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法律的新思维.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696845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5.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球化法律的新思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全球化法律的新思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全球化法律的新思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全球化法律的新思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全球化法律的新思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全球化法律的新思维.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全球化法律的新思维.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全球化法律的新思维.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全球化法律的新思维.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全球化法律的新思维.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全球化法律的新思维.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全球化法律的新思维.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全球化法律的新思维.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全球化法律的新思维.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全球化法律的新思维.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全球化法律的新思维.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全球化法律的新思维.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全球化法律的新思维.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全球化法律的新思维.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全球化法律的新思维.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球化法律的新思维.docx

《全球化法律的新思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球化法律的新思维.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全球化法律的新思维.docx

全球化法律的新思维

全球化时代的法观念

一、全球化时代和全球化思维

(一)人的社会性与全球化时代到来的必然性

(二)当代全球化的性质和特点

(三)全球化的现实:

1.世界经济的一体化,

2.问题的世界性

3.交往和观念的全球性

4.国际性政治和国际性政治组织部的出现

由此看来,“全球化”(globalization)实际上它标志着人的活动已超出了民族国家的范围,达到一个新的水平、新的规模、新的层次和具有新的性质,即全球的水平、规模、层次和性质。

(四)全球化的观念和思维

1.“地球村”观念或人类共命运的观念。

这一观念的学部术用语为“整体性”或“一体化”观念。

“整体性”和“一体化”一词英语为integraty,integration,即整个世界、整个人类已联为一体,因而世界上各地区、各国家的人们已改变了彼此分离、互不往来的状态,而是建立了某些联系,并逐渐地联为一体,形成一个体系。

2.文化多元观念。

3.非国家主义的观念。

4.改革开放的观念。

5.和平交往、平等共处的观念

6.全球秩序和全球治理观念。

二、法律全球化问题

(一)法律存在不存在全球化或法律有没有全球化问题?

(二)什么是法律全球化?

法律全球化的表现

1.超国家法律或国际法的大量出现

2.国内法越来越具有开放性

3.在司法方面各国之间也越来越多地进行合作和共同打击国际性的犯罪活动

(三)当代全球化法律的主要属性

三、全球化视野下的新的法观念

(一)传统法律观的主要观点和特点——国家主义法观念

(二)全球化视野下的几个法观念

1.法以人类为本、以社会为本的观念

2.一体多元的观念

(1)一体多元的概念

(2)法律一体多元的表现:

1)多元的结构。

A..从世界范围看a横的有许多法系构成英美法系、大陆法系、伊斯兰法系等;b,纵的有不同法律秩序或层次

B,从一个国家看:

a,一国多制;b,形式上看有制定法、判例法、习惯法、学理法;c,从渊源上往往有本土的、外来的;d,从构成要素来看有理性的和非理性的、精神的和物质的(组织设施、人员);e从结构层次看观念层次、制度层次和秩序层次。

2)法的发展存在着“一体化”和“多元化”两种趋势。

这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是在国家法之外产生了非国家法。

其二,是同一法系内部不断地分化出新的;其三,是在全球范围内已达成共识并已产生共同的法律文件的法律领域,随着时间的变化,也会逐渐又分化出许多新的分支。

全球化时代的法观念

人们对一种事物的认识在不同的情况下会有差别,它或者是因为事物本身的发展,或者是因为观察视角的变化,而更多的情况下是二者皆有。

“全球化”(globalization)时代的到来,使法律发生了巨大变化,也使我们对法律的认识有一个全新的场景,在这一情况下,显然,我们应该与时俱进,重新审视对法律的认识,本文就是想以“全球化”为背景,谈一些对法律的新看法。

一、全球化时代和全球化思维

(一)人的社会性与全球化时代到来的必然性

社会性是人的本性之一,而社会性的基本含义是人的需要只有在社会中才能得到满足,人的才能也只有在社会中才能培育和施展。

这是因为个人的能力有限而需要无限。

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必须与他人交往,即进行物质或精神(包括思想与情感)的交换。

人的交往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物质的与精神的,野蛮的与文明的,和平的与战争的等。

但不管哪一种都是以实力为基础和以追求利益为目的的。

人的交往的范围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地扩大的,在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里它只限于同一血缘的人们,也就是说限定在氏族、部落的范围里;后来扩大到血缘关系之外,范围达于现在我们所说的“国家”。

国家按照亚里士多德的定义,它是能满足人的各种需要,从而达到自足的人群。

由于人的需要和由此而来的人的交往是不断扩大的,因而国家的规模和类型也在不断地变化。

如有城邦国家,即以交往场所为中心而形成的市民社会的国家;又如有民族国家,即以血缘或种族为主而形成的国家。

但人类进入近代时期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由此而来的交通工具的发达和信息技术的日益进步,人们的交往已突破了国家的界限,但在一个很长时期里还只是限于一个地区的几个国家之间。

也就是说,还只是区域性的。

而扩展到全球只是近现代的事,时间不过几百年。

它开始于1492年的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伴随着这一过程的是早期的西方少数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和对外的一系列探险、商业贸易、文化输出和军事侵略活动,其标志就是全球性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和少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世界霸王地位的确立。

不过,这一时期的初期,人类突破国家的交往还是很少的,范围也并没有像现在这样广泛。

进入了二十世纪下半叶以来,随着交通工具和信息技术的现代化,人类的交往才真正具有全球性,它使物质、能量、信息能在全球范围广泛交流。

这突出表现在世界经济已经联成一体,出现了统一的趋势,即资源配置上的统一、市场的统一、科技发展的统一、人材流动的统一、经济管理模式的统一、货币的统一、交往方式甚至是语言的统一,以及各民族文化的融合与趋同。

而由此使世界各国面对着许多相同的问题,如世界和平、大气污染、环境保护、跨国犯罪等,显然,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各国进行国际性的合作;而外层空间的开发和信息技术的进步,特别是英特网、电视的出现和普及,也使国家的界限日益模糊;另外,世界上出现了国家之外被称为“第三种力量”的许多组织,如族性、跨国公司、绿色和平组织、文明共同体、互联网族、世界贸易组织和国际金融组织等。

这意味着民族国家不再是全球化时代的实体基础,民族国家历史正向全球化世界历史转变。

这也就是说,全球性交往的产生和日益发展,意味着人类社会已进入以地球为范围的时代。

而“全球化”概念正是人们对这一变化感知所产生的观念。

人的活动和面对问题的全球性以及国家观念的淡化,正是这个观念的主要内涵。

(二)当代全球化的性质和特点

“全球化”是人类交往扩大到全球范围的必然结果,但这个结果并不是人类社会一开始就出现的,它需要一个过程。

有的学者把这个过程分为初级阶段、发展阶段和高级阶段。

他们认为第一阶段是全球化的原始积累时期,是西方少数资本主义国家以赤裸裸的暴力为手段向全球范围的扩张和侵略为特点的,它所建立的只是世界资本主义体系。

在这个阶段里,交往过程充满了野蛮和血腥,强权和暴力是交往的基本原则。

很明显,这一阶段的全球化其实质就是资本主义化或“西化”。

它企图把西方国家的资本主义制度和价值观念推向全世界,或者说用西方国家的资本主义制度和价值观念统治全世界。

在第二个阶段,即发展阶段,少数发达国家不再单纯以赤裸裸的暴力为手段向全球范围的扩张和侵略,而是更多地使用战争之外的手段,但仍以追求和维护少数发展主体的利益为目的,只不过其行为往往披着合法的外衣和打着国际组织的旗号而已。

我们所处的正是这一阶段,它是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为起点的。

在这一阶段里,由于世界上除了资本主义世界外,又产生了社会主义世界和第三世界,还存在着许多种国际性组织。

这意味着主体多元化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已经不能完全独霸全球了。

因此,这一阶段全球化的资本主义性质虽然没有根本变化,但已不那么纯粹,即已经开始发生着不利于资本主义的变化和产生了非资本主义的新因素。

也就是说,在这一阶段全球化已不再仅仅意味着单一化和西方霸权主义,而是引发出多元化和多极化的观念,它主张各种文化都有平等的价值,要求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应平等、自由地发展;认为全球化是在这些不同文化的冲突、交流和融合中实现的。

因此,它已包含着对第一阶段“全球化”行为的反思与批判,已在揭露其过程和结果的霸权主义性质,已使西方发达国家不再敢公开地蔑视非西方文化的价值了。

但是由于交往的基础是实力,目的是利益的扩大,而在这阶段里西方发达国家的实力仍居于主导的地位,因而其它国家不可能在事实上以平等的身份参与世界交往,也就难以从根本上影响全球化的进程和结果。

所以,今天的“全球化”仍然带有第一个阶段全球化的胎记,它是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以强大的经济实力为后盾,以高科技特别是计算机信息网络为手段,以西方政治、社会和文化为附带现象的征服扩张过程。

因此,当今全球化的现实并没有根本改变西方霸权主义性质,这也正是当进世界存在着一股反全球化思潮的原因所在。

全球化的第三阶段对现在来说还只是一种发展趋势,或者说只是人们对未来的一种设想或理想,它一方面强调了世界的统一性和各种主体发展中的日益接近,另一方面,更强调了发展中各主体的差异性和非同质性,以及由此而来的的多极化、多样化、多元化的格局。

它所追求的是彻底消灭交往中的不文明行为,使各个人、各种组织、各个民族和国家以平等的资格自由地进行交往,从而保障多极主体利益的合理、公平、公正的发展。

(三)全球化的现实

“我们已经进如全球化时代”,那么,全球化是一种什么样的时代?

或者说它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新图景呢?

对此人们有不同的描述,我们认为从形式特征而言,它所指的是人的交往活动已超出了(民族)国家的界限,达及全球的范围,这突出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1.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具体说来:

(1)经济活动已超出了民族国家的范围,全球性的市场已经基本形成,它能使经济活动的各种因素,如物质、资金、信息、人员,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

(2)经济活动已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组织,形成了分工合作的格局,大的如西方发达国家或第一世界国家的高科技产品,中等发达国家或第二世界国家的加工制造业,第三世界国家的原材料的初级产品。

小的如德国、日本的照相器材,瑞士的表,韩国的造船业等。

(3)超国家的经济组织即跨国公司的产生和迅猛发展,它们的企业分布在世界各地,它们的活动遍布全世界。

另外,还产生了许多行业性国际经济组织,如贸易业的世界贸易组织(WTO),金融业的世界银行等。

(4)经济产品的世界化,即满足人的需要的各种经济产品,已不是一个国所能完全提供的,而往往是来自世界各国,它突出表现在许多世界性的名牌产品的产生,许多物质产品和文化产品,能通行全球,而且有许多产品有统一的国际标准。

2.问题的世界性,或者说出现了许多世界性的问题,主要的有:

(1)世界和平的维护问题,包括核武器扩散问题,反对国际恐怖活动问题,难民问题;

(2)国际性犯罪问题,如国际性贩毒、走私、海盗、贩卖人口的防治问题;(3)国际性环境污染的防治问题,如空气温室效应;(4)国际性空间,如公海、外层空间、两极的开发和利用问题;(5)全球性的自然灾害,如海啸、地震、沙尘爆、传染病的防治问题等。

显然,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国际社会的合作。

3.交往和观念的全球性,在先进的交通工具(飞机)、通信工具(互联网、电话、电视)下,人们交往的时空被高度压缩,原先阻碍交往的时空隔阂正在消失,从而使地球变成一个村子,使人们之间的交往像一个村子的居民之间一样便捷。

这就使人们不再只是活动在一个狭小的地区里,而是能到各地、国外走走看看,能与不同地区、国家的人交流思想、交换物质,其结果不仅使经济发展具有全球性,而且使他们之间逐渐地形成一种共同的、全球性的人类意识和文化。

如在国际交往中已有为大家认可的语言,如英语、法语、中文等;在评价标准中已有许多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念,如自由、平等、民主、人权等。

4.国际性政治和国际性政治组织部的出现,包括政府间组织和非政府组织(NGO)大量涌现,如联合国、国际红十字协会、世界人权组织等,这就使国家或民族国家已不再是国际政治关系的唯一主体,原有的国家概念和国家的权力、特征发生了变化,变得不那么纯粹、完整。

如完整意义上的国家主权已不存在,一个国家,特别是弱小国家的政局往往受国际政治形势的影响。

由此看来,全球化实际上它标志着人的活动已超出了民族国家的范围,达到一个新的水平、新的规模、新的层次和具有新的性质,即全球的水平、规模、层次和性质。

(四)全球化的观念和思维

存在决定意识。

既然全球化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个新阶段,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达到了新的规模、水平和具有新的性质和效能,那么,它必然会产生与此相适应的新观念和新的思维。

不过,真正的全球化观念并不是对现实的简单描述,而应该是对现实的反思和批判的结果。

因为,全球化的现实中存在着许多负面的东西,它是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价值观念为基本取向的,它所形成的世界格局和秩序对第三世界国家来说是极不公平的,是“资本流遍全球,利润流向西方”,是利润和财富流向第一世界国家,把污染和贫穷留给第三世界人民,是少数超级大国肆无忌惮地推行其霸权主义。

这是因为,其历史成因在很大程度上源于西方发达国家对外侵略扩张,其现实的发展则主要为西方国家所操纵。

所以,它带有浓厚的帝国主义、殖民主义色彩。

正因为如此,它被有些人称之为是“西化”、“美国化”而加以反对。

上个世纪80年代在西方所产生的后现代主义思潮正反映了这一倾向,其总的特点是提倡解中心、消结构、消边界和多元化,反对中心、大叙事、一元化和绝对真理,上个世纪90年代产生的全球化观念明显受到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他们所构思的全球化模式是一个多种文化、各个国家、各种社会组织和平共处、广泛交流、平等竞争的局面,因而是价值多元、形式多样但又能融为一体的世界。

正如高峰在《发展理论全球化转向的分析模式及启示》一文中谈到这一点时指出的,“过去那种单一主体、单一中心、单一规范尺度的全球化已为多样化、多元化与差异化趋势所代替。

全球的同质结构——西方中心论所推崇的单一主体性霸权已为多元主体的网络结构所消解。

全球化的单一规范尺度已为多元差异的规范所取代。

多元规范尺度,使参与全球化的主体多元化。

全球化决不是由那种按照启蒙哲学构造的单一价值尺度支配的,相反,是由多元价值标准差异地重合的。

……因而,具有多元异质的主体拥有多样化的选择性。

不同力量、不同存在的高密度的相互作用和整合构成了新全球化时代的景观。

新全球化时代再也不是一个由统一规则统治的全球性整体,而是由多元规则、多种向度和多重力量交织的总体。

就每一个层面来说,是整体中的分散,分散中的整合,是一种德里达笔下的“撒播”状态。

这一状态是一种流动的、变化的、网络化的,而不是实体性的存在。

它并非等级森严的世界政治——经济——文化体系,而是平面化网络式的结构。

”[1]

90年代产生的“全球化”观念或“全球化”思维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地球村”观念或人类共命运的观念。

这一观念的基本点就是:

地球上的所有人,不分种族、肤色、性别、国家,大家都是“地球村”村民,有着共同的命运,面临着共同的问题,相互之间不再是陌生人、敌人的关系,而是朋友、乡当的关系,所以不是要一个排斥、消灭另一个,而是个人、种族的存在与发展有赖于整个人类的存在与发展,因而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这一观念的学部术用语为“整体性”或“一体化”观念。

“整体性”和“一体化”一词英语为integraty,integration即整个世界、整个人类已联为一体,因而世界上各地区、各国家的人们已改变了彼此分离、互不往来的状态,而是建立了某些联系,并逐渐地联为一体,形成一个体系。

这意味着他们之中产生了某些共同的东西或因素,如共同的市场、语言、货币、文化,共同的问题(环境保护、反恐、反对海盗、国际走私、难民),共同的价值观念(自由、民主、人权)等。

2.文化多元观念。

这种观念主要表现在文化方面,因之可称之为文化多元主义。

这种观念认为,人类文化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文化的综合体,因而各种文化都有其存在的价值,都应该继续发展,并应在各种文化交流中不断地产生出新的文化。

这意味着人类的繁荣和发展不是要消灭各种文化的差异,而是要保持和发展这一差异,要使各种文化共同繁荣昌盛,形成一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

所以全球化并不意味着要把世界上的各种文化统一为一种文化,更不是要用某一种文化占领全球。

3.非国家主义的观念。

全球化最主要的特点是人的交往活动已超出国家的范围,一个国家不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或者说它需要从与其它国家人们的交往中获取;国家也不再能为人们提供全面的保护;在以往的社会里,民族国家对人的生存和发展起着决定作用,因而国家就是人的“天”,就是其生存和发展的最大空间,因而国家居于至高无上的地位,人们思考一切问题必然以国家为轴心、为基点。

而进入全球化时代之后,一方面人的活动范围超出了国家,因而国家给他们所能提供的保护也就是有限的,另一方面在国家之外,存在着许多超国家的组织,如联合国、绿色和平组织、文明共同体、互联网族、世界贸易组织和国际金融组织等,它们能给人们的活动提供新的场所和新的保护,也就使人们对它们产生一种新的依赖感,一种新的寄托。

这就使人们不仅把自己视为某一国家的公民,而且视为人类的一分子,这突出表现在“世界公民”观念的产生和流行。

这种观念要求人们关心全人类的共同命运,积极参加全球性事务的活动;使人们不再认为国家和民族利益高于一切,而是人类利益高于一切。

4.改革开放的观念。

这种观念认为,如今世界,任何国家或民族的存在与发展,不再是像古代社会那样:

占领和控制一定的空间或疆土,保持它的绝对独立和安全,保持其种族血统的纯洁。

也就是说,只有在与外部隔绝的情况下,才能保持其独立和安全。

全球化时代所要求我们的恰好相反,它要求我们不要画地为牢,而是要向外开放,并且开放的程度越高越好。

这是因为其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有赖于与外界其它国家的不断交流,有赖于能从其它国家中不断四吸收最先进的文化和技术。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它要丧失其独立性,恰好相反,其发展的先进性不但不排斥其独立性或民族性,反而要以之为前提或特征,此之谓:

“越是民族的,也越是现代的”。

它意味着只有保存其文化传统的国家或民族,才能在世界之林中有一席之地,才有资格成为人类大家庭的一员。

5.和平交往、平等共处的观念。

古代社会国家之间关系关系多为敌人或竞争者,因而其交往的基础是实力,交往的主要形式是战争,交往的主要目的是征服和占领。

他们之间为争夺生存空间而战,或者为了扩大其生存空间,或者为了保护其已有的生存空间,彼此之间勾心斗角、互挖墙角,以致对方于死地而后快。

在人们的心目中国家之间是有你无我,二者不共载天。

进入全球化时代之后,虽然这一状况上未发生根本性改变,因而有些人仍用旧的观念为指导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但新的变化已使更多的人逐渐认识到,上述观念已经过时,国家之间并非一定是敌人或竞争者,也可能是朋友与合作者,在更多的情况下,一个国家的存在和发展,不但不会导致另一个国家的衰亡,反而会带动周边国家甚至世界范围的经济的发展。

这意味着一个国家的存在和发展不必建立在损害、征服别国的基础上,恰恰相反,应建立在尊重别国主权并与之友好往来的基础上。

正是基于这一认识,1953年我国提出了处理国家关系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它得到亚、非、拉地区广大的第三世界国家的认可,并在1955年万隆召开的有29个国家领导人参加的国际上被确定为国家间交往的基本原则。

这一原则后来得到更多的国家所认可,并逐渐成为处理国家关系和国际纠纷的一个基本原则,也成为全球化时代的一种新观念。

在这一观念指导下,当今国际纠纷的解决,已更多的不是用战争的办法而是通过协商谈判的办法。

6.全球秩序和全球治理观念。

全球化时代所带来的另一种新观念就是人们不再从一个国家,而是从全球范围来思考社会秩序和社会治理问,因此产生了全球秩序和全球治理观念。

这一观念认为,如今世界经济、政治已融为一体,各种问题具有世界性,如国际性的金融危机、环境污染、贩毒和恐怖活动等。

因此,社会秩序的建立和维持已非一国之力所能为之,而必须与其它国家携起手来,通力合作才有可能。

不仅如此,人们还在考虑动用各种超国家和非政府的组织(所谓的第三部门)和手段来实现这一治理。

与此相适应,自上个世纪后半叶以来,学术界也关注对这一问的研究,并出现了许多有关的研究成果。

二、法律全球化问题

这各问题包含两个方面:

一个是法律存在不存在全球化的问题,另一个是什么是法律的全球化?

(一)法律存在不存在全球化或法律有没有全球化问题?

对这个问题有争议,国外有的学者说全球化只存在经济领域,其它领域不存在全球化问题,我国也有人持此观点,如沈宗灵、李昌道教授就认为。

其主要理由归纳起来有二:

其一,当前全球化的实质是西化或美国化,因此全球化就意味着改变我国法律的社会主义性质,走资本主义道路;其二,全球化意味着法律的同质性,即意味着单一的世界性法律的存在,而这与文化的发展在于它的多样性的原理是相悖的,也与当前世界政治多极化的现实是不符合的。

法律属于政治领域,它与国家主权的立法权相关,不可能全球化。

我们的观点是全球化时代是全方位的,一切都全球化,包括政治法律,因为现在任何一个国家,特别是是中小国家的政治,都已经国际化,都加插着国际因素,如俄罗斯的车臣问题,我国的西藏、新疆问长问题,都有外国势力插手。

(二)什么是法律全球化?

对此也有两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法律全球化就是把全球各种法律体系整合为一个统一的法律体系,或者说法律全球化就是全球法律会走向统一,其结果是最后会出现一种全球统一的“世界法”。

另一种是一体多元观念,认为任何时代,即就一个国家内部来说,法律都有着非常复杂的结构,有着许多的形式和层次,许多的主体,因此其统一是都相对的,是包含着差别的,而且从一定意义上说,是以差别为基础的。

这就是说,法律全球化的过程既包括法律一体化的过程,也包括多元化的过程,是法律的一体性和多元性的统一。

用哲学的语言来说,这叫共性与个性的统一,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三)法律全球化的表现。

就现今而言,法律全球化或全球性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超国家法律或国际法的大量出现,其种类越来越多,适用范围越来越大。

应该指出的是,这里所说的“国际法”已大大地不同于原来意义上的“国际法”,即区域性的法律,而是具有全球性。

如联合国所制定的法律已被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所接受。

还有其它许多全球性的组织,如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红十字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等,它们所制定的规章也被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所接受,并对各国的法律产生巨大影响。

这就是说,“国际法”越来越具有全球性或被全球化。

(2)国内法越来越具有开放性,它不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而是通过交流、移植等办法在不断地互相吸收和借鉴外国法中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因此各国法律之间越来越具有共性也因而能彼此沟通、对接。

另外,在司法方面各国之间也越来越多地进行合作和共同打击国际性的犯罪活动,如跨国犯罪、高科技犯罪、国际化毒品走私、国际恐怖活动等。

这也就是说,国家之间的法律界限已不那么分明,国内法已不那么纯粹,已越来越包含别国法的因素,或者说越来越与别国的法律有更多的相同之处。

(四)当代全球化法律的主要属性

既然当今的经济全球化在本质上是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在全球范围内继续扩张,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伸向全球,因而形成的全球范围内的规则,包括法律,在性质上也必然主要是资本主义性质的。

而我们知道,西方发达国家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不仅在经济和军事上向全球扩张,而且其法律制度也同时向被其占领的国家和地区输出,从而形成了当今西方两大法系主宰全球的格局。

这是因为现在所形成的世界经济秩序是由西方发达国家所建立的,或者说当今存在的世界经济体系实质上是富人的俱乐部,其规则也主要是为了保障富人间交往的安全和公平而制定出来的。

因此,这些规则对于第三世界国家来说,显然是不公平的。

但由于世界经济已经一体化,第三世界国家要发展经济无法避开它,必须加入这个剧乐部,必须与富人打交道,并必须遵守其规则。

“或者不参加游戏,要参加就必须遵守规矩。

”这意味着第三世界国家在全球化初期,处于被动地位,它要发展就必须顺应或迎合全球化趋势。

但这并不意味着完全屈从它,因为当参加进去成为正式成员之后,就取得了发言权,就有资格和有可能对改变规则施加影响。

这就意味着,像世贸组织规则今后的发展并不一定按照富人或最初组织者的意愿。

全球化过程是由西资本主义国家发起的,其开始,乃至于现在,会产生对其有利的结果,也会由其唱主角,但这并不意味着其发展始终由其控制。

因此,法律全球化对第三世界国家来说,是一个无法否认和回避的现实,而作为一种现实,是机遇与挑战、风险和希望、获利与损失、合作与斗争并存的。

对第三世界国家来说,要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