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心理学重点复习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71366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53.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心理学重点复习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医学心理学重点复习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医学心理学重点复习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医学心理学重点复习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医学心理学重点复习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医学心理学重点复习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医学心理学重点复习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医学心理学重点复习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医学心理学重点复习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医学心理学重点复习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医学心理学重点复习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医学心理学重点复习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医学心理学重点复习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医学心理学重点复习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医学心理学重点复习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医学心理学重点复习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医学心理学重点复习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医学心理学重点复习文档格式.docx

《医学心理学重点复习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心理学重点复习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医学心理学重点复习文档格式.docx

常见的感觉现象:

⑴适应⑵后像⑶感觉的相互作用⑷联感

7.知觉的概念、特性、常见知觉现象。

知觉的概念: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知觉的特性:

⑴知觉的选择性⑵知觉的整体性⑶知觉的理解性⑷知觉的横常性

常见知觉现象⑴似动⑵错觉

8.记忆的概念、种类、基本过程。

艾滨浩斯遗忘曲线。

记忆的概念:

记忆是指在头脑中积累和保持个体经验的而心理过程。

种类:

⑴按记忆的内容进行分类:

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

⑵按记忆保留时间的长短和编码方式分类:

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⑶记忆的基本过程⒈识记:

识记是反复感知事物,在大脑中留下印象的过程,是记忆过程的开始和前提。

⒉保持和遗忘:

保持是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脑中得到巩固的过程,是一种内部潜在的动态过程;

遗忘:

是在对识记过得事物不能再认或回忆,或者再认或回忆错误。

永久性遗忘和暂时遗忘⒊再认或回忆:

再认或回忆都是对常识记忆所储存的信息提取的过程。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9.思维的概念、特征。

影响解决问题的心理因素。

思维的概念:

思维是人脑借助于语言而实现的,以已有知识为中介,对客观现实的对象和现象概括、简介的反映。

思维的特征:

概括性、间接性

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

①动机水平②定势作用③知识表征方式④功能固着

10.情绪与情感的分类,情绪的外部表现,主要情绪理论。

情绪和情感的概念:

情绪和情感过程是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又决定了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

情绪的分类:

⑴心境:

是指微弱、持久、带有渲染性的情绪状态。

⑵激情:

是一种迅猛爆发、激动短暂的情绪状态

⑶应激:

是指人对某种意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适应性反应。

情感的分类:

⑴道德感:

是在评价人的思想、意图和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时产生的感情。

⑵理智感:

是在认识和评价事物过程中所产生的情感。

⑶美感:

是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

情绪的外部表现:

表情:

与情绪、情感有关的行为特征称为表情,它包括面部表情、身段表情和言语表情。

主要情绪理论:

⒈詹姆士-兰格的情绪外周学说⒉坎农-巴德的情绪丘脑学说⒊阿诺德的评定-兴奋学说⒋沙赫特-辛格的情绪三因素学说⒌情绪智力理论

11.意志的概念、意志的品质。

意志过程是指人们自觉地确定目标,有意识地支配、调节行为,通过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意志的概念:

意志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极其复杂的心理过程,是和人类所独有的第二信号系统的分不开的。

意志是人的内部意识转化为外部的动作,充分体现了意识的能动性。

意志具有引发行为的能动作用,但比一般动机更具选择性和坚持性,因而可以看成是人类特有的高层次动机。

意志的品质:

⑴自觉性⑵果断性⑶坚韧性⑷自制性

12.个性心理特征:

能力与智力、气质与性格。

个性:

个性是指一个人整个的精神面貌,即觉有一定倾向性的、稳定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个性心理特征:

⒈稳定性与可变性⒉独特性与共同性⒊个体的整体性⒋生物制约性与社会制约性

能力与智力:

⒈能力的概念:

能力是人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

它是一般人都具备的心理现象,属于个性心理特征的必要成分。

⒉能力的分类:

⑴一般能力:

一般能力是指完成各种活动都需要的共同能力⑵特殊能力:

特殊能力是指从事某种特殊活动或专业活动所必需的能力。

⒊智力的概念:

智力属于一般能力,是指认识方面的各种能力的综合,其核心是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表现为对复杂事物的认识、领悟能力和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的准确性、速度和完善等方面,主要集中在于人的认识活动和创造活动上。

气质:

⒈气质的概念:

气质是不宜活动目的和内容为转移的典型、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即人们通常所说的性情、脾气和禀性。

⒉气质的类型

多血质—活泼型粘液质—安静型胆汁质—兴奋型抑郁质—抑郁型

性格:

⒈性格的概念:

性格是个人对客观现实稳定的态度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性格是个性特征的核心,瘦意识倾向性的制约,能反映人的生活经历和本质属性。

特点:

⑴性格的社会性⑵性格的稳定性⑶性格的可塑性⑷性格是个性的核心特征

⒉性格的特征⑴性格的态度特征:

首先是对他人、集体、社会的态度特征,还包括对自己的态度特征⑵性格的理智特征:

变现在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认知方面的个性特点⑶性格的情绪特征:

当人对情绪的控制具有某种稳定、经常表现的特点时,这些特点就构成了一个人的性格情绪特征。

⑷性格的意志特征:

是指人对自己行为的自觉调节和调节水平方面的性格特征。

⒊性格的类型⑴对立型模式的性格分类①内倾型与外倾型②场独立型和场依赖性

⑵多元型模式的性格分类①个性维度理论:

稳定-内向型稳定-外向型不稳定-外向型不稳定-内向型②人格特质理论③现代特质理论:

外倾性宜人性责任心神经质开放性

13.卡特尔人格理论、艾森克人格理论、大五人格。

卡特尔人格理论:

特质是个人在不同的时间、环境下表现出来的稳定而一致的行为特点或行为倾向。

个性特质可以作为个性分析和个性测量的单元。

人的特质区分为:

独特特质、共同特质、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

独特特质指单个个体具有的特质;

共同特质指群体所有成员共有的特质。

表面特质是能够直接从外部行为中观察到的特质,即经常发生的、可以直接观察到的行为表现;

根源特质是隐蔽在表面特质深处并制约着表面特质的特质,是内在的因素,是个人行为的最终根源。

表面特质是直接与环境接触的特质,比较容易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呈现出多样性;

根源特质是相当稳定,其数量也相当有限,并且行头数量的根源特质在每个人身上的强度不同。

卡特尔个性理论的特色在于对根源特质的高度重视。

但是,人的个性并不就是根源特质简单的结合。

在这方面该理论有一定的缺陷,没有能重视个性的整体性。

艾森克人格理论:

通过对精神医学诊断、问卷、客观动作测验、身体差异研究等手段收集资料,并进行了因素分析。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从外向-内向和情绪的稳定-不稳定两个维度来反映个性的理论,并绘制出艾森克个性维度图解。

个性维度理论:

稳定-内向型稳定-外向型不稳定-外向型不稳定-内向型,每一类型包括八种特质。

大五因素模式:

外倾性:

表现出热情、社交、果断、活跃、冒险、乐观等特点

宜人性:

反映出信任、直率、利他、依从、谦虚、移情等品质

责任心:

显示了胜任、公正、条理、尽职、成就、自律、谨慎、克制等特点

神经质:

包括焦虑、敌意、压抑、自我意识、冲动、脆弱等特质

开放性:

具有想象、审美、情感丰富、求异、创造、智能等特征

以上五种人格特质称作“大五人格”,可以通过大五人格因素测定量表(NEO-PI-R)评定

14.个性倾向性:

需要与动机。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动机冲突。

需要与动机:

需要的概念:

需要时个体对生理和社会的客观需求在人脑中的反映。

需要的根本特征是它的动力性。

需要的分类:

按照起源,需要可以分为自然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

自然性需要是机体本能的需要;

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能根据外部条件和行为的道德规范有意识地调节自己的需要,而动物则不能,所以,人的自然性需要也具有社会性

社会性需要是后天习得的需要,是人类所独有。

按照对象划分,需要可以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物质需要既包括人类对自然界产物的需要,也包括对社会文化物品的需要。

因此在物质需要中,既有自然性需要的内容,也有社会性需要的内容。

精神需要指人在认识、交往、道德、审美和创造等方面的需要。

是人类所特有的需要。

需要层次论:

人类的主要需要依发展顺序及层次高低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严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生理的需要:

是指对阳光、水、空气、事物、排泄、求偶、栖息和避免被伤害等的需要。

它具有自我与种族保存意义,是个体为了生存而必不可少的需要。

生理的需要在人类各种需要中占有最强的优势,当一个人被生理需要所控制时,其他的需要均会被推到次要地位。

安全的需要:

是指对生活无威胁、能预测、有秩序的环境中的需要。

归属与爱的需要:

指对友伴、家庭的需要,对受到组织、团体认同的需要,它表明人渴望亲密的感情关系,不甘被孤立或疏离。

尊重的需要:

是个体对自己的尊重与价值的追求,包括“人尊”和“自尊”两方面。

前者希望获得别人的重视、赞许等,后者指自信、自强、好胜、求成等。

自我实现的需要:

是指追求自我理想的实现,充分发挥个人才能与潜力的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时人的最高层次的需要,是一种创造的需要,它的产生依赖于前面基本需要的满足。

人类的各种需要虽然有层次高低之分,但他们是彼此关联的。

每当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某种程度的满足后,较高一层的需要随之产生,如果较低层次的需要一直处于不满足的而状态,较高层次的需要就不容易产生。

动机:

动机的概念:

动机是一种驱使人进行活动,从而满足需要、达到目标的内部动力。

动机冲突L在人们的实际生活行为中,常常同时存在着很多在动机。

这些动机的强度又是随时变动的。

任何时候,驱使人的行动都是有动机结构中最强的主导动机所决定。

但是,主导动机的确立常常不那么顺利。

因为在其动机结构中同时又一些性质和强度非常相似或互相矛盾的动机,使人难以取舍,这就形成了动机冲突,或称动机斗争。

15.影响个性的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

影响个性的星辰和发展的主要因素:

1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是个性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基础。

2.环境因素:

环境是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决定因素。

3.实践活动:

是个性形成和发展的一大要素。

4.自我教育

16.心理应激的概念、应激源通常包括那几项?

心理应激的概念:

个体在察觉(认知评价)到威胁或挑战、必须做出适应或应对时的心身紧张状态。

应激原:

按应激原的内容可分为四类,即社会文化性应激原、职业性应激原、环境应激原、心理性应激原。

社会文化性应激原:

⑴生活事件:

是指日常生活方面发生的重要变化。

⑵生活琐事:

是指能带来“烦恼”的小事件,也有人称之为日常困扰。

它们远比生活实践的发生频率高。

⑶重大变故:

指能给所有人带来应激的重大事件。

⑷文化冲突:

每个人都受到自己生活环境中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

职业性应激原:

职业性应激原特指与工作有关的应激原,常常由于人与工作岗位的要求不相适应而造成,不良的作业环境、人际关系障碍、组织的激励机制、组织结构也是重要的应激原。

⑴工作者本身;

⑵工作条件;

⑶工作性质;

⑷组织方面。

环境应激原:

环境应激原特指各种特殊环境、理化和生物学刺激物等物理环境以及化学物与生物污染环境。

心理性应激原:

心理性应激原主要指个体内隐行为造成的心理困境。

1挫折:

挫折是由于各种障碍造成冬季行为不能达到目的或趋向目标的进程受阻而延搁时产生的紧张状态和情绪反应。

挫折程度与受阻动机的强度、急迫性或重要性有关。

根据造成挫折的原因不同,分为外部挫折和个人挫折:

外部挫折是由于个人以外的因素造成的挫折;

个人挫折是与个人身心特征有关的挫折。

挫折的反应包括消极情绪反应、行为反应和心理防御反应。

攻击时个体受到挫折后较常见的反应;

坚持有助于克服障碍,结束挫折,使需要和动机得到满足;

逃避或退缩是挫折时常见表现。

2心理冲突:

心理冲突是相互对立或排斥的目的、愿望、动机或反应倾向同时出现时引起的一种矛盾的心理状态;

最常见而又最难解决的动机冲突有:

独立与依赖、亲近与疏远、合作与竞争、冲动表达与社会道德准则。

动机冲突基本形成:

①趋-趋冲突:

又称“双趋冲突”,是指一个人的面前同时有两个具有相同吸引力的目标,而引起同种程度的动机,但必须从中抉择其一时发生的心理冲突;

②避-避冲突:

又称“双避冲突”,是指一个人同时面临着两件不欢迎或令人讨厌的事物,产生同等的逃避动机,要回避其一就必然遭遇另外一件时所产生的心理冲突。

③趋-避冲突:

是指一个人对同一目标采取矛盾的态度,既向往、又拒绝时发生的心理冲突。

④双重或多重趋-避冲突:

是指必须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各有优缺点的事物或目标间抉择时产生的心理冲突。

17.医学心理学的主要理论(精神分析、行为学习、人本主义)及其主要观点。

精神分析理论:

1.潜意识理论;

2.人格结构学说;

3.人格动力学说;

4.性心理学说;

5.释梦理论;

行为学习理论:

1.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

2.华生的学习理论;

3.操作性条件理论;

4.交互抑制和系统脱敏理论;

5.内脏操作性条件反射;

6.社会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

1.本能论;

2自我实现理论;

3.需要层次理论;

4.来访者中心理论:

①自我完善的人;

②焦虑和防御机制;

③有条件的和无条件的积极关注

认知心理学理论:

⒈艾里斯的观点:

人的情绪障碍和不良行为正是这些非理性思维存在的结果;

⒉贝克的观点:

认知歪曲:

①任意地推断②选择的根据③过度引申④夸大或缩小⑤“全或无”思维,人的情绪障碍及不良行为是不良认知存在的结果。

心理生理学理论:

⒈LC-NE/交感系统激活,可上行激活大闹皮质中的DA能系统。

⒉应激时杏仁-海马结构被激活。

⒊PVN-CRH激活下丘脑弓状核内的阿黑皮素神经元,在镇痛作用中影响情绪。

4.CRH在激活HPA轴的同时,可以影响生长素、性腺、甲状腺等下丘脑-腺垂体-靶腺轴系统。

⒌应激可启动神经-内分泌-免疫环路活动

18.心理应激的概念,应激原的分类(16题)

19.心理应激的影响因素。

1认知评价⒉社会支持⒊人格特征⒋可控制性和可预测性

20.应激的生理心理反应。

1生理反应:

⒈应激反应⒉应激反应的神经、内分泌与免疫系统调节机制

2心理反应:

⒈情绪反应:

焦虑;

恐惧;

愤怒;

敌意;

抑郁;

⒉行为反应:

针对自身的行为反应;

针对应激原的行为反应;

⒊认知反应

21.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

常见的应激管理方法。

心里防御机制:

心理防御的实质是对现实的歪曲①造成较大现实歪曲的机制;

②造成中度现实歪曲的机制;

③造成轻度现实歪曲的机制:

⒈否认⒉压抑⒊反向⒋退行⒌投射⒍认同⒎隔离⒏转移⒐转换⒑抵消⒒合理化⒓补偿⒔理智化⒕幽默⒖升华

应激管理方法:

⒈管理身体反应⒉减少无效应对行为⒊积极应对挫折和冲突⒋有效地处理冲突

22.心身疾病的概念、诊断原则。

心身疾病的概念:

心身疾病是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病、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和躯体功能性障碍的总称。

诊断原则:

1.疾病的发生包括心理社会因素,明确其与躯体症状的时间关系;

2.躯体症状有明确的器质性病理改变,或存在已知的病理生理学变化;

3.排除神经症或精神病

23.临床常见心身疾病的社会心理学致病因素(A型行为、B型行为、C型行为)。

内科心身疾病:

㈠冠心病:

⑴生活方式;

⑵情绪;

⑶心理应激;

⑷生活事件㈡原发性高血压:

⑴战争、社会动荡、自然灾害以及社会因素⑵情绪因素;

⑶工作压力;

⑷生活方式;

㈢糖尿病:

⑴情绪;

⑵生活事件;

⑷生活方式㈣肥胖症:

⑴社会文化;

⑵生活方式;

⑶情绪;

⑷认知方式

儿科心身疾病:

㈠支气管哮喘:

⑴环境因素;

⑵饮食;

⑶运动;

⑷社会变动及事件;

⑸家庭教养方式;

⑹心理应激㈡神经性厌食症:

⑴认知因素;

⑵家庭因素;

⑶心理应激㈢遗尿症:

⑴不良教育因素;

⑵精神因素;

⑶心理障碍㈣多动症:

⑴社会保健因素;

⑵营养因素;

⑶社会环境因素;

⑷社会文化因素;

⑸教育因素;

⑹心理刺激

神经科心身疾病:

㈠偏头痛:

⑴社会因素;

⑵心理应激;

⑷饮食㈡紧张性头痛:

⑵生活习惯;

⑶情绪㈢脑血管病:

⑴社会环境因素;

⑵饮食结构因素;

⑶行为因素;

⑷心理冲突;

⑸情绪变化㈤肿瘤科心身疾病:

⑴经济文化因素;

⑵环境污染;

⑶不良行为;

⑷情绪因素;

⑸肥胖

24.异常心理的概念、特征。

异常心理的概念:

广义概念:

繁殖健康心理的偏离,是对各种心理或行为异常的总称;

狭义概念:

是指这种异常应达到一定的严重程度,已明显影响了个人的正常生活和职业功能,或自感痛苦。

特征:

1.异常心理是痛苦的体验2.异常心理是行为功能障碍3.异常心理是社会规范的偏离4.异常心理是统计学的偏移5.对上述特征的综合考虑

25.应激相关障碍的主要类型。

1.急性应激障碍2.创伤后应激障碍3.适应障碍

26.神经症的主要类型及特点。

1.恐怖症:

以过分和不合理地惧怕外界某种客观事物或情景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症;

2.焦虑症:

以焦虑情绪为主的神经症3.强迫症:

以强迫症状为的神经症

4.癔症:

由于明显的心理因素作用于易感个体引起分离症状和转换症状的神经症

5.疑病症:

担心或相信自己患有某种严重的躯体疾病,为其关注程度与实际健康状况很不相称的一种神经症6.以脑和去提供能衰弱为主的神经症

27.人格障碍和性心理障碍的主要类型

人格障碍:

1.反社会性人格障碍2.偏执性人格障碍3.分裂样人格障碍4.冲动性人格障碍5.表演性人格障碍6.强迫性人格障碍7.焦虑性人格障碍8.依赖性人格障碍

性心理障碍:

1.易性症2.恋物症3.易装症4.露阴症5.窥阴症6.摩擦症7.性施虐症和性受虐症8同性恋

28.心理测验的标准化、心理测验的原则、心理测验的类型。

心理测验的标准化:

1.施测条件2.主试者因素3.受试者因素:

①应试因素②测验焦虑③生理状态技术指标:

①信度②效度③常模

原则:

1.标准化原则2.保密原则3.客观性原则

心理测验的类型:

㈠根据功能分类:

⒈智力测验2.人格测验3.精神心理学测验㈡根据测验方法分类:

1.问卷法2.作业法3.投射法㈢其它分类

29.临床常用心理测验和评定量表的名称及主要用途。

智力测验:

比奈智力量表按正确通过实体的题数计分,在附表中根据受试者的实际年龄、可查到相应的智商值;

韦克斯勒智力量表反映一个人智力全貌和各个侧面,临床上对于鉴别脑器质性障碍与功能性障碍的病人也有一定作用。

人格测验:

㈠客观性测验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应用于人类学、心理学和医学(主要是精神病临床)等方面。

卡特尔16项人格因素问卷可对人的多个侧面特征进行评估,对于选拔人才和职业咨询等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艾森克人格问卷分为成人和儿童的人格特征进行测评;

还可导出相应的气质类型。

㈡投射性测验洛夏墨迹测验主题统觉测验

神经心理学测验个别能力测验(Kohs积木图案测检、Seguin形板测验。

Benton视觉保持测验等)、记忆测验、思维测验和成套的神经心理学测验等

评定量表1.适应行为量表2.精神症状评定量表3.应激和应对有关评定量表

4.A型行为类型评定量表

30.心理治疗的定义、对象、基本结构。

心理治疗的定义:

在这一过程中,一个人希望消除症状,或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或因寻求个人发展而进入一种含蓄的或明确的契约关系,以一种规定的方式与心理治疗家互相作用

对象:

有心理障碍的病人

基本结构:

㈠心理治疗的设置⒈时间设置①内容②周期③频率⒉场所设置⒊收费设置

㈡心理治疗的基本阶段⒈初始阶段⒉中期阶段⒊结束阶段

31.心理治疗的基本技术:

倾听技术和影响技术。

㈠倾听技术:

⒈澄清⒉内容反映⒊情感反映⒋总结⒌具体化

㈡影响技术:

1提问技术2.解释技术3.提供信息4.即时化技术5.自我暴露技术6.面质技术

32.精神分析、行为疗法、人本主义疗法、认知疗法的主要治疗技术,结合第二章内容。

精神分析治疗:

1.自由联想2.梦的解析3.阻抗分析4.移情分析5.解释6.精神分析疗法的适应症

行为疗法:

1.系统脱敏法2.满灌疗法3.厌恶疗法4.标记奖励法5.模仿法6放松疗法7.生物反馈疗法8.催眠疗法

人本主义和存在主义疗法:

1.来访者中心疗法2.存在主义心理疗法

认知疗法:

1.认知转变疗法:

①识别自动性思维②识别认知错误③真实性检验④去注意⑤监视苦恼和焦虑水平⑥认知自控法2.合理情绪疗法

33.心理咨询的对象、原则和任务。

人格结构相对完整,面临的是一般性心理问题或神经症性的问题,能从主观上感觉到自己心理、行为的不是而无人格变态;

人格障碍者,人格结构通常存在缺陷,对自己心理问题的察觉能力较差。

⒈保密性原则⒉助人自助原则⒊价值观干预原则4.综合性原则5.灵活性原则

任务:

1.体验和建立新的人际关系2.认识内在冲突3.纠正不合理观念4.深化自我认识5.学会面对现实问题6.提升心理自由度7.付诸行动

34.心理健康的概念、标准。

心理健康概念:

以积极有效的心理活动、稳定正常的心理状态,对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保持良好的适应。

标准:

㈠体验标准:

1.良好的心境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