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询问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情况的报告.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702024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53.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询问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情况的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专题询问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情况的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专题询问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情况的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专题询问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情况的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专题询问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情况的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专题询问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情况的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专题询问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情况的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专题询问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情况的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专题询问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情况的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专题询问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情况的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专题询问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情况的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专题询问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情况的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专题询问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情况的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专题询问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情况的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专题询问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情况的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专题询问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情况的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专题询问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情况的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专题询问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情况的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专题询问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情况的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专题询问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情况的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询问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情况的报告.docx

《专题询问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情况的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询问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情况的报告.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专题询问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情况的报告.docx

专题询问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情况的报告

专题询问:

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工作情况的报告

(2011-12-3008:

45:

43)

今天上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召开联组会议,就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工作情况的报告开展专题询问。

受吴邦国委员长的委托,联组会议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路甬祥主持。

[路甬祥](2011-12-3009:

10:

20)

各位委员:

现在开会。

按照日程安排,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今天上午举行联组会议,对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工作情况进行专题询问。

昨天下午的分组会议已经对国务院的报告作了审议。

审议中委员们认为,党的十七大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的战略目标。

为此,一年多来,国务院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教育事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和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积极制定政策措施,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开局良好、进展顺利。

审议中委员们同时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全面推进规划纲要的实施,是新时期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在推进过程中,还存在着经费投入不足,资源配置不均,体制机制不健全等突出困难和问题,任务依然艰巨。

为推动规划纲要顺利实施,委员们就建立教育投入可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优化教育结构、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许多中肯的建议。

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对这次专题询问十分重视,今天到会听取意见、回答询问的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同志有: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同志,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同志,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朱之鑫同志,科技部副部长陈小娅同志,公安部副部长黄明同志,财政部副部长张少春同志,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王晓初同志,卫生部副部长刘谦同志,法制办副主任袁曙宏同志。

现在专题询问正式开始。

先请六个分组报名和推荐的12位委员作询问发言。

询问时间请控制在3分钟之内,回答时间请控制在10分钟之内。

现在我们请吴启迪委员发言询问。

[吴启迪](2011-12-3009:

16:

06)

我想就教育经费投入问题提出一个询问。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提高国家的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也是2012年要达到4%。

在袁部长的报告中也已经谈到这两年的情况,在2010年现在我们已经占到GDP的百分比是3.66%,比2009年提高了0.07个百分点。

在2011年初从预算安排来讲,从全国财政教育支出来讲,比2010年增长了14.6%,其中中央财政的增长更加大一点,高于中央财政支出3.8个百分点,已经作出了很大努力。

实际上,到了明年就要达到4%这一点,我相信也应该是做得到的。

但是,现在我们在人大的调研当中,在各个地方看到的情况,大家都说很困难,不能再提高了,有这样一种情况。

但是我想在这一点上,肯定从财政部、从教育部的角度还是有很多措施加以保证的,也就是说中央和地方到底如何划分这样的责任的,这一点是我想提问的。

在这里我想强调一下,这4%确实不是对每一省的,是全国的水平,不是每个省都要达到GDP的4%的。

这一点大家都知道。

另外一个问题可能更加感兴趣,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的行列,所以还应当继续投入,不仅是2012年、2013年会怎么样、2014年会怎么样,怎么样测算未来几年每年需要投入的经费保障,建立一个保证教育投入可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在这一点上怎么考虑的。

从这一点上来讲,还有一个用钱,要把钱用好,从教育战线来讲,大家都很明确这一点。

但是怎么保证、怎么评估?

国务院有什么安排。

还有,都是财政性投入,从国家教育经费总量当中有一大块是来自于民间的,是社会捐赠的,包括民办教育,现在投入的比例相当低。

2008年的统计数据占教育总经费的0.7%和0.5%,这指的是社会捐赠和民办教育,这方面恐怕需要一些鼓励政策,因为在世界上我们看到很多国家在这方面比我们做得好一点,有很多政策,这些方面的政策有什么考虑?

怎样动员社会教育投入的积极性?

[张少春](2011-12-3009:

21:

03)

尊敬的各位副委员长、各位委员,4%的问题是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都是高度重视,并在《教育发展纲要》中作出郑重的承诺,要在2012年实现这个目标。

刚才启迪委员已经说到了。

2010年这个比例已经达到了3.66%,今年为了实现《纲要》作出承诺的目标,国务院专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的意见》的文件,并为此专门召开了会议作出了部署。

在这些部署当中,主要的措施有四条,昨天袁贵仁部长在汇报当中已经都说到了。

第一条是要严格地落实教育经费法定增长的要求,即要求各级政府在年初预算和预算执行当中超收的分配当中,都要执行法定增长这样一个法律要求,保证财政支出增幅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幅。

第二条是要提高财政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新增财力要向教育倾斜,切实做到2011年和2012年的财政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例要有明显提高。

第三条是要求提高预算内基建投资用于教育的比重。

第四条是要拓宽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来源渠道,在公共支出尽量向教育倾斜外,还要统一内外资企业和个人的教育费附加制度,全面开征地方教育附加以及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按比例中来计提教育资金,这样来多方筹措教育经费。

目前上述四条要求的详细配套文件都已经全部出台,总体落实情况还比较好,政策的效果已经在逐步显现。

今年1—11月份,全国公共预算安排的教育支出达到12332亿,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25.8%,高于同期财政支出增幅1.5个百分点。

财政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也比上年同期提高了0.16个百分点。

教育费附加征收了1231亿元,同比增长46.5%,地方教育附加征收了62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89倍。

同时预算内基建的教育支出比重也提高到7%。

这样一个情况,我们判断,今年的趋势比去年还要好。

启迪同志还询问到,为了保证这些措施的落实,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的责任是如何划分的?

根据现行体制和政策的规定,教育的事权和支的责任,中央和地方都有,但主要的责任在地方,地方统筹利用自有财力和中央财政的一般转移支付以及税收返还,在这三项主要资金中安排的教育支出要占到全国财政教育支出的80%左右,各地能否不断增加教育经费的投入,对如期实现4%的目标至关重要。

为了进一步明确各地的责任,按照国务院的要求,财政部专门为此印发了《关于加强对各地2011——2012年财政教育投入状况分析评价的通知》的文件,提出了加强对各地财政教育投入状况分析评价的具体办法和量化指标。

这些量化指标包括财政教育支出的增幅、财政教育支出占公共支出的比例、教育费附加的征收率、土地出让收益教育资金计提率,就是刚才说到的四项具体措施的量化指标。

各省的综合得分再根据每一项分值确定的权重来计算得出,同时再考虑财力状况、主观的努力程度等这些因素来分成评价的档次。

2012年和2013年年初,财政部将会同教育部对各省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并形成报告上报国务院,以便中央政府进行监督和问责。

财政部为此还专门设立了专项资金对如期实现这些指标的省份给予奖励,教育部也根据这些分析评价结果,将来在各地院校设置、学位点设置以及招生计划方面要采取相应措施。

各省接到这个通知后都相应明确了行政区域内各级政府的责任,也制订了省对下面的分析评价方案。

中央政府在教育支出的责任当中占到20%左右,中央政府应当带头充分发挥这种表率作用,努力增加本级的教育支出。

2011年初,中央财政安排的教育预算支出是2964亿元,比2010年增长了16.3%,在年初预算的时候就高于财政支出的平均增幅3.8个百分点。

再加上一般性的转移支付,现在看,在中西部的教育支出当中,大头都来自中央政府。

第三,到2012年以后,当我们实现4%以后,各级政府要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加大投入,并构建可持续的这样一个机制,使教育经费的增长能够适应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在这方面,我们在贯彻教育纲要时已经在作出部署。

以上是我的回答。

谢谢。

[朱之鑫](2011-12-3009:

47:

16)

第二个问题的核心思想我理解是如何调动全社会投入教育积极性的问题。

我们感到这次教育规划纲要写得非常明确,要“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

实际上就是坚持“两条腿走路、两只手推动”。

从我们教育的总经费来说,确实像刚才启迪委员所说的,社会投入部分远远地低于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投入。

刚才启迪委员说了2008年只占到1.2%,我们也作了一个比较,实际上从1999年开始,这个比重是在不断降低的。

我觉得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这几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的持续增加,改变了教育经费总构成的结构比例,从原来的约68%提高到2008年的约72%,这样社会资金所占的比重就下来了。

二是大家比较关心的,民间投资进入教育领域确实存在一些政策的壁垒,包括民办学校的法人地位、产权归属、学校权益等都存在不同的问题。

特别是在教师权益和财政资助方面,也还存在着不能一视同仁的问题。

三是社会捐资教育的有效激励政策不足。

比如接受社会捐赠的工作机制还不健全,资金使用流程的透明度还不高,对捐赠方难以形成积极的反馈。

现在来看,促进民间教育,特别是民间投资的增长非常重要。

去年国务院有一个“新三十六条”,特别讲到支持民间资本兴办高等学校、中小学校、幼儿园、职业教育等各类教育和社会培训机构。

实际上就表明了对社会资金进入这些领域支持的态度,现在细则也正在制定。

要解决的话,应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尽快修订完善相关法律和法规,通过修订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实施条例,解决民办教育的法人地位、分类管理和财会制度等问题。

二是在支持鼓励政策上拿出几条管用的实招。

比如放宽准入门槛,简化审批程序,对民间资本兴办或参与举办教育和培训机构不单独设置附加条件。

再比如制定分类管理的具体办法,对营利性和非营利性的教育机构有不同的扶持政策和管理要求,当然包括委员们非常关心的财税、金融、用地、价格和人才鼓励方面的政策,特别是要落实公共财政的资助政策,要开放政府性资金对民办教育的支持。

这里也向大家汇报一下,这几年国家发改委也尝试对部分民办中等职业学校给予投资的支持,在实施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工程中,也鼓励各地推行“公建民营”这种方式,支持公益性、普惠性的民办幼儿园的建设,从试点和进展的情况来看,有些效果还是不错的,当然,我觉得还需要进一步总结经验。

三是要尽快建立鼓励社会捐赠的激励政策。

我们民族有乐善好施、兴学助教的好传统,应该说是非常值得发扬的。

改革开放30年来,也使民间的财富有了一定的发展,所以我总觉得在这个时候鼓励社会捐资助学是对我们教育发展的有力支持。

有两方面,一是尽快建立规范透明、有公信力的捐赠管理架构,形成专业化、规范化和透明度高的运行机制。

另一方面,在政策上也要给予一定支持,比如要落实个人教育公益性捐赠支出在所得税税前扣除政策。

对企业捐资教育的支出也应当研究制定,按一定比例从当年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的政策,这都是我们鼓励捐赠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

最后也说一下,因为实际上完善非义务教育阶段成本的分担机制也很重要,我们现在很大一部分在义务教育阶段,那么在非义务教育阶段要合理确定受教育者的个人或家庭分担比例。

根据社会发展的水平,培养成本变动和群众承受能力,我觉得还要适时调整收费标准,这样才能更好地集中资金来支持那些我们急需帮助的困难群体和广大农村,同时要支持教育服务业的发展,鼓励开办经营性的教育培训机构,完善市场调节为主的收费机制,满足多样性和选择性教育消费需求。

[路甬祥](2011-12-3009:

49:

48)

下面请朱永新委员发言询问。

[朱永新](2011-12-3009:

50:

48)

最近几年,中央财政和地方政府加大了教育投入的力度,教育事业有了较快的发展,但是总的来说仍然存在着一方面经费短缺,一方面使用不尽合理的情况。

比如说职业教育经费,为每位中职学生补贴1500元的做法,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所起的作用就很有限。

有些家庭条件好的学生用这笔补贴请客、购物,一些地方弄虚作假、多报人头骗取经费。

如果把这批钱投在教学设施、校企合作或者职业教育的教师队伍上效果可能会更好。

另外现在免费师范生真正到基层的农村学校非常之少。

如果不是事先免费,而是实行大学生村官的做法,让这些学生到农村工作以后再减免他的学费,效果可能更好。

所以在明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达到4%以后,教育经费有了较大的增长,如何保障这些经费使用更合理、更科学?

如何划分中央和地方政府在教育投入方面事权和财权、责任和义务?

是否准备建立相对独立的国家教育拨款委员会?

是否有科学的决策程序确定经费使用方向和重大项目的决定?

是否考虑把国家教育经费详细帐目包括公立大学的财务向社会公开,以接受监督。

另外教育规划纲要把促进公平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二十字方针之一,把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的战略任务,要实现这一目标在教育资源的配置,尤其是教育经费的投入上如何加以保障。

比如对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学校的建设,对城乡薄弱学校的改造,对弱势人群的教育方面,准备采取哪些财政上的支持?

[袁贵仁](2011-12-3010:

02:

56)

感谢朱永新委员对这个问题的重视和关心。

2012年财政性教育投入占GDP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4%,这是对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极大支持,也是对教育系统一个极大的鼓舞。

现在的问题是,教育经费大幅度提高之后地如何科学合理地使用,就是一个重大严肃问题。

我们的考虑,总的精神是要紧紧围绕“育人为本”这个核心任务和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这两项重大工作,把钱用在到刀刃上,使用好、管理好。

在使用上,在我们常说的要保运转,要保工资,保安全的基础上重点要加强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做到四个“倾斜”。

一是向农村地区、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倾斜。

多年来,中央领导和各个部门都非常重视对农村地区、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改革发展的支持,应当说在这一点上大家是有共识的,是有感情的,工作也是有力度,有成效的,但是从现实状况看,上述地区教育事业发展还是相对比较落后,和发达地区差距明显。

因此,应当肯定我们这些年的成绩,但对我们的工作成效不能估计过高,教育扶贫任重道远,还需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支持下去。

二是要向农村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和学前教育倾斜。

为了教育事业的协调发展,规划纲要部署了八类教育,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加上继续教育六类构成了终身教育,还特别重视民族教育和特殊教育,这些都需要统筹兼顾,在经费的投入上有一个科学的、合理的比例。

从我们的实际测算看,从这八类教育的发展需要看,也参照国际上的一般管理和平均水平,我们职业教育、学前教育投入的比例还是偏低,应当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和学前教育的投入。

学前教育投入中央已经作出安排,现在需要落实;职业教育投入还需要从长计议,深入研究。

我这里还要特别提到义务教育,尽管我们已经实现了全国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普及,但是义务教育作为国家依法统一组织实施的免费、普及、统一的教育,仍然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

因为义务教育我们经常讲的是“量大、面广、线长”。

我们国家有2.6亿学生,其中小学生1亿,中学生1亿,大学生和学前教育学生各3000万。

义务教育我们有1.5亿学生。

尽管我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但是应当说巩固和提高仍是重要任务,特别是刚才永新同志提到的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仍然需要摆在教育投入的重中之重位置,农村义务教育仍然要摆在优先考虑的地位。

三是要向特殊困难学生倾斜。

由于种种原因,我们有些家庭还难以承担学生上学的费用,我们有一些学生还难以完成学业,包括了几个方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孤儿、残疾家庭等,这就需要政府给他们特殊的关心、关爱,切实帮助扶持,使他们能够安心学习、健康成长。

我们认为,这是政府应尽的职责。

四是要向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倾斜。

教育质量最根本取决于教师质量,落实规划纲要,落实总书记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要求,最关键、最直接的措施是加强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我们应当把钱更多地用到人身上去,要吸引全社会、海内外更多的优秀人才从教、长期从教、终身从教。

我们要加大对现有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师德和业务水平,我们要对那些优秀的教师、作出了重要业绩的教师给予更多的激励、奖励,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管理方面,我们要切实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防范财金风险为核心,加强制度建设,抓好四个环节。

一是分配制度,决定经费投向设立重大项目、确定资金规模的时候,要做到规则先行,科学论证,广泛听取各方面建议,必要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二是监管制度。

要完善学校的财会、会计制度,加强学校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监督,推进高校总会计师委派制度,提高监管的科学化水平。

国家设立专门的教育经费监管中心,中央编办已经批准了,使对经费的使用、管理、监督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

三是纪检审计制度。

教育经费从分配、使用到结算,重大项目从开工、建设到验收,都要有纪检审计部门的参与,防范违纪违法行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四是信息公开制度。

要进一步完善国家教育经费统计公告制度,要制定各级各类学校财务收支公告制度。

今年我们高校开始以部门的方式,向社会公开财政的收支状况,但形式还比较单一,社会知晓度还不高,特别是在网上向社会公开做得还不够。

我们要建立重大项目的使用公告制度,使教育经费的分配使用始终处于社会舆论的监督之下,始终在阳光下运行。

谢谢。

[路甬祥](2011-12-3010:

09:

25)

请高洪委员发言询问。

[高洪](2011-12-3010:

10:

16)

我就关于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问题,从教育经费发展和中央财政措施两个方面进行询问。

第一,对于当前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不公平问题,人们感受最直接、反映最强烈的是义务教育发展的不均衡。

义务教育作为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具有强制性、免费性和普及性,这是最应体现教育公平的领域。

抓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就抓住了促进教育公平的关键。

教育规划纲要明确将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

请问衡量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标准是什么?

影响均衡发展的阻力在哪里?

有什么硬性措施保证目标的实现?

第二,目前我国边远贫困地区、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水平与全国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请问中央财政将采取什么措施,进一步促进公共教育资源公平配置,缩小区域间教育发展差距?

[袁贵仁](2011-12-3010:

27:

22)

我先回答高洪委员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询问。

义务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奠基工程。

从1986年义务教育法颁布实施,到今年12月17日四川省通过了国家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少年文盲,也就是我们简称的“两基”国家验收,中国政府历经25年时间,全面实现了“两基”目标,这是中国教育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也赢得了全世界同行的赞誉。

实现全面普及,解决了“有学上”的问题之后,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就像高洪委员所提到的,我们要转入上好学、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上。

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公平和义务教育质量的一个结合点,抓住了均衡,也就抓住了义务教育的公平和义务教育的质量,因此均衡发展写进了2006年国家义务教育法。

均衡发展的主要内容是要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四类资源。

这些资源,我们还把它细化为八项具体指标,办好每一所学校。

推进的策略,首先是在县域内的均衡。

我们现在所说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主要指的是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这里还需要说明的是,“均衡发展”只指的是“义务教育”,其他的教育不用均衡发展”这个词。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项很艰巨很复杂的工作,难就难在对于学校均衡不均衡,硬件指标达到不容易,但软件方面可能更难。

因为在人们心目中,学校除了硬件不均衡之外,还有学校长期形成的校风、传统、特色。

均衡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普及可以说全面普及,百分之百的都能够入学,但是均衡不可能有全面均衡、绝对均衡,均衡也是一个历史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要在发展中不断推进,实现相对均衡。

下一步我们打算从四个方面来加以推进。

第一,以学校标准化建设推进均衡。

这是均衡的基础。

也就是说,国家要制定学校办学的基本标准,各地要从实际出发,依据国家标准及制定本地的办学标准,建一所就要建好一所,对现有的没有达到办学条件的,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薄弱学校要进行改造,使每所学校都成为合格学校。

第二,以教师资源合理配置推进均衡。

教师资源均衡是均衡的关键,择学校实际上是择老师,我们要改变老师的初次配置,要通过扩大免费师范生教育和义务教育特岗计划规模,吸引高水平毕业生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任教。

要开展县域内校长教师的交流,要建立义务教育教师国标、省考、县聘、校用,从组织上推动县域的交流。

城市学校教师晋升更高一级的职务,必须有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任职的经历,这样从政策上推动教师的交流。

要探索建立到农村任教的特殊岗位津贴,和建设老师周转宿舍,从保障上促进教师的流动。

第三,以优质资源共享来推进均衡。

要通过建立学校的联盟、集团化办学、对口帮扶等方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整体带动各学校教育教学的整体水平。

第四,以强化督导评估推进均衡。

我们要像对义务教育普九进行督导验收一样,通过督导评估,对基本实现县域教育均衡发展进行验收。

教育部已与各省签订了共同推进教育均衡的备忘录,许多省也与县签订了责任书。

这个验收就包括对县级政府资源配置情况进行评估。

要了解学校之间差距的系数。

二是要对县域内解决由不均衡带来的择校、减负等热点难点问题环节进行评估。

还要测评公众对本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满意度。

应当说,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不是限制发展,而是共同发展,不是要千校一面,而是要在基本均衡的前提下鼓励各个学校办出特色、风格,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促均衡、在均衡中促进发展。

谢谢。

[张少春](2011-12-3010:

50:

32)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的第二部分。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中央财政近年来在制定支持教育事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时,都对贫困地区、民族地区给予了必要倾斜。

一是在计算对地方的一般性转移支付、均衡性转移支付、工资性转移支付中,中央财政把教育作为重要的因素来加以考虑,不断加大对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

“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中西部地区的转移支付总共7.77万亿元,占中央财政对地方转移支付总额的85.8%,年均增长28.9%。

其中,中央财政安排中西部地区的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的转移支付3004亿元,占中央财政对地方基础教育、职业教育转移支付总额的84.6%,年均增长53%,主要用于帮助中西部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职业教育的基础能力,以及加大对贫困学生的资助,等等。

二是在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国家助学体系、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等重大政策、措施时,都向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予以倾斜和大力支持。

三是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政策设计和经费分担比例上,始终注意缩小地区间的差距,比如公用经费,中央与西部的分担比例是中央承担8:

2,中部为6:

4,免费教科书经费全部由中央财政来负担,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费补助和校舍维修改造经费分担比例上,中央与中西部地区分担比例是5:

5。

统算下来,中央财政在改革中是拿了大头。

今年中央财政共安排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资金846亿元,其中,中西部地区安排711亿元,占到84%。

四是今年国务院决定从2011年秋季学期起,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中央财政为集中连片地区特殊困难地区680个县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每生每天3元钱的营养膳食补助,同时也将“一补”的标准提高1元,这样小学、初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