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烈推荐生态型猪场扩建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740860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强烈推荐生态型猪场扩建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强烈推荐生态型猪场扩建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强烈推荐生态型猪场扩建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强烈推荐生态型猪场扩建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强烈推荐生态型猪场扩建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强烈推荐生态型猪场扩建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强烈推荐生态型猪场扩建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强烈推荐生态型猪场扩建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强烈推荐生态型猪场扩建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强烈推荐生态型猪场扩建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强烈推荐生态型猪场扩建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强烈推荐生态型猪场扩建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强烈推荐生态型猪场扩建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强烈推荐生态型猪场扩建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强烈推荐生态型猪场扩建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强烈推荐生态型猪场扩建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x

《强烈推荐生态型猪场扩建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强烈推荐生态型猪场扩建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强烈推荐生态型猪场扩建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x

强烈推荐生态型猪场扩建建设项目可研报告

乳山市南黄镇

五千头生态型猪场扩建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名称:

生态猪场扩建

项目地点:

乳山市南黄镇

投资预算:

1500万元

二O一一年九月

目录

一、项目摘要……………………………………………………………1

二、项目建设背景、目的………………………………………………1

三、项目建设依据………………………………………………………2

四、未来生猪市场预测…………………………………………………4

五、项目风险分析………………………………………………………5

六、项目产业化经营方案………………………………………………6

七、项目建设规模与目标………………………………………………7

八、项目建设的地点及范围……………………………………………7

九、项目生产工艺技术方案……………………………………………10

十、项目建设的具体内容………………………………………………12

十一、项目土地规划和环境保护………………………………………15

十二、项目建成的就业预测、农民增收情况…………………………15

十三、项目投资估算……………………………………………………15

十四、资金分年使用情况………………………………………………16

十五、项目经济评价……………………………………………………17

十六、结论………………………………………………………………19

一、项目摘要

乳山市南黄镇生态养猪场座落在南黄镇汤南山村西约1500米的山林地,在原有年出栏500头生猪场的基础上,在原猪场西扩建生产经营规模为年出栏生猪5000头的生态型规模猪场,商品生猪全部送青岛、烟台屠宰加工。

拟固定资产总投资1200万元,年销售收入1100万元,年均利润300万元。

新扩建猪场计划分三期完成,第一期年出栏生猪600头(2012年12月之前完成),第二期年出栏生猪再增加2000头(2013年12月之前完成),第三期年出栏生猪再增加2400头(2015年12月之前完成)。

二、项目建设背景、目的

    随着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肉食品的需求量将会越来越大,在我国肉食品结构中传统上以猪肉为主,猪肉消费总量日益增加,消费结构不断改善,安全、生态、绿色优质瘦肉型猪肉的销售是将愈益呈现更大的市场空间,我国优质肉猪生产和整个养猪业将迎来全面发展的黄金时期。

当前,由于受饲料成本、疫病等影响和农副产品价格的理性回归,国内市场猪肉价格自2010年下半年来持续上扬,并且一涨再涨,达到历史价格最高点20元公斤,长期困扰我国广大农民养猪低效、猪肉市场长期低迷的不利态势已经过去,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源、资金和人力资源不断投入其中,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的猪场将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乳山市南黄镇原汤南山养猪场位于南黄镇汤南山村,有稳定的电源,充足的水源,总体布局上生产区和生活区分开。

猪场占地面积6亩,畜舍面积900平方米,猪舍3栋,能繁殖母猪存栏40头,后备母猪10头,种公猪2头,2010年出栏生猪500头,拥有配合饲料加工车间、兽医室、冷链设备等基础设施,现有仪器设备3台,其中饲料加工设备1套,消毒设备1台,兽用生物制品冷藏柜1台,是我市规模较大的养殖场。

猪场具有专职兽医技术人员2名,负责防疫及疫病诊疗等。

该场扩建五千头生态型猪场,能够充分利用现有基础和生产优势,推广使用“自然养猪法”,完善动物疫病防治体系,实施畜禽标识、追溯制度,加强环境保护,优化生猪生产环境,进行标准化生产,提高养猪生产的科技含量,对带动我市生猪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本项目所扩建的生态猪场,将强调生物链建立,废弃资源循环利用,以环境友好、动物福利和产品安全为目标,采取统一规划、统一防疫、统一标准、统一治污、统一管理,全面实现标准化管理、生态化养殖、产业化经营、企业化运作、市场化发展模式,向社会提供安全、优质、绿色的畜禽产品,保障人民群众食肉安全。

该项目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国内政策导向和市场需求,项目建成将具有极大经济效益和显著社会效益。

三、项目建设依据

(一)建设标准、规范、生态猪场符合当前我国畜牧业发展趋势

畜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点产业、优势产业和主攻的产业,是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手段。

当前,随着规模化饲养比例稳步提高,畜牧业生产已逐步由规模化、集约化养殖向畜牧养殖小区、园区和高效生态牧区转变,畜产品生产方式已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畜产品消费进入追求质量安全阶段。

因此,如何抢抓机遇乘势而上,采取有效措施,建设生态牧业园区,走节约型、无污染的循环经济模式和依靠科技进步的内涵式增长之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使畜牧业,特别是生态绿色牧业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致富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则是当前政府和我们广大投资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们的生态猪场将结合牧业结构调整,将畜牧业经济区与自然区交叉和溶合,依据循环经济理念和畜牧业生态学原理设计建设的一种新型畜牧业组织形态,它具有资金集中投入、展示高新技术、实现人畜分离、实行集约管理、生态环境良好、畜禽产品优质、经济效益显著等特点,是集繁育、养殖等功能于一体的标准化现代化无公害畜产品生产基地。

因此,将具有极佳的发展前景。

(二)生态猪场的建设符合政策导向,满足政策要求

2006年1月1日,延续了2600年的农业税正式废止,标志着国家对农业实现了由“取”向“予”的重大转折。

五年来,中央在“多予、少取、放活”原则基础上,在畜牧生产用地、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银行贷款、政府补贴、良种畜禽饲养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有力地促进了畜牧业发展。

特别是在09年来,由于饲料原料价格上涨、疫病威胁日益加大,市场生猪供应日趋紧张,猪肉价格持续上涨,CPI指标(特别是农副产品指数)长期高位运行,引起了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要求“发展生猪生产、稳定市场供应”,并出台了能繁母猪饲养、生猪良种繁育、生猪保险、疫苗补助、生猪养殖场标准化改扩建项目和生猪生产调运大县的奖励措施。

山东省作为畜禽产品生产大省,将推进农牧结合、发展生态循环型养殖作为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

可以说,各级政府为恢复生猪生产,发展优质肉产品供应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项目产品社会需求巨大,市场前景广阔,经济效益显著

中国是一个生猪生产大国,同时也是猪肉及其制品消费大国。

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0年,我国生猪存栏量为4.6亿头,出栏量为6.67亿头,猪肉产量5070万吨。

虽然短时间内我国居民很难达到高收入人群的消费水平,但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二元消费结构下农村居民人均猪肉消费量将逐步提高,将是推动我国猪肉消费量增长最主要的因素。

其次,随着人口的自然增长,城市人口的较快增加。

专家预测今后猪肉消费量年增长3—5%,我国肉类消费还存在着成倍增长的空间。

四、未来生猪市场预测

我国养猪历史悠久,品种资源丰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养猪生产发生了很大变化,不少地区的养猪生产,已由过去的自给或半自给的分散型,传统家庭副业生产逐步向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方向发展。

这为改变人民群众的食品结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就目前国内的生猪饲养结构及生产水平来看,仍然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首先,目前我国的养猪结构仍以农户散养和小规模化饲养为主,市场稳定和供应能力偏弱。

据统计,目前,我国规模养猪增势趋缓,农户养猪仍占多数,由于小养殖户饲养的品种落后、技术落后、饲养条件差,抵抗市场风险和疫情风险的能力非常差。

受去年严重疫情影响很多养殖户也只能望价兴叹,市场猪肉供应将仍然非常紧张。

其次,目前国内生猪存栏仍然不足,养猪业仍处于高盈利区。

今年政府给了养猪业大力支持,但由于生猪生产周期长、饲养技术要求高和资金投入需求大的影响,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猪肉紧缺的现状,因此,未来几年内生猪市场行情不会大幅度下跌。

再次,未来我国养猪业市场变动将越来越小,行情会越来越稳定,养猪利润空间将处在20%-30%之间。

随着国家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加大,生猪规模化、良种化的进程加快和养殖结构逐渐转型,生猪市场将越来越稳定,猪价涨跌幅度将越来越小,周期也会越来越短,养猪业将慢慢进入稳定利润时期 。

优质、高效、安全猪肉和猪肉制品仍将是国内消费主流,以后我国的养猪业必将走向规模化、大型化,朝着优质、高效、安全的目标发展。

五、项目风险分析

任何投资项目都存在风险,特别是养殖,因为它涉及很多方面因素,受很多条件影响。

总体上,生猪养殖是投入资金大、生产周期长、技术含量高的行业,同时还受市场波动、疫情威胁等影响。

(一)生产方面。

首先是新建猪场用地困难,虽然,国家出台了农业用地优惠政策,但由于农业无税收贡献影响,个别地方政府对新申办猪场用地的支持力度还是不够大。

其次是环评。

由于养猪业一直被认为是农业高污染行业,猪尿、粪水以及恶臭、有害气体等污染环境和土壤,影响猪场环评。

(二)资金投入。

首先要涉及到的是基本建设投入、污染治理投入、防疫设施投入和猪群投入,且因猪群生长周期较长(一般6个月左右),一年之内很难见效益。

(三)市场风险。

养猪业市场风险较大,首先是目前生猪价格波动仍然较大,直接影响经济效益;再次是饲养成本包括人工成本、饲料等生产资料成本涨价影响。

(四)疫病风险。

特别是重大传染病风险,将对猪场构成毁灭性打击,此外,还有区域性特大自然灾害、异常气象等的影响。

但是,只要我们提高生产水平,降低生产风险,从饲养工艺和防疫灭病两方面入手,不断提高母猪繁殖率、肉猪出栏率、饲料利用率,采取综合措施,降低发病率、死亡率;同时加强内部核算,提高集约化管理水平,加强环保配套,全面应用生态养殖,将极大降低各种风险,提高经济效益。

六、项目产业化经营方案

项目建设经营拟以资源开发利用、废弃物资源化、清洁生产、遵循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良性循环规律的经济发展模式,实现“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闭环反馈式循环过程,以生态化、规模化养猪为主,实行农牧结合,养猪与种植业结合,要求给予各项相关的优惠政策和补助措施,节约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

养猪场由4个部分组成,即生产区、生活区、隔离区和排污区,占地25亩,建筑面积6500m2,其中:

生猪生产区5000m2,生活区和配套区建设1500m2,配25m高的配电和120吨位的水塔,使生猪存栏稳定在年存栏3000头,商品猪出栏率为170%;对粪尿污水采用“沼—肥—田”处理和多级利用等形式,实现资源循环和重复利用。

七、项目建设规模和目标

项目总的规模是年稳定生猪存栏3000头(其中繁殖母猪300头,公猪10头),到2015年出栏优质瘦肉型商品猪达5000头。

项目分三期实施第一期年出栏生猪600头(2012年12月之前完成),第二期年出栏生猪再增加2000头(2013年12月之前完成),第三期年出栏生猪再增加2400头(2015年12月之前完成)。

具体实施是2011—2012年建设母猪、公猪、商品猪栏,进行饲养基地、生产、办公建设和防疫基础设施建设,引进种猪50头;2012—2013年培育和引进后备种猪150头;2013—2015年形成核心猪群300头,年出栏商品猪0.5万头左右的规模化猪场,同时进行污染治理建设、实现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最终建成生态化猪场。

八、项目建设的地点及建设条件

(一)选址原则

本项目选址主要按照以下几方面的原则:

一是符合种禽生产的防疫及建设要求;二是天然水资源丰富,水质好,电力供应充足,气候适应;三是地形比较平坦,交通、通讯便宜,但要远离主要交通公路、村镇、工厂500米以外;四是猪场周围要有隔离带,布局与建筑符合要求,沿线生态环境良好,无工业“三废”,有粪污排放处理设施和场所,符合环保要求。

(二)养殖场概况

项目建设地点为乳山市南黄镇汤南山村西南,生态养殖场选择在距离村道1000米,以租用山地、半山地和林地为基础,通过平整、硬化等成为基地,该处不属于畜牧禁限养区和农业保护用地,无城乡建设用地,多为山峦。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经批准可以兴办适度规模猪场。

该区域地质状况稳定,规划区及邻近地区不存在区域性大断裂,未发现不良地质现象,地址稳定,适合猪场的建设。

(三)项目建设条件

南黄镇总面积88.9平方公里,辖33个行政村,总人口2.6万。

该镇交通十分便利,209省道穿镇而过,猪场所在汤南山村距青威高速8公里,距309国道4公里。

同时镇内电力充足,程控电话、全球通手机直拔世界各地。

境内气候条件属暖温带东亚季风大陆性气候,具有“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充足”的特点,年均温度12.9℃,年降雨量为1099.4mm。

项目区水源为清澈山泉水,水量充沛,常年不断,水质条件好,完全达到畜禽饮用水标准。

项目建设地点远离城镇,附近居民较少。

项目建设所产生的废水、废物经发酵处理后用于农业肥料,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四)项目区的畜禽养殖情况

整个乳山市养猪业生产规模化程度较低,饲养量相对威海市其他地方偏少。

目前全市养殖的方式主要有两种。

一是传统的农户养猪生产方式,一般每户每年饲养2--5头,作为家庭的副业,利用配合饲料和科学的饲养管理技术,养殖方式较为粗放。

据统计,2010年底全市存栏生猪33万头,其中散户9800户,占饲养总量60%。

二是规模化、专业户养猪,存栏数达2-4千头以上的全市仅3家,规模化程度较低。

项目所在南黄镇2010年存栏生猪2万头,绝大多数为农户散养。

(五)乳山市(项目区)基本情况

乳山的位置在山东半岛东南端,北纬36°41′至39°08′,东经121°11′至121°51′。

乳山的地形地貌属于海滨丘陵山地,暖温带东亚季风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水资源总量5.05亿立方米,地表水径流量4.64亿立方米,拦储量2.24亿立方米,地下水储量1.49亿立方米,水质1-3级内,4.2-8.4德国度,中性和弱酸性。

平均气温12.9度,平均地温12.1度,平均日照2635.5小时年。

年平均湿度75%,年降水量1099.4毫米。

无霜期208天,春秋冬季为西北风向,夏季为西南风向,平均风速3.2米秒。

乳山市现有人口57万,其中农业人口46万人,总面积1668平方公里。

乳山耕地85万亩(约566.6平方公里),山岚37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22.4%。

乳山市是山东省区域化食品安全管理较早的试点市,在2008年3月开始实施,区域化食品安全管理经验和做法得到上级政府部门的认可和推广,能够生产出安全放心的粮食、蔬菜和油料作物。

小麦面积30.09万亩,总产10.6万吨;玉米面积24.82万亩,总产11.71万吨;花生面积28.51万亩,总产7.4万吨;地瓜面积5.69万亩,总产3.08万吨;大豆面积5.58万亩,总产1.15万吨。

乳山处在威海、烟台、青岛三个城市的中心,邻近烟台、威海青岛等大港口。

309国道、青威高速公路和电气化铁路横贯中部,纳入了全国交通主干线,从城区乘车到威海、青岛、烟台三个国际机场只需60分钟的路程,拉近了乳山与海内外的时空距离。

2004年,威海市被联合国评为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之一。

山东半岛属国家特定无疫区,因此在这里发展畜牧业是最好的环境条件之一。

九、项目生产工艺技术方案

五千头生态型瘦肉型猪场的建设,我们将主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技术工作:

(一)良种繁育

以长白、大约克和杜洛克为基本猪种,自繁自养,年生产杂交瘦肉型商品猪0.5万头。

(二)改善饲养环境

采用先进的猪舍建筑结构、材料,以及有利于提高生猪生育成绩和饲料报酬的新工艺新设备。

①配种舍。

为半漏缝地面,全部使用钢制定位栏,设自动饮水器,装壁扇。

②分娩舍。

实施全漏缝高位床栏舍,有母子舍及仔猪补料槽,装地下冲水池,采用自动饮水器,装电热板和红外线灯,用于冬季保暖。

③保育舍。

实施全缝高位钢架床位,装地下冲水池,采用自动饮水器,配电热板。

④育成舍。

采用舍内水泥地面饲养,采用自动饮水器。

(三)实行全进全出饲养模式

我们利用天然山地的隔离屏障,布局以下三个区:

配种妊娠及分娩哺乳区、断奶仔猪保育区和肉猪育肥区。

各区域配有专门化猪舍、设备和生产管理人员。

同时严格做到各生产单元以周为单位全进全出,严格猪群周转和各舍的大小以及规格布局,按设计要求系统安排各环节生产,形成稳定的生产流水线。

(四)立体防疫技术、设备和药物

真正建立起以预防为主的生物安全机制,配以先进的设备和药物,实施严格的免疫程序,并采取隔离、消毒、免疫和无害化处理等配套的综合防疫措施和规章制度,配备动物标识智能识读器、电脑等信息终端。

(五)全价饲料的使用

饲料消耗在养猪成本中占70-80%;优化的饲料配方,是降低饲料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六)科学管理

项目建立后将使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实施动态管理,制订各项规章制度,使生猪行业取得更大的经济利益。

十、项目建设的具体内容

   1、根据我国目前实际情况和现有生产水平,考虑场地占地面积和能容纳生猪数量,我们对年产5000余头肉猪生产线实行工厂化生产管理方式,采用先进饲养工艺和技术,其设计的生产性能参数选择为:

平均每头母猪年生产2窝,提供17头肉猪,母猪利用期为三年,肉猪平均日增重700克以上,达90—100公斤体重的日龄为160天左右(23周)。

设计的生猪普通生产技术指标:

配种受胎率85%、配种分娩率90%、胎均总产仔数10.5~11.5、胎均活产仔数10胎、断奶仔猪成活率95.0%、保育期成活率97.0%、育成期成活率99.0、全期成活率按91%计算,则猪场存栏猪结构标准为:

妊娠母猪数=150头,哺乳母猪数=70头,空怀断奶母猪数=70头,后备母猪数=10头,成年公猪数=15头,后备公猪数=5头,仔猪数=500头,保育猪=650,中大猪=1500,合计:

2970头(其中基础母猪为290头),年出栏生猪5000头左右。

则需要建设的相应猪舍为:

1)、配种妊娠舍

空怀及后备母猪在配种舍大栏内饲养,妊娠母猪在妊娠舍定位栏内饲养。

配种舍1栋(建筑面积约40*8=320平方米),设大栏20个,妊娠舍1栋(每栋建筑面积约40*8=320平方米),设定位栏180个。

2)、产仔舍建设

产仔舍共设2栋(每栋建筑面积约35*8=280平方米),分为6个单元,每个单元内设7个产床,共为80个产仔床。

产仔舍是全厂投资最高,设备最佳,保温和通风换气最好的猪舍,舍内应设有保温性能良好并能排湿的顶棚,应有排风装置。

3)、断奶仔猪舍的建设

仔猪培育舍共建2栋(每栋建筑面积约40*8=320平方米),分6个单元,每个单元12个高床栏.培育舍应吊顶棚,要达到保温、通风、排湿的目的。

4)、中大猪舍建设

保育猪进入中大猪舍饲养,一般情况下再养16周到23周时,体重110公斤以上时上市。

中大猪舍10栋(每栋建筑面积约40*8=320平方米),每栋20栏,每栋能容纳180头育肥猪

5)隔离场建设:

共建1栋(建筑面积约30*8=240平方米),每栋15栏,每栋能容纳150头育肥猪。

2、配套用房建设:

1500平方米

1)兽医防疫室建设。

建设一个兽医室,建筑面积50平方米,配备相应的诊疗设备、药品库和疫苗库等,计20平方米。

2)饲料加工房及库房建设。

用于生产、储存全部饲料、预混料和添加剂。

其中库房和原料车间350平方米,加工车间100平方米。

3)工人宿舍。

各区根据人员多少建立职工宿舍,位于上风口,需建20人*10平方米人=200平方米。

4)办公用房。

用于人员工作、会议和外来人员接待用等,面积100平方米。

5)水电增容改造。

建造牧区生猪饮用深水井和山泉水提灌站,建造储水塔,配置80-100KW变电器。

    3、环保、污染治理用设施建设:

700立方米。

1)猪粪便、污水净化处理池。

建设一个二级沉淀池,每个200平方米,用于收纳猪场实施粪尿分离后的污水和沼液。

预处理(一级处理)用沉淀分离等物理方法将污水中悬浮物和可沉降颗粒分离,然后再用生物处理的方法,进一步分解污水中的胶体和有机物以达到达标排放灌溉农田,共计400立方米。

2)无害化处理设施。

用于收集和无害化处理病死生猪用,防止乱仍以污染环境,容积150立方米,以集中处理。

3)沼气池建设。

通过专用管道收集猪场的固态或液态粪污,在沼气发酵池中发酵,用于生产沼气,供猪场供热、照明和作燃料用,富余沼气还可向附近村民免费供应,解决能源问题。

发酵后的沼渣经处理后可制成有机肥,沼液可应用于灌溉。

建设150立方米。

十一、项目土地规划和环境保护

1、本项目计划用地25亩,均是山地非耕地,不涉及农保田,现已租赁,可以供养殖使用。

城乡建设规划无其他项目,属农业用地性质。

2、五千头规模猪场年需生产、生活用水约2万立方左右,需打深大口井提供水源。

3、妥善处理粪尿和污水。

项目建设期我们将安排专项资金,建设污染治理设施,猪场严格实行雨污分流、固液分离,粪便及时收集,粪水通过成沉淀、发酵、生物除臭和生物利用等措施处理,利用沼气用于能源,利用沼液、粪渣等用于种植业,达到猪场废弃物资源化和循环利用,纳污减排、达标排放的目的。

十二、项目建成后就业预测,农民增收情况

项目建成后,可直接安排农村居民就业,还可带动运输、销售、屠宰加工及饲料以及附近农户养殖,提高就近农民收入等。

其中需从当地招收和外来人才聘用包括:

兽医1人,配种员1人,饲料加工人员2人,原料采购人员1人,饲养员和生产员15人等,合计22人。

十三、项目投资估算

总投资:

建设五千头瘦肉型猪场共需资金1500万元。

1、固定资产部分1000万元

母猪及产仔舍:

1840m2头×800元m2=150万元

公猪舍:

20头×10m2头×650元m2=13万元

商品猪舍:

3200m2×650元m2=208万元

配套排污工程(包括粪便干湿分离、污水净化排放):

80万元

引种费用(公、母猪引种):

166万元

产床、水道、饲槽及喂料系统等机电设备部分:

61万元

水电设备(包括水塔、提灌设备等):

50万元

交通设备:

35万元

饲料储存、加工厂房和加工设备:

60万元

饲养员宿舍、办公场所、生活区建设费:

35万元

沼气建设:

65万元

病死猪无害化池:

15万元

二级沉淀发酵池60万元

2、场地费用195万元

场地租用费用:

30年*500元年*30亩=45万元

土地平整、砌石坝、修路、修桥费:

150万元

3、流动资金:

(饲料、药品、防护)305万元

商品猪饲料:

250万元

母猪饲料:

30万元

公猪饲料:

10万元

保健、医药和疫苗等:

15万元

00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十四、项目实施和资金分年使用计划

饲养基地、生产、办公建设和防疫基础设施建设,引进种猪50头,其中:

1、2011年底,项目论证、实施方案完善、环评、土地租用等,需资金120万元。

2、2011年底到2012年底,施工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场地平整、养殖猪舍、饲料厂、隔离场、供水系统、电路系统、办公区建设和设备购置等,同时招聘人员,需资金655万元。

3、2012年底,引种50头、隔离饲养观察和混群,同时做好猪场排泄物净化处理池建设、无害化处理池及沼气池等建设,需资金170万元。

第二期(2012—2013)培育和引进后备种猪100头,隔离饲养观察和混群。

需资金60万元。

第三期(2013—2015)形成核心猪群300头,年出栏商品猪0.5万头左右的规模化猪场,同时进行污染治理建设、实现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最终建成生态化猪场。

1、2014年4月-6月。

养殖场绿化、隔离带建设和其他配套设施建设,完善猪场管理。

需资金80万元。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