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模化学(联合体).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5710793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1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模化学(联合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一模化学(联合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一模化学(联合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一模化学(联合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一模化学(联合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一模化学(联合体).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一模化学(联合体).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一模化学(联合体).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一模化学(联合体).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模化学(联合体).doc

《一模化学(联合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模化学(联合体).doc(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一模化学(联合体).doc

2014年九年级学情分析样题

(一)(联合体)

化学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

选择题共30分,非选择题共50分,全卷满分80分。

考试时间为60分钟。

考生答题全部答在答题卡上,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2.请认真核对考试证号是否与本人的相符合,再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及本试卷上。

3.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在其他位置答题一律无效。

本试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O-16Mg-24Cl-35.5Fe-56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苹果腐烂 B.酒精挥发   C.面包发霉     D.菜刀生锈

2.下列物质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A.大米 B.青菜 C.牛肉 D.植物油

3.下列物品主要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是

A.塑料玩具B.纯棉帽子C.陶瓷餐具D.黄金饰品

4.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的是

A.木炭B.铁丝C.硫磺D.红磷

5.pH是水质监测的重要指标之一。

下列水样酸性最强的是

A.pH=1.3的工业废水B.pH=4.5的雨水

C.pH=7.0的纯净水D.pH=7.3的矿泉水

6.下列化肥中属于钾肥的是

A.硝酸钠B.氯化钾C.碳酸氢铵D.磷酸二氢铵

7.根据图示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硫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6

B.硫属于金属元素

C.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07g

D.在化学反应中,硫原子容易失去电子

8.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蒸发溶液

B.称量氯化钠

C.滴加液体

D.倾倒液体

9.金属R投入稀硫酸中,有气泡产生;镁条插入R的硫酸盐溶液中,有R析出,则R、Mg、Cu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是

A.R>Mg>CuB.Cu>R>Mg

C.Mg>R>CuD.Mg>Cu>R

10.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H+、C1—、OH—B.H+、SO42—、HCO3—

C.Ba2+、Na+、CO32—D.Cu2+、C1—、NO3—

11.“对比实验”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方法。

下列对比实验中所得结论错误的是

碘的溶解性比较

乒乓球

碎片

滤纸

碎片

植物油

干燥的空气

氢氧化钠

A.实验A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需要可燃物

B.实验B可以说明铁生锈的条件是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

C.实验C比较塑料瓶变瘪的程度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

D.实验D呈现的不同现象能说明物质的溶解性与溶剂种类有关。

12.现代科技证明葡萄酒中含有的白藜芦醇具有美容养颜之功效。

下列关于白藜芦醇

(C14H12O3)的说法错误的是

A.白藜芦醇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白藜芦醇中有29个原子

C.白藜芦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28

D.白藜芦醇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42:

3:

12

13.A、B、C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t1℃时,65gA的饱和溶液中含有溶剂50g

B.将t2℃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

t1℃时,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C.在t2℃,A、B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D.要从接近饱和的B溶液中得到B,通常可采用

蒸发溶剂结晶的方法

14.下列除去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A.KCl粉末(MnO2)——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B.CO(CO2)——通过足量的灼热氧化铜

C.FeSO4溶液(CuSO4溶液)——加入足量锌粉、过滤

D.NaOH溶液[Ca(OH)2溶液)]——滴入适量碳酸钠,过滤

15.下表提供的四组物质中,符合图示相连物质间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发生反应的是

A

CO

O2

H2SO4

CuO

B

Mg

HCl

CuSO4

NaOH

C

KOH

SO3

NaOH

CuSO4

D

Na2CO3

Ca(OH)2

HCl

CaCl2

二、(本题包括2小题,共12分)

16.(4分)选择相应物质的字母填空:

A.一氧化碳B.熟石灰C.小苏打D.酒精

(1)▲是实验室最常用的燃料

(2)▲是有毒气体

(3)▲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4)▲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

17.(8分)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浓硫酸

ABCDEF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选填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据此选择上图中▲(选填字母)按顺序组装一套制取干燥二氧化碳的装置;收集气体时,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观察到▲,说明瓶中已充满二氧化碳。

向该集气瓶中加入少量紫色石蕊溶液,振荡后,观察到溶液变红,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物质是▲。

三、(本题包括2小题,共9分)

18.(3分)资源、环境与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1)化石燃料包括煤、 ▲  和天然气。

(2)下列关于能源与能量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汽油既是燃料,又是良好的溶剂

B.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才能放出热量

C.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D.煤制成“蜂窝煤”是为了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其燃烧充分

(3)当空气受SO2严重污染时,可通过飞机喷洒X粉末,使空气中的SO2含量明显降低,该过程发生的反应是2X+2SO2+O2==2CaSO4+2CO2,X的化学式是  ▲     。

19.(6分)化学的学科特征之一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

⑴下列微粒符号中:

①2O②2O2③Al3+④SO42-,能表示2个分子的是▲(填序号);由③和④两种微粒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2)下面三幅示意图分别表示生成氯化钠的不同化学反应。

请根据图示回答相关问题:

①图1是金属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的微观示意图。

由图1可知,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选填下列字母序号)有密切关系。

A.最外层电子数  B.核外电子数  C.电子层数D.质子数

②图2是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中C处应填入的化学符号为▲。

③图3表示反应中所涉及的4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填化学式),Na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17分)

20.(13分)水是生命之源,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1)下图1装置可以探究水的组成。

通电一段时间后,玻璃管a中所收集的气体为▲,该实验说明水是由▲组成。

(2)下图2是某品牌净水器中的过滤芯,里面装有精细滤网、活性炭、离子交换树脂、超细滤膜。

离子交换树脂可减少水垢的形成,精细滤网和超细滤膜主要起▲作用,活性炭除去异味,主要利用了它的▲性。

20题图120题图220题图3

(3)上图3是特殊情况下使用的应急净水器。

利用该净水器将2000g含氯化钠3%的海水暴晒6小时,收集到800g可饮用水,此时剩余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

(4)海水中有大量可以利用的化学资源,综合利用海水制备金属镁的流程如图所示:

①实验室进行操作a时需要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

该流程中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②写出第Ⅲ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③该流程中熔融氯化镁通电分解产生镁和氯气,要获取72kg的镁,至少要电解多少千克熔融的氯化镁?

(在答题卡上写出计算过程)

F

C

A

B

D

E

21.(4分)A~F均为生活中常见的物质。

其中A与B的元素组成相同,C与D的元素组成相同;A、B、C、D的类别相同。

其物质间的

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两端的

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

转化关系,其余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

成物均已略去。

试推断:

⑴D物质的一种主要用途▲。

⑵F的化学式可能为▲。

⑶写出反应B→E的化学方程式:

▲。

五、(本题包括1小题,共12分)

22.(12分)某兴趣小组利用如图装置探究温度对CO还原Fe2O3的影响(固定装置略) 。

                                 

 

⑴F装置内溶液变浑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A装置内发生的反应属于▲反应(选填放热或吸热)。

⑵装置B的作用是▲。

处理尾气的方法为▲。

⑶将该小组分为两组,各取48g氧化铁粉末按上图装置进行对比实验。

甲组用酒精灯(火焰温度500℃~700℃)、乙组用酒精喷灯(火焰温度800℃~1000℃)分别对装置D充分加热,红色粉末均变为黑色粉末。

两组分别用固体产物进行实验,记录如下。

操作步骤

甲组现象

乙组现象

1.称量反应后粉末质量(g)

44.2

33.6

2.取黑色粉末用磁铁吸引

部分能被磁铁吸引

全部能被磁铁吸引

3.取黑色粉末加入足量稀盐酸,震荡

部分溶解,无气泡

全部溶解,有气泡

 为解释这个现象,小组成员查阅到下列资料:

Ⅰ.已知铁的氧化物有FeO、Fe3O4、Fe2O3,在一定条件下,均能失去或逐步失去其中的氧,最终被还原为铁。

Ⅱ.Fe3O4是一种铁氧体磁性物质,不溶于水和酸。

Ⅲ.氧化铁和一氧化碳进行热反应分析的相关数据图。

粉末质量

/g

48

46.4

43.2

33.6

30

20

10

0200400500600700800900

【分析与结论】

①乙组的固体产物是▲,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小军根据实验现象推测甲组的固体产物可能是▲。

小华通过计算也证明了小军的观点。

试通过计算说明他的推测依据。

【反思与交流】

考虑到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的不持续性,装置E的作用是▲。

从实验安全的角度考虑,上图装置还要采取的改进措施是▲。

2014年九年级学情分析样题

(一)

化学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C

D

B

A

B

A

D

C

D

A

B

C

D

C

说明:

以下各题中每个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20题中的计算4分。

二、(本题包括2小题,共12分)

16.(4分)

(1)D

(2)A(3)B(4)C

17.(8分)

(1)A2KMnO4K2MnO4+MnO2+O2↑

(2)CaCO3+2HClCaCl2+CO2↑+H2OBFD木条熄灭碳酸(或H2CO3)

三、(本题包括2小题,共9分)

18.(3分)

(1)石油

(2)AD(3)CaCO3

19.(6分)

(1)②Al2(SO4)3

(2)①A②H2O③ClO2+3

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17分)

20.(13分)

(1)氢气(或H2)氢元素和氧元素

(2)过滤吸附(3)5%

(4)①漏斗置换反应②Mg(OH)2+2HCl==MgCl2+2H2O

③【解】设:

需要氯化镁的质量为x(设和答完整1分)

MgCl2通电Mg+Cl2↑(1分)

9524

x72kg

95/24=x/72kg(1分)x=285kg(1分)

答:

需要氯化镁的质量为285kg。

MnO2

21(4分)

(1)灭火(合理即可)

(2)CH4或C2H5OH(其他合理即可)

(3)2H2O2===2H2O+O2↑

五、(本题包括1小题,共12分)

22(12分)

(1)Ca(OH)2+CO2=CaCO3↓+H2O吸热

(2)除去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在尖嘴口处放置燃着的酒精灯(合理即可)

(3)①FeFe+2HCl==FeCl2+H2↑②FeO和Fe3O4

假设48gFe2O3全部还原成Fe3O4得到的质量为48g×=46.4g,

假设全部还原为FeO的得到质量为48g×=43.2g

因为46.4g>44.2g>43.2g,由此可推测出,最后得到的是FeO和Fe3O4的混合物。

其他合理计算过程均可给分

防止F中的液体倒吸入D装置(起安全瓶或起缓冲瓶)在装置AB间再增加一个E装置。

2014九年级学情分析样题

(一)

化学答卷纸

题号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12分)

16.(4分)

(1);

(2);

(3);(4)。

17.(8分)

(1);;

(2);

,,。

三、(本题包括2小题,共9分)

18.(3分)

(1);

(2);(3);

19.(6分)

(1);。

(2)①;②;③;

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17分)

20.(13分)

(1),;

(2);;(3);

(4)①;。

②;

③【解】

21.(4分)

(1);

(2);

(3)。

五、(本题包括1小题,共12分)

22.(12分)

(1);;

(2);

(3)[分析与结论]

①;。

②;

推测依据:

[反思与交流]

化学试题第9页(共6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