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与项目管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694870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5.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施与项目管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实施与项目管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实施与项目管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实施与项目管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实施与项目管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实施与项目管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实施与项目管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实施与项目管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实施与项目管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实施与项目管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实施与项目管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实施与项目管理.docx

《实施与项目管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施与项目管理.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实施与项目管理.docx

实施与项目管理

在引入ERP系统的过程中,实施是一个极其关键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环节。

因为,实施的成败最终决定着ERP效益的充分发挥。

企业的ERP项目只有在一定科学方法的指导下,才能够成功实现企业的应用目标。

一个典型的ERP实施进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如图所示:

  

一、现状调查及需求分析

这个阶段非常重要,关系到项目的成败,但往往为实际操作所忽视。

这个阶段的工作主要包括:

(一)立项分析

      企业是不是到了该应用ERP系统的阶段?

      企业当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ERP系统是否能够解决?

      ERP系统的投资回报率或投资效益的分析?

      在财力上企业能不能支持ERP的实施?

      上ERP的目的所在,到底为什么,系统到底能够解决哪些问题和达到哪些目标?

      基础管理工作有没有理顺?

准备上ERP之前是否需要咨询公司的帮助?

人员的素质够不够高?

然后将上述分析结果写成需求分析和投资效益分析正式书面报告,从而做出是否上ERP项目的正确决策。

(二)企业诊断

由企业的高层领导和各项目组人员用先进管理思想对企业现行管理的业务流程和存在的问题进行评议和诊断,找出问题,寻求解决方案,用书面形式明确预期目标,并规定评价实现目标的标准。

(三)软件选型

在选型过程中,首先要知己知彼。

知己,就是要弄清楚企业的需求,即先对企业本身的需求进行细致的分析和充分的调研,这我们在需求分析阶段已经完成;知彼,就是要弄清软件的管理思想和功能是否满足企业的需求。

这两者是相互交织进行的,可以通过软件的先进的管理思想来找出企业现有的管理问题,特定的软件则可能由于自身的原因,不能够满足企业一定的特殊需求,也需要一定的补充开发。

去此,还要了解实施的环境。

这里的环境包括两个方面:

国情(像财务会计法则等一些法令法规,还包括汉化等)、行业或企业的特殊要求。

根据这些来运行流程和功能,从“用户化”和“本地化”的角度来为ERP选型。

一旦选定了合适的系统,咨询人员会帮助客户参与询价和购买工作,这其中包括为用户制订采购计划。

许多中到大型软件包都是由各个可以独立工作的功能模块组成。

有经验的IT顾问会帮助客户从实际情况出发,挑选当前需要的模块,剔除不需要的部分,进行有效的功能组合。

例如:

有些企业的固定资产很少,就可以从系统中去除可选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块;相反的,如果需要,可以从第三方专门购买功能强大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块,集成在主模块中,进行专门管理。

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既可以节约资金,又可以适应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市场,随着企业的发展,选择功能更加完善、价格更为合理的产品。

需求分析是整个实施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是否识别出合理的客户需求决定了以后整个系统实施的成败,这是因为:

(1)需求分析是进行系统选型的基础(这部分工作实际上企业很难自己完成,于是咨询行业有一种业务:

IT规划,专门解决这个问题);

由于不同的系统其开发的侧重点不同,所适用的行业也各不相同。

就制造行业而言,不同企业其物料清单的结构和生产方式大相径庭,有A型结构(离散型制造业),V型结构(连续流程化工型制造业),X型特型(选择装配型产品制造业),在应用和实施过程各有不同的重点。

因此是否能正确地选择系统类型成为系统是否能发挥足够效用的决定性因素。

(2)需求分析为鉴定系统功能是否适宜提供了参考

大型IT系统的选择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

许多客户在选择系统之初,往往只有一个模糊的、浅显的概念,如:

我需要一个能打印报表的财会系统……,要有中文界面……,要能控制财务借贷平衡……,等等。

实际上,就所有系统而言,这些表浅的需求是容易得到满足的。

而更深一步的具有企业独特性的需求才是用户在选择系统时需要予以最多考虑的。

如果用户对自身的需要不作深入的分析,往往会在系统实施一段时间以后,才发现具体业务及管理需求并没有得到满足,但此时系统已经安装完成,并已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

类似这样的由于用户没有进行深入的需求分析,或由于一种趋从的心理做出了错误的系统选择而导致大量资金、资源及时间的浪费已屡见不鲜。

而有经验的IT咨询顾问的作用则在于引导客户制定正确的需求,从而根据这些需求协助客户选择出适合于自己的系统。

(3)需求分析还可以做到协助用户确定合理的人力、财力方面的预算,在系统的实施过程中使各方面的要素得以优化组合。

二、项目组织

ERP的实施是一个大型的系统工程,需要组织上的保证,如果项目的组成人选不当、协调配合不好,将会直接影响项目的实施周期和成败。

项目组织应该由三层组成,而每一层的组长都应是上层的成员。

(1)领导小组。

由企业的一把手牵头,并与系统相关的副总一起组成领导小组。

除了领导ERP项目的顺利开展,还有一个重要使命是合理调配人力资源,如项目经理的任命、优秀人员的发现和启用等。

(2)项目实施小组。

主要的大量的ERP项目实施工作是由他们来完成的,一般是由项目经理来领导组织工作,其他的成员应当由企业主要业务部门的领导或业务骨干组成。

(3)业务组。

这部分工作的好坏是ERP实施能不能贯彻到基层的关键所在。

每个业务组必须有固定的人员,带着业务处理中的问题,通过对ERP系统的掌握,寻求一种新的解决方案和运作方法,并用新的业务流程来验证,最后协同实施小组一起制定新的工作规程和准则,还包括对基层单位的培训工作。

三、领导层培训及ERP原理的培训。

(这是相当重要但经常被忽略的地方,因为ERP原理的培训,特别是对领导层的培训是很难做的,即要容易懂又要深入.能做这种培训的人少之又少.)

ERP是借用一种新的管理模式来改造原企业旧的管理模式,是先进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思想和方法。

ERP软件在实际的推广应用中,其应用深度和广度都不到位,多数企业的效果不显著,主要原因是没有引起企业决策者的重视。

培训的主要对象是企业高层领导及今后ERP项目组人员,使他们掌握ERP的基本原理和管理思想。

这是ERP系统应用成功的思想基础。

因为只有企业的各级管理者及员工才是真正的使用者,真正了解企业的需求,只有他们理解了ERP,才能判断企业需要什么样的ERP软件,才能更有效率的运用ERP。

ERP基本原理培训可按专门的教材进行,对领导层的培训主要是认识和观念的培训,要点是:

  1、实施ERP是企业管理全方位的变革

企业领导层应该首先是受教育者,其次才是现代管理理论的贯彻者和实施者。

ERP的实施是规范企业的管理及其有关环节,有关工作规程应成为领导者、管理层及员工自觉的行动,使现代管理意识扎根于企业中,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

2、企业管理班子要取得共识

  企业要着眼于练好内功,做好基础的管理工作。

这是任何再好的应用软件和软件供应商都无法提供的。

把ERP的实施称为“第一把手工程”,这说明了企业的决策者在ERP实施过程中的特殊作用。

ERP是一个管理系统,牵动全局,没有第一把手的参与和授权,是很难调动全局的。

  3、ERP的投入是一个系统工程

  ERP的投入、产出与其他固定资产设备的投入、产出比较,并不那么直观、浅显和明了,投入不可能马上得到回报,见到效益。

ERP的投入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所贯彻的主要是管理思想,这是企业管理中的一条红线。

它长期起作用,在不断深化中向管理要效益。

  4、ERP的实施需要复合型人才

  企业领导者应认识到既懂计算机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是企业来之不易的财富,是一支重要的队伍。

当企业上ERP时,这些复合型人才起到了先导作用。

这类人才的培养需要有一个过程和一定的时间,但企业常把这样不多的人才当作一般管理者,使得这些复合型人才在企业中的地位远远不及市场开拓人员和产品开发者,这种情况是造成人才流失的重要原因,也不利于实施队伍的稳定。

四、业务流程重组

业务流程重组(BusinessProcessReengineering,简称BPR)是以业务流程为改造对象和中心、以关心客户的需求和满意度为目标、对现有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的再思考和彻底的再设计,利用先进的制造技术、信息技术以及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最大限度地实现技术上的功能集成和管理上的职能集成,以打破传统的职能型组织结构,建立全新的过程型组织结构,从而实现企业经营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的巨大改善。

它的重组模式是:

以作业流程为中心、打破金字塔状的组织结构、使企业能适应信息社会的高效率和快节奏、适合企业员工参与企业管理、实现企业内部上下左右的有效沟通、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较大的灵活性。

(一)进行业务流程重组的必要性

ERP的应用,不仅仅是引入一套现代化的管理软件,使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活动自动化,它更重要的是要对企业传统的经营方式进行根本性的变革,使其更加合理化、科学化,从而大幅度地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

因此,企业应用ERP后效益的提高,一方面是来自于ERP软件本身,另一方面就是得益于业务流程重组。

具体说来,它的必要性体现在以下方面:

1、ERP软件的设计背景要求企业进行相应的业务流程重组。

众所周知,ERP最早是从西方发达国家传入我国的,是按照西方国家典型的市场经济运行模式的管理要求而设计的。

而我国目前还处于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的过渡阶段,市场经济的发展还很不完善,许多企业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都很落后,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异很大,这样的管理现状就必然要求企业在应用ERP之前,首先要进行业务流程的重组,按照先进的ERP软件的管理要求对现有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性的改造。

2、ERP软件的功能实现要求企业必须进行业务流程重组。

ERP软件的应用改变了我们传统的经营管理方式,它将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按照其功能分成了制造、分销、财务、人力资源管理等几大模块,其的功能实现无疑要求企业对原有的组织机构、人员设置、工作流程进行重新的安排。

如ERP系统运行需要大量、有效的基础数据,而系统自身是无法判断这些数据准确与否的。

这就需要我们必须对基础数据进行优化分析,也就是说企业在ERP应用前一定要开展管理咨询和业务流程重组,通过强化企业管理来确保基础数据的准确性。

这个阶段的工作是不可逾越的,特别是对于我国大多数企业长期处于管理粗放的状况而言,就显得更为必要。

比如应用ERP可降低库存量和资金占用,但如果不对安全库存量、采购提前期、采购批量和市场行情等进行准确的分析和设定,那么ERP又怎能有效地降低库存量和资金占用呢?

诸如此类的问题不解决,ERP应用效益难以实现,产生的效益也就很有限。

3、ERP软件的应用目的要求企业实施业务流程重组。

从根本上来讲,企业应用ERP的目的在于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这样的一个最终目的就必然要求企业能够借助于ERP在企业中的实施应用,不断地优化它的业务流程,使整个经营活动更加符合科学管理的要求。

因为对任何企业来说,在它现有的业务流程中都会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地方,如果不对这些不合理的流程进行彻底改造,而仅仅是盲目地将原有的业务流程通过ERP软件的实施进行自动化转变,则不能提高生产力或改进业绩,只会导致低效的生产力和更多的浪费。

(二)实施业务流程重组的方法

根据BPR的思想精髓,我们可以将BPR的实施结构设想成一种多层次的立体形式,整个BPR实施体系由观念重建,流程重建和组织重建三个层次构成,其中以流程重建为主导,,而每个层次内部又有各自相应的步骤过程,各层次也交织着彼此作用的关联关系。

1、BPR的观念重建

这一层次所要解决的是有关BPR的观念问题。

即要在整个企业内部树立实施BPR的正确观念,使企业的员工理解BPR对于企业管理、应用ERP的重要性。

它主要涉及到三个方面的工作:

(1)组建BPR小组。

由于BPR要求大幅度地变革基本信念、转变经营机制、重建组织文化、重塑行为方式和重构组织形式,这就需要有很好的领导和组织的保证。

所以,在企业内部要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负责ERP应用中的业务流程重组。

(2)前期的宣传准备工作。

它可以帮助企业的员工从客观的和整个企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待并理解业务流程重组及其对本企业带来的重要意义,以避免由于员工的不理解,造成的企业内部的人心恐慌和对BPR的抵触情绪。

(3)设置合理目标。

这是为了给业务流程重组活动设置一个明确的要达到的目标,以便做到“心中有数”。

常见的目标有:

降低成本、缩短时间、增加产量、提高质量、提高顾客满意度等等。

2、BPR的流程重建

流程重建是指对企业的现有流程进行调研分析、诊断,再设计,然后重新构建新的流程的过程。

它主要包括三个环节:

(1)业务流程分析与诊断。

它是对企业现有的业务流程进行描述,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而给予诊断。

(2)业务流程的再设计。

针对前面分析诊断的结果,重新设计现有流程,使其趋于合理化。

流程在设计可以表现为:

①经多道工序合并,归于一人完成;②将完成多道工序的人员组合成小组或团队共同工作;③将串行式流程改为同步工程等。

(3)业务流程重组的实施。

这一阶段是将重新设计的流程真正落实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中来。

3、BPR的组织重建

组织重建的目的,是要给业务流程重组提供制度上的维护和保证,并追求不断改进。

(1)评估BPR实施的效果。

与事先确定的绩效目标进行对照,评价是否达到既定的目标,如在时间、成本、品质等方面的改进有多少;流程信息管理的效率如何等。

(2)建立长期有效的组织保障。

这样才能保证流程持续改善的长期进行。

具体可以包括:

建立流程管理机构,明确其权责范围;制定各流程内部的运转规则与各流程之间的关系规则,逐步用流程管理图取代传统企业中的组织机构图。

(3)文化与人才建设。

企业必须建立其与流程管理相适应的企业文化,加强团队精神建设,培养员工的主人翁意识。

同时新的业务流程也对员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要求企业注重它内部的人才建设,以培养出适应于流程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五、实施准备阶段

这一阶段要建立的项目组织和所需的一些静态数据可以在选定软件之前就着手准备和设置,在阶段示意图中用向左延伸到前期工作阶段来表示。

在这个准备阶段中,要做这样几项工作:

1、数据准备。

在运行ERP系统之前,要准备和录入一系列基础数据,这些数据是在运用系统之前没有或未明确规定的,故需要做大量分析研究的工作。

包括一些产品、工艺、库存等信息,还包括了一些参数的设置,如系统安装调试所需信息、财务信息,需求信息等等。

各类中、大型软件都预留有各项参数,客户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来进行设置。

参数设置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软件功能的实现及系统运行的平稳。

通常参数的设置需要客户和咨询顾问双方共同讨论,因为只有将企业的特点与软件的功能紧密结合才能使软件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2、系统安装调试。

在人员、基础数据已经准备好的基础上,就可以将系统安装到企业中来了,并进行一系列的调试活动。

3、软件原型测试。

这是对软件功能的原型测试(prototyping),也称计算机模拟(computerpilot)。

由于ERP系统是信息集成系统,所以在测试时,应当是全系统的测试,各个部门的人员都应该同时参与,这样才能理解各个数据、功能和流程之间相互的集成关系。

找出不足的方面,提出解决企业管理问题的方案,以便接下来进行用户化或二次开发。

六、模拟运行及用户化

这一阶段的目标和相关的任务是:

1、模拟运行及用户化。

在基本掌握软件功能的基础上,选择代表产品,将各种必要的数据录入系统,带着企业日常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组织项目小组进行实战性模拟,提出解决方案。

模拟可集中在机房进行,也称之为会议室模拟(conferenceroompilot)。

2、制定工作准则与工作规程。

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测试和模拟运行之后,针对实施中出现的问题,项目小组会提出一些相应的解决方案,在这个阶段就要将与之对应的工作准则与工作规程初步制定出来,并在以后的实践中不断完善。

3、验收。

在完成必要的用户化的工作、进入现场运行之前还要经过企业最高领导的审批和验收通过,以确保ERP的实施质量。

七、切换运行

1、系统切换

这要根据企业的条件来决定应采取的步骤,可以各模块平行一次性实施,也可以先实施一两个模块。

在这个阶段,所有最终用户必须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使用终端或客户机操作,处于真正应用状态,而不是集中于机房。

如果手工管理与系统还有短时并行,可作为一种应用模拟看待(livepilot),但时间不宜过长。

2、新系统运行

一个新系统被应用到企业后,实施的工作其实并没有完全结束,而是将转入到业绩评价和下一步的后期支持阶段。

这是因为我们有必要对系统实施的结果作一个小结和自我评价,以判断是否达到了最初的目标,从而在此基础上制定下一步的工作方向。

还有就是由于市场竞争形势的发展,将会不断有新的需求提出,再加之系统的更新换代,主机技术的进步都会对原有系统构成新的挑战,所以,无论如何,都必须在巩固的基础上,通过自我业绩评价,制定下一目标,再进行改进,不断地巩固和提高。

 八、ERP的实施效果评价

  ERP的应用是否成功,原则地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衡量:

  1、系统运行集成化

  这是ERP应用成功在技术解决方案方面最基本的表现。

ERP系统是对企业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进行一体化管理的软件系统,其核心管理思想就是实现对“供应链(SupplyChain)”的管理。

软件的应用将跨越多个部门,为了达到预期设定的应用目标,最基本的要求是系统能够运行起来,实现集成化应用,建立企业决策完善的数据体系和信息共享机制。

  一般来说,如果ERP系统仅在财务部门应用,只能实现财务管理规范化、改善应收帐款和资金管理;仅在销售部门应用,只能加强和改善营销管理;仅在库存管理部门应用,只能帮助掌握存货信息;仅在生产部门应用只能辅助制定生产计划和物资需求计划。

只有集成一体化运行起来,才有可能达到:

      降低库存,提高资金利用率和控制经营风险;

      控制产品生产成本,缩短产品生产周期;

      提高产品质量和合格率;

      减少财务坏帐、呆帐金额等。

这些目标能否真正达到,还要取决于企业业务流程重组的实施效果。

  2、业务流程合理化

  这是ERP应用成功在改善管理效率方面的体现。

ERP应用成功的前提是必须对企业实施业务流程重组,因此,ERP应用成功也即意味着企业业务处理流程趋于合理化,并实现了ERP应用的以下几个最终目标:

      企业竞争力得到大幅度提升;

      企业面对市场的响应速度大大加快;

      客户满意度显著改善。

3、绩效监控动态化

  ERP的应用,将为企业提供丰富的管理信息。

如何用好这些信息并在企业管理和决策过程中真正起到作用,是衡量ERP应用成功的另一个标志。

在ERP系统完全投入实际运行后,企业应根据管理需要,利用ERP系统提供的信息资源设计出一套动态监控管理绩效变化的报表体系,以期即时反馈和纠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这项工作,一般是在ERP系统实施完成后由企业设计完成。

企业如未能利用ERP系统提供的信息资源建立起自己的绩效监控系统,将意味着ERP系统应用没有完全成功。

  4、管理改善持续化

  随着ERP系统的应用和企业业务流程的合理化,企业管理水平将会明显提高。

为了衡量企业管理水平的改善程度,可以依据管理咨询公司提供的企业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对企业管理水平进行综合评价。

评价过程本身并不是目的,为企业建立一个可以不断进行自我评价和不断改善管理的机制,才是真正目的。

这也是ERP应用成功的一个经常不被人们重视的标志。

关于ERP系统应用效果的定量评价方法参见本书第四章的相关部分。

以上我们就对ERP的实施过程作了简要的介绍。

当然,这些阶段是密切相关的,一个阶段没有做好,决不可操之过急进入下一个阶段,否则,只能是事倍功半。

值得注意的是,在整个实施进程中,培训工作是贯彻始终的。

我们只是对第一个阶段的领导层培训和ERP原理培训作了详细的介绍。

而那些贯穿于实施准备、模拟运行及用户化、切换运行、新系统运行过程中的有关培训,如软件产品培训、硬件及系统员培训、程序员培训和持续扩大培训也都是至关重要的。

这个道理,应该说是显而易见的。

因为只有员工才是系统的真正使用者,只有他们对相关的ERP软件产品及所要求的硬件环境有了一定的了解,才能够保证系统最终的顺利实施和应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