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植物学实验.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677625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128.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用植物学实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药用植物学实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药用植物学实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药用植物学实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药用植物学实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药用植物学实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药用植物学实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药用植物学实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药用植物学实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药用植物学实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药用植物学实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药用植物学实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药用植物学实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药用植物学实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药用植物学实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药用植物学实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药用植物学实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药用植物学实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药用植物学实验.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药用植物学实验.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药用植物学实验.docx

《药用植物学实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用植物学实验.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药用植物学实验.docx

药用植物学实验

药用植物学实验

绪论

实验一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

实验二植物细胞后含物及细胞壁

实验三综合实验植物细胞减数分裂

实验四植物组织

(一)

实验五植物组织

(二)

实验六根的显微构造

实验七茎的显微构造

实验八叶的形态和内部构造

实验九植物繁殖器官

实验十综合实验薄荷

实验十藻、菌、地衣

实验十一苔藓、蕨类、祼子植物

实验十一设计性实验被子植物花图式与花程式及检索表的使用

实验十二被子植物1

实验十三被子植物2

实验十四被子植物3

实验十五被子植物4

实验十六被子植物5

附录植物标本的采集制作及其鉴定

 

绪论

一、实验注意事项 

(一)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1.根据实验指导,预习与本次实验相关的课堂讲授内容,并阅读指定的参考文献。

 

2.仔细阅读本次实验的内容,要求弄懂实验原理和方法。

 

3.对于需要同时进行的几项实验,预先思考进行的先后次序,以便实验时节约时间。

 

4.准备好各种自备的实验用品,如铅笔(HB、2B各一支)、白色橡皮擦、直尺、报告纸等。

 

(二)实验过程中的几点要求:

 

    1.遵守实验室规则,保持实验室安静。

 

2.实验认真、观察仔细,观察应当和思考结合起来,因此实验时应当手、眼、脑三者并用。

 

3.由于实验时间有限,实验时应当善于安排自己的工作,注意力应当集中在主要的问题上,不要花过多时间去钻研细小的次要问题,一时解决不了的次要问题,可留待课外时间去解决。

 

4.实验开始前,教师进行讲解和提问时,应当注意听取,并作必要的记录。

 

5.在实验过程中,应当随时观察所得现象,测量数据,计算、推理及结论等写在报告纸上,应当养成能随时作出准确、清楚、整齐的记录而不需要重抄的良好习惯,测量的数据禁止用另外纸片记录。

 

6.实验进行过程中,必须注意听取接受教师的指导。

 

7.实验桌面上和地面上应随时保持整洁,非实验必要物品一律不许放在桌面或桌架上。

 

8.酒精灯用后,应及时熄灭。

 

9.纸屑、废纸应置纸篓内,不得乱丢在地上,纸篓内不得倒入液体。

(三)实验完毕时的几点要求:

 

1.按照教师指定时间交实验报告。

 

2.把实验用品收拾干净,放在指定位置,擦净桌面。

 

3.值日负责最后清扫实验室地面,清理桌面,擦净黑板及完成指定的工作。

 

4.实验完毕后,应检查水源、电源是否关好,离开实验室应关好门窗。

 

二、细胞壁及内含物的显微化学鉴别法 

取切片或粉末少量,置载玻片上。

照下列方法加规定的试液1—2滴,加盖玻片,置显微镜下观察:

 

1.木化细胞壁:

加间苯三酚试液1—2滴,稍放置或微热后,加盐酸1滴,因木化程度不同,显红色或紫红色。

 

2.木栓化或角质化细胞壁:

加苏丹Ⅲ试液或紫草试液,放置后或微热后,显橘红色、红色或紫红色。

 

3.纤维素细胞壁:

加氯化锌碘试液,或先加碘试液湿润后,稍放置,用滤纸条吸去多余的碘液,再加66%(ml/ml)硫酸溶液,显蓝色或紫色。

 

4.淀粉粒:

加碘试液显蓝色或紫色。

 

5.菊糖:

加10%а—萘酚的乙醇溶液,再加硫酸,显紫红色并很快溶解。

 

6. 脂肪油、挥发油或树脂:

(1)加苏丹Ⅲ或紫草试液,显橘红色、红色或紫红色。

(2)加90%乙醇,脂肪油不溶解(蓖麻油及豆油例外),挥发油则溶解。

 

7.糊粉粒:

加碘试液,显棕色或黄棕色;加三硝基苯酚试液,显黄色;加硝酸汞溶液,显砖红色。

 

8.粘液:

(1)加墨汁,粘液呈无色透明块状,而其他细胞及细胞内含物均显黑色。

(2)加钌红试液,显红色。

 

9.草酸钙结晶:

加稀醋酸不溶解;加稀盐酸即溶解而无气泡发生;加硫酸(1—2)溶液,片刻后析出硫酸钙针状结晶。

 

10.碳酸钙(钟乳体):

加稀盐酸即溶解,同时有气泡发生。

 

11.硅质:

加硫酸不溶解。

 

三、药材图和显微图的一般绘制法 

生药鉴定实验绘图的目的,是使学生仔细观察实物标本,并将观察到的特征通过图保存下来,供学习和日后参考之用;教师也可根据学生的绘图来考查学生对实物标本特征的观察是否仔细和正确无误。

 

图可以集中地、突出地表现实物的主要特征,它比单纯的文字描述形象的多,易记得多,不少特征用图比摄影效果好。

因此,它是中药鉴定工作者的一项必须掌握的基本功之一。

 

1.药材图的绘制法 

(1)准备工作:

除准备绘图的笔、纸等工具外,还必须对所要绘图的药材特征有所了解,应当画出最本质的、最典型的特征,抛掉次要的和偶然的东西。

 

(2)标本的选择和处理:

应从大量的药材标本中,选择具有典型特征,大小适中的标本来画,不要选择形状特异,缺乏典型基本特征的标本,在画药材图的时候,一般的药材标本不必经过处理,但有些皱缩的叶子应放在软化器中(盛有氯仿水的干燥器)软化,然后放在滤纸上展开压平,以便画出其全形状;皮类、茎木类药材,一端可用刀削平;果实、种子类药材,有的为了表示出内部种子着生及排列情况,需将果实纵切或横切。

 

(3)图的大小和数量:

图的大小是根据标本的特点,图面的要求来考虑,同时也应该使图和实物的大小比例成为一个简单的整数或分数,例如,原大、放大5倍、缩小1/2倍等。

总之,图的大小必须能清楚地表示标本各部分的特点。

 

一种药材需绘制图的数量取决于标本的特点和大小,如较大的根类、果实类、卷筒的皮类等,一般只绘制一个图;片块状的皮类,两面被毛不同的叶类,异形叶等,应绘制正反两面和相异的图;很小的种子类药材,应多绘一些种子,也可以将其中一粒种子倍数放大而画出表面特征。

 

(4)药材放置的位置和投影:

在画图前必须选好标本放置的位置,一方面有利于采光投影,反映出标本的主要特征和立体感,另一方面要避免画颠倒,如横生根茎放成水平方向,有芽和地上茎的一端应向上;叶柄的一端应向下,对茎、节、枝痕、果实及种子等的非采光的阴影处,应画出投射的线条。

 

(5)图的注解:

图画好后应当附上尽可能详细的注解,根据指示线标注各部分名称和特征的名称,这些指示线要避免和图中的线条平行,也要避免深入图中1/2以上,指示线和指示线之间应当有适当的距离,在图的下方应注明图的编号、名称和放大(缩小)倍数。

 

2.显微图绘制法 

药材的显微特征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组织简图,一类是组织详图、解离组织图和粉末图。

 

(1)简图:

是用来表示低倍镜下所见各种组织和某些特征,组织的排列和分布情况。

在这种图中,用线条表示各种组织的界限,用符号来表示某些特征细胞的分布,一般不画出细胞的形状。

通过简图的观察,能对组织构造情况有清晰而简明的概念,但对每个细胞的情况就不能了解到。

 

(2)详图:

是用来表示在高倍镜下所见组织中各种细胞的形状及其排列情况的。

常分横切面图、纵切面图和表面观图三种。

绘制比较典型有代表性的一部分,细胞的形状、细胞壁的厚度和纹孔及层纹等,都要尽可能画得准确。

如每个细胞都含数目很多而形状又相似的内含物(如淀粉、糊粉粒)则只需在一部分细胞中画出作为代表,其余细胞可以不画。

 

在画解离组织或粉末特征时,应将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主要特征,按类别画出来,如各种形状的纤维、石细胞、导管、油细胞、草酸钙结晶、淀粉粒、保护毛等,同一类的画在一起。

 

(3)绘图方法:

有徒手绘图法和利用显微描绘器的绘图法等。

将绘图纸放在显微镜的右侧,左眼观察物象,右眼看绘图。

将所见物象画在绘图纸上,把每个细胞按比例和形状画出来,同时还要注意各种组织之间的比例。

一般用两种线条画图。

一般的薄壁细胞用单线条,绘出细胞的形状及组织特征;一般的厚壁细胞用双线条,绘出细胞的形状及组织特征。

在一般的组织详图中多是单线条和双线条混合使用,表示各种细胞壁的厚薄程度和形状。

 

说明:

A框中的符号是单线。

它可根据绘图的需要延伸或缩短,绘成平直或弯曲状。

用以表示内皮层、中柱鞘、形成层、表皮、一列细胞构成的射线、花序轴(肉穗花序的花序轴除外)等。

也可用以表示简图内某个组织或部分的边界。

B框中的符号就是空白。

用以表示各种薄壁组织,如:

外皮层、中皮层、栓内层、髓、束间薄壁组织、基本组织、海绵组织、两列以上的细胞所构成的射线,还可用来表示某个部分中暂时不被强调的组织,例如韧皮部中除纤维外的其它组织,木质部中除导管外的其它组织。

C框中的符号可根据需要延长。

它表示木栓层。

有时,可认为符号中位于内侧的弧(或环)形线代表木栓形成层。

D框中的符号是一些交叉线。

用以表示纤维(群)或石细胞(群)。

E框中的符号是黑色团块,可随需要而呈不同形状。

也用以表示纤维(群)或石细胞(群)。

F框中的符号是一群小圆点。

用以表示除韧皮射线的韧皮部组

织。

有时可只表示韧皮部中的筛管及其伴胞。

G框中的符号是一些与半径同向的直线。

用以表示除木射线外

木质部区域。

H框中的符号是一些小圆圈。

用以表示木质部中的导管(群)。

I框中的符号是一些平行的斜线,用以表示厚角组织。

也可表示

栅栏组织。

J框中的符号表示叶片下表皮上的气孔。

K框中的符号是单线构成的环,可随需要而会成圆形或其它的

环。

用以表示子房壁。

L框中的符号表示有珠柄的胚珠、有种柄的种子或有花柄的花。

若去掉符号中的直线,则剩下的部分(即小圆圈)代表无珠柄的胚珠、无种柄的种子或无花柄的花。

(4)图的注解:

组织图的注解方法同药材外形图。

粉末的注解,是在靠近各类细胞图的附近标上番号,图下正中注明图的名称及放大的倍数,再下面按图中的番号顺序注明每类特征的名称,每个番号的右下方用缩写符号“.”表示。

 

四、常用的显微制片方法 

(一)粉末的制备及粉末制片 

1.粉末的制备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样品适量(10g—20g),用粉碎器(冲窝、铁碾等)粉碎,使之全部样品通过四至五号筛,成药则应通过六号筛,装于瓶中备用。

  注:

如有较多的组织(如纤维等)不能过筛,而作残渣抛去,就会影响该药材的特征和检出,造成结果判断的困难。

 

2.粉末制片 

(1)临时制片 

①一般制片    即以甘油醋酸试液、水或稀甘油作为湿润剂,与粉末混合后装片。

 

方法:

于载玻片上滴加湿润剂1—2滴,用解剖针挑取粉末少许与湿润剂混合均匀。

然后将盖玻片一侧的边沿轻轻压在粉末旁载玻片上,慢慢放下,尽量避免气泡的产生。

若湿润剂未充满盖玻片,可在一侧滴加少量湿润剂,使之充满盖玻片;若湿润剂过多而溢于盖玻片外,则用滤纸屑从侧面将过多的湿润剂吸去,保持制片清洁,再置显微镜下观察。

凡含淀粉粒的粉末进行鉴定时,必须先按此法进行。

 

②特殊处理制片 

A 若粉末中含有大量淀粉、叶绿体、油脂及色素时,用一般制片方法不易清晰地观察细胞组织,则可用清洁剂处理制片。

最常用的清洁剂为水合氯醛溶液,除能溶解上述物质外,还能使萎缩细胞壁膨胀。

 

方法:

取水合氯醛溶液1—2滴于载玻片中央,再挑取粉末少许,混合后在火焰上来回加热,并以解剖针搅拌,补充2—3次水合氯醛溶液(切勿使溶液蒸干),然后将处理的粉末集中一处,以稀甘油1—2滴混合后盖上盖玻片,用滤纸屑清洁盖玻片周围多余药液,再置镜下观察。

 

B 若粉末色泽太暗,不易清楚观察,亦可将粉末先用漂白剂处理。

常用漂白剂为过氧化氢、漂白粉或碳酸钙溶液(合金氏溶液)浸渍以后,以沸水及冷水洗涤(离心分离)后,再挑取少许,按一般制片法装片观察。

 

C 粉末油脂太多,可先放在两层滤纸中压去部分油脂后再以水合氯醛处理,或直接以脂溶媒——氯仿浸渍,提出油指后再进行制片观察。

 

D 若粉末纤维过多,细胞彼此不易分离,则用5%氢氧化钾液浸渍若干小时或水浴上加热浸渍,使组织崩解后再进行制片观察。

 

(2)永久制片 ① 将粉末浸入10%威尼斯松节油醇液中,置于干燥器材内,待威尼斯松节油呈稠厚状态时,加可取混悬液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封藏,并于盖玻片四周封加拿大树胶即成。

 

② 将粉末置于30%甘油醇液中,放干燥器中,待粉末被透化,甘油变稠,用解剖针挑取粉末置于载玻片上,加一滴甘油明胶封片,盖玻片四周以加拿大树胶涂封。

 

③ 将粉末放在载玻片上,先用无水乙醇充分湿润,沥去无水乙醇,加二甲苯1滴,使其充分混匀,沥去二甲苯,如粉末已透明,则加加拿大树胶的二甲苯溶液1滴,然后按前法加盖玻片。

树胶的量应适当,制好的标本应在温暖无尘处放置,待其中的二甲苯挥发,树胶硬固后,方可使用。

 

(二)徒手切片 

    这是一种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切片方法,不但操作简单迅速,而且制成的切片还可以保持其细胞和内含物的固有形态,便于进行各种显微化学反应。

中药鉴定工作者对此必须养成熟悉的操作技巧。

 

1.材料的制备:

药材上如附有泥沙杂质,应先刷除干净,以免切片时损坏刀口。

粗大或长形的材料应先切成适当大小的块或短段,一般以宽不超过1cm,长不超过3cm为宜,较坚硬的材料则须先使其软化才能切片。

简便的软化方法是在玻质干燥器中不放干燥剂而放入含0.5%苯酚的水,把材料放在小玻器中,然后放在干燥器的隔板上,盖紧。

一般材料经过12—24小时后可吸湿软化,供切片用,如仍然过硬,则可放入水中浸软或煮软,特别坚硬的材料可入压力锅煮软(120℃)。

过于柔软的材料不便夹持切片,可将其浸入70—75%乙醇中,约20分钟后即可变得较硬。

 

注意:

需要观察切片中糊粉粒、粘液、菊糖等物质的材料,在软化、切片、装片等过程中均不可与水直接接触,以免溶解;需要观察挥发油、树脂等的材料,则不可与高浓度乙醇或其他有机溶剂接触。

 柔软而薄的材料,如叶片、花瓣等以及细长的茎或根等,不便直接手持切片的,可用接骨木、通草或向日葵、玉蜀黍等的茎髓剖成两半夹着切。

 

细小的种子或果实,既不能手持也不能用木髓夹着切的,可用软木塞或白橡皮一块,在一端切一窄缝,将材料嵌入其中切片;如仍不行,则可用甘油树胶将材料粘接在软木塞一端,或取一小方块石蜡,用烧红的解剖针在石蜡块的一端烫开一小孔,立即将材料放入孔中,冷后凝固即可供切片用。

 

2.徒手切片刀:

徒手切片刀最好是刀刃一面平,一面凹的特种有柄剃刀,或用比较坚固的保安剃胡刀片。

 

3.切片方法:

用左手拇指、食指夹持材料,并用中指托着,使材料略高出食、拇二指,肘关节靠在桌沿,以避免手臂及手腕的摇动,并使材料的切面保持水平。

右手执刀片,刀口向内并使刀刃与材料的切面平行,移动右臂使刀锋自左前方向右后方切削,即可得薄片。

在切片时,材料的切面和刀刃上必须经常加水(较坚实的材料)或50%乙醇(较柔软或含粘液的材料)保持湿润,以防止材料的干燥收缩和避免切出的薄片粘在刀上,不易取下,切出的薄片用笔轻轻从刀上拂下,放在盛有蒸馏水或50%乙醇的培养皿中,剔除木髓等夹持材料及过厚的切片,即得。

 

4.装片:

徒手切片一般多不然色,直接封藏在适宜的试剂中,如水合氯醛液、稀甘油或显微化学试剂等。

取材方法是毛笔选取上述已切好的完整、清晰的薄片,放在清洁的载玻片上,加上所需试剂,盖上盖玻片,即可观察。

如果制成半永久性标本片,可用稀甘油洗去水合氯醛液,然后封藏在熔化了的甘油明胶中。

 

(三)石蜡切片 

见《药用植物学》教材实验部分。

 

(四)表面制片 

表面制片主要是观察表皮细胞的形状、着毛情况、气孔的类型和数目以及角质层的特征等,一般多用于叶的上下表皮及草质茎的表皮。

 

1.鲜植物标本:

用解剖剪刀剪下所需的制片部位,如叶片,应从叶基或柄部剪下,过大的叶片应在规定的观察X围剪下一个方块(5×5cm或4×4cm),用清水冲洗一次,再泡在30%得乙醇溶液中,以防腐。

 

2.干药材样品:

如荆芥叶、枇杷叶、益母草茎、陈皮等,在剥离前应经过软化的过程,先用冷水浸,再用温水浸,较硬的材料(如枳壳类),还应泡在50%甘油酒精中,经3~5日,方能剥离制片。

 

剥离制片的方法:

将已准备好的材料取出,放置于干净的分割木板或玻板上,认清上、下表皮,再用刀片轻轻地在表面上划一刀,不能划断叶片,再用小镊子撕取表皮。

有时,表皮不易与叶肉组织分离开来,应借助刀片,一边撕剥,一边切割(平切),取下一块(0.5×0.5cm)即可,速置于干净的载玻片上,滴加一滴稀甘油,封片,即可观察。

如需透化,可滴加水合氯醛液,微微加热,在滴加稀甘油封片,观察。

 

(五)解离组织制片 

解离组织法在显微鉴定中,对于观察木化、栓化及角质化的组织是必不可少的,特别常用在细胞、纤维、导管、管胞的单个细胞形状的观察以及角质化表皮的制片观察。

 

解离是用化学试剂使组织中各细胞之间的胞间层溶解,达到细胞分离。

对于不同性质的药材所采用的方法不同。

如果药材的薄壁组织占极大部分,木化组织很少或分散存在,可用氢氧化钾法;如薄壁组织较少,木化组织较多或集合成较大的群束,须用硝铬酸法或氯酸钾法。

在进行组织解离前,应将药材切成不粗于火柴梗的条状或片状。

 

1.氢氧化钾法:

将少量材料置于试管中,加5%氢氧化钾溶液适量(2~5ml),在沸腾的水浴中加热,至用玻璃棒挤压材料能离散为止(一般需要30分钟),倾去碱液,用清水洗涤3~5次,取少许在载玻片上,用解剖针撕开,用稀甘油封片观察。

 

2.硝铬酸法:

将材料放入小试管中,加入20%硝酸与20%铬酸的等量混合液适量,以淹没材料为止,放置20分钟,用玻璃棒挤压材料能离散为止。

倾去酸液,用清水洗涤3~5次,取少许在载玻片上,用解剖针撕开,用稀甘油封片观察。

(经此法解离的木化细胞壁不再显木化反应) 

3.氯酸钾法:

将材料置于试管中,加50%(V/V)硝酸以淹没材料为度,投入相当于材料体积量的氯酸钾粉末,并在小火上或沸水浴中加热,待产生的气泡平息后,立即再投入少量氯酸钾,以保持气泡稳定发生,至用玻璃棒挤压材料能离散为止,余同上法。

 

五、药用植物学实验报告的基本要求 

(一)实验次数及名称 

(二)实验材料的来源(写出品种的学名) 

(三)内容:

(根据所做实验,选择如下内容) 

 1.植物形态:

主要鉴别特征或对比主要鉴别特征,文字要精简,重点要突出。

 

2.性状:

注意描述的次序,归纳要点同上。

 

3.组织:

注意有外到内的观察和描述,各部分的比例、结构特征及内含物的情况等。

 

4.粉末:

首先应观察纪录粉末颜色和气味,有的还需注意质地。

显微镜下应注意各组分的特征,包括形状、颜色、大小、多少等,并多以绘图表示。

 

注:

实验报告纸上的注意事项 

1.文图必须字迹清楚,布局合理; 

2.保持纸上整洁,不得乱涂乱画; 

3.图文均用铅笔。

  

实验一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植物细胞基本结构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和各部分性能,学习和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学习生活细胞观察方法,掌握植物细胞基本结构,了解质体类型及特点。

3.学习临时制片方法(斯取法、刮取法)和生物绘图方法。

二、实验器具与试剂

光学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尖头镊子、解剖针、刀片、剪刀、吸水纸、擦镜纸、纱布块、吸水纸、

蒸馏水、稀碘液、苏丹Ⅲ、水合氯醛、稀甘油、20%蔗糖液。

三、实验材料

洋葱鳞叶表皮细胞制片、新鲜洋葱、新鲜女贞叶、新鲜绿辣椒、新鲜红辣椒、番茄、萝卜。

四、实验内容

(一)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

显微镜是研究植物细胞结构、组织特征和器官构造的重要的和不可替代的仪器。

显微镜的种类繁多,可分为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两大类。

电子显微镜结构相对复杂,光学显微镜结构较为简单,基本结构均可分为机械部分和光学系统部分。

1.机械部分:

显微镜机械部分是由精密而牢固的零件组成,主要包括镜座、镜臂、载物台、镜筒、物镜转换器和调焦装置等。

(1)镜座:

是显微镜的基座,用以支持镜体平衡,其上装有反光镜或照明光源。

(2)镜柱:

是镜座上面直立的短柱,连接、支持镜臂及以上的部分。

(3)镜臂:

弯曲如臂,上接镜筒、下接镜柱,支持载物台、聚光器和调焦装置。

是取放显微镜时手握的部位。

直筒显微镜镜臂和镜柱连接处有活动关节,可使显微镜在一定X围内后倾,一般不超过30°。

(4)镜筒:

一般长160mm~170mm。

其上端放置目镜,下端与物镜转换器相连。

双筒斜式的镜筒,两镜筒距离可以根据两眼距离及视力来调节。

(5)物镜转换器:

是固着在镜筒下端的圆盘,其上装有不同倍数的物镜。

可以左右自由转动,便于更换物镜。

(6)载物台:

放置切片的平台,中央有一个通光孔,旁边装有固定玻片的压夹或标本移动器。

有的显微镜载物台下装有聚光镜。

(7)调焦装置:

镜臂两侧有粗、细调焦轮各一对,旋转时可使镜筒上升或下降,以便得到清晰物像,即调焦。

大的一对是粗调,每旋转一周可使镜筒升降10mm,用于低倍物镜观察;小的一对是细调,每旋转一周可使镜筒升降0.1mm,用于高倍物镜观察。

使用时,必须先用低倍镜、后用高倍镜。

2.光学部分:

由成像系统和照明系统组成。

前者包括物镜和目镜,后者包括反光镜(或内置光源)、聚光器。

(1)物镜:

物镜是决定显微镜性能(如分辨率)的最重要部件。

它将标本第一次放大成倒像。

物镜放大倍数一般低倍物镜有10×、4×,高倍物镜为40×,而油镜为100×。

使用油镜时,玻片与物镜之间需加入折射率大于1的香柏油作为介质。

(在物镜上标有“40/0.65160/0.17”字样。

40表示物镜放大倍数。

0.65表示镜口率,其数值越大工作距离越小,分辨能力越高。

分辨率是指显微镜能分辨两点之间最小的距离。

160表示镜筒的长度。

0.17表示要求盖玻片的厚度。

(2)目镜:

目镜的作用是将物镜放大所成的像进一步放大,放大倍数有5×、10×、15×等。

目镜内可安装“指针”,也可安装测微尺。

(3)聚光器:

由聚光镜和彩虹光圈(可变光栏)组成。

聚光镜可以使光汇集成束,增强被检物体的照明。

彩虹光圈通过拨动其操作杆,可使光圈扩大或缩小,借以调节通光量。

有的聚光器下方还有一个滤光片托架,根据镜检需要可放置滤光片。

构造简单的显微镜无聚光器,仅有光圈盘,其上有若干个大小不同的圆孔,使用时选择适当的圆孔对准通光孔。

(4)反光镜:

反光镜的作用是把光源投射来的光线向聚光镜反射。

反光镜有平、凹两面,平面镜反光,凹面镜兼有反光和聚光的作用。

一般前者在光线充足时使用,后者在光线不足时使用。

装有内置光源的显微镜,只要打开电源开关,使用光亮调节器即可。

(二)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

1.取放:

拿取显微镜时,应一只手握住镜臂,另一只手平托镜座。

将显微镜放置在座位桌子左侧距桌边5~10cm处,以便腾出右侧位置进行观察记录或绘图。

装配好适当的目镜或否。

2.对光:

对光时,先将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用左眼或双眼观察目镜。

然后,调节反光镜或打开内置光源并调节光强,使镜下视野内的光线明亮、均匀又不刺眼。

3.低倍镜使用:

将玻片标本放置在载物台上固定好,使观察材料一定正对着通光孔中心。

转动粗调焦轮下降物镜距玻片5mm处,接着用左眼(或双眼)注视镜筒,再慢慢用粗调焦轮上升物镜,直到看见清晰的物像为止。

4.高倍镜使用:

由于高倍镜视野X围更小,所以使用前应在低倍镜下选好欲观察的目标,并将其移至视野中央,然后转高倍镜至工作位置。

高倍镜下视野变暗且物像不清晰时,可调节光亮度和细调焦轮,不得使用粗调。

由于高倍镜使用时与玻片之间距离很近,因此,操作时要特别小心,以防镜头碰击玻片。

5.油镜使用:

在高倍镜下将要观察的部分移至视野中央,上升镜筒约1.5cm,然后转油镜至工作位置。

在盖玻片要观察的位置上滴一滴香柏油,慢慢下降镜筒,使之与油滴接触,然后慢慢调节细调焦轮上升镜筒到物像清晰。

若发现香柏油液滴与因物镜分离,应重新下降镜筒至与油滴接触,然后细调。

油镜工作距离非常小(约为0.2mm),所以这步操作要特别小心,防止压碎玻片。

6.调换玻片:

观察时如需调换玻片,要将高倍镜换成低倍镜,取下原玻片,换上新玻片,重新从低倍镜开始观察。

7.使用后整理:

观察完毕后,上升镜筒,取下玻片,将物镜转离通光孔呈非工作状态,放上擦镜布,按原样收好显微镜。

8.使用注意事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