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化学推断题综合题及详细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682348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25.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化学推断题综合题及详细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考化学化学推断题综合题及详细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中考化学化学推断题综合题及详细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中考化学化学推断题综合题及详细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中考化学化学推断题综合题及详细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中考化学化学推断题综合题及详细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中考化学化学推断题综合题及详细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中考化学化学推断题综合题及详细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中考化学化学推断题综合题及详细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中考化学化学推断题综合题及详细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中考化学化学推断题综合题及详细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中考化学化学推断题综合题及详细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中考化学化学推断题综合题及详细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中考化学化学推断题综合题及详细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中考化学化学推断题综合题及详细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中考化学化学推断题综合题及详细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化学推断题综合题及详细答案.docx

《中考化学化学推断题综合题及详细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化学推断题综合题及详细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化学化学推断题综合题及详细答案.docx

中考化学化学推断题综合题及详细答案

2020-2021中考化学化学推断题综合题及详细答案

一、初中化学推断题

1.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金属,下列三种金属使用的先后顺序依次为:

铜、铁、铝。

(1)金属被使用的先后顺序与________(填序号)关系最大。

①地壳中金属元素的含量②金属的导电性③金属的活动性

(2)为探究锰与铁的金属活动性,在相同温度下,取大小相同、表面光亮的两种金属薄片,分别投入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盐酸中(反应中Mn显+2价),请回答:

金属

与盐酸反

应现象

放出气泡速率缓慢

放出气泡速率较快

结 论

活动性:

铁____锰(填“>”或“<”)

除了比较与酸反应产生气体速率的快慢,请你再举出一种可比较这两种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方法(写出所需药品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一定量的铝加入到硫酸亚铁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盐酸,有气泡产生。

则滤渣中一定有的物质是________。

(填化学式)

【答案】③

【解析】

(1)金属活动性较弱时,难形成化合物,常以单质形式存在,比较容易被利用;金属的活动性越强,就越难把它制成单质,使用的就晚;

(2)只有前面的金属可以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根据这一规律可以设计实验来验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3)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分析回答。

(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化学性质越活泼的金属越易和空气中的成分发生化学变化,因此主要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于自然界中,就越难以发现,所以,金属大规模被使用的先后顺序跟金属的活动性的关系最大;

(2)由于铁和稀盐酸反应时放出气泡的速率慢,说明铁的活动性比锰弱;验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除了使用金属和酸溶液反应外,也可以采用金属和盐溶液,例如,可以使用FeSO4、Mn[或Fe、Mn(NO3)2];(3)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可知,铝比铁活泼,铁比铜活泼。

所以,加入一定量的铝,首先铝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置换出单质铜,如果铝足量可以继续与硫酸亚铁反应置换出铁。

由题意可知,向滤出的固体中滴加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固体中含有和盐酸反应的金属,由题可知,金属可能是铁或铁和铝。

所以,则滤渣中一定有的物质是Fe、Cu。

 

2.A、B、C、D、E为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物质,它们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关系(“→”表示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表示相连两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A、B为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E为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则B的化学式为_________,物质D的类别为_________(填“酸”、“碱”、“盐”或“氧化物”)。

(2)若A是能供给人类呼吸的气体,B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D的水溶液显蓝色。

则C—D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_____,

D—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

【答案】CO2酸置换反应CuSO4+Ca(OH)2=CaSO4+Cu(OH)2↓(其它合理答案也可)

【解析】

【详解】

(1)若E为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所以E是碳酸钙,B会转化成碳酸钙,所以B是二氧化碳,A、B会相互转化,所以A是一氧化碳,D会与碳酸钙反应,所以D是盐酸,C会与一氧化碳、盐酸反应,所以C可以是氧化铁(或氧化铜等),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B是CO2,物质D的类别为酸;

(2)若A是能供给人类呼吸的气体,所以A是氧气,A、B会相互转化,B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所以B是水,D的水溶液显蓝色,所以D可以是硫酸铜,B生成的E会与硫酸铜反应,所以E是氢氧化钙,C会与氧气、硫酸铜反应,所以C是铁,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C-D的反应是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基本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D-E的反应是硫酸铜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氢氧化铜沉淀,化学方程式是:

CuSO4+Ca(OH)2=CaSO4+Cu(OH)2↓。

 

3.A、B、C、D、E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中A为黑色固体,C为难溶性钙盐,其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1)A的化学式为_____。

(2)写出E→C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图中所示的所有反应中,一定不包含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反应。

【答案】CCO2+Ca(OH)2═CaCO3↓+H2O置换

【解析】

【分析】

A、B、C、D、E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A为黑色固体,能与氧气反应生成两种不同物质,所以A为C,完全燃烧生成CO2,不完全燃烧生成CO,CO还能和氧气反应,所以B为CO,E为CO2,D为H2CO3,C为难溶性钙盐,所以C为CaCO3,则A是碳。

【详解】

(1)A、B、C、D、E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A为黑色固体,化学式为:

C。

(2)E→C的反应是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3)A与氧气或B与氧气的反应为化合反应,E和D的相互转化为化合和分解反应,C为难溶性碳酸盐要转化为E二氧化碳,可以发生分解或复分解反应,而二氧化碳转化为碳酸钙的反应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所以该图示中没有涉及置换反应。

【点睛】

A、B、C、D、E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A为黑色固体,能与氧气反应生成两种不同物质,所以A为C,完全燃烧生成CO2,不完全燃烧生成CO,CO还能和氧气反应,所以B为CO,E为CO2,D为H2CO3,C为难溶性钙盐,所以C为CaCO3。

 

4.图中A、B、C、X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不同物质。

图中“→”表示物质转化,反应条件及部分生成物省略,其中每步转化均一步且通过同一基本反应类型实现。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A为锌,B为无色无味的气体,X含有两种元素,则:

①B的化学式________,X物质的名称为________。

②该转化属于__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2)若A、B、C均为气体,且A、B组成元素相同,且两个转化均属于化合反应;

①图中X和纯净的C转化成A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

②写出自然界产生C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若A为烧碱,B为刺激性气味气体,C可以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

①C的俗名________;

②B气体的检验方法________。

【答案】H2盐酸置换发出白光,放出热量6CO2+6H2O

C6H12O6+6O2熟石灰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气体中,变蓝

【解析】

【详解】

(1)若A为锌,B为无色无味的气体,X含有两种元素,则:

X是盐酸,B是氢气,盐酸和锌反应生成氢气和氯化锌,属于置换反应;故填:

①H2;盐酸;②置换。

(2)若A、B、C均为气体,且A、B组成元素相同,且两个转化均属于化合反应,则A是二氧化碳,B是一氧化碳,C是氧气,X是碳,碳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发出白光,放出热量,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反应的方程式为6CO2+6H2O

C6H12O6+6O2,故填:

发出白光,放出热量;6CO2+6H2O

C6H12O6+6O2。

(3)若A为烧碱,B为刺激性气味气体,C可以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则A是氢氧化钠,B是氨气,C是氢氧化钙,X是铵盐,故填:

熟石灰;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气体中,变蓝。

 

5.甲、乙、丙、丁、M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化合物,其中甲、乙、丙、丁分属酸、碱、盐、氧化物中不同类别的化合物,M与甲属于同种类别的化合物。

甲是石灰石的主要成分,它们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已略去,“一”表示物质之间能发生反应,“→”表示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

(1)甲的化学式为_____,M的化学式为_____;

(2)乙→丙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

(3)甲→M的反应类型为_____。

【答案】CaCO3CaCl2CaO+H2O=Ca(OH)2复分解反应

【解析】

【分析】

根据题目给出的流程图和信息:

甲、乙、丙、丁分属上述四种不同类别的化合物,M与甲属于同种类别的化合物;甲是石灰石的主要成分,则甲是碳酸钙,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氧化钙和水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因此丁是盐酸,乙是氧化钙,丙是氢氧化钙,M是氯化钙,带入框图推断合理,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

(1)由上分析可知甲是碳酸钙,化学式为CaCO3,M是氯化钙,化学式为CaCl2;故填:

CaCO3;CaCl2

(2)乙→丙是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的过程,方程式为:

CaO+H2O=Ca(OH)2;故填:

CaO+H2O=Ca(OH)2

(3)甲→M是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的过程,该反应的类型为复分解反应;故填:

复分解反应

【点睛】

物质的推断题,是通过对实验方法和过程的探究,在比较鉴别的基础上,得出了正确的实验结论。

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内容之一,一般有两种类型:

一是图框式推断题;二是文字描述型推断题;本题属于第一种类型。

不论哪一种类型,都是通过实验现象,从而得出物质的组成。

此考点主要出现在填空题和实验题中。

 

6.A~E为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其中A是通常状况下密度最小的气体,C广泛应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

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相邻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两种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图中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

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C的化学式是_____。

(2)D的一种用途是_____。

(3)A→E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4)B和D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

【答案】Na2CO3改良酸性土壤2H2+O2

2H2O合理即可复分解反应

【解析】

【分析】

A~E为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A是通常状况下密度最小的气体,所以A是氢气,C广泛应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所以C是碳酸钠,B会转化成氢气,会与碳酸钠反应,酸溶液(如盐酸、稀硫酸)与活泼金属反应可生成氢气,酸溶液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所以B是酸,可以是盐酸,氢气和盐酸都会转化成E,所以E是水,水和D可以相互转化,D会与盐酸、碳酸钠反应,所以D是氢氧化钙,经过验证,推导正确,

【详解】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

(1)C的化学式是Na2CO3;

(2)D是氢氧化钙,具有碱性,可用作改良酸性土壤;

(3)A→E的反应是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化学方程式是:

2H2+O2

2H2O;

(4)B和D的反应是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该反应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基本反应类型是复分解反应。

【点睛】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7.下图表示元素的化合价与物质类别的关系,“→”表示物质之间可以转化。

A、B、C、D、E、F、G是初中化学所学物质,分别由H、O、S、Cl、K、Ba中的一种、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

请回答:

(1)A和E的化学式分别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D与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此反应属____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3)A—G物质间,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答案】SO2BaOK2SO4+BaCl2=BaSO4

+2KCl复分解Ba(OH)2+H2SO4=BaSO4

+2H2O

【解析】

【分析】

由题意可推测,单质可能是氧气,氧气与硫反应生成A(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可以转化成B(三氧化硫),三氧化硫可与水反应生成C(硫酸),硫酸可与碱(氢氧化钾)反应生成D(硫酸钾);氧气可以与钡生成E(氧化钡),氧化钡与水反应生成F(氢氧化钡),氢氧化钡与酸反应生成G(氯化钡)。

代入题中可知,推测正确。

【详解】

(1)由分析可得,A是二氧化硫,化学式为SO2;E是氧化钡,化学式为BaO。

故填:

SO2;BaO

(2)D为硫酸钾,G为氯化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K2SO4+BaCl2=BaSO4

+2KCl,此反应属复分解反应。

故填:

K2SO4+BaCl2=BaSO4

+2KCl;复分解

(3)由分析得:

A—G物质间,C(硫酸)能与F(氢氧化钡)发生中和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OH)2+H2SO4=BaSO4

+2H2O。

故填:

Ba(OH)2+H2SO4=BaSO4

+2H2O

 

8.某白色固体A可能含有碳酸钠、氯化钡(水溶液呈中性)、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进行如下实验:

完成下列填空:

①操作I是________。

根据上述实验分析,A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C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

②为进一步确定固体A中可能存在的物质,对滤液C进行实验,完成下表。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A中有氢氧化钠

 

【答案】过滤BaCl2和NaCO3NaCl向滤液C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静置,取上层清液加入无色酚酞试液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解析】

【分析】

【详解】

①操作I能够得到固体和液体的分离,所以是:

过滤;因为能够产生沉淀,所以物质中一定含有:

碳酸钠和氯化钡,二者反应产生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所以C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氯化钠。

②为进一步测定其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钠,应该首先排除碳酸钠的干扰,所以取一定量的滤液首先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然后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并且滴入无色的酚酞试液,因为氯化钠和氯化钡溶液都呈中性,此实验的结论是含有氢氧化钠,所以实验现象是:

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点睛】

 

9.A~F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反应及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未标出),其中A是一种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在高温下分解为B和C;通常情况下,C是一种无色气体,可用于生成汽水;E俗称纯碱,D、F都是常见的碱。

(1)A的化学式是_________。

(2)B→D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

(3)D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__。

(4)C与F反应生成E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CaCO3化合反应改良酸性土壤CO2+2NaOH=Na2CO3+H2O

【解析】

【分析】

A是一种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在高温下分解为B和C;通常情况下,C是一种无色气体,可用于生成汽水,碳酸钙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在高温下分解为氧化钙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气体,可用于生成汽水,所以A是碳酸钙,B是氧化钙,C是二氧化碳;B(氧化钙)能转化D,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所以D可能是氢氧化钙,C(二氧化碳)能与E相互转化,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E可能是碳酸钠;D(氢氧化钙)与E(碳酸钠)能生成A(碳酸钙)和F,氢氧化钙与碳酸钠能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所以F可能是氢氧化钠,将猜想代入框图,猜想成立。

【详解】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

(1)A的化学式是CaCO3;

(2)B→D的反应是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

(3)D是氢氧化钙,可用作改良酸性土壤、建筑材料、配制农药波尔多液等;

(4)C与F反应生成E的反应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

【点睛】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10.A~J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

各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已略去)。

已知A、B都是黑色固体,C为常见的建筑材料,D为紫红色固体,H是一种常见的钠盐。

请用初中所学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F物质俗称:

______。

(2)写出反应④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

______。

(3)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答案】生石灰复分解反应CO2+2NaOH=Na2CO3+H2O

【解析】

【分析】

已知A、B都是黑色固体,C为常见的建筑材料,因此C是碳酸钙;D为紫红色固体,H是一种常见的钠盐,黑色固体碳和氧化铜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碳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钠和水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氢氧化钠,因此A、B是碳和氧化铜中的一个;D是铜、E是二氧化碳,F是氧化钙,G是氢氧化钠,H是碳酸钠,I是水,H是氢氧化钙。

【详解】

(1)F是氧化钙,俗称生石灰;故答案为生石灰;

(2)反应④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氢氧化钠,属于复分解反应;故答案为复分解反应;

(3)反应③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配平即可:

故答案为CO2+2NaOH=Na2CO3+H2O。

 

11.构建知识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如图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与CO2的知识网络图,“一”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一种物质一步转化成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条件未标出)。

请回答:

(1)A的化学式是_____,E的化学式是_____;

(2)C﹣D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答案】

(或

)C

【解析】

【分析】

A能和二氧化碳反应,A可能是可溶性碱,如

等;B能和A反应且生成二氧化碳,B可能是Na2CO3、K2CO3;C能和B反应又能生成二氧化碳,C可能是盐酸;D能和C反应且生成二氧化碳,D可能是CuO、Fe2O3等;E可能是碳。

【详解】

(1)A能和二氧化碳反应,A是可溶性碱,化学式

;A是碱,B是盐,C是酸,D是金属氧化物,则E是碳的单质,化学式为C。

(2)盐酸和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12.雾霾已经成为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防治雾霾污染是当前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1)如图1是一种鼻用空气净化器,主要材料是硅胶。

净化器中的硅胶结构疏松多孔,对PM2.5的吸收率达99%,说明其具有_____性。

(2)目前,国内重型柴油车尾气污染物减排的原理是:

在一定条件下,车用尿素溶液先转化为NH3,NH3再与发动机排出的NO反应生成氮气和水。

NH3与N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3)某同学收集了某地区的雾霾,将其溶于水后得到试样溶液,该试样溶液中可能含有NH4NO3、NaNO3、BaCl2、MgCl2、Na2SO4五种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试样溶液的成分,设计并完成了如图2所示实验。

①白色沉淀D的化学式是_____。

②试样溶液加入过量M溶液时生成X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

③根据以上实验可以判断该试样溶液中一定含有上述五种物质中的_____(写化学式)。

【答案】吸附4NH3+6NO

5N2+6H2OAgCl2NH4NO3+Ba(OH)2=Ba(NO3)2+2NH3↑+2H2ONH4NO3、MgCl2、Na2SO4

【解析】

【详解】

根据物质的性质结合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进行分析解答,铵态氮肥能与碱性物质结合产生氨气,硫酸钡不溶于稀硝酸,氢氧化镁能溶于硝酸,据此解答。

(1)硅胶结构疏松多孔,对PM2.5的吸收率达99%,说明其具有吸附性;

(2)NH3与NO反应生成氮气和水,化学方程式为4NH3+6NO

5N2+6H2O;(3)加入溶液M产生了刺激性气味的气体X,说明是硝酸铵与碱性物质混合,故M可能是碱,得到的沉淀部分溶解,说明一定生成了硫酸钡,故是硫酸钠反应生成的,则一定不含有氯化钡,加入的M是氢氧化钡,氢氧化钡与氯化镁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镁,从而说明溶液中含有氯化镁,不能确定是否含有硝酸钠,溶液C中加入硝酸银产生的沉淀是氯化银;①白色沉淀D是氯化银,化学式为AgCl;②试样溶液加入过量氢氧化钡溶液时生成氨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2NH4NO3+Ba(OH)2=Ba(NO3)2+2NH3↑+2H2O;③根据以上实验,可以判断该试样溶液中一定含有NH4NO3、MgCl2、Na2SO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