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之世界经济.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704485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92.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之世界经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之世界经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之世界经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之世界经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之世界经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之世界经济.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之世界经济.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之世界经济.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之世界经济.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之世界经济.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之世界经济.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之世界经济.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之世界经济.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之世界经济.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之世界经济.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之世界经济.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之世界经济.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之世界经济.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之世界经济.docx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之世界经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之世界经济.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之世界经济.docx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之世界经济

一、选择题

1、从整体史观讲,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

世界近代史上这种“融合”和“统一”实现的主要方式是(  )

A.西方的殖民掠夺

B.东西方的借鉴学习

C.正常的文化交流

D.工业文明和农业文明的碰撞

2、“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

……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

”材料认为新航路开辟的重要意义是          (   )

      A.满足了欧洲人对金银的渴望  

     B.使得欧洲各国走上殖民扩张道路

      C.推动了欧洲小农经济的发展   

      D.推动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因素发展

3、 “从某种意义上说,哥伦布的远航不是第一次,而是最后一次对美洲的‘发现’。

它的划时代意义源于欧洲对它的回应方式。

因此,哥伦布的重要性首先可归因于欧洲形势的改变,而不是他到达了一个‘新’大陆。

”这一说法

A.肯定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事实,肯定“欧洲中心论”

B.否定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事实,批评“欧洲中心论”,

C.否定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事实,肯定“欧洲中心论”

D.肯定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事实,批评“欧洲中心论”

4、据《葡萄牙帝国在亚洲:

1500—1700》记载,威尼斯人从亚历山大港(位于地中海东部,埃及的重要港口)输出的胡椒等香料平均年贸易量1496年为1200吨,1506年则锐减至300多吨。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葡萄牙人垄断了东西方的贸易商路   B.欧洲货币贬值导致了严重商业危机

    C.新航路的开辟改变了欧洲贸易中心   D.中国茶叶取代了胡椒等香料的地位

5、.2008年11月4日,奥巴马成功当选为美国第56任总统,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非洲裔总统。

历史上非洲人最早来到美洲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A.哥伦布的远航    B.门罗主义政策  C.英国殖民扩张   D.三角贸易

6、15~16世纪,西欧人掀起开辟新航路热潮的根源在于

A.航海造船技术的发展             B.《马可·波罗游记》的刺激

C.商品经济的空前繁荣             D.欧洲人狂热追求货币和黄金

7、美国学者沃勒斯坦认为:

“15世纪末16世纪初,一个我们所说的欧洲世界经济体产生了……现代资本主义的技巧和现代科学技术……使这个世界经济体得以繁荣、增殖和扩展。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欧洲成为引领世界近代精神文明的中心

B.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并不断扩展

C.科学技术成为经济全球化产生和发展的第一动力

D.世界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形成

8、《世界历史资料选》:

“从贸易观点看,两国早就互相倾轧;在争夺殖民地上,双方更是公开敌对。

……英国对荷兰人的竞争越来越猜忌不安,不择手段地想破坏。

”为此(  )

  A.1588年英国打败荷兰的“无敌舰队”,取得了海上霸权

  B.17世纪初英国成立东印度公司,建立了遍布世界的商业殖民帝国

  C.17世纪中期英国颁布《航海条例》,打击了荷兰贸易

 D.18世纪中期英国最终打败荷兰,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

9、 “他们之间有遍布全球的冲突点——北大西洋的渔业、东方的商战、美洲的殖民地以及非洲和西印度群岛的奴隶贸易。

这些争端直接促成1652至1674年的接连三次的战争。

”这里的“他们”是指(    )

   A.英国与荷兰   B.英国与西班牙    C.葡萄牙与西班牙    D.英国与法国

10、 欧洲资本主义的发生与发展大致经历了资本原始积累,自由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对外扩张方式各有侧重。

以下能对应的是(  )

A.商品输出→资本输出→早期殖民

B.早期殖民→资本输出→商品输出

C.早期殖民→商品输出→资本输出

D.商品输出→早期殖民→资本输出

11、法国数学家笛卡尔因其思想不见容于当道,被迫流亡他国。

1631年,他称旅居的城市是“货物无奇不有”之地。

他问道,“要找到世人所可能希冀的各种货物和珍奇物品,这世上还有哪个地方比这个城市更让人如愿?

”由此可知,当时笛卡尔流亡于(  )

A.意大利  B.西班牙

C.荷兰     D.英国

12、下图反映了16世纪初到18世纪中期的三角贸易情况,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

A.机器工业品大量倾销到美洲        B.欧洲资本原始积累进程加速

C.非洲为工业革命提供劳动力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13、1570-1780年,欧洲国家商船的运载能力发生巨大变化。

阅读下图(单位:

吨)并判断甲、乙两国分别是

1570

1670

1780

甲国

232000

568000

450000

乙国

51000

260000

1000000

A.英国、西班牙    B.荷兰、葡萄牙    C.英国、荷兰        D.荷兰、英国

14、“工业革命的本质就是竞争替代了早先曾经控制了财富的生产和分配的中世纪管制。

”对该观点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   )

      A.工业革命促进了民主政治的发展   B.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影响日益扩大

      C.工业化要求不断打破对经济的垄断    D.工业革命要求政府放弃其经济职能

15、《共产党宣言》中指出:

“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

”这里将“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的最主要手段是                   (   )

   A.资本输出          B.武力威逼            c.人口流动         D.商品输出

16、内燃机的发明,其意义远远超过蒸汽机的发明,它造就了20世纪的石油世纪,使石油变成了战略资源,打开了石油的“潘多拉盒子”。

“打开了石油的‘潘多拉盒子’”的含义指(   )

   ①新能源及新兴工业发展

   ②动力革命推动交通工具的革命

   ③国际关系更复杂,对能源产地争夺更激烈,严重污染环境

   ④促成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7、 18世纪70年代,英国城乡人口比例为1:

2,19世纪初这一比例上升为2:

3,造成这种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圈地运动使农民涌入城市                      B.城市大量吸收外来移民

     C.“日不落”殖民帝国建立                          D.工业革命使城市化进程加快

18、有历史学家发出感慨:

“为什么工业化浪潮不是在法国之后穿过地中海而席卷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呢?

是地中海太宽阔了吗?

那么大工业为什么又能横渡大西洋而到北美生根开花呢?

”这一材料说明了

A.要实现工业化必须发展资本主义制度

B.制度是影响一个国家发展进程的重要因素

C.基督文明比伊斯兰文明更容易接受工业化

D.地理条件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工业化进程

19、19世纪后期西方某杂志上刊登了一幅漫画《英国章鱼:

只吃黄金》,画中章鱼的触角从英国伸向了世界各大洲。

下列对此说明正确的是(  )。

A.反映了英国极力推行武力扩张的政策    B.讽刺了英国人只喜欢黄金的贪婪欲望

C.反映了英国工业革命成果对外的传播

D.揭示了世界市场与“世界工厂”的互动关系

20、右图为《万国宇宙志》中一副14世纪欧洲人对遥远国度的想象图,产生这种想象的客观原因应该是

A.世界各地处于相对孤立的状态

B.对遥远国度的畸形人的恐惧

C.新航路开辟后对东方人的丑化

D.对东方异教徒的想象与揣测

21、一部描写1919年苏俄人民抗击协约国和国内白匪的电影,有这样几组镜头,你认为不符合历史真实的是

A.一位农民牵着几头羊到集市上去卖,与一位买主讨价还价

B.几乎所有的工厂都注明“苏维埃国有”字样

C.老百姓的生活用品由政府定期发放,他们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D.成年人每周都自觉参加一天义务劳动

22、列宁要求无产阶级有这样的胆识:

“迫使共产主义的敌人来建设共产主义,用资本家拣来打我们的砖头建设共产主义!

我们没有别的砖头,我们就是要用这些砖头,要迫使资产阶级专家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来建设我们的大厦。

”为此所采取的措施是

      A.将无产阶级专政写进党纲                B.签订《布列斯特和约》

     C.推行新经济政策                        D.实行战时共产主义

23、

 

苏俄(联)政府制定了一系列重要政策,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④②③     B.③②④①     C.③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4、列宁说:

“毫无出路的处境十倍地增强了工农的力量,使我们能够用与西欧其它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来创造发展文明的根本条件”。

十月革命“用与西欧其它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的含义是

    A.采用暴力革命的方式来夺取政权     

B.以社会主义的方式推进国家的现代化

    C.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   

D.利用商品、市场和货币关系发展经济

25、1921年,23岁的美国企业家阿曼德·哈默克服种种困难,来到了苏俄,成为第一个在苏俄经营租赁企业的美国人。

哈默之所以能在苏俄经营租赁企业,主要利益于(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工业化政策         D.计划经济体制

26、斯大林在1929年说:

“我们比世界上先进国家落后五十或一百年。

我们必须在十年中赶上去。

或者我们能够做到,或者我们被别人粉碎。

”为此,他进行了(  )

①剥夺农民的庄园,建立了集体农庄 ②进行重工业为优先发展的工业化 ③开展了两个五年计划的建设 ④扩大集体农庄的自主权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27、1952年,苏共领导人马林科夫在十九大的政治报告上指出:

“今年谷物的总收获量达到80亿普特,而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小麦总收获量比1940年增加了48%。

以前认为是最尖锐、最严重的问题——谷物问题,就这样顺利地解决了,彻底而永远地解决了。

”这一论断

A.与实际情况完全相符             B.成为加快工业化的依据

C.是对农业改革的肯定             D.是对斯大林模式的维护

28、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五年计划给西方国家留下的印象似乎不像给发展中国家留下的印象那么深,……按照西方的标准,苏联公民受到了严重的剥削”。

(引自《全球通史》)西方国家作出这一评价,主要是因为苏联的五年计划(   )

A.没能促进经济发展            B.强调国家积累而忽视民生改善

C.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         D.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强制劳动

29、 “俄国革命经事实证明是自由资本主义的救世主:

一方面使西方赢得了反希特勒德国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另一方面悖谬地通过苏联表面上对大萧条所具有的免疫力,促使人

们放弃对自由市场正统观念的信念,为资本主义进行自我改革提供了驱动力。

”材料中的“资

本主义进行自我改革”是指

A.放弃自由市场体制                   B.第三次科技革命

C.发展“混合经济”                     D.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30、美国哈佛大学的著名俄罗斯问题专家马歇尔·戈德曼说:

“戈尔巴乔夫始终不了解经济改革的目的应该是改善人民的生活,他太留恋旧体制了。

对他来说,改革首先意味着增加机床的生产。

”说明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A.大力提倡开垦荒地         B.加紧与美国军备竞赛

C.对旧体制未作任何调整      D.继续优先发展重工业

31、有学者认为:

“这个强大国家的命运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即苏联这座大厦是建立在不坚固和不稳定的基础之上的,其内部结构也有许多缺陷。

如果基础被冲毁或削弱,如果承重结构被侵蚀和破坏,那么无论看起来多么坚实和宏伟的建筑都会倒塌,1991年正是发生了这样的剧变。

”该学者认为苏联解体的原因是(  )

A.经济体系尚不完善 

B.各种社会矛盾错综复杂

C.过于倚重军事力量 

D.西方和平演变影响巨大

32、某同学在书店看到一本《赫鲁晓夫下台内幕》,如果你是该书的推销员,用一句话概括当年赫鲁晓夫下台的直接原因,应是(  )

A.专断的作风在党内引起了严重不满

B.玉米运动的失败引起了农民的广泛不满

C.批判斯大林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反感

D.对斯大林模式进行改革激化了社会矛盾

33、1971年,苏联政府在关于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说:

“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新的、社会主义的内容。

当然,我们要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的各种错误观点。

”这表明苏联政府试图

A.废除对企业的指令计划         B.引入市场机制

C.加强集中管理                 D.否定市场作用

34、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他的一只脚

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潭中而不能

自拔”。

这里“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潭中而不能自拔”的主要含义是(  )

A.未改变农业水平落后的局面       

B.未改变苏联原来的社会制度

C.一味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         

D.未突破旧有的经济发展模式

35、.“美国国内经济的不平衡与国际经济的不平衡一样严重,其根本原因在于工资落后于不断上升的生产率,从1920年到1929年,工人每小时的工资只上升了2%,而其生产率却猛增了55%。

”该材料显示,造成1929年经济大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A.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B.生产相对过剩严重

C.美国经济的虚假繁荣           D.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36、1922~1929年美国经济处于繁荣时期,但在繁荣的背后却隐藏着严重的危机。

这主要是因为(     )

 ①资本家为了眼前的利润盲目扩大生产 ②劳动人民日益贫困化

 ③政府奉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④股票投机过度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37、 北师大黄安年教授认为:

“本世纪(20世纪)有两位伟大的改革家.一位是罗斯福,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一位是邓小平,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国家。

”罗斯福和邓小平改革的不同之处是   (   )

A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B消除经济发展的严重困难

C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保障了原有的社会制度

38、有人概括战后美国经济迅猛发展的原因是“基础殷实,决策正确,动力巨大,技术高新”。

下列图示中比较符合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状况的是(  )

评卷人

得分

二、综合题

(每空?

分,共?

分)

 

39、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在不断变化,请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紝,多治麻丝葛绪捆布幓,此其分事也。

 

——《墨子》

材料二 明朝末期,苏州“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

出现“大户张机为生”,以增殖财富;而工匠“趁织为活”,“得业则生,失业则死”的现象。

材料三 瓦特在改进蒸汽机后,于1775年与别人合伙开办工厂,进行蒸汽机的商业生产。

当时,瓦特要亲自为买主安装蒸汽机,在机器出现故障时,他还要背着工具箱四处维修。

材料四 美国企业家洛克菲勒从开办一家小炼油厂起家,通过侵吞、合并其他厂家而成为“石油大王”。

1878年,洛克菲勒的美孚石油公司控制了美国炼油工业资产净值的90%以上。

后来,在大家的一致反对声中,1911年,洛克菲勒被迫将美孚石油公司分成38家“独立”公司,但他在每一个公司中都占有25%的股份。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怎样的生产方式?

这种生产方式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

有何特点?

(2)据材料二,你可以判定明朝末期,传统的生产方式发生了怎样的新变化?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新的生产方式有何特征?

(3)据材料三说说瓦特开办的工厂有何特点?

(4)美孚石油公司与瓦特开办的工厂相比,有何明显的新特点?

两者分别反映了怎样的时代背景?

40、新航路开辟

材料一 1524西班牙人说:

以前我们在世界边缘,现在我们在世界中心,这给我们命运带来前所未有的改变。

——《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在(公元)1500年以前,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在亚欧大陆上从一个地区运货到另一个地区,而货物主要是奢侈品、香料、丝绸、宝石及香水。

但是到18世纪后期新世界的种植场生产的大量砂糖、咖啡及棉花等大部分运往欧洲出售;西班牙人也向新世界引进欧洲各种水果,如橄榄以及葡萄。

美洲的特产也被流向世界各地,如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番薯、花生、各种豆类及南瓜、可可等。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

材料三 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扩大了交往,从而使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的发展有了巨大的高涨。

从那里输入的新的产品,特别是投入流通的大量金银(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劳动者),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已经可能扩大为而且规模愈来愈大地扩大为世界市场,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材料四 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古老的民族工业被消灭了,并且每天都还在被消灭。

它们被新的工业排挤掉了,新的工业的建立已经成为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的问题……过去那种地方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

——马克思、恩格斯:

《共产党宣言》

材料五 从顺治元年至嘉庆十二年(1644~1807年)160年间,银钱比价表现出较长时期的相对稳定,始终是在一千文左右波动。

在鸦片战争前夕,一两白银所换制钱已达一千二三百文,最高达一千六百文。

1845年银价上涨更甚,御史刘良驹奏称:

“银价之昂未有甚于今日者,京中纹银每两易制钱乃二千文,外省则每两易制钱二千二三百文不等”,而且“其势日就增加,尚无底止”。

中国“银贵钱贱”现象日益严重。

问题:

(29分)

(1)1516十六世纪之交,西班牙为什么能完成从地处“世界边缘”到处于“世界中心”的转变?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18世纪后期世界发生的变化。

简述发生如此巨变的原因

(3)材料五中出现“银贵钱贱”和“其势日就增加,尚无底止”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指出这些现象与世界市场形成之间的关系。

(4)根据以上材料,请你谈谈关于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影响的看法。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解析:

世界各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是在新航路开辟后。

此后,西方殖民者疯狂地进行殖民侵略,把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人民纳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2、D

3、C

4、C

5、D

6、C

7、B

8、C

9、A

10、C

11、C

12、B

13、D

14、B

15、 D

16、A

17、D

18、B

【解析】考点:

工业革命的条件。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因为欧美国家在工业化之前进行了政治制度的建设,都不同程度的建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

故选D。

C项明显错误,文明是多元的;A项说法错误,文明应该相互借鉴,没有优劣之分;B项属于自然环境决定论。

19、D

20、A

21、 A

22、C

23、B

24、B

25、【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把握关键词“租赁企业”,而“租赁企业”只出现在苏俄新经济政策实施时期,故答案为B。

【答案】 B

26、选D。

扩大集体农庄的自主权是赫鲁晓夫改革的措施,所以排除④。

27、D

28、B

29、D

30、 D

31、B

32、A

33、B

34、D

35、B

36、A

37、C

38、选A。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曲线图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

美国经济在20世纪中期出现“黄金时期”,1973年经济危机发生后开始“滞胀”,经济发展速度放缓;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长期持续增长,出现“新经济”现象。

A项曲线走势与美国经济发展状况相符。

二、综合题

39、【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1)题结合小农经济的产生和特点来说明;第

(2)题分析材料二中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特征;第(3)题分析工厂在经营和管理上的特点;第(4)题考虑工厂的规模大小等。

答案:

(1)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春秋时期。

特点:

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个体农耕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生活比较稳定,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但是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容易破产。

(2)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特征:

发生在纺织行业,有拥有生产资料的机户和出卖劳动力的工匠;是为了增殖财富而从事生产的,工匠对机户依赖性强,工匠生活没有保障。

(3)工厂的所有者又是工厂的经营管理者,规模不大。

(4)垄断了整个行业的生产与经营,是股份公司,财富集中于少数人手中。

瓦特的工厂反映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工厂时代,以中小企业为主,生产规模小,企业的经营者与所有者没有分离;美孚石油公司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大企业时代的到来,大企业垄断了行业生产,加剧了贫富分化。

40、第

(1)问实际回答新航路开辟的原因,需多角度分析。

(2)问变化实际回答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注意应是材料二、三中提到的;原因是新航路开辟和随之而来的殖民扩张。

第(3)问,“银贵钱贱”是因为白银大量外流,“其势日就增加,尚无底止”现象的原因是列强侵华不断加强;关系:

中国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一部分。

第(4)问需充分运用材料和史实,观点清晰,叙述完整、流畅。

【答案】

(1)随着西欧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黄金需求量急剧上升;奥斯曼帝国对于传统东西方贸易秩序和环境的破坏;西班牙王室支持开辟新航路的活动,大力向海外扩张;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航海技术和造船技术的进步;封建贵族和骑士的冒险精神等。

(2)变化:

欧洲商人、殖民者在世界各地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随着商品交换品种的增多,初步形成了世界市场。

改变了世界形势和历史发展进程,各大洲之间的相互孤立状态被打破,全球逐渐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人类社会由此从分散开始走向整体。

原因: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

(3)原因:

白银外流;列强侵华不断加强。

关系:

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4)答案l:

能对材料进行抽象提炼,并结合材料进行论述。

(13—15分)

   材料与史实:

运用充分;运用较充分。

   抽象视角,如新航路开辟使人类社会由此从分散开始走向整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