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708140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调研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调研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调研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调研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调研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调研报告.docx

《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调研报告.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调研报告.docx

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调研报告

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调研报告

  篇一: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调研汇报材料

  教育是社会各利益群体关注最多的社会事业之一,教育公平是评判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

没有教育的发展就没有经济社会的发展,没有教育公平就谈不上社会公平。

义务教育是为每个人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的教育。

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每个应受教育对象提供相对公平的教育机会和条件,对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三州战略”、建设先进自治州、推进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建设、构建和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此,州政协主席会决定将全州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一个重要调研内容。

根据州政协主席会的安排,7月中旬,州政协副主席杜成明、谭建军带领科教文卫体、文史委员会及部分州政协委员,会同州教育局的同志组成调研组,对全州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行了专题调研。

调研组到鹤峰、来凤、、巴东、建始5县市召开了县市政府、政协,县市直相关部门和乡镇中小学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并到部分义务教育学校和教学点进行了实地调研。

利川、宣恩、咸丰三县市上报了相关材料。

同时,邀请州直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就我州如何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行了座谈。

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义务教育发展现状近年来,全州各级党委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为教育办实事、解难事,基础教育事业步入了良性发展轨道,为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奠定了基础。

全州现有义务教育学校848所,其中小学701所(含教学点449个),初中147所。

小学在校生23.9万人,初中在校生14.4万人。

小学教职工1.4万人,其中专任教师万人;初中教职工万人,其中专任教师万人。

小学学龄人口入学率%,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

全州“两基”工作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少年文盲的目标基本实现。

  

(一)建立了义务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理念初步确立。

在“普九”攻坚结束后,州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基础教育工作的通知》,明确全州基础教育实行“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县市政府行使对县域内基础教育发展的统筹权、决策权和管理权。

5月,国务院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把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发展的战略性任务。

同年,省政府也出台了《湖北省关于进一步推进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明确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任务和要求,同时开始试点。

我州鹤峰、、建始三个县市先后被确定为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试点,试点县市正在按省要求实施,其他县市也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纳入了工作议程。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理念初步确立。

(二)教育投入保障机制初步建立。

一是积极争取上级支持。

,我州被列为全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试点,“两免一补”政策率先落实。

近年争取中央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项目工程,每个试点县得到1000万元以上。

二是地方财政尽力保障。

州政府对教育实施目标责任管理,每年与县市政府签订目标责任书,年末进行考核。

尽管县市都是吃饭财政,都尽力保障义务教育。

“十一五”期间,仅实施农村教师“安教工程”,建设教师住宅小区和周转房,累计投入资金亿。

三是利用社会资金。

鹤峰县下坪中心小学食堂由民营企业家赞助100万元修建。

(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基础设施不断改善。

按照州委统一部署,州、县市政府坚持把改善义务教育学校硬件条件纳入政府公开承诺的实事办理范畴,强力推进,极大地改善了义务教育学校校舍条件。

一是校舍质量不断提高。

“十一五”期间,完成寄宿制学校校舍11万平方米,改造50所农村寄宿制中小学,全州小学分别减少砖木、土木结构校舍万、万平方米;初中分别减少砖木、土木结构校舍万、万平方米。

二是寄宿学生生活条件有所改善。

全州小学学生宿舍增加万平方米,初中食堂面积增加万平方米。

新增食堂均按标准化要求建设。

有的乡村学校都建起了学生浴室等生活设施。

三是教育技术装备不断加强。

全州中小学实现了现代远程教育“校校通”。

建有校园网的小学数量翻了一番,达到111所,建有校园网的初中学校增加19所,达到72所,56所初中建成理、化、生标准化实验室。

(四)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并积极探索师资配备均衡办法,一是建立了“退一补一”的补充机制。

,我州教师配备开始严格执行省定标准,退一补一。

200年,全州一次性解决初中教师缺编问题,补充200名;全州一次性解决36个边远乡镇农村学校教师紧缺问题,补充190名;

  从开始,连续5年每年补充600名用以解决教师不足。

按省定标准综合计算,我州义务教育教师编制数量达标。

二是“安教工程”全部启动,加强了教师住宅工程建设。

“十一五”期间,修建教师住房万平方米,解决农村教师住房问题,为城区教师向农村学校交流提供了条件。

  篇二: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调研报告

  大字沟中心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调研报告

  根据中心学校的安排部署,我校积极投入到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合格县的创建工作之中。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的意见》,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开足开齐课程;深化教育改革,加速学校发展,加强教师培训,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现将我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区域义务教育发展现状

  1、大字沟中心校辖区内包括5个行政村;总人口6248人。

现有教职工54人;在校生253人。

学校占地面积12106平方米;校舍面积6372平方米。

  2、义务教育普及水平

  近几年来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均为100%,升学率为100%;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入学情况得到了妥善的安置,各班班主任在计划中制订了相应的帮扶措施,老师们在教学中特别关心这部分学生,让留守儿童感受到了关爱;同时,学校也关注了学困生和贫困生,使其不仅对学习感兴趣并感受到温暖。

  3、学校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情况

  校学校教育资源配置合理。

我校采取多渠道筹措资金,为改善办学条件奠定了基础。

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我校更是加大了投入力

  度,修建厕所、操场等,同时按照规定标准逐步配备了图书资料,实验仪器,体音美器材。

有利于学生就近入学,有利于薄弱学科的加强,有利于现代教育资源的共享。

彻底清除了大班额和超大班额现象,推进了教育质量的提高。

  4,学校教师、校长编制配备及课程开设情况等

  学校设有校长1人,副校长1人,均取得了岗位培训合格证书,合格率为100%。

学校严格按照国家课程规定,开足开齐课程。

各校均开齐上足了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综合实践课程等。

严格执行教学计划,认真落实常规管理。

  2013年全校教职工54人,其中专任教师42人;取得中专学历12人,大专学历15人,本科27人,教师学历合格率达100%;其中30岁以下(含30岁)教师有22人,31-40岁(含40岁)教师有9人,41-50岁(含50岁)教师有10人,50岁以上教师有13人;其中初职16人,中职22人,高职3人。

  学校有党支部、教导处、少先队等组织机构,组织机构健全、层层落实管理责任,学校领导班子团结向上,开拓创新。

  此外,近几年来,我校坚持一手抓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一手抓教学质量,既注重硬件设施建设,又不忘抓教学常规管理和教学改革,使我校的教育质量不断地提高。

  二、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教师队伍结构不够合理,年龄结构偏老

  2、学科结构失衡,在农村教师中,语文数学等主课教师占了大多数,而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教师很少,不能满足当前的教学工作需求,同时学校一方面呈现数额“不缺”,另一方面,部分学科教师紧缺、教师专业对口率低、专业”缺员”的问题突出。

  3、我乡学校相对分散,硬件设施相对薄弱,经济基础差,家长意识不高等给我校的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4、、经费政策未完全落实,经费投入没有同幅增长。

  三、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事关民族整体素质能否得到提高,事关长远发展能否得到保障的大事,必须强力推进。

  1、改革教师人事制度,创新人力资源管理。

  由于教师缺编、整体素质偏低,特别是农村小学教师老龄化严重,难以适应新课程改革。

因此,要改革学校教师人事制度。

可提前退休教龄长的老教师,推行教师岗位聘任制等措施,以建立科学、动态的教师编制管理办法;应提前退休“不合格”的教师,为教师流动疏通“出口”,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注入新的活力。

可参照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分流政策,适当放宽政策限制,对那些年龄偏大而又体弱多病的教师采取提前退养、不占编制的办法,以解决大龄教师分流安置难的问题。

  2、抓好校长和教师队伍建设,为均衡发展添后劲

  科学合理配置教师,根据各学科特点和每位教师的专业特长,科学合理配置各学科各年级各班教师,争取使学生全面发展;加强教师

  培养培训工作,及时组织教师去进修学校等相关机构学习,为教师提供更多与其他教师交流的机会。

学校要坚持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不动摇,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的积极性、主动性,建成一支热爱集体、安贫乐教、甘于奉献、对学生负责的教师队伍,做到教风严、学风浓、校风正。

  3、教师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加强与家长的联系。

  一是利用好本校的校讯通,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并增进与家长的紧密联系。

对一些缺乏自觉性、自我控制能力较弱,经常会出现一些过失的学生,教师可每天或每星期利用校讯通告知家长该生的主要表现等,家长也可将孩子在家时的表现通过校讯通告诉老师,这样教师和家长都能及时把握该生的基本情况,督促他们完成各项作业,及时改正缺点,引导他们积极进步。

  二是定期进行家访,主动告诉家长自己对学生的评价和意见,了解一下近期学生在家里的思想和学习情况等,特别是可以发现一些学生进步和退步的苗头,以利于及时调整学校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三是认真组织家长参加家长会和家长学校活动。

学校每个学期至少召开一到两次家长会,或举办家长学校讲座等活动,让家长可以比较全面地了解学校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改革的情况等,同时可让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这样的沟通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走入同一轨道,对学生的成长十分有利。

  当然教师与家长联系并不在于一定的形式目的是加强沟通,增

  进理解,使学校与家庭形成一股共同的教育合力,也就是说,教师与家长之间应当建立起亲密无间的合作关系,认同一致,协作共事,努力减少一些互相抵消的无谓的消耗因素。

  4、扎实开展关爱工程,为孩子的成长打好基石

  进一步搞好义务教育的巩固提高和延伸工作。

加大《义务教育法》的宣传和贯彻力度,依法确保家长送子女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严防适龄儿童少年辍学。

关注残疾儿童、贫困儿童、留守儿童上学问题,积极申报留守儿童活动中心,因地制宜地建立和完善一套督促、济困、监督、处罚等相关的义务教育保障机制,努力做好义务教育工作。

  5、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及时到位

  加大投入,消除制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瓶颈”。

政府要把增加经费投入作为履行均衡发展义务教育职责的硬任务,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必需的经费支撑。

一是继续加大向争取上级支持的力度,拓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经费来源。

二是保障法定教育投入。

不折不扣执行现有教育投入政策。

政府要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使教育投入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例逐年有明显提高;三是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提高本级财政义务教育经费拨付标准。

  总之,学校工作头绪多、任务重,不足之处在所难免。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会投入更加饱满的热情,开拓创新、奋发进取,力争把我校办成让家长满意、人民满意的文明学校

  篇三:

招远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调研报告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调研报告

  招远市教育体育局

  2008年5月以来,招远市教育体育局按照省、烟台市教育行政部门工作部署,成立了专题调研组,对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

调研组通过召开座谈会、研讨会、征求意见会、问卷调查等各种形式,在系统梳理有关调研成果的基础上,认真总结了全市义务教育发展的基本情况、采取的措施及成效,深入分析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归纳整理了各方面提出的对策和建议。

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招远市地处胶东半岛西北部,总面积1433平方公里,现辖10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共有724个行政村、58万人口。

现有各级各类学校126处,其中义务教育段有九年一贯制学校6处,普通小学62处、初中24处,在校生52400多人,教职工4500余名。

近年来,全市教育系统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始终坚持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根本宗旨,以素质教育为主题,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根本,巩固成果,深化改革,提高质量,保持稳定,不断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和谐发展,促进了教育公平、公正。

目前,全市城乡学校布局更加科学合理,全部消灭了农村学校无微机状况,生机比达到了:

1,建起了“校校通”局域网,全市城乡中小学教师实现了网上备课和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所有义务教育段学校通过了县级规范化学校验收,73%的中小学

  已成为省、市级规范化学校,全市中小学办学条件、教育质量均衡发展,早在10余年前,学生上学就已经实现了划片招生,就近入学,解决了学生“择校”问题;全市初中、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达到93%、100%,教师持《教师资格证书》上岗率分别达到95%、100%,中小学校长“持证上岗”率达到了100%;全市适龄儿童入学率、小学在校生巩固率、小学毕业生直升初中率保持100%;初中在校生年巩固率已连续11年保持在99%以上,义务教育阶段的辍学现象已经得到根本性解决;因材施教和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得到有效落实,学生主动发展得到了更多的条件,%的学生认为目前的教育能够满足自己的学习需要和心理需要,96%以上的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表示满意;95%以上的学生对学习充满信心,觉得自己能行,一定能行;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法制意识明显增强,近十年来,全市在校生没有发生一起违法犯罪案件。

先后被授予全国教育督导先进集体、山东省农村教育先进市、山东省“两基”工作先进市、山东省基础教育先进集体、山东省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山东省教育督导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市”、烟台市“四五”普法依法治理先进单位、烟台市文明单位等省、烟台市级荣誉四十多项。

2005年10月,教育部组织召开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讨会,招远市教育体育局作了关于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典型发言,得到了与会领导的充分肯定;2008年1月,省政府召开全省素质教育工作会议,招远市政府作了典型发言,受到了各级领导、专家的好评。

  二、主要措施

  体现社会公平,最主要的是教育的公平。

近年来,招远市委、市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及《山

  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意见》等有关法规、文件精神,把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促进教育公平和实现“两基”之后义务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深化改革,加大投入,完善机制,逐步实现城乡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一)严格落实“以县为主”管理体制,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体制保障

  首先,明确了各级各部门对教育工作的领导责任。

按照“以县为主,分级管理”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要求,对市、镇(街道、区)各级和各职能部门的教育工作责任进行了明晰,确定了各级任期内的教育工作总体目标任务和年度目标任务,并落实到责任制考核中。

建立了义务教育报告制度、义务教育工作表彰奖励制度、教职工工资发放情况通报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增强了各级各部门抓教育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形成了发展教育的合力。

  其次,全面落实了教职工编制、工资管理体制。

在教师编制管理方面,全面清理了在编不在岗人员和代课教师,建立健全了教师调配教育主管部门统管制度,全市所有中小学教师归口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

在教师工资管理方面,从2002年6月1日起,按照“编制部门核准编制,人事部门审核工资,财政拨付经费,银行代发到人,及时足额到位”的管理原则,将全市中小学教职工工资管理全部上收到市,由市财政统一发放;2006年1月,又将全市中小学教师工资发放全部纳入市级财政。

教职工编制管理体制和工资管理体制的理顺,为全市教师按工作需要在全市范围内统一调配、合理流动提供了保障。

  第三,建立健全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按照全国和省、市基础教育工作会议要求,市政府坚定不移地调整改革教育管理体制,切实担负起了发展义务教育的主要责任,在安排财政预算时,

  优先保证教育投入,义务教育投入达到了“三个增长”,为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经费保障。

“十五”期间,全市教育总投入达到了11亿元,比“九五”增长%,其中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达到9亿元,比“九五”期间增长%。

同时,积极实施“四免一补”政策,制定了《招远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确保城乡义务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通知》,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了公共财政保障范围,从2007年春季开学起,在按照上级有关政策免除农村义务教育段学生学杂费、寄宿制学生住宿费的基础上,进而免

  除城区义务教育段学生学杂费、城乡义务教育段学生的课本费、作业本费和寄宿制学生住宿费,同时对寄宿制家庭贫困的学生实行生活补助,实现了“四免一补”,2007年全市“四免一补”金额近2400万元。

加大了对家庭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建立健全了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政策,家庭困难学生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上学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二)优化资源配置,切实提高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一是深入开展学校布局调整工作。

2001年,招远市政府制定了《招远市2001-2010年中小学布局调整十年规划》,按照科学规划,注重规模效益的原则,先后撤销农村学校68处,合并学校8处;投入资金亿元在城区扩建了魁星路中学、西苑学校、泉山学校等10多处学校,新建了金晖学校;2008年4月,根据城市发展需要,启动了丽湖学校建设工程。

同时,将学校撤并后可利用的教育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缩小了校际间办学条件的差距,提升了全市义务教育段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

  二是不断加大校舍危房改造力度。

先后投资4208万元,改造农村中小学危房9100多间,改造面积达万多平方米,全面完成了危房改造任务。

建立了保障校舍安全的长效机制,为广

  大师生提供了安全稳定的教育教学环境,为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安全保障。

  三是不断提高教育设施配套水平。

制定实施了《招远市加强全市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实施意见》,深入开展了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小学实验室标准化建设、教育实践基地建设、中小学图书馆(室)建设,不断提高每一所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促进中小学各种教育技术手段的平衡发展。

先后投资2760万元,高标准、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了“校校通”工程,70%的中小学建成了局域网,为中小学师生配置微机5400多台,升级换代1200多台,建设多媒体教室113个,语音室80个,各级各类学校都按照省定标准建起了各种实验室,教学仪器、设施配备基本达到国家和省定标准。

  (三)统筹师资安排,整体提高义务教育学校的教师队伍素质

  一是严把教师入口关。

为了有效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近几年来,招远市对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的分配政策进行了调整,教育系统不再接收专科以下学历的毕业生,对专科以上学历的师范类毕业生实行统一招考准入制度,即通过文化课考试、面试、授课能力测试等形式,根据成绩择优录用。

在分配去向上,针对农村教师年龄老化、学科结构不合理的状况,重点充实到农村中小学教学一线工作。

2004年以来,先后考选304名优秀师范类毕业生到农村学校工作。

  二是深入开展城乡交流工作。

第一,建立了城区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服务制度。

制定实施了《关于城区教师支教工作的实施意见》,先后安排了3批、150名城区骨干教师深入农村学校开展支教工作。

第二,建立了城乡校长交流制度。

每年选派城镇校长后备人选到农村中小学挂职担任领导职务,选派农村学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