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第一单元《气势恢弘的初盛唐诗歌》精品学案精品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7286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126.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第一单元《气势恢弘的初盛唐诗歌》精品学案精品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第一单元《气势恢弘的初盛唐诗歌》精品学案精品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第一单元《气势恢弘的初盛唐诗歌》精品学案精品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第一单元《气势恢弘的初盛唐诗歌》精品学案精品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第一单元《气势恢弘的初盛唐诗歌》精品学案精品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第一单元《气势恢弘的初盛唐诗歌》精品学案精品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1页
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第一单元《气势恢弘的初盛唐诗歌》精品学案精品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1页
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第一单元《气势恢弘的初盛唐诗歌》精品学案精品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1页
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第一单元《气势恢弘的初盛唐诗歌》精品学案精品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1页
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第一单元《气势恢弘的初盛唐诗歌》精品学案精品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1页
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第一单元《气势恢弘的初盛唐诗歌》精品学案精品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1页
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第一单元《气势恢弘的初盛唐诗歌》精品学案精品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1页
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第一单元《气势恢弘的初盛唐诗歌》精品学案精品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1页
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第一单元《气势恢弘的初盛唐诗歌》精品学案精品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1页
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第一单元《气势恢弘的初盛唐诗歌》精品学案精品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1页
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第一单元《气势恢弘的初盛唐诗歌》精品学案精品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1页
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第一单元《气势恢弘的初盛唐诗歌》精品学案精品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1页
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第一单元《气势恢弘的初盛唐诗歌》精品学案精品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1页
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第一单元《气势恢弘的初盛唐诗歌》精品学案精品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1页
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第一单元《气势恢弘的初盛唐诗歌》精品学案精品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第一单元《气势恢弘的初盛唐诗歌》精品学案精品版.docx

《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第一单元《气势恢弘的初盛唐诗歌》精品学案精品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第一单元《气势恢弘的初盛唐诗歌》精品学案精品版.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第一单元《气势恢弘的初盛唐诗歌》精品学案精品版.docx

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第一单元《气势恢弘的初盛唐诗歌》精品学案精品版

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第一单元《气势恢弘的初盛唐诗歌》精品学案

总第一期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 

第一单元《气势恢弘的初盛唐诗歌》

【单元导读】

盛唐诗歌,少年情怀!

“王杨卢骆当时体”,初唐四杰“开山辟路”;“春江潮水连海平”,张若虚孤篇盖全唐。

中国文学接着迎来了它历史上最辉煌的盛唐篇章。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太白对天发问,无尽盛唐潮水滚滚而来。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品少陵之作,诗心中有民心,民心中有儒风。

盛唐之音,如黄钟大吕,铿锵激越;盛唐之象,似昆仑长江,浑厚沉实。

这里有李白的潇洒飘逸,这里有杜甫的沉郁顿挫。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这就是那个盛唐的传奇。

 

 

【学有目标】

1、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诵诗歌,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体会自己的阅读感受,在诵读中得到精神陶冶和审美愉悦。

2、了解李白、杜甫诗歌的写作特点,并进一步了解盛唐诗歌的整体风格。

3、理解把握诗歌的意象与意境,初步了解诗歌的表现手法,并能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

4、用评点的方式对诗歌进行个性化解读,是提高文学素养与审美能力。

5、组织文学社团,尝试诗歌创作,进行诗歌朗诵比赛。

 

【学有计划】

第一课时《将进酒——李白、文人与酒》第一步:

晨读40分钟。

在作业基础上预习,完成1——6.收阅学生的导学案第二步:

阅读探究,完成7——12。

完成课后作业:

背诵本诗第三步:

课后作业完成13、14

第二课时:

《梦游天姥吟留别》第一步:

晨读40分钟。

在作业基础上预习,完成1——5.收阅学生的导学案第二步:

阅读探究,完成6——9。

完成课后作业:

背诵本诗第三步:

课后作业完成10、11

第三课时:

《兵车行》第一步:

晨读40分钟。

在作业基础上预习,完成1——5.收阅学生的导学案第二步:

阅读探究,完成6——10。

完成课后作业:

背诵本诗第三步:

课后作业完成11、12

巩固拓展

第四课时讲评“巩固拓展”练习题,整理巩固写作成果展示(文人与月文人与茶文人与柳)(请从《梦游天姥吟留别中》选择一个句子,改写成散文化语言,运用比喻、对比、衬托、夸张等方法。

印发交流摘抄“文苑撷英”

第五课时《旅夜抒怀》《月夜》第一步:

晨读40分钟。

在作业基础上预习,完成1——3.收阅学生的导学案第二步:

阅读探究,完成4——8。

完成课后作业:

背诵本诗第三步:

课后作业完成9

第六课时《春江花月夜》第一步:

晨读40分钟。

预习,完成1——3.收阅学生的导学案第二步:

阅读探究,完成4——9。

完成课后作业:

背诵本诗第三步:

课后作业完成(8、9任选其一)10

诗歌创作《春》

第七课时意象与意境第一步:

晨读40分钟。

预习,完成1、2.收阅学生的导学案第二步:

阅读探究完成3-5

第三步:

完成6

完成片段写作5

完成巩固拓展能力挑战部分。

准备诗歌朗诵比赛

大作文构思

第一篇章我读我思

梳理·积累

 

一、文学文化常识

1.知识卡片一——关于作者:

李白的生平和思想

李白(701—762),字太白,祖籍陇西成纪(今属甘肃)。

先世罪迁中亚碎叶,后随父迁居四川绵州隆昌县(今四川江油县)青莲乡,因号青莲居士。

李白的一生大致可分为五个时期。

(1)蜀中时期(705—724)这是李白读书习剑、学道和漫游的时期。

他“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上安州裴长史书》),“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

”(《赠张相镐二首》其二),“十五游神仙,仙游未曾歇”(《感兴八首》其五),受到多方面的教育。

曾游历青城、峨眉山等地,也曾隐居岷山。

(2)以安陆为中心的漫游和一入长安时期(725——742)   开元十三年(725),为了实现“济苍生”、“安社稷”、“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政治抱负,李白离开四川,漫游洞庭、江浙一带。

后娶故相许圉师的孙女,定居湖北安陆。

开元十八年(730)前后,初入长安,隐居终南山。

李白不愿意走应试入仕之路,而是希望通过扩大自己的声名以一鸣惊人。

这一时期,他四处漫游,广泛结交著名文人和道士,所到之处,形诸吟咏,诗名远播。

经过十余年的努力,终于名动京师,上达天子。

(3)长安供奉翰林时期(742——744)天宝元年(742)李白被玄宗征召入京,虽优宠有加,供奉翰林,但不过是被当作宫廷侍臣,根本无权过问朝廷政事,抱负无由施用。

加上亲眼看到统治集团的黑暗腐朽,愤懑不平,于是纵酒狂歌,桀骜不驯.后受谗毁,请求放还,于天宝三载(744)离开长安。

这是李白生活和创作的重要转折时期。

(4)以东鲁、梁园为中心的漫游时期(744——755)   李白离开长安以后.漫游汴梁、齐鲁、江浙、燕赵。

在洛阳与杜甫相识,后与杜甫、高适畅游梁宋一带。

又到齐鲁,金陵,还到过幽蓟等地。

这一时期的创作集中抒发了因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以及忧虑时局所产生的强烈的悲愤孤傲之情。

(5)安史之乱时期(755一762)   安史之乱爆发,李白避地东南,来往于宣城、当涂、金陵、溧阳一带,后隐于庐山。

至德元年(756)应聘参加永王璘幕府。

永王兵败被杀,李白含冤下狱,后长流夜郎,中途遇赦放还。

宝应元年(762)到安徽当涂投靠族叔李阳冰。

上元二年(761)秋,准备参加李光弼的平叛,途中因病折回,次年病死于当涂族叔李阳冰家。

李白诗歌的内容

   李白是盛唐气象最杰出的代表,他的诗主要反映了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强烈的积极向上的精神。

《行路难》、《将进酒》、《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等。

如《行路难》通过一系列丰富多采、瞬息万变的形象,生动揭示了世路的艰难,表现了作者在政治上遭遇波折的悲愤苦闷以及追求人生理想的执着和自信。

   二、关心国家命运,同情人民疾苦。

如《塞下曲》歌颂了边塞将士守护疆防扬威绝域的英雄主义。

   三、赞美自然山川。

代表作有《蜀道难》、《望天门山》、《望庐山瀑布》等。

李白的浪漫主义精神在山水诗中表现最突出。

他笔下的山水往往呈现出两种境界,一是壮美,借气势磅礴的高山大川,表现他渴望冲破束缚,追求自由的热切心情和壮伟不凡的襟怀;二是优美,以安谧纯静而又充满生机的自然境界,抚慰他在现实中屡遭碰壁的悲愤和不平的心灵。

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

李白在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

他继往开来,在屈原之后创造了古代积极浪漫主义的高峰,形成了我国文学史上源远流长的浪漫主义传统;他继承陈子昂的诗歌革新,以自己的理论特别是创作实践,扫清了六朝的绮靡诗风,为唐诗的繁荣和发展打开了新的局面;他善于学习民歌,同时批判地继承前代优秀诗人的艺术传统,形成独特的风格。

从而开创了以他和杜甫为代表的中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

2.知识卡片二——背景、解题:

本文选自《李太白全集》,作于天宝十一年(725年),李白和友人岑夫子在蒿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登高饮宴,借酒放歌,以抒发满腔不平之气。

《将进酒》原为汉乐府的曲调,意为“劝酒歌”,朵颐因酒放歌为内容,将(qiāng),清、愿之意,《诗经·卫风·氓》中有:

“将子无怒”——愿、请你不要生气

二、疏通文字

3、请给加点的字注音:

金 樽 岑夫子 烹羊宰牛 钟鼓馔玉 恣欢谑千金 裘

还有哪些是你容易读错的字?

请查字典后整理下来:

4、请写出李白、文人与酒有关的诗句。

阅读·感知

 

5.请用词语概括本诗的感情基调。

 

6这首诗感情发展脉络是怎样的?

7.你喜欢哪一句,试分析理由。

8.你认为哪一句是主旨,为什么?

9.李白作为诗仙酒仙,还有很多酒香四溢的诗作,学生展示查找的李白与酒相关的诗句)

10文人与酒关系

学生展示查找的文人与酒相关的诗文或小故事:

(先说小故事,后展示诗句)

曹操《短歌行》

陶渊明《饮酒》诗20首:

王羲之《兰亭集序》“流觞曲水”

张旭与怀素(“颠张醉素”或“张颠素狂”:

杜甫《登高》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

林清玄:

丰子恺:

最好的酒肴,莫过于诗句……)

11、总结:

诵读

12、酒之于文人……酒之于文人,到底有什么关系?

提示:

(1)借酒浇愁。

(2)激发灵感与创造力。

(3)文人酒兴。

……

 

鉴赏·探究

 

13、除了酒,文人还与何物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共同促成了文化的发展?

请写200字的文段进行论证。

(文人与月文人与茶文人与柳)

质疑·交流

 

14、阅读中你还有哪些疑问?

请写下来并与同桌交流。

 

 

梳理·积累

一、文学常识

1.知识卡片一——题目与写作背景:

李白早年就有济世的抱负,但不屑于经由科举登上仕途,而希望由布衣一跃而为卿相。

因此他漫游全国各地,结交名流,以此广造声誉。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李白的朋友道士吴筠向玄宗推荐李白,玄宗于是召他到长安来。

李白以为实现自己“济苍生”,“安社稷”的政治抱负的时机来到了,于是他高歌“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兴高采烈地到了长安,李白对这次长安之行抱有很大的希望,在给妻子的留别诗《别内赴征》中写道:

“归时倘佩黄金印,莫见苏秦不下机。

李白初到长安,也曾有过短暂的得意,但他一身傲骨,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又因醉中命玄宗的宠臣高力士脱靴,得罪了权贵,连玄宗也对他不满。

他在长安仅住了一年多,就被赐金放还,他那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从此完全破灭。

李白离开长安后,先到洛阳与杜甫相会,结下友谊。

随后又同游梁、宋故地,这时高适也赶来相会,三人一同往山东游览,到兖洲不久,杜甫西入长安,李白南下吴、越故地。

公元745年,他离家南下准备再游吴越时写下这首诗留赠给友人,借以排解内心的悲愤,表现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世俗权贵的蔑视,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2.知识卡片二——解题:

题目的意思就是用梦游天姥的诗向朋友话别。

梦游是借“别”表明自己的态度与意向。

本诗是一首七言古诗。

七言古诗简称“七古”。

“古诗”又称“古体诗”,是相对于格律严格的“近体诗”而言。

“七言”分两种,一种是以七字句为基础,杂用四、五、六、九言而构成了形式自由的长短句,这样长短交错,换韵自由,富于变化,也称为“歌行体”;另一种是每句七字,句式整齐。

这首诗属于“歌行体”。

 

二、疏通文字

3.

(1)给下面的加点的字注音。

天姥剡溪谢公屐暝澹澹虎鼓瑟鸾回车

(2)解释下列的多义字

信:

烟涛微茫信难求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忌不自信。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低眉信手续续弹

或:

云霞明灭或可睹

或曰:

‘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反复读一读、动笔写一写吧:

阅读·感知

 

4.思考:

(1)本诗“诗眼”是哪一句?

简单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和诗歌的情感基调

(2)赏析第1节:

李白是怎样写出天姥山的特点?

(3)赏析第2节:

指出本段共描绘了几幅图景,

(4)赏析第3节:

段中反映了李白怎样的思 想性格?

5、请从诗中选择一个句子,改写成散文化语言,运用比喻、对比、衬托、夸张等方法。

6、品味鉴赏《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意象、意境。

7、本诗主要使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提示:

分析浪漫主义诗歌风格。

8、文人与浪漫主义:

提示:

请写出几个浪漫主义风格诗歌的代表诗人。

总结:

诗人为何追求浪漫主义?

9、拓展延伸:

整理改写散文

鉴赏·探究

 

10.推荐阅读:

《一个浪漫诗人的心路历程——关于<梦游天姥吟留别>两种解读》

从文本中勾画自己喜欢的语句,反复诵读体味,并加以评点。

质疑·交流

 

11.请提出阅读中的疑惑并与同学老师交流:

 

梳理·积累

 

一、文学文化常识

1.知识卡片一——关于作者:

杜甫 (712~770)唐代诗人。

字子美。

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

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自称“少陵野老”,后在成都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称之为杜少陵,杜工部。

其诗深刻反映社会现实,因此被称为“诗史”,他亦被称为“诗圣”。

  杜甫出生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中,是著名诗人杜审言之孙。

7岁学诗,15岁扬名。

20岁以后可分4个时期。

(一)、玄宗开元十九年(731)至天宝四年(745),杜甫过着“裘马清狂”的浪漫生活。

曾先后漫游吴越和齐赵一带。

其间赴洛阳考进士失败。

天宝三年,在洛阳与李白结为挚友。

次年秋分手,再未相会。

杜甫此期诗作现存20余首,多是五律和五古,以《望岳》为代表。

(涉世不深)

(二)、 天宝五年至十四年(746-755),杜甫困守长安,穷困潦倒。

他不断投献权贵,以求仕进,但均无结果。

直到天宝十四年十月,安史之乱前一个月,才得到小小的参军之职。

仕途的失意困顿和生活的饥寒交迫使他比较客观地认识到了统治者的腐败和人民的苦难,使他逐渐成为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

创作发生了深刻、巨大的变化。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丽人行》、《兵车行》、《出塞》

(忧国忧民)

(三)、肃宗至德元年(756)至乾元二年(759),安史之乱最盛。

杜甫也尽历艰危,但创作成就很大。

长安陷落后,他北上灵武投奔肃宗,但半路被俘,陷贼中近半年,后冒死从长安逃归凤翔肃宗行在,受左拾遗。

不久因直谏忤旨,几近一死。

长安收复后,回京任原职。

758年5月,外贬华州司功参军,永别长安。

759年,对政治感到失望的杜甫辞官,于年底到达成都。

组诗“三吏”、“三别”

(现实主义创作达到高峰)

(四)、肃宗上元元年(760)至代宗大历五年(770)11年内,杜甫在蜀中八年,荆、湘三年。

760年春,他在成都浣花溪畔建草堂,并断续住了五年。

765年,严武去世,杜甫失去凭依,举家离开成都。

开始了“漂泊西南天地间”的生活,时间多在船上度过。

770年冬,杜甫死于长沙至岳阳的船上,年58岁。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蜀相》、《登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江村》、《登岳阳楼》

(思想更深邃、诗风更沉郁)

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

   杜甫思想的核心是忧国忧民。

杜甫的诗歌,反映了天宝末到大历年间重大的社会政治事件以及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转变,在揭露封建当权势力的腐败、贫富的对立、表现民生疾苦方面,达到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有强烈的社会现实意义,被誉为“诗史”。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内容:

 第一、广泛而深刻地揭露统治阶级的罪恶。

第二、真实反映了广大人民深受战乱和各种不合理制度剥削压榨的痛苦。

第三、抒发关心国家命运、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

杜甫的诗歌不仅具有高度的思想性,而且具有高度的艺术性,是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的典范。

现实主义是杜甫创作方法上的最大特色,沉郁顿挫是杜诗的基本风格。

所谓“沉郁顿挫”,指的是深沉郁积的感情通过委婉曲折的手法表现出来。

杜甫善于通过典型事件、人物及警策凝炼的语言,对现实生活作高度的艺术概括,反映出那个时代的面貌以及人民的遭遇和愿望。

如《石壕吏》通过老妪一家的惨状,概括了安史之乱后广大人民家破人亡的悲惨现实。

“如《石壕吏》中差吏与老妇的对话,采用藏问于答、以实带虚的写法,省略不少笔墨。

杜诗用典如盐着水,不露痕迹,同时又善于吸收口语和方言入诗。

   在诗体运用上,杜甫众体兼长,并能推陈出新,别开生面,尤以古体和律体为佳,七律在他手中日臻于纯熟,并使题材大为开扩,如《秋兴八首》便表现了深沉博大的历史和现实内容。

如果说李白是将诗歌的浪漫主义推进到一个高峰,杜甫则是继承《诗经》、汉乐府的传统,把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提高到一个自觉的、成熟的阶段,使诗歌成为时代的一面镜子。

2.知识卡片二——背景、解题:

《兵车行》是历史生活的真实记录。

    唐玄宗天宝年间,朝廷对边疆少数民族发动频繁进攻。

八载(749),哥舒翰奉命进攻吐蕃石堡城(在今青海省境内),久攻不下,后虽侥幸取胜,但所部六万三千人损失大半;到这年冬天,所派驻龙驹岛(在青海湖中)的二千戍卒也全军覆没。

十载(751)四月,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又奉命进攻南诏(主要辖境在今云南省),结果大败,士卒死者六万人,仲通仅以身免。

由于这两次战争中丧师巨万,朝廷乃大举征兵。

这件事,在《资治通鉴·唐纪三十二》里有生动的记载:

人闻云南多瘴疠,未战,士卒死者什八九,莫肯应募。

杨国忠(时任宰相)遣御史分道捕人,连枷送诣军所……于是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之,所在哭声振野。

如此摧肝裂肺的图景在历史上也是罕见的!

《兵车行》这首诗,很可能就是诗人见到这样图景的当时或其后不久写的。

3.疏通文字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车辚辚,马萧萧  哭声直上干云霄  归来头白戍边   千村万落生荆杞 

还有哪些是你容易读错的字?

请查字典后整理下来:

阅读·感知

 

4、请写出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5.本诗“诗眼”是哪一句?

6.每段重点写的什么内容?

7.你印象最深刻的词语是哪一个?

为什么?

8.诗中几个数词有何作用?

鉴赏·探究

 

9.请从诗中选择一个场景改写成记叙文段

10.杜甫为什么让役夫讲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这样的话呢?

是不是重男轻女的观念真正变了呢?

11.,结合初中学过的杜甫诗歌探究杜甫为什么被后人尊为“诗圣”?

(友情提示)研究方法:

(1)读史了解杜甫其人:

(2)读史了解时代背景:

(3)杜甫思想心态分析:

质疑·交流

 

12、阅读中你还有哪些疑问?

请写下来并与同桌交流。

 

梳理·积累

一、文学文化常识

1.知识卡片一——《旅夜书怀》写作背景

公元765年,杜甫在成都赖以存身的好友严武死去,于是他只有带着家人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在岷江、长江漂泊。

这首律诗大概是他舟经渝州、忠州一带时写的。

晚年离开蜀地,乘舟沿长江入湘,这水上的漂泊是其一生中最后的旅程。

2.知识卡片二——《月夜》写作背景

天宝十五载(756)六月,安史叛军攻进潼关,杜甫带着妻小逃到鄜州(今陕西富县),寄居羌村。

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

杜甫便于八月间离家北上延州(今延安),企图赶到灵武,为平叛效力。

但当时叛军势力已膨胀到鄜州以北,他启程不久,就被叛军捉住,送到沦陷后的长安;身陷长安,望月思家,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名作。

3.疏通文字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危樯鄜州云鬟虚幌

还有哪些是你容易读错的字?

请查字典后整理下来:

阅读·感知

 

4、两首诗歌的内容:

5、两首诗歌的情感基调:

6、品味鉴赏两首诗歌中共同意象:

7、赏析两首诗歌的写作手法:

总结:

诵读

 

鉴赏·探究

 

8、通过分析两首诗的意象,比较李白与杜甫的感情世界

春夜洛城闻笛杜甫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国情!

客中作李白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质疑·交流

 

9、文人喜欢使用的意象还有哪些。

 

 

梳理·积累

 

一、文学文化常识

1.知识卡片一——

(1)、作者:

张若虚,唐代诗人。

扬州(今属江苏)人。

曾任兖州兵曹。

生卒年、字号均不详。

中宗神龙(705~707)中,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俱以文词俊秀驰名于京都,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

玄宗开元时尚在世。

其诗多已散佚,《全唐诗》仅存二首:

一为《代答闺梦还》,写闺情,诗风近齐梁,无甚特色;一为《春江花月夜》,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号称以“孤篇横绝全唐”,它沿用陈隋乐府旧题,抒写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宛转悠扬,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给人以澄澈空明、清丽自然的感觉。

(2)、解题:

《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清商曲辞·吴声歌曲》旧题。

创制者是谁,说法不一。

或说“未详所起”;或说陈后主所作;或说隋炀帝所作。

今据郭茂倩《乐府诗集》所录,除张若虚这一首外,尚有隋炀帝二首,诸葛颖一首,张子容二首,温庭筠一首。

它们或显得格局狭小,或显得脂粉气过浓,远不及张若虚此篇。

这一旧题,到了张若虚手里,突发异彩,获得了不朽的艺术生命。

时至今日,人们甚至不再去考索旧题的原始创制者究竟是谁,而把《春江花月夜》这一诗题的真正创制权归之于张若虚了。

张若虚对唐诗发展的贡献:

一篇《春江花月夜》奠定了张若虚在唐诗史上的大家地位。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采用的是乐府旧题,但作者已赋予它全新内容,将画意、诗情和对宇宙奥秘和人生哲理的体察融为一炉,创造出情景交融、玲珑透彻而无迹可寻的诗境,从而对盛唐诗歌空明纯美的意境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3)、相关文学常识:

乐府诗体:

古代诗歌体裁。

有广、狭二义:

狭义指汉代乐府官署搜集的民歌俗曲和歌辞;广义指包括两汉特别是魏晋以后历代文人作家仿制而不入乐的讽诵吟咏的诗歌作品,泛称乐府诗。

"乐府"本是汉代专门掌管音乐的官署名称,汉代人把当时由乐府机关所编录和演奏的诗篇称为"歌诗",魏晋六朝时人开始称这些歌诗为"乐府"或"乐府诗",并把它们单独成类(刘勰《《文心雕龙》》、萧统《文选》)。

  在文学史上,所谓乐府体诗,既指由乐府机关收录的作品,也指魏晋以后历代作家仿制的乐府作品。

这种仿制作品有几种不同情况:

①按照乐府旧的曲谱,重新创作新辞入乐的诗;②沿用乐府旧题,继承和仿效旧乐府诗的精神和艺术特色,实际已不入乐的诗;③不袭用旧题,完全自立新题、新意,亦称"新乐府",也是不入乐的。

这三类中,以第二类为最多和最常见。

  汉乐府诗打破了自《诗经》以来,以四言为诗歌正宗的传统,创造了杂言体的诗歌,并首先创制了完整的五言诗。

汉乐府诗中有较多的叙事诗,标志着中国古代叙事体诗歌的新发展。

南北朝乐府在形式上则以五言四句的短章为主,间或也有一些四言、七言和杂言体。

它对后世"绝句"诗的兴起,有直接影响。

此外,宋以后还有以词、曲为乐府的。

   

2.疏通文字

滟滟芳甸霰纤尘皎皎江畔砧碣石潇湘

阅读·感知

 

3、理清诗歌层次

4、欣赏诗的景物美此诗以“春、江、花、月、夜”为背景,主要描绘了哪些景象?

这首诗是从春江月夜的美景入笔的,诗人写到了哪些意象?

请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副画面。

5、领悟诗的哲理美诗人在感受无限美景的同时,睹月思情,情不自禁地引发对宇宙人生的思索。

请简要分析此诗的哲理意味。

6、感悟诗的情感美、

(1)良宵美景,人生能得几度逢?

然而普天下不知有多少游子思妇,却因离别而将它虚掷。

宇宙无穷、人生短暂,本该珍惜,然而普天下又不知有多少思妇游子,在重复着千百年来人情难圆的两地悲愁!

简析诗的下半篇诗人抒发的离愁别绪。

(2)如何理解此诗的感情基调不同于一般的离别诗,是“哀而不伤”?

7、鉴赏诗的韵律美

鉴赏·探究

 

8、赏析“思妇怀远”片段,用第一人称改写这一片段,写出思妇的情感和心理。

示例

(1):

我坐在楼上寂寞地等待,等待他的归来。

月儿怕我寂寞,忍不住用它朦胧的光罩住我,陪伴我。

月光落在我的妆镜台上,我仿佛看见他为我画眉的背影。

月儿,你勾起了我浓浓的思念,深深的愁绪,我不愿再陷入悲伤,想拂去月光,拂去愁思,岂料月光依旧照着我。

唉,远方的他是否还记得青枫浦上我久久不肯离去的身影?

如此良辰美景,他会想我吗?

为何我们能看见同一轮月亮,却要天涯相隔,连鸿雁、鱼儿也送不去我浓浓的相思?

我真想化作月儿的一丝光辉去照在远方的他的身上啊。

月儿,请带上我的话语,告诉远方的他:

我的爱人,还记得我吗?

不管你在天涯还是海角,不管你何时归来,我都会站在清枫浦上等你,等你,直到永远。

9、欣赏古曲《春江花月夜》

(1)了解有关的音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思想汇报心得体会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