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设计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691709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8.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道路设计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城市道路设计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城市道路设计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城市道路设计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城市道路设计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城市道路设计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城市道路设计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城市道路设计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城市道路设计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城市道路设计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城市道路设计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城市道路设计教案.docx

《城市道路设计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道路设计教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城市道路设计教案.docx

城市道路设计教案

教案纸

时间

分配

教学过程

第一章绪论

一、我国城市道路的发展概况

以南宁城市发展的例子说明,让学生了解近20年来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城市建设发展很快。

二、城市道路现存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存在问题:

缺乏重视;模式落后;忽视道路系统建设;交通流混杂;运输管理落后;缺乏远见。

解决对策:

从人多、客运量大的特点出发;从根本布局解决交通问题;搞好城市规划;注重完善道路系统;制定相应的交通政策;加强交通和科学化管理。

三、城市道路的功能、组成和特点

功能:

承担交通;布设基础设施;美化城市;通风、采光、防火。

组成:

P6

特点:

功能多样;组成复杂;行人交通量大;车辆多、类型杂、车速差异大;道路交叉点多;沿路两侧建筑密集;道路并通联系多;艺术要求高;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影响因素多;政策性强。

 

教案纸

时间

分配

教学过程

第二章城市道路网络系统

一、针对当前城市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合行驶以及道路用地不足,缺少停车场地等情况,为了满足迅速增长的汽车与自行车行驶的要求,如何组织城市交通是必需考虑的问题,有以下五个方面:

1、交通分流各成系统;

2、组织空间;

3、发展快速和高速的道路系统;

4、发展公共交通优先行驶系统;

5、充分考虑各种交通设施的配合和连接。

二、城市道路的分类与技术分级

(一)分类:

按照道路在城市道路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建筑物的服务功能,城市道路分为四类:

1、快速路

快速路应为城市中大量、长距离、快速交通服务。

对向车行道之间应设中间分车带,其进出口应采用全控或部分控制。

两侧一般建筑物的进出口应加以控制。

2、主干道

主干道应为连接城市各主要分区的干路,以交通功能为主。

宜采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隔形式,如三幅路或四幅路。

两侧限制设置进出口。

教案纸

时间

分配

教学过程

3、次干路

与主干路结合组成道路网,起集散交通的作用,兼有服务功能。

4、支路

为次干路与街坊路的连接线,解决局部地区交通,以服务功能为主。

(二)分级:

除快速路外,每类道路按所在城市的规模、设计交通量、地形等分为Ⅰ、Ⅱ、Ⅲ级。

大城市采用Ⅰ级标准;(市区和郊区的非农业人口:

50万以上)

中等城市采用Ⅱ级标准;(市区和郊区的非农业人口:

20~50万)

小城市采用Ⅲ级标准;(市区和郊区的非农业人口:

不足20万)

(各类道路主要技术指标见P11表2-1。

(三)设计年限:

道路交通量达到饱和状态时的设计年限:

快速路、主干路:

20年;

次干路:

15年;

支路:

10~15年。

按功能、交通目的等其它分类见P12、13(了解)

教案纸

时间

分配

教学过程

三、城市道路的总宽度

即红线宽度——道路横横断面范围内各种工程设施与街区的沿街建筑的分界线。

确定红线宽度应考虑的内容:

道路横断面形式、定出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绿化带等各组成部分的合理宽度。

定红线宽度要考虑的原则:

近远结合,以近为主。

另(城市道路网规划的技术指标P15,了解)

(城市道路系统布局规划P17,了解)

教案纸

时间

分配

教学过程

第二章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

车行道包括:

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

车行道宽度=车道数×车道宽度

车道数=道路交通量÷一条车道的通行能力

因此要确定:

交通量、通行能力及车道宽度。

一、道路通行能力:

(一)设计小时交通量的确定:

1、取“高峰小时交通量”作为设计小时交通量;

2、取“第30位小时交通量”作为设计小时交通量;

3、《城市道路设计规范》—确定车道数的设计小时交通量,按下式计算:

Nh=Nda·k·δ(准确讲应是主要方向的设计小时交通量)

式中Nh—设计小时交通量(pcu/h);

Nda—设计年限的年平均日交通量(pcu/h);

K—设计高峰小时交通量与年平均日交通量的比值。

当不能取得年平均日交通量时,可用有代表性的平均日交通量代替;

δ—主要方向交通量与断面交通量的比值。

(方向分布不均系数)

说明:

①年平均日交通量或平均日交通量与k、δ值均应由各城市观测得。

未进行观测的城市可参照性质相近的邻近城市的数值选用。

新辟道路可参照性质相近的同类型道路的数值选用。

不能取用时,k值可采用11%,δ值可采用0.6%。

②确定设计年限的年平均交通量时,应综合考虑现有交通量,正常增长交通量、吸引交通量、发展交通量等。

有关方向不均系数及设计年限交通量的估算详见P34、35(讲解)

教案纸

时间

分配

教学过程

(二)路段机动车道的通行能力

路段通行能力分为可能通行能力与设计通行能力。

1、在城市一般道路与一般交通的条件下,并在不受平面交叉口影响时,一条机动车车道的可能通行能力按下式计算:

Np=3600/ti

式中ti:

连续车流平均车头间隔时间(s/pcu)。

当本市没有ti的观测值时,可能通行能力可采用下表数值:

一条车道可能通行能力

计算行车速度(km/h)

50

40

30

20

可能通行能力(pcu/h)

1690

1640

1550

1380

不受平面交叉口影响的机动车车道设计通行能力计算公式如下:

Nm=αc·Np

式中αc:

机动车道通行能力的道路分类系数。

2、一条自行车车道的通行能力参见《城市道路设计规范》P11

根据确定的交通量及车道通行能力,即可计算得车道数=道路交通量÷一条车道的通行能力,及车行道宽度=车道数×车道宽度。

但在一般的道路施工图设计中,设计任务书已明确道路的红线宽度及道路等级,因些不必计算交通量及车道通行能力,而是直接根据红线宽度及道路等确定车道宽度及车道数。

教案纸

时间

分配

教学过程

二、道路横断面布置

道路的横断面型式有单幅路、双幅路、三幅路及四幅。

具体参见《城市道路设计规范》P19~22各断面图:

适用:

1、单幅路适用于机动车交通量不大,非机动车较少的次干路、支路以及用地不足、拆迁困难的旧城市道路。

2、双幅路适用于单向两条机动车车道以上,非机动车较少的道路。

3、三幅路适用于机动车交通量大,非机动车多,红线宽度大于或等于40m的道路。

4、四幅路适用于机动车速度高,单向两条机动车车道以上,非机动车多的快速路与主干路。

注:

1、一条道路宜采用相同型式的横断面。

2、快速路应设中间分车带,特殊困难时可采用分隔物,不得采用双黄线;计算行车速度大于或等于50km/h的主干路宜设中间分车带,困难时可采用分隔物。

教案纸

时间

分配

教学过程

三、机动车道与路面宽度

各级道路的机动车车道宽度应根据车型及计算行车速度确定。

见下表:

机动车车道宽度

车型及行驶状态

计算行车速度(km/h)

车道宽度(m)

大型汽车或大、小型汽车混行

≥40

3.75

<40

3.50

小型汽车专用线

3.50

公共汽车停靠站

3.50

机动车车行道宽度包括几条车道宽度。

机动车道路面宽度包括车行道宽度及两侧路缘带宽度,有分车道(双横线)宽度时,包括分车道(双横线)宽度。

具体参见《城市道路设计规范》P25断面图:

四、非机动车车行道宽度、路面宽度

1、规范第4.4.1:

非机动车车行道主要供自行车行驶,应根据自行车设计交通量与每条自行车道设计通行能力计算自行车车道条数。

非机动车道路面宽度包括几条自行车车道宽度及两侧各25cm路缘带宽度。

如有兽力车、三轮车、板车行驶时,还应适当加宽。

2、非机动车车道宽度见下表:

非机动车车道宽度

车辆种类

自行车

三轮车

兽力车

板车

非机动车车道宽度(m)

1.0

2.0

2.5

1.5~2。

0

教案纸

时间

分配

教学过程

五、路缘带及分车带

分车带按其在横断面中的不同位置与功能分为中间分车带(简称中间带)及两侧分车带(简称两侧带)。

分车带由分隔带及两侧路缘带组成。

分车带形式参见《城市道路设计规范》P28断面图:

分车带最小宽度及侧向净宽等参见《城市道路设计规范》P28表

六、路侧带宽度及人行道铺装结构

1、路侧带包括:

人行道、绿化带、设施带(包括行人护栏、照明灯柱、标志牌、信号灯等所需宽度)。

2、人行道最小宽度:

参见《城市道路设计规范》P26表

3、绿化带宽度:

参见《城市道路设计规范》P146表

4、设施带宽度:

参见《城市道路设计规范》P27表

红线宽度较窄及条件困难时,设施带可与绿化带合并。

七、路拱曲线与路拱坡度

参见《城市道路设计规范》P32~34

八、缘石

参见《城市道路设计规范》P3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