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天门市实验初级中学中考语文基础知识专题议论文训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733646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2.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天门市实验初级中学中考语文基础知识专题议论文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湖北省天门市实验初级中学中考语文基础知识专题议论文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湖北省天门市实验初级中学中考语文基础知识专题议论文训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湖北省天门市实验初级中学中考语文基础知识专题议论文训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湖北省天门市实验初级中学中考语文基础知识专题议论文训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湖北省天门市实验初级中学中考语文基础知识专题议论文训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湖北省天门市实验初级中学中考语文基础知识专题议论文训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湖北省天门市实验初级中学中考语文基础知识专题议论文训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湖北省天门市实验初级中学中考语文基础知识专题议论文训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湖北省天门市实验初级中学中考语文基础知识专题议论文训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湖北省天门市实验初级中学中考语文基础知识专题议论文训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湖北省天门市实验初级中学中考语文基础知识专题议论文训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湖北省天门市实验初级中学中考语文基础知识专题议论文训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天门市实验初级中学中考语文基础知识专题议论文训练.docx

《湖北省天门市实验初级中学中考语文基础知识专题议论文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天门市实验初级中学中考语文基础知识专题议论文训练.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北省天门市实验初级中学中考语文基础知识专题议论文训练.docx

湖北省天门市实验初级中学中考语文基础知识专题议论文训练

一、阅读《不完满才是人生》,回答1—4题(12分)

④这些皇帝手下的大臣们,权力极大,骄纵恣肆,贪赃枉法,无所不至。

在这一类人中,好的大概极少,否则包公和海瑞等决不会流芳千古,久垂宇宙了。

可这些人到了皇帝跟前,只是一个奴才,常言道:

伴君如伴虎,可见他们的日子并不好过。

据说明朝的大臣上朝时在笏板上夹带一点鹤顶红,一旦皇恩浩荡,钦赐极刑,连忙用舌头舔一点鹤顶红,立即涅槃,落得一个全尸。

可见这一批人的日子也并不好过,谈不到什么完满的人生。

⑤至于我辈平头老百姓,日子就更难过了。

建国前后,不能说没有区别,可是一直到今天仍然是“不如意事常八九”。

早晨在早市上被小贩“宰”了一刀;在公共汽车上被扒手割了包,踩了人一下,或者被人踩了一下,根本不会说“对不起”了,代之以对骂,或者甚至演出全武行;到了商店,难免买到假冒伪劣的商品,又得生一肚子气……谁能说,我们的人生多是完满的呢?

⑥再说到我们这一批手无缚鸡之力的知识分子。

在历史上,一生中就难得过上几天好日子。

只一个“考”字就能让你谈“考”色变。

“考”者,考试也。

在旧社会科举时代,“千军万马挤独木桥”,要上进,只有科举一途,你只需读一读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就能淋漓尽致地了解到科举的情况。

以周进和范进为代表的那一批进士举人,其窘态难道还不能让你胆战心惊,啼笑皆非吗?

⑦现在我们运气好,得生于新社会中。

然而那一个“考”字,宛如如来佛的手掌,你别想逃脱得了。

幼儿园升小学,考;小学升初中,考;初中升高中,考;高中升大学,考;大学毕业想当硕士,考;硕士想当博士,考。

考,考,考,变成烤,烤,烤;一直到知命之年,厄运仍然难免,现代知识分子落到这一张密而不漏的天网中,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我们的人生还谈什么完满呢?

⑧不完满的人生并不限于中国人,外国的名人也是如此。

……

⑨人人有一本难念的经,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

这是一个“平凡的真理”;但是真能了解其中的意义,对己对人都有好处。

对己,可以不烦不躁;对人,可以互相谅解。

这会大大地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

1、为什么说了解“不完满才是人生”这一观点会“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

(3分)

2、②~⑧段中,作者是采用由到、由到、由到的顺序来逐层论证的。

(3分)

3、选取《名人传》中三个名人的事例,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为第⑧段补充事实论据。

(3分)

4、“不完满才是人生”,那么面对不完满的人生,我们应该如何对待?

(3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回答5—9题。

(共12分)

①每年“世界读书日”前后,“阅读”都会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近年来,“阅读”领域内的一些新变化,如迅速流行开来的“浅阅读”现象,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②所谓“浅阅读”,是指一种浅层次的,以简单轻松、实用性甚至娱乐性为最高追求的阅读形式。

“浅阅读”的出现与社会竞争加剧,人们工作、学习节奏快,压力大有关;同时也与信息爆炸带来的多样选择有关。

近年来,网络阅读、手机阅读并存的多元化阅读方式,带来了铺天盖地的资讯。

这在拓展人们知识面的同时,也使得以快餐式、跳跃性、碎片化为特征的“浅阅读”取代了“深阅读”。

③对于这一现象,一些专家认为不必视同洪水猛兽。

著名文化批评家王晓渔说:

“30年前,大家都读‘走向未来’丛书,都读李泽厚的书,而发展到后来,特别是近10年,阅读的分野出现了。

‘浅阅读’时代最大的进步,就是选择的自由。

有人喜欢读通俗小说,有人热衷励志类、财经类的书籍,也有人青睐哲学、文史类的书籍。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阅读喜好,于是阅读也就呈现出了多样性。

④然而,面对“浅阅读”迅猛的攻城掠地,“深阅读”越来越式微,许多专家还是感到忧虑。

事实上,近年来,世界各国学者都意识到“浅阅读”带来的负面影响,开始强调传统式“深阅读”,如西方一些学者倡议“关掉一周电视”,反对阅读“浅表化”、“快餐化”,呼吁“深阅读”、“深呼吸”等。

⑤“‘浅阅读’这种阅读态度导致了阅读的工具性质,加深了整个社会的浮躁。

”上海大学社会学教授邓志伟认为,思想使人进步,思考又往往是沉重的。

那些读来显得沉重的文字,往往能够使人更好地了解社会,激发起读者的感悟和思考。

不能仅仅因为“浅阅读”的轻松、,愉快,而放弃学习积累的机会。

⑥“无论现代人多么功利,总得给攸关心灵的阅读留出空间。

”接受采访时,著名文学评论家雷达这样说,他很怀念这样的自己:

“在书店的一角斜倚着,默默地读着,不觉天已黄昏;在图书馆坐了一整天,闭馆的电铃声响了,周围的人都走了,我满足地伸了个懒腰;午睡时看书,书掉到地上了,我也沉沉睡去……”

(摘自2010年《半月谈》,有改动)

5.阅读全文,给文章拟一个标题。

(2分)

6.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浅阅读”的负面影响。

(2分)

7.文段⑤中划线句的论证方法是,作用是

(3分)

8.你赞成文中哪种阅读方式?

谈谈你的理由。

(2分)

9.在文段⑥中,评论家雷达谈到了读书时投入忘我的经历,请把你的阅读经历写出来,

与我们一起分享。

(3分)

三、阅读《拒绝句号》,回答10—16题(18分)

① 一定会有一些朋友反对我这个标题。

他们会说多好的句号啊!

句号表示一种完成,一种圆满,一种有志者事竟成,一种成果与收获,或者干脆把这溜圆的句号看成一个个饱满的果实。

他们还会问我,当你完成一部几十万字的长篇小说,在那最末一行画上一个句子时,难道你没有如释重负、飘飘欲仙般的感受?

没有那种大功合成后该痛快干一杯的喜悦吗?

②当然,这样的句号我也喜欢。

但人生还有另一种句号。

③打个比方,你在一条路上走,走着走着,忽然有一种“尽头感”时,这句号就隐隐出现,如果你停下来,你足下就清晰地现出一个句号。

这条路可不是做一件事时那短短的距离,它是人生追求的路、艺术探索的路和事业奋斗的路。

这路原本无止无休,你在任何一处都可以起步,踏上征程;你也可以在任何一处画个句号。

退了出来。

无论什么都可以成为句号的缘故,那精疲力竭的放弃、自寻清闲的逃逸、江郎才尽的低头认输,乃至收获后的自满自足,甚至在目标达到之后,辉煌的目标也绘画为一个句号,尽管这句号闪闪发光。

句号,就是停止,就是终结,就是事物最终变为有限的、死去的符号。

④我说的是这种句号。

可怕的是,这些句号总是不知不觉地出来。

你呢,不知不觉地完结。

想想看,你曾经做过了哪些有益的事?

究竟是什么时候并怎样弃你而去的?

句号往往又是和人的自足、人的彻悟、人的惰性连在一起的。

所以句号大多是人心甘情愿给自己画上的。

人随时可能舒舒服服给自己画个句号,休止了自己。

⑤因而,我害怕句号。

我对句号保持着近乎神经质的警惕。

在与句号的斗争中,我一边感到生命的活力,常常闻到了自身肌肉搏斗后散发出热烘烘的清香;一边认识到这原是生命存在所必须进行的奋争,也是与自身惰性与保守的对抗。

当然,它何其艰难!

跨过每一个句号,都需要付出双倍的力量,其中一半是创造力。

然而,只要在人生或艺术的道路上,消灭一个句号,便开始一段崭新的充满诱惑的路。

我们还会发现,被我们拒绝和消灭的句号,最终竟然会变成逗号。

你是不是也会从中得到启示:

10、“拒绝句号”是作者运用比喻手法表达的一种观点。

请根据文意,概括其内容。

                          (2分)

11、联系全文看第②段,回答下列问题。

(6分)

(1)本段中加点的两个“句号”,前者是指“                            ”,后者是指“                                                 ”(均用文中语句填空)。

(4分)

(2)由上题可以看出,本段在全文结构是                     的作用。

(2分)

12、作者之所以要“拒绝句号”,是因为                        

             。

(2分)

13、请根据文中有关内容概括回答:

作者是怎样“拒绝句号”的?

(3分)

14、揣摩文意,在结尾第⑥段空缺的横线处补上一个恰当的句子来作为全文的结尾。

(2分)

15、在人生的道路上,你也一定有过与“句号”作斗争的经历,请你列举1例,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3分)

                   

 

九年级阅读训练议论文专题

一、阅读《不完满才是人生》,回答1—4题(12分)

①每个人都想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

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

所以我说:

不完满才是人生。

②关于这一点,古今的民间谚语,文人诗句,说到的很多很多。

最常见的比如苏东坡的词: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南宋方岳(根据吴小如先生考证)诗句:

“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

”这都是我们常引用的,脍炙人口的。

类似的例子还能够举出成百上千来。

③这种说法适用于一切人,旧社会的皇帝老爷子也包括在里面。

他们君临天下,“率士之滨,莫非王土”,可以为所欲为,杀人灭族,小事一桩。

按理说,他们不应该有什么不如意的事。

然而,实际上,王位继承,宫廷斗争,比民间残酷万倍。

他们威仪俨然地坐在宝座上,如坐针毡。

虽然捏造了“龙御上宾”这种神话,他们自己也并不相信。

他们想方设法以求得长生不老,最怕“一旦魂断,宫车晚出”。

连英主如汉武帝、唐太宗之辈也不能“免俗”。

汉武帝造承露金盘,妄想饮仙露以长生;唐太宗服印度婆罗门的灵药,期望借此以不死。

结果,事与愿违,仍然是“龙御上宾”,呜呼哀哉了。

④这些皇帝手下的大臣们,权力极大,骄纵恣肆,贪赃枉法,无所不至。

在这一类人中,好的大概极少,否则包公和海瑞等决不会流芳千古,久垂宇宙了。

可这些人到了皇帝跟前,只是一个奴才,常言道:

伴君如伴虎,可见他们的日子并不好过。

据说明朝的大臣上朝时在笏板上夹带一点鹤顶红,一旦皇恩浩荡,钦赐极刑,连忙用舌头舔一点鹤顶红,立即涅槃,落得一个全尸。

可见这一批人的日子也并不好过,谈不到什么完满的人生。

⑤至于我辈平头老百姓,日子就更难过了。

建国前后,不能说没有区别,可是一直到今天仍然是“不如意事常八九”。

早晨在早市上被小贩“宰”了一刀;在公共汽车上被扒手割了包,踩了人一下,或者被人踩了一下,根本不会说“对不起”了,代之以对骂,或者甚至演出全武行;到了商店,难免买到假冒伪劣的商品,又得生一肚子气……谁能说,我们的人生多是完满的呢?

⑥再说到我们这一批手无缚鸡之力的知识分子。

在历史上,一生中就难得过上几天好日子。

只一个“考”字就能让你谈“考”色变。

“考”者,考试也。

在旧社会科举时代,“千军万马挤独木桥”,要上进,只有科举一途,你只需读一读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就能淋漓尽致地了解到科举的情况。

以周进和范进为代表的那一批进士举人,其窘态难道还不能让你胆战心惊,啼笑皆非吗?

⑦现在我们运气好,得生于新社会中。

然而那一个“考”字,宛如如来佛的手掌,你别想逃脱得了。

幼儿园升小学,考;小学升初中,考;初中升高中,考;高中升大学,考;大学毕业想当硕士,考;硕士想当博士,考。

考,考,考,变成烤,烤,烤;一直到知命之年,厄运仍然难免,现代知识分子落到这一张密而不漏的天网中,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我们的人生还谈什么完满呢?

⑧不完满的人生并不限于中国人,外国的名人也是如此。

……

⑨人人有一本难念的经,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

这是一个“平凡的真理”;但是真能了解其中的意义,对己对人都有好处。

对己,可以不烦不躁;对人,可以互相谅解。

这会大大地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

1、为什么说了解“不完满才是人生”这一观点会“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

(3分)

(1).对己,可以不烦不躁;对人,可以互相谅解;这样可以减少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创造和谐环境;有利于社会安定团结。

2、②~⑧段中,作者是采用由①由理论到事实②由海内到海外③由古及今④由地位高到地位低的顺序来逐层论证的。

(3分)

3、选取《名人传》中三个名人的事例,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为第⑧段补充事实论据。

(3分)

.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写出了不朽的《欢乐颂》,虽成功却饱受了双耳失聪的痛苦;意大利雕塑家米开朗琪罗留下传世的杰作,但其一生却遭小人嫉妒与污蔑;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创作了一系列文学巨著,却被教会宣布为邪教者和反叛者。

4、“不完满才是人生”,那么面对不完满的人生,我们应该如何对待?

(3分)

虽然人生不完满,但我们要不怨天尤人,正确面对;要积极进取,努力上进;要享受过程,把不完满变得相对完满。

  

二、阅读下面文章,回答5—9题。

(共12分)

①每年“世界读书日”前后,“阅读”都会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近年来,“阅读”领域内的一些新变化,如迅速流行开来的“浅阅读”现象,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②所谓“浅阅读”,是指一种浅层次的,以简单轻松、实用性甚至娱乐性为最高追求的阅读形式。

“浅阅读”的出现与社会竞争加剧,人们工作、学习节奏快,压力大有关;同时也与信息爆炸带来的多样选择有关。

近年来,网络阅读、手机阅读并存的多元化阅读方式,带来了铺天盖地的资讯。

这在拓展人们知识面的同时,也使得以快餐式、跳跃性、碎片化为特征的“浅阅读”取代了“深阅读”。

③对于这一现象,一些专家认为不必视同洪水猛兽。

著名文化批评家王晓渔说:

“30年前,大家都读‘走向未来’丛书,都读李泽厚的书,而发展到后来,特别是近10年,阅读的分野出现了。

‘浅阅读’时代最大的进步,就是选择的自由。

有人喜欢读通俗小说,有人热衷励志类、财经类的书籍,也有人青睐哲学、文史类的书籍。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阅读喜好,于是阅读也就呈现出了多样性。

④然而,面对“浅阅读”迅猛的攻城掠地,“深阅读”越来越式微,许多专家还是感到忧虑。

事实上,近年来,世界各国学者都意识到“浅阅读”带来的负面影响,开始强调传统式“深阅读”,如西方一些学者倡议“关掉一周电视”,反对阅读“浅表化”、“快餐化”,呼吁“深阅读”、“深呼吸”等。

⑤“‘浅阅读’这种阅读态度导致了阅读的工具性质,加深了整个社会的浮躁。

”上海大学社会学教授邓志伟认为,思想使人进步,思考又往往是沉重的。

那些读来显得沉重的文字,往往能够使人更好地了解社会,激发起读者的感悟和思考。

不能仅仅因为“浅阅读”的轻松、,愉快,而放弃学习积累的机会。

⑥“无论现代人多么功利,总得给攸关心灵的阅读留出空间。

”接受采访时,著名文学评论家雷达这样说,他很怀念这样的自己:

“在书店的一角斜倚着,默默地读着,不觉天已黄昏;在图书馆坐了一整天,闭馆的电铃声响了,周围的人都走了,我满足地伸了个懒腰;午睡时看书,书掉到地上了,我也沉沉睡去……”

(摘自2010年《半月谈》,有改动)

5.阅读全文,给文章拟一个标题。

(2分)

示例1:

“浅阅读”时代呼唤“深阅读”示例2:

“浅阅读”与“深阅读”

6.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浅阅读”的负面影响。

(2分)

示例:

“浅阅读”这种阅读态度导致了阅读的工具性质,加深了整个社会的浮躁。

“浅阅读”容易使人放弃学习积累的机会。

7.文段⑤中划线句的论证方法是道理论证,作用是论证“深阅读”的重要性,增强文章说服力。

8.你赞成文中哪种阅读方式?

谈谈你的理由。

(2分)

示例1:

赞成“浅阅读”,因为它使人有选择的自由,使人轻松愉快。

示例2:

赞成“深阅读”,因为它能够使人更好地了解社会,激发起读者的感悟和思

考,更好地学习积累。

9.在文段⑥中,评论家雷达谈到了读书时投入忘我的经历,请把你的阅读经历写出来,

与我们一起分享。

(3分)

示例:

我在读《红楼梦》的时候,为黛玉的香消玉殒伤心落泪;为晴雯的不屈风骨拍手叫好;为迎春的胆小懦弱愤怒不已……书中的这些人物不再是陌生人,而是生命中陪我一路前行的朋友。

三、阅读《拒绝句号》,回答10—16题(18分)

① 一定会有一些朋友反对我这个标题。

他们会说多好的句号啊!

句号表示一种完成,一种圆满,一种有志者事竟成,一种成果与收获,或者干脆把这溜圆的句号看成一个个饱满的果实。

他们还会问我,当你完成一部几十万字的长篇小说,在那最末一行画上一个句子时,难道你没有如释重负、飘飘欲仙般的感受?

没有那种大功合成后该痛快干一杯的喜悦吗?

②当然,这样的句号我也喜欢。

但人生还有另一种句号。

③打个比方,你在一条路上走,走着走着,忽然有一种“尽头感”时,这句号就隐隐出现,如果你停下来,你足下就清晰地现出一个句号。

这条路可不是做一件事时那短短的距离,它是人生追求的路、艺术探索的路和事业奋斗的路。

这路原本无止无休,你在任何一处都可以起步,踏上征程;你也可以在任何一处画个句号。

退了出来。

无论什么都可以成为句号的缘故,那精疲力竭的放弃、自寻清闲的逃逸、江郎才尽的低头认输,乃至收获后的自满自足,甚至在目标达到之后,辉煌的目标也绘画为一个句号,尽管这句号闪闪发光。

句号,就是停止,就是终结,就是事物最终变为有限的、死去的符号。

④我说的是这种句号。

可怕的是,这些句号总是不知不觉地出来。

你呢,不知不觉地完结。

想想看,你曾经做过了哪些有益的事?

究竟是什么时候并怎样弃你而去的?

句号往往又是和人的自足、人的彻悟、人的惰性连在一起的。

所以句号大多是人心甘情愿给自己画上的。

人随时可能舒舒服服给自己画个句号,休止了自己。

⑤因而,我害怕句号。

我对句号保持着近乎神经质的警惕。

在与句号的斗争中,我一边感到生命的活力,常常闻到了自身肌肉搏斗后散发出热烘烘的清香;一边认识到这原是生命存在所必须进行的奋争,也是与自身惰性与保守的对抗。

当然,它何其艰难!

跨过每一个句号,都需要付出双倍的力量,其中一半是创造力。

然而,只要在人生或艺术的道路上,消灭一个句号,便开始一段崭新的充满诱惑的路。

我们还会发现,被我们拒绝和消灭的句号,最终竟然会变成逗号。

你是不是也会从中得到启示:

10、“拒绝句号”是作者运用比喻手法表达的一种观点。

请根据文意,概括其内容。

在人生的道路上不能中止自己奋斗的步伐。

(2分)

11、联系全文看第②段,回答下列问题。

(6分)

(1)本段中加点的两个“句号”,前者是指“ 一种完成,一种圆满,一种有志者事竟成,一种成果与收获 ”,后者是指“        就是停止,就是终结,就是事物最终变为有限的、死去的符号          ”(均用文中语句填空)。

(4分)

(2)由上题可以看出,本段在全文结构是  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

(2分)

12、作者之所以要“拒绝句号”,是因为  句号往往代表着人的自足、人的彻悟、人的惰性,它意味着对艺术、对人生的追求的终止和懈怠。

(2分)

13、请根据文中有关内容概括回答:

作者是怎样“拒绝句号”的?

(3分)

a.用生命的活力来进行奋争,与自身的惰性与保守对抗 b.付出双倍的力量,其中一半是创造力 c.在人生或艺术的道路上,永远走着一段崭新的、充满诱惑的路

14、揣摩文意,在结尾第⑥段空缺的横线处补上一个恰当的句子来作为全文的结尾。

(2分)

最积极和充实的人生,是不断努力地把句号变为逗号

15、在人生的道路上,你也一定有过与“句号”作斗争的经历,请你列举1例,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3分)

如:

我初步学会游泳后,曾沾沾自喜,产生懒惰情绪,不愿再去游泳。

后来在朋友的劝说下,硬着头皮坚持游泳。

一年来不但游泳能力大有长进,而且品尝到了许多成功的快乐。

 

附件1:

律师事务所反盗版维

权声明

附件2:

独家资源交

换签约

学校名录(放大查看)

学校名录

参见

http:

//www.

z

xxk.c

om/wxt/list

.

aspx?

ClassID=

306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