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区域经济概况.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696047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3.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区域经济概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云南区域经济概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云南区域经济概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云南区域经济概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云南区域经济概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云南区域经济概况.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云南区域经济概况.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云南区域经济概况.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云南区域经济概况.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云南区域经济概况.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云南区域经济概况.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云南区域经济概况.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云南区域经济概况.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云南区域经济概况.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云南区域经济概况.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云南区域经济概况.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云南区域经济概况.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云南区域经济概况.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云南区域经济概况.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云南区域经济概况.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区域经济概况.docx

《云南区域经济概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区域经济概况.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云南区域经济概况.docx

云南区域经济概况

云南省区域经济概况

摘要:

本文是根据区域经济学的主要内容,简单的采用了区域经济学常用的一些区域经济分析方法,比如,均衡分析、非均衡分析、边际分析法、制度分析法和结构分析法等分析方法,对云南省的经济增长状况、区域空间结构、区域产业结构、城市经济、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与区域统筹和区际分工与联系等内容做了简单的调查和分析。

云南省的区位优势很明显,使云南省的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由于云南省地处边境,离经济发达地区距离太远,这在很大程度上又制约了云南省的发展。

关键字:

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区域统筹;区际分工

摘要…………………………………………………………………………………I

引言…………………………………………………………………………………I

正文…………………………………………………………………………………1

1.区域空间结构……………………………………………………………………1

1.1地理区域优势得天独厚……………………………………………………1

1.2交通区位优势逐步呈现……………………………………………………1

1.3资源优势与生俱来…………………………………………………………1

1.4自然状况……………………………………………………………………1

2.区域产业结构……………………………………………………………………2

2.1农业…………………………………………………………………………2

2.2工业…………………………………………………………………………3

2.3第三产业……………………………………………………………………4

3.区域经济增长……………………………………………………………………7

4.城市经济…………………………………………………………………………8

5.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与区域统筹………………………………………………9

5.1从发展战略需求的高度,进一步明确区域经济发展思路………………9

5.2从区域发展的差距,寻求区域经济发展的突破口………………………10

5.3从顺应区域经济发展趋势,优化区域经济结构,强化区域合作………10

6.区际分工与联系…………………………………………………………………12

6.1合作机制逐步完善…………………………………………………………12

6.2取得成效明显凸现…………………………………………………………13

6.3今后参与的主要构想………………………………………………………14

结论…………………………………………………………………………………15

参考文献……………………………………………………………………………15

引言中国区域经济学的发展正迎来一个新的时期,对中国区域经济问题的研究也必然是与时俱进的。

中国区域经济问题研究的未来的总的趋势是:

追踪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趋向,总结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经验,提出解决中国区域经济问题的新理念,形成区域经济学的新理论。

本文主要为了探索云南省的区域经济概况。

I

正文

1.区域空间结构

1.1地理区域优势得天独厚

从地理区位来看,云南省位于中国西南边陲,境内东与贵州接壤,其东南方是广西,北边与四川相连,西北边是西藏;境外是东南亚,南亚次大陆的结合部,与东盟的越南,老挝,缅甸三国接壤,通过澜沧江――湄公河与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相连,是中国连接东南亚,南亚最便捷的陆上通道;国境线长达4061公里,占中国陆上边界的1/5,拥有国家一类口岸12个,二类口岸9个,90个边民互市通道和103个边贸互市点。

云南素有“贯通两个大洋,连接三大市场”的综合区位优势。

1.2交通区位优势逐步呈现

从交通区位来看,云南贵昆、成昆、南昆、內昆等铁路干线和通往越南的滇越铁路,形成了云南通往全国及越南的铁路运输网络;以昆明为中心200公里范围内主要干线公路高等级化,基本建成出省,通边的高等级公路骨架网。

1.3资源优势与生俱来

云南的资源比较丰富、以优美的自然风光,再加上宜人的气候特征和多民族的人文资源,促成了旅游业的大发展;热带和亚热带的气候使得云南的植物资源和种类较多,促成了生物医药和烟草的繁荣;地下丰富的矿产资源使得采矿加工的发展;还有丰富的水能资源,使得云南成为华东地区和东盟国家主要的电能输出地。

1.4自然状况

海拔云南省地势北高南低,海拔相差大。

南面海拔一般在1500-2200米,北面在3000-4000米之间,全省最高点-梅里雪山的卡格博峰海拔6740米,东部为云贵高原,地形渐趋平缓,一般海拔76.4米。

自然资源云南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素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有色金属王国”,“药材之乡“的美誉。

植物:

云南是全国植物种类最多的省份,不仅有热带,亚热带,温带,寒温带植物种类,而且还有许多古老的,衍生的,特有的以及从国外引种的植物,在全国近3万种高等植物中,云南就有1.8万种,占全国总数的一半还多。

水资源云南省雨量充沛,河流湖泊众多,每年流量2,000亿立方米,相当于黄河的3倍。

过境水量1600亿立方米,两项合计人均拥有1万多立方米,为全国人均拥有量的4倍,丰富的水资源形成了丰富的水能资源,并且成为最大的能源优势。

云南省土壤类型多种多样,具有垂直分布特点。

全省有16个土类,其中黄土壤占20%,红壤占全省面积的一半,故云南有“红土高原”之称。

云南稻田土壤细分有50多种,成土母质对为冲积和湖积物,部分为红壤性和紫色性,大部分呈中性和微酸性,有机质1.5%-3.0%,氮磷养分含量比旱地高。

山区旱地土壤约占全省的64%,坝区旱地约占17%。

云南的地貌,以云南元江谷地和云岭山脉南段的宽谷为界,云南全省大致可以分为东西两大地形区。

云南东部为滇东、滇中高原,称云南高原,属云贵高原的西部,云南平均海拔在2000米上下。

云南这里主要是波状起伏的低山和浑圆丘陵,发育着各种类型的岩溶地貌,其中有著名的云南石林、丘北普者黑、罗平多依河、宜良九乡溶洞、建水燕子洞、泸西阿庐古洞等风景旅游区。

云南西部为横断山脉纵谷区,高山与峡谷相间,云南地势雄奇险峻,其中以三江并流最为壮观。

一般来说,云南西北部海拔在3000米~4000米;云南西南部海拔在1500米~2200米;云南靠边境地区地势渐趋和缓,海拔只在800米~1000米,个别地区下降至500米以下,是云南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之所在。

云南也是一个很大的地质博物馆。

禄丰县的早期侏罗纪地层中曾出土大量蜥脚类恐龙化石,留存较为完整,现已在县城建成恐龙博物馆供游人参观。

另外,澄江县的帽天山更是地质界中的“明星”,因为这里出土了数量多、种类丰富、留存完好的寒武纪多细胞生物的化石,有力地证明了“寒武纪生物大爆炸”的存在。

昆明市东川区也是全国闻名的“泥石流博物馆”,早期这里因为大规模不科学地开采铜矿,再加上气候、地形等原因影响,形成了较大规模的泥石流频发地段,泥石流现象比较典型。

2.区域产业结构

2.1农业

烟草产业是云南最大的支柱产业。

烤烟种植面积和产量居全国第一,约占全国总量的30%。

2009年,烤烟种植面积达39万公顷,产量达88万吨。

糖产业和茶产业是云南除烟以外的传统骨干产业。

云南甘蔗品质好,糖分含量高,甘蔗种植面积,产量均居全国第二位。

云南是实际茶树的原产地,种植和利用茶叶的历史有1700多年,是我国的古老茶区,茶树品种资源极其丰富。

在云南茶叶生产上应用最广的是普洱茶种,即云南大叶种,它的有效成分含量高,具有显毫、味浓、回甘等特点。

云南茶叶的主要品种有绿茶、红茶、普洱茶、紧压茶等。

目前,云南茶叶种植面积已超过35万公顷,占全国茶叶总面积的19%以上,居全国第一;茶叶产量已超过18万吨,居全国第二。

云南橡胶产业已有相当规模,已建成仅次于海南的天然橡胶基地。

在橡胶种植中,云南创造出一套适合云南特点抗寒高产综合技术,使得全省种植面积迅速扩大,橡胶的单位面积产量居全国之冠,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目前,云南橡胶种植面积已超过46万公顷,产量30万吨,居全国第二。

花卉产业是云南新兴产业。

云南花卉品种资源丰富,有野生花卉约2500多种,在长期的栽培选育中,已推出一批有色有香的奇花异草,其中山茶、杜鹃、报春花、兰花、百合、木兰、龙胆、绿绒蒿“八大名花”最为盛名。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云南花卉生产特别是鲜切花生产发展迅猛。

近年来,在新品种研发、扩大出口、带动花农增收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花卉基地已由昆明市逐渐向玉溪、曲靖、红河、大理、迪庆等州市延伸,形成以温带鲜切花为主体,热带花卉、球根类花卉、盘花和观赏园艺植物共同发展的产品格局。

2009年鲜切花产量已达56亿枝,居全国第一,出口量占全国的50%,云南已成为亚洲最大的鲜切花出口基地。

2.2工业

产业结构单一、产业层次低下、资源型产业占比高等问题,带来的是云南工业总体呈现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资源压力和环境压力双凸显,云南工业可持续发展严重受制于此。

不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云南工业无以为继,曾经拥有的辉煌也注定成为过去时。

2.2.1传统产业路在何方

  有色金属、钢铁、化工、煤电、建材等传统产业构成云南省重化工业的主体,在全省工业总量占比超过50%。

这意味着基本属于“两高一资”型产业范畴的云南重化工业,既是目前全省工业经济乃至全省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力量,同时又是节能减排、降低资源消耗首当其冲、任务艰巨的产业群体。

如何让这个产业群体既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又使之逐步走上一条低碳绿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转变发展方式既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要求,也是企业生存进步的内在需求。

”云天化集团董事长董华认为,云天化集团虽已跻身中国化工企业骨干行列,成为磷复肥企业全国老大、亚洲老二,集众多殊荣于一身,但如不抢抓机遇,加大调结构转方式步伐,企业多年发展形成的竞争优势将会减弱,发展空间将会越来越小,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考验。

董华的忧患意识代表着云南省传统产业领域企业决策者们共同的危机意识。

  一、知行合一,云南企业在行动。

  淘汰落后产能,用先进工艺和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让含碳量低下去,含“金”量高起来。

  在云铜、在云锡、在驰宏锌锗,落后的冶炼设备和产能被逐一拆除淘汰,代表世界先进工艺水平的艾萨炉、澳斯麦特炉巍然矗立。

过去烟雾弥漫的厂区上空,开始露出蓝天白云;在昆钢,随着2000立方米大高炉的投产,一座又一座小高炉在定向爆破声中消失;在云铝,两次大力度技术改造后,吨铝能耗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在美丽的抚仙湖畔,一批小黄磷落后产能已被消灭;在全省水泥行业,小水泥淘汰速度在加快,骨干企业中先进的干法工艺推广使用率逐年上升……

  二、拉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发展精深加工产品,实现低资源消耗和高效益产出。

  已成为全球最大锡生产企业的云锡集团,并不满足于做锡产量的世界老大,更倾力于打造世界一流的锡材和锡化工精深加工中心。

目前,云锡锡材和锡化工深加工产品销售收入已经占企业总收入的35%,形成了更高发展质量层面上的新经济增长点。

  三、拓展与主业相关或非相关的多元化发展空间,形成多支撑点的企业良性发展格局。

  昆钢优化产业布局、多元化发展成效明显,2009年非钢产业收入占总收入40.3%,利润占比高达85.2%。

云天化成功实施新材料发展战略,玻纤和聚甲醛两大系列产品的技术和产能都跃居全国同行业前茅。

管理创新,人才优胜,靠管理和人才优势创造竞争力优势。

  云南建工集团凭借“效益至尊”的管理模式和任人唯“能”的用人机制,5年利润激增20倍。

云天化股份公司坚持横到边、纵到底的全程质量现场管理和职工岗位成长计划的实施,创出了传统大化肥生产设备连续安全运行周期最长的世界纪录。

  在我们收获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正视尚存的差距——云南省正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阶段,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任务艰巨,迈向工业化成熟阶段的征程并不平坦,充满荆棘。

据权威统计数据,目前云南省企业技术水平整体落后,达到国际和国内先进水平的分别占3%和9%左右,70%左右处于国内一般水平,落后技术还占一定比例;全省单位GDP能耗高于国内平均水平40%以上。

调结构转方式,全面提高发展质量与效率,云南省传统产业已迈步前行。

这是一场攻坚战,又是一场持久战,面对依然严峻的现实,需要更坚定的决心与执著。

2.2.2新兴产业布局明天

  审视云南工业结构,省工信委副主任许云的表述十分直观:

在100元的云南工业增加值中,重化工业53元,烟草工业36元,其他产业加在一起只有11元。

  这组数字透露了云南工业产业结构的单一和畸形,也让人嗅到了过重的“烟味”和“矿味”。

除了烟和矿,云南还有什么?

  一、做大新兴产业蛋糕,这是云南优化工业结构、整体做强工业的一大战略方向。

  有专家认为,云南工业在保持总量持续增长的前提下,应该用5年左右的时间,使烟草产业比重下降3至5个百分点,重化工业比重下降10个百分点以上,腾出的空间让给生物医药、光电子、先进制造业、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不断培育壮大,使新兴产业比重达到20%左右。

按这种战略思路,云南新兴工业发展如何布局?

  装备制造业前面冠以货真价实的“先进”二字,理当进入新兴产业行列。

国际金融危机的洗礼,使发达国家重新审视先进制造业在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中的分量,纷纷开始了一次工业化基础上的二次工业化步伐,目的就是要保持重要制造业的世界领先地位,由此可见先进装备制造业对一个国家工业经济的重要性。

  云南省的装备制造业有着耀眼的历史,第一根中国制造的电缆就诞生在这里。

目前,大型落地铣镗床系列、卷烟自动化物流系统等32种产品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冲击式水轮发电机组、微光夜视镜等27种主要产品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大型铁路养路机械成套设备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达80%……但就整体而言,与先进省市相比,云南省装备制造业存在着“三弱一滞后”:

产业规模小、整体竞争力弱,产业链短、零部件配套能力弱,主要工艺装备落后、自主创新能力弱,国有企业比重高,体制机制改革步伐滞后。

  二、盘活亮点,找出差距,明确路径,云南先进制造业全新起跑。

紧扣年均增长20%以上的奋斗目标,全省将着力培育发展大型数控机床、电力装备、新型柴油发动机、矿冶成套设备、新型农业机械、大型铁路养护机械、自动化物流成套设备等八大优势产业及相关产品,通过加大投入、战略合作等措施提高创新能力,推进产业集群发展。

力争到2012年和2015年销售收入分别达到1000亿元和1400亿元。

  以丰富生物资源为基础的云南生物医药产业,目前仍然是大资源小产业的格局。

底蕴丰厚而步履蹒跚,云药产业呼唤更多的“云南白药”破茧成蝶。

  按照省发展和改革委牵头有关部门制定的产业发展最新规划,到2012年,云药工业产值力争达到200亿元,年均递增17.8%;到2015年达到400亿元,年均递增26%。

全省将着力推进生物疫苗、白药、三七、天麻、灯盏花系列产品的深度开发和二次创新开发,形成一批像云南白药一样有核心竞争力的云药品牌。

  三、发展新能源产业对有效优化云南省能源结构、减弱煤电生产的资源和环境压力意义重大。

  有序开发水电,稳定控制煤电,积极发展核能、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能源,云南省能源产业发展的基本构架思路已经清晰。

鉴于水电常年调节能力弱,风能、太阳能比例小,短期内难以替代的现状,云南省提出了积极筹建核电的战略构想。

随着我国积极发展核电政策的出台,以及核电发展布局由沿海向内陆地区拓展的态势,专家建议云南省要争取在“十二五”前期启动核电相关项目前期工作。

水电为主,火电为辅,核电加快发展的云南多元良性电力格局的形成,也许不再遥远。

  省政府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关于共建中国昆明光电子产业基地协议的签订,标志着云南发展光电子新兴产业步伐开始加快。

具备光电子产业发展资源、技术和政策优势的云南,目前正迎来三大发展机遇:

全球光电子产业市场空间持续扩张,国内外相关产业加快转移,国际金融危机为光电子产业跨越发展提供重要契机。

云南省将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用5年时间把光电子产业培育成长为1000亿元的新兴骨干产业。

  放眼云南经济社会发展新的时代坐标,云南建设中国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的重大战略,为包括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在内的云南工业跨越发展提供了难得的现实机遇。

借此良机,云南工业加快建设开放型工业产业体系,打造外向型的产业集群发展平台,尽快形成面向东南亚、南亚国家的能源输出基地、出口加工基地和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基地。

桥头堡建设为云南工业优化结构、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对接了新的活力。

2.3第三产业

我们的经济结构和发展质量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较大差距,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偏低便是其中之一。

目前,中国第三产业比重刚刚超过40%,远远低于世界62%左右的平均水平,更低于发达国家70%以上的水平。

经过多年不懈努力,云南省第三产业长足发展,占GDP比重由1978年的17.4%上升到2009年的40.9%,虽然已接近全国平均水平,但仍处于发展不充分阶段。

在云南优化经济结构、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进程中,省委、省政府明确了加快发展、做大第三产业“蛋糕”的战略指向:

通过实施旅游产业二次创业和民族文化强省建设,着力加快发展旅游、文化两大龙头产业,有效带动现代物流业、金融服务业、信息服务业、公共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的整体长足发展。

  2.3.1二次创业,旅游产业发展转型升级

  曾经领跑全国旅游产业发展的云南,不知不觉中发现自己已经和正在被人赶超,油然而生出的危机感催生了云南旅游的二次创业计划。

从2005年至今,二次创业使云南旅游业发展再次起跑,续写佳绩。

  张立明是云南民族村主管营销的副总经理,他告诉记者,业内同行说他过去是“门票老总”,现在变成了“创意老总”。

原来,随着张立明把景区的一个个新创意成功推向市场后,云南民族村景区旅游产业链条不断拉长,总收入中已有30%来自门票之外的其他经营收入。

他的主要精力也由整天想着怎样多卖门票转到如何多出新创意上来。

现在,景区内建成了昆明古文化城,推出了普洱留香茶艺馆等。

人们在游览的同时,还可享受到富有云南民族特色的“吃喝娱”等系列内容,游客欢迎,商家高兴,景区人气兴旺。

    石林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局长李正平介绍,曾建起全国首座五星级旅游厕所而轰动的石林景区,提质升级的步伐没有停过,如今已跻身全国首批五A级景区和全国文明风景区行列。

云南民族村和石林风景区的变化是云南旅游业在二次创业中转型升级的两个缩影。

不少时隔几年再次到云南故地重游的游客都有新鲜感,认为云南旅游的品位高了,内涵更丰富了。

  作为云南省第三产业的龙头产业,云南旅游业被冠以云南明星产业是准确的。

美丽的云南山水和特色鲜明的民族文化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的同时,也把云南旅游产业发展的被关注度提升到了更高的层次。

2009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云南旅游产业发展和改革规划纲要》,国家旅游局把云南确定为全国旅游产业综合改革发展的首个试点省份,这标志着云南省旅游产业发展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云南旅游产业发展由此进入到一个全新时代。

  进入国家战略视野的云南旅游业也当用更高标准审视自己的发展差距。

2008年,云南省旅游业总收入达到663.3亿元,其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达到6.8%,高于全国4%多一点的平均水平。

然而同一年,美国、西班牙、德国、法国、英国等旅游发达国家旅游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都超过10%,高的达20%。

  随着二次创业计划在更高层次上纵深推进,云南旅游产业向更高目标转型升级的步伐也在加快,实施路径更为清晰。

  路径一,进一步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全面打造六大黄金旅游区。

在巩固和提升滇中大昆明国际旅游区和滇西北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的同时,建设完善滇西南大湄公河国际旅游区、滇西火山热海边境旅游区、滇东南喀斯特山水文化旅游区,启动开发滇东北旅游区。

从目前情况看,无论是传统区域还是新开发建设区域,六大旅游区都呈现出强劲发展势头,今年一季度接待旅客人数同比均大幅增长。

  路径二,进一步提高外向度和国际化水平。

云南旅游业将抓住建设中国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的重大机遇,推进国际化进程,把云南建成中国一流、世界知名的重要旅游目的地。

着力在旅游产品国际化、旅游营销国际化、旅游服务国际化和旅游合作国际化等多个方面多管齐下,全面推进。

从今年开始,全省将在主要旅游城镇建设100个游客服务中心,在旅游交通干线和旅游景区建设2000座旅游厕所,完善普及一批中英文旅游标志牌。

从细节入手搞好旅游国际通道的公共服务设施。

  路径三,开发旅游新业态,丰富旅游产品。

以国家公园、旅游小镇和旅游特色村、休闲度假基地、民族文化旅游示范县、会展商务旅游基地,以及自驾车旅游、农业旅游、工业旅游、红色旅游等特色旅游产品的开发建设为重点,不断丰富完善云南省旅游产品体系,推动云南旅游产业提质增效和全面转型升级。

今年,全省要在继续推进普达措和老君山国家公园建设的同时,争取昭通大山包、梅里雪山、西双版纳、普洱莱阳河等至少5个国家公园开工建设,争取用2-3年时间建成10个国家公园。

另外,10大旅游文化名城、30个民族文化旅游示范县、60个旅游小镇、100个旅游特色村建设也在推进。

  路径四,通过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发展模式。

目前,全省旅游综合改革、跨境旅游改革、旅游与城乡统筹改革、企业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循环经济试点改革等各项改革试点全面启动实施,目的就是要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云南旅游发展模式,增强产业辐射带动作用。

5月26日,在北京召开的世界旅游大会提出口号:

“旅游,世界第一大产业,迈向新领域。

”我国已于去年底明确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有可能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国。

在这样的国际国内大背景大气候下,云南旅游业发展将与时俱进再创辉煌。

  2.3.2擦亮名片,文化强省建设使命催人

  从建设民族文化大省到建设民族文化强省,一字之别,昭示着云南文化发展战略指向,已由仅仅对丰富资源展示和有限开发利用的层面,上升到转变发展方式、打造文化支柱产业、培育文化核心竞争力的高度。

  从《云南映象》到《印象丽江》,两个文化产品的先后问世,产生了相同的轰动效应,不同的是一个在室内舞台,一个是实景歌舞,后者对文化与旅游产业的结合互动体现得更加到位,云南文化与旅游两大产业的融合共赢实现了新的突破。

从《梦幻腾冲》到《梦幻吴哥》,由同一省内创作班底推出的两台旅游歌舞剧,一个在中国腾冲,一个在柬埔寨吴哥,云南文化产业发展国际化已实现创作队伍“走出去”。

  从2009年文化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的5.9%到2020年要占8%,云南文化产业的奋斗目标已指向世界文化产业强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10%以上的先进水平。

悉心梳理云南文化产业发展的足迹,我们感受成绩而欣喜,寻找差距而清醒,迈向目标而鼓舞。

伴随改革开放30多年云南经济社会发展步伐,云南文化发展与时俱进。

特别是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在丰富厚重的民族文化资源支撑和强有力产业政策推动下,被冠以“云南现象”的云南省文化产业发展令世人刮目相看,产生了强劲的“云南响声”。

  《云南映象》一炮走红全国、走向世界,揭开了一批批具有鲜明“云南烙印”特色的佳篇力作泉涌而出的大幕,开启了云南当代文化产业加速发展的新征途。

从《云南映象》到《云南的响声》、《丽水金沙》、《勐巴拉娜西》、《香格里拉》等民族歌舞,从《一窝雀》到《太阳女》、《高原女人》等民族音乐,一阵接一阵的“云南旋风”吹遍神州大地,吹向大洋彼岸,铸就出云南文化产业的响亮品牌。

与此同时,把云南打造成为世界知名影视创作拍摄基地,已成为云南省文化产业发展的一大方向。

近年来每年有近百个影视剧组到云南拍摄,云南省先后与国内外影视机构合作拍摄了《千里走单骑》、《金凤花开》、《女若玛的十七岁》、《花腰新娘》、《滇西1944》、《我的团长我的团》等一批有影响力的本土题材影视佳作,以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