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轨道运输维修安全技术措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729095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5.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轨道运输维修安全技术措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新轨道运输维修安全技术措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新轨道运输维修安全技术措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新轨道运输维修安全技术措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新轨道运输维修安全技术措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新轨道运输维修安全技术措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新轨道运输维修安全技术措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新轨道运输维修安全技术措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新轨道运输维修安全技术措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新轨道运输维修安全技术措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新轨道运输维修安全技术措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轨道运输维修安全技术措施.docx

《新轨道运输维修安全技术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轨道运输维修安全技术措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轨道运输维修安全技术措施.docx

新轨道运输维修安全技术措施

 

轨道运输下山维修安全技术措施

 

施工单位:

施工队长:

编制:

技术主管:

日期:

年月日

轨道运输下山维修安全技术措施

主持人

会审时间

会审地点

单位

职务

签名

单位

职务

签名

五职矿长

矿长

通风科

五职矿长

生产矿长

技术科

五职矿长

安全矿长

机电科

五职矿长

机电矿长

安检科

五职矿长

总工程师

调度室

施工单位

轨道运输下山维修安全技术措施会审意见

会审意见:

1、严格按照措施施工,措施必须经所有施工人员学习签名,并经考试合格方可入井施工。

2、施工地点必须正确悬挂瓦斯检测探头,并设置电话。

3、信号系统必须齐全可靠,做到行车不行人。

4、绞车司机必须持证上岗,并做到注意力集中。

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并做到一人开车一人监护。

提车时,信号清晰,否则严禁开车。

5、严格按中心,腰线施工,确保施工质量。

6、施工过程中,严禁无关人员通过,并保持后路畅通。

7、坚持跟班带班,交接班制度和质量验收制度。

8、备齐备足防冒顶支护材料。

轨道运输下山维修安全技术措施会审表

主持人

会审时间

会审地点

单位

职务

签名

单位

职务

签名

通风处

技术处

机电处

安检处

调度室

 

轨道运输下山维修安全技术措施

一、概况

轨道运输下山位于副井西大巷西部,巷道长度108m,标高+32.7--+78.6m,巷道坡度25°。

巷道上部33m为料石砌碹,半圆拱支护,下部75m为11#工字钢梯形支护。

巷道位于二1煤层顶板岩石中,岩性为灰色、深灰色砂岩及砂质泥岩。

由于长期停工停产,巷道下部的梯形支架变形,局部漏帮漏顶,断面缩小,宽度、高度达不到设计要求,底板凹凸不平,轨枕老化、缺失,行人台阶变形,水沟流水不畅,造成行人不便,不能保证物料运输、行人的安全。

为保证安全生产,特制定本措施,对该段巷道进行维修。

二、维修工程量

维修支架75m,调整铺设轨道120m,砌水沟、铺台阶108m。

三、维修顺序及方法

1.施工顺序:

维修支架→调整铺设轨道→砌水沟→铺台阶。

维修支架、砌水沟:

自上而下进行维修。

铺台阶:

自下而上进行。

2.维修支架施工方法:

采用手镐,人工开、扩帮,人工架棚,人工装碴,1吨矿车运输。

3.调整铺设轨道方法:

拆除原有轨道,清平地板,重新铺设轨道。

4.砌水沟,铺台阶:

拆掉原铺台阶,把底整平,人工开挖,砌水沟、铺台阶。

四、维修支护形式

采用11#工字钢梯形对棚支护(见附图二)。

五、工程质量标准

1.架棚质量标准

(1)支架规格:

梁×腿=2600mm×2600mm。

(2)棚距:

500±50mm。

(3)净宽:

上净宽:

2360mm,中心至一帮1180mm,误差0--+50mm。

下净宽:

3560mm,中心至一帮1780mm,误差0--+50mm。

(4)净高:

2320mm,误差0--+50mm。

(5)腰线:

按设计坡度给定,至底板1500mm,误差±50mm。

(6)迎山量:

450--480mm/m。

(7)柱窝深度:

200±20mm,见实底。

(8)支架梁水平:

误差≤40mm。

(9)支架扭矩:

≤80mm。

(10)棚梁接口:

严密,使用木垫板,离合错位≤5mm。

(11)帮顶刹背:

8帮6顶。

(12)撑木:

四道,柱肩两道及棚梁口向下1m处各一道。

(13)采用8#金属50×50mm方格网片背帮顶,金属网搭接长度50--100mm,每200mm用14#钢丝绑扎一道,严禁空帮空顶。

2.轨道铺设质量标准:

(1)型号:

22kg/m。

(2)轨距:

600mm,误差+5mm,-2mm。

(3)接头间隙:

≤5mm。

(4)接头高低差:

≤5mm。

(5)内错差:

≤2mm。

(6)轨枕间距:

≤800mm,间距、高低一致,接实底,轨道接口处有轨枕。

(7)轨枕规格:

长度:

1200±20mm;厚度:

200±20mm;宽度:

200±20mm。

(8)无杂拌道、浮离、吊空板现象,扣件齐全,牢固可靠。

(9)轨枕埋深:

不小于轨枕厚度的2/3。

3.砌水沟质量标准:

(1)净宽:

200±50mm。

(2)净深:

150±50mm。

(3)水沟壁厚:

100mm,铺底厚:

50mm。

(4)盖板:

长600±50mm,宽400±50mm,厚80mm。

(5)水沟用砼:

水泥、沙、石子比例:

1:

2:

3。

4.台阶铺设标准

(1)台阶规格:

高度:

190mm,宽度:

400mm,长度:

500mm。

(2)台阶压茬:

100±20mm。

六、文明生产标准

1.作业地点防尘设施齐全,并按规定正确使用,保证经常处于完好状态。

2.电缆靠巷道西帮悬挂,距棚口下300mm,误差不大于50mm,每隔四架(2m)一个吊挂点,吊挂平直成线,上“细”下“粗”,高低压电缆之间的距离应为50--100mm。

3.排水管路靠巷道西帮吊挂,高度距底板300±5mm,铺设平直。

供水管路靠巷道的西帮在排水管路上方100mm处铺设。

压风管路吊挂在巷道的西帮,位于排水管路上方100mm处,每3m一个吊挂点,平直成线。

4.巷道内无杂物、浮矸,无淤泥。

材料、工具码放在指定地点。

5.安全设施齐全有效,安全间距设置符合规程规定。

6.严格按中、腰线施工。

7.不合格的支护材料严禁使用。

8.施工维修过后的巷道达到“高、宽、平、直、净”。

9.验收员验收时对所需要验收项目必须上尺上线。

按质量标准验收,不合格的支架不予验收。

10.验收中发现的质量问题,要及时进行处理,当班不能处理的,现场交给下班处理,否则不得向前施工。

七、安全技术措施:

(一)顶板管理

1.坚持正确使用前探梁和防倒棚装置。

前探梁使用长度不小于3.6m的两根11#工字钢,每根工字钢用3道卡子固定,以便前后调整、固定。

维修点10米范围内,用直径50mm的钢管或旧轨道配合8#铁丝对两帮棚腿进行连锁,连锁位置距底板1—1.2m处。

严禁空顶作业,最大空顶距不超过0.7m。

2.施工的每一道工序都必须设专人观山和敲帮问顶,及时处理作业地点活动的煤岩。

敲帮问顶时,人员必须站在维修点上方,手持钢制长柄工具(长2m以上)立眼对角向上,站在安全地点找净帮顶的浮矸、危岩等。

专人观山,敲帮问顶制度始终贯穿于整个支架维修过程中。

3.施工中,若有维修地点小面积顶板脱落或局部漏顶时,应立即处理,重新将帮顶刹实背牢,必要时架设密集支架控制顶板。

4.施工中严防冒顶事故的发生,若不慎发生冒顶事故,必须待顶板充分稳定后,由瓦检工检查冒顶区的有害气体含量;在专人观山的情况下,指定专人处理悬矸活石;专人指挥,专人观山,用坑木、竹芭等将顶刹实背牢。

(二)维修架棚安全措施

1.维修前,先正确给出巷道的中心线和腰线。

2.在维修点上部15m处按间距10m打两道临时护栏,防止物料滚落伤人。

只有在行车时方可打开临时护栏。

3.在维修点下方2m处打一道护栏,防止维修时的矸石向下滚落,架好棚后将矸石清理运走。

4.维修前备足维修使用材料及工具。

5.维修施工坚持自上而下进行作业,不准多点同时维修。

6.维修作业坚持逐架施工的原则,确保维修一架合格一架,一架未完工,不得进行下一架维修。

7.维修时,必须坚持先架后拆的原则,必须对维修地点前后三架支架打顶柱或单体液压支柱,顶柱(或单体液压支柱)要硬打硬上,垂直顶底板,打在实底上。

顶柱直径160mm以上,顶柱(单体液压支柱)长度以站在实底上为准。

8.维修点以上20m范围内必须保证退路畅通。

9.架棚时先上梁护顶,后挖柱窝栽腿子,严禁人员在空顶下作业。

10.架棚时,必须有专人指挥,行动一致,并按要求控制好中心,刹帮背顶,背板、撑木打齐。

11.维修结束后要把巷道内的浮矸、杂物及时清理干净,搞好文明生产。

12.维修施工时,无关人员不得维修地点下方逗留。

13.维修拆换下来的废旧物件,必须及时运送至维修地点以上不少于20m处靠帮码放,并采取防滑措施且不得影响行车,存放一定量时,及时装车回收。

14.因巷道倾角较大,服务时间较长,维修后的支架每间距4—5m,在巷帮紧靠棚腿打注挡钩,每帮至少一根,挡钩用直径不小于30mm的圆钢加工而成。

15.施工时,施工地点可搭设简易工作平台,简易工作平台必须牢固可靠,方便人员施工。

16.架棚时,棚腿栽入柱窝后,必须采取防倒、防下滑措施。

17.维修工作必须连续进行,否则,必须对维修封帮接顶,以防时间过长,造成冒顶。

(三)一通三防管理

1.班组长及特殊作业人员必须班班佩带便携式瓦斯报警仪,随时检查瓦斯。

2.瓦检工每班至少对巷道内瓦斯检查不少于2次。

3.在维修点下风侧20m处安设降尘水幕,全断面覆盖。

4.维修作业前,对维修地点前10m、后20m洒水冲尘。

(四)斜巷运输安全措施:

1.所用矿车后挂钢制保险叉,每班使用前要对使用绞车的钢丝绳及各制动部位检查一次,达到安全可靠。

2.一坡三挡必须齐全、安全可靠,各种保险齐全、灵活有效。

3.维修地点必须安装声光信号和通讯电话,便于联系,在确认所有人员撤至安全地点后方可发出信号行车。

4.装碴高度不超矿车沿,每次装碴前,要用方木在矿车行进方向打上“十”字掩。

5.若出现掉道车,由当班负责人或跟班干部在现场统一指挥处理,严禁使用人力抬车或用绞车生拉硬拽,必须使用手动葫芦起吊,悬挂手动葫芦的支架必须牢固。

起吊时人员站在掉道车上方安全地点。

6.处理掉道车时,绞车不得松绳,必须先在车辆下方用方木打上“十”字掩,并检查车辆的保险装置(保险绳、保险插销)是否安全可靠,否则不得处理掉道车。

7.如果前轮掉道时,手动葫芦挂在矿车前上方,吊起矿车前头,车轮高于轨道上面后,人员站在矿车的一侧向轨道中心用力推至车轮上道,然后缓缓松下手动葫芦。

如果后轮掉道,手动葫芦挂在矿车后轮的上方,吊起矿车,车轮高于轨道上平面,人员站在一侧用力推至车轮上道,然后缓缓松下手动葫芦。

8.掉道车上道后摘掉手动葫芦,所有人员撤至安全地点,由信号工发出提车信号提车。

(五)、管线管理:

1.维修时先把维修点前后各8m的管线落地掩埋,或用溜子槽、旧皮带护盖,以防损坏。

2.保持通信、监控线路、风水管路正常使用。

(六)运输路线

运料路线:

地面→副井→井底车场→西大巷→轨道运输下山→维修点。

运矸路线:

维修点→轨道运输下山→西大巷→井底车场→副井→地面。

(七)避灾路线

水灾、瓦斯、煤尘避灾路线:

维修点→轨道运输下山→西大巷→井底车场→副井→地面。

 

附图二:

巷道支护断面图(1:

50)

 

措施贯彻签字表

措施名称

贯彻地点

贯彻人

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