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铅山县私立致远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周周测地理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739601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38.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铅山县私立致远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周周测地理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江西省铅山县私立致远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周周测地理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江西省铅山县私立致远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周周测地理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江西省铅山县私立致远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周周测地理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江西省铅山县私立致远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周周测地理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江西省铅山县私立致远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周周测地理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江西省铅山县私立致远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周周测地理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江西省铅山县私立致远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周周测地理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江西省铅山县私立致远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周周测地理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江西省铅山县私立致远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周周测地理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江西省铅山县私立致远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周周测地理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江西省铅山县私立致远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周周测地理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江西省铅山县私立致远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周周测地理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江西省铅山县私立致远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周周测地理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江西省铅山县私立致远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周周测地理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江西省铅山县私立致远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周周测地理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江西省铅山县私立致远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周周测地理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江西省铅山县私立致远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周周测地理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江西省铅山县私立致远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周周测地理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江西省铅山县私立致远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周周测地理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省铅山县私立致远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周周测地理试题.docx

《江西省铅山县私立致远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周周测地理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铅山县私立致远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周周测地理试题.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西省铅山县私立致远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周周测地理试题.docx

江西省铅山县私立致远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周周测地理试题

铅山致远中学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高一第二周化学周测卷

一、选择题(60)

2015年1月,美国东北部遭受了历史上最强暴雪的袭击。

下图为1月27日北美部分地区天气形势图。

完成以下问题。

1.图中等压线a、b、c的数值大小关系是

A.a>b>cB.aa>bD.a

2.该次暴雪强度大、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其主要原因是

A.多个天气系统的叠加B.冷暖气团势力相当滞留时间长

C.暖气团势力强水汽多D.中部地形平坦利于冷空气运行

读全球热量平衡图,回答下列问题。

3.下列叙述,符合事实的是

A.地面辐射使大气增温,同时地面也升温

B.太阳辐射使地面增温,但大气不吸收太阳辐射

C.就整个地球平均状况而言,地球(地面和大气)收入的热量和支出的热量是相等的

D.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共同影响下加大了气温日较差

4.低层大气增温主要是的结果

A.受太阳光直接照射

B.近地面臭氧吸收紫外线

C.太阳辐射被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

D.地面的长波辐射被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5.下列有关图中各地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地和②地纬度相同,因此其气候类型也相同

B.③地的多雨期和南京的多雨期基本一致

C.④地的气候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D.⑤地位于纬度40°~60°之间,终年受西风带影响,降水量较丰富

6.下面四幅图中表示的气候类型与④地的气候类型相同的是

2010年6月6日夜晚,通过大型望远镜能观测到火星、木星与天王星连成一线的天文现象。

回答问题。

7.组成此天文现象的天体

A.都是太阳的卫星

B.分别属于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 

C.火星是距地球最近的行星

D.在木星和天王星之间存在小行星带

8.组成此天文现象的天体不包含在

A.总星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

9.下列现象与太阳辐射有关的是()

A.两极地区的极光B.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形成

C.地球内部温度不断升高D.地热能发电

读是我国春季开始日期等值线图。

完成下列问题。

10.图中M点的日期最有可能是()

A.3月1日B.2月24日

C.3月15日D.4月1日

11.影响我国入春时间东西差异和南北差异的主导因素分别为()

A.地形纬度B.大气环流地形

C.纬度大环流D.海陆分布降水

12.副热带的大陆东岸,降水较丰富的最主要原因是受()

A.夏季风的影响B.盛行西风的影响

C.台风的影响D.信风的影响

13.按地方时来说,当地球上新的一天正好占全球的三分之一时,北京时间为()

A.2时B.4时C.6时D.8时

该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4.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地球圈层正确的有(  )

A.①为地壳B.②为岩石圈

C.③为软流层D.④为下地幔

15.下列有关地球圈层特点的途述,正确的有(  )

A.①圈层为人类主要活动环境

B.②圈层的厚度陆地较海洋大

C.③圈层横波不能穿过

D.④圈层的物质状态为固体

16.关于北半球反气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受其控制的地区天气常为阴雨B.其中心有下沉气流

C.它是形成冬季降雪的主要天气系统D.它是形成寒潮的天气系统

读某区域某月盛行风向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7.图中四地中降水量最少的是()

A.①B.②C.③D.④

18.根据图中盛行风向可知,此时()

A.澳大利亚西北部盛行东南季风B.非洲热带草原上的动物向南迁移

C.欧洲西部盛行风的势力较弱D.我国华北地区种植冬小麦

图1为某地全年逐日逐时平均气温(30年平均)的等温线图(单位:

℃),这种气候图与其他气候图相比更能反映与农业生产相关的气温分布实况。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9.下列月份中,气温日较差最小的是()

A.3月B.5月C.7月D.11月

20.该地可能位于()

A.大不列颠岛B.塔斯马尼亚岛C.台湾岛D.亚平宁半岛

21.该地最适合发展()

A.水稻种植B.奶牛饲养C.小麦种植D.葡萄种植

读下列经纬网图,完成下列各题。

22.若a点比b点的时间早10小时,则()

A.a点在b点的正西方

B.a点在d点的西北方

C.bd的经度为90°W

D.bd的经度为30°W

23.在ac经线上,由c至a,各地日出时刻越来越早,则()

A.北京昼短夜长

B.北极地区有极夜现象出现

C.天安门广场的升旗时间早于6点

D.此时是9月23日至次年3月21日

下图是某地区岩石与年均温等值线分布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24.据图分析,该地区地质史上不曾发生的内力作用可能是

A.水平张裂运动B.水平挤压运动

C.岩浆活动D.变质作用

25.该地区地形的成因是

A.侵蚀作用B.外力作用

C.内力作用D.内、外力共同作

26.实地调查发现,图中甲地植被比乙地更加茂密,则该地区可能在

A.我国东部B.欧洲西部

C.中南半岛D.巴尔干半岛

“发射窗口”是指运载火箭发射时比较合适的一个时间范围。

这个范围的大小也叫发射窗口的宽度。

它是根据地面观察、发射距离、气象条件等需要,建立一个数学模型,输入相应数据,再经过精密计算推导出来的。

读太阳系八大行星与公转周期示意图(右下图),回答以下问题。

27.为了便于地面观测运载火箭刚进入轨道前几分钟里的运行状况,要求火箭在天空较暗的背景里呈现明亮的金属反光箭体,其发射窗口应选在()

A.半夜B.傍晚

C.正午D.上午10时

28.向火星发射探测器,发射窗口每2年零1个月才有一次选择机会,窗口宽度可达2个月,主要原因是()

A.气象条件限制B.地球公转周期影响

C.火星公转周期影响D.地球与火星会合周期影响

读右图,完成下列各题。

29.利用人造烟雾来防御霜冻的原理是()

A.减弱①B.增强②C.减弱③D.增强④

30.人类通过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能使图中变化相对明显的是()

A.①增强B.②增强C.③减弱D.④减弱

评卷人

得分

二、填空题(40)

31.读季风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20分)

(1)两图中为1月份的是_______图,判定理由是______________。

(2)东亚季风:

其成因是______________,该地冬季受_______高压控制,盛行_______季风,受其影响形成_______,气候特点;夏季盛行_______季风,受其影响形成_______的气候特点。

(3)南亚季风:

冬季盛行_______季风;夏季盛行_______季风,其成因既与_______,有关,也与_______有关。

32.读下图分析回答。

(20分)

(1)该图是以___________为中心的示意图。

(2)此日前后,南极圈内出现_______现象,该图中极点此日的正午太阳高度是_______。

(3)A点的昼长是__________小时。

(4)图中属于新一天的范围是。

参考答案

1.B

2.A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天气形势图的等压线判读。

由锋面标志推气流运动,从而推出气压高低。

由美国东北部多条冷锋锋线的分布,推断出有多次冷空气南下,而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锋面出现在低压槽线附近,由此推断,等压线值c>b>a。

2.本题考查了学生判读天气系统与天气的能力。

由图中多条冷锋锋线可知,美国东北部有多次冷空气南下,所以影响时间长;因为锋线的分布范围广,所以影响范围广;因为冷气流经过五大湖在水汽和能量上得到了补充,导致暴雪的强度也得到了加强。

D选项在中部地形平坦利于冷空气运行,形成的暴雪不仅影响东北,甚至也影响美国中南部地区。

考点:

天气系统

3.C

4.D

【解析】

试题分析:

3.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温,地面辐射散发热量,使地面降温;大气能吸收少量的太阳辐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使白天气温不会太高,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使夜晚的气温不会太低,所以减小了日较差;而从整个地球的平均状况分析,地球的气温没有太大的变化,所以地球(地面和大气)收入的热量和支出的热量是相等的。

故选C。

4.低层大气直接吸收太阳辐射很少;臭氧主要存在平流大气中;低层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地面辐射而增温,但是吸收的太阳辐射很少。

故选D。

考点:

大气的受热过程

5.B

6.D

【解析】

试题分析:

5.①地属于热带沙漠气候,②地属于热带雨林气候;④地属于温带海洋气候,夏季凉爽,冬季温和多雨;⑤地受西侧山脉对西风的阻挡,降水少;而③地属于地中海气候,多雨期在冬季,南京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多雨期在夏季,而③地位于南半球,所以和南京多雨期一致。

故选B。

6.④地属于温带海洋气候,夏季凉爽,冬季温和,全年降水分配均匀;对比四副图,符合此特征为图D。

故选D。

考点:

气候类型

7.B

8.D

【解析】本题考查天体和天体系统。

7.火星、木星和天王星都位于太阳系内,为太阳的行星;按其性质分类,B正确;距离地球最近的行星是金星;小行星带位于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

8.八大行星属于太阳系、银河系和总星系。

9.B

【解析】

试题分析:

太阳辐射维持了地表的温度,是地球上植物生长;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能源,煤、石油等是历史时期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太阳能被埋藏到地下,经过漫长的地质演变转化而形成的,故也与太阳辐射有关;而两极地区的极光是受太阳活动的影响而形成;地球内部温度升高是地球内部热能的影响;地热能的来源也是地球内部的热能。

故只有B项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太阳辐射及对地球的影响。

点评:

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即可判断,注意区别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0.B

11.A

【解析】

试题分析:

10.由图可知图中M为闭合中心,根据等值线图一般判断规律可知,外围等值线应该是3月1日或者3月15日;结合中国地形可知M点位于中国四川盆地,地势低,而且受北部山脉阻挡,受冬季风影响小,故温度较同纬度地区高,入春时间应该比同纬度的地区早,所以外围M点等值线应该是3月1日,M点时间比3月1日较早,故选项B正确。

11.根据图中等值线分布可知:

由南向北入春时间逐渐变晚;入春时间直接反映了气温的差异,影响南北方向温度差异的主要是纬度因素;图中西部山区入春时间较同纬度地区晚,主要是因为西部地势高,气温较同纬度地区低,故入春时间较晚,所以影响我国入春时间东西差异的是地形,南北差异的主导因素是纬度,故选项A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等值线图、气候类型的综合运用。

12.A

【解析】

试题分析:

副热带位于低纬度地区,盛行偏东方向的信风,大陆东岸的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水汽充足,降水丰富。

考点: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3.B

【解析】

试题分析:

地球上新一天的范围为0时经线向东至180°经线,当地球上新的一天正好占全球的三分之一时,即新的一天占120°,则60°E为0时,北京时间即120°E上的时间为4时。

考点:

日界线即时间的计算

14.C

15.B

【解析】

试题分析:

14.根据所学的知识可知图中的

平流层、地壳、软流层、外核、内核,故选C

15.人类活动的主要环境是陆地环境,不是

所代表的平流层。

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的过程中,只是地表以下大约2900千米处的古登堡面处突然消失,在地壳和

所在的软流中是可以通过的,横波不能通过

所在的圈层,说明它是处于一种准液态状态,故选项ACD都是错误的。

只有选项B的说法是正确的,

所代表是地壳,地壳的最大特点是厚度的不均一性和硅铝层的不连续分布,大陆地壳是双层结构既有硅铝层,也有硅镁层,比较厚;大洋地壳为单层结构,只有硅镁层,比较薄。

故选B

考点:

地球各大圈层分布状况

点评:

本题不仅要求考生熟悉地球内部各大圈的名称与分布,同时还要求对各圈层所在的距地表的深度数字都比较熟悉,难度虽然不大,但识记性较强。

16.B

【解析】

试题分析:

旋控制形成晴朗天气,A错;其中心下沉气流,B对;反气旋形成晴朗天气,不会形成冬季降雪,C错;寒潮是冷锋,D错。

考点:

反气旋

点评:

北半球反气旋对应高气压,中心下沉气流,形成晴朗天气。

17.A

18.B

【解析】

试题分析:

17.本题以某区域某月盛行风向示意图为载体,考查大气环流对降水的影响,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①处气流幅散,为高压,②处气流幅合,为低压。

③和④都位于低压槽中。

且①位于亚欧大陆,为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高压中心,垂直方向上以下沉气流为主,天气晴朗,降水最少。

故答案选A项。

18.本题以某区域某月盛行风向示意图为载体,考查对该季节全球地理事象的判读,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由图中盛行风向可知,亚欧大陆内部为高压中心,北太平洋洋面上为低压中心,说明此时未北半球冬季,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偏南,赤道以北的东北信风向南越过赤道后向左偏转成为西北季风,此时,澳大利亚西北部盛行西北季风;非洲热带草原上的动物向南迁移;欧洲西部南北气温差异较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大,西风的势力较强;我国华北地区种植冬小麦的时间不在冬季,而在秋分前后。

答案选B项。

考点:

气压的判读,气压和风带对天气的影响。

【名师点睛】该题以风向示意图为背景,对气压及天气状况进行考察,高压四周空气旋转辐散,低压四周空气旋转辐合,高压,中心气流下沉,降水少;低压中心气流上升,形成降水;有图示可知,此时亚欧大陆为高压,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根据季节判断相应的地理现象。

19.D

20.A

21.B

【解析】

试题分析:

19.根据等值线数值变化规律,一天中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6时左右,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14时左右,日较差较小说明一天中最高温与最低温的差值较小,过横坐标每月作一垂线穿过等温线可以看到在11月直线上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的差值最小,所以气温的日较差最小。

20.该地温度最低的1月在0℃以上5℃以下;最高温度的7月气温在20℃以下;所以是冬季温和夏季凉爽的温带海洋性气候,而且根据1月温度低,7月温度高判断该地为北半球,故大不列颠到位于北半球,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A对;塔斯马尼亚岛位于南半球,B错;台湾岛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C错;亚平宁半岛属于地中海气候,D错。

21.结合前面分析,该地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多雨,不利于农作物成熟,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长,适宜发展畜牧业,B项对。

A、B、D错。

考点:

等值线的判读,气候类型的判读,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名师点睛】该题以等温线的分布为背景考察等值线的判读和气候的判断,掌握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及特征,是做题的关键,结合气候的的判读规律分析即可。

22.D

23.C

【解析】

试题分析:

22.:

若a点比b点的时间早10小时,说明a的时区在b时区的东边,但不能说a在b的东边或西边,所以A、B错;bd的经度与a相差10小时,a为120°E,则bd所以经线度数应=120°-10*15°=-30°,即bd所在经度为西经30度,C错,选D正确。

23.在ac经线上,由c至a,各地日出时刻越来越早,c比a纬度低,日出时间晚;说明此时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A错;北极地区可能有极昼现象,B错;北半球夏季,天安门广场升旗时间早于6:

00,C正确;此时应在北半球的夏季,3月21到9月23日间,D错。

选C正确。

【考点定位】经纬网的应用、地球运动。

【名师点睛】

(1)学生熟悉时区分布和时间早晚的关系,东时区早于西时区,越东越早;

(2)直射所在的半球,同一经线的地方,纬度越高,昼越长,日出越早,题意说明直射北半球。

24.A

25.D

26.A

【解析】

试题分析:

24.图中岩石年龄是中间老,两翼新,其地质构造为背斜,是地壳水平挤压运动形成的;图中花岗岩是岩浆活动形成的;岩浆因高温,受其影响,花岗岩周周的岩石会发生变质作用;而图中没有发生过水平张裂运动。

故选A。

25.图中背斜是内力作用形成的;图中等温线值由外向里增加,其海拔减小,地貌为谷地,是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被外力侵蚀形成的。

故选D。

26.甲乙两地温度相等,甲地植被比乙地更加茂密,表明甲地的水分条件好,是处在来自海洋的迎风坡,降水多,又因甲地的坡向为东南,所以其风向为东南风,我国的东部夏季盛行东南风;而欧洲西部、中南半岛和巴尔干半岛都盛行来自海洋的西南风,故选A。

考点:

地质构造、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作用、大气环流

27.B

28.D

【解析】

试题分析:

27.傍晚时太阳高度角较小,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散射等作用比较强,因此此时的光照强度较小,天空较暗,但仍有太阳光照,此时的太阳光照射在火箭的金属反光箭体上,在较暗的天空背景里显的明亮。

28.火星和地球公转周期差别较大,每隔2年零1个月,火星和地球才能汇合,此时是发射火星探测器的最好时机。

考点:

太阳系

29.D

30.D

【解析】

试题分析:

29.本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的保温作用。

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放出红外辐射,也是长波辐射,其大部分辐射向地面,称大气逆辐射,补充地面热量的损失,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越多,大气的保温作用越强,因此利用人造烟雾来防御霜冻的原理是增加大气的二氧化碳,进而增大大气逆辐射,从而起到保温作用。

①为太阳辐射,②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③为地面辐射;④为大气逆辐射,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

30.为太阳辐射,②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③为地面辐射;④为大气逆辐射,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排放到大气中的CO2少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越少,吸收地面辐射就越少,大气逆辐射也就越弱,即④减弱,保温作用也就越弱,就会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状况,选D项。

【考点定位】大气的受热过程。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的保温作用。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具有选择性(大气中的臭氧和氧原子主要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红外线),而对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的可见光吸收很少,太阳辐射不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地面辐射:

为长波辐射,除少部分透过大气返回宇宙空间外,绝大部分为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因此,地面是低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大气逆辐射:

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放出红外辐射,也是长波辐射,其大部分辐射向地面,称大气逆辐射,补充地面热量的损失,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

弄清大气的受热过程,以及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机制,结合题中信息判断即可。

31.

(1)甲甲图中亚欧大陆为高压

(2)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亚洲西北寒冷干燥东南高温多雨

(3)东北西南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解析】

试题分析:

(1)由于海陆热力差异性,冬季在亚欧大陆形成寒冷的高压,由此可判断甲为冬季图。

(2)由于海陆热力差异性显著,东亚地区冬季受亚洲高压控制盛行来自大陆的西北季风,寒冷干燥;夏季受亚洲低压控制盛行来自大洋的东南季风,高温多雨。

(3)由于海陆热力差异性和气压带风带的移动,南亚地区冬季盛行东北风,夏季盛行西南风。

考点:

亚洲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分析。

32.

(1)南极

(2)极昼,23.5°

(3)18

(4)135°W向东到180°

【解析】

试题分析:

(1)读图,根据自转方向判断是南极为中心的示意图。

(2)根据图中的昼夜状况,此日前后,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该图中极点是南极点,此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是23.5°。

(3)根据图中等份,可以判断一份间隔45°,时间差3小时。

A点是经线与昏线的交点,可以计算出日落时间是21点,日落时间减去正午时间,然后乘以2,可知昼长是18小时。

(4)根据图中0°经线,可以判断与之相对的是180°经线。

图中45°E是正午12点,所以135°W是0点。

由时刻为0点的经线向东到180°,范围是新的一天。

考点:

日照图,日期分界线,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计算。

33.

(1)7(1分)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1分)

(2)①>②(1分)因为①为武夷山迎风坡。

(1分)

(3)①<③(1分)因为①海拔高。

(1分)

(4)④(1分)④地位于背风坡,降水少,光照丰富,蒸发旺盛,有大片平坦的泥质滩涂(1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由甲图30°N附近此时,月平均气温依然达到28℃以上;同时从图中还可以看出南北温差较小,这都说明了此时为7月份。

(2)由乙图可以看出①地东南侧降水比同纬度地区多,推测①地可能是山地,它的东南侧为迎风坡,所以降水多。

(3)由乙图可以看出①地东南侧降水比同纬度地区多,推测①地可能是山地,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所以①地温度比周边地区要低。

(4)晒盐有很强的区位要求。

需要蒸发旺盛,需要优良的泥质海滩,还需要一定的技术。

考点: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自然特征。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自然特征。

本题要对区域地理比较熟悉,这里主要是经纬网图、区域轮廓图、等温线和等降水量线图,依据这个考察我们对区域地理的了解程度,不同区域的概况,在区域内主要有哪些自然特征,图为我国东南沿海地区。

依据自然特征可以填写。

34.

(1)120°W23°26′S16

(2)西北北温冬至

(3)长快

【解析】

试题分析:

(1)读图可知,图中每两条经线之间相差30°,图中最右侧的经线为本处子午线,故B点120°W。

B点位于南回归线上。

昏线与赤道交点为18点,B点与昏线与赤道交点相差30°,故相差两个小时,故B点位16点。

(2)根据图中经纬度位置可知,A点位于B点的西北方向,A点位于北极圈和北回归线之间,故位于北温带;由图可知,图中北极圈北出现极夜现象,故为北半球的饿冬至日。

(3)由图可知,图中B点纬度位置比A点低,故纬线长度比A点长,故自转一周所走的路程B点比A点长;自转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纬度越低,自转线速度越长,A点纬度位置高,B点纬度位置点,故B点线速度比A点快。

考点:

该题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35.

(1)光球耀斑高能带电粒子流

(2)A

(3)B

(4)影响地球上的气候;影响人类的无线电短波通信;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产生极光现象

【解析】

试题分析:

(1)黑子出现在太阳大气的光球层,当黑子出现时,色球层会相应的出现耀斑,它们是同步的,活动周期是11年;耀斑爆发产生大量的宇宙射线和高能带电粒子流。

(2)太阳活动是产生的高速带电粒子,受地球磁场的作用,带电粒子轰击高纬的高空大气层,使大气发光,出现美丽的极光。

选A正确。

(3)太阳黑子的活动以11年为一个周期。

2012年太阳活动已逐渐进入第24个太阳活动周高年,第25个太阳活动周高年应在2022年前后。

选B正确。

(4)太阳活动极大时,影响地球上的气候,诱发水旱灾害;耀斑爆发产生强烈的电磁波,会干扰地球高空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产生高能带电粒子流,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在两极产生极光现象。

考点:

主要考查太阳活动及其影响。

36.

(1)A地年日照时数小于B地。

B地降水较少,天气晴朗日子多;B地海拔相对较高,太阳辐射削弱的少。

(每点1分,答出三点即可,共3分)

(2)交通便利;靠近国内市场;沿海邻近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