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任岩松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674500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温州市任岩松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浙江省温州市任岩松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浙江省温州市任岩松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浙江省温州市任岩松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浙江省温州市任岩松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浙江省温州市任岩松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浙江省温州市任岩松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浙江省温州市任岩松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浙江省温州市任岩松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浙江省温州市任岩松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浙江省温州市任岩松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浙江省温州市任岩松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浙江省温州市任岩松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温州市任岩松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docx

《浙江省温州市任岩松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温州市任岩松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江省温州市任岩松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docx

浙江省温州市任岩松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浙江省温州市任岩松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三

2009-12-1418:

19

2009-2010年度第一学期任中高三10届第二次适应性考试

语文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各对加点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簇新/蹙额    发轫/坚韧    寒伧/沧海桑田

  B.桎梏/纨绔    拾掇/补裰    菲薄/文采斐然

C.自诩/阿谀    讴歌/怄气    翩跹/鲜为人知           

D.裨益/媲美    联袂/诀别    孱弱/蟾宫折桂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宣传文化系统发起的“爱的奉献”大型募捐活动,震憾人心,催人泪下,有效地凝聚了全国人民风雨同舟、共克时艰的强大力量。

B.汶川大地震一周年之际,前往北川祭奠的人络绎不绝,面对废墟,他们沉痛地回想起去年那一场噩梦,默默地为长眠于地下的遇难者祈祷。

C.大地春回,万物复苏,在城里蜇伏了一冬的人们,三五成群到郊外踏青,沉醉在鸟儿欢歌中,流连于烂漫山花间,尽情享受大自然的慷慨馈赠。

D.受信贷紧缩影响,美国居民逐步压缩消费,其中备受亲睐的耐用品消费成为压缩的重点,这使得美国汽车业陷入举步维艰的困境。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虽说技多不压人,但一个人本领太多也不一定是好事,所谓一瓶不摇半瓶摇,生活中有所作为的往往不是全才,而是有一技之长的人.

B.在NBA西部半决赛中被休斯敦火箭队逼成大比分3︰3之后,洛杉矶湖人队个个摩拳擦掌,准备货真价实地与对手进行最后决战。

C.面对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一个人纵有三头六臂,也难以改变公司的命运;众人拾柴火焰高,只有同心协力,才能走出困境。

D.探索者在茕茕孑立,艰难地攀登一座座文化高峰的时候,他是寂寞的;在率先到达山巅,一览众山小的时候,他又是幸福的。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针对研究生论文抄袭现象,某大学经过慎重讨论,凡经查实确为抄袭的硕士论文,一律予以撤消,并收回已颁发的学位证书。

B.废旧家电的处理主要有两种情况,年限太久无法循环利用的产品将直接报废,对于一部分仍有使用价值的零件将有可能被重新利用。

C.能在奥运会期间举办“北京2008武术比赛”,让全世界人民感受中华武术的博大精深,中国武协将之归功于武术界同仁齐心协力的结果。

D.专家认为,由于甲型H1N1流感病毒传播性很强,加上没有免疫药品,目前只能设法控制感染范围,而要完全阻止这种病毒的传播是不可能的。

5.将下面的材料概括成一句话新闻。

(不超过20字)(3分)

      高速公路的边坡遇到暴雨、台风等恶劣天气,极有可能塌方,威胁行车安全。

怎样快速准确地掌握边坡的移动情况,以便及时预警,提醒过往车辆?

这个一直困扰着人们的技术难题,现在被浙江攻克了。

      由浙江省交通运输厅牵头完成的科技项目“高速公路边坡稳定评价与安全监控技术及工程示范”已通过国家鉴定,这个项目开发出了岩土位移直读仪,可以精确、实时地监控高速公路边坡状况。

      这个科技项目填补了国内空白,目前正在申报专利。

□□□□□□□□□□□□□□□□□□□□

6.结合下面提供的背景资料,为图片拟写解说词。

要求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方法,能揭示画面内涵。

(不少于50字)(4分)

陆松芳,一位卖煤饼的78岁老人,为四川地震灾区捐款1.1万元。

这些钱,他要卖掉大约50万斤煤饼才能挣到。

 

图陆松芳老人的手

□□□□□□□□□□□□□□□□□□□□□□□□□□□□□□□□□□□□□□□□□□□□□□□□□□□□□□□□□□□□

7.某风景区,游人发现一条水蛇正要吞吃一只小鸟。

该不该救小鸟,大家意见不一。

假设你是游人,请就此发表看法。

要求语言表达准确、鲜明。

(不少于60字)(5分)

□□□□□□□□□□□□□□□□□□□□□□□□□□□□□□□□□□□□□□□□□□□□□□□□□□□□□□□□□□□□□□□□□□□□□□□□□□

二、现代文阅读(共32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

(12分)

“道”是什么?

《辞源》上的解释主要是道路、方法与规律;《大不列颠简明百科全书》上的解释主要是世界的本原和规律。

此百科全书还特别注明:

庄子认为,“道”是终极本原,是无所不载、无所不覆、自生自化的宇宙本体。

这个说法或许会引起困惑,因为老子时期国人还不怎么讲世界或宇宙。

没有关系,在老子这里,叫天地或万物万象也行。

当然,“道”这个词并非老子首创,《诗经》里有“道”字,指道路。

孔子也讲“朝闻道夕死可矣”,视“道”为价值之至尊。

而老子还有庄子将“道”视为世界的终极本原、本质、本体,这是他们的独特思路。

老子应该是从世界、天地、万物、万象的共同性出发来寻找“道”的。

不是寻找神——人,而是寻找神性终极性概念——即“名”,是逐步提升自己的理念、概念。

比如有了天、地、人的概念,但是老子不满足,他上升到“有”与“无”的概念。

不管是天是地是人还是什么都不是,反正不是“有”就是“无”。

尤其是老子认定,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一切的“有”都生于“无”,一切的“有”都会变成“无”,一切的“无”都会生出“有”来。

“无”是“有”的“无”,“有”是“无”的“有”。

本来就没有的人,不存在无了不无了的问题与讨论。

本来是无的人,压根没有出现过出生过的人和物,也不存在“有”的概念与讨论。

例如我们不会讨论某个从来没有过的人什么时候会有,那么,在没有天没有地没有人以前,或无天无地无人之后,这个世界还有什么?

这又好比是寻找世界上最大的数字,最高的高度,最深的深度,最长的时间,最早的起源,最远的距离一样。

一个最大的数字是X,那么必须还有X+1或X+X存在,而X+1或X+X>X,那么X+1+1或X+X+X+X,一直相加下去或相乘下去,增加下去或积累下去,扩大下去,肯定会产生出一个∞,即无限大或名无穷大来。

那么这个先于“有”而存在,先于“无”而存在,先于神与上帝与世界而存在的无限大、无限远、无限深、无限恒久、无限根本的本体、本质、本原、规律、道理、道路、方式是什么呢?

老子说了,这个东西不大好命名,但一定要给它命名的话,它就是“道”。

具体的事物生生灭灭,“道”却永存。

具体万物好比树叶,都有萌芽、生长、发育、枯萎、凋落,但大“道”是树,是树根,是看不见的、永远的与无限的大树。

这样的思路是有合理性的。

如果没有“道”这样一个驱动程序的存在,“无”与“有”,“天”与“地”与“人”,是永远也不会自行激活的。

“无”是永远不会变成“有”的,“有”也是永远不会变成“无”,也就是没有这个“有”与“无”的区别的了,从而既不存在“有”也不存在“无”了。

8.下列对“有”与“无”的关系说明最正确的一项是

A.“有”即是“无”,“无”即是“有”,所以无所谓有“有”,也无所谓有“无”。

B.本来就没有的人,不存在无了不无了的问题与讨论,即有人是问题讨论的前提。

C.“有”与“无”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相互转化,互相统一,共同构成了宇宙本体。

D.“有”与“无”的转化与区别,都是“道”的驱动使然,无“道”即无“有”“无”。

9.根据本文的阐述,下列对“道可道非常道”一句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真正的道是非常特殊的。

B.真正的道是难以言传的。

C.循道而行是真正值得称道的。

D.追求正义之道而非平常之道。

10.下列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道”的学说并不是老子的首创,而是在总结前人特别是孔子学说的基础上建立的。

B.老子在寻求“名”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理念、概念,并深入到世界的终极本原。

C.“道”不因人事的消逝而消逝,换言之,即使在无天无地无人之前或之后,仍然还有“道”的存在。

D.我们难以找到最大的数字,因为在任何数字之上还有更大的数字,直到无穷大,其本质即是“道”。

11.联系全文,理解画线句“大‘道’是树,是树根”的涵义。

(3分)(不超过25字)

      □□□□□□□□□□□□□□□□□□□□□□□□□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6题。

(20分)

一位老者和他的歌

(西班牙)巴罗哈·内西

清晨,当公鸡雄赳赳地引颈长鸣,当云雀从播了种的大地上凌空飞去时,我,从他家出来,外衣搭在肩上,毫无目的地,沿着大路向前走去。

日日夜夜,顶着如火的骄阳,冒着凛冽的寒风,我漫无目的地继续走我的路。

有些时候,一些主观臆想出来的危险使我心惊胆战,而另外一些时候,我却又能冷静地面对眼前现实存在的危险。

为了排遣寂寞,我边走边唱。

随着映入眼帘的景致,我一会儿唱起欢快的歌,一会儿又唱起忧郁的歌,或者吹起口哨,或者轻声低吟。

有时候,走到一扇窗门前,我便故意洋洋自得地高声唱起来,或者故意喊起来,希望别人能听见我的声音。

“会有一些窗户打开,并且还将会露出一张张欢悦洋溢的笑脸。

”我这样想着。

然而,没有。

没有一扇窗户打开,没有一个人走出来。

我天真地继续唱着歌。

可是,这儿,那儿,都露出了一张张凶恶的面孔,一双双敌视的眼睛,瘦骨似柴的手中握着棍棒,他们戒备着。

[来源:

学,科,网]

“也许我冒犯了他们。

”我想,“这些人并不想对我怎么样。

”外衣搭在肩上,我继续毫无目的地,也不知为什么,唱着歌,吹着口哨,哼着小曲,漫步向前走去……

许久以来,猫头鹰凄凉的叫声,狼的嗥叫声,还有这种孤独感,使我痛苦,使我不安。

因此,我想到都市去。

但是当我正要进城门时,他们把我拦住了。

他们同我讲条件,说是只要我把比生活本身更美丽的梦留在门口,他们就放我进去。

“不,不。

”我低声咕哝道,“我情愿回到我原来的路上去。

”外衣搭在肩上,我毫无目的地,也不知为什么,唱着歌,吹着口哨,哼着小曲,信步继续走我的路。

田野里的聒噪声,溪水中的哗哗声,还有乌鸦那不祥的叫声,不禁使我瑟瑟发抖。

后来,他们终于无条件放我进去了。

然而当我置身于城市中,我却感到气闷、窒息,我透不过气来。

我重又回到原野上……

今天,一位同事对我说:

“你就在这儿休息吧。

你为什么不生活在人们中间呢?

在现实中,有风平浪静的沙渚,你可以找到一些地方,那里人与人之间不会是这般凶恶,这般充满威胁。

“朋友,”我回答说,“我是一个行者,一个到处漂泊、从不在哪儿扎下根来的人。

我是风中的一分子,海中的一滴水。

如今,我就像一个攀登者,攀上顶峰后,往身后一看,才发现原来自己走了这许多冤枉路。

可是,最终还是到达了目的地。

历史的长河奔流不息变化无穷,它一直在寻找人生永恒的答案。

我已经在生活中找到了我的位置。

如今,孤独不再使我悲伤,田野里悲凉的瑟瑟声,乌鸦凄苦的叫声也不再使我心惊胆战。

如今,我认识了树木,夜莺在它的枝头上唱歌;我认识了星星,夜色中,它神秘地眯着眼睛。

我发现了无情时光的温柔,我赞美静谧的黄昏。

晚霞中,一缕轻烟升起在地平线上。

就这样,外衣搭在肩上,我继续唱着歌,吹着口哨,哼着小曲,沿着这条我从未选择过的路,向前走去。

如果命运之神想切断这条路,那就随它去好了。

至于我,即使能够抗议,我也不会抗议……

12.本文四处使用“毫(漫)无目的地”,其作用是什么?

(4分)

                                                                          

13.联系上下文,指出“我重又回到原野上”的原因。

(4分)

                                                                          

14.你认为“我”在生活中找到的“位置”是什么?

(2分)

                                                                          

15.针对画线部分的内容,写一段赏析性文字。

(不超过60字)(5分)

   □□□□□□□□□□□□□□□□□□□□□□□□□□□□□□□□□□□□□□□□□□□□□□□□□□□□□□□□□□□□

16.联系全文,探究文末“即使能够抗议,我也不会抗议”的涵义。

(5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1题。

(18分)

柳子厚墓志铭 (唐)韩愈

子厚少精敏,无不通达。

逮其父时,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

众谓柳氏有子矣。

其后以博学宏词,授集贤殿正字,蓝田尉。

儁杰廉悍,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

名声大振,一时皆慕与之交。

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交口荐誉之。

贞元十九年,由蓝田尉拜监察御史。

顺宗即位,拜礼部员外郎。

遇用事者得罪,例出为刺史。

未至,又例贬永州司马。

居闲,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泛滥停蓄,为深博无涯涘。

而自肆于山水间。

元和中,尝例召至京师;又偕出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

其召至京师而复为刺史也,中山刘梦得禹锡亦在遣中,当诣播州。

子厚泣曰:

“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

”请于朝,将拜疏,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

遇有以梦得事白上者,梦得于是改刺连州。

呜呼!

士穷乃见节义。

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悦,酒食游戏相徵逐,诩诩强笑语以相取下,握手出肺肝相示,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真若可信;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

落陷穽,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此宜禽兽夷狄所不忍为,而其人自视以为得计。

闻子厚之风,亦可以少愧矣。

子厚前时少年,勇于为人,不自贵重顾籍,谓功业可立就,故坐废退。

既退,又无相知有气力得位者推挽,故卒死于穷裔,材不为世用,道不行于时也。

使子厚在台省时,自持其身,已能如司马刺史时,亦自不斥;斥时,有人力能举之,且必复用不穷。

然子厚斥不久,穷不极,虽有出于人,其文学辞章,必不能自力,以致必传于后如今,无疑也。

虽使子厚得所愿,为将相于一时,以彼易此,孰得孰失,必有能辨之者。

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

以十五年七月十日,归葬万年先人墓侧。

                                 (本文有删节)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儁杰廉悍               坚毅有骨气

B.为深博无涯涘          沙洲,水中陆地

C.梦得于是改刺连州     担任刺史

D.故坐废退               因他人获罪而受牵连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①而自肆于山水间      ②故燕王欲结于君

B.①而其人自视以为得计  ②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C.①其召至京师而复为刺史也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D.①而梦得亲在堂        ②蟹六跪而二螯

19.以下几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柳宗元“勇于为人”的一组是

①虽少年,已自成人

②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

③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

④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

⑤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

A.①②            B.③④

C.②⑤            D.②④

2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文着重叙述柳宗元的才能,尤其是“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的文学才能。

作者对柳宗元的文学水平十分赞赏,也写出了正是柳宗元一生坎坎坷坷才最终铸就了他在文学上的成就。

B.本文还重点叙述了柳宗元“以柳易播”的事迹,写出了他难能可贵的品德,体现出了他的仁义和高风亮节。

C.韩愈对柳宗元的业绩、人品、文章给予的高度评价,对世风、时弊的辛辣抨击,对人生哲理的深刻阐发,就是到了十多个世纪后的今天,也是无以附加的了。

D.这篇文章除了表达了作者对柳宗元的深厚感情之外,还借题发挥,表达了自己对当时官场、对执政者压抑人才的不满。

作者不以柳宗元在政治上的失败来论断柳宗元,这表现了韩愈轻视功利、推重文学的思想。

21.把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交口荐誉之。

 

(2)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2—23题。

(6分)

玉楼春(元)元好问

惊沙猎猎风成阵,白雁一声霜有信。

琵琶肠断塞门秋,却望紫台知远近。

深宫桃李无人问,旧爱玉颜今自恨。

明妃留在两眉愁,万古春山颦不尽。

22.朔风惊沙,白雁掠霜,词人面对荒凉萧瑟的北地风光,俯仰千古,引入(  )的历史画面。

“白雁”在这里,作用有二:

一,点明时令;二,(   )。

23.元好问推陈出新,突破了体裁和题材本身的局限,拓宽和加深了同类作品的内涵。

请从这个角度赏析“明妃留在两眉愁,万古春山颦不尽”两句词。

(三)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4分)

   子曰:

“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

”门人不敬子路。

子曰:

“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子曰:

“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

”子路闻之喜。

子曰:

“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24.

(1)请从上述文字中提炼出一个成语。

(1分)

                      

(2)从孔子对子路两次评价的共同特点中概括出孔子的教育特色,并加以评析。

(3分)

                                                                                 

                                                                               

(四)古诗文默写。

(6分)

 2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只选3小题)

(1)危而不持,             ,则将焉用彼相矣?

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        

     ,是谁之过与?

(《论语》)

(2)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

(杜甫《蜀相》)

(3)             ,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

(李煜《虞美人》)

(4)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刺客不行,良将犹在,             ,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苏洵《六国论》)

(5)四围山色中,             。

              ,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王实甫《长亭送别》)

 

 

四、作文(60分)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古希腊亚历山大帝未即位时,每听到父王在国外打胜仗的消息,就忧心忡忡,生怕天下都被他父亲征服了,自己将来再无用武之地。

   唐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对宋代诗人来说,唐诗既是丰厚的遗产,也是巨大的挑战。

所以,钱钟书先生说,有唐诗作榜样,是宋人的大幸,也是宋人的大不幸。

读了上述文字,你有何感想?

在全面理解材料的基础上,提炼观点,展开联想。

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和见解,也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

 

 

 

语文答案及评分参考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6.(5分)

①对生活有了正确的认识,并已经有了前进的方向;②经历了种种的磨难和波折后走向成熟;③认识到真正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答出1点给2分,答出2点且表达流畅即可给满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18分)

石头,到处都是这样的人啊!

这应该是连那些禽兽和野蛮人都不忍心干的,而那些人却自以为得计。

他们听到子厚的高尚风节,也应该觉得有点惭愧了!

  子厚从前年轻时,勇于帮助别人,自己不看重和爱惜自己,认为功名事业可以一蹴而就,所以受到牵连而被贬斥。

贬谪后,又没有熟识而有力量有地位的人推荐与引进,所以最后死在荒僻的边远之地,才干不能为世间所用,抱负不能在当时施展。

如果子厚当时在御史台、尚书省做官时,能谨慎约束自己,已象在司马时、刺史时那样,也自然不会被贬官了;贬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