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三 种群和群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743247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435.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十三 种群和群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专题十三 种群和群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专题十三 种群和群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专题十三 种群和群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专题十三 种群和群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专题十三 种群和群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专题十三 种群和群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专题十三 种群和群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专题十三 种群和群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专题十三 种群和群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专题十三 种群和群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专题十三 种群和群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专题十三 种群和群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专题十三 种群和群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专题十三 种群和群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专题十三 种群和群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专题十三 种群和群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专题十三 种群和群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专题十三 种群和群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专题十三 种群和群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十三 种群和群落.docx

《专题十三 种群和群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十三 种群和群落.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专题十三 种群和群落.docx

专题十三种群和群落

2016-2017学年度?

?

?

学校12月月考卷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2016海南卷.22)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群落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B.演替是生物群落的特征之一

C.群落中物种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D.群落是由空气、水和生物组成的

2.(2016新课标2卷.5)如果采用样方法调查某地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A.计数甲地内蒲公英的总数,再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B.计数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C.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的密度,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D.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的总数,除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再乘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3.(2016北京卷.3)豹的某个栖息地由于人类活动被分隔为F区和T区。

20世纪90年代初,F区豹种群仅剩25只,且出现诸多疾病。

为避免该豹种群消亡,由T区引入8只成年雌豹。

经过十年,F区豹种群增至百余只,在此期间F区的

A.豹种群遗传(基因)多样性增加B.豹后代的性别比例明显改变

C.物种丰(富)度出现大幅度下降D.豹种群的致病基因频率不变

4.(2016天津卷.3)在丝瓜地生态系统中,丝瓜、昆虫甲、昆虫乙存在捕食关系。

下图为某年度调查甲、乙两种昆虫种群数量变化的结果。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丝瓜地的碳循环在丝瓜、昆虫与无机环境之间完成

B.依据随机取样原则统计成虫数量可计算出昆虫种群密度

C.乙与甲的数量比值代表两种昆虫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D.乙数量的增加会减少甲种群对丝瓜的摄食量

5.(2016浙江卷.5)下列是表示蝉在夏季的年龄结构示意图(甲、乙、丙分别代表生殖前期、生殖期和生殖后期),其中正确的是

6.(2016届陕西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高三第十次适应性理综生物卷)下列关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

B.种群增长的“S”型和“J”型曲线都是在K/2时种群数量增长最快

C.群落演替过程中其结构越来越复杂,将来一定能形成森林

D.调查某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所选择的样方数不影响调查结果

7.(2016届安徽合肥第一中学高三下冲刺模拟卷A理科生物试卷)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数量的周期性波动体现了生态系统负反馈调节

B.不同地区的群落演替最终都会演替到森林阶段

C.森林中各种生物的垂直分层现象均是由光照决定的

D.在食物十分充足的条件下,社鼠的种群数量不可能呈“S”形增长

8.(2016届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下列关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田间释放适量的性引诱剂防治害虫,属于化学防治

B.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方法是记名计算法

C.生态农业可以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大大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D.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9.(2016届海南省海口第一中学高三高考模拟(三)生物试卷)下列有关种群、群落与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森林群落中,动物也有类似于植物的垂直结构

B.负反馈调节在生物群落内部与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

C.种群的各特征中,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空间特征

D.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地得到来自于系统外的能量补充

10.(2016届海南省海口中学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下图为种群数量增长曲线,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

B.BC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C.A到C变化过程中,其天敌捕食成功率将会变大

D.曲线Y表明种群数量的增长受环境阻力的制约

11.(2016年湖北沙市中学、沙市五中高考仿真模拟联考生物试卷)冰岛是一个岛国,由火山活动形成,拥有35座活火山以及由此而来的丰富的地热资源。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冰岛形成后,岛上最初出现植被的过程属于初生演替

B.岛上某处群落演替到森林阶段,群落中就没有地衣、苔藓、草本植物和灌木了

C.冰岛人的活动会使该岛上的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D.有效利用岛上的地热资源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保护生态环境的稳定

12.(2016届江苏淮安高三5月信息卷(最后一模)考试生物试卷)某学习小组利用甲图所示血细胞计数板进行“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实验,第四天取样并稀释100倍后所观察到的结果如图乙,连续观察7天结果如图丙。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图甲中有两个计数室,每个计数室应有16个中方格

B.由图乙可知,本实验中培养液的环境容纳量约为7.5×107个/mL

C.该探究活动中不需要单独设置对照实验和进行重复实验

D.实验时每天应从同一支试管定时定量取样观察检测,其中第5~7天种内斗争最激烈

13.(2016届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图表示的是具有捕食关系的两个种群。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通过捕食,乙种群的能量可以流向甲种群

B.甲种群可以调节乙种群的个体数量

C.甲种群对乙种群的进化起抑制作用

D.一般来说,乙种群的个体数量多于甲种群

14.(2016届浙江高三下学期第二次五校联考理综生物试卷)科学家研究某区域中田鼠的种群数量变化,得到该种群在数年内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比值曲线如图(其中R=出生率/死亡率)。

在不考虑迁入迁出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图中可知0~d期间田鼠种群数量出现了周期性波动

B.田鼠种群数量在a~d之间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其中c~d期间一直在下降

C.该田鼠种群增长为逻辑斯谛增长,C点时种群密度最小

D.由图可知,a、b两点时对应的种群自然增长率相等

15.(2016届浙江大学附属中学高三全真模拟理综生物试卷)研究人员调查了生态果园及对照果园中某些害虫及害虫天敌的密度,结果如下表。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调查果园中蚜虫的种群密度可采用样方法

B.蚜虫的总能量最多只有瓢虫总能量的10倍

C.生态果园流入害虫及其天敌的总能量比对照果园少

D.害虫与害虫天敌之间的数量变化是负反馈调节的结果

16.(2016届浙江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三第二次联考生物卷)右图为1932-1962年英国甲、乙两地某种苍鹭的数量相对值变化曲线。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乙两地苍鹭种群的数量波动都为非周期性波动

B.苍鹭的性比率会影响其出生率和死亡率从而影响种群密度

C.甲、乙两地苍鹭种群间存在地理障碍但不存在生殖隔离

D.30年间苍鹭种群数量相对稳定,但年龄结构存在变化

17.(2016届云南曲靖第一中学高考复习质量监测卷(三)生物试卷)如图甲是某种初级消费者被引入某岛屿后的种群数量变化趋势;图乙是该种生物在某调查阶段种群数量变化的λ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分析图甲可知,该岛屿上该种生物的环境容纳量(K值)约为2000只

B.种内斗争加剧和天敌的增多可能是1850~1865年间该种生物的种群数量急剧减少的原因

C.分析图乙可知,该调查阶段中种群数量最多的年份是第10年时

D.图乙第15年时种群数量最少,可相当于图甲1880年的种群数量情况

18.(2016届河南商丘第一高级高三下期高考考前押题理科生物试卷)农业科技人员在对草原鼠害进行调查时,随机选定某区域,第一次放置了100只鼠笼,捕获68只鼠,标记后原地放回,一段时间后在相同位置放置了100只鼠笼,捕获54只鼠,其中标记的鼠有12只,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该区域中鼠的种群密度较大,约为306只,必须积极防治

B.这种调查方法称为样方法

C.由于鼠被捕一次后更难捕捉,因此推测该草场中鼠的种群数量最可能小于306

D.如果在两次捕鼠期间发生草原大火,统计结果是不准确的

19.(2016届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高考冲刺(3)生物试卷)下图表示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A为出生率和死亡率,B为迁入率和迁出率

B.C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影响种群密度

C.D为年龄组成,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从而影响种群密度

D.种群特征包括遗传特征、数量特征和空间特征

20.(2016届湖北省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卷)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群落中所有生物含有的全部基因可构成-个基因库

B.群落的物种组成随季节、气候的变化可出现差异

C.群落的演替速度与方向可受外来物种入侵的影响

D.群落的垂直结构可提高生物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

二、综合题

21.(2016江苏卷.27)高密度水产养殖常会引起池塘水体富营养化,影响养殖。

下图为利用稻田生态系统净化鱼塘尾水的示意图,箭头所指为水流方向。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鱼塘大量投饵后,水体常会出现有害的硫化物,这些硫化物最可能是饵料中的_________分解产生的。

(2)图示系统在实现了水资源循环利用的同时,鱼塘富营养化还为水稻生长提供了一定的_________元素营养。

(3)为调查图中稻田害虫的发生状况,可采用_________法,分别统计_________的种群密度。

(4)通过稻田净化,B处水样中可溶性有机物浓度比A处显著下降,其主要原因是在稻田中的_________(填序号)微生物分解了大量有机物。

好氧

光合放氧

厌氧

兼性厌氧

(5)出现藻类水华的鱼塘尾水流径稻田后,B处水样中藻类数量大大减少。

从生态学角度分析,藻类数量减少的原因有_________。

22.(2016新课标Ⅲ卷.31)冻原生态系统因其生物的生存条件十分严酷而独具特色,有人曾将该生态系统所处的地区称为“不毛之地”。

回答下列问题:

(1)由于温度的限制作用,冻原上物种的丰富度较低。

丰富度是指。

(2)与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相比,通常冻原生态系统有利于土壤有机物质的积累,其原因是。

(3)通常,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不会很长,原因是。

23.(2016四川卷.9)豌豆蚜和鳞翅目幼虫是利马豆的主要害虫,蝉大眼蝽可取食利马豆及两类害虫。

研究人员用蔬果剂处理去除部分豆荚后,测试以上动物密度的变化,结果见下表(单位:

个/株,蔬果剂对以上动物无危害)。

物种

分组

第七天

第14天

第21天

蝉大眼蝽

对照组

0.20

0.62

0.67

处理组

0.20

0.10

0.13

豌豆蚜

对照组

2.00

4.00

2.90

处理组

2.00

8.70

22.90

鳞翅目幼虫

对照组

1.00

1.31

0.82

处理组

1.13

2.19

2.03

(1)调查豌豆群的种群密度应采用法,施用蔬果剂后,预测豌豆芽的种群数量将呈

型增长。

(2)在该生态系统中蝉大眼蝽属于第营养级,蝉大眼蝽摄入有机物所含的能量,一部分流向,另一部分被蝉大眼蝽同化用于自身呼吸和生长发育繁殖。

(3)利马豆根部的根瘤菌可以将空气中的氮转变为供利马豆利用,利马豆与根瘤菌的种间关系为。

(4)分析表中数据可知,蝉大眼蝽主要取食,请说明你判定的依据:

24.(2016海南卷.28)雀科某种鸟有9个地理隔离的种群,其中A种群因被过度捕杀而仅存6只雄鸟。

研究人员为了拯救A种群,在繁殖策略、遗传性状保持、野生种群恢复等方面开展了工作。

回答下列问题:

(1)拯救A种群时,应在其他地理隔离群中选择与6只雄鸟遗传性状相近的雌鸟作母本,与这6只雄鸟进行_________来繁殖后代,在子代中选择与A种群表型相近的雌鸟继续与6只雄鸟繁殖后代,并按类似的方法继续进行下去。

上述做法的目的是使A种群所携带的______能够传递下去。

(2)将通过上述方法建立的“人工A种群”放归原栖息地的时候,考虑到某些种间关系会对弱小种群的生存产生不利影响,通常要采用人工方法对A种群的______者和_______者的种群数量进行控制。

在放归一段时间后,若要估计“人工A种群”的密度,可以采用的调查方法是________。

25.(2016届广西来宾高级中学高三5月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卷)薇甘菊是多年生藤本植物,能攀爬树冠迅速生长,繁殖能力强,植株覆盖密度大。

薇甘菊入侵后,以其入侵点为圆心,向外扩散分别形成薇甘菊入侵区、群落交错区和本土植物区三类样区。

在入侵区,薇甘菊覆盖度大于90%,入侵年龄在5年以上;群落交错区,薇甘菊与当地植物交错分布,薇甘菊覆盖度在10%~30%,入侵年龄在3年左右;本土植物区没有薇甘菊生长,优势种群为本土植物类群,其覆盖度大于80%。

下表为不同样区(取土样的数量、体积相同)中小型土壤动物的个体数量和类群数统计结果。

请分析回答:

线虫

蜱螨目

弹尾目

其他昆虫或小动物

个体总数

类群数

薇甘菊入侵区

1890

226

123

48

2287

15

群落交错区

1198

132

99

114

1543

15

本土植物区

1084

120

143

49

1376

14

数量总计

4172

478

365

211

5206

44

(1)从表中数据可知,在不同样区捕获到的中小型土壤动物个体数量不尽相同,动物个体数量最多的样区是______。

薇甘菊入侵后对中小型土壤动物的________变化影响不大,而对土壤中动物的个体数量变化影响较大。

对土壤中线虫等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常釆用______的方法,进行釆集、调查。

(2)在该生态系统的成分中,薇甘菊属于________,土壤中的小动物属于____________。

(3)薇甘菊入侵5年后,本土植物成片枯萎死亡的主要原因是。

薇甘菊入侵引起的一些物种取代另一些物种的现象在生态学上称为。

26.(2016年湖北沙市中学、沙市五中高考仿真模拟联考生物试卷)图1为某温带稀树草原食物网的一部分示意图,图2为某生物的种群密度与出生率、死亡率的关系图,请据图回答:

(1)在狼与兔的捕食与被捕食过程中,反应敏捷的兔和跑得快的狼均能很好的生存。

从生物进化的角度分析,这是二者_____________的结果;从生态学的角度分析,信息传递能够________________,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发展。

(2)若图2所示的种群为某鼠种群。

在C点时,鼠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为__________。

在无迁入和迁出的情况下,该种群数量每年均以150%的速率(出生率-死亡率)增长,若该种群初始数量为N0,则两年后它们的数量将达到________________。

(3)采用样方法调查该稀树草原中风信子的种群密度,选取样方的关键在于_____________。

若同时统计各样方中物种数目,则可以起到调查______________的作用。

(4)某年气温明显增高,食物丰富,稀树草原昆虫数量也增多,但并没有呈现J型增长的状态,这是由于________调节的结果。

多年来,该稀树草原牧民大力植树种草,使草原生态环境明显好转,牧业产量呈持续增长势头,说明人类活动能影响群落演替的____________,也使生态系统的得以增强。

27.(2016届天津市河西区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某兴趣小组对某地区部分植物的种群密度(单位:

株/平方米)连续进行五年的调查,所得的数据见下表(其中豚草是原产北美的一年生草本植物,被列入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

)请据表分析回答下面的问题。

年份

种名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豚草

0.3

0.6

1.1

1.5

2.3

狗尾草

10.0

9.2

8

6.8

5.5

曼陀罗

3.0

2.1

1.1

0.3

0.1

灰绿藜

3.2

2.8

1.7

1.3

0.6

(1)本调查采用的方法是,取样的关键除考虑其大小和数量外,还应注意。

种群密度的计算方法是。

(2)根据表格数据可以判断,豚草与曼陀罗的关系最可能是,引起曼陀罗种群数量的下降的原因可能是①;②。

(3)请写出两种对豚草的防除建议有。

28.(2016届四川省凉山州高三第三次诊断性测试理综生物试卷)某科研机构研究了放牧对草原的影响,测得优质牧草垂穗披碱草和毒草黄花棘豆的光合速率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草原群落区别于其它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群落的,其数目的多少称为。

(2)可用调查优质牧草的种群密度,以确定放牧对优质牧草种群数量的影响。

实验期间,放牧区的优质牧草种群数量呈型增长。

(3)垂穗披碱草释放的氧气来自的分解。

当光照强度小于3时,氧气释放速率主要受的影响。

(4)当光照强度为6时,与禁牧相比,放牧中的黄花棘豆的叶绿体产生氧气速率。

(5)在强光照下,过度放牧更有利于的增长。

所以,合理确定草原的放牧量,才能使能量

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这是利用了能量流动具有的特点。

(6)假设该草原植物固定的总能量是6800kJ/hm2,现存植物中的总能量是3850KJ/hm2,植物呼吸消耗及流入分解者的能量是2270kJ/hm2,则能量在第一、二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是。

29.(2016届江西万载高三第四次理科综合能力模拟冲刺试卷生物试卷)生态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在0.5毫升培养液中放入5个大草履虫,然后每隔24小时统计一次大草履虫的数量,经反复实验,得出图中所示结果,从图中可以看出:

(1)大草履虫所处的实验环境条件是有限的,因此,种群增长不可能按照曲线增长.

(2)在有限环境中,随着密度的上升,个体间对有限的空间,食物和其他生活条件的种内斗争加剧,这就会使大草履虫的出生率,死亡率,从而使大草履虫群数量增长率.

(3)当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K)时,种群数量将停止增长,保持相对稳定,这种增长为曲线增长.

30.(2016届江西南昌第二中学临川第一中高三4月联考二理综生物卷)科研人员对一块玉米地进行了一系列研究。

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玉米植株上蚜虫的种群密度应该采用,研究抽取玉米田范围内物种的丰富度,属于上的研究。

(2)坡上与坡下玉米地的生物存在差异,体现了群落的,坡上与坡下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它们常呈分布。

(3)请填写以下空缺生态学实验的操作顺序:

①制作生态瓶实验:

洗净空瓶→装入动植物→灌满自来水→→放在光线良好的地方。

②构建种群数量变化模型: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建立模型→。

参考答案

1.D

【解析】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群落特征包括物种丰富度、种间关系、空间结构、群落演替等;群落是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生物个人体的总和,不包括无机环境。

考点;群落

【名师点睛】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的成因分析

(1)影响地上植物分层的主要因素是光照;群落中植物的分层现象决定了动物的分层现象,影响动物分层的主要因素是食物。

群落的分层现象不仅表现在地面上,也表现在地下,但地下分层现象主要与水分和矿质元素有关。

水域中,某些水生动物也有分层现象,影响因素主要有阳光、温度、食物、含氧量等。

(2)影响群落水平结构的因素包括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它们常常呈镶嵌分布。

而山麓到山顶的群落分布属于水平结构,是由地形起伏造成的。

2.C

【解析】估算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样方法:

在被调查种群分布的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内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内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

综上所述,A、B、D三项均错误,C项正确。

【考点定位】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名师点睛】本题属于容易题,记住并理解样方法的含义就能准确作答。

3.A

【解析】题干中“经过十年,F区豹种群增至数百余只”,由于豹与豹之间的基因组成存在差异性,因此随着F区豹种群密度的增加,其遗传多样性增加;A正确。

题干中没有关于十年后F区中豹种群性别比例的相关描述,无法确认其性别比例的变化;B错误。

丰富度为群落特征,而豹群为种群,种群数量增加,没有改变丰富度;C错误。

引入T区的豹后,引入的雌豹与F区的雄豹交配,产生后代,且种群数量在增加,由此推出致病基因频率下降;D错误。

【考点定位】种群、群落、基因频率、生物多样性。

【名师点睛】需要明确的知识点:

明确不同生命层次上研究的问题不同。

例如种群水平的研究内容有:

种群的数量的数量动态(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等)、生物的生殖、进化、遗传多样性等问题;群落水平上研究的内容有:

丰富度、优势种、不同种群间的关系及其占据的生态位、群落演替、群落的空间结构等。

导致基因频率改变的因素。

4.D

【解析】碳循环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进行,而生物群落是指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所以丝瓜地的丝瓜和昆虫不能代表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A项错误;种群密度是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量,包括该种群的全部个体,而不只是成年个体,故B项错误;能量传递效率指的是相邻两个营养级同化能量的比值,而不是相邻两个营养级个体数量的比值,C项错误;根据题意和图示可推知丝瓜、昆虫甲和昆虫乙构成的食物链为丝瓜→昆虫甲→昆虫乙,乙数量的增加会导致甲种群个体数量减少,进而会减少甲种群对丝瓜的摄食量,故D项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种群、食物链、生态系统的功能。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传递效率的概念和食物链中生物数量变化。

属于容易题。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物质循环和能量传递效率的概念。

本题易错选B,错因在于未能正确理解种群概念。

5.A

【解析】蝉基本上无生殖后期,C、D错误;蝉在地下生存多年在夏季羽化后只能生存一个夏季,所以在夏季时,蝉种群中生殖前期所占的比例大,A正确、B错误。

【考点定位】年龄结构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年龄结构等知识点,意在考查考生基本概念理解、逻辑分析能力。

通过本题要求学生注意教材知识的描述,禅在教材中有明确的一个描述,如果学生不注意教材的阅读,此题回答将会非常困难。

6.A

【解析】

试题分析:

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就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则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A正确;种群增长的“S”型在K/2时种群数量增长最快,而“J”型曲线的增长率一直不变,B错误;群落演替过程中其结构越来越复杂,将来可能形成森林,但是若环境条件不利,就不会到达森林阶段,C错误;调查某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所选择的样方数会影响调查结果,D错误。

考点:

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名师点睛】种群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群落指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在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群落与其无机环境之间,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而相互作用的一个统一整体。

7.A

【解析】种群数量的周期性波动主要是因为生态系统的负反馈调节,使其在正常水平波动,故A正确。

不同地区的群落演替根据当地条件不同演替的顶级群落也不同,故B错误。

森林中植物的垂直分层现象主要是光照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