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上第七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695632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9.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上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六上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六上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六上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六上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六上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六上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六上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六上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六上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六上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六上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六上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六上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六上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六上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六上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六上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六上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六上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上第七单元教案.docx

《六上第七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上第七单元教案.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六上第七单元教案.docx

六上第七单元教案

第七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21.老人与海鸥22.跑进家来的松鼠

23.最后一头战象24.金色的脚印

口语交际·习作七回顾·拓展七

1.掌握本单元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2.继续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

3.引导学生潜心读书感受动物丰富的内心世界,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真挚情感,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4.学习作者将这种真挚的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

1.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动物丰富的内心世界,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真挚情感。

2.学习本单元的生字新词,积累精彩词句。

3.学习作者将这种真挚的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

21.老人与海鸥(2课时)22.跑进家来的松鼠(1课时)

23.最后一头战象(2课时)24.金色的脚印(1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七(3课时)回顾·拓展七(2课时)

共计:

11课时

复习要点及时间

复习要点:

1.熟记、练习运用本单元所学生字、新词。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积累好词佳句。

复习时间:

早读、随堂进行。

第21课老人与海鸥

一、教学目标:

1.学习8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塑料、饼干、节奏、乐谱、吉祥、企盼、急速、抑扬顿挫、相依相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3.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句子的意思,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二、学习重点:

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涵其中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

三、学习难点:

学习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四、教学思路:

从单元导语入手,带领学生走进文本。

首先,学习第一部分,找一找文中老人爱海鸥的句子,细细地品读,深入地讨论、交流。

在充分感受老人对海鸥的情感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读、悟课文的第二部分,体会海鸥对老人的情意。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课前准备:

1.收看关于动物方面的科普电视,尤其是关注海鸥。

  2、收集关于“海鸥老人”吴庆恒的资料。

七、学习活动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任务: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手法。

教学重点:

感知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手法。

教学环节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批注

一、导入新课

和人一样,动物也有自己的爱憎,自己的情怀。

在这一单元,我们将走进动物丰富的情感世界,去感受它们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

 

学生注意倾听,产生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通读全文,看看在预习的

基础上还有哪些字词没弄懂的?

2.小组交流。

出示下列词语的解释供学生参考:

退色撮抑扬顿挫歇落滇池守灵旋涡

 3.全班交流小组内未解决的问题。

4.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引导学生把课文分为两部分,说说段意。

1.学生通读全文,画出不懂的

字词.

2.小组交流,解决不懂的问题.

 

3.交流小组内未解决的问题.

4.学生举手回答。

(第一部分:

1-13自然段,第一部分:

14-19自然段。

三、再读课文,质疑

1.学生练习快速阅读课文,思考:

课文中哪些地方,你特别感动?

哪些地方有疑问。

在文中标注出来。

2.小组交流。

(注意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1.学生练习快速阅读课文。

 

2.小组交流,各自提出问题讨论。

四、作业:

1.书写生字新词。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任务:

学习课文内容,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情谊。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句子的意思,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教学环节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批注

一、导入

这节课,让我们走进老人与海鸥的世界,去感受动物与人的真情。

二、读思结合,学习第一部分

1.学生细细地品读,找出老人爱海鸥的语句,进行批注。

2.集体交流,深入讨论,感受老人对海鸥的一片真情。

根据自己的理解充分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师注意引导。

出示重点语句:

 

(1)“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放在湖边的围拦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

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扫得干干净净。

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2)“在海鸥的鸣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

侧耳细听,原来是亲呢得变了调的地方话──“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

 (3)“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退色的过时布衣……”从老人的外表描写,你能感受什么?

3.再读1至13自然段,读出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指导朗读,感受老人对海鸥的爱。

1.学生细细地品读,找出老人爱海鸥的语句,进行批注。

2.集体交流,深入讨论,谈自己对句子的理解。

 

(1)老人的动作是那么娴熟,与海鸥之间的配合是那么默契、和谐。

一个“扫”字,说明作者把鸥群吃食物的样子写得生动传神。

写出了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动人情景。

 

(2)通过朗读,我们可以感知老人对海鸥的亲呢,对海鸥的爱。

 

(3)勤俭的老人,却无私地对海鸥的付出,这是源于老人对海鸥的爱。

3.学生自由读1至13自然段,读出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三、学习第二部分

1.读14-19自然段,思考:

安放老人遗像的地方发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自主学习后汇报一下意想不到的事情和“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

 

 

2.再读课文,在书的空白地方写出自己的体会和感受,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最后在全班交流。

出示重点句子:

(1)“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

”(抓住“瞻仰”一词体会海鸥对老人的敬仰、尊敬及把老人当作亲人。

(2)“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抓住“纷纷”“肃立不动”等词体会海鸥对老人的尊敬、爱戴。

(3)“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为何用“扑”而不用“飞”?

引导学生想像海鸥大声鸣叫似乎在说些什么?

从“白色旋涡”体会海鸥对老人的不舍、悲痛及对老人的一片深情。

3.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海鸥对老人的感情。

1.学生读14-19自然段,读后汇报。

(1)海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海鸥纷纷落地,在老人遗像前站成两行,肃立不动,我们收遗像时,像炸了营似的扑过来。

(2)因为海鸥和人一样,也是有丰富的感情的,他们和老人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他们失去了一位好朋友,怎能不感到伤心、难过呢。

2.学生自由读课文,并在书的空白处写出自己的体会。

(1)小组内进行交流。

(2)全班交流读书感受。

 

3.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进一步体会海鸥对老人的感情。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学到这里,你有什么感受?

用一、两句话写一写。

2.交流收集的有关海鸥老人吴庆恒的资料,深化对本单元主题的认识:

人类爱护动物,动物回报以爱。

3.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所收集的资料,谈谈自己的看法,并就人类如何与大自然友好相处提出建议。

1.学生在书上写感受,并读给同学听一听。

2.交流收集的有关海鸥老人吴庆恒的资料。

 

3.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并提出建议。

课后小结:

 

板书设计:

21老人与海鸥

关心爱护

老人海鸥

依依不舍

第22课跑进家来的松鼠

一、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储备、干脆、失踪、不甘落后、千方百计、哭笑不得”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爱动物,爱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松鼠与我们一家建立的深厚情感。

三、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如何将动物与人之间的感情写得真实具体的。

四、教学思路:

由说明文《松鼠》导入,交流松鼠留给我们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先引导学生通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说说松鼠在“我”家做了哪些事?

再读课文说说最喜欢哪件事,并结合相关语句说说自己体会。

引导学生充分地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感受作者一家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五、教学准备:

课前阅读描写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的资料,有条件的可观察家中的小动物。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环节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批注

一、从题入手,了解大意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提问:

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

3.学生练习快速阅读课文。

指名汇报预习情况。

要求:

不重复前面同学的发言,可以提出疑问。

(汇报过程中,扫除字词障碍,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脉络。

1.学生齐读课文

2.学生举手回答。

(如:

我家有只松鼠;松鼠是自己跑来的;松鼠活泼可爱……)

3.学生交流预习收获,并提出疑问。

学会的生字新词;课文的大意;说说松鼠在我家做了哪些事。

二、根据提示,拟订提纲

1.学生自读提示,想想这节课的学习任务是什么?

  

2.指导学生拟订自学提纲。

(原则:

尽量考虑听说读写多方面的训练。

1.学生自读提示,弄清学习任务。

(松鼠在“我”家做了哪些事?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分小组拟订自学提纲。

三、指导阅读,体会情感

1.学生独自根据提纲自学课文。

2.分组交流学习情况。

3.全班交流:

松鼠在“我”家做了哪些事?

你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出“我”的一家人十分喜欢松鼠?

 出示重点句子:

(1)它整天满屋乱跑,在橱柜和架子是跳来跳去,动作灵活的惊人,从来没有碰掉过一样东西。

 

 

(2)有时,松鼠跳到我的肩上,用小嘴蹭我的脸,还轻轻咬我的耳朵,我想它是又想吃糖了。

可我又是哪儿给它找去呢?

(3)爸爸哈哈大笑,说:

“我怎么没想到这一点呢!

咱们家的松鼠是在储备冬粮呢.森林里的松鼠到了秋天,就要开始储备冬粮.这是松鼠的天性,咱们的松鼠自然也不甘落后!

(4)有一天,它干脆失踪了,哪儿也找不到,也许它跑到花园或森林里去了吧?

我们心里空落落的。

4.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指导朗读。

1.学生根据提纲自学课文。

2.小组交流自学情况

3.全班汇报交流。

(学生可按课文叙述的顺序汇报,也可先汇报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可先交流事件再谈感受,也可夹叙夹议。

(1)这句话介绍的是松鼠的习性.从“满屋乱跑、跳来跳去、惊人、从来没有”中我们看到的是作者对小松鼠的这些行为没有丝毫的埋怨,我们读到的只有称赞。

(2)从“跳、蹭、轻轻咬”中看出松鼠已成为小作者亲密的伙伴,几个动词不仅写出了松鼠的可爱灵活,更流露出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3)爸爸发现自己错怪了孩子,不仅没有责怪松鼠,反而哈哈大笑,爸爸对松鼠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4)从“找不到、空落落”可看出他们多么舍不得这只可爱松鼠啊!

4.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句子。

四、朗读深化,学习表达方法

1.快速阅读,找出能表达我们一家与松鼠感情的部分,有感情朗读,想想作者是怎样写具体的。

2.交流作者表达方法。

  引导学生与前一课进行比较:

本文的写法与前一课比有什么不同之处?

 

1.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找出最能表达我们一家与松鼠感情的部分,有感情地朗读。

2.学生交流表达方法。

(要点:

通过几件趣事反映了松鼠的可爱,表达了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这种喜爱之情是隐藏其中的;爸爸的话和作者的议论从侧面反映了作者一家对松鼠的喜爱。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及自己观察的情况,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XX与XX的故事。

2.评一评,看谁的故事最感人。

1.学生讲故事。

 

2.学生评议。

六布置作业

观察一种动物,写一写。

课后小结:

板书设计:

第22课跑进家来的松鼠

动作灵活

松鼠爱吃甜食跳叼

垫窝

(调皮、可爱)储备冬粮千方百计叼藏

第23课最后一头战象

一、教学目标:

1.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日寇、埋葬、阵亡、喘息、香蕉、皮革、凝重、华贵、英武、气概、伤感、苍茫、石碑、焦躁不安、漫不经心、久别重逢、横遭不幸、震耳欲聋、浴血搏杀”;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能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能提出不理解的问题,与同学一起探究解决。

4.学习作者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感受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

二、学习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深厚情谊。

三、学习难点:

通过朗读感悟,感受作者的表达方法,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

四、教学思路:

先让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在把握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说说对嘎羧的印象。

然后研读课文,抓住最能说明自己见解的语段,细细品读,深深感悟。

最后,可根据班级学情,适当引导学生感悟到作者这样具体的描写,是语他所要表达的情感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五、课时:

2课时。

六、课前准备:

1.了解作者相关知识,写作背景,对战象有一定了解;

2.学生预习课文,了解大象的相关资料,可以搜集其他关于大象及人与动物的故事。

七、学习活动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任务: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给课文划分结构段。

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手法。

教学重点: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环节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批注

一复习导入,交流对大象的了解1.孩子们还记得上学期我们学过的

1.学生自由发言。

(《与象共舞》)

一篇关于大象的课文吗?

谁来说说大象都可以为人们做些什么呢?

 

2.是啊,大象可真是人们的好朋友,可以为人们做这么多事情,你听说过大象还能帮助人们战斗吗?

这样的大象叫战象(板书:

战象),今天咱们一起认识一头经历过战斗洗礼的最后一头战象(补充完课题:

最后一头战象)。

 3.齐读课题,简要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4.再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文章都写了些什么吗?

你们很会思考,提出了这些很有价值的问题,现在就自己去找答案吧。

2.齐读课题,倾听老师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3.再读课题,说说你想知道的。

(如:

为什么只有最后一头战象?

最后一头战象怎么来的?

最后一头战象怎么样了?

写了最后一头战象的哪些事情?

……)

二、速读课文,了解大意

1.快速阅读全文,在书上找刚才提问的答案,在书上进行勾画。

2.学生阅读后解决简单的问题。

3.指名说一说课文写了战象的哪些事情。

1.快速阅读全文,寻找答案,在书上勾画。

2.同桌交流解决简单的问题。

3.说说课文写了战象的那些事情。

(英雄垂老─重披战甲─重临旧地─自掘坟墓。

三、再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1.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或者你喜欢的语句,也可以在旁边写出自己的体会。

2.生提出自己不懂的字词或句子(如:

浴血搏杀、泣不成声……嘎羧为什么不搬东西,整天优哉游哉

1.默读课文画出不明白的地方及喜欢的语句,并在旁边写出自己的体会。

2.提出自己不懂的字词或句子。

 的?

3.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

4.自己阅读感悟后,小组再合作研读:

交流感受特别深的地方,提出不懂的问题讨论解决,准备汇报自主合作。

3.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

4.小组合作研读

 

四作业设计:

  1.继续朗读课文。

  2.抄写文中的生字和词语。

 

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任务: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句子的意思;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最后一头战象在死前的变化及它所做的事情。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句子的意思。

教学环节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批注

一、再读课文,说印象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并一起解决了一些问题。

学到这儿,嘎羧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可以做简单的整理,以便明确下一步的研读目标)

学生说印象。

(如:

可能有“善良”“怀旧”“坚强”“忠诚”“英勇”等。

 

二、研读语句,细感悟

1.文中哪些语句的描写给你留下了这样的印象?

请你快速读读课文,画出有关语句,读一读,品一品。

(教师巡视,并参与学生

的自主学习。

1.学生快速读课文,画出有关语句品读。

2.小组交流,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

3.全班交流,在理解的基础上相机指导朗读:

 出示重点句子,学生读相应句子汇报:

(1)“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象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2)“它什么也没吃,只喝了一点水,绕着村子走了三圈。

 

(3)“它站在江边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

”(教师引导学生想象。

小结:

 这样的悲壮,这样的深情,这仅仅是一头战象吗?

这是一位让人满怀敬仰的英雄,这是一位让人饮泪歌颂的英雄!

  

(4)“象鞍上留着弹孔,似乎还有斑斑血迹──平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

二十六个春秋过去,象鞍已经破旧了,仍显出凝重华贵;嘎羧披挂上象鞍,平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

 为什么战象见到战斗过的象鞍那么激动?

为什么战象披挂上象鞍又显得那么英武豪迈?

 (5)“嘎羧要走的消息长了翅膀似的传遍全寨,男女老少都来

给嘎羧送行。

许多人泣不成声。

村长在嘎羧脖子上系了一条洁白的纱巾,四条象腿上绑了四块黑布。

 (6)“来到石碑前,选了一块平坦的草地……我们躲在远处,看着它的身体一寸一寸往下沉。

” “嘎羧卧在坑底,侧着脸,鼻子盘在腿弯,一只眼睛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

”从这里你体会到什么?

(7)课文里还有令你感动、令你深思的语段吗?

请有感情地读一读吧。

2.小组交流,汇报自学情况。

3.学生交流,理解后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相关句子

 

(1)从“呼呼吹去”“久久地”“摩挲”“泪光闪闪”,可以深刻地感受到嘎羧见到象鞍时内心涌动的对辉煌过去的深深留恋与回味!

(2)从这里感受到战象也已经对村寨和村寨的人们产生了依依不舍之情。

(3)从“久久凝望”看出它一定又看到了二十六年前惊天地、泣鬼神的一幕。

“亲了又亲”的礁石,也许是嘎羧曾经奋力杀敌的一处战场;“震耳欲聋的吼叫”,也许是嘎羧在深情呼唤战友们的灵魂,也许在诉说它对战

友的深深怀念,也许在告诉战友,它也将来陪伴它们……

(4)从这里可以体会到当时战斗的惨烈,战象对战斗记忆犹新,披挂上象鞍有一种无比自豪的感情。

通过对象鞍和嘎羧的简练描绘,赞颂了嘎羧的英雄气概。

 

学生可联系前面的威风凛凛,逐渐衰老和现在进行对比理解。

 

 

(5)从“泣不成声”“系纱巾”“绑黑布”可以感受到村寨的人们对战象已经有了难以割舍的情感,人们对战象的将要死去表达了极度的悲伤。

(6)从嘎羧自掘坟墓这一举动,我们体会到它的忠诚。

学生理解句子后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7)学生继续交流令自己感动的句子,练习感情朗读。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此时你想用怎样的语言来赞颂嘎羧,赞颂这位可歌可泣的英雄呢?

请写下你最深切的感受,写下你最诚挚的赞颂吧。

 2.我们刚刚学习过的《老人与海鸥》一课有那些相同的地方?

 3.引导学生从人与动物之间的情感和课文都有具体的描写两方面进行比较,再次体验动物丰富的情感和文章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

  

1. 学生练笔,集体交流

 

 

 

2.学生说说这篇课文与《老人与海鸥》一课相同点

3.读相关句子体会表达方法

四、推荐作品

 像这样写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情感故事的文章还有很多,孩子们下去可以再看看《第七条猎狗》、《再被狐狸骗一次》、《义犬复仇》

 

学生课文阅读所推荐的作品

五作业设计:

1.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2.小练笔:

选择一个感人场景,想象嘎羧内心的感受,并写下来。

课后小结:

 

板书设计:

               23、最后一头战象

             善良 忠诚 英勇 坚强

第24课金色的脚印

一、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缘故暗淡消瘦知觉空落落光秃秃冷清清直勾勾大摇大摆无影无子踪”等词语。

2.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狐狸一家及它们与正太郎之间的感情,懂得与动物要和谐相处。

二教学重点:

了解故事的内容及意义,明白动物也有亲情,也有伟大的爱。

三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这个故事认识人与动物的关系,知道人应该与地球上所有生命和谐相处的道理。

四教学方法:

通过多读、有感情的朗读,达到理解本课的目的;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狐狸一家及它们与正太郎之间的感情,懂得与其他生命互爱互助,和睦相处。

五教学准备:

1.收集人与动物之间发生的真情故事。

2.观察家中的小动物。

六、教学时间:

1课时。

七、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环节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批注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你们心目中,狐狸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

  看来狐狸在大家心中不是好东西,今天我们来学一篇关于狐狸的故事的文章,学了以后,也许你会给狐狸平反了。

板书:

24.金色的脚印

学生交流对狐狸的印象,也可讲狐狸的故事。

 

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放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语句,了解故事的大意。

 2.汇报初读情况。

(1)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2)说说对狐狸的初步印象,对“我”的认识。

(3)说说你还读懂了什么?

有什么问题?

1.学生放声读课文。

2.学生举手汇报初读情况。

(读懂的内容可能有:

老狐狸救了“我”;小狐狸在“我”的帮助下获得了自由。

可能提的问题:

“我”为什么要帮助救狐狸?

课文结尾及题目有什么义?

三、深入探究

 1.结合阅读提示,边读边思考:

老狐狸为了救小狐狸都做了些什么?

它们和正太郎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出示重点句子:

(1)只见一只大狐狸正冲着秋田狗大摇大摆地走过来,他嘴里叼着一只多哆嗦嗦的鸡。

(2)这时,另一只老狐狸悄悄地出现了……就卧在地上给老狐狸喂奶。

(3)老狐狸觉察的无论如何也咬不断那铁链,就咬那根栓铁链的木桩。

(4)正太郎探头往地板下面看时……不见了。

(5)他费力睁开眼睛,蒙胧中看见一只大狐狸睁在不停地舔着他的脸颊。

另一只狐狸蹲在他的胸脯上,温暖着他的身体。

 2.小组内展开讨论,交流看法。

 3.汇报探究结果。

  针对“我”为什么要帮助救小狐狸这一问题,应探究出如下内容:

(1)开始,“我”见两只老狐狸救小狐狸没成功,觉得小狐狸可怜,出于同情,“我”想为小狐狸解开铁链。

(2)当“我”发现两只老狐狸在自己家里做了窝并开始咬那根拴铁链的木桩时,“我”打消了放小狐狸的念头。

(引导:

“我”此刻会怎么想?

(3)“我”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让老狐狸施展自己的本事,又决定给老狐狸投送食物。

渐渐地,老狐狸体会到“我”的善良,和“我”熟了,常有一些亲昵的举动。

我越发感受到狐狸是有情有义的动物。

(4)当“我”为寻回小狐狸而失足受伤时,是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