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必考点强化训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671362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32.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必考点强化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考必考点强化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考必考点强化训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考必考点强化训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考必考点强化训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高考必考点强化训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高考必考点强化训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高考必考点强化训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高考必考点强化训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高考必考点强化训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高考必考点强化训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高考必考点强化训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高考必考点强化训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高考必考点强化训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高考必考点强化训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高考必考点强化训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高考必考点强化训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高考必考点强化训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高考必考点强化训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高考必考点强化训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必考点强化训练.docx

《高考必考点强化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必考点强化训练.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必考点强化训练.docx

高考必考点强化训练

高考必考点强化训练之一能量变化

1.下列与化学反应原理相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放热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一定低于反应物总能量

B.放热反应的反应速率总是大于吸热反应的反应速率

C.盖斯定律实质上是能量守恒定律的体现

D.电离平衡、水解平衡和沉淀溶解平衡均为动态平衡

2.根据碘与氢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①I2(g)+H2(g)

2HI(g)△H=-9.48kJ/mol

②I2(s)+H2(g)

2HI(g)△H=+26.48kJ/mol

A.254gI2(g)中通入2gH2(g),反应放热9.48kJ

B.当反应②吸收52.96kJ热量时转移2mole一

C.反应②的反应物总能量比反应①的反应物总能量低

D.1mol固态碘与1mol气态碘所含能量相差17.00kJ

3.将TiO2转化为TiCl4是工业冶炼金属钛的主要反应之一。

已知:

TiO2(s)+2Cl2(g)==TiCl4(l)+O2(g)△H=+140.5kJ/mol

C(s,石墨)+1/2O2(g)==CO(g)△H=-110.5kJ/mol

则反应TiO2(s)+2Cl2(g)+2C(s,石墨)==TiCl4(l)+2CO(g)的△H是

A.+80.5kJ/molB.+30.0kJ/molC.-30.0kJ/molD.-80.5kJ/mol

5.甲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将甲醇蒸气转化为氢气的两种反应原理是

①CH3OH(g)+H2O(g)=CO2(g)+3H2(g)H=+49.0kJ/mol

②CH3OH(g)+

O2(g)=CO2(g)+2H2(g)H=-192.9kJ/mol

根据上述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①中的能量变化如右图所示

B.CH3OH转变成H2的过程一定要吸收能量

C.1molCH3OH充分燃烧放出的热量为192.9kJ

D.可推知2H2(g)+O2(g)=2H2O(g)H=-483.8kJ/mol

6.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甲烷的燃烧热ΔH=-890.3kJ·mol-1,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CH4(g)+2O2(g)=CO2(g)+2H2O(g)ΔH=-890.3kJ·mol-1

B.500℃、30MPa下,将0.5molN2和1.5molH2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g),放热19.3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N2(g)+3H2(g)2NH3(g)ΔH=-38.6kJ·mol-1

C.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ΔH=-57.3kJ·mol-1,则H2SO4和Ca(OH)2反应的中和热ΔH=2×(-57.3)kJ·mol-1

D.在101kPa时,2g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热量,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H2(g)+O2(g)=2H2O(l)ΔH=-571.6kJ·mol-1

7.关于下列四个图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图①表示反应CO(g)+H2O(g)===CO2(g)+H2(g)的ΔH>0

B.图②为氢氧燃料电池示意图,正、负极通入的气体体积之比为2:

1

C.图③表示物质a、b的溶解度曲线,可以用重结晶方法从a、b混合物中提纯a

D.图④可以表示压强对可逆反应2A(g)+2B(g)3C(g)+D(s)的影响,且乙的压强大

8.有关下列图像说法正确的是()

A.由图1可知合成氨反应为自发反应,加入适当的催化剂,E和△H都减小

B.图2表示向含有H+、Mg2+、Al3+、NH4+中加入NaOH溶液与产生沉淀质量的变化关系

C.图3表示合成氨反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改变起始物n(H2)对此反应平衡的影响。

可知反应物N2的转化率最高的是b点;T1>T2,K1>K2(T1和T2表示温度,K1、K2表示对应温度下平衡常数)

D.图4表示25℃时,用0.1mol·L-1盐酸滴定20mL0.1mol·L-1NaOH溶液的pH随加入盐酸体积的变化

9.发射航天火箭常用氮的氢化物肼(N2H4)作燃料。

试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N2H4燃烧时用NO2作氧化剂,它们相互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

已知:

N2(g)+2O2(g)=2NO2(g)ΔH=+67.7kJ/mol

N2H4(g)+O2(g)=N2(g)+2H2O(g)ΔH=-534kJ/mol

则N2H4和NO2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

(2)利用肼、氧气与KOH溶液组成碱性燃料电池,氮元素被氧化后只生成氮气,请写出该电池工作时负极的电极反应;电池工作时,极pH升高。

(3)传统制备肼的方法,是以NaClO氧化NH3,制得肼的稀溶液。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4)盐酸肼(N2H6Cl2)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属于离子化合物,易溶于水,溶液呈酸性,水解原理与NH4Cl类似。

写出盐酸肼第一步水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

10.为倡导“节能减排”和“低碳经济”,降低大气中CO2的含量及有效地开发利用CO2,科学家正在研究如何将CO2转化为可利用的资源。

目前工业上有一种方法是用CO2来生产燃料甲醇。

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CO2(g)+3H2(g)

CH3OH(g)+H2O(g),

(1)右图表示该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则该反应为

反应(填“吸热”或“放热”),判断依据是

(2)某实验小组依据甲醇燃烧的反应原理,设计如右图所示的电池装置。

①该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②工作一段时间后,测得溶液的pH减小,该电池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已知在常温常压下:

①2CH3OH(l)+3O2(g)=2CO2(g)+4H2O(g)ΔH=-1275.6kJ/mol

②2CO(g)+O2(g)=2CO2(g)ΔH=-566.0kJ/mol

③H2O(g)=H2O(l)ΔH=-44.0kJ/mol

写出甲醇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和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

(4)为了消除污染,在一定条件下,向含有甲醇的废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硝酸,会有N2等物质生成。

若参加反应的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6∶5,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在此反应过程中若消耗32g甲醇,将转移mol电子。

11.丙烷在燃烧时能放出大量的热,它也是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作为能源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产和生活。

已知:

①2C3H8(g)+7O2(g)=6CO(g)+8H2O(l)△H1=-2741.8kJ/mol

②2CO(g)+O2(g)=2CO2(g)ΔH2=-566kJ/mol

(1)反应C3H8(g)+5O2(g)=3CO2(g)+4H2O(l)的△H=。

(2)现有1molC3H8在不足量的氧气里燃烧,生成1molCO和2molCO2以及气态水,将所有的产物通入一个固定体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可逆反应:

CO(g)+H2O(g)

CO2(g)+H2(g)△H=+41.2kJ/mol

①下列事实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的是       。

a.体系中的压强不发生变化

b.v正(H2)=v逆(CO)

c.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发生变化

d.CO2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②5min后体系达到平衡,经测定,H2为0.8mol,则v(H2)=。

③向平衡体系中充入少量CO则平衡常数(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依据

(1)中的反应可以设计一种新型燃料电池,一极通入空气,另一极通入丙烷气体;燃料电池内部是熔融的掺杂着氧化钇(Y2O3)的氧化锆(ZrO2)晶体,在其内部可以传导O2-。

在电池内部O2-由极移向极(填“正”或“负”);电池的负极电极反应式为。

(4)用上述燃料电池和惰性电极电解足量Mg(NO3)2和NaCl的混合溶液。

电解开始后阴极的现象为。

12.肼(N2H4)又称联氨,广泛用于火箭推进剂、有机合成及燃料电池,NO2的二聚体N2O4则是火箭中常用氧化剂,试回答下列问题:

(1)肼燃料电池原理如图所示,左边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

(2)火箭常用N2O4作氧化剂,肼作燃料,已知:

①N2(g)+2O2(g)=2NO2(g)△H=-67.7kJ·mol-1

②N2H4(g)+O2(g)=N2(g)+2H2O(g)△H=-534.0kJ·mol-1

③2NO2(g)

N2O4(g)△H=-52.7kJ·mol-1

试写出气态肼在气态四氧化二氮中燃烧生成氮气和气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氨的工业生产常用氨和次氯酸钠为原料获得,也可在高锰酸钾催化下,尿素[CO(NH2)2]和次氯酸钠—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获得,尿素法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4)如图所示,A是由导热材料制成的密闭容器,B是一耐化学腐蚀且易于传热的透明气囊。

关闭K2,将各1molNO2通过K1、K3分别充入A、B中,反应起始时A、B的体积相同均为aL。

①B中可通过________________判断可逆反应2NO2

N2O4已经达到平衡。

②若平衡后在A容器中再充入0.5molN2O4,则重新到达平衡后,平衡混合气中NO2的体积分数_____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③若容器A中到达平衡所需时间ts,达到平衡后容器内压强为起始压强的0.8倍,则平均化学反应速率υ(NO2)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若打开K2,平衡后B容器的体积缩至0.4aL,则打开K2之前,气球B体积为______L。

13、(16分)硫在科研与生活中有重要应用,某兴趣小组用0.50mol/LKI、0.2%淀粉溶液,0.20mol/LK2S2O8、0.10mol/LNa2S2O3等试剂,研究反应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已知:

(慢)

(快)

(1)向KI、Na2S2O3与淀粉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K2S2O8溶液,当溶液中的

耗尽后,溶液颜色将由无色变为蓝色,为确保能观察到蓝色,

初始的物质的量需满足的关系为:

n(

):

n(

)。

(2)为探究反应物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表:

表中Vx=mL,理由是。

(3)已知某条件下,浓度c(

)~反应时间t的变化曲线如图13,若保持其它条件不变,请在答题卡坐标图中,分别画出降低反应温度和加入催化剂时c(

)~t的变化曲线示意图(进行相应的标注)

(4)碘也可用作心脏起搏器电源——锂碘电池的材料,该电池反应为:

2Li(s)+I2(s)===2LiI(s)△H

已知:

4Li(s)+O2(g)===2Li2O(s)△H1

4LiI(s)+O2(g)===2I2(s)+2Li2O(s)△H2

则电池反应的△H=;碘电极作电池的极。

14.光气(COCl2)在塑料、制革、制药等工业中有许多用途,工业上采用高温下CO与Cl2在活性炭催化下合成。

(1)实验室中常用来制备氯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

MnCl2+Cl2↑+2H2O;

(2)工业上利用天然气(主要成分为CH4)与CO2进行高温重整制各CO,已知CH4、H2和CO的燃烧热(△H)分别为-890.3kJ/mol、-285.8kJ/mol和-283.0kJ/mol,则生成1m3(标准状况)CO所需热量为__________;

(3)实验室中可用氯仿(CHCl3)与双氧水直接反应制备光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4)COCl2的分解反应为COCl2(g)===Cl2(g)+CO(g)△H=+108kJ/mol。

反应体系达到平衡后,各物质的浓度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状况如下图所示(第10min到14min的COCl2浓度变化曲线来示出):

①计算反应在第8min时的平衡常数K=__________

②比较第2min反应温度T

(2)与第8min反应温度(T8)的高低:

T

(2)____T(8)(填“<”、“>”或“=”);

③若12min时反应于温度T(8)下重新达到平衡,则此时c(COCl2)=______mol/L;

④比较产物CO在2~3min、5~6min和12~13min时平均反应速率[平均反应速率分别以

(2—3)、

(5—6)、

(l2-13)表示]的大小____________;

⑤比较反应物COCl2在5-6min和15-16min时平均反应速率的大小:

(5-6)>

(15-16)(填“<”、“>”或“=”),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15、(16分)偏二甲肼与N2O4是常用的火箭推进剂,二者发生如下化学反应:

(CH3)2NNH2(l)+2N2O4

(1)=2CO2(g)+3N2(g)+4H2O(g)(I)

(1)反应(I)中氧化剂是。

(2)火箭残骸中常现红棕色气体,原因为:

N2O4(g)

2NO2(g)(Ⅱ)

当温度升高时,气体颜色变深,则反应(Ⅱ)为(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3)一定温度下,反应(II)的焓变为△H。

现将1molN2O4充入一恒压密闭容器中,下列示意图正确且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若在相同沮度下,上述反应改在体积为I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平衡常数(填“增大”“不变”或“减小”),反应3s后NO2的物质的量为0.6mol,则0~3s的平均反应速率v(N2O4)=mol·L-1·s-1。

 

1、【答案】B

【解析】放热反应为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故A正确。

放热反应的反应速率和吸热反应的反应速率的大小与浓度等外界条件有关,与反应热无关,故B错误;盖斯定律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守恒定律的体现,电离平衡、水解平衡和沉淀溶解平衡都是动态平衡,所以C、D正确。

2、【答案】C

【解析】A项,反应①是可逆反应,反应物不可能完全转化;B项,当反应②吸收52.96kJ热量时有2molI2(s)参加反应,转移4mole一;C项,对于同一物质,固态物质的能量比气态物质能量低;D项,应用盖斯定律,反应①-②即可得到:

I2(g)=I2(s)△H=-35.96kJ/mol。

3、【答案】D

【解析】认真观察已知反应和目标反应,把已知的反应分别记做①、②,利用盖斯定律,反应①+②×2即可。

5、【答案】D

【解析】A项,反应①是一个吸热反应,右图所示为放热反应;B项,CH3OH转变成H2的过程,反应①吸热,反应②放热;C项,观察反应②知,1molCH3OH不完全燃烧放热192.9kJ,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大于192.9kJ;D项,应用盖斯定律,反应(②-①)×2即可得出答案。

6、【答案】D

【解析】根据燃烧热的概念,生成水应该为液体,故A错误;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热表示一定物质的量的物质完全反应所产生的,将0.5molN2和1.5molH2置于密闭容器中,由于是可逆反应,加入的反应物不可能完全反应,故B错误;中和热表示酸碱反应生成1mol水放出的热量,以反应物参加反应的量的多少或生成水的量的多少无关,故C错误。

7、【答案】C

【解析】A项,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的化学反应为放热反应,△H<0;B项,在氢氧燃料电池中,氢气在负极通入,氧气在正极通入,故正、负极通入的气体体积之比为1:

2;C项,观察溶解度曲线知,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影响不大,可以用重结晶法提纯a、b的混合物;D项,图④表示催化剂对可逆反应的影响,乙使用了催化剂。

【评析】将能量问题和化学平衡问题综合在一起是常见的考查形式。

C项是易错点,学生对重结晶原理理解的不深刻。

8、【答案】B

【解析】A项,反应是否自发,与ΔH-TΔS有关,与图1无直接关系,且加入催化剂,ΔH不变;B项,向含有H+、Mg2+、Al3+、NH4+的溶液中加入NaOH的反应顺序是H+、(Mg2+、Al3+)、NH4+、Al(OH)3;C项,由图3可知,b点的NH3的平衡浓度最大,故反应物N2的转化率最高的是b点;合成氨的反应时放热反应,升高温度时平衡逆向移动,平衡常数减小;D项,酸碱滴定过程中,接近终点时pH要突变而不是渐变。

9、【答案】

(1)2N2H4(g)+2NO2(g)==3N2(g)+4H2O(g)ΔH=-1135.7kJ/mol

(2)H2N-NH2+4OH--4e-=N2 +4H2O正极

(3)NaClO+2NH3=NaCl+N2H4+H2O

(4)N2H62++H2O

[N2H5·H2O]++H+

【解析】

(1)根据题给的两个反应方程式,结合盖斯定律,可写出需要的热化学方程式。

(2)肼、氧气与KOH溶液组成碱性燃料电池中,肼在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根据氮元素被氧化后只生成氮气,很容易得到负极的电极反应式,氧气在正极发生氧化反应,产生OH-,所以正极溶液的pH升高。

(3)NaClO氧化NH3制肼反应中ClO-被还原为Cl-掌握这几点,可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可把盐酸肼(N2H6Cl2)看成是强碱弱酸盐,根据弱碱阳离子水解的规律和水解原理与NH4Cl类似的提示,不难写出水解得离子方程式。

【评析】盖斯定律是必考点,用已知的热化学方程式推导未知的热化学方程式,及用热化学方程式来计算热量等问题是常见的考查形式。

10、【答案】

(1)放热;(2分)生成物总能量低于反应物总能量;(2分)

(2)①O2+2H2O+

;(2分)

②2CH3OH+3O2+4KOH=2K2CO3+6H2O;(2分)

(3)CH3OH(l)+O2(g)=CO(g)+2H2O(l)ΔH=﹣442.8kJ∕mol;(2分)

(4)5CH3OH+6HNO3=3N2↑+5CO2↑+13H2O;(2分)6。

(2分)

【解析】

(1)观察图像知,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2)在甲醇燃料电池中,在正极通入氧气,负极通入甲醇,在碱性条件下正极氧气得到电子生成氢氧根,电极反应为:

O2+2H2O+

;负极甲醇失去电子生成二氧化碳,在碱性条件下转化为碳酸根,故总反应为:

2CH3OH+3O2+4KOH=2K2CO3+6H2O。

(3)利用盖斯定律:

(①-②)×1/2+③×2即可。

(4)依据题意写出化学方程式并配平即可;计算电子转移时可用氧化剂得到的电子计算。

11、【答案】

(1)-2219.9kJ/mol

(2)①bd②0.16mol/(L·min)③不变

(3)正、负C3H8+10O2--20e-=3CO2↑+4H2O

(4)有大量无色气泡(或气体)产生,并且有白色沉淀产生

【解析】

(1)结合已知的热化学方程式,应用盖斯定律将反应(①+②×3)×1/2可得出所求热化学方程式,则△H=-2219.9KJ/mol;

(2)认真观察

知,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吸热反应;

①a项,体系中的压强不发生变化不能证明反应是达到平衡;b项,V正(H2)=V正(CO),则

即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项,混合气体的质量和物质的量在反应前后均不发生变化,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发生变化;d项,CO2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可以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②5min后体系达到平衡,经测定,H2为0.8mol,则v(H2)=△c/t=0.8/5=

0.16mol/L.min;

③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故向平衡体系中充入少量CO则平衡常数不变;

(3)在原电池内部阳离子移向正极阴离子移向负极;在电池内部O2—由正极移向负极;电池的负极电极反应式为

(4)用惰性电极电解足量Mg(NO3)2和NaCl的混合溶液时,阴极氢离子放电生成氢气,同时生成的氢氧根离子与镁离子结合生成白色沉淀,故阴极的现象是有大量无色气泡产生并且有白色沉淀生成。

【评析】将能量问题、化学平衡问题和电化学问题综合在一起是常见的考查形式。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是难点。

12、【答案】

(1)N2H4-4e-+4OH-=N2+4H2O(2分)

(2)2N2H4(g)+N2O4(g)=3N2(g)+4H2O(g)△H=-947.6kJ·mol-1(2分)

(3)CO(NH2)2+ClO-+2OH-=N2H4+CO32-+Cl-+H2O(2分)

(4)①气囊B的体积不再减小或气体颜色不再变化(其他合理答案给分)(2分)

②变小(2分)③

mol·L-1·s-1(2分)④0.7a(2分)

【解析】

(1)左边电极的反应物是N2H4(其中N元素为-2价),生成物为N2(N元素的化合价为0价),故1molN2H4失去4mole-,根据碱性环境,可写出电极反应式为:

N2H4-4e-+4OH-=N2+4H2O。

(2)气态肼在气态四氧化二氮中燃烧生成氮气和气态水的方程式为:

2N2H4+N2O4=3N2+4H2O,由盖斯定律可知,将②×2-③-①得:

2N2H4(g)+N2O4(g)=3N2(g)+4H2O(g)△H=-947.6kJ·mol-1。

(3)根据元素、得失电子守恒和电荷守恒可配平方程式为:

CO(NH2)2+ClO-+2OH-=N2H4+CO32-+Cl-+H2O。

(4)①反应2NO2

N2O4达到平衡时,气囊B的颜色不再发生变化,故气体颜色不再变化即说明反应已经达到平衡;②“若平衡后在A容器中再充入0.5molN2O4”,相当于加压,结果等同于平衡正向移动,平衡混合气中NO2的体积分数变小。

2NO2

N2O4

起始物质的量/mol10

转化物质的量/mol2xx

平衡物质的量/mol1-2xx

 

2NO2

N2O4

起始物质的量/mol20

转化物质的量/mol2xx

平衡物质的量/mol2-2xx

据“达到平衡后容器内压强为起始压强的0.8倍”,则(1-x)=0.8,x=0.2,故υ(NO2)=

mol·L-1·s-1。

 

=

,故x=0.6,对于气球B,反应前的气体的物质的量为1mol,反应后的物质的量为(1-2×0.3+0.3)mol=0.7mol,根据同温同压下,体积之比等物质的量之比可知,打开K2之前,气球B体积为0.7a。

13、答案:

(1)

小于2

(2)2mL使各实验组液体总体积相等

(3)

(4)0.5(△H1-△H2)正

14、答案:

解析:

此题中挡题,拿满分较难(不过第四问中的①③的答案确实有待商榷,为什么都要保留到小数点后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