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15章电流和电路》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673056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6.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物理《15章电流和电路》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九年级物理《15章电流和电路》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九年级物理《15章电流和电路》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九年级物理《15章电流和电路》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九年级物理《15章电流和电路》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九年级物理《15章电流和电路》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九年级物理《15章电流和电路》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九年级物理《15章电流和电路》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九年级物理《15章电流和电路》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九年级物理《15章电流和电路》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九年级物理《15章电流和电路》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九年级物理《15章电流和电路》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九年级物理《15章电流和电路》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九年级物理《15章电流和电路》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九年级物理《15章电流和电路》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九年级物理《15章电流和电路》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九年级物理《15章电流和电路》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九年级物理《15章电流和电路》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九年级物理《15章电流和电路》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九年级物理《15章电流和电路》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物理《15章电流和电路》教案.docx

《九年级物理《15章电流和电路》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物理《15章电流和电路》教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九年级物理《15章电流和电路》教案.docx

九年级物理《15章电流和电路》教案

九年级物理集体备课教案

内容

15-1电流和电路——电荷(2-1)

教学

目标

1.认识摩擦起电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2.了解原子结构,认识元电荷、自由电子和电荷的移动。

重点

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实验、视频)

难点

摩擦起电的原因(图解、动画)

一、引入新课:

   思考:

当空气干燥时用塑料梳子梳头发,为什么头发会随梳子“飘”起来;如果我们身上穿了化纤衣服,衣服会粘在皮肤上,在晚上脱衣时,有时会发出响声,甚至出现火花。

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二、进行新课:

1.摩擦起电带电体

   学生实验:

用毛皮摩擦橡胶棒,用丝绸摩擦玻璃棒,分别把棒靠近纸屑,乒乓球等轻小物体,观察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摩擦过的物体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

物体具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说物体带了电荷。

习惯上把带了电的物体叫做带电体。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

   在空气干燥的时候,用塑料梳子梳头发,头发会随着梳子飘起来,衣服会粘在皮肤上,是因为梳子、衣服在摩擦过程中带了电的缘故。

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1)摩擦起电

   请同学们举出几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摩擦起电的例子。

(2)接触带电

   除摩擦外,用接触的方法也可以使物体带电。

   女孩头发能够竖起来,是因为人体与带电体接触而使头发也带了电。

3.两种电荷

人们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发现,用摩擦的方法可以使各种各样的物质带电。

带电后的物体凡是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互相吸引的,必定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互相排斥;凡是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互相吸引的,必定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互相排斥。

归纳:

这些事实使人们认识到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

(1)正电荷和负电荷

正电荷:

指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可用“+”表示。

负电荷:

指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可用“-”表示。

(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4、原子的结构 元电荷 

原子结构认识历史(学生自读教材料原子结构 元电荷). 电子电荷量是最小的,我们把最小的电荷叫做元电荷,用符号e表示。

 

e=______________ 

任何带电体所带的电荷都是元电荷e的整数倍. 

5、原子的电中性:

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下电荷与核外所有的电子总共所带的负电荷数量相等.

6、摩擦起电的实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随堂

练习

课后练习:

P35第1题

基础训练:

P(自主学习)第1、2、4题

(基础巩固)第2、3题

课后

反思

九年级物理集体备课教案

内容

15-1电流和电路——电荷(2-2)

教学

目标

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

了解导体和绝缘体

重点

验电器的原理(实验、视频)

难点

1.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

(1)利用带电体的性质来判断。

例1:

如果一个带电体吸引一个轻小物体,能否判断这个轻小物体也带电?

例2:

如果一个带电体排斥一个轻小物体,能否判断这个轻小物体也带电?

(2)用验电器来检验。

观察实物知道验电器的主要构造,通过实验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和作用。

实验(演示):

用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此时金属箔片带_______电,用力多摩擦几下玻璃棒,再去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的角度变____________。

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的角度不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

2、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

演示实验:

取两个验电器A和B。

用金属杆把A和B连接起来,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A,可以看到A和B的金属箔都张开了。

改用橡胶棒把A和B连接起来,重做上面实验。

实验现象说明:

电荷在金属杆中定向移动。

3、导体和绝缘体

  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

金属、人体、大地、酸碱盐溶液;

  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

橡胶、玻璃、塑料等;

  金属导体靠自由电子导电,酸碱盐水溶液靠正负离子导电;

  导体和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

随堂

练习

基础训练:

P13(自主学习)第5、6题

(基础巩固)第6、9题

课后

反思

九年级物理集体备课教案

内容

15-2电流和电路——电流和电路(2-1)

教学

目标

能说出电路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能记住并会画一些常用元件电路中的符号

能辨别通路、开路、短路,并说出短路的危害。

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路中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重点

电路的组成(实验)

难点

短路及其危害(视频)

电流的方向(讲解)

一、引入新课(让学生尝试实验的成功感,激发学生实验兴趣和求知欲) 

1、你的课余生活是怎么度过的。

(引出与电有关的话题) 

2、请同学们让桌上的小灯泡亮起来,不妨一试。

 

3、对学生们实验情况做出评价。

 

4、请同学们间相互讨论试验中还有什么问题。

 

5、请同学们想一想能否控制小灯泡的亮灭。

 

6、提醒同学们在试验中注意课本的警示。

强调:

我们必须牢记,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把电池的两端用导线直接连在一起。

 

二、电流和电路(让学生知道电流的形成,电路的组成及各元件的功能。

) 

1、电流:

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电流方向:

 电流是有方向的,(最好用二极管引入)。

 

科学家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称为电流方向。

 

3、电路的组成:

电源、开关、导线、用电器。

 

三、电源和用电器(让学生知道什么是电源和用电器) 

1、分析电源的作用。

 

设问:

在你连接的电路中,你认为电源在电路中起什么作用?

你见过的电源有哪些?

展示各种电池和发动机等电源。

总结电源的作用。

 

2、用电器:

像实验中的灯泡就是靠用电来工作的,称为用电器。

     

四、电路的状态    1.通路:

接通的电路    2.开路:

断开的电路    3.短路:

 

电源短路:

用导线直接把电源两极接通 用电器短路:

用电器两端被导线直接相连 

随堂

练习

基础训练:

P14(自主学习)第1、2、3、4题

课后

反思

九年级物理集体备课教案

内容

15-2电流和电路——电流和电路(2-2)

教学

目标

能记住并会画一些常用元件电路中的符号

能连接简单实物图

会读、会画简单电路图

重点

记住电路元件符号(记忆)

画出简单电路图(教师示范,学生练习)

难点

改正错误的实物连接图(遵循电路连接原则,实验)

1、学生尝试画图,找几个典型例子投影,让学生评价哪种表达方式好?

  

2、用课件介绍电学元件符号。

 

3、课件显示规范的电路图,说明作图原则。

 

4、学生练习(故意找线路弯曲的电路让学生练习,说明电路图只须表示电路

的连接次序而不一定依原电路的模样)。

 

5、实际电路远比这复杂,但复杂的电路图也是由简单的电路组合改变而成

6、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先让学生尝试画电路图,再给出规范的作图比常规教学方法更能暴露出学生的学习问题,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学生的记忆也更深刻。

 

7、你知道日常生活中除了照明电路还有哪些简单电路吗?

你知道电筒、门铃

的电路吗?

 

你能画出 其电路图吗?

(学生作图)课件显示这两个电路。

由此看出,电路图是大同小异的,但怎样据我们的需要设计出方便使用的设备,就极能发挥人的创造性,你能据此设计出什么用电设备吗?

 

8、你知道集成电路板是什么回事吗?

在你家里能找到这类电路板吗?

它上面的是什么元件?

为什么没有导线?

它的电路图是怎样的?

请回家查找 

随堂

练习

课后练习:

P40第1、2、3、4、5题

课后

反思

九年级物理集体备课教案

课 题:

15-3串联与并联

教 学:

目 的

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串、并联电路的连接方法和区别。

2、知道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3、能说出生活、生产中简单的串、并联电路的实例。

重 点:

难 点:

关 键:

认识串、并联电路。

通过动手找到串、并联电路各自的特点。

利用找到的串、并联电路特点来分析日常生活中的电路。

教法学法

演示法讨论法类比法

教学准备

1.5V干电池若干节、2.5V灯泡、开关、导线若干

步 骤:

师生双边活动

二次备课

一、情景引入,约5分钟

学情预设:

复习基本电路的结构。

1、展示基本电路,并让学生分析基本电路由哪些元件构成。

强调基本电路中用电器只有一个。

2、联系实际,提出实际生活中大多数电路中用电器不仅仅只有一个。

3、展示数个生活中的电器图片。

二、学导并举、约20分钟

一、初识串并联电路

1、学情预设:

学生实验:

先设计电路图。

提出一切复杂问题都是源于最基本问题的思想。

2、学情预设:

分析,讨论区分串并联电路。

让学生设计一个在基本电路中加入一个灯泡,使开关能同时控制两个灯泡的电路。

3、学情预设:

再接实物图。

展示学生所画的电路图。

并进行分类。

4、学情预设:

游戏巩固

动手连接实物图,并展示。

强调“实验警钟”注意事项。

请学生对所设计的电路图进行分析和讨论,发现其中区别。

5、引出串并联电路。

巩固串并联电路的连接。

5、提出问题:

请根据串并联电路特点及欧姆定律。

引导学生分析如果将表头和串联上的电阻看作一个整体,则可以当作电压表用。

这样我们就把一个小量程的电流表改装成了一个大量程的电压表了。

二、探究串并联的特点

1、学情预设:

学生标出串并联电路中电路方向。

分析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方向。

2、学情预设:

学生分析串并电路中电流路径的条数。

总结出串联电路中电流有一条路径,而并联电路中电路有两条路径。

3、学情预设:

学生实验探究验证。

学生实验,发现串并联电路中用电器的关系。

让学生试着判断暗箱电路,引出学生利用现有实验器材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用电器的关系。

3、应用

1、判断家庭电路的连接方式。

2、通过课后习题判断电路中用电器的连接方式。

3、分析实物小彩灯的连接方式。

4、分析马路路灯的连接方式。

课后习题,根据电路图连实物。

三、当堂训练,约13分钟

1.判断下列电路元件的连接是串联还是并联的。

  

(1)教室里的几盏日光灯是______的。

(2)手电筒里两节干电池是______的。

(3)教室里的一只电键控制一盏电灯,开关和灯是______的。

(4)马路上排成一行的路灯是______的。

(5)节日里大楼周围一排排彩灯是______的。

2.有一电池组,两只灯泡,两个开关,导线若干,请你设计一个电路,要求:

当S1S2都闭合时,两灯均发光,若只闭合S1,则仅L1发光,断开S1,闭合S2时两灯均不发光,在虚框中画出电路图

四、总结提高,约3分钟

用电器依次相连的电路叫做串联电路。

用电器并列相连的电路叫做并联电路。

在串联电路中,开关控制所有用电器。

开关位置的改变不影响它对用电器的控制作用。

在并联电路中,干路开关控制所有用电器。

 在并联电路中,支路开关只能控制所在支路的用电器。

五、作业,约1分钟

书P44页1、2、3、4、5

学法:

P第题

课后反思:

 

板书设计:

第三节、串联和并联

1.用电器依次相连的电路叫做串联电路。

2.用电器并列相连的电路叫做并联电路。

3、在串联电路中,开关控制所有用电器。

开关位置的改变不影响它对用电器的控制作用。

4、在并联电路中,干路开关控制所有用电器。

 在并联电路中,支路开关只能控制所在支路的用电器。

九年级物理集体备课教案

课 题:

15-4电流的测量

教 学:

目 的

1、知道什么是电流及电流的概念、符号、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2、知道常见用电器的电流值。

3、掌握电流表的使用方法并会读数。

重 点:

难 点:

关 键:

理解电流的作用及电流的单位。

掌握电流表的使用方法。

正确连接含电流表的串、并联电路。

教法学法

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适时点拨。

演示法、讨论法、类比法

教学准备

电路示教板、电流表,小灯泡,电源,开关,导线

步 骤:

师生双边活动

二次备课

一、情景引入,约5分钟

学情预设:

引出两灯的明暗程度不同。

教师演示由一节和两节电池分别供电给一盏灯发光的情形,然后提问看到了什么现象,说明什么问题,引入新课。

设计意图:

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疑惑和强烈的好奇心,引发其学习兴趣。

二、学导并举、约20分钟

一、引入电流概念

学情预设:

电流(I):

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

单位:

安培,简称安,符号是A。

电流的常用单位:

毫安(mA),1mA=10-3A;微安(mA),1mA=10-6A

怎样表示电流的强弱?

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是什么?

它的单位是什么?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的第一部分内容,怎样表示电流的强弱。

不同的用电器工作时,电流大小一般不同,请阅读课文的小数据。

利用常见的用电器的电流数据编成单位换算题进行课堂练习。

2、电流表的使用方法

学情预设:

流表的使用:

电流表必须和被测的用电器串联;电流必须从“+”接线柱流进去;“-”接线柱流出来;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使电流表直接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1、教师提出问题:

电路中的电流大小用什么仪器测量?

怎样连接电流表?

引导学生观察电流表的外观、刻度值和接线柱,阅读课文的第二部分内容,怎样连接电流表。

教师拿出配电板(分三种配电板:

第一种只有一个灯泡的电路,第二种是有两个灯泡串联的电路,第三种是有两个灯泡并联的电路)让学生依次探究,如何接入电流表测三种电路中一个灯泡的电流。

3、学情预设:

正确读出电流表的读数。

看清量程;看清分度值;读数。

怎样在电流表上读数?

教师提出问题:

如何读出电流表上的示数呢?

大家一起来探究。

教师展示一个电流表纸板模型,选好一个量程,拨动指针,让学生探究读数方案,读出示数。

保持指针位置不动,改变量程,读出示数。

学生小结读数步骤。

4、同学们已经懂得了电流表的连接读数方法,请同学们按照自己拟订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设计意图:

训练学生会读电流的大小

三、当堂训练,约13分钟

1、如图所示,设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开关S闭合后,电流表A1的示数为0.3A,则通过小灯泡L1的电流是多少安?

电流表A2的示数是多少安?

2、根据图中所示电路图,在闭合开关后,如果电流表A2的示数是0.5A,电流表A1的示数为0.3A,则通过小灯泡L2的电流是多少安?

四、总结提高,约3分钟

电流是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单位是安培。

测量电路中电流大小的仪表叫电流表。

电流表上有三个接线柱,电流表必须和被测的用电器串联。

电流必须从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

必须正确选择量程。

不允许把电流表直接连到电源的两极

五、作业,约1分钟

书P48页1、2、3、4

学法:

P第题

课后反思:

 

板书设计:

1.电流(I):

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

2.单位:

安培,简称安,符号是A。

  电流的常用单位:

毫安(mA),1mA=10-3A;微安(mA),1mA=10-6A

3、电流表的连接:

  

(1)电流表必须和被测的用电器串联。

  

(2)电流必须从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

  (3)必须正确选择量程。

(4)不允许把电流表直接连到电源的两极

4、正确读出电流表的读数。

1 看清量程

2 看清分度值

3 读数

九年级物理集体备课教案

课 题:

15-5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教 学:

目 的

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2、会应用规律解决相关问题。

重 点:

难 点:

关 键:

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提出问题、连接实物电路;

组织调控学生有序进行探究实验。

学情分析

学生初步了解电路和电流的概念及认识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会正确使用电流表的基础上,通过教师提出问题后,由学生大胆猜想、设计实验方案、动手实验收集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讨论、交流评估的过程,初步领会科学实验的方法。

只要有学生动手实验并归纳出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

教法学法

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适时点拨。

演示法、讨论法、类比法

教学准备

两种规格(2.5V和3.8V)的小灯泡各两只(共4只)、开关一个、电源(3V)、导线若干、学生电流表三只及多媒体教学平台。

步 骤:

师生双边活动

二次备课

一、情景引入,约5分钟

学情预设:

学生按电路图连接电路。

连接完成检查无误后闭合开关,观察灯泡的亮度。

学生回答:

电流从电源的正极出来,经过灯泡,流回电源的负极。

同学们将桌上的两个灯泡、一个开关、电源和导线按教材P49页图连接电路。

闭合开关,灯泡发光,说明电路中有电流通过,电流的方向是怎样的呢?

二、学导并举、约20分钟

合作探究

1.探究串联电路中各点的电流有什么关系

1、学情预设:

学生思考问题,讨论整理自己的猜想和理由。

(即IA、IB、IC的关系)。

可能:

IA<IB<IC;IA=IB=IC

提出问题;教师提出问题:

流过A、B、C各点的电流之间可能有什么关系?

2、猜想假设

请同学们猜测并说明理由;同学们的猜想哪个正确呢?

需要我们用实验来验证。

3、设计实验

学情预设: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设计实验方案并阐述方案。

有不同方案的小组提出本组的方案,其它组的学生提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请各小组利用所给的器材来设计实验步骤,测量的数据以及测量的方法等等,设计实验方案并且进行交流。

IA

IB

IC

结论

第一次

IA_IB_IC

第二次

IA_IB_IC

4.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

让学生初步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思维程序,锻炼自主、合作、探究的基本科学素养,培养学生必需的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和综合能力。

5.数据分析

6.归纳总结,教师根据各小组总结的结论引导学生完善规范的表述结论。

评估、交流。

二.探究并联电路中干路的电流和各支路的电流有什么关系。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多数同学的实验做得最准,向你们的大胆猜测和成功的验证表示祝贺!

其他同学的敢于猜想,敢于发表意见,同样值得我们学习。

根据串联电路的电流关系的猜测和实验,我们来猜测和探究并联电路电流之间的关系。

(重复以上七个教学程序)

本课小结

由学生自己总结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

培养总结意识,养成对所学内容及时巩固、消化、梳理的习惯。

三、当堂训练,约13分钟

1、如图所示,设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开关S闭合后,电流表A1的示数为0.3A,则通过小灯泡L1的电流是多少安?

电流表A2的示数是多少安?

2、根据图中所示电路图,在闭合开关后,如果电流表A2的示数是0.5A,电流表A1的示数为0.3A,则通过小灯泡L2的电流是多少安?

四、总结提高,约3分钟

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

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五、作业,约1分钟

必做题:

书P51-52页1、2、3

选做题:

书P51-52页4

学法:

P第题

课后反思:

板书设计:

第五节、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

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