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上册 倒数教案 青岛版五年制.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734861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137 大小:1,004.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数学上册 倒数教案 青岛版五年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7页
五年级数学上册 倒数教案 青岛版五年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7页
五年级数学上册 倒数教案 青岛版五年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7页
五年级数学上册 倒数教案 青岛版五年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7页
五年级数学上册 倒数教案 青岛版五年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7页
五年级数学上册 倒数教案 青岛版五年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7页
五年级数学上册 倒数教案 青岛版五年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7页
五年级数学上册 倒数教案 青岛版五年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7页
五年级数学上册 倒数教案 青岛版五年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7页
五年级数学上册 倒数教案 青岛版五年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7页
五年级数学上册 倒数教案 青岛版五年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7页
五年级数学上册 倒数教案 青岛版五年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7页
五年级数学上册 倒数教案 青岛版五年制.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7页
五年级数学上册 倒数教案 青岛版五年制.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37页
五年级数学上册 倒数教案 青岛版五年制.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37页
五年级数学上册 倒数教案 青岛版五年制.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37页
五年级数学上册 倒数教案 青岛版五年制.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37页
五年级数学上册 倒数教案 青岛版五年制.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37页
五年级数学上册 倒数教案 青岛版五年制.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37页
五年级数学上册 倒数教案 青岛版五年制.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37页
亲,该文档总共1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数学上册 倒数教案 青岛版五年制.docx

《五年级数学上册 倒数教案 青岛版五年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数学上册 倒数教案 青岛版五年制.docx(1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五年级数学上册 倒数教案 青岛版五年制.docx

五年级数学上册倒数教案青岛版五年制

2019-2020年五年级数学上册倒数教案青岛版五年制

教学内容:

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相关链接--倒数。

教材分析:

倒数可以看作纯数学性的内容,与生活的联系不太强。

但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它是在分数乘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为后面学习分数除法做准备,因为一个数除以一个分数的计算方法最终归结为乘这个分数的倒数。

倒数这部分知识比较独立,因此以相关链接的形式出现。

根据倒数的意义,求一个数的倒数是应该用1除以这个数,但尚未学习分数除法,因此,教材接着运用不完全归纳法让学生寻找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乘整数,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与计算方法,但对于倒数这一新知识他们还是头一回接触,尤其是在生活中很少接触到这类问题,因而学生学起来会感到比较抽象,陌生,难以理解。

因此,在设计本节课时,教师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导入,抓住学生理解中的难点“互为”,为学生较好地理解倒数的意义做好铺垫,然后让学生遵循“观察发现——揭示概念——提出质疑——合作讨论——汇报总结”的思路,让学生在主动思考、交流、探究中完成对倒数的认识,在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知目标):

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倒数的意义,并掌握求一个数(0除外)倒数的方法,会求一个数的倒数。

通过学生主动参与观察、猜测、交流等活动,经历探索求倒数的方法过程。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与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意识。

3.情感目标:

使学生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和挑战性,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要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

指导学生探究倒数的过程,理解倒数的意义和怎样求倒数。

教学难点是:

理解“互为”的意义,明确倒数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使学生理解0为什么没有倒数。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电脑课件、实物投影仪。

学生准备:

每组一张接力赛卡片,每人一张练习卡。

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师生谈话,直击难点。

(1)教师引导学生谈一谈:

碰到好朋友,美国人会热情地拥抱对方,我们中国人一般会怎样?

几个人才能握手?

(与生握手)在老师与大家的相处中,我感觉咱们都相互成为了好朋友,你是怎样理解“相互成为好朋友”这句话的?

(2)根据学生的初步理解,再问:

杨老师是朋友,这句话对吗?

应该怎样说?

2.比赛激趣,自然导入。

(1)进行“小小设计接力赛”。

比赛内容:

请你设计有两个因数相乘的算式,并使乘积为1。

比赛规则:

每人每次设计一式,写完后按顺序立即传给小组内其他成员。

比赛时间:

1分钟。

比赛结果评定标准:

写得又对又多的为胜。

(重复的只能算一个)

师简评:

短短1分钟你们就写出了这么多算式,本领真大,由此也反映出数学课堂里“时间就是效率”的真谛,如果老师再给你们一些时间,还能写吗?

能写多少个?

(2)师小结导入:

咱们刚才写的这些算式里面就藏着今天要研究的问题——倒数。

〔设计意图:

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由“朋友”引出本节课要探究的问题,并从上课伊始就牢牢抓住倒数意义的关键——“互为”这一难点,为学生学习新知做了充分的准备,同时为学生较好地理解倒数的意义做了铺垫。

再利用小比赛来激发兴趣,使学生刚进入新课就被深深地吸引住。

二、合作探究,构建新知

1.理解倒数的意义。

(1)以小组为单位观察自己组比赛时写的几个算式,找出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小组汇报交流自己的看法。

①前一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与后一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交换了位置;

②这几道算式的乘积都是1。

……

(3)揭示概念:

数学上像这样〔板书〕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

(4)引导质疑:

看到倒数这个概念,你会产生什么问题?

(5)学生交流问题:

“互为倒数”是什么意思?

倒数是一个数还是两个数?

是不是所有的数都有倒数?

……

(6)自主探究:

同学们能提出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现在请大家小组合作,共同探究这些问题。

(7)学生合作探究,教师指导。

(8)组织小组交流及汇报,重点抓住对“互为”的理解。

(9)师小结:

正像“我和大家相互成为好朋友”这句话一样,倒数表示的也是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我们只能说

的倒数是

,而不能说

是倒数。

〔设计意图: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问题由学生提出,方法由学生寻找,规律由学生发现、总结。

通过学生“观察发现——揭示概念——提出质疑——合作讨论——汇报总结”的流程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对倒数的概念有了深入的理解,并初步了解求倒数的方法。

2.探索求倒数的方法。

(1)小游戏“找朋友”。

请把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用线连起来。

(课件出示:

、6、

练习后,质疑“为什么

、6孤零零地站在那里,我们给它找个朋友好吗?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你是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的?

怎样表示它的结果?

小组交流。

(3)各小组汇报结果。

(4)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

与6的倒数,并揭示归纳:

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新组成的数就是原数的倒数。

强调格式,以后求一个数的倒数时,写××的倒数是××,或××是××的倒数即可。

(5)引导学生思考,一些特殊的数的倒数情况。

学生可能提出1有倒数吗?

0有倒数吗?

小数有倒数吗?

(6)尝试发现:

动脑筋,我能行。

小组合作共同探讨1和0的倒数,及小数的倒数,并追问:

0为什么没有倒数?

说明理由。

(7)小组交流后,师小结:

因为1×1=1,所以1的倒数还是1,因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而不得1,根据倒数的意义,这说明0没有倒数;根据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0可以看作分数

,分子、分母调换位置后变成

,零不能作分母,可见0没有倒数。

小数也有倒数,应先将它们化成分数,再求倒数。

〔设计意图:

此环节由找朋友的游戏切入,引导学生在自由观察数据特征的基础上,细心体会分子与分母的位置关系,尝试发现求倒数的方法,设计力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做到“一切真理都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们重新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

”〕

三、巩固提高,拓展外延

1.填空。

8的倒数是()

的倒数是()

0.7的倒数是()(有的同学填写成7.0对吗?

和()互为倒数。

是()的倒数。

()×0.25=1

2.判断。

(1)

是倒数。

                      ()

(2)因为1的倒数是1,所以0的倒数是0。

()

(3)15的倒数是

                   ()

(4)求

的倒数的写法是

()

3.先说出下面每组数的倒数,再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1)

(2)

真分数的倒数一定大于1。

分子是1的分数,它的倒数一定是整数(分母)。

(3)

(4)3915

大于1的假分数的倒数一定小于1。

不为0的整数,它的倒数的分子一定是1。

4.思考:

×()=()×

=()×6=1

〔设计意图:

练习的设计形式多样,富有层次性,围绕易混易错之处,让学生辨析,一方面,巩固学生对倒数概念的掌握,另一方面又让学生在旧知里构建新知,应用新知,从而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知识的内在联系,也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说理能力。

四、总结提高,学科整合

1.谈方法与收获:

今天我们学习了倒数的有关知识,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你是怎

样学习的?

有什么收获?

2.欣赏有趣的倒数现象:

最后,让我们轻松一下。

来看看语言文字、对联和自然景观中有趣的“倒数”现象吧!

(1)汉字:

“吴——吞”,“杏——呆”;

(2)对联: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师解释:

这幅对联出自乾隆皇帝之手。

清代的北京有个酒楼叫“天然居”,一次,乾隆到那儿吃饭,触景生情,以酒楼为题写了对联,上联就是这句: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后来民间有人对出了绝妙的下联:

僧游云隐寺,寺隐云游僧。

你看对得多好。

这幅对联无论顺读、倒读皆能成联,贴切而不混乱,从而产生了引人注目的效果。

(3)不仅文学中有“倒”的现象,而且自然界中也有非常美丽的景观。

3.小结: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做一个有心人,我们一定能从中体会到无穷的乐趣。

〔设计意图:

通过引导学生反思学习方法,让学生清楚地意识到自学讨论的作用。

用“我学会了……”来描述学到的知识,一方面是培养学生经常总结自己学习的习惯,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做到了学科整合,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又欣赏到了与此知识相关的生活中的现象,使数学、语文、科学有机巧妙地整合在一起,自然和谐,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板书设计

倒数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6→

求一个数(0除外)的倒数:

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附送:

2019-2020年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案北师大版

教学内容

精打细算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小数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2、利用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经历探索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发展推理能力。

3、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利用这些方法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教学重点

体会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经历探索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

自我调控

一、出示情境图:

明确问题。

二、总结

三、巩固练习。

1、学生尝试解决,探索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先独立尝试,再汇报交流,提出疑问。

2、交流方法:

(1)、估算:

11.2<8×2

(2)、积的小数位数()×8=11.2一位小数

(3)、元转为角化整数乘法。

(4)、商不变的规律。

3、讨论:

问题1、小数点的位置怎么办?

问题2、除不尽怎么办?

只要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就行了。

P65,试一试。

板书设计:

教学内容

打扫卫生

1、通过“打扫卫生”的情境:

,进一步体会小数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利用已有知识,自主探索整数除法整数,商是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3、在具体情境:

中发展估算意识。

4、正确掌握已学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利用小数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

自主探索整数除法整数,商是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发展估算意识。

教学环节

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

自我调控

一、创设情境

二、自主探究

三、巩固

四、总结。

通过“打扫卫生”的情境:

,提出两个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对此展开研究。

创建数学模型在组织学生探索时,由于学生已学会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因此,可以放手让学生试算,再组织交流。

在试算前,可以估计一下得数的大致范围,最后与得数进行对照,既检验了结果的正确性,又培养了学生的估算习惯。

在交流时,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在计算时应注意什么,如教材中用红色表示补0的地方,要引起学生的注意。

学生尝试做书P67/试一试

集体校对。

并让学生提出在计算时问题。

书试一试第2,3,4把手作为回家作业。

板书设计:

平舆五小教学案

教学内容

打电话

1、通过“打电话”的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需要用除数是小数除法去解决的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

2、利用已有知识,经历探索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

3、正确掌握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案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正确掌握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案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能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环节

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

自我调控

一、创设情境

二、自主探究,创建数学模型

三、巩固与应用

四、总结

创设“打电话”的情境,问提问生活中有哪个同学有打长途电话的经验。

出示文主题图,让学生说一说图的意思,并讨论如何解决“谁打电话的时间长”的问题。

2、组织学生探索如何计算4.83÷0.7和45÷7.2的得数时,在探索之前,先引导学生比较这两个算式和前面学习的小数除法有什么不同,使学生体会到如果除数变成整数就好了,引导学生把新的知识转化为已有的知识。

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想法,但都是要把被除数和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使除数变成整数,再按照小数除以整书的方法进行计算。

1、试一试:

其中37。

1÷0。

53和8。

4÷0。

56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100倍后,被除数末尾需要补0,2。

7÷7。

5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10倍后,被除数比除数小,商的整数部分需要补0,在练习后反馈时要引起学生的注意。

2、练一练/1,2,3

1、把下面各题变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4.68÷1.2=□÷122.38÷0.34=□÷□5.2÷0.325=□÷325161÷0.46=□÷□

2.笔算。

6.84÷0.91225.84÷1.799.6÷41.5

3.判断。

1.44÷1.8=811.7÷2.6=45

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有针对进行讲解。

板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民币兑换

1、通过人民币和外币的兑换,体会求积,商近似值的必要性,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能感受按照要求求出积,商的近似值。

教学重点

体会求积,商近似值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

能感受按照要求求出积,商的近似值。

教学环节

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

自我调控

一、创设情境

二、自主探究,创建数学模型

三、巩固与应用

四、总结。

呈现中国银行2003年3月公布的关于外币和人民币之间的比率。

首先引导学生进行解答。

由于货币的最小单位一般是“分”,以“元”为单位时第三位小数没有意义,所以一般需要保留两位小数,因此学生将体会到求积,商近似值在生活中的应用。

1、试一试,可以让学生用计算器算出得数,然后根据得数按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出近似值。

2、练一练:

P71/1,2,3,4

第1题:

这是人民币和港币的兑换,12.5÷1。

07,超过了11元港币;也可以用兵1×1.07,不到本世纪末2元,因此11元港币不够。

第2题:

这是人民币和日元的兑换,要注意的是:

5000×7.09所得到的近似值还需要去乘100.

第3题:

这是欧元换人民币,5000×9.15=45750(元)不需要

近似值.

板书设计:

教学内容

除的尽吗

1、通过计算蜘蛛和蜗牛每分爬行多少米,发现余数和商的特点,知道什么是循环小数。

2、会表示循环小数。

教学重点

知道什么是循环小数。

教学难点

会表示循环小数。

教学环节

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

自我调控

一、创设情境

二、自主探究,创建数学模型

三、巩固与应用

 

四、总结。

教材创设了黑板报中有关小动物的一些资料的情境,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资料独立提出数学问题。

1、放手让学生计算73+3和9.4÷11的商,学生算一算时间后,可能就不住下除了,教师可以问学生:

”为什么不往下除了?

发现了什么?

”’学生发现余数和商重复出现,总也除草不尽;商有时一个数字重复出现,像这样的小数就是循环小数.

2、介绍循环小数的写法时,如果一个数字重复出现,就在这个数字上面点一个点,如果几个数字重复出现,就在首尾两个数字上面各点一个点。

书P73——第1题,辨认哪些是循环小数。

其中4。

2525,小数部分虽然有两个数字重复出现,但是它没有删节号,说明是锄尽的,就不是循环小数。

此类习题教师不必过多不充,

第3题,这道题的得数是循环小数,题中要求保留三位小数,即1。

667千米。

根据学生练习情况进行小结。

板书设计:

 

教学内容

调查“生活垃圾”

1、体会小数混合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是一样的,会计算小数四则混合(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2、利用学过的小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会计算小数四则混合

教学难点

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环节

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

自我调控

一、创设情境

二、自主探究,创建数学模型

 

三、巩固与应用

四、总结。

1、创设情境。

2、让学生看懂图中的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

3、学生尝试自己解答。

学生的解答方法可能不完全相同,有的学生可能会分步计算,也是可以的。

以学生所列综合算式为例,研究连除、乘除混合的运算顺序和脱式步骤,说明小数混合运算和整数四则混合的运算顺序是一致的。

试一试:

第1题:

其中第2小题是带有中括号的算式题,指导学生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它的运算顺序。

第2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回忆一下四月份有多少天,再独立解答。

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小结,重点讲解。

板书设计:

单元练习设计

复习内容

小数除法

通过练习,让学生熟练地掌握除法计算。

教学环节

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

自我调控

第1题:

要求学生口算。

在小数四则计算中,要继续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但在速度上不做硬性要求。

第2题:

要求学生计算并验算,小数四则运算的验算方法和整数四则运算是一样的。

第3题:

先让学生估计各题的得数是否正确,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指导学生练习时,要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估计的,然后再算一算。

第4题:

先让学生找一找规律,并说一说是怎样找到的,再按照规律填数。

其规律可以

第5题:

可以先让学生学生说一说什么单价,再独立解答。

第6题:

要求学生列竖式独立计算。

第7题:

由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8题:

脱式解答,有的题目学生能用简便方法,应以予以鼓励。

第10题:

由学生独立看懂图意并进行解答。

板书设计:

教学内容

轴对称再认识

(一)

1、结合欣赏民间艺术的剪纸、图形等图案,感知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对称现象。

2、通过画图、图形分类等操作活动,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教学重点

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难点

对称图形的特征

教学环节

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

自我调控

 

一、复习

 

二、探讨

 

三、生活中的图形。

 

四、动手做。

 

五、巩固与提高

 

六、板书设计:

 

出示剪纸、平面图形,找出其中的轴对称图形。

1、看过这么漂亮的图形,想不想自己动手做一做?

2、折一折,剪一剪。

3、明确什么是对称图形?

了解“对称轴。

4、画一画

 

教学内容

轴对称再认识

(二)

1、结合欣赏民间艺术的剪纸、图形等图案,感知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对称现象。

2、通过画图、图形分类等操作活动,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教学重点

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

对称图形的特征

教学环节

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

自我调控

 

一、复习

 

二、探讨

 

三、生活中的图形。

 

四、动手做。

 

五、巩固与提高

出示平面图形,找出它们的对称轴。

淘气根据轴对称小房子的一半画出了整座房子,他画的对吗?

教学内容

平移

1、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例,感知平移与旋转的现象,并会直观地区别这两种常见的现象。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重点

区别这两种常见的现象,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难点

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环节

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

自我调控

一、看一看,初步感知平移与旋转。

二、说一说,丰富对平移与旋转的认识。

 

三、画一画,掌握平移运动的特征。

 

四、巩固练习

看书中的三幅图,了解什么是平移。

观察并讨论:

讨论:

平移时应注意什么?

按要求画一画:

完成书中26页题目

 

平舆五小教学案

教学内容

欣赏与设计

1、结合欣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平移和对称在图案中的应用。

2、参与收集、设计图案的活动,感受图案的美,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体会平移和对称在图案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体会平移和对称在图案中的应用。

教学环节

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

自我调控

一、欣赏图案。

二、说一说

 

三、画一画

 

四、练一练

 

五、实践活动。

 

板书设计:

出示书中的图片,学生观察。

1、独立涂色,然后同桌之间说说图案是怎样得到的?

2、找出对称图形,说出对称轴。

3、议一议复杂图形的构成。

促成学生形成一种以简驭繁的设计图案的理念。

1、画出下面图形的对称图形。

①学生先观察,独立思考,然后通过讨论得出绘图的策略:

根据对称轴,找图形特征点关于对称轴的对称点,然后连接各对称点。

②学生掌握策略下独立绘图。

2、继续画下去。

学生独立完成。

1、图案设计。

用自己带的一片树叶或其它图案,通过平移或旋转设计新的图案,并涂色,可进行评比展示。

2、根据附页中的图4通过对称、平移、旋转来设计图案。

1、收集一些图案,在小组内说一说。

2、用纸剪出一个你喜欢的图形,通过对称、平移或旋转绘制一幅图案。

制作“雪花”。

教学内容

倍数与因数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自然数和整数,联系乘法认识倍数和因数。

2.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

教学重点

理解倍数和因数的含义,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倍数和因数的含义,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教学环节

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

自我调控

一、情境导入,探索新知

 

二、看书质疑

 

三、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四、全课小结:

你有哪些收获?

1.将课本第2页的情境图呈现,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

揭示概念

(1)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数的世界里。

请同学们观察这些数,按照它们的特征可以怎样分类呢?

它们各属于哪一类呢?

引导学生揭示自然数、整数等概念。

(2)你在生活中都遇到过哪些数?

把你想到的数与小组同学交流一下,看看它们是哪一类数?

2.认识倍数与因数

再次引导观察情境图思考。

从图中你还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列出乘法算式:

5×4=20(元)

以算式为例,说明倍数和因数的含义。

引导思考:

在乘法5×4=20中,5和4是什么数?

20是什么数?

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发现:

5和4是乘数,20是积,关系:

乘数×乘数=积

指出:

由于解决问题的需要,当我们探讨乘法算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时,可以说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