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专项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743175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6.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坑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基坑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基坑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基坑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基坑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基坑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基坑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基坑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基坑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基坑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基坑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基坑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基坑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基坑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基坑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基坑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坑专项施工方案.docx

《基坑专项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坑专项施工方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基坑专项施工方案.docx

基坑专项施工方案

 

目录

一、编制依据1

二、工程概况1

三、施工准备2

四、土方开挖主要施工方法2

五、边坡和基坑的支护措施3

六、施工排水措施4

七、相邻建(构)筑物影响评价5

八、边坡和基坑的监测方案5

九、质量要求与措施5

十、安全文明要求6

十一、雨季施工措施7

十二、施工进度计划安排7

十三、应急救援预案7

十四、补充条文8

十五、附图9

一、编制依据

1、四川省煤炭设计研究院提供的施工设计图。

2、四川内江建筑勘察研究设计院提供的地质岩土勘察报告。

3、中华人民共和国颁发的现行建筑施工的各类规程,规范及质量验收标准。

4、内江市人民政府有关建筑工程管理、市政管理、文明施工管理、环境保护等有关法定及法规。

5、我公司施工管理手册及其它有总承包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文明施工管理规定。

二、工程概况

1、现场概况

拟建工程场地位于上。

项目建筑总占地面积为70242.09m²,规划总建筑面积318970.60m²。

其中地上部分建筑面积为291357.0m²,地下部分建筑面积27613.6m²。

本方案为工程项目,由5栋6栋8栋9栋10栋塔楼、商铺及地下车库组成。

工程设计为:

5、6栋共用地下车库;

8、9、10栋共用地下车库。

塔楼上部层数为30~32层,地下室层高4.5m。

主体设计结构类型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基础形式为人工挖桩+钢筋砼抗浮板。

建筑场地类别:

Ⅱ类,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二级,地基基础设计等级甲级。

±0.000标高相当于绝对标高318.75m。

平面位置详附图1。

2、水文条件概况

拟建5栋6栋楼位于浅丘斜坡地带,地下水不发育,拟建8栋9栋10栋楼地下水较发育,水位埋深4.00~6.30m,水位高程312.20m~310.95m,地下水稳水位埋深2.80m~8.00m,相应高程311.70m~314.39m。

地下水位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层中孔隙水,受大气降水和人工排水补给,流向场南东侧玉带溪下游方向排泄。

场地上覆土为强透水层粉质粘土和基岩为弱透水层,场地环境类为Ⅱ类

气象概况:

内江地处四川东南部,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湿度大,云雾多,日照少,平均风速小,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17.8°C。

年平均雨量为1000~1200毫米。

全年降雨量集中在6月~9月,占年降雨量的75%,最大风速15.7~32m/s,年平均湿度79%。

3、工程地质概况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场区地貌属浅斜坡及宽溪中沟地质,场地呈北西高、南北低,最低标高为312.26m,最大相对高差26.6m.。

场地区域位于四川中台拗、川中台拱,属四川盆地弱活动断裂区,区域地质构造稳定性较好。

地层岩性,场地内地层由第四系全新统(Q4)人工填土,第四系全新统(Q4)坡洪积层粉质粘土,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下沙溪庙组(J2S)泥岩夹砂岩组成,场地下伏基岩剥蚀面由浅丘斜坡向玉带溪老河道部位倾伏。

岩体较完整,砂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级,中风化砂岩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13.45MPa,,强风化泥岩地基承载力特征值250MPa,,强风化砂岩地基承载力特征值300kPa.

中风化基岩:

泥岩天然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4.90MPa,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3.70MPa,中等风化砂岩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20.10MPa,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13.45MPa.

5、6栋地下车库主要为泥岩层;

8、9、10栋地下车库主要为泥岩层。

三、施工准备

1、技术准备

1.1组织施工管理人员认真学习设计施工图和设计方案,掌握工程结构,工艺要求等技术特点,做到心中有数。

1.2认真学习监理标准,积极配合支持监理单位开展工作,保证工程准备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1.3认真全面清理场地区域内一切障碍物,为基础土方开挖放线定位创造条件。

1.4施工方案得以确认,并对所有参加土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工艺要求,施工方法、施工流程、施工质安技术、工程施工计划进行交底及安全生产教育。

2、现场准备

2.1施工机械准备

土方开挖机械表

机械名称

设备型号

数量(台)

进场时间

备注

挖堀机

PC-200

2~3

根据需要

挖堀机

PC-60

1

根据需要

自御汽车

10t

10

根据需要

潜水泵

¢75

5~8

根据需要

2.2施工人员准备

为确保土方工程开挖质量,保证工程进度和施工安全及文明施工,项目部的各施工管理人员,必须精心组织施工,科学管理,做到各负其责,保证本工程土方开挖的顺利进行,土方开挖各施管人员职责如下表:

土方开挖施工各管理人员职责分工表

姓名

职务

职责

备注

张明

项目经理

施工总协调

周盛忠

技术负责人

技术负责

郑家有

施工员

现场管理

舒元模

施工员

现场管理

黄学方

施工员

现场管理

陈曦

测量员

施工测量放线

杨纯冬

安全员

现场安全检查、处理

四、土方开挖主要施工方法

1、施工准备

1.1土方开挖前,应根据施工方案的要求,将施工区域内的地下、地上障碍物清除和处理完毕。

1.2建筑物或构筑物的位置或场地的定位控制线(桩)、标准水平桩及开槽的灰线尺寸,必须经过检验合格;并办完预检手续。

1.3夜间施工时,应有足够的照明设施;在危险地段应设置明显的安全标志,及安全防护设施并要合理安排开挖顺序,防止错挖或超挖。

1.4开挖有地下水位的基坑槽、管沟时,应根据当地工程地质资料,采取措施降低地下水位。

一般要降至开挖面以下0.5m,然后才能开挖。

1.5施工机械进入现场所经过的道路、桥梁和卸车设施等,应事先经过检查,必要时要进行加固或加宽等准备工作。

1.6选择土方机械,应根据施工区域的地形与作业条件、土的类别与厚度、总工程量和工期综合考虑,以能发挥施工机械的效率来确定,编好作业方案。

1.7施工区域运行路线的布置,应根据作业区域工程的大小、机械性能、运距和地形起伏等情况加以确定。

1.8在机械施工无法作业的部位和修整边坡坡度、清理槽底等,均应配备人工进行。

1.9熟悉图纸,做好技术交底。

2、操作工艺

2.1工艺流程:

  确定开挖的顺序和坡度→分段分层平均下挖→修边和清底。

2.2坡度的确定:

  本工程开挖坡度按设计要求,若在施工中仍不能确保稳定,则跟设计方面联系,更改开挖方案。

2.3机械开挖

  开挖应合理确定开挖顺序、路线及开挖深度。

本工程采用挖掘机进行开挖,土方开挖宜从上到下分层分段依次进行。

随时作成一定坡势,以利泄水。

在开挖过程中,应随时检查边坡的状态。

开挖基坑,不得挖至设计标高以下,如不能准确地挖至设计基底标高时,可在设计标高以上暂留一层土不挖,以便在抄平后,由人工挖出。

暂留土层挖土机用反铲挖土时,为20cm左右为宜。

2.4人工修挖

  在机械施工挖不到的土方,应人工配合随时进行挖掘,并用手推车把土运到机械挖到的地方,以便及时用机械挖走。

修帮和清底时在距底设计标高20cm槽帮处,抄出水平线,钉上小木撅,然后用人工将暂留土层挖走, 

3、质量、安全控制措施

3.1按图纸要求仔细放样,土方开挖后的坡度要符合设计要求规定,避免因边坡过陡而造成塌陷,为保证边坡质量,反铲要紧靠坡线开挖,以确保边坡平整度,并尽量避免欠挖及超挖的出现。

3.2开挖并完成清理后,应及时恢复轴线、标高,并做出醒目的标志。

3.3雨天应在开挖边坡顶设置截水沟,开挖区内设置排水沟和集水井,及时做好排水工作,以防基坑积水。

3.4开挖过程中,应始终保持设计边坡线逐层开挖,避免开挖工程中因临时边坡过陡造成塌方,同时加强边坡稳定性观察。

3.5开挖边坡顶严禁堆置重物,避免塌方。

五、边坡和基坑的支护措施

根据四川内江建筑勘察设计研究院提供的内江机务段片区棚户区改造(A地块-西浦.观邸)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对5、6栋和8、9、10栋,分别采取相应的措施:

(一)5、6栋的地下车库的边坡岩体由易风化剥落的泥岩和相对较硬的砂岩以互层状组成,边坡破坏类型为崩塌型,开挖后的岩质边坡抹1:

2水泥砂浆进行坡面防护的措施。

5、6栋的地下车库的坑侧壁及基底由泥岩及砂岩以互层状组成,开挖后的岩质边坡进行抹1:

2水泥砂浆坡面防护的措施。

(二)8、9、10栋的地下车库的四周将形成深4.80~7.60米的基坑内边坡,现对基坑各段采取如下措施:

1、八栋楼西侧(43剖面一线)

基坑侧壁及基底为中等风化基岩,基坑可直接开挖无须支挡。

开挖后的岩质边坡进行抹1:

2水泥砂浆坡面防护的措施。

2、八栋楼北西侧(44剖面一线)

该段基坑南西段基坑侧壁及基底均为中等风化基岩,北东段基坑侧壁上部为厚2.30米的新填土,下部为中等风化基岩,基底为中风化基岩,南西段可直接开挖,开挖后的岩质边坡进行抹1:

2水泥砂浆坡面防护的措施。

北西段上部填土修筑重力式挡墙进行支挡。

3、八、九栋楼北侧(45剖面一线)

该段基坑侧壁上部为填土,下部为强~中风化基岩,填土厚2.70~5.30米,对上部松散填土修筑重力式挡墙进行支挡。

4、九栋楼北东侧(46剖面一线)

该段基坑侧壁上部为填土(厚4.30~9.50米),中部为厚2.80米的可塑状粉质粘土,下部为强~中风化基岩,对上部松散填土和粉质粘土修筑重力式挡墙进行支挡。

5、九、十栋楼北侧(34剖面一线)

该段基坑侧壁上部为填土(厚7.50~9.50米),中部为厚1.60~2.80米的可塑状粉质粘土,下部为强~中风化基岩,对上部松散填土和粉质粘土修筑重力式挡墙进行支挡。

6、十栋楼东侧(42剖面一线)

该段基坑侧壁上部为填土(厚3.30~7.50米),中部为厚0~1.60米的可塑状粉质粘土,下部为强~中风化基岩,对上部松散填土和粉质粘土修筑重力式挡墙进行支挡。

7、九、十栋楼南侧(36剖面一线)

该段基坑侧壁上部基本为填土(厚4.80米),基底大部为杂填土,仅东段部分为强风化基岩,应对上部松散填土进行支挡。

由于该段位于已经改造玉带溪老河道,可以利用钢筋混凝土的侧墙作为支挡。

其余基坑侧壁在进行支挡时,根据实际情况设临时支挡或结合地下室边墙进行永久支挡,挡墙基础可置于中风化基岩之上。

详附图2、3

六、施工排水措施

本工程拟建5栋6栋楼位于浅丘斜坡地带,地下水不发育,拟建8栋9栋10栋楼,地下水较发育,水位高程312.20m~310.95m,地下水位埋深为4.00m~6.30m。

地下水位主要第四系松散层中,孔隙水,但各栋楼基础施工时正处雨季。

为防止雨水及地表渗参基坑,浸泡基土,必须采取截排水措施。

1、土方开挖前,在距离地下室边坡顶外1.5m处及地室基底四周工作面内分别挖一条排水沟,然后浇筑100厚的C15素砼垫层,按1%的坡度找坡、排水沟净宽300mm,高500mm,沟壁240厚的标准页岩砖砌筑,并用1:

2的水尼砂浆压实抺光,排水沟顶面标高与地下室边坡标高面平齐。

2、地下室坑内转角处设置集水井,集水井内空1000*1000,高度1200,井壁采用240厚的标准页岩砖,M5.0水泥砂浆砌筑,并用1:

2的水尼砂浆压实抺光,通过集水井将污水抽排往市政管网。

3、8栋9栋10栋楼,地下水较发育,水位高程312.20m~310.95m,地下水位埋深为4.00m~6.30m。

考虑采用直径1000,5-8M深的降水井,间距30-50M一个,降水井采用120厚的标准页岩砖,M5.0水泥砂浆砌筑。

4、5栋、6栋地下水不发育,不设降水井,只设排水沟和集水井。

5、坡顶排水沟、坑底排水沟、集水井、降水井等详见附图2、3。

七、相邻建(构)筑物影响评价

1、根据地勘资料,场地原为民宅和厂房、商铺等,现在已拆除,仅在场地五栋楼西侧有两栋高8层的保留建筑,根据规划平面图,新建建筑距保留建筑最近处为10.40~20.20米,原有建筑采用基岩中等风化层作为基础持力层,新建建筑拟采用中风化基岩作为基础持力层,故拟建建筑不会对已有建筑产生不良影响。

2、5栋6栋楼土方开挖时,应对五栋楼西侧的两栋高8层的保留建筑,派专人进行监测检查,预防万一。

八、边坡和基坑的监测方案

1、边坡施工安全监测内容:

边坡支护结构设计与施工不仅涉及到结构问题和岩土层问题,而且因为地下工程的不确定因素太多,必须结合工程地质水文资料,环境条件,综合施工技术水平、工程造价、工期、社会效益等方面综合考虑。

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故施工过程中必须加强信息化施工,加强施工过程的监测和对周围环境的监测,及早发现问题,及时采用相应对策,消除事故隐患。

环境和边坡监测内容有:

1.1周围道路沉降监测;

1.2边坡顶位移监测;

1.3地下水位观测;

2、位移和沉降观测要求为;

2.1沿边坡坡顶每隔15~20m设置一个观测点;

2.2观测精度满足二等精度要求;

2.3基准点应在开挖前观测一次。

沉降和位移观测从基坑开挖开始,开挖过程中每天测量一次,挖至坑底后每2天测量一次,如位移趋于稳定则五天测量一次,如位移和沉降速率过大应加密观测,基坑回填后可停止观测。

3、地下水位观测要求;

观测从边坡开挖开始,开挖过程中每天观测一次,如地下水位稳定则观测周期延长或停止观测。

4、周围地面及邻近建筑沉降监测

为监测边坡开挖过程中,周围建筑物及地面的沉降情况,必须在边坡周围地面、公路及周围建筑物附近布置沉降观测标点,由专人进行定期观测,开挖初期可每24小时观测一次,在接近安全控制值时,每日观测应不少于三次。

观测应作好记录,并及时整理上报建设单位、公司领导。

5、沉降观测点要求如下:

观测应满足二级精度要求;

基准点及观测点应在边坡降水前定并进行至少三次平等测量以确定初始位置;地下管线沉降观测点沿长度方向每隔10~15m设一个,临近房屋沿房屋脚布设。

九、质量要求与措施

(一)土方开挖质量要求

1、各部位土方机械开挖至实际标高以上20厘米左右处,余土由人工清除,边坡和边线允许偏差±20厘米,但边坡不得挖陡。

2、开挖前要做好各级技术准备和技术交底工作;每栋楼开挖须在相应的基坑支护施工完毕后进行。

施工技术人员(工长)、测量员熟悉图纸,掌握现场桩及水准点的位置尺寸,会同设计、监理、建设单位办理验桩、验线手续。

3、施工中配备专职测量人员进行施工控制,及时复撒基坑(槽)灰线,将开挖的下口线测放到坑底,及时控制开挖标高,做到5米扇形挖土工作面内,标高白灰点不小于2个。

4、认真执行开挖样板制,即凡重新开挖边坡基坑时,由操作技术较好的工人开挖一段后,经测量人员或质检人员检查合格后作为样板,会回监理人员验收合格后,继续开挖。

操作者换班时要交接挖深、边坡、操作方法,以确保开挖质量。

5、分段开挖时,要注意已施工的垫层及砖胎模的成品保护。

6、认真执行技术,质量管理制度。

施工中要注意积累技术资料,如施工日记、设计变更洽商记录、验桩、验线记录等。

土方工程竣工后要绘制竣工图,由监理代表和质量检查人员检查评定工程质量等级。

7、基坑底层开挖标高允许偏差±5cm,边坡和边线允许偏差±2cm,但基底不得超挖。

8、开挖边坡应注意预留边坡变形量,防止边坡周边坡变形,侵入结构断面,造成切班断脚的情况。

9、机械挖土过程中,每班每台挖掘机配备10名工人,随时配合清槽修坡,进行严格控制,防止超挖,如有超挖,必须用石粉渣或砂子回填至设计标高。

10、人工修理边坡及清底时应根据边坡样板及放出的坡脚线和坡顶线及基底标高进行施工,其坡面平整度应控制在±5cm以内,清底平整度控制在±2cm以内。

(二)施工注意事项

1、注意各设计变更,及时修改图纸。

2、每栋楼开挖须在相应的基坑支护施工完毕后进行。

3、基坑土方开挖应符合分层,分段,对称,平衡,适中的原则。

4、开挖至设计标高后及时通知监理、曱方、勘察单位及设计院验槽,并做好现场实测检查记录。

5、基坑底层土方开挖至距设计高200mm左右时,采用人工挖剩余土方,防止超挖,以避免对地基土的扰动。

6、基坑开挖时,应对基坑平面位置、水平标高、边坡坡度等经常复测检查,深度大于1.5米的基坑(槽),做好基坑支撑准备,以防坍陷。

7、坡顶边作业时,机械保证距边坡坡边距离不小于5米,坡顶堆土应及时倒运走,以免影响边坡安全。

十、安全文明要求

1、开挖前要做好各级安全书面交底工作。

2、基坑边线一定范围内不准堆土,现场要注意对测量桩、点以及构筑物(管沟)的保护,严禁机械碰撞。

3、现场施工机械多,配合工种多,特别是基坑底开挖,工作面较窄,各类机械、各工种要遵守操作规程,注意相互间的安全距离。

机械挖土与人工清底修坡要采用轮换工作面作业,确保配合施工人员的安全。

4、挖土出入口要设安全岗,配备专人指挥车辆,汽车司机要遵守交通法规和有关规定。

要按指定路线行驶,按指定地点卸土。

5、要遵守本地区、本工地有关环卫、市容、场容管理的规定。

由于本工程土方运输在场内运输,但也要关好车槽,拍实车槽内土石方,以防途中撒土。

汽车使出场内时为防止汽车轮胎带土污染市容,现场出口设置有洗车坪,要对汽车轮台进行冲洗。

6、机械开挖边坡严禁挖陡,并及时进行坡面加固,要密切观察边坡段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保护措施。

7、距基坑上边线5米内,不准机械行驶和停放,不准堆放其他物品,以防边坡超载失稳。

8、在基坑四周、电梯井和超深的独立基础等较深的基坑顶四周距边口≥0.5米搭设安全防护栏杆,并自上而下具有安全立网封闭。

9、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必须使用漏电保护开关,防止漏电伤人。

十一、雨季施工措施

本工程土石方开挖施工期间正值雨季。

针对这一不利因素,必须精心组织,施工期间应有专人掌握气象信息,每天通报,以便安排工作和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发生事故。

1、大雨大风来临前,现场要储备足够的物资以便大雨大风后,迅速投入施工,保证施工继续进行。

2、大雨或大风来临时,现场必须设人员值班,发现险情,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大雨或大风后应对现场所有设备、设施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整修,合格后方能投入使用。

3、施工现场内做好防洪排水,现场的排水系统在雨季应经常进行检查、疏通,以保证排水畅通,排水设备完好。

4、现场配备足够的抽水机械,定期维修、检查、保养,保证机械设备完好。

5、雨期开挖边坡时,应随时注意边坡稳定,并备足一定数量砂包。

边坡开挖后,边坡底设排水明沟和集水坑,并尽量及早封闭,防止雨水浸泡。

6、做好现场排水系统,在场地内设好排水明沟,雨天有专人疏通,将雨水排入市政管网。

确保场内主要运输道路的畅通,必要时路面加铺防滑材料。

7、雷雨、大风到来前,并注意保护电源,必要时停止供电,作好设备、机具、材料的防雨防风措施。

雷雨、大风过后,要立即对各种机械设备、用电线路进行全面检查、矫正,尽快恢复正常。

十二、施工进度计划安排

本工程计划2013年6月15日开始土方开挖,2013年7月30日完成全部开挖各栋楼的施工计划如下表:

各楼号土方开挖施工计划表

楼号

土方开挖时间

施工天数(天)

5栋

2013.6.15

12

6栋

2013.6.15

12

8栋

2013.7.15

15

9栋

2013.7.15

15

10栋

2013.7.15

15

十三、应急救援预案

1、目的:

土方坍塌是土方开挖工程中随时有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因此在施工前加强岗前学习培训,施工中按安全操作规程组织施工,如果发生了安全事故,为了应对事故发生时进行及时有序地救援工作,把各种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现依照《安全生产法》、《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的要求,成立土方开挖作业应急救援小组,编制土方开挖作业应急救援预案。

把各种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是编制本应急救援预案的目的。

2、方针与目标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保护人员安全优先、保护环境优先”的方针,贯彻“常备不懈、统一指挥、高效协调、持续改进”的原则。

更好地适应法律和经济活动的要求;给企业员工的工作和施工场区周围居民提供更好更安全的环境;保证各种应急资源处于良好的备战状态;指导应急行动按计划有序地进行;防止因应急行动组织不力或现场救援工作的无序和混乱而延误事故的应急救援;有效地避免或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帮助实现应急行动的快速、有序、高效;充分体现应急救援的“应急精神”。

3、应急救援组织机构

3.1为了增强重大建筑安全事故应急救援能力,本项目部组建了以项目经理为首的应急救援小组。

3.2本工程应急救援小组成员电话:

组长:

  :

电话

组员:

:

电话

:

电话

:

电话

:

电话

:

电话

:

电话

3.3急救电话:

120、119

4、实施救援工作的程序

4.1当现场发现或接到事故报告(或信息),立即面告或电告全组人员开展施救工作,迅速派组员奔向事故现场,排除救援道路上的一切障碍物,使救援道路畅通,并迅速将伤员进行抢救(背或抬),看伤员的受伤部位确定运输方法到安全地方,派人进行临时施救处理(人工呼吸,按不同的受伤部位进行指压止血,和加压指血或用绞棒指血,用纱布或干净白布对伤口进行包扎处理),同时准备资金,立即送出工地,呼唤小车(或等120急救车)送医院进行医治。

4.2在施救过程中派人对现场的环境、所带工具、劳保用品、救援方法进行安全监护,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保证救援工作不引发安全事故而顺利进行。

4.3同时指派专人封闭出事现场,并取证(拍照),找事故目击者、知情者、相关者了解事故经过,并作好原始记录,并负责处理应急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派人查阅出事人员入场身体资料。

4.4同时立即召开目击者、知情者、相关者及相关班组了解事故情况,写出事故调查报告,按规定报公司及相关部门。

4.5同时派人到伤员救治医院,了解救治情况,布置下一步救治方法及向有关上级部门报告情况。

4.6救援工作结束后,立即按"四不放过"原则对事故进行最后处理,同时布置善后处理工作。

4.7作好现场所有机电设备等设施的检查工作,恢复正常施工生产。

5、其他另详专项应急救援方案。

十四、补充条文

1、根据开挖情况,当边坡为土质边坡时采用14@500,长2米钉钢板网,喷抹100mm厚细石砼,强度达到C20以上。

2、安全组名单补充

组长:

电话

组员:

电话

电话

电话

电话

电话

电话

电话

3、基坑上部周边已加安全防护设施,详见附图2.1、2.2

4、详见平面布置图。

十五、附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