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半期考试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661438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51.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成都市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半期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四川省成都市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半期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四川省成都市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半期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四川省成都市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半期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四川省成都市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半期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四川省成都市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半期考试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四川省成都市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半期考试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四川省成都市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半期考试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四川省成都市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半期考试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四川省成都市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半期考试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四川省成都市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半期考试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四川省成都市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半期考试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四川省成都市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半期考试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四川省成都市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半期考试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四川省成都市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半期考试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四川省成都市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半期考试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四川省成都市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半期考试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四川省成都市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半期考试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四川省成都市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半期考试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成都市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半期考试试题.docx

《四川省成都市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半期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成都市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半期考试试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川省成都市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半期考试试题.docx

四川省成都市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半期考试试题

四川省成都市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半期考试试题

考试时间:

150分钟满分:

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将自己的姓名、考籍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请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人们把爱别人的概念看作是理所当然的,也是能够接受的,但却普遍地认为爱别人是一种美德,而爱自己却是一桩罪恶。

人们认为不可能像爱自己那样爱别人,因此自爱就是利己,在西方的思想中这个观点是由来已久的了。

加尔文把自爱看作是一种“瘟疫”,尽管弗洛伊德用精神病学词汇来谈自爱,但他的观点同加尔文是相通的。

对他来说自爱就是自恋,自恋是人发展的早期阶段,那些又倒退到这一阶段的人就不会有爱的能力,这些人发展到顶点就会疯狂。

弗洛伊德认为,爱是里比多的显现,每个人的里比多有限,不是用在别人身上,就是作为自爱用在自己身上,因此爱别人和自爱是相互排斥的,这方多了那方就少了。

如果说自爱是一种恶习,那么由此就可以得出忘我就是一种美德的结论了。

②这里就产生了下列问题:

心理观察是否证实了在自爱和爱别人之间存在着一个基本矛盾的观点?

自爱和利己是一码事,还是互为对立?

此外,现代人的利己难道确实是一种对具有一切理性和感情可能性的自我的爱,还是对此有不同的解释?

利己同自爱完全一样还是利己恰恰是缺少自爱的结果呢?

③在我们用心理学的观点分析利己和自爱以前,我们必须分析一下自爱和爱别人是相互排斥的这一错误的逻辑结论。

如果把他人当作人来爱是美德,而不是罪恶的话,那么爱自己也应该是美德,因为我也是一个人,有关人的一切概念都与我有关。

因此上述原则本身就是矛盾的。

圣经中“爱他人如同爱己”的说法说明了对自己的完整性和独特性的尊重,爱自己、理解自己,同尊重、爱和谅解别人是不可分割的。

爱我同爱另一个生命是紧密相连的。

④这里我们就触及到了使我们得出这些结论的一些心理学上的先决条件。

概括如下:

我们的感情和态度的对象不仅是其他人,也包括我们自己。

对别人的态度同对我们自己的态度互不矛盾,而是平行存在。

从这一点出发来解答我们的问题就意味着爱别人和爱我们自己不是两者择一,恰恰相反:

一切有能力爱别人的人必定也爱自己。

原则上爱自己和爱别人是不可分的。

真正的爱是内在创造力的表现,包括关怀、尊重、责任心和了解诸因素。

爱不是一种消极的冲动情绪,而是积极追求被爱人的发展和幸福,这种追求的基础是人的爱的能力。

⑤爱另外一个人这一事实就是爱的力量的具体体现。

在爱中包含的心理学基本原则就是对所爱之人将这个人作为人类基本品质的化身来爱。

爱一个人,也就包含了对所有这一类人的爱。

有一种爱的形式,威廉·詹姆斯称为“分工”的爱:

爱自己的家庭却不爱他人,是缺乏爱的能力的表现。

对人类的爱是对一个特定的人的爱的先决条件,尽管对人类的爱是通过对某些特定的人的爱获得的。

⑥可以得出结论,即我自己也是我的爱的对象,同他人没有区别。

对自己的生活、幸福、成长以及自由的肯定是以爱的能力为基础的,即存在于关怀、尊重、责任心和了解当中。

如果一个人有能力创造性地爱,那他必然也爱自己,但如果他只爱别人,那他就是没有能力爱。

(弗罗姆《自爱》选自《爱的艺术》)

1.根据原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弗洛伊德认为自恋状态存在于人发展的早期阶段。

正是因为自爱和自恋没有区别,才导致自爱和爱他人此消彼长。

B.作者认为自己和他人一样都是人,有关人的一切概念都与我有关,所以如果爱他人是美德,那么爱自己也应该是美德。

C.爱人类是爱特定的人的先决条件。

如果一个人所爱之人拥有人类的基本品质,按照心理学原则,对此人的爱中也包含对这类人的爱。

D.爱的能力是追求被爱人幸福的基础,这种能力有高有低,一个人爱自己的家庭却不爱他人就是缺乏爱的能力的表现。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加尔文和弗洛伊德的观点反映出在西方人们常常有把爱别人看作一种美德,却把爱自己和利己、自恋等罪恶联系起来的观念。

B.一个人对别人的态度和对自己态度是可以同时存在,这个心理学上的先决条件意味着爱别人和爱自己不

是必须二选其一。

C.爱是内在创造力的表现,包括关怀、尊重、责任心和了解等,只要拥有这些因素,就能肯定自己的生活、幸福、成长以及自由。

D.拥有爱的能力的人可以体现为爱另一个人,但如果他只有对别人的爱,而没有对自己的爱,那就是没有能够真正拥有爱的能力。

3.根据文章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采用先破后立的写法。

文章第一段提出了弗洛伊德的“互斥观”,第三段采用归谬法推论出这种观点的不合理性,并且提出自己的看法。

B.第二段承上启下,针对第一段提出几个问题,这些问题都围绕“自爱”和“利己”这两个概念的关系展开,引出下文对这对概念关系的论述。

C.在第三段中作者引用《圣经》中的说法,是为了证明爱自己和爱他人是紧密相连的,从而进一步反驳爱他人和爱自己相排斥的结论。

D.文章思维缜密,逻辑严谨。

在论证过程中,作者根据需要补充了一些在心理学中已经取得共识的结论或原则,作为继续推理的前提。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木心,向美而生孙君飞

①木心晚年时的照片,高大挺拔,依然英俊潇洒,是一个成熟到不用一颦一笑就极具魅力的绅士。

可以想象19岁的木心会多么英气逼人、韶华独宠,他却偏偏借口养病,雇人挑了两大箱书,随他独上在冬天里山风刺骨、景致荒凉的莫干山。

在家族废弃的大房子里,木心看博学严谨、孜孜以求完美、“肯吃苦、勤练习”的福楼拜,也看尼采,他曾说年轻人应该读读尼采,可以给人的精神补钙。

一个人住在山上苦学,条件并不好,白天靠天光,夜晚靠烛火,开始还有肉吃,后来连肉丝也没有,木心调侃这种餐食是由散文成了五言绝句。

他披一床被子,埋头练笔和写作美学论文,手背起了冻疮也不曾停止。

②木心去杭州读艺专,又去上海读美专,凭借的是他对美的向往、美对他的需要,而不单单是所谓的人生规划。

木心也是热血男儿,在学生运动中,走上街头,演讲,发传单,跳上大卡车,再跳下大卡车。

行动、生活、人生,他一样不缺,并不是为了美而忘掉一切的人。

他的热血却跟其他年轻人不同,多了些浪漫温情,也多了些澄澈和自我,“白天闹革命,晚上点上一支蜡烛弹肖邦。

③因为短暂地投奔过新四军,木心被开除学籍,又遭国民党通缉,只好避走台湾,后返回大陆。

他开始在部队做宣传工作,因患有肺结核,一边咳血,一边扭秧歌。

接下来,他的家在运动中被查抄三次,结果数箱画作、藏书被抄走,全家人被日夜监视,木心的姐姐遭批斗身亡,姐夫被关进“牛棚”,木心自己被囚禁18个月,三根手指被折断。

曾经花团锦簇的家族一时破败不堪,关于生存的段落全是“被字句”。

④然而美依然在生命的深处闪耀——虽然美在世间已经片甲不留,但它在人心间奇迹般的完好无损。

对于木心来说,只要美还有一锥之地,他就可以顽强地活下去。

他在白色的纸上画出键盘,每夜都在这无声的键盘上弹奏莫扎特和肖邦。

他还在烟纸背后写作,在写交代材料的纸上写作,没有灯火,就凭着感觉

在纸上盲写,前后竟写下65万字!

“我白天是奴隶,晚上是王子。

”木心说。

在这个世界上,王子要比奴隶更接近美,更有尊严来谈论美,但当时的木心是被囚禁的苦难王子啊,美在引领和支撑他,他也在感动和培育美。

更加可敬的是木心在存世的文字中没有声嘶力竭,没有血泪控诉,他广博至沉默,温润至舍身化玉。

⑤不是没有想到过死,木心说:

“平常日子我会想自杀,‘文化大革命’以来,绝不死,回家把自己养得好好的。

我尊重阿赫玛托娃,强者尊重强者。

”以死殉道是一种强,以生殉道也是一种强,生应该比死更美更强。

美不仅仅是春风化雨,它在苦难时更可成为护心护灵魂的“宙斯之盾”,因为它美、它真、它善,它唤起的是更广博的爱,而不是更尖锐的恨。

木心说,是信仰,护佑他渡过劫难,最后终于“一字一字地救出自己”。

⑥1982年,木心旅居美国。

在纽约,他给一帮年轻的艺术家讲“世界文学史”:

“风雪夜,听我说书者五六人;阴雨,七八人;风和日丽,十人。

无论听者几何,都高兴,别无他想。

”在木心这里,美从来都不是独享。

美的生命在于传播流转,在于一种美带来更多的美。

一起听木心“说书”的陈丹青将他的讲稿整理成逾40万字的《文学回忆录》于2013年出版,堪称一部脍炙人口的美之巨著。

在此书出版前的

2011年12月,木心叶落归根,逝世于故乡乌镇,享年84岁。

(摘编自孙君飞《木心,向美而生》)

相关链接

①世上的确是有这样一些作品,被人鲜明地分成两个阵营:

一路喜欢得如醉如痴;一路则厌烦到看都不想看第二眼。

木心的作品就是这样。

(张毅静《一个文学的鲁滨逊》)

②大陆评论家们不熟悉他的腔调,把他的曲高和寡误以为是“木心的尴尬”,认为高不成低不就,既不能对现有的文化人产生影响,也不能使没有文化的人对他发生兴趣。

 

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蒋方舟《纪念木心》)

A.木心年轻时韶华独宠,却借口养病,带两大箱书上山,在废弃的房子里苦读福楼拜和尼采,认为他们可以给自己的精神补钙。

B.木心在纸画的键盘上弹奏莫扎特和肖邦,意在以音乐之美对抗人生痛苦,从中汲取顽强的能力从而得以在黑暗年代生存下去。

C.第⑤段中“宙斯之盾”一句运用比喻,借用西方神话故事,形象地表现了美在苦难时给予木心的保护,突出了美的强大力量。

D.无论处于安定优越还是磨难颠沛,木心一直不改初衷。

向美而生,与美为伴,谱写了他广博温润、顽强坚韧、浪漫传奇的一生。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从木心去杭州读艺专,又去上海读美专的求学经历可以见出他对美的向往,不单单是所谓的人生规划,更是内心热血天性的体现。

B.在木心看来,美护佑他渡过劫难,使他的心灵在苦难中得到救赎,因而它能唤起更广博的爱,而不是更尖锐的恨。

C.木心对美从不独享,他在纽约讲“世界文学史”,无论听者众寡,能够将美传播流转,用一种美带来更多的美,他便觉得快乐。

D.木心的作品并不被人们广泛接受,说明美只在他的内心,既不能对现有的文化人产生影响,也不能使没有文化的人对他发生兴趣。

E.本文以时间为序,精心选取了木心一生的几个重要片段,叙写了木心一生对美的不倦追求,作者注重客观的同时也不乏深情。

6.请结合材料分析木心一生如何“向美而生”。

(4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7—9题。

(14分)

做个有“文化”的人王开岭

有知识不等于有文化。

文化的用途,不是考试,而是用来生活,是陪你度过整个人生。

有首诗叫《从前慢》,“记得早先少年时,大家诚诚恳恳,说一句,是一句……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从前的锁也好看,钥匙精美有样子,你锁了,人家就懂了。

在今天看来,这些令人惊奇的细节叫“美”,叫诗意,但在另一个时间,它就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朴素至简的生活契约,就是“过日子”本身。

诗意是后来的事,是光阴让其有了锈迹一样的诗意。

作者写它,我们读它,就是温习那份生活,温习其中的那份常识,并向古老的契约和自觉精神致敬。

其实,这就是文化,文化的背影。

所谓“文化”,在我眼里,即祖祖辈辈积攒的那点家业,即光阴深处的那股静气和定力,即历经淘洗

留下的那套规则和标准,即万变不离其宗的那个“宗”。

正是这个宗,给我们提供了一种身份认同,没有它,我们不知自己是谁,即没有身世和渊源,即缺少基因支持,即不知“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较之俗称的“发展”“前行”,文化即“拖后腿”的那股定力,那具尾巴。

它是一种反向力,是一种制约盲目、防止脱缰的力量。

汽车有加速和油门系统,更有减速和刹车装置,文化即后者。

它类似松鼠的尾巴,拖着你,纠正你,给你压阵。

没这尾巴,你的跑、跳、变向、稳定性,都有问题,你会没有前途。

文化的特征,一是老,二是慢。

老就是古老,它帮我们收藏光阴和记忆。

老建筑、老村落、老街区、老字号、线装书、繁体字,长者、古董、碑帖、祠堂、族谱、习俗……都是“老”的载体。

然而现在,“老”的东西太少,超乎寻常的少。

我们的很多“老”都是非正常死亡,文革时期的“破旧”“反封”“割资”,

把无数的“老”扔进了火堆。

如今,城乡乱改造也是个悲剧,很多“古”被篡改或清空。

慢,即舒缓、耐心、从容,即对细节的迷恋、对节奏的维系、对秩序的遵循。

纸质阅读意味着慢,鸿

雁传书意味着慢,笔墨纸砚意味着慢,手工馒头意味着慢,长篇小说意味着慢……现在的问题是太快、太匆忙、太日新月异,来不及停驻,来不及凝神,一切进入了快餐年代。

那种慢慢读一本书、慢慢写一封信、慢慢爱上一个人的生活,正越来越远。

《从前慢》那首诗,留恋的就是这种生活。

留恋,不是折返,不是倒退,而是珍惜,是为一路走来却丢了家传、丢了贵重物而遗憾。

在一篇文章中,我说:

“变和巨变是一种意义,不变和少变也是一种意义,甚至蕴藏巨大的未来价值。

”文化就是那种不变和少变的东西,它意味着某种稳定和永恒的指向性。

现代教育,不仅要培养知识人,还要培养文化人,培养热爱文化且用文化来生活和走路的人。

如今“国学”盛行,不少小学和幼儿园也开始“诵经”,甚至读了“三字经”,学生就被要求给父母洗脚。

须留意的是,我们常借文化消费之名来行知识消费之实,常把文化当文本来传授、当课业来考试。

尤要警惕的是,莫把“国学”当教旨,莫把它的全套价值当成严苛的道德律令和训诫。

要知道,在现代语境下,国学不需要“立威”,它应该是朴素、简明、温和的,而非深奥严厉、让人生畏的东西,它所有的价值观内容,都应以价值观选项的形象出现在孩子面前,而不再是权威,更非宗教和新意识形态。

传统文化,应给现代人提供更多的精神舒适性和心灵自由度,而非相反。

对于未来世界,朋霍费尔曾预言:

“在文化方面,它意味着从报纸和收音机返回书本,从狂热的活动

返回从容的闲暇,从放荡挥霍返回冥想回忆,从强烈的感觉返回宁静的思考,从技巧返回艺术,从趋炎附势返回温良谦和,从虚张浮夸返回中庸平和。

这是很乐观的憧憬,但愿别辜负它。

7.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作者认为文化具有稳定和永恒的指向,文化在时间的淘洗中留下万变不离其宗的“宗”,这个宗在发展中蕴藏着巨大的未来价值。

B.“诗意是后来的事,是光阴让其有了锈迹一样的诗意。

”生动地写出了经过时间流逝,过去质朴的生活方式产生了令人惊奇的美。

C.文化的特征之一是老。

古老的东西承载了光阴和记忆,但我们倾向于把老的东西扔进火堆,如“破旧”

已经让城乡改造成为悲剧。

D.国学之所以不需要“立威”,是因为它不同于宗教和意识形态,不需要权威、严厉,它应该给予精神舒适,给予心灵自由。

E.本文行文流畅、用语精炼,有的放矢。

针对社会上对文化的曲解进行了批评、讽刺,生动形象地阐发了文化的特点,引人深思。

8.文中引用《从前慢》这首诗有何作用?

(4分)

 

9.如何做个有“文化”的人?

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5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赵挺之字正夫,密州诸城人。

进士上第。

熙宁建学,选教授登、棣二州,通判德州。

哲宗即位,赐士卒缗钱,郡守贪耄不时给,卒怒噪,持白梃突入府,守趋避,左右尽走。

挺之坐堂上,呼问状,立发库钱,而治其为首者,众即定。

魏境河屡决,议者欲徙宗城县。

转运使檄挺之往视,挺之云:

“县距.高原千岁矣,水未尝犯。

今所迁不如旧,必为民害。

”使者卒徙之,财二年,河果坏新城,漂居民略尽。

召试馆职,为秘阁校理,迁监察御史。

初,挺之在德州,希意行市易法①。

黄庭坚监德安镇,谓镇小民贫,不堪诛求。

及召试,苏轼曰:

“挺之聚敛小人,学行无取,岂堪此选?

”至是,劾奏轼草麻有云“民亦劳止”,以为诽谤先帝。

既而坐不论蔡确,通判徐州,俄知楚州。

入为国子司业,历太常少卿,权.吏部侍郎,除中书舍人、给事中。

使辽,辽主尝有疾,不亲宴,使近臣即馆享客。

比岁享乃在客省,与诸国等,挺之始争正其礼。

徽宗立,为礼部侍郎。

曾布以使事联职,知禁中密指,谕使建议绍述②,于是挺之排击元祐诸人③不遗力。

时蔡京独相,帝谋置右辅,京力荐挺之,遂拜尚书右仆射。

既相,与京争权,屡陈其奸恶,且请去位避之。

以观文殿大学士、中太一宫使留京师。

乞归青州将入辞会彗星见帝默思咎徵尽除京诸蠹法罢京召见挺之曰京所为一如卿言加挺之特进仍为右仆射。

京在崇宁初,首兴边事,用兵连年不息。

帝临朝,语大臣曰:

“朝廷不可与四夷生隙.,隙一开,

祸拏不解,兵民肝脑涂地,岂人主爱民恤物意哉!

”挺之退谓同列曰:

“上志在息兵,吾曹所宜将顺。

”已而京复相,挺之仍以大学士使佑神观。

未几卒,年六十八。

赠.司徒,谥曰清宪。

(选自《宋史·赵挺之传》,有删改)注:

①市易法:

新法的内容之一。

②绍述,继承。

这里特指对宋神宗所实行新法的继承。

③元祐诸人:

反对新法的一派。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县距.高原千岁矣距:

远离

B.朝廷不可与四夷生隙.隙:

怨恨

C.权.吏部侍郎权:

暂时代理

D.赠.司徒赠:

赐予死者荣誉

1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乞归青州/将入辞/会彗星见/帝默思咎徵/尽除京诸蠹法/罢京/召见挺之曰/京所为一/如卿言/加挺之特进/

B.乞归青州/将入辞/会彗星见/帝默思/咎徵尽除京诸蠹法/罢京/召见挺之曰/京所为一/如卿言/加挺之特进/

C.乞归青州/将入辞/会彗星见/帝默思/咎徵尽除京诸蠹法/罢京/召见挺之曰/京所为/一如卿言/加挺之特

进/

D.乞归青州/将入辞/会彗星见/帝默思咎徵/尽除京诸蠹法/罢京/召见挺之曰/京所为/一如卿言/加挺之特进/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赵挺之思虑缜密,甚有见地。

人们提议迁走宗城县以防黄河决堤,挺之却提出迁去新城反而不好,意见没有被采纳。

两年后黄河破坏新城,证明他判断正确。

B.赵挺之揆度圣情,顺意而为。

他在曾布授意下了解到皇帝想继承新法,就不遗余力打击元祐党人。

皇帝想与四夷和平相处,他就劝同僚要懂得顺应皇帝之意。

C.赵挺之器量狭小,斤斤计较。

他在德州做官时,曾经遭到黄庭坚和苏轼的抨击,任监察御史之后,他就告发苏轼,指出苏轼所拟文书之中有诽谤先帝的内容。

D.赵挺之官至宰辅,颇受信任。

他在蔡京推荐下拜相,任相后却和蔡京争权,多次向皇帝陈说蔡京之恶。

为远离蔡京他请辞宰相之位,获允,但仍被留在京师。

13.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郡守贪耄不时给,卒怒噪,持白梃突入府,守趋避,左右尽走。

(5分)

 

(2)使辽,辽主尝有疾,不亲宴,使近臣即馆享客。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沁园春·答九华叶贤良

刘克庄

一卷阴符,二石硬弓,百斤宝刀。

更玉花骢喷,鸣鞭电抹,乌丝阑展,醉墨龙跳。

牛角书生①,虬髯豪客②,谈笑皆堪折简招。

依稀记,曾请缨系粤,草檄征辽。

当年目视云霄,谁信道凄凉今折腰。

怅燕然未勒,南归草草,长安不见,北望迢迢。

老去胸中,有些磊块,歌罢犹须著酒浇。

休休也,但帽边鬓改,镜里颜凋。

注:

①牛角书生:

指李密,他曾骑在牛背上,把《汉书》挂在牛角上,边走边读。

②虬髯豪客:

指张仲坚,唐传奇《虬髯

客传》中的人物,行侠仗义,为人豪爽。

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开篇气势雄劲,从“阴符”“硬弓”“宝刀”见其武将身份,接连使用“一卷”“二石”“百斤”三个数量词,有助表达奔放的气势。

B.作者长于用典,“牛角书生”“虬髯豪客”分别运用李密、张仲坚的典故,作者以此二人自喻,表明自己不仅饱读诗书而且为人豪爽。

C.上片实写军旅生涯,叙写了自己主动请缨出战粤地,草拟檄文征讨辽兵之事。

塑造了一个能文能武、满腔热血、慷慨豪迈的英雄形象。

D.“当年目视云霄,谁信道凄凉今折腰。

”一句运用对比,承上启下,以当年眼界高远总上,接着“今折腰”三字由昔转今,流畅自然。

E.“怅燕然未勒,南归草草,长安不见,北望迢迢”一句中,“草草”写出匆忙之态,“迢迢”写出距离之远,叠词运用巧妙,音韵和谐。

15.本词表达了词人哪些思想感情?

请简要分析。

(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5分,每题1分)

(1)孟子《鱼我所欲也》的中心论点是“。

(2)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感叹人生,以酒祭月的句子是:

“,_。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感叹孙权的风流余韵一去不返,空留遗迹供后人凭吊的句子是:

“,。

 

第II卷表达题(共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春.意.阑.珊.,蓓蕾初开。

我们吟诵着杜牧的诗句,走向杏花春雨的江南,沉入漫山遍野的怀念,接受古老节气的暗示,把心灵洗涤得清朗而明净。

②“狼叔”告别演出噱头十足,金刚温情救人真情流露,美女与“野兽”强强联手,经典重现。

面对好莱坞大片的强势碾压,国产电影举.步.维.艰.。

③周朴园自以为是好丈夫,好父亲,是有道德的正人君子,他觉得自己永远都是正确的。

他这样的人和质朴善良的侍萍相比,就显得相.形.见.绌.了。

④是留在京津冀,还是回到家乡,这是个问题。

面对高涨的房价,他四处求.田.问.舍.,最终在海淀区按揭购买了一套小户型住房,选择在北京奋斗。

⑤近日,一部弘扬主旋律的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引发全民热议,围绕反腐的讨论刷爆朋友圈。

面对腐败问题,我们必须防.微.杜.渐.,从严治党。

A.①④B.①⑤C.②③D.②⑤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我们必须承认,国足虽然以1:

0的比分赢了韩国队,但中国足球的整体水平并没有得到本质的提高。

以,输给伊朗队,我们也不必懊恼沮丧。

B.从《见字如面》到《中国诗词大会》,再到一播出就广受关注的《朗读者》,此类节目圈粉无数,赞不绝口。

但是,这真是文化复兴的标志吗?

C.都江堰政府在“放水节”中施行“拿来主义”,本着融合传统历史文化、国际潮流为原则,大刀阔斧进行改革,对“古法治水”仪式创新升级。

D.美国总统特朗普就职以来中美两国元首首次面对面交流引起世界广泛关注,国际舆论积极评价此次会晤,认为两国元首会晤日程紧凑、富有成果。

19.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道家”与“道教”二词,常被不加区别地使用。

其实,道家与道教并不是一回事。

;。

;。

简而言之:

道家的核心是“道”,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而道教有征服自然的科学精神。

①道家与道教的教义不仅不同,甚至相反

②照老子、庄子讲,生而有死是自然过程,人应当平静地顺着这个自然过程

③道家,它是一个哲学学派

④道家教人顺乎自然,而道教教人反乎自然

⑤但是道教的主要教义则是如何避免死亡的原理和方术,显然是反乎自然而行的

⑥道教,才是宗教信仰

A.④②⑤③⑥①B.③⑥①④②⑤C.①④③⑥②⑤D.②⑤①④③⑥20.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