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动手动脑学物理答案八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697303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62.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动手动脑学物理答案八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版动手动脑学物理答案八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版动手动脑学物理答案八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人教版动手动脑学物理答案八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人教版动手动脑学物理答案八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人教版动手动脑学物理答案八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人教版动手动脑学物理答案八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人教版动手动脑学物理答案八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人教版动手动脑学物理答案八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人教版动手动脑学物理答案八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人教版动手动脑学物理答案八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人教版动手动脑学物理答案八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人教版动手动脑学物理答案八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动手动脑学物理答案八上.docx

《人教版动手动脑学物理答案八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动手动脑学物理答案八上.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动手动脑学物理答案八上.docx

人教版动手动脑学物理答案八上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动手动脑学物理答案

第一章

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硬币的直径——用直尺和三角板如图所示测出硬币的直径。

硬币的周长等于它在纸面上滚动1周的线段的长

纸的厚度——测量出100张纸的厚度再除100。

铜丝的直径——将铜丝在一只笔上排紧绕上数圈,测出所绕铜丝的长度,再用这一长度除以所绕的圈数就得到了铜丝的直径。

测硬币周长的方法有:

(1)用绳子绕硬币一周,测出所绕一周绳子的长即为硬币的周长;

(2)在硬币上作两条弦,分别作中垂线,相交的点就是硬币的圆心,让刻度尺过圆心,就测出了其直径,再用直径乘以圆周率就得到了其周长;

(3)作出相互垂直且有一个公共端点的两条弦,把另两个端点连起来就是该圆的直径,用刻度尺测出该圆的直径,再乘以圆周率就得到了其周长;

(4)让硬币在纸上沿直线滚一圈,记下起点和终点,用刻度尺测出两点之间的长度就是其周长。

2.用刻度尺测量自己的脚长,在乘于7得到了自己的身高。

3.一天=24×3600s=86400s

4.测摆动50次或者更多次所用的时间,求平均值。

次数越多越精确。

另外最好是从最低处开始计时,因为那时候速度最大,时间短。

通过调整摆线的长度来调整摆动的周期。

第二节运动的描述

1.以火车车头为参照物——物品是静止的。

以车厢座椅为参照物——物品是静止的。

以树木为参照物——物品是运动的。

以房屋为参照物——物品是运动的。

2.B

3.通常对运动的描述,我们习惯取地面为参照物。

感觉运动员跑的得快,是因为我们看到运动员相对于背景的相对运动比较快;而摄像机在拍摄运动员比赛时,镜头是始终跟着运动员,即与运动员保持同步,而看电视时,由于习惯人们仍取跑道为参照物,这就导致看电视转播时,我们感觉运动员跑的很快,但他们始终处于屏幕上。

第三节运动的快慢

1.可以,实际上在跑步比赛时,就是利用单位路程所用的时间来比较运动员快慢的。

但在物理学中是用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来表示运动快慢的。

2.用表测出骑自行车,从一个里程碑到达相邻的另一个里程碑所用的时间,根据公式

计算出其速度。

3.

4.

(1)

(2)∵

∴通过比较v1、v2、v3可知,济南到南京段运动的最快;南京到上海段最慢。

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

1.刻度尺停表

2.

(1)停表开与停的时间和小车运动和停止的时间有误差。

(2)用刻度尺测量路程时有误差。

3.已知跑道长,根据步行、竞走、长跑时的圈数,计算出各自路程s,用停表分别测出步行、竞走、长跑时运动这些圈数所用的时间t,根据公式

求出。

4.用卷尺测出你一步的长度L,然后测出你家到学校共有多少步n,就可以估测出你家到学校的路程s=nL

第二章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

(1)把钢尺放在桌子边上,一只手压住钢尺的三分之二处,另一只手轻轻去拨动钢尺的另一端,钢尺振动产生了声音。

(2)在鼓的鼓面上放上几个黄豆,轻轻击打鼓面,鼓面上黄豆在跳动,并产生了声音。

(3)敲锣的时候,锣振动产生声音,只要用手按住锣面,停止了振动,声音也停止。

(4)打洋琴的时候,把一个小纸条放在琴弦上,小纸条就会跳起来,并发出悦耳的声音。

等到小纸条停止跳动时,当然琴声也就没有了。

(5)人说话时,如果用手摸嗓子,也会感觉到喉部在振动,发音停止了,就不会感到喉部在振动了。

2.

(1)固体、液体和气体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同;

(2)声音在液体中传播比空气中快。

(3)在空气中温度越高,声音传播速度越快。

3.会听到两次敲打声音;

一次是通过铁管传播的,另一次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但声音在空气和铁管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根据

可知,当传播的路程相同时,传播的时间与传播的速度成反比,所以传播的速度不同,导致传播的时间也不同。

4.在屋子里说话,说话的声音传到墙壁上又反射回来,时间差太短,我们不能分辨出回声与原声,我们听到的是回声与原声的混合,使原声加强,因此我们听到的响亮;

在空旷地方说话,声音传播出去,周围没有高大的建筑物,不能反射形成回声,我们听到的只是原声,因此听起来就没有屋子里响亮。

5.

第二节声音的特性

1.弦乐:

是由张紧的弦线振动,并带动共鸣箱内的空气发生共振,产生响亮的声音,改变琴弦张紧程度、长短,能改变振动频率来改变声调;通过改变琴弦的振幅来改变响度。

管乐如笛子:

是靠乐器内空气柱的振动来发出声音,改变空气柱的长短(如按住或打开不同的孔),来改变音调;改变吹奏的力量来改变响度。

?

敲击乐器:

是靠自身的震动传声声音。

每个乐器根据自身固有频率发出固定频率的声音,轻重敲击,改变其响度。

2.

20000Hz>350Hz>20Hz

在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内,所以能听到该昆虫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

3.女高音——音调高;男低音——音调低;引吭高歌——响度大;低声细语——响度小

4.方案一:

是靠瓶子振动产生的声音,其水柱低的音调越高。

方案二:

是靠管中空气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空气柱越短音调越高。

第三节声的利用

1.

(1)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传递信息;

(2)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传递信息;

(3)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传递信息;

(4)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传递能量。

2.

3.声纳;超声探伤仪;B超;超声加湿器;超声清除牙垢等;次声检测自然灾害如地震、火山喷发等;超声波碎石

第四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提示:

先写出校园和家园周围有哪些噪声,再找出控制的措施,然后找同学交流。

2.

(1)(3)是合理的外界有噪声时,老师声音再大点有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树木可以吸收部分噪声,故

(1)(3)是有效的、合理的;

(2)有效,但不合理,学生听不到老师的讲课声;(4)是无效的,这种装置只是检测装置。

3.安静环境里,成年人脉搏一般为每分钟60~75次;噪声环境下,情绪激动,血压上升,脉搏会加快,但一般不会改变很多,具体情况因人而异。

提示:

(1)人与人之间无法用语言交流。

(2)听不到乐器伴奏声和歌唱家歌唱声。

(3)无法判断自然界能够发声的物体。

4.略

第三章

第一节温度

1.甲:

7.5℃;乙9℃;丙18.5℃;丁-4℃。

2.提示:

分别在晴天和阴天,读出挂在教室中寒暑表在第一节课前、第二节课前、第三节课前…的温度和这时的时间填在表格中,根据数据在温度——时间图像中描述点、连线,通过比较两条曲线找出这两种天气温度的变化规律。

能。

和摄氏温度t的关系是:

T=t+273.15K

3.制作原理:

双金属温度计的感温元件通常是由两种膨胀系数不同,彼此又牢固结合的金属制成平螺旋型或直螺旋型的结构。

感温元件一端固定,另一端连接指针轴。

当被测物体温度变化时,两种金属由于膨胀系数不同,使螺旋管曲率发生变化,通过指针轴带动指针偏转,直接显示温度示值。

4.这个温度叫热力学温度用T表示,单位是开尔文,简称开,符号是K。

热力学温度T和摄氏温度t的关系是:

T=t+273.15K。

第二节熔化和凝固

1.熔化吸热:

用冰保鲜食物、用冰块给发烧病人进行物理降温。

凝固放热:

冬天,地窖里太冷会引起一些蔬菜受冻,放上几桶水,利用水结冰时放热防止蔬菜受冻

不利熔化:

雪熔化时造成周围环境温度降低,而易冻伤人和动物

不利凝固:

铁在凝固时会散发出大量的热,很容易伤害到正在工作的人。

2.可能会导致晶体熔化过程的温度记录不全甚至没有记录,找不到正确的晶体熔化温度变化规律。

3.

(1)可以通过熔化过程温度保持不变,来判断这种物质是晶体。

(2)它的熔点是80℃。

(3)从晶体开始熔化到所有晶体完全熔化,大约持续了15min。

4.猜想:

混合液的凝固点可能降低了。

例如:

汽车防冻液;雪后在路面上撒盐水。

第三节汽化和液化

1.布袋上的水不断的蒸发,吸收周围的热量,使饭菜的温度不会过高而变质。

而放在通风的地方,可以加快水的蒸发,吸收周围更多的热量。

2.不能。

因为金属在冰箱中被冷冻后,温度低于空气的温度,使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水,附着在金属表面上,只要金属温度比室温低,就会使空气中的水蒸气继续液化,直到与空气温度相同。

3.因为它的水主要是在地下,水的表面的空气流动很小,减少了蒸发;地下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有限,且大部分时间,地下温度都低于地面,都起到了减少水的蒸发。

第四节升华和凝华

1.樟脑丸发生了升华现象。

2.冻肉温度很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凝华成固态的小冰晶附着在冻肉上,所以冻肉出冷库后会有一层白霜,从而使冻肉出冷库后比进冷库时重了。

3.冻肉温度很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凝华成固态的小冰晶附着在冻肉上,所以冻肉出冷库后会有一层白霜,从而使冻肉出冷库后比进冷库时重了。

4.在盛有冰的易拉罐里面放入盐后,会让冰的凝固点降低,所以会有大量的冰熔化成水,冰熔化成水是一个非常吸热反应,因此易拉罐的表面温度也会变低(低于了0°),所以易拉罐表面会让空气里的水蒸汽凝华,从而形成了白霜。

第四章

第一节光的直线传播

1.

2.因为光是直线前进的,所以,当光遇到不透明的物体时,部份光线会被物体吸收,部份光线会被反射,而其他未被物体挡住的光线,会继续前进,而呈现阴影的现象,称为影子.

3.影子、日食、月食、激光准直、小孔成像等

4.

第二节光的反射

1.

(1)是60°

(2)若光垂直射到镜面上,反射光将沿原路返回。

2.

3.

4.光射到水面上发生的是镜面反射,射到地面上发生的是漫反射。

因此,迎着月光走,水面上发生镜面反射而进入人眼的光明显多于地面上由于漫反射而进入人眼的光。

如下图。

所以,迎着月光走,水面亮。

同理,背着月光走,由于水面发生镜面反射,没有光进入人眼;而地面发生漫反射,有一部分光能够进入人眼。

所以,背着月光走,地面较亮。

5.

第三节平面镜成像

1.2m;3m;不变

2.

3.

4.4.2m;这样安排的好处是节省空间。

5.

第四节光的折射

1.丙

2.

3."云在水中飘"是光的反射,把天上的云倒映下来"。

鱼在云上游"是光的折射,将水中的鱼所成的虚像呈入人眼,鱼所成的像与云所成的像相重合就有了鱼在云上游的情景了。

4.向右移动。

第五节光的色散

1.彩色电视机工作时,在白光区域红、绿、蓝三种色光的相对亮度相同,而其他颜色的区域红、绿、蓝三种色光相对亮度与画面的颜色有关。

2.射击瞄准时要做到“三点一线”光的直线传播

在平静的湖面可以看到蓝天白云光的直线传播

游泳池注水后,看上去好像变浅了光的反射

光遇到不透明物体后,可以形成影子光的折射

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可以产生彩色光带光的色散

早晨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时人就可以看到它

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射到地面上,形成圆形光斑

3.红外线:

红外线夜视仪、红外线诊断病情、红外线电视机遥控器等。

紫外线:

利用紫外线能使银光物质发光,制成验钞机;

利用紫外线杀菌;

紫外线可促使人体合成维生素D。

第五章

第一节透镜

1.

2.把小灯泡放在凸透镜的焦点上,小灯泡发出的光通过凸透镜折射后形成平行光。

利用了凸透镜可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于焦点和光路的可逆性。

3.甲是正确的。

4.甲、乙都是凹透镜。

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

1.倒立的。

2.倒立、缩小的实像;倒立、放大的实像;正立、放大的虚像。

3.在墙上能看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

将凸透镜靠近书本上的字,并看到正立、放大的虚像后,将凸透镜逐渐远离书本,直到刚好看不到虚像,测出此时书本到透镜中心的距离,这个距离就是该透镜的焦距。

4.照相机:

适当增大(缩小)镜头与景物之间的距离,同时缩短(拉长)暗箱的长度,可使所成的像变小(变大)。

投影仪:

适当缩小(增大)透镜与幻灯片之间的距离,并同时增大(缩小)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从而使屏幕上的像变大。

第三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照相机:

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投影仪:

利用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放大镜:

利用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2.透过玻璃瓶会看到铅笔逐渐变长,到某一位置时,铅笔尖突然改变方向。

用普通的凸透镜做该实验,当铅笔由靠近凸透镜的位置向远处慢慢移动时,透过凸透镜会看到铅笔逐渐变大,而形状保持不变,到某一位置时,铅笔尖也会突然改变方向。

3.“傻瓜相机”也有光圈和快门,只不过它们都安装在机身里面。

傻瓜相机内部增加了一些电子、机械设备,可以根据光线的明暗程度自动调整光圈、快门,不需要人工调节。

另外它也能自动聚焦,不需要手动调焦。

4.适当的向透镜方向移动。

光屏上仍然成物体完整的像,只是与原来相比要暗一些。

既没有指尖的像,也没有指尖的影子。

5.将镜头适当远离天安门城楼,并同时缩短暗箱的长度。

第六章

第一节质量

1.不变,因为质量不随位置改变。

2.先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50个大头针的质量,再用这个质量除以50,就得到了一个大头针的质量。

3.A

4.171.6g

5.秤盘和砝码盘相当于天平的两个盘;

槽码和游码相当于天平的砝码和游码;

台秤秤杆右端在水平位置时,台秤的横梁平衡;

它的平衡螺母就是左侧的平衡螺丝;

左右移动台秤的平衡螺丝.

第二节密度

1.V=1.2m×0.5m×0.3m=0.18m3

m=ρV=1.0×103kg/m3×0.18m3=180kg

2.以某一教室为例:

长约为9m,宽约为7m,高约为4m。

V=9m×7m×4m=252m3

则:

m=ρV=1.29kg/m3×252m3=325.08kg

3.

4.M水=ρ水V=1.0×103kg/m3×2.5×10-3m3=2.5kg

M油=ρ油V=0.9×103kg/m3×2.5×10-3m3=2.25kg

5.

第三节测量物质的密度

1.

(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该铝箔的质量m;

(2)用刻度尺测出该铝箔的长a和宽b;

(3)厚度d=

2.m总=ρV总=2.6×103kg/m3×400m3=1.04×106kg=1040t

3.m=ρV=1.0×103kg/m3×3.93×1011m3=3.93×1014kg=3.93×1011t

4.39g;5cm3;7.8g/cm3;7.8×103kg/m3

第四节密度与社会生活

1.

(1)找10个新1角硬币,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其质量m。

(2)在量筒里面装适量的水,,记录量筒内水的体积V0,然后将这10个硬币浸没其中,记录此时的总体积体积V。

(3)根据

计算出1角硬币的密度,并与铝的密度进行比较。

(4)再用上述方法分别测出5角和1元硬币的密度,再与1角硬币密度进行比较。

2.m水=m冰=ρ冰V冰=0.9g/cm3×1cm3=0.9g

3.暖气因为温度较高,所以使周围的空气温度升高,体积增大,导致密度减小,且小于上方空气的密度而上升。

同时上面的冷空气密度较大会向下补充,这样就形成了对流。

所以要暖气一般都安装在窗户下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