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34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744924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7.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品德34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品德34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品德34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品德34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品德34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品德34单元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品德34单元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品德34单元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品德34单元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品德34单元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品德34单元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品德34单元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品德34单元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品德34单元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品德34单元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品德34单元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品德34单元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品德34单元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品德34单元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品德34单元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品德34单元教案.docx

《品德34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品德34单元教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品德34单元教案.docx

品德34单元教案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

 

第三单元    交通与生活

 

第一课    多种多样的运输方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一些常见的交通运输设施。

2、使学生知道几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3、使学生树立爱护交通运输设施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知道什么是交通运输以及交通运输的设施。

2、使学生知道几种交通运输的特点。

3、什么是交通运输以及交通运输的设施。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情景导入。

我们都到公园或郊外玩儿过,那么我们是怎么去的呢?

(坐汽车、坐火车、坐船、坐飞机)

那么大家想一想,如果没有公路,没有铁路,没有码头,没有机场,汽车、火车、轮船、飞机会怎么样?

它们还能正常工作吗?

(学生讨论,教师给予肯定。

没有公路,没有铁路,没有码头,没有机场,汽车、火车、轮船、飞机就不能带我们去我们想要去的地方了。

我们的生活就会遇到很多的不方便。

我们把它们叫做交通运输设施,那么大家都知道哪些这种交通设施呢,你仔细观察过它们没有?

哪位同学能给大家描述一下你熟悉的交通运输设施呢?

2、复习导入。

大家想一想什么是交通运输?

你能举个例子说明一下吗?

(对学生回答给予肯定,总结)

过渡:

大家说的都很好,可是要完成把人或物从一个地方运到另一个地方的交通运输任务,必须要依靠一定的交通运输设施,你都知道有哪些交通运输设施呢,大家把想到的写在纸上,看看谁写得最多。

板书:

交通运输的设施与方式

二、新课。

1、待学生写完(或说完)后,请他们和书上“说一说”中所列的交通运输设施相对照。

对于那些所列的交通运输设施多于书上的学生,可请他们对书上的内容进行补充,并予以表扬。

2、让学生选择一项自己最为熟悉的交通运输设施进行简单描述,主要侧重在外观形态方面。

 (对学生回答予以肯定,并相应补充。

3、那么大家能把这些交通运输设施分下类吗?

如可提示学生在“说一说”中所列的可以移动的交通运输设施旁作个记号。

问:

那么大家说这些交通运输设施哪些是固定的,哪些是可以移动的?

(根据学生回答进行评价)

正像大家说的,交通运输设施分为两类,一类是固定不变的,如铁路、公路、车站、码头;还有一类是可以移动的,如火车、汽车、飞机、轮船。

板书:

交通运输设施

固定的:

铁路、公路、车站、码头……

移动的:

火车、汽车、飞机、轮船……

4、组织学生阅读课本第二十三页内容。

那么大家从你的亲身体验中说一说交通运输设施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便利?

要是没有这些交通运输工具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呀?

(可以先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然后选代表说,也可以自由发言,教师要给予鼓励。

5、总结:

交通运输设施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它们是完成交通运输任务的保证,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自觉地保护交通运输设施。

6、出示演示:

交通运输方式]边演示边提问、讲解

交通运输任务的完成,是离不开一定的交通运输方式的,大家想一想,都有哪几种交通运输方式呢?

板书:

方式

提示学生回答出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四种方式,并配合演示。

运输方式有这么多,那么大家知道它们各自都有什么特点吗?

请大家做书上第二十五页的“做一做”,说一说你是如何选择的,并说出选择的理由。

(对学生回答给予评价)

 7、大家说的都很好,同学们所说的理由实际上就反映了这些运输方式的特点。

(进行演示)

过渡:

各种运输方式都有自己的特点,不同的交通运输任务,要选择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

有时一次交通运输任务的完成,往往需要几种交通运输方式的通力合作,就象运动会上的“接力赛”一样。

8、出示演示:

交通运输接力赛]边演示边讲解。

将林区的木材运往城市就不能只依靠一种交通运输方式,我们总是要用汽车把木材从林区运到火车站,再通过火车把木材运到城市。

从北京到大连去,就可以先乘火车到天津,然后再换乘海轮到达大连。

大家想一想还有哪些这样的例子?

(可让同学讨论)

总结:

像这样靠几种交通运输方式的通力合作来完成一次交通运输任务,我们就说是交通运输“接力跑”。

 

 

 

 

第二课    交通与我们的生活

 

设计思路:

交通运输是现代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交通运输为现代人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同时由于一些人重视交通安全的程度不够,也给很多家庭带来了不幸。

现代的学生有必要掌握一些乘车乘船的必要知识和交通安全的知识。

自觉的遵守交通规则,提高自身素质,为以后更好的适应社会打基础。

活动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学习查阅简明交通图,学习独立乘坐公共汽车和电车,知道乘火车和轮船需要注意的问题。

2、知道各种交通信号、标志和标线的作用,知道有关的交通法规,懂得应自觉遵守交通法规。

3、知道从事交通运输业人们的辛勤劳动,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劳动,爱护交通设施的意识。

活动准备:

1、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指定组长,布置每组要收集的资料。

①第一小组收集乘车、乘船的有关资料。

②第二小组收集交通标志及相关法规。

③第三小组收集有关文明乘车的资料。

④第四小组收集重大交通事故的案例。

⑤第五小组收集中小学生常出现的交通事故及其原因。

⑥第六小组收集在街头实地调查车辆和行人违犯交通规则的情况。

2、分小组讨论资料来源(有困难的教师给以帮助)。

①可以从书上,或请教家长(老师)获得资料。

②有条件的学校或个人,可以上网查询相关资料。

③学生可用拍照,或自己动手画自己见到的交通标志。

④教师可以帮学生联系交警,学生通过采访交警获得资料。

⑤学生也可以有组织的到路口去观察。

3、调查排练时间一周,期间教师检查学生收集资料情况,指导学生,帮学生确定汇报形式(如有困难教师可适当给学生提供资料,指导排练),及汇报准备情况。

①用讲故事的形式向大家汇报。

②用课件向大家介绍各种交通标志。

③同学可以用表演的形式向大家介绍文明乘车的资料。

④可以用表演或问答的形式向大家汇报相关的交通法规。

⑤如有条件可以请交警给大家讲一讲中小学生常出现的交通事故及其原因。

⑥请同学们看交通图,选择乘车路线。

⑦汇报实地调查车辆和行人违犯交通规则的情况。

⑧教师根据学生收集资料的情况安排好汇报顺序。

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

1、交通运输业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那些方便?

2、如果没有交通运输我们的生活会怎样?

谈话:

交通运输是现代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交通运输为现代人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同时由于一些人重视交通安全的程度不够,它也给很多家庭带来了不幸。

我们应该发挥交通运输积极的方面,克服不利的因素,让他更好的为我们服务。

(二)学生汇报:

1、学生介绍乘车、乘船的有关资料。

2、学生介绍各种交通标志及相关法规。

①学生用课件或图片介绍各种交通标志。

②学生介绍相关的交通法规。

3、学生介绍文明乘车方面的资料。

①学生表演小品“在公共汽车上”。

②学生讨论。

4、学生介绍重大交通事故的案例。

(请学生分析他们违反了法规中的那些条款。

5、交警介绍中小学生常出现的交通事故及其原因。

6、学生介绍在街头实地调查车辆和行人违犯交通规则的情况。

(三)师生小结:

提问:

今天你学到了那些知识,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师小结;

交通运输是现代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交通运输为现代人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同时由于一些人忽视交通法规,给很多家庭带来了不幸。

我们应该遵守交通法规,注意交通安全,发挥交通运输积极的方面,克服不利的因素,让他更好的为我们服务。

展示成果,资源共享:

把学生收集的种交通标志的照片,交通事故的图片,交通法规的相关条文等放在展览角供同学参观学习。

(评出最受同学欢迎的资料,最佳个人和最佳小组。

 

 

 

 

第三课    从古到今话交通

 

教学目标:

 

1、了解交通设施的演变过程,知道车、桥、路、船的变化历史。

 

2、根据查找的资料,探究交通运输方式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在探究中使学生了解从古到今交通发展过程对现实生活的意义。

 

3、培养学生查找资料,分析资料,运用资料的能力。

 

课前准备:

 

1、预习教材60-63页,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同学们按自己的兴趣,分成六个小组,参考教材提示的相关内容的学习方法搜集资料。

分组情况:

 

陆上交通小组(一至四组):

分别查找有关路、桥、陆上交通工具(自行车组、机动车组)发展变化的资料。

 

水上交通小组:

查找有关船的发展变化的资料。

 

空中交通小组:

查找有关热气球、飞艇、飞机等飞行器发展变化的资料。

 

2、教师准备相应资料。

 

教学过程:

 

活动1:

由现实生活中交通运输工具的变化导入

 

师:

同学们,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各种各样的交通运输方式,并感受到交通的变化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课前布置了让大家采访自己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及身边其他人所经历的交通工具的变化。

同学们,都整理好了吗?

 

(学生汇报采访结果,教师适当鼓励、点评)

小结:

就如同学们说的那样,我们今天的交通变得越来越方便、快捷、舒适。

 

活动2:

分组谈交通的发展史

 

师:

正如我们刚才谈到的一样,我们今天所见到的交通设施,交通工具都经历了逐渐发展演变的过程。

它们都有着自己的历史,自己的故事。

 

师:

课前让同学们按自己的兴趣,分成了六个小组。

分别从陆上交通、水中交通、空中交通中挑选自己喜欢的方面进行资料查找。

 

要求:

按交通方式发展演变的顺序整理查到的资料。

在了解资料的基础上,找到发展过程中的重大变化,并以小标题的形式加以概括。

概括后请把小标题和具体时间填在表格里,并商讨如何把资料展示给大家。

 

开始交流整理小组的资料,学生组内整理交流。

教师的适当点播:

1、正如这位同学说得那样,我们今天正在研究的以太阳能、燃料电池为动力的汽车是我们未来交通发展的方向。

但不知大家发现没有,今天,我们虽有了这么多的车,但人们用得最多的还是自行车。

这是为什么呢?

 

2、再好的车,也需要宽阔平坦的道路,我们来听一下关于道路的发展史。

 

3、但再好的路,也有遇到河的时候,我们要想过去就需要——桥。

4、老师也搜集了一些有关桥的图片,请大家看一下。

边出示图片边讲解。

5、那有没有不用走路、过桥的交通工具呢?

船。

6、最后一组介绍。

 

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跟老师从古到今话交通,同学们讲到了天上的飞机,陆地上的车。

水中的轮船。

(边说边板书)现在老师讲讲地下的地铁,大家都坐过吧!

最早的地铁出现在1860年的英国,在开通的第一年,就运送了650万人。

我国的第一条地铁是1969年建成的北京地铁。

地铁为缓解地面的交通压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还有埋在地下的管道运输。

早在2000多年前,我们聪明的中国人在四川用竹子做成管道运送天然气和卤水熬制食盐。

同学们请看图片,现在我国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石油和全部天然气*管道运输,管道运输正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让学生看板书) 

大家看,经过无数代人的努力,我们现在已经形成了,天上有飞机,水中有轮船,路上有汽车、火车、自行车,地下有地铁、管道运输的现代立体交通网。

 

 

活动3:

研讨交通运输方式为什么会有着这样的变化

 

师:

通过以上各组同学的展示,使我们了解了交通从古到今走过的轨迹,但此时我们不能不产生这样的疑问:

交通运输方式为什么会有着这样的变化呢?

请大家结合我们查到的实例,谈谈你的看法。

 

1、因为人类勇于创新,有了梦想就永不言弃。

 

2、因为人类勇于创新,有了梦想就永不言弃。

就拿我们船来说吧,虽然,第一艘蒸汽船被称为“笨家伙”,但人们没有放弃。

 

3、是人们坚持不懈的精神。

我给大家讲一个关于桥的故事,可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茅以升是我国著名桥梁专家,1934年春,他担任钱塘江大桥工程处处长,以周密的勘测和精湛的设计,拿出了比当时铁道部顾问、美国桥梁专家华德尔既好又省的方案。

从1935年春正式开工起,他创造性地使用造桥方法,在两年半的时间里建成了长1453米,高71米的钱塘江大桥。

这一壮举显示了中国科技工作者的聪明才智和中国人民具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4、因为人类有一种永不放弃的精神。

自行车刚发明时,只能用脚蹬地前进…… 

5、人类有一种献身精神。

从人类有了飞行的梦想,就有无数人付出了汗水、心血乃至生命,才有了飞机的发明。

 

 

活动4、课后引伸,为下节课做准备。

 

师:

正如同学们说得那样,我们一起了解了交通的历史。

交通发展的历史,是古人用勤劳与智慧创造的。

我们了解过去,是为了更好地把握现在,展望未来。

请同学们利用课下时间,仔细观察我们身边的交通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你的改进方法。

在下节课时展现给大家。

 

 

板书设计:

 

从古到今话交通

飞    机

空陆海           船       车        立体交通网

管道运输

 

 

 

 

第四课    交通问题带来的思考

 

教学目标:

1、结合本地区实际,认识交通标志、规定和标线。

2、通过对本地区大街的观察,懂得交通的发展,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

3、通过辩论会,让学生知道汽车的发展,要建立在保护环境和节能的基础上。

教学过程:

 

活动一    城市里看交通

 

1、请学生利用课外、双休日时间到大街上进行观察,了解城市立体交通发展的风景线,其中既有各种各样的交通方式,又有各种交通标志。

可让学生采用拍照、画画等方式,将了解到的情况记录下来。

2、了解每天什么时候公路上通过的车最多,车多的时候会出现什么情况。

学生可将上、下班时,车辆和行人拥挤的场面照下来,询问人们碰到堵车时的感受是什么。

3、到汽油加油站问一问每天要消费多少汽油,了解城市里有多少个汽车加油站。

4、了解国家和政府对控制汽车噪音和尾气采取了哪些措施。

 

 

活动二    汽车污染大家谈

 

1、让学生汇报自己在调查中,了解到交通快速发展的同时,还存在如下问题:

汽车尾气的污染问题、汽车喇叭声产生的噪音污染问题、大量能源消耗和交通堵塞问题、公路多耕地减少等;

2、引导学生深入讨论这些问题对人们生活和生产带来了哪些影响,并举出具体事例。

3、引导学生出示一个城市汽车加油站的数据,算一算每天要消耗多少汽油,了解汽油的来源,从中知道能源是有限的,消耗后不能再生。

4、针对这些问题,国家、政府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举出一些具体的事例,也可出示相关的法律法规条文;

5、设想人们为了进一步解决发展交通带来的问题,开展“交通环保设计师”活动,设想还可以采取哪些办法。

 

 

活动三    畅想绿色交通

 

1、教师通过图片展示磁悬浮列车,并介绍相关知识。

2、教师进一步发问学生:

大家想了解磁悬列车的什么方面的知识呢?

学生自由发言,大胆提出问题。

教师可将学生的问题记下来。

3、师生共同探究“为什么说磁悬浮列车是绿色交通工具?

”。

4、学生通过绘画、作文等方式设计、畅想绿色交通(交通工具、交通设施等)。

 

 

 

 

 

 

 

第四单元    通信与生活

 

第一课    通信连万家

 

教学目的:

1.使学生通过了解一些具体的通信手段知道什么是通信。

2.使学生懂得在现代社会生活中人们之间的相互交往离不开通信。

教学重难点:

本课重点是使学生知道什么是“通信”及一些具体的通信手段。

难点是通信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教具准备:

学生订阅的报刊、信件、电报单、生日贺卡、半导体收音机、儿童玩具电话机、儿童玩具无线电对讲机等。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同学们,我们地球上的人类是生活在一个大的社会生活环境中的。

在这个大的社会生活环境中,有与我们生活紧密相关的各行各业。

在前面的两个单元里我们了解了农业与我们社会生活的关系,交通运输与我们社会生活的关系。

今天我们就再来了解一下,通信与我们社会生活的关系。

教师:

在我们现代社会生活中,我们每天都要有许多的事情告诉别人,或是别人有事情或信息告诉我们。

有些事情是可以亲自面谈的,可是有些事情由于路途遥远或是时间的原因无法面谈。

这就需要利用通信手段来解决。

我们打个电话、写封信或拍封电报,这就是通信——“就是把信息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

教师:

你们知道常见的通信方式都有哪些吗?

学生:

(学生讨论)寄送信件、发行报刊、打电话、拍电报、听无线电收音机广播、看电视……。

教师:

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新的通信方式不断地走入我们的社会生活,像传真。

卫星通信、电视电话等。

教师:

(把报刊、杂志、信件、贺卡、明信片等展示给同学们)你们都经常阅读什么报纸,订阅哪些杂志,收到过别人寄来的信件和贺卡吗?

学生:

《人民日报》——可以知道很多国内外大事;

  《广播节目报》——可以了解到广播电台和电视台播送的节目内容;

  《中国少年报》——可以了解到全国小学生的各种活动。

教师:

我们通过阅读报纸、杂志,可以了解到很多新闻和国内外大事,可以增长很多的知识,互赠贺卡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友谊。

教师:

(手持半导体收音机)你们每天都听无线电广播吗?

收音机里每天都播送什么内容?

学生:

少儿节目、天气预报、新闻与报纸摘要……

教师:

每天看电视,最爱看什么节目?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

听广播、看电视、打电话、拍电报这也是通信,此外还有我们平时接触不多的传真等。

教师:

观察图中都是什么通信方式。

学生:

(看图叙述。

教师:

同学们,你们想象一下,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如果没有这些通信设施,将会是怎样的呢?

学生:

(讨论)略。

教师:

我们现代社会生活是离不开通信的。

我们通过这些现代化的通信工具,可以非常快地看到、听到全国的和世界各地的新闻。

有的当时就可以听到、看到。

你们可以举一点这方面的例子吗?

学生:

卫星转播的奥运会、亚运会、各种大型体育比赛。

教师:

现代化的通信技术好像把地球都缩小了,好像把我们和遥远地方的距离都缩短了。

我们是“在通信中了解社会”了。

教师:

在通信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些什么呢?

 (遵守相关法律)

教师依据板书归纳总结全课,巩固知识。

 

板书设计:

    一、传递信息就是通信

    二、现代生活离不开通信

    信件、报纸、电话、电和广播、电讯……

三、在通信中也要遵守法律

 

 

 

 

 

第二课    从烽火台到互联网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古代通信的主要方式和特点;知道近代以来通信的主要种类和特点。

2、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小结的主要内容,并能有条理的表达大意的能力。

3、向学生渗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使学生初步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教学重难点:

1、古代通信的特点和方式

2、古代通信到近代以来的通信变化即如何体现“发展”。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教师出示图片一,提问:

画面反映了什么内容?

(提示:

烽火狼烟)。

2.教师出示图片二,播放录音,提问:

你听到了什么?

画面反映的又是什么内容?

(提问:

电波或电信号的声音,反映信息传递的快速。

3.讲述:

以上两组图片反映了通信在人类社会中的变化。

导入新课。

(二)新课传授:

讨论交流:

①古代通信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②除了烽火狼烟之外,古代还有哪些通信手段?

第一,   古代的通信方式为依靠人力、畜力传递信件实物的邮政通信。

第二,擂鼓传信和飞鸽传书。

(教师追加提问“擂鼓传信传递什么信息,飞鸽传书又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

“古代通信的特点是什么?

教师:

燃起烽火点燃狼烟这是我们祖先创造的当时社会最为快捷的通信方法,可以说是现代预警信号的前身。

那么在我国还有哪些传递信息的方法。

在国外,古代的人们又是怎样进行通信的?

提示从通信工具、业务种类、传递的速度与数量、传递的内容四方面进行。

教师小结过渡:

古代通信靠人力、畜力完成传递速度慢、数量少。

传递的主要信函等实物没有民间的通信,多是官方通信,那么近代以来通信出现了哪些变化?

 出示不同年代通信速度对照表,学生讨论。

(三)探究活动:

1.过去的电话什么样子,有什么用途?

今天出现了哪些电话,有什么用途?

2.学生发言,教师根据回答进行归纳。

3.师生共同总结:

过去的电话有话筒(听筒)、话机、话线、电线、很笨重,不能携带。

只能听到声音。

现在,有录音电话,电话有录音机的功能;可视电话,在打电话时能够看到地方,听到声音,拉近了打电话人的距离;传真电话有传真机的功能;电话现在可装分机;无线移动电话、携带方便,可打电话、发收短消息、存储信息、照相等多种功能,科学技术的发展丰富了人们的社会生活。

4.师生畅想未来的通信还会有哪些变化。

 

 

第三课    小窗口大世界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到什么是大众传媒,以及大众媒体的种类; 

2、使学生知道通过大众媒体这个小窗口,可以了解神奇多彩的大千世界; 

3、了解传媒对个人学习与生活的重要意义,要学会如何安全、有效、合理地使用各种媒体,学会从电视、书籍、杂志、网络等媒体中获取有益的知识和信息。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

 

1、班级学生自由组合成4人一组的学习小组,利用课下时间查找有关传媒概念的资料。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了解电视、广播、书报、广告、杂志、网络等媒体在生活中的运用,了解这些媒体的作用,并查阅相关媒体资料。

 

3、将学习小组收集的资料以各种形式在课前整理消化,以备课上交流。

 

教师准备:

 

1、摸底调查,知道学生对各种媒体的认知水平和了解程度,以及学生对电视节目的喜好。

 

2、收集各类传媒的资料,了解学生信息的来源。

 

3、提供搜索资料的门户网站。

 

4、春节晚会《千手观音》片断、歌曲《老鼠爱大米》、可口可乐广告图片及广告歌曲等传媒资料。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阶梯攻关。

师:

小小窗口感知大千世界,了解传媒,感受精彩,今天老师将同学们一起聊一聊有关大众传媒的话题。

教师出示课前阶梯攻关目标:

 

1、什么是大众传媒?

 

2、生活中有那些我们熟悉的媒体?

(要求各学习小组根据自己组的调查结果写出所知道传媒的种类,越多越好) 

学习小组根据预习情况选择不同难度进行知识攻关。

 

(二)组内合作,回忆经验。

 

1、师:

下面进入生活测试目标,生活测试目标主要是要考察同学们的观察力,以及生活实践能力,在回答问题的时候,没有固定答案,但是要求同学们回答过程中,必须要联系自已的生活实践做答,下面每个学习小组有20秒钟时间选择决定自己的测题选项。

 

2、学生选择不同生活测试题,小组合作,回忆生活经验,回答问题。

 

(三)广谈体验,争论疑义。

 

教师从三个不同角度让学生了解媒体的传播,以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1、播放网络流行歌曲《老鼠爱大米》,师提出问题:

请问这段音乐你最早是在什么地方听到的?

你能说出这首歌最初是通过哪种传媒来进行推广的?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回答,教师小结) 

2、教师提出有关广告、电视、网络等媒体的问题,学习小组合作解答。

 

3、学生总结媒体在生活中的作用。

 

(四)课内调查,归纳整理。

 

1、师:

现在无论广播电视,还是书刊网络,各种媒体都和我们的生活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在多姿多彩的媒体世界中,哪些报纸、杂志、电台、电视台的节目受到大家欢迎呢?

让我们做个课堂小调查吧。

 

2、学习小组调查同学们喜欢的电视广播节目类型、报刊书籍类型,有学习小组组长负责填表。

3、学生自由总结自己喜欢此类型媒体的原因。

 

(五)交流生活,解决问题 。

1、师:

随着大众媒体的普及,看电视、报纸、听广播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我们是怎样利用身边的媒体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呢,让我们进入今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