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科学实验探究专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703905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619.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科学实验探究专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初三科学实验探究专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初三科学实验探究专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初三科学实验探究专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初三科学实验探究专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初三科学实验探究专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初三科学实验探究专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初三科学实验探究专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初三科学实验探究专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初三科学实验探究专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初三科学实验探究专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初三科学实验探究专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初三科学实验探究专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初三科学实验探究专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初三科学实验探究专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初三科学实验探究专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初三科学实验探究专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初三科学实验探究专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初三科学实验探究专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初三科学实验探究专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三科学实验探究专题.docx

《初三科学实验探究专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科学实验探究专题.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三科学实验探究专题.docx

初三科学实验探究专题

一对一辅导教案

学生姓名

性别

年级

初三

学科

科学

授课教师

上课时间

第()次课

共()次课

课时:

3课时

教学课题

实验探究专题复习

教学目标

1.掌握科学探究(过程、方法与能力)

2.能评价试验过程

3.简单设计实验过程

4.熟悉实验操作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实验评价与改进

教学过程

☆知识基础:

一、化学实验基本仪器 

1.可用于加热的仪器 

(1)可直接加热的仪器:

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注意:

①盛放溶液不超过容器体积的1/2,加热时不超过1/3;②加热时,试管应受热均匀,试管倾斜45°角,管口不对人,也不对自己。

 

(2)必须垫石棉网加热的仪器:

烧杯、烧瓶。

 

注意:

①用于溶解时,所加液体不超过容积的1/3,并用玻璃棒轻轻搅拌;②加热前外壁要擦干,要垫石棉网。

 

理由:

接触面积较大,防止受热不均而炸裂。

(3)提供热源的仪器:

酒精灯。

 

注意:

①酒精不超过容器2/3;②使用外焰加热;③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④使用完毕不可吹灭,而应用灯帽盖灭。

 2.用作容器的仪器 

(1)集气瓶:

用于收集或贮存气体,进行气体同其他物质间的反应。

 

注意:

①不能被加热;②固体和气体反应剧烈放热时,瓶底应放少量水或沙(如Fe和O2);③收集气体时应用玻璃片盖住瓶口。

(2)细口瓶和广口瓶。

 

细口瓶通常盛装溶液,并用磨口瓶塞,以利密封保存试剂。

 广口瓶通常盛装固体颗粒,以利于镊子夹取固体。

 

3.可用于测量的仪器 

  

(1)量筒:

用于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

 

注意:

①不可用作反应器;②不可用来加热;③量液时,应倾斜倾注液体,观看读数时,视线应与凹面平齐。

 

(2)托盘天平:

称量一定质量的药品。

 

  注意:

①所称物质质量必须在称量范围内;②最小刻度可准确至0.1克;③左物右码,先大后小(左边托盘放待测物体,右边放砝码,称量时先放大砝码,再依次换放小砝码,最后移动游码);④不得腐蚀托盘,称量时将被称量物放在纸或玻璃器皿上。

 

4.夹持工具及其他仪器 

(1)试管夹:

用来夹持试管给其加热。

 

  注意:

①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②加热时,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

③防止锈蚀和烧损。

 

(2)铁架台(铁夹,铁圈)。

 

(3)玻璃棒:

作为搅拌器和引流用。

 

注意:

①搅拌时应避免碰撞容器壁;②引流时应注意使玻璃棒顶端靠近接受容器的内壁,液体倾出容器的倾出口时要紧靠玻璃棒中部;③使用后须及时擦洗干净,不能随便放在桌上,应放在干净容器内或插在试管里。

 

(4)胶头滴管:

用来吸取、滴加少量药品。

 

注意:

①使用前先捏紧胶头,再放液体中吸取液体;②滴加药液时,滴管悬空,不得插入或接触容器口及内壁;③用后立即洗净;④专管专用。

 

小试:

如下图把实验所用的仪器的标号和名称填写在横线上:

(1)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时,需要用

(2)少量溶液相互反应时,需要用

(3)蒸发溶液时,需要用

(4)配制溶液,溶解一定量的溶质时,需要用

分析:

只要回忆A~G七种仪器主要用途即可正确解。

量筒只用于量取液体;试管可能用做少量物质的反应容器;蒸发皿用于溶液的蒸发浓缩或蒸干;烧杯可配制溶液或加热溶液,还可以作过滤液体的接受容器;水槽只做排水法收集气体的盛水工具;胶头滴管可取用少量液体试剂;集气瓶可收集气体或进行物质的气体之间的反应。

总结:

对于常见的几种仪器的名称,图形、用途及操作要领,我们要烂熟于胸。

最好能在实验室里有意识有步骤地使用和操作。

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1.固体药品的取用操作 

用药匙、纸槽、镊子取固体药品,任何药品不得用手直接拿取,或直接用鼻子凑到瓶口闻气体,更不能尝药品(甚至包括已经指明的如蔗糖、食盐等食品也不能品尝);若未指明用量,只需平铺满试管底部即可。

 

2.液体药品的取用操作 

量多倾斜倒入量筒,量少用胶头滴管吸取。

 

未指明用量时,只需2~3ml,不得多取,以节约药品。

 

3.过滤的操作:

操作要点:

“一贴三低三靠”

一贴:

三低:

滤纸低于漏斗上沿;液面低于滤纸上沿,玻璃棒低于滤纸上沿。

三靠:

玻璃棒靠在滤纸的三层折叠处,装混合液的烧杯口靠住玻璃棒中部,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4.气密性检查 

依具体情景设计,一般“冬捧手,夏微热”。

5.玻璃仪器的洗涤

注意洗涤的操作,洗净的标志:

一般用水和试管刷,但有些特殊污物需选用特种化学试剂,冼净后水滴均匀附于试管内壁.

经典例题:

下图中A、B、C、D、E、F分别是六种实验操作示意图。

指出它们是否正确,如不正确,逐一指出各有哪些错误,说明原因,并加以改正。

审题与思路:

对于这一类习题,必须仔细观察图中每个地方是否正确,再结合有关仪器的性能、操作基本原理和化学反应的具体情况,从保护仪器、药品损坏、防止事故发生、确保实验顺利进行出发,逐一作出判断、解答,严防遗漏。

总结:

化学仪器都是依其用途而设计的,很多操作规定是化学家们在无数次实验中摸索总结的结果,我们必须要理解的基础上记快。

另外,多动手,多思考必会使我们更胜一等。

 

三、化学实验方案设计及评价

近年来,全国各地中考化学试卷中普遍出现了实验设计题目,且有继续增加之势,这对培养我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1、过程 

确实实验选题(或目的)→设计实验方案→审查实验方案→实验验证(检验)→评价实验方案设计。

 

2、原则:

(1)科学性;

(2)可行性;(3)安全性;(4)简约性;其中

(1)是前提,

(2)是保证,(3)、(4)是要件。

3、主要环节:

(1)目的是否明确;

(2)方法是否恰当;(3)操作是否方便;(4)过程是否安全;(5)结论是否可靠。

考察面:

氯气(CL2)的水溶液称为氯水。

将SO2气体通入氯水中,若恰在此时好完全反应,则生成初中化学实验室里最常用的两种酸,即得一混合酸溶液。

(1)生成的两种酸是、,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1述两个实验方案错误的方案是(填“I”或“Ⅱ”),错误的原因是。

☆审题与思路:

☆总结:

考点1化学探究

1.化学探究性学习的特点

1关注物质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沸点等。

2关注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中的现象,如形态外观、能量;

3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

2.观察实验的基本方法

①变化前:

记录物质的名称,观察并记录物质的形态、外观;

②变化中:

观察并记录物质变化的现象及能量变化;

③变化后:

记录生成物的形态、外观。

3.活动探究八步骤

①提出问题;②猜想与假设;③制定计划:

④进行实验:

⑤收集证据:

⑥解释与结论:

⑦反思与评价;⑧表达与交流。

考点二探究题的命题热点

1.针对给出的小课题,自主设计探究方案。

2.针对题给场景或信息,自己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或猜想,并设计方案对该问题或猜想进行探究。

3.对题给探究方案或猜想进行改进或评价。

4.通过对现象、资料、数据的分析与对比,总结出一般规律或结论。

5.从探究过程中得到有用的启示或将结论推广和应用。

考点三探究题题型分类

要正确解答探究题,还要搞清楚探究方案设计的思路方法、过程类型及遵循的“四性”原则,即科学性、安全环保性、可行性、简约性(步骤少、时间短、效果好等)。

不同的探究题型应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

考点四解答科学探究题的基本方法

1.认真读题,审清题意,确立探究课题。

2.根据课题,选择合适方法,提取相关化学知识,设计探究方案。

3.根据课题要求,将探究的问题与所学的知识进行整合与提炼,迁移到要解决的问题中来。

☆经典中考题:

1.某兴趣小组的化学探究浓硫酸与铁钉(碳素钢)反应后产生气体的成分。

【查阅资料】①Fe与浓H2SO4  反应,加热,有SO2生成,

2与浓H2SO4  反应,加热,有CO2和SO2生成,

3O2 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④SO2可使口红溶液的红色褪去,而CO2不能。

⑤SO2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而CO2不能。

⑥碱石灰的主要成分是NaOH和CaO

【实验探究】称取24.0克铁钉放入60.0ml浓硫酸中,加热,充分反应后得到溶液X并收集到气体Y。

甲同学通过实验测定并推知气体Y中SO2的体积分数为66.7%。

同学们认为气体Y中还可能含有H2和Z气体,则Z气体可能是     。

探究实验的主要装置如下图所示:

⑵装置A中试剂的作用是

⑶为确认Z的存在,需将装置甲(如图所示)拉入上述装置(填编号)之间。

装置甲中的液体名称是。

⑷在实验中,如果观察到装置D中                            ,且装置E中                      ,则可确认Y中含有H2气体。

⑸如果需要测定限定体积气体Y中H2的含量,(H2约为0.01克)。

除可用测量

H2体积的方法外,       (选填“能”或“不能”)用称量上图装置D装置E的质量变化的方法,通过计算并说明你判断的理由。

2.食品着色剂、食品香料等食品添加剂,在规定范围内使用是安全的,可明显提高食品的感官质量,满足人们不同的需要;而苏丹红、三聚氰胺、瘦肉精根本不是食品添加剂,是违法添加物。

食品安全,人人有责。

丹丹同学发现妈妈做早餐包子、馒头时,向面团中加入发酵粉,蒸出的包子、馒头中有许多小孔,松软可口,丹丹同学对发酵粉产生了兴趣。

⑴提出问题:

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是什么物质?

⑵查阅资料:

含钠元素的物质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灼烧时,会产生黄色火焰。

⑶实验探究:

下面是丹丹同学设计的探究实验,请你帮她完成。

①将发酵粉取样,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灼烧产生黄色火焰。

②取样于试管中,加入稀盐酸,产生大量的气泡,将该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中含有的离子是__________(写离子符号)。

⑷小结与思考:

①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②发酵粉与面粉、水混合发酵产生CO2气体,这些气体会在面团中形成许多小孔,使包子、馒头松软可口。

③实验室制取CO2可选择下列装置中的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任写一组)。

④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E装置内装满水收集氧气时,还可用于测定氧气的体积,此时还需要_______(填仪器名称),氧气由_____(填“a”或“b”)进入E中。

巩固练习:

1、下图是实验室常见的制取气体的装置:

 

(1)写出上图中带标号仪器的名称:

①,②。

(2)制取二氧化碳可以用B作发生装置,其收集装置通常是(填字母),请写出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3)实验室现在需要制取氧气,利用上面的仪器,还需要的药品是:

(填名称)。

(4)我们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把红热的铁丝伸入装有氧气的集气瓶里,反应生成(填化学式),做这个实验时盛氧气的集气瓶预先加少量水,水的作用是。

2、通过一年的化学学习,我们知道了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取方法和相关性质,我能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⑴图24-1是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常用的装置:

①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填序号),用E装置收集氧气,判断氧气已收集满的现象是________。

②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来制取氨气,为了制取并收集到干燥的氨气,我选用的装置组合是________(填序号)。

⑵使用氢气时,要特别注意安全。

图24-2是检验氢气纯度的实验,据此我能得出氢气的相关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

⑶如图24-3所示,做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盛硫的燃烧匙应从瓶口向下缓慢插入,原因是________,实验中观察到________火焰。

瓶中装水的作用是吸收有毒的二氧化硫,如果将水换成一种溶液效果更好,体现该溶液作用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2011年甘肃兰州,34题)实验室制取气体常用到下列装置,根据给出的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

①;②。

(2)若该实验选择装置A来制取氧气,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若选择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则应选择装置___。

该套装置有一处不足的地方,请你指出并加以改进:

(4)用图F装置可收集和干燥氧气:

若广口瓶充满水来收集氧气,气体应从(填a或b)端通入;若气体从a端通入广口瓶,广口瓶内应盛装(填试剂的名称)来干燥空气。

(5)某同学从上述装置图中选用适当装置成功的制取和收集了二氧化碳。

选用的装置是_

(填字母)。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为了进一步验证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该同学将气体通入图F装

置中,则F装置中应加入的试剂为(填化学式)。

若在f装置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的现象是。

得出的结论是。

4.实验室有一瓶化肥的标签已脱落,只知道它是NH4Cl、(NH4)2SO4、NH4HCO3和尿素[CO(NH2)2]中的一种。

请你完成以下探究:

【猜想】猜想①:

该化肥是NH4Cl,猜想②:

该化肥是,

猜想③:

该化肥是NH4HCO3,猜想④:

该化肥是尿素。

【实验探究】

(1)取少量样品在研钵中与熟石灰研磨,有剌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证明猜想不成立;写出其中一种化肥发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如右(图1),另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适量水振荡,再选(图2)中溶液滴入试管中,若无气泡放出,则猜想不成立。

(3)在步骤

(2)的试管中再滴入(图2)中的溶液,若,则猜想①成立;若,则猜想②成立,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贵港)某化学小组发现一袋包装破损的漂白粉,同学们对其漂白作用是否失效产生了疑问。

【查阅资料】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Ca(ClO)2、CaCl2和Ca(OH)2,其有效成分是Ca(ClO)2。

Ca(ClO)2可溶于水,漂白原理是:

它在空气中发生反应:

Ca(ClO)2+H2O+CO2=CaCO3+2HClO,HClO能使有色物质如品红溶液褪色。

HClO不稳定,易分解生成HCl和O2。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把少量漂白粉样品加入水中,通入足量的CO2气体,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漂白粉的漂白作用已失效。

【继续探究】同学们对失效后的漂白粉的成分很感兴趣,并作进一步探究。

在老师的帮助下,同学们对失效后的漂白粉成分进行猜想,猜想一:

CaCl2和CaCO3;猜想二:

CaCl2和Ca(OH)2;猜想三:

CaCl2和CaCO3和Ca(OH)2。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一:

把样品加入水中,充分溶解后过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气泡产生。

猜想一成立。

步骤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你参与下列探究:

【问题情景】在课外活动中,小斌按照课本实验(见图1)探究分子的运动时,闻到了刺激性的氨味,于是,小斌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2的实验装置,进行同样的实验,结果不再有刺激性的氨味,并且快速出现实验现象,得到了和课本实验同样的结论。

【实验探究与结论】小斌用图2装置进行实验。

(1)滴入少量浓氨水后,湿润的酚酞滤纸条发生的变化是。

从分子运动的角度分析,此现象可说明的结论是;从浓氨水化学性质的角度分析,此现象可说明的结论是。

(2)用初中的化学知识分析,固体氢氧化钠的作用是。

(3)和课本实验比较,小斌改进后的装置的优点是(写出两点)①;②。

【思维拓展】小媚受小斌实验的启发,将图2装置进一步改装成图3装置,用于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

(1)打开活塞K滴入稀硫酸后,两条用紫色石蕊试液润湿的试纸发生的相同变化是,不同变化是,小媚从课本实验中知道,二氧化碳和水本身都不能使石蕊变色,因而她认为以上两个变化验证的二氧化碳的性质依序是、。

(2)小柔认为小媚的装置还可以同时验证:

①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②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小柔为完成自己的两个验证实验,对小媚的实验进行的简单改进是:

、。

7.梧州市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按照课本实验方法(如图19甲),做木炭与氧化铜反应实验时,发现很难观察到紫红色铜的生成,却往往有暗红色固体出现。

他们决定对这个实验进行探究和改进。

【提出问题】暗红色的固体是什么?

如何选择合适的条件,使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现象更明显?

【查阅资料】铜有+1和+2两种化合价,通常情况下,氧的化合价为-2,碳的化合价为+4或-4。

【猜想与假设】

(1)同学们认为这种暗红色固体可能是一种化合物,并猜测它的化学式为。

(2)同学们还认为,通过改变反应物的状态、质量比,以及反应装置,可以使该实验现象更加明显,减少出现暗红色固体的情况。

【分析与交流】

(1)小吴建议用超细炭粉与氧化铜粉末进行实验。

你认为这样建议的原理是。

(2)小周建议用图19的乙装置替代甲装置。

与甲相比较,乙装置中将试管直立放置的作用是。

(3)对下列三种氧化铜和碳的质量比例,小施建议选择(填选项序号)的比例。

A.32︰3B.40︰3C.48︰3

你认为小施这样选择的理由是。

【实验与结论】

同学们决定按改进后的方案进行实验,他们在检验了乙装置的后,往试管中加入已干燥的药品并开始加热,当看到澄清的石灰水刚出现浑浊时,(填“可以”或“不能”)确定氧化铜和炭粉已经开始反应。

不久,即可看到试管底部变红热,停止加热后,仍能看到红热现象,并沿试管底部自下而上蔓延,这个现象说明该反应是(填“吸”或“放”)热反应。

待反应结束,先将导气管从石灰水中取出,然后关闭止水夹,让产物自然冷却。

若不关闭止水夹,可能出现的问题是。

待产物冷却后,同学们终于找到了期待已久的紫红色铜珠,实验获得了圆满成功。

8.(常州)过碳酸钠(Na2CO4)在洗涤、印染、纺织、造纸、医药卫生等领域有大量应用,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

【实验目的】测定过碳酸钠样品(含有的杂质不溶于水且不与酸反应)的纯度。

【实验原理】2Na2CO4+4HCl=====4NaCl+2CO2↑+O2↑+2H2O

【实验装置】

【交流与讨论】

Ⅰ.甲同学认为测定产物中O2的体积即可测定样品的纯度。

(1)装置②的作用是:

(2)装置③的作用是:

(3)称取适量样品与足量浓盐酸充分反应后,收集到的氧气的体积为0.25L(已知该实验条件下氧气的密度为1.28g/L),则称取的样品质量应大于g;

Ⅱ.乙同学认为测定产物中CO2的质量(即反应前后装置②的质量差)就可测定样品的纯度。

但利用上述实验装置测得CO2的质量并计算样品的纯度,结果会偏高,你认为原因可能是;(填序号)

A.浓盐酸易挥发,产生的氯化氢气体被装置②吸收

B.二氧化碳气体逸出时带出的水蒸气在装置②中冷凝而被吸收

C.装置①、②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被装置②吸收

Ⅲ.丙同学提出了一种新方案,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

称取样品12.5g,滴加足量浓盐酸至样品反应完全,再将烧瓶中所有的液体蒸发、结晶、烘干,称得氯化钠固体11.7g。

则该样品的纯度为。

二计算题

1.(2分)茶是我国的特产,种类很多。

其中,绿茶是将新鲜的

茶叶炒熬,破坏其中酵素,再经搓揉、烘焙而成。

茶叶的化学成分

主要是茶碱(C8H10N4O2·H2O),还有鞣酸及芳香油等。

阅读以上信息后回答:

①茶碱(C8H10N4O2·H2O)分子中______原子的个数最多;

②茶碱(C8H10N4O2·H2O)中________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2.(5分)苯甲酸(C6H5COOH)是一种酸性比醋酸更强的有机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常用作食品防腐剂。

请回答:

(1)苯甲酸含有种元素。

(2)苯甲酸分子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

(3)苯甲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结果保留到0.1%)。

3、(4分)无土栽培是一种农业高新技术,它可以显著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某品种茄子的无土栽培营养液中含有6%的KNO3。

⑴KNO3属于(填“钾肥”、“氮肥”或“复合肥料”);

⑵KN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⑶KNO3中钾、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⑷要配制150kg该营养液,需要KNO3的质量为kg。

11.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8%的葡萄糖溶液,需要固体葡萄糖g;若用溶质质量分数20%的葡萄糖溶液g加水也可稀释成50g溶质质量分数8%的溶液。

17.(2011.徐州市)(7分)医学上常用双氧水来清洗创口和局部抗菌。

小美同学为了测定一瓶医用双氧水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取该双氧水69g放入烧杯中,然后加入2g二氧化锰,完全反应后,称得烧杯内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69.04g。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二氧化锰在反应中的作用是,生成的氧气为g。

(2)该双氧水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写出计算过程)

19.(7分)某同学欲测定草木灰中碳酸钾的含量,称取69g试样于烧杯中,加入29.2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充分反应后,称得混合物的总质量为93.8g(忽略二氧化碳的溶解对

质量的影响)。

请计算:

(1)反应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质量为g。

(2)该草木灰试样中碳酸钾的质量分数。

名称:

硫酸钠溶液

化学式:

Na2SO4

溶质质量分数:

10%

溶液质量:

500g

20.(7分)右图是则配制好的硫酸钠溶液的标签,请根据标签上的文字信息,进行计算:

(1)该硫酸钠溶液中溶剂质量为g;

(2)取氯化钡固体样品26g,放入烧杯中加水完全溶解并

过滤,往滤液中滴加上述配制的硫酸钠溶液至完全反应,

然后过滤、烘干。

称得沉淀23.3g。

计算:

①该样品中氯化钡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②用去硫酸钠溶液的质量是多少g?

21.(6分)实验室有一瓶未知浓度的BaCl2溶液,某同学取出150g该溶液于烧杯中,向其中逐滴加

入溶质质量分数为26.5%的Na2CO3溶液。

反应过程中生成沉淀的质量与所用Na2CO3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甲所示。

已知:

BaCl2+Na2CO3=BaCO3↓+2NaCl请计算:

(1)配制26.5%的Na2CO3溶液80g,需要Na2CO3固体g。

(2)BaCl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到0.1%)

 

22.(6)将一定质量的NaCl和Na2SO4固体混合物完全溶于水后,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BaCl2溶液208g,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得到23.3g沉淀,经测定滤液中含氯元素的质量为21.3g(不考虑过滤过程中物质质量的损失)。

计算:

(1)所加BaCl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2)原固体混合物中Na2SO4的质量。

(3)原固体混合物中NaCl的质量。

45.(8分)为测定某纯碱(Na2CO3)样品中(含有少量的氯化钠杂质)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现称取6g试样放在烧杯中并滴入稀盐酸,当稀盐酸滴加至36.5g时,烧杯内溶液的总质量为40.3g(产生的气体全部逸出)。

产生气体的质量与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试计算:

⑴A点产生气体的质量为;

⑵试样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0.1%);

⑶B点时,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

51.向16g黄铜(由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表格类模板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