
某经济开发区机械制造产业园集中供热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1页
某经济开发区机械制造产业园集中供热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1页
某经济开发区机械制造产业园集中供热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1页
某经济开发区机械制造产业园集中供热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1页
某经济开发区机械制造产业园集中供热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1页
某经济开发区机械制造产业园集中供热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1页
某经济开发区机械制造产业园集中供热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1页
某经济开发区机械制造产业园集中供热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1页
某经济开发区机械制造产业园集中供热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1页
某经济开发区机械制造产业园集中供热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1页
某经济开发区机械制造产业园集中供热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1页
某经济开发区机械制造产业园集中供热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1页
亲,该文档总共7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某经济开发区机械制造产业园集中供热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某经济开发区机械制造产业园集中供热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经济开发区机械制造产业园集中供热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7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某经济开发区机械制造产业园集中供热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某经济开发区机械制造产业园集中供热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1、总论

1.1项目背景

1.1.1项目名称

某经济开发区机械制造产业园集中供热工程

1.1.2承办单位概况

1.企业名称:

某经济技术开发区通源投资有限公司

2.法定代表人:

***

**投资有限公司是**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下属的国有独资企业。

公司成立于2005年6月24日,注册资金为1.2亿元。

公司主营基础设施建设及项目投、融资业务。

公司经营期限50年。

1.1.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经济开发区机械制造产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2.**经济开发区机械制造产业园区现状总平面图。

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GJJ34-2002《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锅炉房设计规范》(GB50041-92)

5.建设部颁发的《市政工程设计文件组成及深度规定》2004.3

6.《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

7.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

8.**经济开发区发展和改革局委托我院编制《吉林**经济开发区机械制造产业园集中供热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代项目建议书)》的设计任务委托书

9.建设单位提供的其他基础资料。

1.1.4项目提出的理由和过程

**经济开发区是2002年7月18日,经市政府市政函[2002]36号文件批准成立的。

经过几年来的建设和发展,开发区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经济总量有所提高,有效地拉动了全市经济的增长。

截止至2004年底,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累计7300万元。

先后完成了起步区内一座长308米、宽17.5米的跨江大桥工程,14750平方米的道路工程,1450延长米的排水工程,6000延长米的高压电路和一座变电所工程,完成了开发区起步区部分给水工程、铺设了通讯管网、平整了河滩地,开发区起步区初步实现“五通一平”。

2006年开发区实现工业生产总值2.5亿元,销售收入3.3亿元,税收收入0.5亿元,财政收入0.5亿元。

2007年,预计实现工业生产总值3.0亿元,销售收入4.5亿元,税收0.6亿元,财政收入0.6亿元。

冶金、机械制造、医药、食品和建材等产业已显雏型。

进区52户企业,有恒诚建筑安装有限公司、吉林弘大精密带钢有限公司、**通冶螺旋管有限公司、**克菲尔有限公司、金伟顺包装材料有限公司、吉林紫森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

随着**市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居住和生活环境不断改善,和谐生活是城市发展的目标,所以要求在城区内的工业企业逐步搬离城市。

吉林**经济开发区机械制造产业园作为开发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发展方向为机械加工制造产业、食品医药产业及其附属产业和配套设施。

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现已初具规模,其中道路、给水、排水、电力设施已基本完成,只有集中供热工程还没有做。

园区现有通电集团、标准化厂房、**市农药化工有限公司、**经济开发区金伟顺塑料包装科技有限公司、吉林中旺克菲尔食品有限公司、**市石油工具厂、**市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选址在机械制造产业园区,随着一些重要工业项目的加入和招商引资的不断扩大,园区现有基础设施已不能满足发展需求,迫切需要建设区内的集中供热工程。

因此,建设园区的集中供热工程,以解决城区内已经建成和陆续兴建的企业单位和居民的供热问题,本工程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2007年3月,吉林**经济开发区发展和改革局委托我院编制吉林**经济开发区机械制造产业园集中供热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代项目建议书),我院接到《设计任务委托书》后,立即着手本工程的可研设计工作。

对提供的热负荷情况进行分析,收集有关资料,对建设单位提供的锅炉房场址及交通、煤、电、水等外部条件进行研究落实,并到现场实地考察,对锅炉房场址及设计方案进行了研究,确定了主要设计原则。

1.2项目概况

1.2.1项目地理位置

**市位于吉林省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25°51′~126°18′,北纬41°32′~41°51′,距省会长春350公里。

南与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隔江相望,西与辽宁省接壤,北与吉林市、辽源市毗邻,东与白山市相连。

**是梅(河口)集(安)、鸭(园)大(栗子)、浑(江)白(河)铁路枢纽,是集(安)锡(林郭勒)、鹤(岗)大(连)公路交汇处。

扼长白山交通咽喉,19世纪末20世纪初,**曾是浑江水路要津。

重要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条件,成为**开发不可多得之地利。

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市西北部,浑江南岸。

区域范围东至哈尼河大桥,南至哈尼河,西部至电站桥,北部至山脚,区域规划用地面积206公顷。

见区域位置图。

1.2.2项目规模与目标

本项目建设规模:

总供热面积139万平方米;四台29MW高温水锅炉房一座;独立设置的换热站9座;供热一次网总长度3.5公里。

工程建成后将解决区内已经建成和陆续兴建的企业单位和居民的供热问题。

1.2.3主要建设条件

**市是吉林省南部山区的中等工业城市,东西向108公里,南北向238公里,现辖柳河县、**县、辉南县、梅河口市、集安市及二道江区和东昌区,幅员面积15195平方公里,人口225.3万人,其中市区面积76l平方公里,市区人口45.2万人。

**市是吉林省东南部的主要的中心城市,全省重要的钢铁工业基地,以医药、食品、矿产、建材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城市。

2000年以来的五年间,**市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2004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17.8亿元,比1999年增长67.4%,年均增长10.9%;财政收入实现20.03亿元,比1999年增长74.3%,年均增长1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81.5亿元,比1999年增长64.4%,年均增长10.5%。

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15.4亿元,是上一个五年的2.8倍。

金融机构存款和贷款余额分别达到230.1亿元、188.5亿元,比1999年增长59.5%、63%。

改革开放20多年来,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2000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42.3亿元,5年平均递增9.6%,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6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实现12亿元,递增11.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55亿元,递增8.6%;“九五”期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8.2亿元,比“八五”增长66.6%。

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

三次产业结构由24.2∶40.6∶35.2调整到18.9∶44.5∶36.6。

粮食产量稳定在140万吨水平。

畜牧业、特产业发展迅速,农业产业化经营有新进展。

通过国家绿色标识认证的农产品60个。

2004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69亿元,比1999年增长1.1倍;实现利润16亿元,比1999年增长1.7倍。

累计完成技改投资61.2亿元,比上一个五年增长2.4倍;新产品新增产值60亿元、利润8.1亿元。

医药、食品、冶金建材三大产业增加值达到全市工业增加值的86%。

“医药城”建设迈上新台阶,医药工业产值、利润分别比1999年增长2.8倍和1.8倍。

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79.7亿元,比1999年增长74%。

累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19.4亿元,比上一个五年增长10.5倍。

信息产业产值达到8.6亿元,比1999年增长1.3倍。

民营经济已占全市经济总量的43%,对财政的贡献率达到35%。

改革开放进一步推进。

市及市以下国有工业企业基本实现改制任务,集体企业改革取得新成效。

股份有限公司发展到82户,有限责任公司发展到470户。

组建企业集团13户。

实施了农村税费改革和土地使用权改革。

财税、粮食、商贸、供销、物资、住房和教育、文化、卫生等方面的改革不断深化。

归集住房公积金8.1亿元。

实行了国有土地收购储备和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

土地市场秩序治理整顿取得成效。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推进,审批事项削减68.8%。

推行了党政机关机构改革。

累计完成招商引资项目1890个,引进资金155.8亿元。

新批外商投资企业71户;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6.1亿美元,比上一个五年增长2.4倍。

梅河口、集安开发区、通快工业走廊和张家、金厂园区保持了较快发展势头。

生态市建设全面启动。

实施生态市建设项目92项。

营造红松阔叶林62.2万亩、速生丰产林38万亩,封山育林624万亩,退耕还林29.6万亩。

实现了连续50年无重大森林火灾。

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13.5万亩,被评为全国水土保持示范城市。

新建自然保护区、生态示范区10个,龙湾高山湿地、哈泥河湿地分别列入国家和省级保护区。

集安市被评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市,柳河县被评为省级生态示范区,**县被评为省级生态县。

打击毁林犯罪、整治各类矿点、矿产资源规划保护、地下水开采管理取得成效。

市区重点污染源治理任务基本完成。

  社会事业蓬勃发展。

列入国家和省科技发展项目285项,取得市级以上科技成果52项。

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36户。

**生物医药产业基地被评为国家优秀特色产业基地。

强化了教育管理体制,素质教育得到加强。

改造薄弱校430所,调减学校232所,新建校舍18万平方米。

组建了**师院分院、高等职业教育学院、职业教育中心、吉林大学**医药学院。

节日文化、广场文化、社区文化进一步繁荣。

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成效明显。

100余部文艺作品在省级以上评比中获奖。

文化市场管理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和考古发掘工作取得新突破。

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到94.5%和95.6%,有线电视区域联网居全省前列。

加强了城乡医疗卫生服务、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改造农村卫生院84所。

防止了非典疫情发生。

计划生育工作扎实推进,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3‰。

群众性体育活动广泛开展,竞技体育获省级以上金牌458枚,取得了全国第十届冬运会第三名的好成绩。

社区组织初步建立,办公活动场所等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基本完成。

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民族、宗教等各项事业继续发展。

外事、侨务、审计、统计、物价、邮政、保险、石油、烟草、海关、检验检疫、人防、气象、地震监测、地方志、红十字会以及驻外办事处的工作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城乡环境建设取得新突破。

新建、改建公路23条2500公里。

通梅、通五一级公路建成通车。

新建农村水泥路4770公里。

修建江河堤防1000公里,完成了一批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县城以上城市防洪达到50年一遇标准。

桃园水库工程完工。

建成农村人畜饮水工程132处。

电话、互联网用户达到105.7万户。

长流变电所投入使用。

全市完成城建重点工程208项。

新建、改造街路巷路557条,市区和各县城街巷基本实现了硬覆盖。

县城以上城市改造供水管网17.7万延长米,解决了14.4万人的吃水问题;集中供热面积980万平方米,其中市区达到430万平方米。

有4个县城实现区域联片供热;新增燃气用户3万户;开发建设城市住宅457万平方米,改造旧城和棚户区247.7万平方米;建成**广场、滨江公园、**县团结广场、柳河世纪广场等公共设施,城市新增绿地面积233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6.55平方米。

市区、县城、重点城镇亮化工程初见成效。

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得到加强,环境综合整治和公路沿线治理取得明显成果。

**市获全国城市环境整治先进市和省级卫生城称号、城市和农村环境整治优胜奖、2004中国魅力城市提名奖。

**县被评为国家卫生县城、省级园林县城。

(1)地形地貌:

项目建设区域主体为**市东昌区,位于长白山脉西南部,老岭支脉与龙岗支脉之间的浑江拗陷带盆地中,城区四周环山,为侵蚀构造低山区。

最高处在金厂镇与**县交界处的白鸡腰子山峰,海拔1318.3米。

最低处在金厂镇江沿村六组的浑江河谷,海拔332米,高低差为986.3米。

全境平均高程为海拔493米。

沿浑江两岸环绕城区为低山区。

浑江北岸(右岸)属长白山系龙岗山脉,多为火山碎屑岩,呈圆顶,圆丘状峰顶,为低山、丘陵地貌。

浑江南岸(左岸)为长白山系老岭山脉,属中山、低山地貌,以变质岩为主,山峰多险峻,以大理岩、石灰岩构筑,山峰尖峭,呈岩溶峰林地貌。

(2)气候条件

区域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春季升温较快,干燥多风;夏季温暖湿润,降水集中,雨热同步;秋季凉爽降温快,霜来早、多晴日;冬季漫长,寒冷干燥。

全境年均日照为2330小时,年平均日照率为53%;年平均蒸发量为1167.3毫米;年平均气温5℃,1月最冷,平均气温-15℃。

7月最热,平均气温22.2℃;全年平均无霜期136天,有霜期159天;年均降水量为808.1毫米,降水主要集中在7~8月,降水量389.5毫米,占全年的60~65%,冬季降水以雪为主,年平均为20厘米、43天;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0%;年平均风速为1.6米/秒,最多风向为静风,频率40%,次多风向西南风,频率为11%,一年中平均风速以春季最大,冬季最小。

冬季室外采暖计算温度-24℃,年平均供热天数169天。

小于+5℃的日平均温度-7.6℃。

(3)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

全区属于浑江大断裂,自东向西横贯境内,浑江河谷低,左右两岸翼高,地下水和地表水流向一致。

在地质构造上为开阔的向斜构造,含有丰富的裂隙喀斯特水。

在山间和浑江两侧分布第四系孔隙潜水。

境内浑江及其支流两岸的地下水资源量丰富。

境内地层出露较全,有太古界、元古界、中生界和新生界。

地层构造复杂,岩浆活动频繁。

岩石以沉积岩为主,其余为变质岩及岩浆岩。

变质岩分布于城区西北环通乡与城区南金厂镇一带,岩浆活动较强烈,多以岩基、岩株形式出现,岩脉少见。

主要岩石种类有板岩类、片岩类、片麻岩类、长石英质粒岩类、角闪质岩类和大理岩类。

区境在大地构造单元中处于中朝准台地,辽东台隆,铁岭——靖宇台拱的龙岗断块和太子河——浑江陷褶断束的桓仁台穹与浑江上游凹褶断束相接地带,地质构造较复杂。

(4)地震烈度

地震主要活动的断裂为东部浑江断裂带、南部鸭绿江断裂带,境内有自安——官道岭冲断层,明兴——玉皇山冲断层,保安——银厂村断裂。

由于上述断裂带影响,境内小震、微震时有发生,地震烈度为6度。

上述自然条件对工程项目总体影响不大,但直接关系到工程的施工和造价。

本工程地处北温带,全年施工期短,只有六个月左右,其中三个月为雨季,对工程施工有许多不便。

加之冻土深度大,路面厚度设计除结构计算厚度外,还要考虑防冻厚度要求,管线等人工构造物基础埋深也相应增大,致使工程造价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1.2.4项目投入总资金及效益情况

本工程总投资12376.59万元,从评价结果看出,该项目全部投资内部收益率高于8%,投资回收期均小于15年,各项财务指标均符合要求,此项目有较大的社会效益,建设该项目,将大大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改善社会环境,改善投资环境,推动工业生产的发展及城市建设。

1.2.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供热面积:

139万平方米

(2)供热量:

最大供热量:

90MW

平均供热量:

55MW

最小供热量:

28MW

(3)热水设计温度:

一次网供回水温度130/70℃

二次网供回水温度85/60℃

(4)热水压降:

干管平均压降43Pa/m

(5)供热半径:

最大供热半径:

1.24Km

(6)管网一次网长度:

3.5Km

(7)锅炉房一座,换热站9座

(8)总定员:

107人

(9)工程总投资:

12376.59万元

1.3问题与建议

由于可研阶段没有做详细的地址勘查报告,建议建设单位尽快组织勘查,为下一步工作做好准备。

2、热负荷

2.1供热现状

吉林**经济开发区机械制造产业园区目前无集中供热,没有大型热源(电厂、大型锅炉房)。

居民供热形式多为小火炕、小火炉取暖,且烟气严重污染环境。

吉林**经济开发区机械制造产业园区已落户在建企业越来越多,缺乏集中供热,已成为企业落户的严重问题,急需解决。

2.2供热范围及供热面积

本工程的供热范围为吉林**经济开发区机械制造产业园范围内的所有建筑,根据**经济开发区自安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建设单位提供的供热面积情况说明,吉林**经济开发区机械制造产业园园区规划总建筑面积139万平方米,其中现有建筑面积34.03万平方米,主要为工业建筑面积,园区现在没有公建及居住面积。

园区现有企业如下:

通电集团建筑面积13.34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市农药化工有限公司移地改造项目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经济开发区金伟顺塑料包装科技有限公司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吉林中旺克菲尔食品有限公司建筑面积3.42万平方米、**市石油工具厂移地改造项目建筑面积6.67万平方米、**市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移地改造项目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

其余为规划建筑面积。

根据供热范围内热用户情况:

本工程供热区域划分为10个地块。

热负荷分布见附图,供热面积见表2-1。

根据园区控制规划,区域内暂不考虑工业用汽负荷。

供热面积及热负荷情况表表2-1

地块

编号

占地面积

(万m2)

现有建筑面积

(万m2)

规划建筑面积

(万m2)

热负荷(MW)

建筑面积汇总(万m2)

热负荷汇总(MW)

备注

工业

公建

住宅

工业

公建

住宅

工业

公建

住宅

工业

公建

住宅

1#

16

 

 

5.2

0.0

0.0

4.4

0.0

0.0

7.7

0.0

0.0

9.6

7.7

 

2#

16

 

 

5.2

0.0

0.0

4.4

0.0

0.0

7.7

0.0

0.0

9.6

7.7

 

3#

22.4

 

 

7.3

0.0

0.0

6.2

0.0

0.0

10.8

0.0

0.0

13.4

10.8

 

4#

17.7

 

 

5.8

0.0

0.0

4.9

0.0

0.0

8.5

0.0

0.0

10.6

8.5

 

5#

 

6.2

 

0.0

0.0

0.0

0.0

7.4

0.0

0.0

5.2

0.0

7.4

5.2

 

6#

12.5

 

 

4.1

0.0

0.0

3.4

0.0

0.0

6.0

0.0

0.0

7.5

6.0

 

7#

20.0

3.0

 

6.5

0.0

0.0

5.5

3.6

0.0

9.6

2.5

0.0

15.6

12.1

 

8#

 

 

20

0.0

0.0

0.0

0.0

0.0

20

0.0

0.0

10.0

20.0

10.0

 

9#

 

 

23

0.0

0.0

0.0

0.0

0.0

23

0.0

0.0

11.5

23.0

11.5

 

10#

 

 

22

0.0

0.0

0.0

0.0

0.0

22

0.0

0.0

11.0

22

11.0

 

合计

 

 

 

34

0

0

29

11

65

50

8

33

139

90

 

2.3供热参数

热媒参数的确定是一个综合性的经济技术问题,根据本工程的具体情况及已投产运行的一些工程实例,本着既要节省投资又能安全可靠运行且技术经济方面合理的原则,本工程一次网采用130℃/70℃的高温水,经换热站换热后的二次网热水参数温差为25℃,即85℃/60℃。

锅炉房内锅炉工作压力定为0.72MPa。

上述参数能够满足热用户的要求,经过技术经济论证是合理的。

2.4热负荷

2.4.1综合热指标

采暖热指标是供热工程设计中一项重要参数,直接关系到热源的确定及热力网设计的经济性,然而由于地区的差异,建筑物类别的不同,本可研参考国家《城市热力管网设计规范》中所推荐的各类建筑的热指标,并参照《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部分〕吉林省实施细则中有关热指标的标准,根据本工程为新规划的工业园区,按国家的节能政策应采用节能型外墙,考虑到目前建筑施工的实际情况以及保温墙体材料技术的逐步成熟过程,并结合一些工程实例,分别确定各类建筑的热指标为:

工业80W/m2、公建70W/m2、住宅50W/m2,通过计算求得本工程热水采暖的综合热指标65W/m2。

见(表2-1)

2.4.2.采暖平均热负荷系数

采暖热负荷是随室外气温的变化而变化的,并不总在额定负荷下运行,本工程全年供热小时数为4056小时,采暖平均热负荷系数经计算为0.61。

2.4.3.热负荷曲线

为了清楚的了解热源所负担的基本负荷和峰值负荷,做好本工程的技术方案和技术经济分析工作,本可研绘制了采暖年热负荷延续曲线,详见〔图R-16〕。

根据技术规定中的计算方法,得出年总需供热量为629850GJ。

2.4.4设计热负荷

本工程热水采暖设计最大热负荷90MW,平均热负荷55MW,最小热负荷28MW,各地块热负荷见表2-1。

3、建设规模

3.1建设规模与方案比选

根据本工程热负荷情况,需求至少有90MW的供热热源,经与建设单位及供热公司的研究与协商,市区集中供热管网已没有对本区域的供热能力,而且距离较远,从技术、经济角度都不可行。

本工程需建设一座最小供热能力为90MW的集中供热锅炉房一座。

3.2推荐建设规模

根据本工程热负荷情况,本工程拟建设一座四台29MW的高温热水锅炉房,以满足区域现有供热负荷及规划发展负荷的需求。

4、项目选址

4.1场址现状

本工程拟选场址位于经济开发区机械制造产业园东南侧,园区现有道路A路南侧和B路西侧的路口处,属开发区内土地,场址所处地势较平坦,海拔标高在412米左右。

场址占地面积2.81公顷,场址现为规划建设用地。

4.2场址建设条件

4.2.1场址地址构造

根据资料,工程地质属于第四纪冲击层,其土质分布从上往下依次为表土层、亚粘土层和淤泥质亚粘土层。

表土层厚为1.2米左右,褐色,因常年受冻结及植被影响,土质易软化,不能作为基础。

亚粘土层厚2.3~6.2米,褐色,地耐力120~150Kpa。

该层是建筑物的主要持力层。

淤泥质亚粘土层厚0.9~7.5米,灰褐色,地耐力120~140Kpa。

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

4.2.2场址外部条件

1.交通条件:

锅炉房场址西侧为现有B路、北侧为现有道路A路,公路交通运输都十分方便,可以用汽车进行运煤。

2、供电条件:

本工程用电负荷为二级用电负荷,供电电源为双电源,电源由长留二次变引至厂区附近终端杆,线路长约为4Km。

3、通讯系统:

市区通讯光缆以敷设至产业园区,可满足锅炉房通讯要求。

4、供水条件:

产业园区已经敷设有市政给水干线,可以满足锅炉房用水要求,另外在锅炉房场址内打深井一口,作为锅炉房的备用第二水源。

5、排水条件:

该场址周边均设有区内市政雨水及污水管网,雨水可直接排入市政雨水管网,为了节约用水,生产污水(灰渣水)经处理达标后由锅炉房回收重复利用,少部分溢流水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生活污水排入市政水管网。

4.3场址比选

本工程建设单位提供了一个锅炉房的场址

(一),位于经济开发区机械制造产业园东南侧,园区现有道路A路南侧和B路西侧的路口处。

有A路直接连接去往**县的公里,B路通过哈尼河大桥与市区连接。

场址所处地势较平坦,海拔标高在412米左右。

交通运输十分方便,而且该场址正好处于热负荷的中心。

我院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另选了一个相对较合理的场址

(二)进行对比,场址

(二)位于整个区域的最北端,1号地块的最左侧,该地块位于冬季主导风向的下方向,但是该处在热负荷中心的远端,交通运输不是很方便,而且该处地处山脚,地势坡度较大,地质情况不好。

本设计对两个场址进行了反复研究对比,同时考虑了地形、风向、规划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