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事业管理 自考复习资料 自考复习资料新.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704648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3.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卫生事业管理 自考复习资料 自考复习资料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公共卫生事业管理 自考复习资料 自考复习资料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公共卫生事业管理 自考复习资料 自考复习资料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公共卫生事业管理 自考复习资料 自考复习资料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公共卫生事业管理 自考复习资料 自考复习资料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公共卫生事业管理 自考复习资料 自考复习资料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公共卫生事业管理 自考复习资料 自考复习资料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公共卫生事业管理 自考复习资料 自考复习资料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公共卫生事业管理 自考复习资料 自考复习资料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公共卫生事业管理 自考复习资料 自考复习资料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公共卫生事业管理 自考复习资料 自考复习资料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公共卫生事业管理 自考复习资料 自考复习资料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公共卫生事业管理 自考复习资料 自考复习资料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公共卫生事业管理 自考复习资料 自考复习资料新.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公共卫生事业管理 自考复习资料 自考复习资料新.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公共卫生事业管理 自考复习资料 自考复习资料新.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公共卫生事业管理 自考复习资料 自考复习资料新.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公共卫生事业管理 自考复习资料 自考复习资料新.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公共卫生事业管理 自考复习资料 自考复习资料新.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公共卫生事业管理 自考复习资料 自考复习资料新.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共卫生事业管理 自考复习资料 自考复习资料新.docx

《公共卫生事业管理 自考复习资料 自考复习资料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卫生事业管理 自考复习资料 自考复习资料新.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公共卫生事业管理 自考复习资料 自考复习资料新.docx

公共卫生事业管理自考复习资料自考复习资料新

第一章概论

1.公共卫生事业管理是对各个层次卫生行政和卫生业务管理活动的总称谓,是人们为实现卫生组织的决策目标,根据卫生事业的性质、特点,通过组织协调和控制达到最佳效能所进行的活动。

2.公共卫生事业管理学的研究对象①社会卫生活动的宏观管理规律②社会卫生活动的微观管理规律

3.公共卫生事业管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调查研究方法、试验研究方法、比较研究方法等

4.1996年12月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

“我国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

5.所谓福利性是指政府对卫生事业实行一定的福利政策,各级政府要给予必要的投入。

具体体现在①医疗保障中的福利政策②财政收入的福利政策③医疗卫生服务收费的福利性

6.所谓公益性是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卫生事业是使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受益的公益事业,不以盈利为目的。

主要内容包括①举办卫生事业不收取投资回报②卫生事业享有政府给予的某些特权③卫生事业机构应承担公共义务④政府对卫生工作进行政策干预和法律管理

7.影响我国卫生事业性质的主要因素①社会主义制度决定了我国卫生事业的性质②经济发展水平也决定了我国卫生事业是“一定福利政策的公益性事业”的性质

8.建国以来我国先后确定过两个卫生工作方针。

①1952年确定的“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②1991年确定,并经1996年修订完善的“坚持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9.新时期卫生工作的方针,明确了我国卫生工作的重点、依靠力量、工作宗旨,同时也指明了卫生工作改革与发展的方向,是我国今后相当长时期卫生工作的指南。

10.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的含义①以农村为重点②预防为主③中西医并重(处理中西医关系的原则)④依靠科技与教育(基本动力)⑤动员全社会参与(依靠力量和工作方法)⑥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卫生工作方针的核心。

卫生事业的宗旨、目的和最终目标)

11.卫生政策的构成条件①要有制定主体和实施客体②要有目标性③要有行动准则④必须经过正式颁布

12.我国卫生政策的特点①鲜明的阶级性与一定共同性相结合②部门性与社会性相结合③强制性与说服性相结合④相对稳定性与持久稳定性相结合

13.卫生政策的基本职能①指导职能②控制作用(目标性控制、职责性控制、标准性控制、制裁性控制)③调节作用(调节工作关系、调节服务关系、调节利益关系)

14.我国卫生改革主要是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开始的。

我国卫生事业改革经历了两个历史阶段①第一个历史阶段的卫生改革政策(1978年—1996年)

目的:

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有利于防病治病,利民便民

基本内容:

①积极发展卫生机构②扩大全民所有制卫生机构的自主权③允许和鼓励在职人员有偿应聘和业余服务④改革收费制度,改善补偿机制⑤积极为农村培训人才,巩固发展三级医疗保健网,改革农村卫生管理体制,组建多种形式村级卫生组织

不足:

①对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缺乏战略性政策②对医药费用上升水平的控制缺乏战略性政策③有些政策落实不够好,有些改革政策则有失误

②第二个历史阶段的卫生改革政策(1996年—现在)

目的:

增强卫生事业的活力,充分调动卫生机构和卫生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卫生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更好的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主要内容:

改革卫生管理体制②改革城市卫生服务体系③改革卫生机构运行机制④改革农村卫生管理体制

第二章卫生组织与卫生领导

1、组织的希腊原文为和谐、协调的意思。

从管理学的角度可以理解为,一种由人们组成的、具有明确目的和系统性结构的实体。

2、组织结构的定义①复杂性②正规化③集权化

3、组织设计的基本概念①劳动分工②统一指挥③职权与职责④管理跨度⑤部门化

4、组织设计时既要充分利用劳动分工提高劳动生产率,又要防止由于人员的非经济性影响对劳动生产率的负面作用

5、所谓职权是指管理职位所固有的发布命令和希望命令得到执行的这样一种权力。

任职者可以从该职位的等级或头衔中获得这种权力。

6、管理跨度是指一位管理者能够有效指挥的下属人数。

(发展趋势:

中空化、扁平化)

7、所谓职能部门化就是按履行的职能组合工作活动,这在公共卫生事业组织中是较为普遍的部门化方式。

产品部门化是指按照主要产品领域形成部门的方式(制造业和服务业)。

顾客部门化是根据所针对的顾客群体的特定类型形成部门(零售业)

8、我国的卫生行政组织主要由两大块构成①国家卫生部②地方卫生厅(局):

即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市(地)卫生局、县市(区)卫生局、乡(镇、街道)文卫办。

9、国家卫生部的内设机构和职责①办公厅②人事司③规划财务司④卫生法制与监督司⑤基层卫生与妇幼保健司⑥医政司⑦卫生部疾病控制室⑧卫生部科技教育司⑨国际合同司10、保健局11、卫生部直属机关党委12、离退休干部局

10、卫生事业组织①医疗康复机构②卫生防疫机构③妇幼保健机关④医学研究机构⑤高等医学院校⑥药品检验与生物制品生产研究机构

第三章社会卫生策略

1、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受伤害,而且还是心理、生理和社会幸福的完好状态。

2、1977年第30届世界卫生大会决定,WHO和成员国的主要卫生目标是:

到2000年使世界所有的人民都达到社会和经济生活两方面富有成效的那样一种健康水平,即“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

3、“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几个指标:

婴儿死亡率、平均期望寿命、成人非文盲率。

西太平洋地区的卫生状况是疾病与贫困、疾病与富裕相混杂。

4、西太平洋地区办事处在1944年9月召开的西太平洋地区委员会议上,地区主任韩相泰博士提出的《健康新地平线》(此文件于1995年6月由执委会正式通过)明确指出,未来的工作方向必须将侧重点从疾病本身转移到导致疾病的危险因素和促进健康方面来。

未来的卫生干预必须是以人为中心,以健康状况为中心,而不是以疾病为中心。

健康保护与健康促进是未来年代的两个核心概念。

5、健康保护就是在承认人类生命脆弱性的前提下,向居民提供必要的科学技术援助,以防止各种有害因素对其健康的损害

6、健康促进是指有关能鼓励和促进人们自己及其家庭、社区和国家共同协力改善和解决他们自己的健康问题的措施

7、中国“十五期间”卫生事业发展总目标:

到2005年,在全国基本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和人们健康需求的卫生体制,使群众享有同小康生活水平相适应、质量比较优良、费用比较低廉的基本医疗服务,并不断满足社会多层次、多样化卫生服务需求,进一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增强卫生事业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保障作用

8、主要卫生措施①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转变政府职能②全面深化卫生体制改革,为长远卫生发展提供体制保障③完善卫生经济政策④加大力度,推进卫生扶贫工作和西部卫生事业发展⑤建立健全卫生信息系统,扩大对外合作与交流⑥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促进卫生系统精神文明建设

9、当前中国卫生工作的重点是继续深化卫生改革①完善卫生防疫体制,加大投入,加强建设②积极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以点带面推进农村卫生改革③继续推进医疗机构体制改革④加大药品流通体制改革力度,坚决纠正药品购销中的不正之风⑤加强卫生法制建设,完善卫生执法监督体系,充实和加强卫生监督执法力量⑥广泛宣传卫生科普知识,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改善城乡居民的生活环境卫生条件⑦加强医德医风建设,纠正行业不正之风,树立卫生医疗行业的新形象

10、中共加强公共卫生建设的总要求是:

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增加投入、健全体系,改革体制、整合资源,城乡兼顾、重在农村。

11、2003年4月14日,国务院第四次常务会议做出了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决定。

5月7日,国务院第七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该条例;5月9日,温家宝总理签署公布施行。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标志着我国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纳入法制化的轨道。

1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具备的特征①突如其来,不易预测②在公共领域发生,具有公共卫生属性③对公众健康已经或可能造成严重损害

1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条例》中处理应急事件的方针是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原则是: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

第四章区域卫生规划

1、规划是对未来行动方案的一种统筹设计,是范围较大、规模较大的事业或工作的一种较长时限的发展战略、总方针、主要步骤和重大措施的设想蓝图,是一种战略性的全局部署方案。

2、计划是在规划的指导和规定下做出的具体安排和落实措施。

规划的目标,需通过具体计划的制定、实施、评价来实现。

3、区域卫生规划的定义:

是区域内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组成部分,是政府对卫生事业发展实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它以满足区域内全体居民的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保护与增进健康为目的,对机构、床位、人员、设备和经费等卫生资源实行统筹规划、合理配置。

4、我国区域卫生规划的目标:

构建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有效的、经济的、公平的中国卫生服务体系和管理体制,改善和提高卫生综合服务能力和资源利用效率

5、区域卫生规划的意义:

①是国家对卫生事业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②是卫生事业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③区域内对卫生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④充分满足区域内全体居民的卫生服务需求

6、区域卫生规划的编制程序①形势分析②确定卫生问题与优先领域③制定综合目标④选择策略⑤制定实施计划⑥监测计划的实施⑦评价与计划的调整

7、区域卫生规划的周期一般为5年,

8、区域卫生规划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①加强领导②建立健全相应的配套政策措施③规划与实施调整并进④进行区域卫生规划工作的监督评价

9、卫生资源是指用于卫生服务的各种资源的总称,包括:

卫生人力、费用、设施、装备、药品、信息和知识技术等资源。

卫生资源具有稀缺性的特点。

卫生资源的配置手段有两种①市场配置(根据市场的需求来配置卫生资源)②行政调节(通过政策来配置卫生资源)

10、卫生资源优化配置就是卫生服务机构以合理的价格、优良的质量提供有效的卫生服务,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卫生资源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

11、卫生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①健康是一项基本人权,卫生资源优化配置的目的是让全社会都能获得必要的基本卫生服务。

②卫生服务质量是卫生服务机构的生命线③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全社会对卫生服务的需求量也会日益增大。

④卫生资源优化配置的着眼点和落脚点是对医疗质量、诊疗技术方法、服务内容建立统一的标准与规范,实行标准化管理⑤我国医疗工作的原则是“因病施治,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⑥卫生资源优化配置的主要方式是制定科学的区域卫生规划

第五章卫生服务管理

1、卫生服务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卫生机构为一定目的,合理使用各种卫生资源(卫生人力、卫生经费、卫生技术、卫生信息),向居民提供医疗、预防、保健康复服务的过程

2、卫生服务系统是使用卫生资源解决某个卫生问题,从而达到改善卫生状况以及居民健康状况的各种卫生工作系统。

卫生服务系统由①卫生服务计划②人群及卫生问题③卫生资源④卫生服务⑤健康状况构成。

3、卫生服务需要是根据现有的医学知识,从消费者的健康状况出发,在不考虑实际支付能力的情况下,由消费者个体认识和医学专业人员分析认为使个人尽可能保持健康或变得健康应获得的卫生服务

4、卫生服务需求是从卫生服务提供的角度以及经济和价值的概念出发,探讨卫生部门为居民提供卫生服务的数量,是消费者有支付能力的卫生服务需要,是实际利用卫生服务的要求。

先有卫生服务需要后有卫生服务需求,只有具有购买力的卫生服务需要才能转变为卫生服务需求。

5、卫生服务需求的特点①消费者医疗信息的缺乏和需求的被动性②卫生服务利用的效益外在性③卫生服务需求的不确定性④卫生服务需求受卫生服务费用支付方式的影响

6、影响卫生服务需求的主要因素有①人口状况(数量、老年、少年人口比例、城乡人口比例)②经济发展状况③卫生服务提供方因素

7、卫生服务的供给是指卫生服务的提供者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卫生服务的数量。

卫生服务的供给必须同时具备提供者有提供卫生服务的愿望和提供者有提供服务的能力这两个条件

8、卫生服务供给的特点①同时性或及时性②不确定性和变化性③专业性和垄断性④供给者的主导性⑤外部经济效应

9、影响卫生服务供给的主要因素有①卫生服务成本及卫生服务价格②卫生资源③卫生服务的技术水平④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因素

10、卫生服务需求是卫生服务供给产生的前提,卫生服务供给是卫生服务需求实现的基础

11、健康询问调查按照研究方法分为三种①一次性横断面调查②重复性横断面调查③连续性长期调查。

调查内容一般分为两部分①基本调查内容②补充调查内容

12、调查结果分析内容包括①疾病负担及其构成②影响死亡和疾病负担的危险因素③疾病构成分析(两周患病疾病构成情况、居民慢性病的患病情况、各病种住院率及其构成、就诊机构分析)

13、服务是为满足顾客的需要,供方和顾客之间的接触活动以及供方内部活动所产生的结果。

特征:

①无形②生产和消费同时进行③顾客在某种程度上参与服务的生产过程④一般不可存储⑤与顾客直接接触的比例较大⑥服务的一致性相对较低。

14、质量是指反映实体(产品或服务)满足明确或隐含需要能力的特征总和。

特征:

①性能②寿命③可靠性④安全性⑤经济性

15、服务质量是一种认知的质量,是消费者对服务的满意或惊喜程度,是消费对于事物较具延续性的评价。

常分为技术质量和功能质量。

16、国际标准化组织简称ISO,从1979年成立“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开始,共历经7年时间,制定出一套质量管理和保证方面的标准----“ISO—9000族”,包括质量管理、保证术语、标准选用指南、质量保证要求、质量管理指南及技术支持等。

该标准十分强调服务的全过程,十分强调“顾客”。

“ISO---9000”既是一种服务业合格的认证体系,更是一套质量管理标准体系和方法体系。

17、中国卫生事业施行“ISO---9000”的意义①文化是一种无形资产,是知识经济时代最重要的资源②健康概念已由原来单纯的去除疾病,发展为身、心、社、灵的一种平衡状态而非疾病和老弱③新模式的运作在文化驱动机制作用下得以完成

18、卫生服务质量保证体系是指卫生系统以保证和提高卫生质量为目标、运用系统的概念和方法,把质量管理各阶段、各环节的管理职能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有明确任务、职责、权限、互相协调、互相促进的有机整体。

建立卫生服务质量保证体系是卫生系统实现为人民健康服务目标的一种手段和方法。

19、卫生服务质量保证体系的内容:

①质量目标②质量监控组织③质量标准体系④质量信息反馈体系⑤质量管理网⑥质量后勤保障。

第六章医疗保障体系及其管理

1、医疗保险制度源于欧洲。

1883年,德国俾斯麦政府颁布了《疾病保险法》,标志着世界上第一个强制性医疗保险制度的诞生。

1922年,日本在亚洲首先通过了《健康保险法案》。

自20世纪30年代开始,以美国的《社会保障法案》的颁布为标志,社会保障开始成为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成为一种基本的公民权利。

2、1944年,国际劳工组织通过《医疗服务建议》。

明确了社会医疗保险的基本原则①医疗保险基金应由被保险人、雇主及公共资金共同筹集②凡收入不低于生存线的成员均应缴纳保险费③被保险人缴纳的最高保险费应控制在不造成其生活困难的范围内④雇主应为其雇员缴纳一定数量的保险费⑤政府应为生存线以下的社会成员支付保险费⑥保险费支付范围以外服务费用由消费者自付。

3、全民卫生服务(NHS),即由政府负责向公民提供医疗服务,并主要通过国家财政支付。

4、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①医疗保险费用支出的过度膨胀②医疗资源的巨大浪费③医疗服务质量差④发展中国家的社会医疗保险覆盖面过小,保险范围和保障水平也不够理想

5、20世纪80年代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浪潮的措施①增加税收及医疗保险费的收入②增加被保险人医疗费用的自付比例③进一步加强对医疗保险服务机构的管理和监督④社会医疗保险机构亲自办医院⑤从后付制转向预付制⑥储蓄型保险的推广⑦美国“有管理的保健”模式的推广

6、我国现行的医疗保险制度包括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制度,都建立于20世纪50年代。

7、我国现行的医疗保险制度的不足①社会医疗覆盖面过窄,管理和服务的社会化程度低②缺乏合理的医疗经费筹措机制和个人累积机制,职工的医疗费用无稳定来源③国家财政和单位包揽过多,缺乏对医疗机构和职工个人费用的有效制约机制

8、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经历的阶段①职工就医适当负担部分医疗费用阶段②着重改革公费医疗管理制度和经营管理办法阶段③试点探索“统帐结合”阶段

9、国务院于1998年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

该《决定》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10、医疗保险是指由特定的组织机构经办,通过某种带强制性的规范或自愿缔结的契约的形式,在一定区域内的一定人群中筹措医疗基金,并为该人群中的每一成员公平的分担其因疾病而导致的经济风险所实施的一系列政策与办法。

11、社会医疗保险是根据立法规定,通过强制性社会保险原则,由国家、单位(雇主)和个人共同缴纳保险费,把具有不同医疗需求的群体的资金集中起来,进行再分配,即集资建立医疗保险基金,当个人因疾病接受医疗服务时,由社会保险机构提供医疗保险费用补偿的一种社会制度

12、医疗保险与其它保险的不同之处,及其特点在于①普遍性②涉及面广,具有复杂性③属于短期的、经常性保险④采用医疗给付的补偿形式⑤医疗保险的发生频率高,费用难控制

13、医疗保险的组成结构,医疗保险一般由五方构成①保险机构,即提供保险服务,支付、补偿疾病风险损失的“保险人”②投保方,即需要并希望得到保障的“投保人”③提供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即医院等医疗服务的“供给方”④医疗服务的消费者,即“被保险人”或“保险受益人”是医疗服务的“需求方”⑤政府

14、医疗保险中的被保险人享受的保障水平可分为三个层次①国家提供的基本医疗保险(一定福利性和强制性)②单位(雇主)提供的补充医疗保险和个人投保的商业医疗保险

15、医疗保险的类型①根据性质可分为社会医疗保险和商业医疗保险②根据保障水平可分为基本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医疗保险③根据保险基金的筹措方式可分为国家医疗保险(全民医疗保险)、社会医疗保险、储蓄医疗保险、社区医疗保险

16、国家医疗保险也称为全民医疗保险,是指医疗保险资金主要来自税收,政府通过预算分配方式,将由税收形成的医疗保险基金有计划的拨给有关部门或直接拨给公立医院,被保险人看病时,基本上不要支付费用

17、社会医疗保险是国家通过立法形式强制实施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医疗保险基金的筹集方式主要是雇主和雇员缴费,政府适当补贴,当被保险人及其家人患病、受伤或生育而需要治疗时,由社会提供医疗服务和物质帮助。

18、储蓄医疗保险是一种通过立法,强制雇员或劳资双方缴费,以雇员的名义建立保健储蓄账户,用于支付雇员个人及家庭成员的医疗费用的医疗保险制度。

19、商业医疗保险是把医疗保险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按市场法则自由经营的医疗保险。

20、医疗保险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的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医疗保险的数量。

21、影响医疗保险需求的因素有①疾病发生的概率②疾病损失的大小③医疗保险的价格④消费者的避险心态⑤消费者的收入水平⑥医疗技术的发展水平⑦消费者年龄、健康状况、性别、种族等等

22、我国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根据的原则是“广覆盖”“低水平”

23、医疗保险的筹资方式①社会保险税②个人储蓄③财政税收④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方式

24、用人单位缴费率为在职职工工资总额的6%,职工缴费率为本人工资收入的2%。

职工个人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全部计入个人账户。

用人单位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用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建立社会统筹医疗基金,另一部分划入本单位职工的个人账户(30%)

25、医疗保险基金的筹资模式可分为现收先付制、积累制和混合制。

26、医疗保险管理的职能部门①劳动和社会保障部②省级劳动保障厅(局)③社会保险经办机构

27、后付制是指在提供了医疗服务之后,医疗保险机构根据医疗费用的开支多少,向医疗机构或病人支付医疗费用。

预付制是指在医疗服务机构提供医疗服务之前,医疗保险机构就按合同向医疗服务机构支付固定数额的费用。

28、医疗保险的服务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减少医疗卫生资源的浪费,控制医疗费用的增速,减轻国家财政和企业的负担,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内容有①定点医疗机构的管理②零售药店的管理③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管理④强化社区服务⑤医疗保险的信息管理

29、医疗保险监督的主要对象①对参保单位的监督②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督③参保人的监督④对医疗保险机构的监督

第七章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与卫生法

1、卫生法主要调整以下三方面的社会关系①卫生组织关系②卫生管理关系③卫生服务关系

2、卫生法的特征①以保护公民生命健康权为根本宗旨②综合性和多样性③科学性和技术规范性④社会共同性。

3、卫生法的基本原则①保护公民健康的原则②全社会参与原则③国家卫生监督原则

4、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成立以来,为了实现其“使全世界人民活动可能的最高水平的健康”的宗旨,把提出国际卫生公约、规则和协定,制定食品、生物制品、药品的国际标准及诊断方法的国际规范和标准,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之一

5、卫生法对公共卫生事业管理的作用①规范作用(禁止性义务、积极作为义务、授予权利)(指引、预测和评价作用)②社会作用

6、卫生法制管理的意义①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②我国公共卫生行业适应WTO规则的需要③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管理规范化和法制化的需要

第八章卫生经济管理

1、管理是人类社会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它起源于社会劳动的分工与协作

2、卫生经济管理的形式与内容①卫生计划管理②卫生预算管理③卫生机构财务管理④卫生机构的成本管理⑤卫生服务价格管理⑥卫生事业基本建设管理⑦卫生设备管理⑧卫生投资决策的管理

3、社会成本是指生产者开展某项活动、生产某种产品、提供某项服务,也可指消费者利用某些服务与消费某些产品所要占用和消耗某些经济资源而必须付出的社会经济代价

4、所谓外部性是指经济主体因第三者进行的经济活动而获得无须支付报酬的收益,或者遭受无法索取补偿的损害

5、社会成本的理论基础①外部性理论②公共产品理论③市场结构中的垄断因素④信息不对称

6、卫生资源的配置成本:

卫生资源配置过程中和宏观调控卫生资源配置活动中的资源消耗。

这种成本是一种资源转换为卫生资源或转换为宏观调控资源所造成的损失和所需要付出的代价。

可分为物质性资源成本和非物质性资源成本。

7、疾病的社会经济负担是指疾病给社会带来的经济负担,以及为了防治疾病而消耗的经济资源。

可分为①疾病的直接社会经济负担②疾病的间接社会经济负担

8、卫生财务管理的特点①涉及面广②综合性强③灵敏度高。

内容①单位预算管理②收入管理③支出管理④卫生机构专用基金的管理⑤资产管理⑥负债管理⑦卫生机构清算的管理

9、卫生机构财务管理的原则①合法性原则②计划性原则③价值最大化原则④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原则⑤利益关系协调原则

10、卫生服务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构成卫生服务的价值。

它包括三部分①已消耗掉的生产资料价值②医务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③医务劳动者为社会劳动所得

11、卫生机构实行成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