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安溪八中届高三上学期份质量检测 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725029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88.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安溪八中届高三上学期份质量检测 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福建省安溪八中届高三上学期份质量检测 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福建省安溪八中届高三上学期份质量检测 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福建省安溪八中届高三上学期份质量检测 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福建省安溪八中届高三上学期份质量检测 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福建省安溪八中届高三上学期份质量检测 历史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福建省安溪八中届高三上学期份质量检测 历史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福建省安溪八中届高三上学期份质量检测 历史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福建省安溪八中届高三上学期份质量检测 历史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福建省安溪八中届高三上学期份质量检测 历史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福建省安溪八中届高三上学期份质量检测 历史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福建省安溪八中届高三上学期份质量检测 历史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福建省安溪八中届高三上学期份质量检测 历史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福建省安溪八中届高三上学期份质量检测 历史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福建省安溪八中届高三上学期份质量检测 历史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福建省安溪八中届高三上学期份质量检测 历史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安溪八中届高三上学期份质量检测 历史试题.docx

《福建省安溪八中届高三上学期份质量检测 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安溪八中届高三上学期份质量检测 历史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福建省安溪八中届高三上学期份质量检测 历史试题.docx

福建省安溪八中届高三上学期份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福建省安溪八中2014届高三上学期9月份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48分。

1.历史学家王国维在证明《史记•殷本纪》时总结研究方法说:

“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此二重证据法,唯在今日始得为之”。

此处“纸上之材料”与“地下之新材料”分别指的是

A.神话传说与出土文物B.古代书籍与竹木简牍

C.文献记录与甲骨文字D.历史典籍与碑刻史料

2.《周礼·考工记》载:

建造王城,九里见方,四周各三门,南北和东西大道各九条,宫城之左为宗庙,右为社稷,前为朝,后为市。

它体现的主要思想是

A.中央集权B.中正有序C.敬天法祖D.君权神授

3.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不断调整与变革,下列措施反映强化中央集权的是

A.“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即姜尚)于齐营丘。

B.“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者为小宗。

有百世不迁之宗。

C.“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

D.“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

4.从下面的漫画作品中,能够显示的关于秦朝的历史信息是

 

①实现国家统一 ②确立君主专制体制 ③确立封建土地制度 ④建立三公九卿体制

A.①②③B.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④

5.《明史·职官志》载,自景泰后“六部承奉旨意,靡所不领。

阁权益重……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

六部由原的政府最高职能部门,而沦为内阁属曹。

这一变化反映了

A.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不断加强B.六部职能的衰退

C.内阁成为最高权力机关D.宰相权力的反弹

6.一位大学者的诗“闻道西园春色深,急穿芒屩去登临。

千芭万蕊争红紫,谁识乾坤造化心。

”他要从春意盎然中体会“生意”的根,也就是“天地生物之心,藉以识仁”。

该诗所反映学术思想属于

A.道教 B.佛教

C.程朱理学D.陆王心学

7.清代有学者说:

“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

”这表明

A.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B.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

C.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D.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8.有人认为“过去五千年的中华通史,实是一部‘帝王专制史’;而今后是中华通史,将是一部‘民主政治史’。

在“从君主到民主”的历史转型中,下列哪一事件可以作为开端

A.鸦片战争B.太平天国运动

C.新文化运动D.辛亥革命

9.孙中山在评价近代中国的某运动时说:

“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惊奇佩服。

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

”他所评价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

C.五四运动D.国民革命运动

10.“此一省欲起事,彼一省欲起事,不相联络,各自号召,终必成秦末二十余国之争”。

孙中山为改变这种局面而采取的行动是

A.成立中国同盟会B.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C.建立广东国民政府D.成立南京临时政府

11.素有“民间思想家”之称的王康先生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五四”的演员在中国,剧本和导演却是在国外。

这说明五四运动

A.由外国领袖组织发动        B.是十月革命在中国的翻版

C.受到世界各国的援助        D.深受当时国际形势的影响

12.下图是中华民国初期创作的讽刺漫画《政府人物之真相》:

表示政府虽有“共和”之名,实际是猿(袁)家天下。

这幅漫画反映了

A.北洋军阀政府名存实亡B.君主立宪得到广泛支持

C.中华民国建国原则名存实亡D.中华民国政府政治开明

13.孙中山在《制定建国大纲宣言》中说:

“试观元年临时约法颁布以后,反革命势力不惟不因以消灭,反得凭藉之以肆其恶,终且临时约法而毁之,而大多数人民对于临时约法,初未曾计及于本身利害何若,闻有毁法者不加怒,闻有护法者亦不加喜。

”由材料可知,孙中山认为

A.《约法》未能体现资产阶级意愿

B.资产阶级革命时机未成熟

C.三民主义思想不符合当时的国情

D.《约法》被毁有其必然因素

14.一个历史小组在讨论对于李鸿章的评价时,发生了分歧:

甲:

没有李鸿章就没有中国的近代化

乙:

李鸿章不但双手沾满了人民的鲜血,而且是一个大卖国贼

丙:

李鸿章领导的洋务运动改变了传统的“夷夏”观,开明的士大夫和官僚们认识到中国再不是“天朝之国”,而是世界各国的一员,并且是远不如西方各国富强的一员

丁:

李鸿章领导的洋务运动促进西方科学技术和其他社会事物的逐步传入,在通商口岸、沿海地区,社会风气也开始发生了一些变化

以上几位同学的评价可能运用的历史史观依次是

A.近代化史观社会史观革命史观全球史观

B.近代化史观革命史观全球史观社会史观

C.全球史观革命史观近代化史观社会史观

D.社会史观革命史观全球史观近代化史观

15.下图是国庆节的时候在天安门广场上悬挂的孙中山先生和毛泽东的巨幅画。

国庆节这样悬挂伟人画像主要体现了

 

A.辛亥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完全一致

B.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规划了新中国的发展方向

C.孙中山和毛泽东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D.新中国的成立是对孙中山革命目标的继承和发展

16.“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

暂驻足,衡山湘水,又成离别。

绝徼移栽桢干质,九州遍洒黎元血……待驱除仇寇,复神京,还燕碣。

”这首大学校歌出现的时期应是

A.1912—1919年B.1924—1927年

C.1934—1936年D.1937—1945年

17.20世纪30年代,正当中国革命和中华民族处于生死攸关的历史时刻,在中国的大西北先后发生了两件堪称扭转时局的政治事件。

下列诗句中暗喻这两件事件的是

①铁流两万五千里,各路劲旅大会师②八年戎马征程苦,一纸降书玉宇清

③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④谁人不知张少帅,千古功臣一代骄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③④

18.1954年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文,对汉字进行简化,并要求所有报刊杂志立即遵循这一要求。

其中规定“群”字写法从上君下羊转变到左君右羊。

这反映出

①汉字书法艺术的方向②平等思想的大力传播

③文化教育的平民倾向④贯彻双百方针的需要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19.下图是1958年8月13日《人民日报》头版图样,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此资料可以证明南优二号技术推广的成效,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B.此资料可以佐证当时农业生产受“左”倾思想影响的史实

C.此资料报道的早稻产量过高,是虚假的,因此不具有史料价值

D.作为一手史料,可以研究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

20.“同强盗握手,正是为了最后消灭强盗!

”这是尼克松到访中国的那一天,刊登在《参考消息》头版的列宁语录;“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则是中国重返联合国时选登在该报同一位置的毛主席语录。

对上述现象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中国对当时西方主导的世界体系的态度并没有根本性变化

B.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时中国当时的外交政策

C.文化大革命‘极左’思潮在外交领域的反映

D.中美关系的改善在当时是权宜之计

21.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

结论

A

宋代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宋代以后雕版印制技术基本不再使用

B

考古发现唐长安城中的坊建有坊墙

唐代城市中普遍实行坊市制

C

19世纪中期,英国生活资料及生产原料进口占其进口总额的95%,约50%的工业产品销往国外

英国已经成为典型的外向型经济国家

D

1951—1955年,苏联对农业的投资由年均200亿卢布增长到409亿卢布

苏联工农业发展失衡的局面得以改变

22.西方学者麦马虹在总结西方从古希腊至今两千多年的幸福观时指出:

荷马时期,幸福就是幸运;公元前五世纪的古希腊,幸福等同于________;启蒙时期,幸福就是及时行乐。

文中的空白处是

A.智慧和德行B.民主与科学C.金钱与权力D.法律与宗教信仰

23.《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第4条:

对人施行其他侵辱的,处25阿斯的罚金。

这笔钱在当时价值不菲,足以威慑胆敢以身试法者。

到罗马帝国时期,随着时间的推移,货币贬值,25阿斯就轻于鸿毛了。

所以有人以捉弄此条为乐,他遇人就打一个耳光,然后赔偿25阿斯。

于是,裁判官决定废除此条款,改由主审法官估计造成的侵辱决定赔偿额。

出现这种情况说明

A.以《十二铜表法》为代表的公民法条款过于僵化

B.罗马帝国的扩张导致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尖锐

C.帝国时代的罗马法官可以不按相关法律原则判案

D.法官不断解释法律条文从而废除了原有的公民法

24.雅典的陶片放逐法规定,每年召开特别的公民大会,投票决定将那些严重威胁民主政治的人流放海外。

据此,下列行为中可能使公民遭到流放的是

A.不按时参加公民大会B.不同意授予外邦人公民权

C.为赢得个人政治声望资助贫穷公民D.拒绝参加城邦举行的戏剧表演

25.罗马帝国横跨欧亚非三洲,但帝国的行政人员很少。

公元1世纪初只有百人左右,这百人将国家治理得很好。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

A.精简机构后提高行政效率B.万民法促进了社会的稳定

C.公民法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D.帝国强大的军队提供了统治保障

26.薄伽丘《十日谈》中有个《裁判官的故事》。

故事描述了一个财主在酒后说了句:

“他正在喝的美酒,就连耶稣都可以喝”,结果被宗教裁判所判处火刑。

后他疏通关系,还“献上一大块‘肥膏’,让神父涂在眼上,也好医治修士见钱眼红的毛病。

”最后被释放回家。

该故事主要意在

A.提出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B.倡导人生及时行乐并崇尚理性与科学

C.反对教会的禁欲苦行并讽刺教会的腐败D.抨击教会的贪婪和“灵魂获救”的骗局

27.法国史学家托克维尔在论述法国大革命曾指出:

“人们应当预见,大革命不是由某些集体事件引导,而是由一些抽象的原则和普遍的理论所引导。

”“抽象的原则和普遍的理论”主要是指

A.君权神授B.基督教思想C.启蒙思想D.马克思主义

28.英国学者费纳在《政府史》中指出:

“人类社会技术的发展可以分为两大类:

集约性技术和延展性技术。

所谓集约性技术,是指那些能提高人类的生产效率、增强对自然资的汲取和利用能力的技术;而延展性技术则指的是那些能提高人类(特别是国家)的组织和协调能力技术。

”下列各项属于美国首创的延展性技术的是

①分权制衡思想②资产阶级宪法③联邦制④总统制

A.②③B.③④C.②③④D.①③④

29.根据法国共和制确立的过程图,你能得出的有效信息有

①呈现出政局动荡不安、政权更替频繁和政体反复变化的特点

②其焦点表现在君主制和共和制的政体形式的斗争上

③共和制派力量占明显优势

④从过程看,反映出法兰西的共和之路是艰难曲折的,但民主共和的趋势是不可阻挡的

A.①②③B.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④

30.我们或许正生活在“自我们这个物种存在以最和平的时期”。

但最近的20年,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感受着自于世界各地的突发事件,使我们总觉得自己生活在一个恐怖时代。

对此最全面理解是

A.全球趋势总体缓和,但仍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

B.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趋势是和平主要因素

C.信息时代、网络时代使各种信息传播更快捷

D.最和平指“冷战”结束,世界局势趋于缓和

31.1960年,联合国正式通过了《反殖民主义宣言》,尽管没有国家投票反对,但是还是有法国、葡萄牙、西班牙等国投了弃权票。

这些国家弃权的主要原因在于

不愿意放弃过去的殖民利益

已感受到非殖民化趋势

希望建立新的国际政治体制

更专注于同苏联的冷战

A.

B.

C.

D.

32.“用原始艺术摧毁古典审美”,“这幅画上,不仅是比例,就连人体有机的完整性和延续性,都遭到了否定,恰似一地打碎了的玻璃,他破坏了许多东西,可是,那种破坏却是相当地井井有条:

所有的东西,无论是形象还是背景,都被分解为带角的几何块面。

”该材料所叙述的画派是

A.浪漫主义B.现实主义C.现代主义D.印象画派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3小题,总分52分。

33.(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

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让一个人负担公职优先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有的真正才能。

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

正因为我们的政治生活是自由而公开的,我们彼此间的日常生活也是这样的。

——节选《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国葬典礼上的演说》

(1)据材料一,概括雅典民主制的基本要义。

(4分)

 

材料二 光荣革命以后的300多年,英国极少有大起大落、波澜壮阔的历史场面。

人们看到的只是逐步的变革、前进,实现了政治民主化历程……

——钱乘旦《英国——在传统与变革之间》

(2)据材料二,指出英国政治民主化模式的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是怎样通过这一方式完成政治民主化历程的。

(8分)

 

材料三美国联邦党人当年设计政治制度的基本精神是什么呢?

简单地说,就是两个字一一“有衡”。

政治制度的“有衡”包括两层含义:

其一,不同权力之间的相互制衡;第二,不同利益之间的相互均衡。

——《论政治文明的内在灵魂》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是如何实现政治制度“有衡”的?

这种“有衡”的目的是什么?

(6分)

 

34.(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Renaissance)的意义有两个:

一是复生(rebirth),一是新生(new-birth),这两个意义是都不错的。

因为从一方面看,文艺复兴是希腊罗马的古文艺和人生观的复活,是一种复生运动;从他方面看,文艺复兴却是欧洲近古文化的先锋,是一种文化的新诞生。

——陈衡哲《西洋史》

(1)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作者所说“复生”和“新生”的理解。

(4分)

 

(2)意大利是西欧文艺复兴的发地。

但德国学者迪特里希·施万尼茨在其著作中写到“为什么130年之后,创造美的泉就枯竭了呢?

因为,一个意大利人(即哥伦布)和一个德意志人(即马丁·路德)把这—孔泉眼给堵上了”。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他这样说的理由是什么?

(6分)

 

材料二:

“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

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

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惝恍迷离之境。

……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1916年)

(3)阅读材料二,中国近代前期中国人不断觉悟的内容的变化,反映了当时中国对西方认识的什么特点?

出现这一特点的政治原因有哪些?

(6分)

材料三:

图10漫画《文化“火锅”,既美味又营养》。

(注:

图画中间是一个火锅,火锅里面写满了很多汉字,比如佛,功夫,解构,礼,后现代,老舍,莎士比亚,爱因斯坦,道,仁,京剧等)

(4)结合材料一、二和漫画信息,谈谈你对文化融合的理解。

(2分)

 

35.(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法国史学家高第对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总结说:

“维新派的重大错误就是想在太短的一个时期内使中国全然改观,要同时把所有的政权机构都抓在手里,要一举而肃清所有的弊端,维新派的计划太轻率了,太危险了。

皇帝的顾问康有为和其他人都缺乏工作经验,他们简单地以好心肠扼杀了进步,他们足够9年吃的东西,不顾胃量和消化力在三个月之内都给吃,这样它就被扼杀了。

——张晨怡《中国近代文化十二讲》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维新派“想在太短的一个时期内使中国全然改观”的原因。

(6分)

 

材料二右图为某同学学习了“戊戌变法”后,对基础知识进行的总结概括。

(2)从材料二中,你能得出哪些与戊戌变法有关的知识信息?

(10分)

 

安溪八中2014届高中毕业班9月份质量检测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48分。

1-5CBDDA6-10CADBA11-15DCDBD16-20DCBBB21-25CAACC26-32CCCDABC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3小题,总分52分。

33.(18分)

(1)主权在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政治生活公开、公正、自由。

(4分;任答两点即可)

(2)特点:

渐进改革。

通过《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限制君主权力;18世纪中期形成责任内阁制,国王“统而不治”;1832年英国议会进行了选举改革,工业资产阶级分享更多政治权利。

(8分)

(3)实行三权分立原则,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分立,又相互制约;实行两党制。

(4分)

目的:

保障民主(防止专制)。

(2分)

34.(18分)

(1)对“复生”的理解:

文艺复兴的思想核心是人文主义,是对古希腊肯定人的价值和作用人文精神的继承发展。

因此可以说是对古希腊文化的复兴。

(2分)

对“新生”的理解:

文艺复兴是资产阶级要求反教会神学世界观的思想解放运动,推动欧洲思想文化的近代化。

(2分)

(2)理由: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等新航路的开辟,使欧洲的商贸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意大利的商贸中心地位逐渐衰落。

(3分)

马丁·路德改革,摧毁了罗马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罗马地位下降,意大利的繁荣衰退。

(3分)(只提及新航路开辟和宗教改革事件,不做分析的,每点1分。

(3)变化:

对西方优势的认识由技术到政治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伦理),逐步全面、深入。

(2分)

政治原因:

列强的不断侵略,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推动。

(4分)

(4)古今文化和中外的不同文化可以和谐融合。

文化的相互交流和融合更有利于文化的发展,我们也应该学会尊重和吸收不同的文化。

(2分,言之成理,亦可得分)

35.(16分)

⑴客观方面:

发展资本主义,建立民主政治已成为世界大势,而中国仍坚守封建专制统治,变革时不我待;甲午战败,帝国主义的瓜分使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机,救亡图存刻不容缓。

(4分)

主观方面:

维新派缺乏成熟的政治经验。

(2分)

(2)公车上书揭开了戊戌变法的序幕;维新派创办报刊、组织学会宣传维新变法思想;戊戌变法的直接目的是救亡图存;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宣布变法;戊戌变法结果失败;戊戌变法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

(10分)

安溪八中2014届高中毕业班9月份质量检测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48分。

1-5CBDDA6-10CADBA11-15DCDBD16-20DCBBB21-25CAACC26-32CCCDABC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3小题,总分52分。

33.(18分)

(1)主权在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政治生活公开、公正、自由。

(4分;任答两点即可)

(2)特点:

渐进改革。

通过《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限制君主权力;18世纪中期形成责任内阁制,国王“统而不治”;1832年英国议会进行了选举改革,工业资产阶级分享更多政治权利。

(8分)

(3)实行三权分立原则,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分立,又相互制约;实行两党制。

(4分)

目的:

保障民主(防止专制)。

(2分)

34.(18分)

(1)对“复生”的理解:

文艺复兴的思想核心是人文主义,是对古希腊肯定人的价值和作用人文精神的继承发展。

因此可以说是对古希腊文化的复兴。

(2分)

对“新生”的理解:

文艺复兴是资产阶级要求反教会神学世界观的思想解放运动,推动欧洲思想文化的近代化。

(2分)

(2)理由: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等新航路的开辟,使欧洲的商贸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意大利的商贸中心地位逐渐衰落。

(3分)

马丁·路德改革,摧毁了罗马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罗马地位下降,意大利的繁荣衰退。

(3分)(只提及新航路开辟和宗教改革事件,不做分析的,每点1分。

(3)变化:

对西方优势的认识由技术到政治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伦理),逐步全面、深入。

(2分)

政治原因:

列强的不断侵略,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推动。

(4分)

(4)古今文化和中外的不同文化可以和谐融合。

文化的相互交流和融合更有利于文化的发展,我们也应该学会尊重和吸收不同的文化。

(2分,言之成理,亦可得分)

35.(16分)

⑴客观方面:

发展资本主义,建立民主政治已成为世界大势,而中国仍坚守封建专制统治,变革时不我待;甲午战败,帝国主义的瓜分使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机,救亡图存刻不容缓。

(4分)

主观方面:

维新派缺乏成熟的政治经验。

(2分)

(2)公车上书揭开了戊戌变法的序幕;维新派创办报刊、组织学会宣传维新变法思想;戊戌变法的直接目的是救亡图存;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宣布变法;戊戌变法结果失败;戊戌变法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

(10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