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TZ40塔吊基础方案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719545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17.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QTZ40塔吊基础方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QTZ40塔吊基础方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QTZ40塔吊基础方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QTZ40塔吊基础方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QTZ40塔吊基础方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QTZ40塔吊基础方案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QTZ40塔吊基础方案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QTZ40塔吊基础方案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QTZ40塔吊基础方案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QTZ40塔吊基础方案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QTZ40塔吊基础方案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QTZ40塔吊基础方案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QTZ40塔吊基础方案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QTZ40塔吊基础方案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QTZ40塔吊基础方案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QTZ40塔吊基础方案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QTZ40塔吊基础方案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QTZ40塔吊基础方案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QTZ40塔吊基础方案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QTZ40塔吊基础方案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QTZ40塔吊基础方案1.docx

《QTZ40塔吊基础方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QTZ40塔吊基础方案1.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QTZ40塔吊基础方案1.docx

QTZ40塔吊基础方案1

QTZ40塔吊基础方案

一、工程概括

#

#

#

#

本工程13楼建筑面积地上9931.62㎡,建筑层数地下2层、地上11~18层,建筑总高度为52.8m;14楼建筑面积地上9538.8㎡,建筑层数地下2层、地上16~18层,建筑总高度为52.8m;15楼建筑面积地上4428.35㎡,建筑层数地下2层、地上10层,建筑总高度为29.6m;

20楼建筑面积地上9783.84㎡,建筑层数地下2层、地上10~18层,建筑高度为52.8m;地下车库建筑面积16730㎡,地下一层。

主要结构类型为钢筋砼剪力墙,抗震设防强度为7度设防,建筑结构类别为3类,防火设计分类为高二类,建筑耐火等级为地上二级、地下一级,建筑耐久年限50年,屋面防水等级二级,地下车库防水等级二级。

外墙为面砖饰面,屋面

为上平屋面,总工期:

365天。

本工程由烟台市容大置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烟台市建筑设计研究股份有限公司设计,烟台圣凯建设工程资讯有限公司监理,浙江省东阳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组织施工;由叶光洪担任项目经理,王裕正担任技术负责人。

二、塔吊布置及使用环境

13#楼处塔吊安装在13#楼北侧18层处(靠11层方面),该塔吊供13#楼施工垂直运输使用(以下称1#塔吊);14#楼处塔吊安装在14#楼北侧(靠16层方面),供14#楼施工垂直运输使用(以下称2#塔吊);15#楼处塔吊安装在15#楼北侧靠东部位,该塔吊供15#楼施工垂直运输使用(以下称3#塔吊);20#楼处塔吊安装在20#楼北侧(靠10层方面),供20#楼施工垂直运输使用(以下称5#塔吊)。

两台塔吊的安装地点相距约50~70米,考虑到塔吊臂长为47米,塔吊大臂最前端在

运行时的相互之间距离近,因此相邻两台塔吊必需错开。

场地四周无铁塔、高压电线、高大树木等,塔吊无运行障碍。

四周为空地,塔吊使用对四周无影响。

三、塔吊安装技术参数

1#、2#、5#塔吊

本工程塔吊选用最大工作半径47m的QTZ40型,最大起重量为4t,独立使用起升高度27m,附着使用最大起升高度120m。

标准节1.45m×1.45m×2.2m。

由于13、14、20#楼建筑最高点为55.7m,而塔吊基础顶面标高为-6.200,6.2+55.7=61.9米,则安装高

度要有68.2米。

该型号吊为直固式,附墙采用两点附着,三角支撑固定。

根据产品使用说明书可知:

塔机最大独立高度为27m,附着时塔机最大自由高度为18m,最大附着高

度120m。

第一道附着装置高度为离塔吊基础顶面22m,在楼5层顶部标高+16m处附墙,

 

第二道附着装置比第一套的位置高

满足施工需要。

14.5m,塔吊共附着

4次,安装高度达到

68.2米,可

各附着点距离

附着点标高

最大安装高

 

 

22m(距基础

第一道附着

顶)

+16m

34m

第二道附着

14.5m

+30.5m

48.5m

第三道附着

14.5m

+45m

63m

第四道附着

14.5m

+59.5m

77.5m

3#塔吊

附着时最大自由高度为18m

 

3#塔吊选用最大工作半径47m的QTZ40型,最大起重量为4t,独立使用起升高度

27m,附着使用最大起升高度120m。

标准节1.45m×1.45m×2.2m。

15#楼建筑最高点为32.5m,15#楼塔吊基础顶面标高在-6.2m,6.2+32.5=38.7米,则安装高度要有45米。

该塔吊为直固式,附墙采用两点附着,三角支撑固定。

根据产品使用说明书可知:

塔机最大独立高度27m,附着时塔机最大自由高度为18m,最大附着高度120m。

第一道附着装置高度为离塔吊基础顶面22m,在楼5层顶部标高+16m处附墙,第二道附着装置比第一套的位置高14.5m,塔吊共附着2次,安装高度达到45米,可满足施工需要。

 

各附着距离附着点标高最大安装高度备注

 

土层编号及名称

 

第1层素填土

地基承载力特征

fak(kpa)

压缩模量

土工试验

Es(Mpa)

经验值

第2层粉质粘土

220

7.3

第3层角砾混粉质粘土

250

7.3

第4层全风化变粒岩

250

20(Eo)

第5层强风化变粒岩

500

70(Eo)

第6层中风化变粒岩

1100

 

塔吊基础所处位置土质较好,基础埋置位置6.20米。

相应深度的地基承载力为220kPa,可以直接承受塔吊及基础产生的荷载,直接用第2层土层粉质粘土做为持力层设置塔吊基础。

五、施工基础施工及验收要求

塔吊基坑要挖至与建筑物基础同一土层,确保基础持力层的承载力符合要求。

基坑挖好,经过验收后浇筑C15砼垫层。

基础梁钢筋模板安装完成,要对基础梁的长度、截面尺寸、配筋等进行检查,并经监理单位验收合格,办理隐蔽手续后,浇注C35基础混凝土,留置混凝土试块。

塔吊安

装时,要先对基础进行验收。

六、塔吊基础计算书

1、设计说明:

(1)塔吊安装高度为1#、2#、5#塔吊68.2米,3#塔吊45米;

(2)塔吊基础采用天然土层作为持力层,fk=220kpa;

(3)1#、2#、5#塔吊基础设计为十字交叉梁基础,3#塔吊基础设计为方形独立基础;

(4)塔吊承台砼强度等级为C35。

2、设计依据:

(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J9-87;

(2)高耸结构设计规范GBJ135-90;

(3)QTZ40塔式起重机安装使用说明书;

(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10-89;

(5)本工程的地质勘探资料。

风荷载倾覆力矩计算

计算工况:

在塔吊升至最大独立高度27m时,风荷载产生的倾覆力矩最大;附墙后,附着杆以上最大自由高度18米,产生的风荷载倾覆力矩较小,且通过附着杆作用到建筑物上。

所以选择最大独立高度27m时的工况进行计算。

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及高耸结构设计规范,有

 

zszr0

 

山东烟台地区0=0.40kN/m;

塔吊计算高度H=27m,地面粗糙度类别:

B类田野乡村,风荷载高度变化系数μz:

1.42;塔吊挡风系数=0.2,塔身主弦杆d=121mm,查高耸结设计规范有:

d

d

0

20.40

0.1212

0.006

 

所以0.002

20.015

故s=0.72.7=1.89;

 

0

=1.1;z=1.0。

 

zszr0

=1.01.891.421.10.4=1.18kN/m2;

风荷载产生的水平力:

w=bH

=1.180.21.527=9.558kN。

风荷载产生的倾覆力矩

M1=0.5wH=0.510.4527=129.03kN.m;

十字交叉梁基础设计计算:

根据QTZ40塔机使用说明书塔机其受力如下:

N(垂直力)塔机自重:

240KNM(倾覆力矩)620KN·M

F(水平力)61KN最大起重量F140KN

基础底面积A=[5.7+(5.7-1.0)]1.0+[(2.486×1.243)/2]×4=

10.4+6.18==16.58m2

基础自重:

Q=2516.581.2

=498.96kN。

5、地基承载力计算

Mmax(最大倾覆力矩标准值)=620+129.03+61×1.2=822.23kN·m,倾覆力矩由砼梁承担。

Pmax=2801.2+498.961.2=778.96KN

基础梁截面为bh=10001200。

基础埋置深度-6.28m。

地基承载力按下式计算(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式5.2.2)

 

3

1

I=b1h1

3

+b2h2

3

-b3h3+1

b2h

22=5.7

3

1+1

3

5.7-1

3

1+1

1.7582

0.8282=

1212

122

1212

122

 

0.475+15.5-0.08+0.213=16.188

W1=16.188/2.85=5.68

 

I2=

bh131

1

-

b2xhx2x2-bhxLx2-2

(b2

4bb1

2

3

b1)h

=5.7

4.73831

122

36(b

b1)

122

 

2

0.707

2.0832

22.486

0.419

1.876

2-2

2

(3.324

43.324

2.486

2

2.486)

3

0.419=

36(3.3242.486)

 

50.52-2.08-3.9-0.035=44.504

W2=44.504/2.37=18.8

Pkmax=(Fk+Gk)/A+Mk/W

=778.96/16.58+822.23/5.68

=46.98+144.75

=191.73kpa<1.2fa=240Kpa

地基承载力满足要求,可以直接在开挖地基上浇注塔吊基础。

6.承台梁计算

基础梁截面为bh=10001200,砼强度等级为C30。

Mmax(最大倾覆力矩标准值)=822.23kN·m,倾覆力矩由砼梁承担。

上述弯矩和垂直力作用在整个基础上,单根基础梁承受的最大弯矩为:

P1=(Mmax/2)/L=(822.23/2)/2.053=200.25KN

 

在上部弯距作用下,最底部标准节固定点处最大弯距为:

此图中的2121应该是20501934应试是1.574(图和计算数据对不起不,重新画过)

200.25×(2.050+1.574)×1.5745.2=219.7KN.m

基础梁:

h=1.2mb=1.0ma=0.05mh0=h-a=1200-50=1150mm

C30混凝土强度设计值fc=14.3N/mm2,II级钢fy=300N/mm2

(1))梁跨中钢筋计算:

αs=1.2M/(fc×b×h02)

=(1.2×219.7×106)/(14.3×1000×11502)

=0.0139

ζ=1-(1-2×αs)0.5=0.014

As=ζ﹒b﹒h0﹒fc/fy

=0.014×1000×1150×14.3/300

=767mm2

实配8Φ18,As=2290mm2,可以满足要求。

基础梁上下各配钢筋8φ18。

(2))承台梁抗剪计算:

混凝土梁斜截面上的最大剪力设计值

Vc=0.07fcbh0

Vc=0.0714.31000115010-3

=1151.2KN>Vmax=611.4/1.934=316KN

按构造配置箍筋即可,实际配置φ10@200,可满足要求。

七、附墙

1、附着预埋铁件制作安装

按使用说明书提供的附墙件做法,本工程采用如下的附墙方案:

每个附墙点内墙面采

用1块400×500mm钢板(δ=20mm),和外墙钢板之间用6个M24穿墙螺栓固定在剪力墙上,外墙上的钢板上由生产厂家提供,上面的耳板焊接、预留销孔等工作都在车间完成,其板材强度、焊缝等在此不作验算,现场只需要提供内墙面上用的钢板。

刚性附着及附着杆

塔机刚性附着两端都采用轴销连接,轴销连接中的孔径为60+0.1mm,销轴为60mm。

附着杆为生产厂家定型制作,其强度和稳定性在此不作验算。

 

八、附塔吊基础图

 

 

方形基础计算书

一、参数信息

塔吊型号:

QTZ40,塔吊起升高度H:

27.00m,

塔身宽度B:

1.45m,基础埋深d:

0.00m,

自重F1:

240kN,基础承台厚度hc:

1.20m,最大起重荷载F2:

39.2kN,基础承台宽度Bc:

4.50m,混凝土强度等级:

C35,钢筋级别:

III级钢,

额定起重力矩:

400kN·m,基础所受的水平力:

61kN,标准节长度a:

2.2m,倾覆力矩:

620

主弦杆材料:

角钢,宽度:

140mm,

所处城市:

山东烟台市,基本风压W0:

0.55kN/m2,

地面粗糙度类别:

B类田野乡村,风荷载高度变化系数μz:

1.42。

1、塔吊竖向力计算塔吊自重:

G=240kN;

塔吊最大起重荷载:

Q=40kN;

作用于塔吊的竖向力:

Fk=G+Q=240+40=280kN;2、塔吊弯矩计算

风荷载对塔吊基础产生的弯矩计算:

计算工况:

在塔吊升至最大独立高度27m时,风荷载产生的倾覆力矩最大;附墙后,附着杆以上最大自由高度18米,产生的风荷载倾覆力矩较小,且通过附着杆作用到建筑物上。

所以选择最大独立高度27m时的工况进行计算。

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及高耸结构设计规范,有

zszr0

 

山东烟台地区0=0.40kN/m;

塔吊计算高度H=27m,地面粗糙度类别:

B类田野乡村,风荷载高度变化系数μz:

1.42;

塔吊挡风系数=0.2,塔身主弦杆d=121mm,查高耸结设计规范有:

 

d

0

20.40

0.1212

0.006

 

所以0.002

20.015

故s=0.72.7=1.89;

d

0

=1.1;z=1.0。

 

zszr0

 

=1.01.891.421.10.4=1.18kN/m2;

风荷载产生的水平力:

w=bH

=1.180.21.527=9.558kN。

风荷载产生的倾覆力矩

M1=0.5wH=0.510.4527=129.03kN.m;

MK=M倾覆力矩+M1+=620+129.03+61×1.2=822.23KN·M

三、塔吊抗倾覆稳定验算

基础抗倾覆稳定性按下式计算:

e=Mk/(Fk+Gk)≤Bc/3

式中e──偏心距,即地面反力的合力至基础中心的距离;Mk──作用在基础上的弯矩;

Fk──作用在基础上的垂直载荷;

Gk──混凝土基础重力,Gk=25×4.5×4.5×1.2=607.5kN;

Bc──为基础的底面宽度;

计算得:

e=822.238/(280+607.5)=0.927m<4.5/3=1.5m;

基础抗倾覆稳定性满足要求!

倾覆力矩应按额定起重力矩的3倍取值,再加上水平力产生的倾覆力矩进行验算。

四、地基承载力验算

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5.2条承载力计算。

计算简图:

 

混凝土基础抗倾翻稳定性计算:

e=0.927m>4.5/6=0.75m

地面压应力计算:

Pk=(Fk+Gk)/A

Pkmax=2×(Fk+Gk)/(3×a×Bc)

式中Fk──作用在基础上的垂直载荷;

Gk──混凝土基础重力;

a──合力作用点至基础底面最大压力边缘距离(m),按下式计算:

a=Bc/2-Mk/(Fk+Gk)=4.5/2-822.23/(280+607.5)=1.323m。

Bc──基础底面的宽度,取Bc=4.5m;

不考虑附着基础设计值:

Pk=(280+607.5)/4.52=43.827kPaPkmax=2×(280+607.5)/(3×1.323×4.5)=99.38kPa;

实际计算取的地基承载力设计值为:

fa=220.000kPa;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大于压力标准值Pk=43.827kPa,满足要求!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1.2×fa大于偏心矩较大时的压力标准值

Pkmax=99.4kPa,满足要求!

五、基础受冲切承载力验算

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8.2.7条。

验算公式如下:

F1≤0.7βhpftamho

式中βhp--受冲切承载力截面高度影响系数,当h不大于800mm时,βhp取1.0.

当h大于等于2000mm时,βhp取0.9,其间按线性内插法取用;取βhp=0.97;

ft--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取ft=1.57MPa;

ho--基础冲切破坏锥体的有效高度;取ho=1.15m;

am--冲切破坏锥体最不利一侧计算长度;am=(at+ab)/2;

am=[1.45+(1.45+2×1.15)]/2=2.60m;

at--冲切破坏锥体最不利一侧斜截面的上边长,当计算柱与基础交接处的受冲切承载力时,取柱宽(即塔身宽度);取at=1.45m;

ab--冲切破坏锥体最不利一侧斜截面在基础底面积范围内的下边

长,当冲切破坏锥体的底面落在基础底面以内,计算柱与基础交接处的受冲切承载力时,取柱宽加两倍基础有效高度;ab=1.45+2×1.15=3.75;

Pj--扣除基础自重后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的地基土单位面积

净反力,对偏心受压基础可取基础边缘处最大地基土单位面积净反力;取

Pj=67.90kPa;

Al--冲切验算时取用的部分基底面积;Al=4.50×(4.50-3.75)/2=1.69m2

Fl--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作用在Al上的地基土净反力设计值。

Fl=PjAl;

Fl=67.90×1.69=114.58kN。

允许冲切力:

0.7×0.97×1.57×2600.00×

1150.00=3187429.70N=3187.43kN>Fl=114.58kN;

实际冲切力不大于允许冲切力设计值,所以能满足要求!

六、承台配筋计算

1.抗弯计算

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8.2.7条。

计算公式如下:

MI=a12[(2l+a')(Pmax+P-2G/A)+(Pmax-P)l]/12

式中:

MI--任意截面I-I处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的弯矩设计值;

a1--任意截面I-I至基底边缘最大反力处的距离;取a1=(Bc-B)/2

=(4.50-1.45)/2=1.53m;

Pmax--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的基础底面边缘最大地基反力设计值,取67.90kN/m2;

P--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在任意截面I-I处基础底面地基反力设计值,P=Pmax×(3×a-al)/3×a=67.9×(3×1.45-1.525)/(3×1.45)=44.095kPa;

G--考虑荷载分项系数的基础自重,取G=1.35×25×Bc×Bc×hc=1.35×25×4.50×4.50×1.20=820.13kN/m2;

l--基础宽度,取l=4.50m;

a--塔身宽度,取a=1.45m;

a'--截面I-I在基底的投影长度,取a'=1.45m。

经过计算得MI=1.532×[(2×4.50+1.45)×(67.90+44.09-2×

820.13/4.502)+(67.90-44.09)×4.50]/12=83.53kN·m。

2.配筋面积计算

αs=M/(α1fcbh2

ζ=1-(1-2αs)1/2

γs=1-ζ/2

As=M/(γsh0fy)

式中,αl--当混凝土强度不超过C50时,α1取为1.0,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80时,取为0.94,期间按线性内插法确定,取αl=1.00;

fc--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查表得fc=16.70kN/m2;

ho--承台的计算高度,ho=1.15m。

经过计算得:

αs=83.53×106/(1.00×16.70×4.50×103×(1.15×103)2)=0.001;

ξ=1-(1-2×0.001)0.5=0.001;γs=1-0.001/2=1.000;

As=83.53×106/(1.000×1.15×103×300.00)=242.21mm2。

由于最小配筋率为0.15%,所以最小配筋面积为:

4500.00×1200.00×0.15%=8100.00mm2。

故取As=8100.00mm2。

实际配筋值:

HRB33522@250m。

m承台底面单向根数18根。

双向配筋实际配筋值13680mm2,。

可以满足要求

六、附墙

1、附着预埋铁件制作安装

按使用说明书提供的附墙件做法,本工程采用如下的附墙方案:

每个附

墙点内墙面采用1块400×500mm钢板(δ=20mm),和外墙钢板之间用6个

M24穿墙螺栓固定在剪力墙上,外墙上的钢板上由生产厂家提供,上面的耳板焊接、预留销孔等工作都在车间完成,其板材强度、焊缝等在此不作验算,现场只需要提供内墙面上用的钢板。

刚性附着及附着杆

塔机刚性附着两端都采用轴销连接,轴销连接中的孔径为60+0.1mm,销轴为60mm。

附着杆为生产厂家定型制作,其强度和稳定性在此不作验算。

七、附塔吊基础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