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表内除法.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6604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23.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单元 表内除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第二单元 表内除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第二单元 表内除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第二单元 表内除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第二单元 表内除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第二单元 表内除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第二单元 表内除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第二单元 表内除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第二单元 表内除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第二单元 表内除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第二单元 表内除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第二单元 表内除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第二单元 表内除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第二单元 表内除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第二单元 表内除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第二单元 表内除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第二单元 表内除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第二单元 表内除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第二单元 表内除法.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第二单元 表内除法.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单元 表内除法.docx

《第二单元 表内除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单元 表内除法.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二单元 表内除法.docx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

(一)单元分析

本单元教材划分为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两节,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问题。

教材安排如下表:

表内除法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习除法的基础。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

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

1、除法的初步认识。

…………………………5课时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3课时

3、除法应用题…………………………………3课时

4、整理与复习…………………………………2课时

 

 

 

 

 

二、表内除法

(一)

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

第7~17页的内容。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主要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实践操作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在头脑中形成平均分的印象,进而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目的要求:

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使学生了解平均分的概念,能将具体事物平均分。

 2、通过学生具体操作平均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实践能力。

3、通过教学向学生渗透朴素的人人平等思想。

教学重难点:

了解平均分的概念,具体操作平均分。

教法学法: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

 课件、演示教具(12个盘子、15个乒乓球、1个大碗)。

学具准备:

 每个小组15个乒乓球、1个大碗、5个小碗、12枝铅笔。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10分钟)

创设情境,体会平均分

师:

过年的时候,你们去做客了吗?

(去了)如果我们班的同学去你家做客,你准备用什么招待他们呢?

(苹果、瓜子……)

师:

下面,我们就去看看小明为同学们准备了什么。

出示图1。

(桌上放了10瓶水,每2瓶放在一起)

师:

看!

准备的是什么?

这些矿泉水是怎么分的呢?

为什么要这样分?

生:

我们可以说分成了5份,每份是2瓶。

出示图2。

(桌上有9个面包,每2个放在一起,有1个面包在外面)

师:

再看,这是什么?

这个面包应放在哪?

为什么?

出示图3。

(桌上有14个橘子,每3个放在一起,有l份只有2个)

师:

看看,还有什么?

仔细看看,想说什么呢?

(学生说)

小明真是个热情好客的好孩子,我们也要像小明那样热情待客。

猜一猜,小明还准备了什么招待大家?

出示图4(桌上每6块糖放在一起,有两份只有5块糖放在一起)

你们想说什么呢?

 师:

老师也为大家准备了一些食品,请看图(第8页例1)

自探提示一:

①你们认为老师分得怎么样?

你们认为应该怎么办?

②通过刚才的观察,想一想什么是平均分?

  

二、解疑合探(15分钟)

1、引导学生说出:

应该每份分得同样多。

2、平分、公平分、平等分……

在数学上,我们把它称为“平均分”。

若是平均分,我们即用除法来表示(板书课题:

除法的初步认识)。

 师:

元宵节你们都吃汤圆了吗?

元宵节里吃汤圆象征的是一家人团团圆圆、幸福美满!

下面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一些“汤圆”(用乒乓球代替)。

(学生拿出学具)

1、数一数。

师:

有多少个小碗?

2、说一说。

师:

老师会让你们干什么?

(把大碗里的汤圆平均分成5份)

自探提示二:

把大碗里的汤圆平均分在5个小碗里,可以怎样分?

解疑合探:

小组展示不同分法:

(1)1个1个地分;

(2)2个2个地分;

(3)3个3个地分。

板书:

每一份分得一样多,就叫“平均分”

三、质疑再探(3分钟)

现在,大家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或是仍有疑问,提出来一起解决。

(问题预设:

①一个西瓜能平均分吗?

②有余了怎么办?

四、运用拓展(12分钟)

(一)我当小老师:

同学们编一道有关除法的练习题考考你的同桌。

(二)老师出题:

(1)练习二第1题。

另两种分法错在哪里?

引导学生完成。

(2)学生看图,独立完成。

 

要求学生想出解决的办法。

(先数数有12枝铅笔,再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得几枝?

)小组合作完成。

(3)开放练习,

老师的问题是:

这12个汤圆你准备请多少人来吃才能够平均分呢?

看看有多少种答案?

分组上台展示不同答案。

(两个人吃,平均每人吃6个;3个人吃,平均每人吃4个;4个人吃,平均每人吃3个;6个人吃,平均每人吃2个。

(三)小结.生活中的平均分。

 师: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多地方都会运用到平均分这种方法,想想:

在你们在哪些地方用了这种分法呢?

例如:

我们发新书时,我们发作业本时。

师: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最喜欢的是什么?

教育学生公平处事。

板书设计:

        

 除法的初步认识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把15个汤圆平均分成5份,有多种分法。

教后反思:

 

 

 

 

 

 

 

 

 

 

 

 

 

 

 

二、表内除法

(一)

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

        

课本第13页,例4,练习三第1、2、3题。

教材分析:

本课时是在除法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学习除法的两种含义和除法算式的读写法。

学习了加减乘的基础上,学生很容易掌握本节知识。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引入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

3、让学生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教学重点:

1、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教学准备:

情景图、小黑板等。

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8分钟)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除法的初步认识今天我们学习用除法解决问题。

板书:

除法的初步认识

看到这个课题,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你们有什么疑问呢?

(二)问题预设:

(1)除号写在什么地方?

(2)什么样的题要用除法计算?

(3)除法是怎么算的?

(三)小黑板出示自探提示

(1)大熊猫想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

每盘应放几支?

(2)请你试着列式解答?

(3)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二、解疑合探(12分钟)

(1)指名请学生上台演示。

鼓励学生有多种分法:

可以是一支一支分的,也可以是两支两支分的或三支三支分的。

但无论怎样分,结果都是一样的,每个盘子里放(   )支竹笋。

板书:

除法

(2)指导写法和读法

以前我们学过加、减、乘法,它们都有各自的符号,今天老师再给你们介绍一个符号,它就是“÷”,读作:

除号。

写时先画一条横线,再上下各一点,横线要直,两点要圆且对齐。

(3)学生练习书写除号。

(4)解决熊猫分竹笋的算式写法。

12÷4=3,读作:

12除以4等于3。

(5)介绍除法算式的读写。

小结:

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三支,每盘放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像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写作12÷4=3

(6)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

让学生吧12支竹笋分别平均分成两份,平均分成三份,并一一写出除法算式,再读一读。

三、质疑再探(5分钟)

问题预设:

①有总数,有人数,你能求出每人所得的饼干数吗?

②总数不变,人数变了,每人所得的饼干数变了吗?

四、运用拓展(15分钟)

(一)我当小老师。

 同学们,运用本节学习的知识,给你的同桌设计一个问题,考试他。

(二)完成老师出的练习。

做练习中的题目。

(1)第一关(练习三第1题):

“魔法卡片”

出示算式卡片背面,请6名学生来抽卡,谁抽到哪一张就读哪一张,读得对的老师奖励聪明星。

(2)第二关(练习三第2题)“小帮手”。

学生动手摆学具并填写算式,教师巡视。

(3)第三关(练习三第3题)“分西瓜”。

学生先独立思考并解决,然后交流。

(三)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板书设计:

除  法

例4、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

12÷4=3

除号

读作:

12除以4等于3

表示:

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

教学反思:

 

 

 

 

 

 

 

 

 

 

 

 

 

 

 

 

 

 

 

 

 

 

 

 

 

 

 

二、表内除法

(一)

认识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教材分析:

教学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先出现熊猫分竹笋的情景图,熊猫的盘子里放4个竹笋,提出“能放几盘”的问题,再由“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能放5盘”,引出除法算式,并说出名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多少份,也是用除法计算。

 2、使学生掌握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重点:

根据除法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各部分名称。

教法学法:

三疑三探教学法。

教具学具:

小黑板、圆片。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8分钟)

1、复习。

(1)指名说什么叫“平均分”?

   

(2)强调“平均分”用什么方法计算?

(3)说出乘法算式3×6=18各部分的名称。

(4)导课: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除法,板书课题。

看到这个题目,你都想知道些什么?

问题预设:

(1)除法算式怎样读?

(2)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

2、黑板出示自探提示:

(1)从图中或文字你发现什么数学信息?

(2)仔细看图,共有几只熊猫吃竹笋?

(3)共有几个竹笋,每几个分一份,能分几份?

(4)每份分得同样多吗?

叫不叫“平均分”?

用什么方法计算?

(5)你能列式计算吗?

(6)你能说出各部分名称吗?

二、解疑合探(18分钟)

1、提问口述以上自探题目。

2、师生互评,生生互评。

板书:

20   ÷   4    =    5

    ∣       ∣        ∣

   被除数    除数      商

3、练习。

(1)用12个圆片,

每堆6个,分成了(   )堆,  (  )÷(  )=(  ),

  每堆4个,分成了(    )堆,(  )÷(  )=(  ),

每堆3个,分成了(    )堆,(  )÷(  )=(  ),

每堆2个,分成了(    )堆,(  )÷(  )=(  ),

 每堆1个,分成了(    )堆,(  )÷(  )=(  ),

(2)先填写得数再说出算式中各部分名称。

      10÷5=(  )

      15÷5=(  )

      18÷9=(  )

(3)填空。

被除数是12,商是2,除数是(    )。

有12个苹果,每4个放一盘,需要(   )个盘。

三、质疑再探(3分钟)

通过本节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说出来大家共同分享?

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四、运用拓展(11分钟)

(一)我当小老师。

 同学们,运用本节学习的知识,给你的同桌设计一个问题,考试他。

(二)练习。

做练习中的题目。

小结:

我们分竹笋的时候,把4个竹笋放一盘,求能放几盘?

实际上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这种方法的每份数也相等,也叫平均分。

也用除法来计算。

板书设计:

   

认识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20  ÷  4  =  5

∣      ∣    ∣

被除数   除数  商

教学反思:

 

 

 

 

 

 

 

 

 

 

 

 

 

 

 

 

 

 

 

 

 

 

 

 

 

 

 

 

 

二、表内除法

(一)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材分析:

本节讲授课本P18页例1,处理练习四第1~3题。

本节教材利用乘除法的关系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计算除法都借助图或学具去想怎样分,然后,正确算出除法算式的得数。

目的要求: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自己得出除法算式的商;通过比较分析的思维过程,使学生体验到可以用多种方法求商,感受到用口诀求商的简便;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

使学生学会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

从多种方法求商中探索出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法学法: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教学准备:

盘子、桃子图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10分钟)

1、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出示例1放大图,讲述猴妈妈给小猴分桃的故事。

引入课题板书: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看到这个课题,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你们有什么疑问呢?

2、预设问题。

(1)猴妈妈怎么分桃,小猴们才会都高兴?

(2)如果用算式怎样列?

(3)怎样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出示自探提示,学生看课本P23页例1插图,自探下面问题。

(1)看图,思考问题:

一共摘了几个桃子?

猴妈妈准备怎么分?

(2)按照“12个桃,每只小猴分3个,可以分给几只小猴?

”这个问题。

自己试着动手分一分,并说一说分的过程。

(3)如果用算式求“可以分给几只小猴?

”该怎样列?

(4)我们通过分一分知道了可以分给4只小猴。

如果我们不动手分,如果用2—6的乘法口诀求12÷3的商该怎样想?

(5)12个桃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几个?

该怎样列算式?

在求得数的时候又是怎样想的?

二、解疑合探(13分钟)

1、让学生按小组交流讨论完成自探提示中有困难的题目、特别是(4)、(5)小题。

 

2、围绕以上问题全班交流,提问学困生,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判。

鼓励表扬发言积极,声音洪亮,答案完整的学生。

(指多名同学回答。

3、根据学生合探叙述情况板书如下:

(1)12个桃,每只小猴分3个,可以分给几只小猴?

12÷3=(4)    想:

三(四)十二

(2)12个桃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几个?

 12÷4=(3)    想:

(三)四十二

4、练一练。

24÷6=()    想:

()六二十四

12÷2=()    想:

二()十二

20÷5=()    想:

()五二十

三、质疑再探(5分钟)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用2——6的口诀求商,请你看课本18页,如果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请提出来。

(预设问题:

(1)计算除法求商的方法那么多,我们平时用哪种方法合适呢?

(2)学习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以后都要用乘法口诀求商吧?

学生质疑后讨论明白:

计算除法求商时可直接用乘法口诀(求商)去想,这样就能做得有对又快。

四、运用拓展(12分钟)

(一)我当小老师。

同学们,运用本节学习的知识,给你的同桌设计一个问题,考试他。

(可以出填空题

如:

12÷3=(4)    想:

三(四)十二,商是4

也可以出判断题

如:

12÷3=(4)    想:

(三)四十二,商是3

还可以出应用题如:

有10根快子每人要用2根,够几个人用?

等题目考同桌或大家。

(二)练习。

做练习中的题目。

1、引导学生完成第19页的“做一做”第1题。

(1)要求学生利用口诀独立解决,并想想这些题目有什么特点。

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汇报。

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1题。

学生认真观察图,说说图意。

然后独立完成。

3、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2、3题。

(三)全课总结。

板书设计: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1)12个桃,每只小猴分3个,可以分给几只小猴?

12÷3=(4)    想:

三(四)十二

(2)12个桃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几个?

     12÷4=(3)    想:

(三)四十二

教学反思:

 

 

 

 

 

 

 

 

 

 

 

 

 

 

 

二、表内除法

(一)

          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课本P23页例3,练习五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

2、通过提供丰富、现实、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与创新意识。

3、使学生逐步养成爱动脑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

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除法应用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

主题图、格子图或课件等。

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8分钟)

1、导入新课:

(1)小朋友在课间喜欢玩些什么游戏?

是怎么玩的?

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观察主题图,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

分组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

2、出示自探问题:

(1)有15人做游戏,分成3组,平均每组几人?

怎样计算?

(2)有15人做游戏。

如果每组5人,可以分成几组?

怎样计算?

(3)如果又来3人,每组平均应有几人呢?

二、解疑合探(15分钟)

(1)完成自探

(1)讲给你的同桌听听。

(2)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一共有多少学生?

平均分成3组,每组几人?

每组5人,可以分几组?

(3)一幅图提出了3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该怎样解答?

说说这样解答的理由。

第二、三个问题怎么解答?

(4)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5)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解答一:

15÷3=5(人)

解答二:

15÷5=3(人)

板书:

A、有15人做游戏。

分成3组,平均每组几人?

         15÷3=5(人)  答:

平均每组5人。

 B、有15人做游戏。

如果每组5人,可以分成几组?

15÷5=3(组)  答:

可以分成3组。

 C、如果又来3人每组平均应有几人?

(15+3)÷3=6(人)答:

平均每组6人。

(6)你能说出表示的意思吗?

通过解答这3道题,你能发现它们间的关系吗,和你组里的同学讨论讨论。

(7)看!

又来了3位同学,那每组应该有几人?

你是怎么算的?

和组里的小朋友说说。

三、质疑再探(5分钟)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了一些生活中的问题。

如果有疑问请多想几个为什么?

多动脑多、多思考、尽力自我解决。

关于本节课,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四、运用拓展(12分钟)

1、我当小老师:

 引导学生完成P24页第4、5题”。

请学生观察情境图后用自己的语言讲故事,引发学习兴趣。

鼓励学生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解答。

2、老师供题。

 

(1)学生从图中搜索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

独立解决书中提出的问题。

(2)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六1—3题。

教师巡视、指导。

做完的同学选择一道题和同桌交流一下你是怎样计算的?

3、课堂小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说一说。

板书设计:

  

       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A、有15人做游戏。

分成3组,平均每组几人?

     15÷3=5(人)  答:

平均每组5人。

B、有15人做游戏。

如果每组5人,可以分成几组?

15÷5=3(组)  答:

可以分成3组。

C、如果又来3人每组平均应有几人?

(15+3)÷3=6(人)答:

平均每组6人。

教后反思:

 

 

 

 

 

 

 

 

 

 

 

 

 

 

 

 

 

 

 

 

 

 

 

 

 

 

 

二、表内除法

(一)

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

课本第26--27页。

教材分析:

教材安排了多种类型的练习题,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通过顺利用2——6的乘法口诀正确求商,利用所学过的知识,进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目的要求:

1、通过整理和复习,进一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促使学生加深对除法含义的认识。

3、巩固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4、巩固用乘、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让学生对自己在本阶段所学的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及情感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与反思。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法学法: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教学准备:

主题图、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15分钟)

1、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请小朋友们回忆一下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这节课我们来对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板书课题:

整理和复习)

问题预设:

①学习了平均分。

②学习了列除法算式。

③学习了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

2、出示自探提示:

(1)什么是平均分?

在数学中用什么符号表示?

(2)除法中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

举例说明。

(3)除法算式12÷4=3怎么读?

算式中12、4、3分别叫什么?

(4)12÷4=3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5)在什么情况下要用除法解决问题?

   二、解疑合探(10分钟)

(1)除法的意义。

出示第一题主题图:

比较这三道算式,说明乘法与除法的关系。

如:

8÷4=2    8÷2=4  4×2=8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指名回答,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小结。

(2)除法计算。

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分组进行口算。

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说一说你是根据什么进行口算的。

总结:

我们可以用乘法口诀来求商,这样可以算得又对又快。

(3)除法应用题。

每位学生拿出8根小棒,平均分一分后再互相说说自己是怎么分的。

谁能把你的分法和算式说给大家听一听。

引导学生观察这几种分法和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在组内交流分的过程和除法算式。

1、

师板书:

   12÷4=3  读作:

12除以4等于3。

12叫被除数,4叫除数,3叫商。

除法算式的意义:

表示:

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

也表示:

有12个,每4个一份,分成了3份。

或12里面有3个4。

(4)小结:

这几种分法都是平均分,都用除法计算。

三、质疑再探(5分钟)

   这节课,通过复习,你对除法还有哪些没有掌握的或疑惑的问题请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

(问题预设:

分后还有余怎么办?

四、运用拓展(10分钟)

1、我当小老师:

请同学们根据这节课的内容给同桌出一道题考考他。

(对于学生出的较好的题目,可以拿到班上共同解决。

2、老师供题。

(1)引导学生完成P27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个别指导。

(2)汇报交流,说说是怎样想的。

引导学生完成第2题。

先独立完成后汇报交流,订正。

(3)引导学生完成第3题。

出示情境图,先让学生看图并在小组中提出问题进行解答。

然后全班交流汇报,评价。

3、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

12÷4=3  读作:

12除以4等于3。

 12叫被除数,4叫除数,3叫商。

除法算式的意义:

表示:

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

        也表示:

有12个,每4个一份,分成了3份。

或:

12里面有3个4。

教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