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德阳市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716890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6.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德阳市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四川省德阳市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四川省德阳市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四川省德阳市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四川省德阳市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四川省德阳市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四川省德阳市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四川省德阳市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四川省德阳市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四川省德阳市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四川省德阳市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四川省德阳市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德阳市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四川省德阳市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德阳市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川省德阳市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四川省德阳市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德阳市2018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与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

语文

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I卷(共30分)

一、基础知识及其运用(每小题3分,共21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笃(dǔ)定蜷(quán)曲磐(pán)石潜(qián)心贯注

B.譬(pìi)喻绯(fēi)红狡黠(xiá)即物起兴(xìng)

C.毋(wú)宁镏(liú)金绮丽(yǐ)日薄(bó)西山

D.绰(chāo)刀骸(hái)骨慰藉(jiè)百鸟啾啾(jiū)

2.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阻遏推崇拮据心会神疑

B.筹划嗔视思绪寻章摘句

C.颓唐箫索缄默吹毛求疵

D.诘问萌发沉湎衰草连天

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人工智能在课堂教学上的应用越来越多。

专家认为,人工智能已开始颠覆传统的教学、学习方式,我们的课堂将因它而改头换面。

B.时下一个非常“潮”的名词--极客,它来源于英文中的“geek”,往往代表着某一领域中技术超群、特立独行的那一部分人。

C.五花八门的众筹项目不断刷新人们的眼球:

创业可众筹,旅游可众筹,学费可众筹,甚至在学生当中出现了买电子产品也众筹的现象。

D.毕业旅游是去三亚享受碧海蓝天,还是去云南感受民族风情,抑或是去北京逛皇城,大家七嘴八舌商量着,莫衷一是。

4.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A.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未来世界必将会出现人口过于稠密、自然资源所剩无几、环境污染严重等恶劣局面。

B.中国互联网一直在致力于讲好“中国故事”,世界互联网大会中所呈现出来的中国元素正是在无声地讲述“中国的历史与文化”。

C.最令人迷惑的幻觉,是日落时的太阳看上去要比高挂天空时大两倍半到三倍半,就像一个巨大的玉盘远挂天边。

D.登月归来不久,1969年9月16日,便让三位宇航员到美国国会大厦,在国会联席会议上发表演说,畅谈登月的感受。

5.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此时,桑德尔已经脱掉了长裤,站起身时,又脱了绒线衫。

②桑德尔全身充满了活力,汤姆·金知道,这是从来没有失去过朝气的生命。

③于是一个赤膊裸臂的年轻人就展现在汤姆·金的眼前。

④这种锐不可当的朝气,会在长期的战斗中从每一个疼痛的毛孔里挥发掉,等到青春在一场场角逐中付出代价之时,也就是他不再年轻之日。

⑤厚实的胸脯,再加上强筋壮骨,浑身上下的肌肉块就像活物似的,在缎子般的白皮肤下滑来滑去。

A.①③②④⑤B.②①④⑤③C.①③⑤②④D.②①③⑤④

6.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当抗日烽火燃遍中国大地时,诗人光未然随军行进在黄河岸边。

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抗敌的战士,使他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奋斗的精神与不屈的意志。

于是,他向着黄河母亲唱出了豪迈的颂歌—《黄河颂》。

B.法国18世纪前期最优秀的讽刺作家和政论家乔纳森·斯威夫特,用清新的文字在小说《格列佛游记》中讲述了船医格列佛因海难等原因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马国等地的经历。

C.欣赏散文,既要细心领会作者对于自然和人生的描述与感悟,又要认真品评作者表达这种感悟所用的形式。

因为描写见闻、表达感悟是就散文的内容而言的,自由灵活是就散文的形式而言的。

D.《关雎》《蒹葭》均选自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诗经》收录了从西周至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

两首诗歌都是诗中主人公为自己所倾心的“淑女”“伊人”唱出的缠绵悱恻的情歌。

7.对下面这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A.首联回顾了诗人一生的主要经历,即科举入仕与勤王抗元,从纵向追述,起笔不凡。

B.颔联以比喻的方式形容当时的局势,从国事说到自身,从横向着笔,渲染气氛。

C.颈联“惶恐滩”“零丁洋”对仗工整,以地势之险暗示诗人处境之艰,表现忧愤悲苦之情。

D.尾联慷慨激昂,借景抒情,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气节。

二、课外现代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书还得自己来读

止庵

①我曾说,我这个人活到现在,差不多只做过读书这一件事,如果这能算件事的话。

这话讲了将近二十年了,之后这段时间仍然如此。

回顾平生,我在文、史、哲方面的一点知识,从学校教育中获益甚少,更多的还是自己东一本书西一本书读来的。

说来未必一定是相关学科的书,也包括各种闲书如小说、戏剧、诗歌、散文在内。

以此为基础,逐渐有了比较固定的对于历史、社会、人生的看法以及养成一应兴趣、爱好、品位等。

假如当初我不读这些书,也许会成为另外一个人;正因为读了这些书,我才是现在这样的人。

这可以说是一种自我教育。

②村上春树在《无比芜杂的心情》中写道:

“书这东西,根据年龄或阅读环境的不同,评价一般会微妙地发生变化。

……在这样的推移中,我们或许可以读出自己精神的成长与变化来。

就是说,将精神定点置于外部,测算这定点与自己的距离变化,就可以在某种程度上确定自己的所在之地。

这也是坚持阅读文学作品的乐趣之一。

”对我来说,有的书的好处当下就感受到了,有的书的好处却要过很久才能领会,有的书的意义仅仅在于引导我去读相关的、比它更为重要的书,也有的书昔曾视若珍宝,今却弃如敝展。

此亦如与人来往,有的一度密切,继而疏远,乃至陌如路人;有的则属交友不慎,后来幡然悔悟。

不破不立,读书不违此理。

③某地曾举办一项名为“三十年三十本书”的活动,要求报出曾影响过自己的书单,我亦在被征集者之列,在0附言中强调说,影响了“我们”的书,不一定影响了“我”。

就我个人而言,多少年来读书有个基本目的,就是想让“我”与“我们”在一定程度和方向上区分开来。

“我们”爱读的书,说来我读得很少。

在思想方面,我不想受到“我们”所受到的影响,或者说我不想受到“我们”的影响。

从这个意义上讲,读书之为一种自我教育,正是对于规范化和同质化的反动。

人与人之间无非大同小异,但正是这点小异,决定了是“我”而不是“他”,尤其不是“我们”。

④将读书作为一种自我教育,对于我这一代人来说,实在是无奈之举。

当年假如不进行这种自我教育,恐怕就谈不上真正受到教育了。

以后的人情况也许有所变化,但这一环节大概也不能够完全欠缺。

虽然具体内容是不可能照样复制的,前面说到,影响别人的书未必能影响我,同样,影响我的书也未必能影响别人,所以书目还得自己来拟,书也还得自己来读。

(选自《书摘》2017年11月)

8.下列观点与原文不一致的一项是()

A.广泛地阅读是一种自我教育。

B.读书应遵循不破不立的原则。

C.读书是实现异质化的一种方式。

D.将读书作为自我教育不具有可行性。

9.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①段作者主要运用举例论证,以自身成长为例从反面论证了阅读是一种自我教育。

B.第②段论证方法灵活多样,运用了引用论证、举例论证,类比论证等多种方法。

C.第③段作者以自己开书单留附言的事为例,论述了在阅读中“我”的重要性。

D.第④段作者先举例,后阐述,论证严密,并在结尾处点题,使观点更有说服力。

10.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文中说到“假如当初我不读这些书,也许会成为另外一个人;正因为读了这些书,我才是现在这样的人”,这一句说明了读书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B.坚持阅读文学作品,在时间推移中体会阅读评价的微妙变化,我们或许还可以读出自己精神的成长与变化。

C.作者以自身为例说明在阅读上一定要让“我”与“我们”完全区分开来,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大同小异”中的“小异”,才能体现自我的价值。

D.无论什么时代,读书作为一种自我教育的方式,都是不能欠缺的。

同时,在阅读书目的选择上应当保持自己的特色。

第Ⅱ卷(共90分)

三、现代文阅读(共15分)

竹影

   丰子恺 

  吃过晚饭后,天气还是闷热。

窗子完全打开了,房间里还坐不牢。

太阳虽已落山,天还没有黑。

一种幽暗的光弥漫在窗际,仿佛电影中的一幕。

我和弟弟就搬了藤椅子,到屋后的院子里去乘凉。

  天空好像一盏乏了油的灯,红光渐渐地减弱。

我把眼睛守定西天看了一会儿,看见那光一跳一跳地沉下去,非常微细,但又非常迅速而不可挽救。

正在看得出神,似觉眼梢头另有一种微光,渐渐地在那里强起来。

回头一看,原来月亮已在东天的竹叶中间放出她的清光。

院子里的光景已由暖色变成寒色,由长音阶(大音阶)变成短音阶(小音阶)了。

门口一个黑影出现,好像一只立起的青蛙,向我们跳将过来。

来的是弟弟的同学华明。

  “唉,你们惬意得很!

这椅子给我坐的?

”他不待我们回答,一屁股坐在藤椅上,剧烈地摇他的两脚。

椅子背所靠的那根竹,跟了他的动作而发抖,上面的竹叶作出萧萧的声音来。

这引起了三人的注意,大家仰起头来向天空看。

月亮已经升得很高,隐在一丛竹叶中。

竹叶的摇动把她切成许多不规则的小块,闪烁地映入我们的眼中。

大家赞美了一番之后,我说:

“我们今晚干些什么呢?

”弟弟说:

“我们谈天吧。

我先有一个问题给你们猜:

细看月亮光底下的人影,头上出烟气。

这是什么道理?

”我和华明都不相信,于是大家走出竹林外,蹲下来看水门汀上的人影。

我看了好久,果然看见头上有一缕一缕的细烟,好像漫画里所描写的动怒的人。

“是口里的热气吧?

”“是头上的汗水在那里蒸发吧?

”大家蹲在地上争论了一会儿,没有解决。

华明的注意力却转向了别处,他从身边摸出一枝半寸长的铅笔来,在水门汀上热心地描写自己的影。

描好了,立起来一看,真像一只青蛙,他自己看了也要笑。

徘徊之间,我们同时发现了映在水门汀上的竹叶的影子,同声地叫起来:

“啊!

好看啊!

中国画!

”华明就拿半寸长的铅笔去描。

弟弟手痒起来,连忙跑进屋里去拿铅笔。

我学他的口头禅喊他:

“对起,对起,给我也带一枝来!

”不久他拿了一把木炭来分送我们。

华明就收藏了他那半寸长的法宝,改用木炭来描。

大家蹲下去,用木炭在水门汀上参参差差地描出许多竹叶来。

一面谈着:

“这一枝很像校长先生房间里的横幅呢!

”“这一丛很像我家堂前的立轴呢!

”“这是《芥子园画谱》里的!

”“这是吴昌硕的!

”忽然一个大人的声音在我们头上慢慢地响出来:

“这是管夫人的!

”大家吃了一惊,立起身来,看见爸爸反背着手立在水门汀旁的草地上看我们描竹,他明明是来得很久了。

华明难为情似的站了起来,把拿木炭的手藏在背后,似乎害怕爸爸责备他弄脏了我家的水门汀。

爸爸似乎很理解他的意思,立刻对着他说道:

“谁想出来的?

这画法真好玩呢!

我也来描几瓣看。

”弟弟连忙拣木炭给他。

爸爸也蹲在地上描竹叶了,这时候华明方才放心,我们也更加高兴,一边描,一边拿许多话问爸爸:

  “管夫人是谁?

”“她是一位善于画竹的女画家。

她的丈夫名叫赵子昂,是一位善于画马的男画家。

他们是元朝人,是中国很有名的两大夫妻画家。

  “马的确难画,竹有什么难画呢?

照我们现在这种描法,岂不很容易又很好看吗?

”“容易固然容易;但是这么‘依样画葫芦’,终究缺乏画意,不过好玩罢了。

画竹不是照真竹一样描,须经过选择和布置。

画家选择竹的最好看的姿态,巧妙地布置在纸上,然后成为竹的名画。

这选择和布置很困难,并不比画马容易。

画马的困难在于马本身上,画竹的困难在于竹叶的结合上。

粗看竹画,好像只是墨笔的乱撇,其实竹叶的方向、疏密、浓淡、肥瘦,以及集合的形体,都要讲究。

所以在中国画法上,竹是一专门部分。

平生专门研究画竹的画家也有。

  “竹为什么不用绿颜料来画,而常用墨笔来画呢?

用绿颜料撇竹叶,不更像吗?

”“中国画不注重‘像不像’,不像西洋画那样画得同真物一样。

凡画一物,只要能表现出像我们闭目回想时所见的一种神气,就是佳作了。

所以西洋画像照相,中国画像符号。

符号只要用墨笔就够了。

原来墨是很好的一种颜料,它是红黄蓝三原色等量混合而成的。

故墨画中看似只有一色,其实包罗三原色,即包罗世界上所有的颜色。

故墨画在中国画中是很高贵的一种画法。

故用墨来画竹,是最正当的。

倘然用了绿颜料,就因为太像实物,反而失却神气。

所以中国画家不喜欢用绿颜料画竹;反之,却喜欢用与绿相反的红色来画竹。

这叫做‘朱竹’,是用笔蘸了朱砂来撇的。

你想,世界上哪有红色的竹?

但这时候画家所描的,实在已经不是竹,而是竹的一种美的姿势,一种活的神气,所以不妨用红色来描。

”爸爸说到这里,丢了手中的木炭,立起身来结束说:

“中国画大都如此。

我们对中国画应该都取这样的看法。

  月亮渐渐升高了,竹影渐渐与地上描着的木炭线相分离,现出参差不齐的样子来,好像脱了版的印刷。

夜渐深了,华明就告辞。

“明天白天来看这地上描着的影子,一定更好看。

但希望大不要落雨,洗去了我们的‘墨竹’,大家明天会!

”他说着就出去了。

我们送他出门。

  我回到堂前,看见中堂挂着的立轴——吴昌硕描的墨竹,似觉更有意味。

那些竹叶的方向、疏密、浓淡、肥瘦,以及集合的形体,似乎都有意义,表现着一种美的姿态,一种活的神气。

链接

游戏说

(有删改)

11.用一句话概括出《竹影》的主要内容。

(2分)

 

12.《竹影》中多次写到月亮及其变化,这样写有哪些作用?

(3分)

 

13.《竹影》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为什么都用感叹号?

(4分)

 

14.

(1)《竹影》与链接文段涉及的共同话题是什么?

(2)链接文段的语言严谨、平实,请你从词语选用、修辞方法两个角度各举一例具体评析《竹影》的语言特点。

(6分)

 

四、文言文阅读(共15分)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五泄①水石俱奇绝,别后三日,梦中犹作飞涛声,但恨无青莲之诗、子瞻之文,描写其高古濆薄②之势,为缺典耳。

石壁青削,似绿芙蕖,高百余仞,周回若城,石色如水浣净,插地而生,不容寸土。

飞瀑从岩巅挂下,雷奔海立,声闻数里,大若十围之玉,宇宙间一大奇观也。

因忆《会稽赋》有所谓“五泄争奇于雁荡③”者,果尔,雁荡之奇,当复如何哉?

暮归,各得一诗。

余诗先成,石篑次之,静虚、公望、子公又次之。

所目既奇,诗亦变幻恍惚,牛鬼蛇神,不知是何等语。

时夜已午,魈呼虎号之声,如在床几间。

彼此谛观,须眉毛发,种种皆竖,俱若鬼矣。

(袁宏道《袁中郎随笔·五泄二》

[注]①五泄:

位于浙江省诸暨市西北世。

泄,瀑布。

②濆(pēn)薄;濆薄,冲激,激荡。

③雁荡:

山名。

15.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2分)

(1)泠()泠作响

(2)高百余仞()

16。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6分)

(1)猛浪若奔

(2)蝉则千转不穷

(3)横柯上蔽(4)但恨无青莲之诗

(5)为缺典耳(6)石色如水浣净

17.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2)雁荡之奇,当复如何哉?

18.两篇文章同为山水小品文,它们在主旨上有何异同?

(3分)

 

五、文化知识积累与运用(共10分)

19.背诵默写(共5分,每空1分)

(1),寒光照铁衣。

(《木兰诗》)

(2)乡书何处达?

(王湾《次北固山下》)

(3)晴空一鹤排云上,。

(刘禹锡《秋词》)

(4)过尽千帆皆不是,。

(温庭筠《望江南》)

(5)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

(欧阳修《醉翁亭记》)

20.新华中学将举行“诵读经典”诗歌朗诵会,请你为朗诵会续写一段串词。

串词内容应肯定唐诗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对后世的影响,有文采,50字以内。

(2分)

开场白:

千年岁月沧桑,经典无须唤醒。

那些蕴藉风流的句子,道尽民族的情愫,早已沉淀成了我们的文化基因。

让我们诵读经典,拥抱最美的诗和远方吧!

请张明同学朗诵《诗经》名篇《蒹葭》。

串词:

从春秋战国到盛世唐朝,历史的车轮滚滚驶过千年,

请周佳同学朗诵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行路难》。

21.请将下面这段话用正楷工整地抄写在田字格中。

(顶格写,不抄标点,抄错一个字扣1分,扣完为止,3分)

唐代楷书名家是颜真卿和柳公权。

颜真卿的《颜勤礼碑》,端庄厚实,气势恢宏;柳公权的《玄秘塔碑》,行笔劲健雄浑,遒劲有力,平正多姿。

六、作文(共50分)

22.片段作文(10分)

观察这幅画,抓住主要内容,写一段说明性的文字。

要求:

顺序合理,至少使用两种说明方法,150字左右。

注:

①画中文字: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②画幅大小:

6cm×7cm。

 

23.大作文(40分)

曹操征途中登碣石遇见沧海,宗璞失意时遇见紫藤萝,张岱湖心亭遇见赏雪人,杨绛人生路遇见老王……

请以“遇见”为题目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参考答案

1.C2.B3.A4.D5.C6.B7.D8.D9.A10.C

11.文章叙述了“我”和小伙伴月下游戏和听爸爸讲中国画的事情。

12.①起到线索的作用;②营造出特定的环境氛围;③推动了情节的发展;④与文题“竹影”相照应。

13.①孩子们对所画主营的肯定、满意、骄傲;②孩子们相互争论,气氛活泼而热烈;③孩子们由眼前的画联想到名家的画,心情激动;④孩子们体会到绘画风格的惊喜之情;⑤孩子们觉得月下画竹影说竹画一事很好玩,很有趣。

14.

(1)游戏与艺术的关系;

(2)示例:

15.

(1)líng

(2)rèn16.

(1)飞奔的马

(2)同“啭”,鸟叫声(3)树木的枝干(4)遗憾(5)罢了(6)洗17.

(1)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那些整天忙于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2)(那么)雁荡山的奇美,又当如何呢?

18.同:

都赞美了山水(自然景物)的美好(奇妙、神奇、美丽)。

异:

【甲】文还表现了对于热衷功名利禄之人的鄙视;【乙】文还体现了与好友同赏山水归来后的种种趣味。

附【乙】文参考译文

五泄水石都堪称奇绝,离开它三天后,在梦中仿佛还听到那波涛奔涌的声音。

只遗憾没有李白的诗、苏轼的文,因而自己描写五泄高古喷薄之势缺少范文。

石壁黛青瘦削,好像是绿芙蕖,有一百多仞高,像城墙一样环绕,石头的颜色好像是被水洗干净了一样,从地里突兀出来,上面没有一点泥土。

飞瀑从岩石的顶部挂下来,声若奔雷势如海涌,声音传到几里外,那飞瀑巨大得好象有十围之粗的玉石,真是宇宙间的一大奇观啊!

我于是想起“会稽赋”上有这样的话“五泄争奇于雁荡”,果真如此,那么雁荡山的奇美,又当怎么样呢。

晚上回来,我们各自写了一首诗。

我们眼睛所看到的已经很奇特了,我们的诗歌也就变幻恍惚,无比怪诞,不知道写的是些什么话。

这时已是午夜,猛虎怪兽的叫声似乎就在床边,彼此看看对方,须眉毛发全都竖起来,一个个都像是见到了鬼一样。

19.

(1)朔气传金柝

(2)归雁洛阳边(3)便引诗情到碧霄(4)斜晖脉脉水悠悠(5)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0.【示例】中国的诗歌登上了又一个高峰,李白、杜甫、王维,一颗一颗闪亮的诗歌之星不仅照亮了唐朝的天空,今天,更照亮着华夏大地。

21.略22.【示例】静静的夜空,一轮圆月如玉盘一般悬挂半空,皎洁的月辉照亮了整个夜空,更照亮了大地。

栅栏旁两个人相互依偎凭栏而望,似乎在交谈着什么。

在他们的右边,一株芭蕉树正长得茂盛,而在他们的左边赫然写着几个字: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原来他们是漂泊在外的游子,此刻睹月思人,正在思念自己远在他乡的亲人啊!

23.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