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复习.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664048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文言文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文言文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文言文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文言文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文言文复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文言文复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文言文复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文言文复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文言文复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言文复习.docx

《文言文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复习.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文言文复习.docx

文言文复习

《六国论》重点句翻译

1.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译文:

六国的灭亡,并不是(因为)武器不锋利,仗打得不好,弊病(弊端)在于(用土地)贿赂秦国。

(用土地)贿赂秦国亏损了自己的力量,(这就)是灭亡的原因。

2.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译文:

想一想(或念及)他们的祖辈父辈,冒着寒霜雨露,披荆斩棘,才有了很少的一点土地。

3.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译文:

齐国不曾贿赂秦国,(可是)最终也随着五国灭亡了,为什么呢?

(是因为齐国)跟秦国交好而不帮助其他五国。

4. 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译文:

赵国曾经与秦国交战五次,打了两次败仗,三次胜仗。

后来秦国两次攻打赵国,(赵国大将)李牧接连打退秦国的进攻(或李牧接连使秦国的进攻败退)。

5.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译文:

等到李牧因受诬陷而被杀死,邯郸成为(秦国的一个)郡,可惜赵国使用武力抗秦而没能坚持到底。

6.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译文:

治理国家的人不要被积久而成的威势所胁迫啊!

7.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译文:

六国和秦国都是诸侯国,他们的势力(虽然)比秦国弱,可是还有可以不赂秦国而战胜它的形势。

8.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译文:

到了燕太子丹用派遣荆轲刺杀秦王作为对付秦国的策略,才招致灭亡的祸患。

9.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译文:

那么胜败存亡的命运,如果与秦国较量,也许还不容易估量呢。

10.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译文:

如果凭着偌大的天下,自取下策反而走六国灭亡的老路,这就又在六国之下了!

 

《阿房宫赋》重点句子翻译

1.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译文:

五步一座楼,十步一个阁,走廊如绸带般萦回,飞檐像牙齿般排列,像鸟嘴向高处啄着。

楼阁各依地势的高低倾斜而建筑,(低处的屋角)钩住(高处的)屋心,(并排相向的)屋角彼此相斗。

2.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译文:

一座长桥躺在水波上,没有起云,为什么有龙?

天桥横跨空中,不是雨过天晴,为什么出现彩虹?

3.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译文:

在台上唱歌,歌声响亮而充满暖意,有如春光融和;在殿上跳舞,舞袖飘拂而充满寒意,有如风雨凄凉。

4.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译文:

每一片肌肤,每一种容颜,都美丽娇媚得无以复加。

宫妃们久久地站着,远远地探视,盼望着皇帝来临。

5.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译文:

把宝鼎当作铁锅,把美玉当作顽石,把黄金当作土块,把珍珠当作沙砾,丢弃得到处都是,秦人看起来,也并不觉得可惜。

6.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译文:

秦皇喜欢繁华奢侈,人民也顾念他们自己的家。

为什么掠取珍宝时连一锱一铢都搜刮干净,耗费起珍宝来竟像对待泥沙一样。

7.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译文:

戍边的陈涉、吴广一声呼喊,函谷关被攻下,楚项羽放一把火烧,可惜(华丽的阿房宫)化为了一片焦土。

8.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译文:

假使秦王朝又爱护六国的人民,那就顺次传到三世还可以传到万世做皇帝,谁能够族灭它呢?

9.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译文:

秦人还没工夫哀悼自己,可是后人哀悼他;如果后人哀悼他却不把他作为镜子来吸取教训,也只会使更后的人又来哀悼这后人啊。

答司马谏议书

1.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

译文:

虽然想要(向您)硬啰嗦几句,(但)终究一定(是)不能蒙受(您)考虑(我的意见),所以(我)只是简单地给您写了封回信,不再一一为自己辩解了。

2.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译文:

所以现在详细地说出我这样做的理由,希望您或许能够宽恕我吧。

3.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

译文:

现在君实您用来指教我的,是认为我(推行新法)侵夺了官吏们的职权,制造了事端,争夺了百姓的财利,拒绝接受不同的意见,因而招致天下人的怨恨和诽谤。

4.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

译文:

抨击不正确的言论,驳斥巧辩的坏人,(这)不能算是拒绝接受(他人的)规劝。

5.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

译文:

士大夫们多数把不顾国家大事、附和世俗(的见解),向众人献媚讨好当做好事,

6.盘庚之迁,胥(都)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

译文:

盘庚迁都(的时候),连老百姓都抱怨啊,(并)不只是朝廷上的士大夫(加以反对)。

7.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译文:

盘庚不因为有人怨恨的缘故就改变自己的计划;(这是他)考虑到(迁都)合理,然后坚决行动;认为对(就)看不出有什么可以后悔的缘故啊。

8.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译文:

如果说现在应该一律什么事都不去做,墨守前人的陈规旧法就是了,那就不是我敢领教的了。

《过秦论》

1、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就因为不施行仁义而攻守的形势已经发生了变化啊。

2、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秦人没有丢失一支箭那样的消耗,天下的诸侯(却)已陷入狼狈不堪的境地了。

3、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始皇)就废除古代帝王的治世之道,焚烧诸子百家的著作,来使百姓变得愚蠢;

4、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好的将领手执强弩守卫着要害的地方,可靠的官员、精锐的士卒拿着锋利的兵器,盘问过往行人。

5、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横而斗诸侯。

对内建立法规制度,大兴耕作纺织,修造防守和进攻的器械;对外实行连衡策略,使山东诸侯自相争斗。

6、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翻译:

登上了至高无上的皇帝宝座而制服了天下,掌握刑具来奴役天下的百姓.

7、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翻译:

此后,依仗华山为城墙,凭借黄河作为护城河,占居高达万丈的华山,又占有深不见底的黄河,把它作为固守的据点.

8、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然而,陈涉不过是一个用破瓮做窗子、用绳子系着户枢的贫穷人家子弟,是当过雇农供人役使的人,而且是被征发戍边的人。

9、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翻译:

砍下树木作为兵器,举起竹竿作为旗帜,天下人祥云一样汇集在他们身边,像山中回声般立即应和,背着粮食如同影子一般跟随着他.

10、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翻译:

一个普通百姓带头起义,却是秦朝宗庙被毁坏,自己死在人家手上,被天下人嘲笑.

《秦晋崤之战》

1.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翻译:

使军队劳累不堪,使力量消耗尽了,远方的君主防备着我们。

恐怕不可以吧?

 

2.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翻译:

使军队劳累来袭击远方(的国家),不是我所听说过的。

3.轻则寡谋,无礼则脱。

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

翻译:

轻狂就少谋略,没礼貌就纪律不严。

进入险境而纪不严,又缺少谋略,能不失败吗?

4.吾子淹(久留)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

翻译:

你们在敝国居住的时间很长了,只是敝国吃的东西快完了。

5.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

翻译:

没有报答秦国的恩惠而去攻打它的军队,难道是为死去的君主着想吗?

 

6.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

翻译:

于是就穿着黑衣服来给晋文公送葬,晋国从此以黑衣服为丧服。

7.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

翻译:

让他们回到秦国去受刑,以满足秦穆公的心愿,怎么样?

8.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堕军实而长寇仇,亡无日矣!

翻译:

战士们花了很大的力气,才把他们从战场上抓回来,妇人几句谎话就把他们放走,毁了自己的战果而助长了敌人的气焰,亡国没有几天了!

9.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

若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

翻译:

如果国君把我们杀死,死了也不会忘记(这次的失败)。

如果尊从晋君的好意赦免了我们,三年后将要来拜谢晋军的恩赐。

10.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翻译:

况且我不会因为一次过失而抹杀他的大功劳。

《劝学》

1、君子曰:

学不可以已。

译:

有学问有修养的人说,学习不可以停止。

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译:

即使又晒干了,不再直了,这是因为人使它弯曲变成这样的。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译:

有学问有修养的人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省察,那么就会智慧明达而行为没有过错了。

4、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译:

我曾经整天地思考,比不上一会儿所学的东西收获大。

5、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译:

有学问有修养的人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6、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译:

积累善行养成品德,达到很高的境界,通明的思想也具备了。

7、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译:

所以不积聚半步,没有用来达到千里的办法;不积集小的流水,没有用来汇成江海的办法。

8、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译:

中途停止雕刻,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不放弃地雕刻,金石也可以雕刻成功。

9.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借助舟船的人,并不是会游泳,却可以横渡江河。

 

10.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键的筋骨,却向上能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

 

《师说》重点句子翻译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的。

2.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出生比我早的人,他懂得道理本来比我早,我跟从他以他为师。

 

3.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所以,无论高低贵贱,不论年长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4.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圣人成为圣人的原因,愚人成为愚人的原因,大概都是出于这个(原因)吧?

5.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不通晓句读,不解决疑惑,有的从师,有的不从师,小的方面学了,大的方面却丢了,我没有看出他高明的地方[或我没有看出他是明智的呢]。

6.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巫医、乐师及各种工匠这类人,君子们不屑一提,现在他们的智慧竟然反而赶不上他们,这不是很奇怪么!

7.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所以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学生强,知道道理有先有后,技能学业各有专门研究,如此而已。

8.不拘于时,学于余。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不被时俗拘束,向我学习。

我赞许他能履行古人从师之道,写这篇《师说》来赠给他。

始得西山宴游记

1.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翻译:

心思所到之处,梦境也有同样的旨趣(“趣”通“趋”趋向)。

2.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翻译:

认为所有这个州的形态奇异的山,我都游过,可我却未曾知道西山的奇怪特别。

3.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翻译:

山就像蚁穴外隆起的小土堆,山谷就像小土洞。

千里之遥如在尺寸之间,聚集收拢,叠到一起,没有什么能够隐藏的。

4.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翻译:

青山萦回,白云缭绕,外面和天相交会,四下眺望都一样。

5.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

然后才知道这山的独立出众,不和小土丘是一类的。

6.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翻译:

我的思想遥远得与天地大气成为一体,而不知它的边际,我的意念广大得与造物的上天相处,而不知它的尽头。

 7.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翻译:

苍茫暮色,从远而近,直到什么也看不见还不想回去。

 8.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翻译:

精神凝聚安定,形体得到解脱,与万物的变化暗暗相合,然后知道我从前没有(真正)开始游,(真正的)旅游从此开始。

《赤壁赋》

1.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翻译:

像蜉蝣一样寄生在天地之间,渺小得像大海中的一颗谷粒。

2.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翻译:

同仙人一起遨游,与明月一起长存。

3.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翻译:

如果从那变动的一面看,那么天地间万事万物(时刻在变动),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

4.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翻译:

这是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5.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译文:

月亮从东边山上升起,在斗宿、牛宿之间徘徊。

6.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译文:

任凭小船在茫茫无际的江面上自由漂流,越过那浩荡渺远的万顷江面。

7.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译文:

多么广阔浩瀚啊,我们像凌空驾风而行,不知道将停留到什么地方;飘飘然,我们像脱离尘世,无牵无挂,变成飞升仙界的神仙。

8.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译文:

江水总是不停的流逝,但它们并没有流走;月亮总是那样有圆有缺,但它终究也没有增加和减少.

9.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译文:

如果不是自己应该拥有的,即使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

取得这些不会有人禁止,感受这些也不会有竭尽的忧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