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24《神奇的纸》教案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734047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96.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24《神奇的纸》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24《神奇的纸》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24《神奇的纸》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24《神奇的纸》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24《神奇的纸》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24《神奇的纸》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24《神奇的纸》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24《神奇的纸》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24《神奇的纸》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24《神奇的纸》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24《神奇的纸》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24《神奇的纸》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24《神奇的纸》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24《神奇的纸》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24《神奇的纸》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24《神奇的纸》教案教学设计.docx

《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24《神奇的纸》教案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24《神奇的纸》教案教学设计.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24《神奇的纸》教案教学设计.docx

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24《神奇的纸》教案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

2.4《神奇的纸》教案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神奇的纸》是教科版二年级上册《材料》单元的第四课时。

本节课学生将利用“纸”这种材料,体验对一种材料进行加工、改造以改变和优化材料性能的过程。

本节课,安排了对纸的简单改造活动。

学生将在自己的尝试中把纸折叠成瓦楞状,发现普通的纸经过改造后承载力发生不同。

然后再去体验改造后的纸在弹性与缓冲和隔热能力上的变化。

学生将发现对普通纸进行简单加工后,它的性能会发生“神奇”的变化,并且这种变化可以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同时,他们还会产生继续改造材料以改变其性能的探究欲望。

这时,教师可以进一步拓展探索活动,让学生在纸上刷食用油以增加纸的防水性。

甚至可以将学生视角迁移到其他材料的改造上。

【学生分析】

二年级学生对纸的特点和作用已经有基本的认识,能够描述得很清楚,如:

纸很软、遇水会湿、容易破,可以用来画画、写字、折纸等,但对纸的厚薄描述会有点困难,有时不能说出真实的感受。

学生对于加工和改造一张纸,使它能够承受更重重量的活动也会有些困难,不是每个小组都能完成,但是他们勇于尝试,这时教师要告诉他们尝试失败和尝试成功是一样重要的。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材料经过加工、改造、优化后其性能会发生改变。

2.材料性能改变或优化后可以用来制作符合一定功能需要的物品。

科学探究目标:

1.在教师指导下对普通的纸进行简单加工与改进,比较材料在改变前后的变化。

2.在教师指导下,能用语言描述纸在折叠前后的变化。

科学态度价值观:

1.发展加工、改造材料的兴趣。

2.在教师指导下,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认识材料。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了解材料会随着人类的需要而不断改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引领学生对比感受两种形状的纸的差异。

难点:

引领学生用准确的语言描述两种形状纸的特点。

【器材准备】

学生准备:

普通的纸、字典、尺子、重物、杯子、热水、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师准备:

瓦楞纸箱、瓦楞纸杯、瓦楞纸杯套、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师:

纸在我们学习、生活中具有很多种类。

(板书:

纸)这是一张普通的白纸,它具有什么特点呢?

预设:

浸水变湿会破、折了会有痕迹、蓬松…

2.师:

生活中我们可以用纸来做什么呢?

预设:

画画、折纸……

3.师:

小明同学要去超市买些饮料,为了环保,他用普通的纸做了个纸袋子,打算用它来装饮料。

你觉得可行吗?

为什么?

预设:

不行,饮料很重会破、瓶盖掉了会湿。

(板书:

薄、易湿、……)

4.师:

哎呀,这普通的纸这么不行,那我们可不可以把它变成神奇的纸(板书:

神奇的),让它能支撑重物、不容易破呢?

预设:

在上面贴透明胶、叠很多张纸上去。

变厚。

师:

在没有其他材料的情况下,你还有什么办法吗?

二、探索:

加工改造纸

(一)改变纸的形状

1.师:

其他小朋友听到他说的方法了吗,我们就用他的方法来试试。

我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领一张纸,当做纸袋的底,用自己的方法改造这张纸,并测试它能不能承受饮料的重量。

测试的方法是这样的:

同学们请看屏幕,播放视频。

(播放视频:

取两本字典放在桌上,相隔15cm的距离,将白纸放在两本字典上,接着将饮料放在纸的中间,观察纸能否支撑得住物体。

(出示材料:

1瓶饮料)

补充说明:

我们改造后的纸,也要这样测试。

2.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

3.生交流展示探索过程:

你们改造后的纸,成功了吗?

谁能代表小组来展示一下你们的成果?

(先请没有成功的小组展示,评价:

尝试失败和尝试成功是一样重要的,成功是在一次次失败之后才有的。

哪个组成功了,再给我们展示一下?

4.请仔细看一看(教师拿着折好的纸,示范从不同角度观看),这张白纸经过折叠后变成了这样(板书“WWW”),与原来的白纸(指着“一”)相比有了哪些新的变化?

预设:

纸的形状发生了变化。

5.我们将这种形状称之为瓦楞状,折叠出来的纸就叫瓦楞纸。

它比普通的纸能支撑更重的物体。

(板书“能支撑”)

(二)探究瓦楞纸更多性能

1.师:

其实,瓦楞纸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我们一起来瞧一瞧。

(播放视频:

分拣快递、拆快递盒、买热饮)

师:

看了这段小视频,请你猜测一下这些物品为什么要用到瓦楞纸呢?

预设:

瓦楞状纸能承受更重的重量,能使纸箱变得更加坚固。

瓦楞纸能防止撞击。

瓦楞状纸能不烫手,杯子里可以装热饮。

(板贴:

纸箱、纸杯、杯套)

2.那到底是不是这样呢,下面我们通过做实验的方法来试试吧!

(1)我们来看一下实验方法:

按一按:

将白纸与瓦楞状纸分别平放在桌面上,用手轻轻按一按,认真体验手的感觉。

摸一摸:

领取一杯热水,用白纸贴着杯子感受冷热程度;换用瓦楞状纸,再次感受冷热程度,对比有什么区别。

(2)你们看懂这两种方法了吗?

请一位同学拿这块海绵尝试一下“按一按”。

当他按下去的时候,海绵形状变了,当把手放开,海绵就弹回了。

师:

这个摸一摸谁能来说一说。

温馨提示:

摸5秒钟,效果更明显喔。

(3)我们做实验时还有一个习惯很重要,要边实验边记录。

出示表格。

实验完成后,用五角星贴把结果贴在黑板上的班级记录单里。

3.学生分组活动,教师适时介入指导、评价。

4.汇报交流:

根据记录表,说说你的感受。

折叠前后,纸有什么变化?

(板书:

能回弹不烫手)

三、拓展

今天,我们将纸改变了形状,让它变成了一张神奇的纸,有了新的功能。

老师这里有另一张纸,经过我的改造,它具有了新功能,我们一起来瞧瞧。

(演示实验或播放视频《油纸和普通纸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

能够防水。

其实制作这张纸非常简便,只需要在普通的白纸上均匀地刷上食用油就可以了(播放视频《做油纸》),在古代人们运用类似的方法还做成了油纸伞。

生活中还有更多的材料经过加工改造具备了新的功能,希望同学们在课后可以留心发现。

这节课我们就先研究到这里。

【板书设计】

神奇的纸

能支撑

软、薄、易湿WWW能回弹

不烫手

——新功能?

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2.3《书的历史》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书的历史》是二年级上册《材料》单元的第3课。

本课以书的历史为线索,指向不断发展变化的材料,巧妙地把材料的变化和书的发展结合在一起,让学生体验制作书的材料的发展过程,感受纸这种材料的优越性。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聚焦,通过介绍书的历史,让学生认识到做书材料的变化,引发学生对材料变化的思考;第二部分——探索,让学生在三种不同材料上写字,并试着装订成一本简易的书,以此来感受不同材料的特点及用其制作书的优缺点;第三部分——研讨,在经历探索不同材料的特点和做成一本书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总结不同材料的优点和缺点,并从材料的变化中,获得一些启示。

本课通过设计、对比的分层体验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古代书写材料和现在书写材料的不同,从而发现不同材料做书的优缺点。

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在交流分享中获取制作书的材料变化的历史知识,体会科学技术的进步给人们生活、学习带来的方便。

【学生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周围物品的组成材料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能够观察到材料的一些特点,并用科学词汇进行描述,如坚硬、光滑、粗糙、有气味等。

纸是学生最常见的一种人造材料,身边各种各样的书基本都是用纸做的。

为什么会选择用纸做书,历史上还有哪些材料用来做书,这些问题只有少数学生通过书籍或是父母讲述、电视节目等方式间接知道一些零散的信息。

做书的材料为什么会变化?

用纸这种材料做书有哪些优越性?

学生对这些问题也是非常模糊的。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历史上制作书的材料有龟壳、石头、陶土、竹片、木片、丝绸等。

2.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3.用纸这种材料制作书,具有书写方便、装订便捷、容易携带等优点。

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多种感官观察不同的材料,并用科学词汇进行简单的对比描述。

2.通过实践操作,感受不同材料制作书的优缺点。

科学态度目标

1.围绕材料的发展,多角度、多方式认识做书材料的变迁。

2.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体会科学技术的进步给人们生活、学习带来的方便。

【教学重难点】

重点:

通过书写、装订等活动体验、感受不同材料做书的优缺点。

难点:

体验不同时代做书材料的优缺点,认识书本材料的优化演变。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

纸张、竹简、泥板、铅笔、毛笔、墨水、木棒、课件、记录表。

教师准备:

课件、评价表。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提问:

观察自己的书本,我们的书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2.古时候的书也用纸做的吗?

你了解的古代的书是什么样的?

3.讲解书的历史,将相关做书材料的图片贴在黑板上。

4.聚焦话题:

大家来总结一下,做书的材料发生了哪些变化?

5.体验活动——观察竹简。

设计意图:

通过观察自己的书本、其他同学的书本及教室图书角的书本等,初步认识到纸是现在做书最常用的材料。

通过反问古代做书的材料,引入《书的历史》这个小故事,引发学生对做书材料变化的思考。

二、探索:

尝试制作一本简易的书

活动一:

“穿越”到春秋战国时期,体验用毛笔在竹简上写字。

任务要求:

用毛笔在竹简上写自己的姓名,和同学说一说在竹简上写字的感受。

活动提示:

音乐声响起,将毛笔收好,体验结束。

活动二:

“穿越”到陶泥时期,体验用木棒在泥板上写字。

任务要求:

除了在泥板上写姓名,还要比一比在泥板、竹简、纸三种材料上写字的感受,完成活动记录表。

活动提示同上。

活动三:

1.想办法将它们装订成册,做成一本书。

2.请部分学生演示,边演示边描述不同材料装订成书的过程。

设计意图:

通过不同时期的“穿越”体验活动,让学生在不同材料上写字,感受不同材料书写的优缺点。

通过装订成书的活动,体验不同材料装订的难易程度,再次感受不同材料做书的优缺点。

三、研讨:

三种材料做成书的优缺点

1.比较三种材料的书,说说它们的优点和缺点。

2.从做书材料的变化,说一说你懂得了什么?

3.做书的材料还会有怎样的发展?

设计意图:

学生经历书写、装订的体验活动后,初步能对三种材料进行客观的评价,体会纸这种材料的优越性。

通过提出问题“做书的材料还会有什么发展?

”启发学生去思考并得出结论:

没有任何一种材料是最完美的,在科技进步的过程中,会不断出现更好的材料用来做书,意识到科学技术的进步会给人们生活、学习带来更多的便利。

【板书设计】

书的历史

【班级记录表】

书写材料体验记录表

材料

特点

其他发现

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

不同材料的餐具教案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二年级上册《材料》单元的第2课。

本课教学将以常见餐具为载体引领学生通过运用多种感官对不同材料进行多角度观察,进而了解金属、陶瓷、木头、塑料几种材料的特点。

本课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聚焦,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知道各种材料的特点。

第二部分——探索,主要包含观察4类(8种)餐具和做“神秘的盒子”游戏两个活动。

第三部分——研讨,包含对不同材料特点的研讨和对用不同材料做的同种物品优缺点的研讨。

教学要借助研讨活动将学生对材料特点的认识整理到班级记录表内,使学生对材料的认识由碎片化向系统化转变。

第四部分——拓展,认识生活中更多用不同材料做成的同种物品。

【学生分析】

对于餐具,二年级的学生已非常熟悉,但他们却极少关注做成餐具的材料及这些材料的特点。

在观察过程中,学生能用一年级观察物体的方法及描述词语来观察描述做成餐具的各种材料。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容易将物品的特点与材料的特点混淆,因此,教材提供每种材料的两种餐具即是基于学生的已有经验为他们提供一个辨识“物品”和“材料”的契机,从而能用科学词汇来描述材料的特点。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每种材料都有各自的特点,同种物品可以由不同的材料组成。

2.根据材料的特点可以判断常见材料的种类。

科学探究目标

1.在教师指导下用多种感官观察生活中的常见材料,用科学词汇初步描述常见材料的特征。

2.在教师指导下能依据材料的特点对材料种类进行简单推理。

科学态度目标

1.积极投入观察材料特点的活动,及时记录自己观察和发现的结果并学会与同学交流、分享。

2.能实事求是地描述材料的特点,养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体会人们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不同材料制造物品的原因。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引领学生开展有序的观察并记录发现。

难点:

引领学生在观察中发现每种材料的特点。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

金属碗和金属勺、陶瓷碗和陶瓷勺、塑料碗和塑料勺、木碗和木勺、放大镜、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师准备:

4种材料的碗和勺各一套、黑色带盖盒子、班级记录表、课件等。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

“猜一猜”游戏

教师出示黑色盒子(前面摆着金属碗和金属勺、陶瓷碗和陶瓷勺、塑料碗和塑料勺、木碗和木勺),提问:

老师这个黑盒子内放着其中一种餐具,你们猜一猜,是哪一种?

学生猜测(教师只回答“是”或“不是”)。

设计意图:

通过这一活动,引导学生思考、描述餐具材料的特点,接下来的教学活动便顺势展开。

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一、聚焦

1.这几种碗你们在哪里见过?

2.它们分别是什么材料做的?

3.这些材料分别具有哪些特点?

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预设:

学生通过观察,能说出在厨房、餐桌、超市等地方见过这些碗,能说出碗的材料以及这些材料的部分特征,能把外观、手感等作为判断是哪种材料的依据。

设计意图:

通过交流引领学生认识到碗作为我们周围常见的餐具可由多种材料做成,同时,通过追问引领学生关注并思考平时没有在意的不同材料的碗各具有什么特点,最终实现了聚焦的目的。

二、探索

(一)观察各种餐具

1.引领观察。

(1)教师提问:

如何观察这4种材料的特征?

预设:

通过眼、手、耳、鼻等感觉器官观察。

(2)教师追问:

用这些方法分别可以观察材料哪些方面的特征?

预设:

眼睛——颜色、条纹、花纹等

手——粗糙程度、软硬、轻重等

鼻子——气味

(教师介入指导:

由于不同人对气味感受不同,因此只需要说有气味或无气味即可)

耳朵——声音

(教师介入指导:

为了减少互相干扰,我们不能将两种不同材料的餐具互相撞击。

我们可以将餐具轻轻敲击桌面,或者将耳朵靠近餐具旁边再用手指轻弹。

(3)教师示范:

为了能有更多发现,我们还可以借助放大镜来观察。

设计意图:

经过之前一年科学课的学习,二年级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用不同感官观察物体的方法,教师通过追问引领学生思考观察细节以及注意事项,为接下来有效的观察活动奠定基础。

2.引领记录发现。

通过仔细观察相信大家肯定有很多发现,我们要一边观察一边记录发现,可以用教科书提供的科学词汇帮助记录。

(1)介绍记录方法。

逐一选择同一种材料的餐具先后用眼、手、鼻、耳以及放大镜进行多个角度的观察,再将信息用文字或拼音记录在表格内。

其中,用放大镜观察发现的记录在“用眼”一行。

(2)明确注意事项。

在观察中请注意:

仔细观察,将真实观察、发现的结果记录下来。

在此过程中可以轻声与组内同学交流。

设计意图:

记录发现是科学学习重要的方法之一。

由于学生文字表达能力有限,因此要鼓励学生用多种方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同时,为提升学生活动参与度,教学中要鼓励学生通过轻声交流进行小组内的信息共享,为有效的观察奠定基础。

3.以评价引领学生开展观察活动。

(1)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观察餐具。

(2)教师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鼓励表扬。

评价点:

l 能根据教师所介绍的方法进行仔细观察。

l 在观察的过程中,能与组内同学轻声交流。

l 能用文字或拼音记录自己的发现。

l 能帮助组内同学进行观察。

l 遇到困难,能向别人求助。

设计意图:

教师的表扬、鼓励等激励性评价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评价引领学生观察、记录、互助等,提升活动的参与度。

(二)做“神秘的盒子”游戏

1.介绍游戏:

通过观察,同学们对于不同材料的特点有了更多的认识,接下来我们一起做“神秘的盒子”游戏。

这个盒子里又放了一种餐具。

请同学们通过刚才的观察来描述这个餐具或这种材料的特点,而老师只回答“是”或“不是”,最后你们说一说盒子内到底是什么材料的餐具。

2.学生猜测。

3.交流研讨:

(1)对于餐具及其材料的特点的描述有没有需要改正的地方?

(2)我们如何能快速接近答案?

设计意图:

学生在观察活动过程中发现的特点是碎片化且片面性的,而此环节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游戏,可以深化学生对材料特点的认识以及对物品和材料两个概念的区别,同时也可训练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三、研讨

1.全班合作一起在班级记录表上填写各种材料的特点。

2.4种材料做的碗和勺各有什么优缺点?

设计意图:

学生经过对不同材料特点的梳理以及不同材料制作餐具优缺点的分析,形成了对材料及对应物品的客观认识。

通过追问,引领学生继续关注材料与物品的区别,为课后继续深入观察、研究做铺垫。

四、拓展

在生活中,你们还知道哪些物品可以用不同材料做成?

设计意图:

通过布置课后拓展性科学实践任务,将科学探究引向课外。

在巩固学生观察材料、分析特点的同时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的兴趣,同时,又能进一步丰富学生对材料与物品的认识。

【板书设计】

不同材料的餐具

眼:

颜色条纹花纹

手:

摸——是否粗糙

抠——软硬

掂——轻重

鼻:

气味

耳:

声音

【班级记录表】

《不同材料的餐具》班级记录表(表格)

 

金属

塑料

木头

陶瓷

用眼

用手

用鼻

用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