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北京市朝阳区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729564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60.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北京市朝阳区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学年北京市朝阳区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学年北京市朝阳区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学年北京市朝阳区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学年北京市朝阳区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学年北京市朝阳区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5页
学年北京市朝阳区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5页
学年北京市朝阳区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5页
学年北京市朝阳区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5页
学年北京市朝阳区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5页
学年北京市朝阳区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5页
学年北京市朝阳区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5页
学年北京市朝阳区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5页
学年北京市朝阳区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5页
学年北京市朝阳区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5页
学年北京市朝阳区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5页
学年北京市朝阳区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5页
学年北京市朝阳区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5页
学年北京市朝阳区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5页
学年北京市朝阳区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5页
亲,该文档总共4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北京市朝阳区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

《学年北京市朝阳区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北京市朝阳区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北京市朝阳区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

学年北京市朝阳区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绝密★启用前

北京市朝阳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题号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法国时间4月15日傍晚,世界文化遗产巴黎圣母院发生大火。

①尽管火势最终得到了控制,但这座有800多年历史的大教堂三分之二的屋顶遭到破坏,最具标志性的93米高的哥特式塔尖,在大火中轰然倒塌。

②尽管该建筑有可能在未来得到复建,但是其原真性和历史性已很难再次体现。

③巴黎圣母院的大火,给全球的文化遗产防火保护工作敲响了警钟。

④明清紫禁城同样是世界文化遗产,同样含有大量木质建筑材料。

近600年来虽也曾因雷击、人为失火或纵火而发生过火灾,但由于历代帝王极其重视防火,古代建筑工匠在施工中采取了多种科学的防火措施,基本至今完好地保护了紫禁城古建筑群。

1.若将下面的语句添加到上面文字中,最适宜的位置是()

“可以认为,巴黎圣母院的火灾是人类历史文化遗产的重大价值损失,无法用金钱衡量。

A.①B.②C.③D.④

2.文中画线句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紫禁城古建筑群基本至今完好保护

B.紫禁城古建筑群至今基本保护完好

C.基本之间把紫禁城古建筑群完好保护

D.至今基本紫禁城古建筑群被保护完好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工匠精神如何助力中国成为制造强国?

首先需要厘清工匠精神的现代内涵。

工匠精神产生于手工艺时代。

先秦时期,《周礼·考工记》曾对工匠的工作有这样的描述,“审曲面势,以饬五材,以辨民器,谓之百工”。

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手艺是一种谋生的技能。

工匠们结合生产生活实践,创造性地发明了各种生活器皿与生产工具,使各种材料实现了自身的价值。

在使用工匠所制造的器具时,人们能通过这些器具感受到匠心独运的高超技艺,体味到这种匠心之中所包含的生活大智慧。

这只是传统的“手工匠”精神,现代工匠精神需要手工技艺与现代科技的有机融合,小至瑞士手表,大至波音飞机,都是传统手工和现代机械技术相得益彰的结晶。

在波音生产线上,大量工作主要由人工完成,因为机械流水线保证不了零件高精装配。

然而,这只是手工技术和现代科技的初级整合。

实现手工和现代科技有机融合,需要更高层次的科技突破。

例如,苹果公司iMac支撑架、iPod后盖的高精需求,全世界仅有日本小林研业的纯手工打磨能满足,但产量有限。

苹果公司视频记录手工打磨全过程,精密分析手工操作精髓,将结果用于改进机械加工技术,成功实现了机械化量产。

真正的工匠精神渴求富创意、有创见、敢创新的匠人,只有在“创”中才能成就这样的匠人。

“创”者,从仓从刀,敢于对既有知识仓库内的成果大刀阔斧改造,这是现代工匠精神应有之意。

最近,在美国著名众筹网站Indiegogo上,有一个中国项目Czur扫描仪首发即筹得近百万美元。

Czur重新定义了扫描仪,可自动“抚平”卷曲纸张、清楚手印、切除白边,可扫描3D物体、变身视频展示台,还能自动连接高速Wifi传输。

这种扫描仪跟手工技术完全不搭界,但无疑是现代工匠精神的完美诠释。

通过对扫描仪技术性能的极致开发,完成智能扫描仪的华丽转身,这是只有会思想的芦苇才能完成的任务。

如果他们只管鞠躬尽瘁、任劳任怨地在现有技术路线上精益求精,没有批判、创新,那远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工匠精神。

“匠”在字形上可以理解为:

在有限空间内斤斤计较。

工匠精神需要斤斤计较,不仅计较品质、手工技艺的炉火纯青,更要计较手工与科技的相互增益,计较富创意、有创见、敢创新思想的诞生。

倘若我们仍是把鼓励工匠精神当作鼓励人人安心做忙碌的陀螺,这不仅极易误导人们,也不利于工匠精神文化的发扬光大。

(取材于刘艳琼相关文章)

材料二

当下,在中国发展智慧产业、向产业链高端攀升的关键阶段,我们需要关注和重构支撑工匠精神的文化体系。

如果没有建立起这种文化体系,中国制造业就无法转型升级,无法从一个制造大国顺利地走向全球制造强国。

建设支撑工匠精神的行为文化。

要鼓励消费者的“挑剔”行为。

美国管理学家波特指出,消费者近似于苛刻的“挑剔”行为,是日本厂商改进产品质量的重要外在力量。

因此,马马虎虎、过得去就行的消费行为,其实是纵容厂商在构建工匠精神上的不作为。

建设支撑工匠精神的管理文化。

国人的工匠精神不足,一个重要的表现是把聪明劲用在了“灵活性”上了,经常对应该遵守的程序和规则采取变通处理方法,比如对应该严格遵守的加工操作程序和步骤,不是一丝不苟地按部就班,而是“灵活地”跳跃处理。

很难想象,这种“不守纪律”和程序的工作态度,可以生成出德国那种高精尖质量的产品。

很多时候,固守某种程序,看起来是傻,其实是精明。

因此,企业应当在管理方法上处理好“灵活度”与“守纪律”的关系。

工匠精神的确立,主要取决于政府对市场体系的制度规范和管理要求。

如果市场秩序混乱,就没有人会愿意去精益求精。

例如,如果政府对市场中侵犯知识产权的情况不处理,假货制造与销售得不到应有的处罚,就等于变相地放纵这类行为,最后出现劣币驱逐良币。

因此,为了给具有工匠精神的企业创造生存的土壤,鼓励技术创新和提高产品质量,政府必须严格地监管市场竞争者,惩罚造假、侵犯知识产权等不法行为,尽快形成政府、企业、社会的合力,形成制假必重罚的制度。

工匠精神的价值观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形态,它需要在长期的价值激励中慢慢形成。

让工人技师有崇高的地位及不菲的身价,是鼓励实体经济复苏、抑制社会浮躁、恢复崇尚实业和技术技能风气的开始。

如果我们的社会能够共同致力于建构工匠精神的文化体系,我们的企业在全球竞争中应该就是战无不胜的,那时应该就是中国跨国企业屹立于世界之林的时刻。

(取材于刘志彪相关文章)

3.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工匠精神诞生于手工艺时代,《周礼·考工记》对此已有了明确的记载。

B.现代化的工匠精神不追求手工至尊,只需加大科学技术的投入和研究。

C.从“创”和“匠”的字形的角度来理解,工匠精神要求匠人们要敢于创新。

D.在平凡的岗位上墨守前任的智慧,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工匠精神。

4.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先秦时期工匠在制造器皿用具时的高超技艺与智慧,体现了手工匠精神。

B.波音生产线的工作既需要现代化机械技术,也不能离开传统的人工操作。

C.苹果公司通过分析手工打磨技术,改进机械加工,诠释了现代工匠精神。

D.Czur扫描仪项目得到了认可,因为它体现了对既有技术专注精进的追求。

5.下列对两则材料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鞠躬尽瘁:

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

B.精益求精:

已经很精神还要加倍精神

C.一丝不苟:

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都不马虎

D.按部就班:

按照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程序

6.根据材料二,下列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建设支撑工匠精神的政府文化

B.建设支撑工匠精神的企业文化

C.建设支撑工匠精神的竞争文化

D.建设支撑工匠精神的制度文化

7.根据材料二,下列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苛刻挑剔,可以从客观上促进企业追求工匠精神。

B.摒弃国人灵活跳跃的思维方式和做事方式就能提升我国现代工匠精神。

C.政府需要联合企业、社会等多方面力量,加强对市场秩序的规范和监管。

D.对工人技师施行年薪制、股权制、期权制,能够激励社会崇尚工匠精神。

8.根据以上两则材料,简要说明现代工匠精神将怎样推动中国成为制造强国。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故乡在远方

曹文轩

①对于绝大部分中国人来讲,故乡在情感指涉上其实是约等于乡土的。

乡土并非仅指一方水土,更重要的是这方水土所养育出的精神和情怀。

乡土乡情,童年童趣,写人纪事,抚今忆昔,乡土甚至可以看作是整个中国现代文学贯穿始终的基调。

董华的《大地知道你的童年》,正是一本充满故乡味道的散文集。

全书九个单元,一百五十篇短章,花鸟鱼虫,世情百态,写尽了北方童年的生动与丰富,让我这个旅居北方多年的南方人也增长了不少的见闻。

②汪曾祺每当写到故乡时总会说“我们那个地方”,他像孩子熟悉母亲一般熟稔那个地方的每一寸土地,每一种风景,如数家珍,侃侃而谈。

但是风土人情,写得有趣不足为奇,写得有情绝非易事。

天南海北,风情各异,找出一两处此处独有而别处难寻的景致和特色来渲染一番并不高明,高明的是写出这方水土的人情。

正如沈从文笔下的湘西让人记住的远远不是沱江两岸高高的吊脚楼,不是硕果累累的桃园,不是漂泊不定的渡船,而是那青山绿水的风景中,生活着的人,他们的良善,他们的狡黠,他们卑微而又勉力活着的状态。

《大地知道你的童年》写顽劣的孩童,斗草捉虫,爬树下河,偷瓜摸蛋,打泥仗捉迷藏,正月十五散花灯,追忆童年的背后,却让人感受到“那个地方”生活着的人对泥土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对万物的悲悯,还有一种挥之不去的逝者如斯夫的忧伤,因为年华老去,记忆中的故乡终究还是成了一代人回不去的遗憾。

③我料想董华在写作这本书时一定是愉悦和享受的,正如我在阅读时感受到的愉悦和享受一般,因为读着读着,就会让人忘却钢筋水泥般的城市,逃离熙熙攘攘的人群,回到远方的故乡。

那个空旷的天空下,一片同样空旷的田野上,一个瘦弱的男孩,漫无目的地走着,穿过几块摇曳的稻田,穿过水边茂密的林子,路过柳条垂落的池塘,踏上一座细窄摇晃的小木桥,爬上高高的河堤,坐在大河旁,看着立满鱼鹰的小船如何在声韵水影中缔造五光十色的捕鱼盛宴,看着热闹的水面重新归于平静。

白帆远去,夕阳如血,映照着散落的村庄,稀疏矮小的草房子,纵横交错的水流,阡陌相连的小道,袅娜缠绕的炊烟。

生活虽然贫瘠,但是童年的乐趣却很丰盛。

每日在大千世界中领略自然光影声色的变幻,日升日落,月圆月缺,四季流转。

④所以,我时常感恩文学,正是因为文学,我才得以时时观照那个记忆中早已远去的故乡,那是我取之不尽的创作宝库,即使我不再写童年的乡村故事,那样的情怀却能奇迹般地使得故事具有再生长的可能,鲜活得几乎触手可及。

童年虽然是不可复制的,但是故乡所给予的情怀和精神却永无止境,早已成为我们创作时的血液和命脉,时时生长,历久弥新。

⑤现代城市的发展带来的是去乡村化,城市无边无尽的扩张,乡村不断被蚕食,同时萎缩和流失的还有乡土的情怀。

我有时不免感慨现在孩子的辛苦,生活上虽然衣食无忧,却要在繁重的学业间隙穿梭各大辅导培训班,仅有的闲暇时光也早已被手机电视电脑等占据,即使于乡村留守的孩子们而言,恐怕也早已失去到大自然中找寻乐趣的兴致抑或也没有那样未开发的自然等着他们去开拓。

正如董华在书中所言,“对应泥土和泥土里生长的东西,他们还有很多不懂;因为失去了懂得的机会”,童年生活贫乏得近乎可怜,对自然的认识几乎全诗从书本上得来,更遑论乡土情怀。

这样的童年幸福感大约是要大打折扣的。

⑥《大地知道你的童年》让我感动的还有对于乡土情怀的传承,乡土社会凝结的基础除了大地,就是情感,而这种情感除了血脉亲情联系之外,就是乡情、邻里之情,进而生成对于天地、自然、人世的态度和相应的礼节。

书中那个可爱机灵的叫董为的小男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爷爷的教导下,离开都市,回归乡村,感受自然,拥抱自然,在和睦淳朴的乡间活泼自在地生长着。

在当下的教育环境下,与他同龄的孩子相比,董为的童年幸福丰盛得近乎奢侈,这一切都是他爷爷用心良苦的馈赠,而我相信这份生命中珍贵的馈赠一定会在那个叫董为的小伙儿以后的人生中大放异彩。

⑦故乡是一个人成长的精神底色。

我始终觉得一个心中有故乡的人,他的内心一定是宽厚而温暖的,而他呈现出的文字也是浸润了他故乡的水汽和色彩。

因为他漂泊游荡的灵魂终有归属。

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侃侃而谈:

形容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

B.勉力:

坚韧努力

C.历久弥新:

经历长久的时间,反而更加鲜活

D.遑论:

妄加议论

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大多数中国人心里,故乡不仅指一方水土,更包含乡土精神和情怀,这深刻影响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创作与发展。

B.第②段以汪曾祺和沈从文两位大师的写作表明,在写到故乡时,描写风土人情容易,但能浸润作者深挚情感不易。

C.第⑤段画线句运用比喻手法,表现出现代城市孩子因缺乏乡村生活体验,无法体会自然的乐趣,童年生活不幸福。

D.作者相信,让孩子们在乡间活泼自在地成长,生成对于天地、自然、人世的态度和相应的礼节,将使他们受益终身。

11.简要赏析文章第③段中画线的文字。

12.本文题目“故乡在远方”意蕴丰富,结合全文内容,说说包含了哪些内涵。

13.文章结尾说:

“我始终觉得一个心中有故乡的人,他的内心一定是宽厚而温暖的,而他呈现出的文字也是浸润了他故乡的水汽和色彩。

”根据你的阅读经历,以一位作家及其作品内容为例,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评卷人

得分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何为其然也?

”客曰: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诸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

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而又何羡乎?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选自苏轼《赤壁赋》)

(二)

凡物皆有可观。

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

餔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

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

予自钱塘移守胶西

(1),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庇采椽之居;背湖山之观,而行桑麻之野。

始至之日,岁比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予之不乐也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

于是治其园囿,洁其庭宇,伐安邱、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全之计。

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

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

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有隐君子乎!

而其东则庐山,秦人卢敖之所从遁也。

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

(2)、齐威公之遗烈犹有存者。

北俯潍水,慨然大息,思淮阴(3)之功,而吊其不终。

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

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

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瀹(4)脱粟而食之,曰:

“乐哉!

游乎!

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予之无所往而不乐。

(选自苏轼《超然台记》)

(注释):

(1)胶西:

即密州。

苏轼反对王安石变法,为新党所不容,被排挤出朝廷,先任开封府推官,继任杭州通判,后改任密州太守。

(2)师尚父:

吕尚,即姜太公。

(3)淮阴:

淮阴侯韩信。

(4)瀹(yuè):

煮。

1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樵:

砍柴

B.而吾与子之所共适适:

享有

C.释舟楫之安释:

放弃

D.而吊其不终吊:

慰问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挟飞仙以遨游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C.于是治其园囿其皆出于此乎

D.夏凉而冬温吾尝终日而思矣

16.下列多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如果从那变化的一面看,那么天地间万事万物,连一眨眼的功夫都不停止

B.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这时自然界无穷无尽的宝藏

C.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以此类推,我到哪儿会不快乐呢

D.庶几有隐君子乎庶人中也会有几个隐居的君子吧

1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赤壁赋》是苏轼被贬黄州时所作,融写景、抒情、说理于一体,体现了作者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和旷达的人生态度。

B.“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是曹操《短歌行》中的名句,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求贤若渴的思想感情和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C.《超然台记》详细记载超然台的四季美景,作者在这里获得了真正的快乐,也深刻反思自己在政事上的愚拙平庸。

D.《赤壁赋》保留汉赋主客问答的形式,句法骈散结合,句式多变;《超然台记》融议论、抒情、描写于一炉,笔意流畅。

18.用“/”给下面的划线句断句

岁比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予之不乐也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

19.《赤壁赋》和《超然台记》都是表现苏轼旷达超然的名作,结合两则文段内容,概括这一品质的具体表现。

20.概括下列三则《论语》章句所体现的孔子的学习观。

①子夏曰:

“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论语·学而》)

②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③子曰:

“由!

诲汝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评卷人

得分

四、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画鹰

(1)

杜甫

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

㧐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

(2)。

绦镟(3)光堪摘,轩楹(4)势可呼。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注释):

(1)这首题画诗大概写于开元末年,是杜甫早期的作品。

(2)愁胡:

发愁神态的胡人。

(3)绦:

系鹰用的丝绳。

镟:

鹰绳另一端所系的金属环。

(4)轩楹:

堂前廊柱,指画鹰所在地点。

2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洁白的画绢上腾起风霜肃杀之气,直接描写画鹰矫健威猛。

B.颔联“㧐身”“侧目”刻画了画鹰耸身准备搏击狡兔前的动作和神态。

C.颈联“堪摘”“可呼”写出了画鹰神采飞动,栩栩如生,好像呼之即出。

D.此诗阐发画意,寄托感慨,章法谨严,寓意深远,是题画诗中的杰作。

22.本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下列诗句中没有采用这一手法的一项是

A.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李煜《虞美人》)

B.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王冕《墨梅》)

C.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石灰吟》)

D.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燮《竹石》)

23.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所寄托的思想感情。

评卷人

得分

五、句子默写

24.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①_______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劝学》)

②________,依依墟里烟。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③熊咆龙吟殷岩泉,________。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④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⑤东船西舫悄无言,_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

⑥位卑则足羞,____(韩愈《师说》)

⑦羽扇纶巾,谈笑间,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⑧元嘉草草,封狼居胥,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⑨________,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李清照《声声慢》)

⑩极天云一线异色,________(姚鼐《登泰山记》)

评卷人

得分

六、小作文

25.微写作

从下面两题中任选其一,按要求作答。

180字左右。

①费孝通在《乡土中国》“再论文字下乡”中说“乡下人没有文字的需要”,你是否认同这一观点?

请联系现实生活或阅读体验,谈谈你的看法。

②请以“微雪”为题,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描写文字。

评卷人

得分

七、命题作文

26.作文

屈原在《九章·思美人》中写到“芳与泽其杂糅兮,羌芳华自中出”,“芳华”本意为芬芳的花朵,比喻高洁的品性。

现在也指美好的年华。

请以“绽放芳华”为题,写一篇文章,自选角度,文体不限。

不少于700字。

参考答案

1.C

2.B

【解析】

1.本题考查补写能力。

语句补写题(也叫语段填句题)是新课标卷最具特色、出现频率很高的一种语言表达题型。

所谓“语句补写题”,就是指给出一个语段,空出两至三个句子进行补写,补写后的句子与语段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

这种题型是一种综合性题型,以考查语言连贯为主,兼有对压缩、仿写和推断能力的考查。

二轮复习中,要做好这种题型的训练,既要抓好答题步骤的规范训练,又要重点抓好三类语句(总起句、总结句、展开句)的补写训练。

本题属于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

根据“可以认为”,来判断,这是总结部分,放前面①②部分,的可能性不大;再根据句子的内容说明危害、后果的角度判断应该在结尾总结处,再根据程度轻重或者递进、承接等逻辑关系来验证,选句角度为损失大——“人类历史文化遗产的重大价值损失,无法用金钱衡量”,③后面的句子侧重教训、借鉴——“给全球的文化遗产防火工作保护敲响了警钟”,权衡比较应该先说明损失再进而总结教训或警示作用。

据以上分析确定应该是③处。

故选C。

2.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所谓病句,就是有毛病的句子。

凡是违反语法结构规律或客观事理的句子都是病句,前者叫语法错误,后者叫逻辑错误。

常见的病句六种类型有:

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不合逻辑、结构混乱、表意不明。

常见问题表现为:

(1)词序颠倒

(2)前后矛盾(3)成分残缺(4)指代不明(5)标点错误(6)关联词用错(7)重复啰嗦(8)否定失当(9)归类有误(10)不符合事实等。

结合上文“但由于历代帝王极其重视防火,古代建筑工匠在施工中采取了多种科学的防火措施”,划线句“基本至今完好地保护了紫禁城古建筑群”有两处问题,其一缺主语,前两句是原因,最后一句是结果,因果复句中每一个句子都是独立完整的分句,也就是应该都有主谓宾,而划线句的动词谓语“保护”,不能与上一句的主语“古代建筑工匠”搭配,可见缺少对应的主语,可以把“紫禁城古建筑群”放前面作主语;其二“基本至今完好”这个多层状语排序不当,应该先时间,再表程度的副词“基本”,最后再安排形容词“完好”。

据以上分析确定答案为B。

本题可以使用排除法,先按照无主语排除CD,然后再按照状语排序问题排除A。

故选B。

【点睛】

修改病句的技巧:

一、出现介宾短语作状语的句子要注意,因为用了介宾短语,而使句子的主语隐藏起来,这是命题者常设的迷惑点。

介宾短语作状语,因为介词带的宾语较长,命题者便故意丢掉宾语中心词,使句子成分残缺。

二、出现带长宾语的谓语动词的句子要注意,有些谓语动词具有带长宾语的功能,因为宾语较长,结果命题者故意丢掉宾语部分的中心词。

带长宾语的谓语动词有“解决、发展、开展、采用、扩大、提高、进行、进入、证明、讲述、发现、希望、要求”等。

三、反问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