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浦高中届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科普文章精.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666007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11.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板浦高中届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科普文章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板浦高中届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科普文章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板浦高中届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科普文章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板浦高中届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科普文章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板浦高中届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科普文章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板浦高中届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科普文章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板浦高中届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科普文章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板浦高中届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科普文章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板浦高中届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科普文章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板浦高中届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科普文章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板浦高中届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科普文章精.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板浦高中届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科普文章精.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板浦高中届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科普文章精.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板浦高中届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科普文章精.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板浦高中届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科普文章精.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板浦高中届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科普文章精.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板浦高中届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科普文章精.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板浦高中届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科普文章精.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板浦高中届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科普文章精.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板浦高中届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科普文章精.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板浦高中届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科普文章精.docx

《板浦高中届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科普文章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板浦高中届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科普文章精.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板浦高中届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科普文章精.docx

板浦高中届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科普文章精

2013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实用类专题复习教学案

——科普文章

【教学目标】1、分析科普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

2、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3、探究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复习重点】1.把握科普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分清其内容的主要构成及其重点。

2.学会根据问题准确筛选信息,并进行合理整合、准确答题。

【点击考纲】(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思想。

(3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考点阐释】阅读科普文章,要注意把握好两个层面的目标和要求:

一是科学与人文的层面。

也可以说是科学的人文性。

从科学中吸取智慧与力量,体会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

另一个是知识和能力的层面。

要根据科学小品这一体裁的特点,学会筛选并整合文中有用信息,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重点研习将抽象内容说明得具体生动的技巧。

【解读体验】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答题。

互联网:

没有脚印的道路

李河

与当今计算机互联网相比,代步工具的出现和发展只能算是现代信息时代的史前史。

现代信息文明直接产生于电子技术的发展。

当电子技术尚处于襁褓中时,它就在与传统代步工具的较量中显示出不同寻常的力量。

1888年中国与法国在云南交战,满清军队在当地义军的配合下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当中国使者在漫长的驿道上换马不换人向朝廷飞传捷报时,法国政府早已通过刚刚发明的电报得悉了战争结果。

于是它电令其驻中国公使对尚未得知事情真相的中国政府进行欺骗,称中国军队已在战争中失利。

最后,当中国信使到达京城时,腐败的满清政府已经与法方签订了割地赔款的不平等条约。

显然,这不仅是一次外交上的失败,更是电子文明战胜驿道文明的范例。

如今以大型超音速飞机、高速火车和汽车为代表的代步工具(1已经把传统的敝车驽马送进博物馆。

不过,代步工具,无论多先进,也只是人的行走的代理工具,使人走得更快、更远。

相比之下,互联网是一条没有脚印的道路。

它的理想是成为行走和道路的代理者。

我是在北京长大的。

这座古老都城是中国传统城市格局的典型代表:

每一条通衢干道、每一座房屋的朝向都有明确的方向。

在北京问路,你常会听人们回答说:

先向南走,再向西一拐„„。

后来我到上海读书。

又有机会到西方的现代城市游历,发现那些现代都市都很邪,城市道路迂回曲折,完全没有一定的方向可循,所以感到很不适应。

或许由于对方向的敏感,当我在网络中穿梭几回后,首先发现这里完全没有空间方位坐标。

当然,许多大型网络中都有类似于世界地图那样的查询数据库,但那里只有地址,没有方向,更没有经纬线坐标。

网络中也没有空间性的距离单位,对我们来说,纽约和北京在网络上一样远或一样近。

那些憧憬着网络社会未来的人们总是说:

在未来时代,你不必出门就可以受教育、上班、购物、探亲访友。

你甚至不必再出游,受那风餐露宿之苦,因为按照《数字化生存》一书作者的说法:

假如我在波士顿起居室的电子窗口(电脑屏幕一眼望出去,能看到阿尔卑斯

山,(2听到牛铃的叮当声,闻到(数字化的夏日牛粪味儿,那么在某种意义上我已经几乎身在瑞士了。

毫无疑问,这种不需步行的社会将大大开拓人们生活的选择空间。

一个公司的会计可以在南太平洋中的一个小岛为公司理财,而某个大商场(如果那时还存在的话的经理也可以在远离都市的黄山或峨眉山从事经营管理。

家园的概念将成为陈迹,人从一个地域性的定居动物重新变成逐水草而居的流浪者。

不必步行的前景固然美妙,但有时也使人迷惘。

不久前我看到一幅题为“未来时代”的漫画:

一群像海豹一样的未来人趴在电子化的沙滩上晒太阳!

画中的意思是说,当那双长期进化而来的脚不再为生计而奔忙时,就会不可避免地变成像阑尾一样多余的器官,最起码也会退化成人体的摆设或装饰品。

不过从生理上说,(3人们的腿脚如果长期闲臵,并不会立刻像阑尾那样退化,倒是可能发生萎缩性病变。

于是在一次关于网络的神仙会上,有人一本正经地说:

网络的出现只是给了人更多的选择自由。

如果你愿意,照样可以把工作地点放在离住处20里外的地方步行上下班。

当然,你也可以把一台登山器(它肯定是将来最有市场的健身器械搬到家里,一边抽动着鼻子嗅着从电子屏幕上发散出的野外的芬芳气息,一边体会登山的乐趣。

虽然有这样的建议,但我总感到这样的步行连同一双脚已经别无选择地变得多余了。

(选自《网络与文明的传说》,有删改

2.科普文的语言除准确严谨外,还具有不同于一般说明文的语言特色。

请在文中画横线的

3.本文重点讲述的对象是互联网,文章却用相当的篇幅来描述传统的代步工具。

你认为文

【典型探究】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答题。

低碳生活处处可为

冯云

2009年9月10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气象学家李崇银在重庆参加第11届科协年会作报告时提出,“女士的爱美之心,也导致全球变暖”。

因为,化妆品中含有氟利昂,这种物质释放出来后上升平流层,如果没有强烈的光化学作用,就无法分解,从而破坏臭氧层,导致了紫外线辐射加强。

所以,从一定程度上说,爱美之心也推动了全球变暖。

李先生的“女性爱美让全球变暖”其实就是鼓励人们过低碳生活,如果女性减少使用化妆品,就可以减少温室气体,为保护环境做出贡献。

那么,什么是低碳生活呢?

低碳生活首先源自碳足迹,它表示一个人或者一个团体的碳耗费量,是测量某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因每日消耗能源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对环境影响的一种指标。

无论是个人还是群体的碳足迹都可以分为第一碳足迹和第二碳足迹。

第一碳足迹是因使用化石能源而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一个经常坐飞机出行的人会有较多的第一碳足迹,因为飞机飞行会消耗大量燃油,排放出大量二氧化碳。

第二碳足迹是因使用各种产品而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消费一瓶普通的瓶装水,会因它的生产和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而带来第二碳足迹。

女性消费化妆品除了会有氟利昂排放增加温室气体外,还会因化妆品的包装、运输等增多第二碳足迹,因而会增加环境负担,甚至间接破坏环境。

所以,低碳生活就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减低碳足迹的行为方式,即在生活和生产中少排放二氧化碳。

例如,通过一个专门设计的“碳足迹计算嚣”来测算,你用了100度电,就等于排放了大约78.5千克二氧化碳;你自驾车消耗了100公升汽油,也就等于排放了270千克二氧化碳。

碳足迹越大,说明你是高碳生活,对全球变暖所要负的责任越大。

碳足迹越小,说明你进入了低碳生活,对环境的保护做出的贡献也大。

当然,人类的低碳生活并不只是体现在个人生活上,而是处处体现,尤其是人类的生产活动。

人类的活动是造成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这一点在国际政府间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中已得到确认。

可以说,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在直接和间接加速全球变暖,只是我们对此并不在意而已。

所以,所谓的低碳生活还包括减少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所有温室气体排放,而不仅仅是二氧化碳。

温室气体是指大气层中易吸收红外线的气体,主要包括水汽、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臭氧、氟利昂或氯氟烃类化合物。

人类的衣食住行无一不在产生和制造温室气体,如工业生产、使用石化燃料。

甚至我们吃的粮食也是温室气体的重大来源之一。

例如,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气体排放是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第二大重要来源,排放量介于电热生产和尾气之间。

中国是一个水稻生产大国,而水稻生产排出的温室气体可能并不被人们所知。

水稻生长期间,植株及稻田会释放出大量氧化亚氮,每千克相当于296千克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量。

全球农业生产中氧化亚氮的排放占全球氧化亚氮总排放量的84%。

尽管农作物生产和使用化石燃料排放大量温室气体从而危及环境,但却不能因噎废食去禁止使用化石燃料,更不能禁止农业生产,相反,只能从其他方面来加以改善。

例如,在我国种植氮素高效利用水稻不但可以减少氧花亚氮排放对环境的破坏,还可以节约资源和资金。

同理,研发和使用生物燃料也可以节约资源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就个人而言,每个人可以从自我做起,从生活中的细节做起,也就可以为减少全球变暖做出贡献。

例如,少开一天车,少吃一顿肉食大餐,少用一次性筷子,少用白炽灯,少

开一盏灯等等,都是在为减缓全球变暖做贡献。

具体到化妆品而言,也有两种方法。

其一,像冰箱生产禁止加氟利昂一样寻找化妆品原料的替代品,减少或替代化妆品中的氟利昂。

其次,无论是女性还是男性,减少化妆品的使用,就像每个月少开一次车一样,在不太重要或非正式的场合,就没有必要浓妆艳抹,素面朝天或许更好。

个人在尽力减低自己碳足迹方面还有许多可以采纳的方式。

例如,减少不必要的家电消耗;购买商品时要首选当地产品;甚至用餐做菜时选择烹饪方式来减少“碳足迹”。

以土豆为例,用烤箱烘烤土豆产生的二氧化碳比用锅煮的要多,而用锅煮产生的二氧化碳又比微波炉做产生的多。

所以,用微波炉做土豆就是一种更好的低碳生活。

甚至吃牛肉也要比吃猪肉排放的碳多,因此应减少吃牛肉。

另外,棉布衣服与化纤衣服,爬楼梯与坐电梯,走路与开车等等,都是前者是低碳生活,后者是高碳生活。

例如,生产化纤衣服要消费更多的石油和能源,排放更多的二氧化碳,所以应当选择棉布衣服。

1.本文开头举出中国科学院院士、气象学家李崇银在重庆参加第11届科协年会的具体事

3.既然“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在直接和间接加速全球变暖”,而我们又“不能因噎废食去禁止使用化石燃料,更不能禁止农业生产”,那人类又该如何有效地减少碳排放,防止全球

【备考锦囊】

一、科普文章的含义

科普文章是一种以科学技术知识为题材,用文艺性笔调写成的文章。

它兼有说明文和散文两种文体类型的特征和性质。

它方便、灵活、适应面广,可在各学科之间纵横驰骋,甚至将自然科学、现实生活、社会科学合为一体,融说理、抒情于一体,兼有杂文的犀利、论文的深刻、散文的情致、随笔的轻松甚至诗的清醇。

二、科普文章的特点

1、短小性。

它篇幅小,然而就其知识容量、主题意义、现实作用又可以很大。

它旁征博引,尺幅千里,能及时反映科学上新的事物、思想、方法和动态。

2、知识性。

它普及科学知识,把科学的最新信息常州给读者。

它常常把握住现实生活中的某一事物或现象,用正确的理论,去进行科学的解释,纠正常识错误,从而使读者了解世界万物变化、运动的规律。

3、文学性。

它要以优美文字、形象手法,来表达科学内容。

它常采用比喻、拟人等文学手法和故事、对话、散文等形式及通俗、形象、幽默等语言,生动活泼、情趣盎然地介绍科学知识。

4、思想性。

它往往以具体细小的事物,阐发一点耐人寻味的哲学道理,给人起启示,发人深省。

三、科普文章阅读的基本要求

首先把它作为科技说明文来看待:

1、理清说明顺序。

了解并记住说明文常使用的说明顺序。

主要有空间、时间、逻辑顺序。

逻辑顺序又包含从原因到结果、从主要到次要、从整体到局部、从概括到具体、从总说到分说、从现象到本质、从特点到用途等。

在段落中尽量找到表示说明顺序的显著的语言标志。

2、掌握结构特点。

说明文的总体结构通常分为三部分,即引出说明对象、详细解说对象(主体部分、总结说明对象。

其结构顺序主要有三种模式:

一是横式结构,二是纵式结构,三是纵横结合式。

说明文主体部分的段落、层次之间的结构形式一般又有:

并列式、承接式、递进式、总分式等。

3、分析说明方法。

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以下一些:

第一,定义说明与诠释说明。

定义说明是运用简洁、准确、周密的语言,揭示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本质属性的说明方法;诠释说明则是对事物进行解释的说明方法。

第二,举例说明与引用说明。

举例说明是在同类事物现象中,举出有代表性的具体实例来说明这类事物或现象的方法;而引用说明,则是引出有关的科学道理、文献资料、故事传说、诗文名句、俗语谚语等作为依据进行说明的方法。

第三,分类说明与图表说明。

分类说明是按照一定的标准,把要说明的事物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类说明的方法;而图表说明,则是借用画图表来说明事物的特征的方法。

第四,比较说明与比喻说明。

比较说明是在同别的事物比较中,显示说明对象的本质特征的说明方法;而比喻说明,则是借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把此事物比作彼事物的说明方法。

第五,数字说明与描写说明。

数字说明是通过列举数字说明事物特征的方法;描写说明则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具体描绘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

4、把握说明对象特征。

所谓特征,就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

而事物的特征又有一般特征和本质特征之分:

一般特征是人们认识事物的标志,而本质特征是人们认识事物的重要依据。

要抓住说明的要点,其要点,往往就是说明对象的特征。

还要学会提取科技信息。

提取科技信息常有两种方法:

一是组合重点段落,有些科普文中的科技信息相对集中,只要将有关段落加以组合就可以了;二是分散摘录信息,有一些说明文,科技信息犹如满天星斗点缀在文中,这就要分散摘录,摘录时注意不摘录穿插的故事,不摘录形象的描述,不摘录生动的阐释,不摘录抒发的感受,不摘录作者的设想,

不摘录没有知识含量的首尾与过渡。

其次,再将科普文章当作散文类的文学作品来阅读。

由于科学小品在不同程度上使用文学的笔法和手段,写作手法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它不必墨守成规地恪守说明文的写法,如说明文的写作强调客观性,尽量排除作者的主观感情色彩,而科普文则不必受此拘束。

它不仅可以加入作者的主观感情色彩,还可以运用文学的拟人、比喻、夸张等手法,甚至还可以编织虚构的故事情节,使作品达到引人入胜的境地。

由此,阅读科普文,还要:

1、揣摩写作技巧。

科普文的整体布局有漫话式、试问式、穿插式、拟人式、问答式等多种形式;局部安排一般有引用材料、讲述故事、设置悬念、留下问题等。

2、品析文章语言。

一是感受语言的整体风格,或概括,或具体;或精炼,或详尽;或雅致,或通俗。

二是品析语言的生动性与形象性。

抓住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描述句、议论句、抒情句等,从语言的形象、语言的情感、语言的趣味等各方面涵泳鉴赏。

科普文章的语言除了准确、简明之外,还具有生动活泼的特点。

3、体会情感思想。

许多科普文章都蕴涵着作者的情感,体会这些情感,有利于更好地理解文章。

另外,在考场短暂的时间内,要做到迅速地阅读说明文,准确解答问题,考生就一定要在考前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训练。

(1分清类别读懂文本。

拿到说明文要立即分清说明文的类别,注意各自的特点。

介绍性的说明文在于让人开阔眼界,增广见闻;记叙性的说明文在于科学地、精确地记录研究对象的变化;文艺性的说明文寓科学性、知识性于趣味性、娱乐性之中;阐释性说明文旨在阐述事理、事因、物因,使人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科技说明文主要是研究自然科学科学及技术方面的文章,其内容主要是介绍科技新成果、新技术、新工艺、新见解等。

(2考试中应该三读文本。

文本就是我们要阅读的文章本身。

要做好阅读题,就必须把文本真正读懂,这是答题的必要前提。

一读,快速浏览了解大意。

因考场上时间宝贵,不可能像平时那样慢慢地读,快速浏览的目的是把握文本的主要意思。

要明确说明的对象,正确把握文章的思路,知道文章的结构是先总后分,还是先分后总,还是“总一分一总”,是按时间顺,还是空间顺序,还是逻辑顺序,进而准确

地把握住说明对象的特征。

注意,说明实体事物一般以空间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一般以时间为序,阐明事理一般按逻辑顺序,对某事物做单一的说明则根据具体情况来安排,有的说明文综合几种说明顺序。

二读,根据题目细读重点句段。

细读不再是全文泛读,而是有针对性地读,这样集中读,不仅速度快而且实用性强。

题目问什么或者要求什么,就读什么,重点阅读相关内容。

注意那些起限定作用的词语及那些表示各种不同的判断的副词,以更好地体会说明文的语言。

如《中国石拱桥》一文,是桥梁专家茅以升的说明文。

文中有这样一句话:

“《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作者先用“大约”、“可能”表示估计,再用“有记载的”限定范围,然后用“最”强调程度,极有分寸地说明了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的特点。

阅读这篇文章,只有用心揣摩,才能体会出这篇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三读,这是对前两次阅读的深化。

就是根据全文的意思和题目的要求深入品读,考虑

答题思路,确定答案。

a.审清题意把握要求

许多同学轻视了审清题目这一关,从而出现了不该出现的错误。

如因漏读或错读题目而失分,这是一种过失性的失分,只要细心读题,完全可以避免。

有的学生忽略题目中的修饰语而失分,还有的是因为没有真正把握题目的要求,答非所问而失分。

仔细审题可以帮助考生提高得分率,尤其是一些难度较大或开放性较强的题目更需要认真审题。

有些所谓难题,只要仔细阅读,捕捉到题目所给的信息,就能发现其内在含义,进而攻下难关。

捕捉到的“信息”只是一个“毛坯子”,需要根据题意作比较后进行精加工。

b.准确表述灵活回答

前两点如能做好,就已胜利在望,但如果在表述上略有不慎就可能前功尽弃。

表述要准确,就是将前面通过阅读确定的答案以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要求做到准确、简洁、灵活。

准确是答题最重要的要求,语言再漂亮,不准确也绝不会得分。

在准确的前提下,还需要简洁。

答题的语言不在多少,而在于是否准确和简洁。

所谓灵活,就是在答题时不能死板地套用平时的练习或检测,考试中有许多题目会让考生有似曾相识之感,即使这个题目与平时做过的某道题差不多,也要细致分析,灵活回答。

c.掌握方法避免失误

考查的知识点不同,阅读解答方法也不同。

解题方法不是绝对的,但要绝对避免容易给解题造成错误的方法。

为了节约时间,可以先看题,然后在文中寻找与题意有关的语句。

【跟踪训练】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答题。

在海底装上“眼睛”

——地球系统的第三个观测平台

新世纪伊始,一个新的科学热点正在出现:

这就是海底观测系统。

其功能是把深海大洋臵于人类的监测视域之内,以从根本上改变人类认识海洋的途径,开创海洋科学的新阶段。

迄今为止,人类“入地”的能力仍然远逊于“上天”。

海底是最贴近地球深部的去处,从海底“第三个平台”观测地球,将揭示地球系统“运作”之谜。

建设中的海底观测系统,是通向新突破的捷径,作为新开的领域,各国都处在起步阶段。

中国,正经历着数百年不遇的良机。

假如把地面与海面看作地球科学的第一个观测平台,把空中的遥测遥感看作第二个观测平台,那末新世纪在海底建立的,将是第三个观测平台。

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是一部不断扩展视野的历史。

古人没有想到海洋有这么大,15世纪重新发现的“托勒密地图”上并没有太平洋,以为欧洲航海西行到亚洲并不遥远,否则哥伦布也许不敢冒这个险。

当然更不会知道海底的地形起伏,会比陆地的高山深谷还大,这要等到20世纪中期,有了声波测深技术才能发现。

现在我们知道,海水比河水多百万倍,海洋的平均水深3800米。

隔了厚层的水,人类对深海海底的了解,还不如月亮和火星表面。

而地球深处“地幔”里的水,又比地球表面的海水多许多倍。

人类视域的突变发生在17世纪:

用新发明的显微镜,看到了细胞,看到了微生物;用新发明的望远镜观察行星,提出了“日心说”,导致“哥白尼革命”。

又一次突变发生在20世纪:

航天技术使人类克服地球引力进入太空,第一次看到地球的全貌,开始将地球看作一个整体,将地球上种种现象连结为“牵一发动全身”的系统,导致地球系统科学的产生,

被喻为”第二次哥白尼革命”。

这次“革命”对地球科学的影响最大,尤其是浩瀚的大洋。

人类对海洋的认识,大都是19世纪晚期以来通过航海从船上取得,这种星星点点、断断续续的观测,带来了许多错觉和误会。

直到二十世纪早期,测量海底地形的办法还是用绳子系上重锤抛到海底,用绳子的长度测算水深,如此得来的测点寥若晨星,绘在图上当然只能说明海底平坦,地形单调。

再如船上用温度计测量海水表层,只能测了上一点再测下一点,永远也画不出一张同时的海洋温度图来。

20世纪出现的遥测遥感技术从卫星获取地球信息,开辟了全新的对地观测系统,能够获取全球性的和动态性的图景。

同时得到的不仅有海水表面的温度、风场、海流和波浪,而且有生产力、污染以至浅海地形等各方面的信息。

但是遥感技术的主要观测对象在于地面与海面,缺乏深入穿透的能力。

隔了千百米厚的水层,遥感技术难以达到大洋海底。

现在要问:

能不能换一个视角,不要老是从海面看海底?

可不可以从海底看海面,把观测平台放到海底去?

新世纪伊始,一个新的热点正在出现:

这就是海底观测系统。

海底的观测平台的功能是把深海大洋臵于人类的监测视域之内,结果将从根本上改变人类认识海洋的途径,开创海洋科学的新阶段。

3.根据文义,你认为建设地球系统的第三个观测平台,能否导致地球系统新科学的产生,

2013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实用类专题复习教学案

——科普文章

【教学目标】1、分析科普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

2、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3、探究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复习重点】1.把握科普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分清其内容的主要构成及其重点。

2.学会根据问题准确筛选信息,并进行合理整合、准确答题。

【点击考纲】(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思想。

(3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考点阐释】阅读科普文章,要注意把握好两个层面的目标和要求:

一是科学与人文的层面。

也可以说是科学的人文性。

从科学中吸取智慧与力量,体会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

另一个是知识和能力的层面。

要根据科学小品这一体裁的特点,学会筛选并整合文中有用信息,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重点研习将抽象内容说明得具体生动的技巧。

【解读体验】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答题。

互联网:

没有脚印的道路

李河

与当今计算机互联网相比,代步工具的出现和发展只能算是现代信息时代的史前史。

现代信息文明直接产生于电子技术的发展。

当电子技术尚处于襁褓中时,它就在与传统代步工具的较量中显示出不同寻常的力量。

1888年中国与法国在云南交战,满清军队在当地义军的配合下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当中国使者在漫长的驿道上换马不换人向朝廷飞传捷报时,法国政府早已通过刚刚发明的电报得悉了战争结果。

于是它电令其驻中国公使对尚未得知事情真相的中国政府进行欺骗,称中国军队已在战争中失利。

最后,当中国信使到达京城时,腐败的满清政府已经与法方签订了割地赔款的不平等条约。

显然,这不仅是一次外交上的失败,更是电子文明战胜驿道文明的范例。

如今以大型超音速飞机、高速火车和汽车为代表的代步工具(1已经把传统的敝车驽马送进博物馆。

不过,代步工具,无论多先进,也只是人的行走的代理工具,使人走得更快、更远。

相比之下,互联网是一条没有脚印的道路。

它的理想是成为行走和道路的代理者。

我是在北京长大的。

这座古老都城是中国传统城市格局的典型代表:

每一条通衢干道、每一座房屋的朝向都有明确的方向。

在北京问路,你常会听人们回答说:

先向南走,再向西一拐„„。

后来我到上海读书。

又有机会到西方的现代城市游历,发现那些现代都市都很邪,城市道路迂回曲折,完全没有一定的方向可循,所以感到很不适应。

或许由于对方向的敏感,当我在网络中穿梭几回后,首先发现这里完全没有空间方位坐标。

当然,许多大型网络中都有类似于世界地图那样的查询数据库,但那里只有地址,没有方向,更没有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