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能力培养与就业相适应一.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706985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生的能力培养与就业相适应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学生的能力培养与就业相适应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学生的能力培养与就业相适应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学生的能力培养与就业相适应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学生的能力培养与就业相适应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学生的能力培养与就业相适应一.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学生的能力培养与就业相适应一.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生的能力培养与就业相适应一.docx

《学生的能力培养与就业相适应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生的能力培养与就业相适应一.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生的能力培养与就业相适应一.docx

学生的能力培养与就业相适应一

学生的能力培养与就业相适应

(一)

论文关键词:

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适应性改革

论文摘要:

是工作难找,还是好工作难找?

是学不能致用还是就业形势变化太快?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下,我国的人事部门和劳动力市场正面临着一次历史性的挑战,如何应对这一困难,必须得从国家的政策和学生的能力培养方面着手,应该把能力的培养目标放在将来的就业上,从多层次、多方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如果要实现这一目标,学校对教学设施、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理念的改革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信息时代迅速发展的今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已逐渐投入到教学过程当中。

学生学习一切知识都是为了将来的就业,但是就目前的就业形势来看,就业难的主导因素来自高校的扩招和国家的就业体制的不合理。

要想解决这个就业难的问题,国家必须对现代的教学手段和就业体制进行改革。

一、我国的就业现状

当今大学生就业形势的现状如何?

还是看看教育部门的统计数据吧。

2001年全国毕业生共有115万,2002年达到145万,2003年达到212万,这一年的增幅达到46.2%的高峰;2004年共有280万,2005年达到340万,2006年达到413万,2007年达到463万,2008年达到559万,2009年达到610万。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的高校毕业人数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但是一次性就业率却一年一年地下降。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对记者说:

“2008年实际就业率不到70%”。

中国社会调查所最新在北京、上海、深圳、石家庄、郑州、成都、沈阳、武汉、厦门、哈尔滨、武汉、西安等地抽取一千名应届大学生调查显示,到目前为止,应届生整体就业率为35.6%。

之前社会保障部发布消息力争今年应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70%。

调查样本显示,已就业者总体满意度近为38%,有35%的人认为工作一般,仅有27%的人表示对工作满意。

对现有工作不满意的原因主要集中在工作性质及内容、薪金待遇、人际关系三方面。

反映出所学与所用之间、学校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对人际关系的不满意反映学生初入职场时对社会的不适应,人际交往能力欠缺。

此外约71%受访者认为当前就业形势严峻不好找工作。

对于未来的就业前景是否存在焦虑情绪的提问,有56%的受访者表示非常焦虑,样本显示,最理想的职业中,28%的大学生选择国家机关,之后是国有企业、科研单位、学校这些较稳定的企事业单位,选择民营私企、自主创业的学生最少。

权威统计显示,今年中国高校毕业人数又将再创新高——达到六百一十万人,还有一百多万历年没有就业的大学生,加之金融危机导致部分企业发展失利,求职人数的激增,经济增长放缓,使得今年中国应届毕业生在就业问题上面临着不同以往的难题。

面对这一困难,我们该怎么办呢?

二、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学习观

被教育学和心理学界誉为“哥白尼式革命”的“多元智能理论”创始人、美国哈佛的大学教育研究所发展心理学教授霍化德·加德纳(HowardGardner)认为,传统的教育和评价方式对孩子来说是不公平的,甚至是某种程度上的歧视;“传统教育方式最糟糕的是过分强调了语言智能和数学逻辑智能,否定了其他同样为社会需要智能,使学生身上的许多重要潜能得不到确认和开发,造成相当数量的人虽然考试成绩很好,走上社会以后却很难独立解决问题,这是对人才的极大浪费。

传统的教育模式只能满足一部分学生的需要,而失去了对大多数同学智能开发的机会。

不仅是基础教育,即使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都应该采用多元智能理论,达到最佳程度地发掘人的智能。

要想达到现代教育的目的,应该大力提倡使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它可以为不同思维类型的学生提供提高和发展的空间。

同时,还应该指导和教育学生运用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的人才观而改变个人的学习方式。

学习的科学定义(加涅RMGagne1985):

有机体经过由练习或经验,在知识、态度(含情绪)、行为(含品行)或行为潜能上发生相对持久的变化。

学习即是一种结果又是一种内部过程。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某种结果,这种结果按照认知心理学家加涅的观点(1965),学习可获得五方面的结果,包括智慧技能、知识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运用技能和态度。

学习知识、增长技能确实是一个艰苦的历程,它是需要学生有刻苦的精神和行动,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不能忽略学生的兴趣、心理、个性等问题。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人的最佳的学习状态只有在身心和谐、愉悦的时候才会出现,此时人的大脑最开放、注意力最集中、吸收外界信息最容易。

因此,促使学生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应该成为学校进行管理、教师开展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文化素质教育是全面素质教育的基础,也是综合能力培养的基础。

现代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应用写作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快速搜集信息和处理并运用信息的能力。

现代教育培养的目标不仅是能做事的人,而且应该是会做事的人,让学生以职业意识和专业思想学习,发挥更多的主动性,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一专多能”的综合性人才。

因为成功的学习=先进的学习理论×现代信息技术。

(二)把培养学生的德育放在首位

学校教育坚持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2005年1月,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会议上发表讲话,他强调指出:

“办好高校,首先要解决好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全国高校都有始终不渝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充分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的作用,全方位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多方面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引导学生学会感恩,学会感激。

教育是人格的征服,道义的征服。

学校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主课堂,要重视思想道德质量,把德育工作摆在首位,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并向家庭辐射,向社区延伸,学生需要健全的人格修养、良好的情绪能力(相互尊重的意识)。

学校德育的内涵和外涵需拓展,应该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咨询等。

要帮助学生优化个性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试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使德育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社会生活,贴近职业需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心理健康教育和职业指导。

当前,我国的德育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学校德育泛化、德育知识化、脱离生活、成人化、孤立化。

面对这一问题,首先,我们应该从我国德育改革的背景方面出发,沿着德育改革的方向发展,争取完善现在的教育模式。

(三)引导学生主动、灵活学习

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习能力,学生的学习要与行业对口,与市场接轨,要引导学生更加重视学习过程和有机体验,重视培养良好的人生态度、良好的习惯和合作意识。

知识学习与实践并重、个性化成长方式和多元培养目标并制。

现代几乎所有的高校都实行学分制教学管理体制,并开展以健康向上的先进文化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建设,以达到建设文明、和谐、充满活力的校园;同时还应该把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作为培养未来人才的主渠道,开展基础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利用多种手段促进学生的兴趣,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有兴趣就会有创新意识,就会实现学习的创新理念。

如何实现学习创新?

多动脑、勤动脑、善用脑(人脑+电脑)。

下面是一份对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调查表。

2003年广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效果调查表

序号

课程名称

很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说不清

1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23%

54%

15%

9%

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22%

61%

12%

5%

3

毛泽东思想概论

28%

52%

12%

7%

4

邓小平理论

28%

52%

10%

10%

5

思想道德修养

30%

49%

13%

8%

6

法律基础

28%

50%

16%

6%

7

当地世界经济与政治

56%

30%

8%

6%

8

形势与政策

15%

48%

24%

13%

政治教学理论教学一向被认为是一门很难上而且很难让学生融入课堂的教学模块。

现代有许多学校改变了不满意的授课方式,以“美丽的心灵与行动”、“我与集体”、“我与自然”、“我与祖国”、“学会学习与做人”、“学会生存与发展”等新颖的题目把思想政治融入其中,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有的学校把课程与学生的做人、谋生、发展密切结合起来,适应了学生的文化敏感特点,设计了一些流行文化模块,例如网络文化、车文化、饮食文化、着装文化、茶文化、社交礼仪等。

这些课程使学生学会了从文化背景适应人群等角度分析流行文化,使他们变得更理性。

有些学校还设置了流行技术课程模块,如陶艺、摄像、形象设计、计算机等。

学生很乐意学习这类课程,他们认为这样的课程经济实惠,能让他们终身受益。

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改进学习方式,需要选择个性化学习方式,需要学习的科学,需要科学地学习,现在高校的学生,学习方法应该发生改变,主要有社会实践法、模拟法、讨论法、交流法、帮扶法、志愿服务、业余打工等,同时要有正确的学生观—教育观—教学观—学习观。

信息技术在教育事业上的应用,给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思维和潜能发挥空间。

现代传播媒体多样化了,电视广播、网络、书籍、光盘等传播媒介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信息时代的学习特征主要表现为学习网络化、学习资源数字化、学习方式多样化、学习目标多元化,形成了多样的学习形式,使学生因材施教,因时施学,向市场学习,向实践学习,向挫折学习,向亲友学习,练就生存本领,以协调信息发展的步伐。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以教学理念和教学改革来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供新颖科学的思维方法,开发符合学生个性特点的教学课件,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

(四)抓好职业理想教育塑造职业道德

我国已进入高等教育阶段。

现代的就业模式正由国家分配向供需双方双向选择转变。

学校的专业格局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人才质量与社会的需求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传统的专业口径偏窄,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差,很受局限。

因而专业的设置要符合培养新型适用人才的需要,专业综合化亟需加强。

所以,学生在专业知识方面以够用为标准,在专业能力上求精,加强职业能力培养。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社会荣辱观,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的本质要求,并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

学校应把德育始终放在首要位置,强调德育在教学中的渗透,在学习中体验,把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要坚持以育人为本,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理想教育,使学生在校期间掌握好相应的职业技能的同时,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要针对职业特点,突出职业道德教育、社会公德教育,要服务社会,得到社会的认可,增加社会责任感,重视德育的功能、地位、价值目标和内容。

学校要做到从多方面入手,抓好培养学生的内在道德教育,培育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自觉地履行社会职责,将个人的利益与国家乃至整个民族的利益联系在一起。

以正确的态度去面对利益和职业道德,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五)增强学生的就业适应性

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校就根据自身的优势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要按照市场的需要及时转型,对就业率不高的专业进行及时调整改造,对个别社会“滞销”专业需要及时调整年度招生计划,形成“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学历学业标准和综合职业能力标准并举的质量目标结构体系。

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构成和养成,如理论知识、生活技能、创新意识、责任性、世界观、价值观;还应该具有广泛的交际能力,肯吃苦,有毅力。

学校要确定学生的培养质量标准,既满足党的教育方针,又必须具有胜任岗位职责任务的能力,以实现毕业生的充分就业。

在校内定期组织应届毕业生进行模拟面试活动,从面试试题的设计到面试技巧的指导,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面试适应能力。

学校应对各专业学生的就业工作进行部署。

学校还应该设立就业指导中心,以专业或者班级为单位,对毕业生开展职业规划,帮助学生从客观条件出发,了解自己,定位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

对已就业的学生进行跟踪调查服务,统计已就业学生的胜任率、称职率,建立毕业生就业反馈信息系统,可以向已就业的学生征求学校的就业管理体制以及课程改革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以此作为学校在日后工作方面质量评估及专业教学改革的依据。

学校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学生,最终都要步入社会,但是社会究竟需要哪一类的人才,不但要重视学校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还应该把培养目标放在如何与当前变幻莫测的市场接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军事政治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