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河北省高三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701083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438.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河北省高三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届河北省高三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届河北省高三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届河北省高三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届河北省高三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届河北省高三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届河北省高三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届河北省高三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届河北省高三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届河北省高三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届河北省高三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届河北省高三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届河北省高三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届河北省高三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届河北省高三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届河北省高三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届河北省高三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届河北省高三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届河北省高三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届河北省高三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河北省高三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届河北省高三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河北省高三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河北省高三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届河北省高三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

2020~2021学年河北省高三年级上学期10月联考

生物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

一、选择题:

本部分包括15题,每题2分,共计30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新冠病毒肺炎给人类的生命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新冠病毒和HⅠV的核酸类型相同,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彻底水解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可以得到6种产物

B.新冠病毒和核糖体一样都有蛋白质和RNA

C.用经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新冠病毒侵染大肠杆菌可以研究该病毒的遗传物质是何种成分

D.虽然病毒的结构比细胞要简单,但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答案】C

【解析】

【分析】

新冠病毒的结构简单,没有细胞结构,由内部的遗传物质RNA和蛋白质外壳构成,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

【详解】A、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为RNA,彻底水解可以得到4种碱基、核糖和磷酸共6种产物,A正确;

B、新冠病毒和核糖体一样都有蛋白质和RNA,B正确;

C、病毒为专性寄生,新冠病毒的宿主细胞不是大肠杆菌,所以不能用经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新冠病毒侵染大肠杆菌用于研究该病毒的遗传物质是何种成分,C错误;

D、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D正确。

故选C。

2.生物体内某些重要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和功能关系如图所示,其中X、Y代表元素,a、b、c分别是组成甲、乙、丙三种生物大分子的单体,这三种单体的结构可用d或e表示。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X表示的元素是N和P,Y表示的元素一定有N

B.在真核细胞中,甲主要分布于细胞质,乙主要分布于细胞核

C.如果d是乙的基本单位,那么n不可能是胸腺嘧啶

D.e是丙的基本单位,多个e可通过肽键连接起来

【答案】B

【解析】

【分析】

1、本题的突破口是甲→乙→丙,进而推测出甲是DNA,乙是mRNA,丙是蛋白质;a表示脱氧核苷酸,b表示核糖核苷酸,c表示氨基酸;X表示N、P,Y表示N。

2、d表示核苷酸,n为含氮碱基,f表示五碳糖,m表示磷酸。

3、e表示氨基酸。

【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X表示的元素是N和P,Y表示的元素一定有N,A正确;

B、甲为DNA,乙为RNA,在真核细胞中,甲主要分布于细胞核,乙主要分布于细胞质,B错误;

C、如果d是乙(RNA)的基本单位,则d是核糖核苷酸,不含碱基T,所以n不可能是胸腺嘧啶,C正确;

D、丙是蛋白质,e是氨基酸,所以e是丙的基本单位,多个e可通过肽键连接起来,D正确。

故选B。

3.下图为高等动物细胞结构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在植物细胞中观察不到结构①

B.蛋白质、RNA、DNA等物质均可通过结构③

C.结构⑤和⑥中均会发生碱基互补配对

D.用经3H标记的氨基酸研究分泌蛋白时,3H会依次出现在④②⑥中

【答案】C

【解析】

【分析】

如图为高等动物细胞结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⑤⑥分别是中心体、高尔基体、核孔、内质网、核糖体、线粒体。

【详解】A、①中心体分布在动物和低等植物细胞中,A错误;

B、DNA不能通过核孔,B错误;

C、⑤核糖体是翻译形成蛋白质的场所、⑥线粒体是自主复制的细胞器,所以⑤和⑥中均会发生碱基互补配对,C正确;

D、用经3H标记的氨基酸研究分泌蛋白时,3H会依次出现在⑤核糖体、④内质网、②高尔基体中,D错误。

故选C。

4.细胞需要与周围环境发生物质交换,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失水后会发生质壁分离,且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降低

B.Na+出入神经元的跨膜运输方式不同

C.细胞衰老后体积变小,物质运输功能减弱

D.正常情况下,肌肉细胞的线粒体中的氧浓度小于组织液中的氧浓度

【答案】A

【解析】

【分析】

原生质层由细胞膜、液泡膜及细胞质构成。

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原理:

成熟的植物细胞构成渗透系统,可发生渗透作用。

质壁分离的原因分析:

外因: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内因:

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

【详解】A、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失水后会发生质壁分离,由于细胞失水,细胞液的浓度增加,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增强,A错误;

B、Na+主要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其进入神经细胞的方式为协助扩散,出神经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B正确;

C、细胞衰老后体积变小,物质运输功能减弱,C正确;

D、氧气进入细胞中线粒体的方式为自由扩散,自由扩散是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所以正常情况下,肌肉细胞的线粒体中的氧浓度小于组织液中的氧浓度,D正确。

故选A。

5.下图为某种酶催化的化学反应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反应底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种酶的最适温度是45℃,欲延长反应时间可以增加反应

B.该种酶在65℃条件下处理一段时间后,将温度降低到25℃,酶活性会逐渐增强

C.如果该种酶可以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则其可以被RNA水解酶所催化水解

D.欲探究该种酶的最适温度,可以45℃为中间温度,设计多组温度梯度更小的实验

【答案】D

【解析】

【分析】

据图可知,该酶在65℃时催化活性丧失,在45℃时催化所需时间最短,说明在图中的三个温度中,45℃酶活性最高。

【详解】A、该种酶的最适温度是45℃左右,A错误;

B、65℃条件下,该酶已经失去催化能力,降低温度,酶活性不可恢复,B错误;

C、如果该种酶可以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说明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故不可以被RNA水解酶所催化水解,C错误;

D、在图中的三个温度中,45℃酶活性最高,则欲探究该种酶的最适温度,可以45℃为中间温度,设计多组温度梯度更小的实验,D正确。

故选D。

6.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

A.玉米田被水淹多日后,玉米容易烂根是因为其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对根细胞有毒害作用

B.人在跑马拉松过程中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CO2的产生量大于O2的消耗量

C.酵母菌细胞的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均可产生CO2,但两处产生CO2的过程所需酶的种类不同

D.在无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中的能量有三个去向:

变成热能、ATP中的化学能、酒精或乳酸中的能量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细胞呼吸有两种类型: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有氧呼吸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大量能量;无氧呼吸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或乳酸,并释放少量能量。

【详解】A、玉米田被水淹多日后,由于水中缺氧,会导致玉米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对根细胞有毒害作用,故容易烂根,A正确;

B、人在跑马拉松过程中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由于人体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只有乳酸,故CO2的产生量等于O2的消耗量,B错误;

C、酵母菌细胞的线粒体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可产生CO2,细胞质基质进行无氧呼吸第二阶段亦可产生CO2,但两处产生CO2的过程所需酶的种类不同,C正确;

D、在无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中的能量大部分转移到酒精或乳酸中、少部分释放出来变成热能和ATP中的化学能,故有三个去向,D正确。

故选B。

7.以新鲜、等量的韭菜和韭黄为实验材料提取色素,如图表示结果之一、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色素分离的原理是不同色素在无水乙醇中的溶解度不同,扩散速率也不同

B.图表示以韭黄为实验材料的实验结果

C.韭黄的叶片中四种色素都大量分解,所以叶片变成了黄色

D.色素③与④的合成需要镁元素,且需要光照

【答案】D

【解析】

【分析】

绿色植物的叶绿体中含有四种色素,纸层析后,形成的色素带从上到下依次是:

①胡萝卜素(橙黄色)、②叶黄素(黄色)、③叶绿素a(蓝绿色)、④叶绿素b(黄绿色)。

【详解】A、色素分离的原理是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扩散速率也不同,A错误;

B、图示中叶绿素a的色素带最宽,应表示韭菜为实验材料的实验结果,B错误;

C、由于缺少光照,叶绿素合成减少,导致韭黄的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少,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多,所以叶片变成了黄色,并不是四种色素都大量分解,C错误;

D、色素③叶绿素a与④叶绿素b的合成需要镁元素,且需要光照,D正确。

故选D。

8.下图1、2、3所示为光合作用探索历程中的经典实验的分析及拓展过程(图1中叶片黄白色部分不含叶绿体)。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图1所示的实验可以证明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和光照

B.图2所示的实验目的是探究光合作用产物O2的来源

C.图3所示的实验中好氧细菌的分布与水绵产生的O2和ATP有关

D.图3所示的实验选择水绵作为实验材料与其叶绿体的形状有关

【答案】C

【解析】

【分析】

图1将饥饿处理的叶片,用不透光的纸罩住一部分,一段时间后,检测淀粉的生成部位,可以证明光合作用产生淀粉,也能证明光合作用需要光。

图2采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了光合作用。

甲组提供H2O和C18O2,释放的是O2,乙组向植物提供H218O和CO2,释放的是18O2,证明光合作用产生的O2来自于H2O,而不是CO2。

图3将水绵和好氧细菌放在黑暗无空气的环境,用极细的光束照射水绵,好氧细菌会向氧产生的部位集中,从而证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详解】A、图1所示实验c和b的变量是有无光照,根据最终c处无淀粉产生,b处有淀粉产生,可以证明光合作用需要光照,a和b的自变量是有无叶绿体,最终a处无淀粉产生,b处有淀粉产生,可以证明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A正确;

B、根据分析可知,图2所示的实验目的是探究光合作用产物O2的来源,B正确;

C、图3所示的实验中好氧细菌的分布与水绵产生的O2有关,可根据好氧细菌的分布确定O2释放的部位,C错误;

D、水绵细胞中叶绿体大且呈带状,便于观察实验结果,D正确。

故选C。

9.龙须菜是生活在近岸海域的大型经济藻类,既能给海洋生态系统提供光合产物,又能为人类提供食品原料。

某小组研究CO2浓度和光照强度对龙须菜生长的影响,所得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已知大气CO2浓度约为0.03%,实验过程中温度等其他条件均适宜,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本实验的自变量是CO2浓度和光照强度

B.如果提高实验温度,则龙须菜的相对生长速率均会提高

C.CO2浓度相同时,光照强度对龙须菜的光反应的影响大于对其相对生长速率的影响

D.实验结果表明,龙须菜在高光照强度下不会发生“光合午休”现象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该实验目的是研究CO2浓度和光照强度对龙须菜生长的影响,故可知,自变量是CO2浓度和光照强度,因变量是相对生长速率和相对光反应速率。

【详解】A、分析题意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是CO2浓度和光照强度,A正确;

B、实验过程中温度等其他条件均适宜,如果提高实验温度,酶活性下降,故龙须菜的相对生长速率降低,B错误;

C、由图中数据可知,CO2浓度相同时,光照强度对龙须菜的光反应的影响大于对其相对生长速率的影响,C正确;

D、实验结果表明,龙须菜在高光照强度下光反应速率大于低光,不会发生“光合午休”现象,D正确。

故选B。

10.人体的个体发育是从受精卵开始的,其中有细胞增殖、细胞分化、细胞衰老和细胞凋亡等现象。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婴儿时期有细胞增殖、细胞分化、细胞衰老和细胞凋亡等现象

B.人体中没有同时进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器官

C.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均可发生3种可遗传的变异

D.人体细胞在增殖过程中染色体数目最多可达92条,最少可达46条

【答案】A

【解析】

【分析】

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2.衰老细胞的特征:

(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

(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3.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性死亡的过程。

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详解】A、细胞增殖、细胞分化、细胞衰老和细胞凋亡均属于细胞正常的生命现象,可发生在个体发育的整个生命历程中,所以婴儿时期有细胞增殖、细胞分化、细胞衰老和细胞凋亡等现象,A正确;

B、人体中有同时进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器官,如精巢和卵巢,B错误;

C、有丝分裂过程中可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减数分裂过程中可发生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C错误;

D、人体细胞在增殖过程中染色体数目最多有92条,最少有23条,D错误。

故选A。

11.番茄果实的颜色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

关于番茄果实颜色的三个杂交实验及其结果如下。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实验1:

红果×黄果→F1中红果(492)、黄果(504)。

实验2:

红果×黄果→F1中红果(997)、黄果(0)。

实验3:

红果×红果→F1中红果(1511)、黄果(508)。

A.根据三个实验均可判断红果对黄果

显性

B.以上三个实验中的亲本红果均既有纯合子也有杂合子

C.实验3的F1中红果自由交配,产生的子代中红果:

黄果=8:

1

D.以上三个实验均可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文:

根据实验2中红果×黄果→F1中只有红果可知,红果相对于黄果是显性性状;实验1后代分离比约为1∶1,则亲本的基因型是红果(Aa)×黄果(aa);实验2亲本的基因型为红果(AA)×黄果(aa);实验3后代出现约为3∶1的性状分离比,则亲本的基因型均为Aa。

【详解】A、实验1相当于测交实验,不能用其判断显隐性,A错误;

B、根据分析可知,实验1的亲本中红果基因型为AA,实验2的亲本中红果基因型为AA,实验3的亲本中红果基因型均为Aa,B错误;

C、实验3的亲本基因型为Aa,子一代的红果基因型为AA∶Aa=1∶2,故F1中红果自由交配,产生的子二代中黄果所占比例为2/3×2/3×1/4=1/9,所以子二代中红果∶黄果=8∶1,C正确;

D、实验2亲本均为纯合子,不能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D错误。

故选C。

12.萝卜的花色(红色、紫色和白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选用紫花植株分别与红花、白花、紫花植株杂交,结果如图所示。

不考虑基因突变,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白花或红花植株自交不会发生性状分离

B.根据图示结果无法确定白花和红花的基因组成类型

C.紫花植株是杂合子,产生的精子与卵细胞的种类和数量都相同

D.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杂交,后代全部

紫花植株

【答案】C

【解析】

【分析】

柱形图中第③组杂交组合为本题突破口,根据后代比例为1∶2∶1可知,该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能够确定紫花肯定为杂合子,但是根据比例不能确定谁是显性纯合子。

【详解】AB、根据分析可知,红花和白花均为纯合子,只是不能确定哪个是显性纯合子,即无法确定白花和红花的基因组成类型,但可以确定白花或红花植株自交不会发生性状分离,AB正确;

C、紫花植株是杂合子,产生的精子类型和卵细胞的类型都是两种,但精子的数量要多于卵细胞的数量,C错误;

D、红花和白花一个为显性纯合子,一个为隐性纯合子,二者杂交为杂合子,表现为紫花,D正确。

故选C。

13.下列关于减数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均可能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

B.一对色觉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有两条X染色体且是色盲患者的儿子,则最可能是妻子减数分裂异常所致

C.某细胞的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则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D.自由组合定律的细胞学基础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或交叉互换

【答案】D

【解析】

【分析】

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

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

①前期:

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

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

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

细胞质分裂。

(3

)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

①前期:

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

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

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

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A、同源染色体或姐妹染色单体上均可能存在等位基因,故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均可能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A正确;

B、一对色觉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有两条X染色体且是色盲患者的儿子,则该儿子的色盲基因只能来自其母亲,故最可能是妻子减数分裂异常所致,B正确;

C、某细胞的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则该细胞为初级卵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C正确;

D、自由组合定律的细胞学基础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D错误。

故选D。

14.如图是某动物精巢内细胞分裂图像(仅显示部分染色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细胞内有2个四分体处于减数第次分裂中期

B.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

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C.丙细胞中染色单体间同一位点上的基因一定相同

D.正常情况下,丁细胞分裂可以产生2个极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

甲图中同源染色体联会,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乙细胞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丙细胞同源染色体分向两极,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丁细胞无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详解】A、据图可知:

甲细胞内有一对同源染色体,1个四分体,A错误;

B、乙细胞每一极均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为有丝分裂后期,B正确;

C、据图可知,丙细胞染色单体间同一位点上有颜色的交换,可能发生过交叉互换,故染色单体间同一位点上的基因不一定相同,C错误;

D、图为某动物精巢内细胞分裂图,故该动物为雄性,正常情况下丁细胞分裂产生的是两个精细胞,D错误。

故选B。

15.控制人类秃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基因型为AA的男性和女性都表现为秃顶,基因型为aa的男性和女性都表现为非秃顶,基因型为Aa的男性表现为秃顶,女性则表现为非秃顶。

红绿色盲基因b位于X染色体上,不考虑突变和交叉互换,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人群中男性的秃顶患者和红绿色盲患者都多于女性

B.非秃顶女性的细胞中可以有4个a基因

C.若夫妻双方都表现为秃顶且色觉正常,则他们所生女儿一定不患红绿色盲,有可能表现为秃顶也有可能表现为非秃顶

D.秃顶红绿色盲女性的母亲不一定表现为秃顶也不一定患红绿色盲,父亲一定患红绿色盲但不一定表现为秃顶

【答案】D

【解析】

【分析】

1、色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特点是:

隔代交叉遗传;男患者多于女患者;女病父子病,男正母女正。

2、秃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但其性状表现与性别有关,Aa和aa的女性表现为非秃顶,而只有aa的男性才表现为非秃顶,属于从性遗传,但不是伴性遗传。

【详解】A、根据题意,基因型为AA时,无论男女都表现为秃顶,而基因型为Aa时,如果是男性,则表现为秃顶,如果是女性,则表现为非秃顶,可知男性发生秃顶概率高于女性秃顶,因此男性秃顶多于女性秃顶,而红绿色盲属于伴X隐性遗传,男性只要含有致病基因即表现为色盲,女性需要两条X染色体上均含有色盲基因才表现色盲,所以男性色盲患者多于女性,A正确;

B、aa的女性表现为非秃顶,当细胞分裂时,DNA复制后,细胞中可含有4个a基因,B正确;

C、男性秃顶的基因型为Aa或AA,女性秃顶的基因型为AA,所生女儿的基因型为AA或Aa,表现为秃顶或非秃顶,夫妻双方的色觉都正常,基因型为XBXb、XBY或XBXb、XBY,故所生女儿均不患色盲,C正确;

D、女性秃顶的基因型为AA,其母亲至少含有一个A基因,基因型可能为AA或Aa,可能为秃顶或非秃顶;秃顶女性的父亲也至少含有一个A基因,基因型可能为AA或Aa,一定为秃顶,女性色盲的致病基因来自父亲和母亲,母亲含有色盲基因不一定患病,但父亲含有色盲基因一定色盲,D错误。

故选D。

二、选择题:

本部分包括5题,每题3分,共计15分。

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意。

每题全选对者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16.钠钾泵是普遍存在于动物细胞表面的一种载体蛋白,如图所示,它具有ATP酶活性,能将Na+排到细胞外,同时将K+运进细胞内,维持细胞内外Na+和K+的浓度差。

载体蛋白1和载体蛋白2依赖于细胞膜两侧Na+的浓度差完成相应物质的运输。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示钠钾泵运输K+和Na+的方式相同,

B.如果钠钾泵的功能出现障碍,图中葡萄糖和H+的运输均不会受到影响

C.载体蛋白1和2能运输多种物质,所以其功能没有特异性

D.钠钾泵能催化ATP水解释放能量

【答案】BC

【解析】

【分析】

题图分析:

载体蛋白1在Na+-K+泵转运离子的过程同时又把Na+从和葡萄糖运进细胞内,而载体蛋白2在Na+-K+泵转运离子的过程同时又把Na+转运到细胞内,把氢离子运出细胞。

【详解】A、图示钠钾泵运输K+和Na+的方式相同,都是主动运输,A正确;

B、载体蛋白1和载体蛋白2依赖于细胞膜两侧Na+的浓度差完成相应物质的运输,如果钠钾泵的功能出现障碍,细胞膜两侧的Na+不会出现的浓度差,因此图中葡萄糖和H+的运输均会受到影响,B错误;

C、载体蛋白1不能运输H+,只能运输Na+和葡萄糖,而载体蛋白2不能运输葡萄糖,只能运输Na+和H+,所以载体蛋白1和2仍然具有特异性,C错误;

D、钠钾泵具有ATP酶活性,能催化ATP水解释放能量,D正确

故选BC。

17.将酵母菌细胞的研磨液除去ATP后,分别放入编号为Ⅰ、Ⅱ、Ⅲ的3个锥形瓶中。

将3个锥形瓶密封后,均置于20℃水浴箱中,经不同处理后得到的相应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有氧呼吸的条件

B.如果将实验温度降至2℃,相同时间后3个锥形瓶中的实验结果可能一样

C.Ⅰ、Ⅱ锥形瓶的液滴未移动,说明都发生了无氧呼吸

D.如果Ⅲ锥形瓶中没有CO2吸收剂,那么结果可能会与Ⅰ、Ⅱ锥形瓶的相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细胞进行呼吸作用需要的条件有:

葡萄糖(主要的能源物质)、酶系(酵母细胞中已存在)、ATP等,尽管呼吸作用的结果是产生ATP,但在细胞内进行呼吸作用将葡萄糖氧化分解的过程中,首先要ATP的参与,才能完成呼吸作用的过程,最终产生更多的ATP。

【详解】A、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所需的条件,A正确;

B、如果将实验温度降至2℃,则细胞呼吸速率可能下降,但呼吸方式和呼吸所需条件,故相同时间后3个锥形瓶中的实验结果可能一样,B正确;

C、由于I、II的锥形瓶中没有发生任何现象,故可以通过推断知道I、II的锥形瓶中没有进行呼吸作用,C错误;

D、如果Ⅲ锥形瓶中没有CO2吸收剂,则细胞有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和消耗的氧气相等,液滴不移动,结果会与Ⅰ、Ⅱ锥形瓶的相同,D正确。

故选C

18.已知三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情况如图所示,且三对基因分别单独控制三对相对性状。

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则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三对等位基因都位于染色体上,所以其遗传都遵循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B.图示个体与基因型为Aabbdd的个体杂交,子代的基因型有12种

C.图所示的一个精原细胞产生的配子类型有ABD、ABd、abD、abd

D.图示个体自交,后代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