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高考补习学校届高三元旦月考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745904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03.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高考补习学校届高三元旦月考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高考补习学校届高三元旦月考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高考补习学校届高三元旦月考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高考补习学校届高三元旦月考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高考补习学校届高三元旦月考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高考补习学校届高三元旦月考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高考补习学校届高三元旦月考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高考补习学校届高三元旦月考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高考补习学校届高三元旦月考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高考补习学校届高三元旦月考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高考补习学校届高三元旦月考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高考补习学校届高三元旦月考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高考补习学校届高三元旦月考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高考补习学校届高三元旦月考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高考补习学校届高三元旦月考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高考补习学校届高三元旦月考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高考补习学校届高三元旦月考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高考补习学校届高三元旦月考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高考补习学校届高三元旦月考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

《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高考补习学校届高三元旦月考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高考补习学校届高三元旦月考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高考补习学校届高三元旦月考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

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高考补习学校届高三元旦月考化学试题含答案

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高考补习学校2016届高三化学元旦月考试题

2015/12/29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

H1C12N14Na23Al27S32Cl35.5K39Ca40V51Cr52Mn55Fe56Cu64Zn65Br80Ba137

第Ⅰ卷(选择题共54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

1纯净物X、Y、Z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X可能是金属铜

B.Y不可能是氢气

C.Z可能是氯化钠

D.Z可能是三氧化硫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1)物质之间的转化;

(2)物质转化时的反应条件和产物的判断确认。

【解析】选A。

2下列物质组合中,既能和酸反应又能和碱反应的化合物共有几种()

A、3  B、4   C、5 D、6

【解析】 NaHSO3为弱酸的酸式盐既能和强酸反应又能和碱反应,Al2O3、Al(OH)3、Al三个为典型的两性物质也既能和酸反应又能和碱反应,但是Al为单质.(NH4)2CO3为弱酸弱碱盐也既能和酸反应又能和碱反应,Al2(SO4)3只能和碱反应。

【答案】B

3下列反应中的氨与反应

中的氨作用相同的是()

【解析】由4NH3+5O2=4NO+6H2O可知,氨的作用是还原剂,故选B。

【答案】B

4将一定量的Cl2通入一定浓度的苛性钾溶液中,两者恰好完全反应(已知反应过程放

热),生成物中有三种含氯元素的离子,其中

两种离子的物质的量(n)与反应时间(t)的变化示意图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0.21mol

的生成可能是由于温度升高引起的

C、苛性钾溶液中KOH的质量是16.8g

D、一定有3.36L氯气参加反应

【解析】考查氧化还原反应基本规律。

生成0.03molClO3-和0.06molClO-共失电子为0.03×5+0.06×1=0.21mol,所以有0.21molCl-生成。

参加反应的氯气为0.15mol,参加反应的KOH的物质的量为0.03mol。

D中氯气的状态未知故错误。

【答案】D

5对于合成氨反应,达到平衡后,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对正反应的反应速率影响更大

B.增大压强,对正反应的反应速率影响更大

C.减小反应物浓度,对逆反应的反应速率影响更大

D.加入催化剂,对逆反应的反应速率影响更大

【答案】B

6下列措施能明显增大原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的是()

A.Na与水反应时增大水的用量

B.将稀H2SO4改为98%的浓H2SO4与Zn反应制取H2

C.在H2SO4与NaOH两溶液反应时,增大压强

D.恒温恒容条件下,在工业合成氨反应中,增加氮气的量

【答案】D

7在一个不传热的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mA(g)+nB(g)

pC(g)+qQ(g)当m、n、p、q为任意整数时,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①体系的压强不再改变②体系的温度不再改变 ③各组分的浓度不再改变④各组分的质量分数不再改变 ⑤反应速率v(A):

v(B):

v(C):

v(D)=m:

n:

p:

q⑥单位时间内mmolA断键反应,同时pmolC也断键反应

 A.③④⑤⑥   B.②③④⑥ C.①③④⑤   D.①③④⑥

【答案】B

8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

A(g)+3B(g)

2C(g),有关下列图像说法的不正确的是()

A.依据图a可判断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B.在图b中,虚线可表示使用了催化剂

C.若正反应的△H<0,图c可表示升高温度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由图d中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可推知正反应的△H>0

【答案】D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H2O2分解产生1molO2,理论上转移的电子数约为4×6.02×1023

B.室温下,pH=3的CH3COOH溶液与pH=1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pH>7

C.钢铁水闸可用牺牲阳极或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防止其腐蚀

D.一定条件下反应N2+3H2

2NH3达到平衡时,3v正(H2)=2v逆(NH3)

【解析】选C

10.汽车上的催化转化器可将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转化成无毒物质,反应为:

2NO(g)+2CO(g)

N2(g)+2CO2(g)∆H=-akJ/mol(a>0)

在某温度时,用气体传感器测得不同时间的NO和CO浓度如下表:

时间/s

0

1

2

3

4

5

c(NO)/10-4mol·L-1

10.0

4.05

2.50

1.60

1.00

1.00

c(CO)/10-3mol·L-1

3.60

3.05

2.85

2.76

2.70

2.70

经分析,得出结论不正确的是()

A.2~3 s间的平均反应速率v(NO)=9×10-5mol/(L·s)

B.催化转化器对废气的转化速率在夏季时比冬季时高

C.若该催化转化器气舱容积为2 L,则达到平衡时反应放出热量1.8aJ

D.该温度下,此反应的平衡常数K=5000

【答案】C

11.在一定条件下,红棕色的NO2可以发生如下反

应:

2NO2(g)

2NO(g)+O2(g)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恒温恒容,充入N02气体,其转化率增大

B.加压,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混合气体颜色变深

C.若平衡常数增大,则可能是升高了温度或减小了体系的压强

D.当2v正(NO)=v逆(O2)时,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答案】B

12.下列操作或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1)除杂的原则是除去旧杂质不能引入新杂质;

(2)金属在弱酸性、中性、碱性条件下能发生吸氧腐蚀。

【解析】选C。

 

13.锌铜原电池装置如图所示,其中阳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阳离子和水分子通过,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铜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B.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甲池的c(S

)减小

C.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乙池溶液的总质量增加

D.阴阳离子分别通过交换膜向负极和正极移动,保持溶液中电荷平衡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1)锌铜原电池的反应原理为Zn+Cu2+

Zn2++Cu。

(2)明确阳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阳离子和水分子通过,不允许阴离子通过。

【解析】选C。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稀醋酸中加入少量醋酸钠能增大醋酸的电离程度

B.25℃时,等体积等浓度的硝酸与氨水混合后,溶液pH=7

C.25℃时,0.1mol·L-1的硫化氢溶液比等浓度的硫化钠溶液的导电能力弱

D.0.1molAgCl和0.1molAgI混合后加入1L水中,所得溶液中c(Cl-)=c(I-)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1)同离子效应会抑制弱酸的电离;

(2)阴、阳离子个数相同的难溶电解质可以通过比较Ksp直接比较溶解度大小。

【解析】选C。

15.下列曲线中,可以描述乙酸(甲,Ka=1.8×10-5)和一氯乙酸(乙,Ka=1.4×10-3)在水中的电离度与浓度关系的是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1)弱电解质的电离与浓度的关系;

(2)弱电解质的电离常数与溶液酸碱性的强弱关系。

【解析】选B。

16.一定温度下,水溶液中H+和OH-的浓度变化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可能引起由c向b的变化

B.该温度下,水的离子积常数为1.0×10-13

C.该温度下,加入FeCl3可能引起由b向a的变化

D.该温度下,稀释溶液可能引起由c向d的变化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需注意以下两点:

(1)注意提取图象信息;

(2)注意水的离子积常数的影响因素。

【解析】选C。

升高温度,水的离子积常数会变大,变化后不会还在曲线上,A不正确;根据水的离子积常数的计算公式,结合b点的数据可得水的离子积常数为1.0×10-14,B不正确;加入FeCl3,三价铁离子水解会促进水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导致氢离子浓度变大,氢氧根离子浓度减小,C正确;温度不变的情况下,稀释不会改变水的离子积常数,应在曲线上进行移动,D不正确。

17.在体积均为1.0L的两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足量的相同的碳粉,再分别加入0.1molCO2和0.2molCO2,在不同温度下反应CO2(g)+C(s)

2CO(g)达到平衡,平衡时CO2的物质的量浓度c(CO2)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图中Ⅰ、Ⅱ、Ⅲ点均处于曲线上)。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CO2(g)+C(s)

2CO(g)的ΔS>0、ΔH<0

B.体系的总压强p总:

p总(状态Ⅱ)>2p总(状态Ⅰ)

C.体系中c(CO):

c(CO,状态Ⅱ)>2c(CO,状态Ⅲ)

D.逆反应速率v逆:

v逆(状态Ⅰ)>v逆(状态Ⅲ)

【解析】选B、。

C和CO2反应是吸热反应,ΔH>0,A项错误;点Ⅰ所在的曲线是通入0.1molCO2,点Ⅱ所在的曲线是通入0.2molCO2,状态Ⅱ可以看作先通

0.1molCO2,此时的压强相等,再通入0.1molCO2,假如平衡不移动,此时的压强等于2倍p总(状态Ⅰ),但要求CO2的浓度相等,应对其加热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气体物质的量增加,因此p总(状态Ⅱ)>2p总(状态Ⅰ),B项正确;状态Ⅱ可以看作先通0.1molCO2,此时两者CO的浓度相等,再通入0.1molCO2,假如平衡不移动,c(CO,状态Ⅱ)=2c(CO,状态Ⅲ),但再充入CO2,相当于增大压强,平衡左移,消耗CO,因此c(CO,状态Ⅱ)<2c(CO,状态Ⅲ),C项正确;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v逆(状态Ⅰ)

18.某同学采用硫铁矿焙烧取硫后的烧渣(主要成分为Fe2O3、SiO2、Al2O3,不考虑其他杂质)制备七水合硫酸亚铁(FeSO4·7H2O),设计了如下流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溶解烧渣选用足量硫酸,试剂X选用铁粉

B.固体1中一定含有SiO2,控制pH是为了使Al3+转化为Al(OH)3,进入固体2

C.从溶液2得到FeSO4·7H2O产品的过程中,须控制条件防止其氧化和分解

D.若改变方案,在溶液1中直接加NaOH至过量,得到的沉淀用硫酸溶解,其溶液经结晶分离也可得到FeSO4·7H2O

【解析】选D。

烧渣(主要成分Fe2O3、Al2O3、SiO2)用酸溶解后要制取七水合硫酸亚铁,所以加入的酸应为硫酸,溶解后的溶液1中含有Fe3+、Al3+,要把Fe3+转化为Fe2+,应该加入还原性铁粉,A项正确;烧渣用足量硫酸溶解后,SiO2与硫酸不反应,固体1中一定有SiO2,向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控制pH的目的是使Al3+沉淀,而Fe2+不沉淀,B项正确;制取FeSO4·7H2O的过程中,由于Fe2+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并且易水解,所以要控制条件,C项正确;向溶液1中直接加入NaOH溶液,不加铁粉,得到的是Fe(OH)2沉淀,但Fe(OH)2不稳定,很容易被氧化成Fe(OH)3沉淀,导致最后制得的产品不纯,混有较多的杂质Fe2(SO4)3,D项错误。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6分)

二、非选择题

19.(6分)一定条件下,体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SiF4(g)+2H2O(g)

SiO2(s)+4HF(g)ΔH=+148.9kJ·mol-1

(1)下列各项中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化学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v消耗(SiF4)=4v生成(HF)

b.容器内气体压强不再变化

c.容器内气体的总质量不再变化

d.HF的体积分数不再变化

(2)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如下表(表中t2>t1)所示。

反应时间/min

n(SiF4)/mol

n(H2O)/mol

0

1.20

2.40

t1

0.80

a

t2

b

1.60

通过a或b的值及化学平衡原理说明t1时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溶液C.KSCN溶液

(3)第Ⅲ步加FeCO3调溶液pH到5.8左右,然后在第Ⅳ步通入空气使溶液pH降到5.2,此时Fe2+不沉淀,滤液中铝、硅杂质被除尽。

通入空气引起溶液pH降低的原因是  。

(4)FeSO4可转化为FeCO3,FeCO3在空气中加热反应可制得铁系氧化物材料。

已知25℃,101kPa时:

4Fe(s)+3O2(g)

2Fe2O3(s)ΔH=-1648kJ·mol-1

C(s)+O2(g)

CO2(g) ΔH=-393kJ·mol-1

2Fe(s)+2C(s)+3O2(g)

2FeCO3(s)ΔH=-1480kJ·mol-1

FeCO3在空气中加热反应生成Fe2O3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

(5)FeSO4在一定条件下可制得FeS2(二硫化亚铁)纳米材料。

该材料可用于制造高容量锂电池,电池放电时的总反应为4Li+FeS2

Fe+2Li2S,正极反应式是 。

(6)假如烧渣中的铁全部视为Fe2O3,其含量为50%。

将akg质量分数为b%的硫酸加入ckg烧渣中浸取,铁的浸取率为96%,其他杂质浸出消耗的硫酸以及调pH后溶液呈微酸性所残留的硫酸忽略不计。

按上述流程,第Ⅲ步应加入

FeCO3  _____________  kg。

(不需计算,写出表达式即可)

答案:

(1)Fe2O3+6H+

2Fe3++3H2O

(2)C

(3)Fe2+被氧化为Fe3+,Fe3+水解产生H+

(4)4FeCO3(s)+O2(g)

2Fe2O3(s)+4CO2(g)ΔH=-260kJ·mol-1

(5)FeS2+4e-

Fe+2S2-或FeS2+4Li++4e-

Fe+2Li2S

(6)0.0118ab-0.646c(

)×116kg

21.(8分)捕碳技术(主要指捕获CO2)在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目前NH3和(NH4)2CO3已经被用作工业捕碳剂,它们与CO2可发生可逆反应:

反应Ⅰ:

2NH3(l)+H2O(l)+CO2(g)

(NH4)2CO3(aq)ΔH1

反应Ⅱ:

NH3(l)+H2O(l)+CO2(g)

NH4HCO3(aq)ΔH2

反应Ⅲ:

(NH4)2CO3(aq)+H2O(l)+CO2(g)

2NH4HCO3(aq) ΔH3

请回答下列问题:

(1)ΔH3与ΔH1、ΔH2之间的关系是:

ΔH3=________。

(2)为研究温度对(NH4)2CO3捕获CO2效率的影响,在某温度T1下,将一定量的(NH4)2CO3溶液置于密闭容器中,并充入一定量的CO2气体(用氮气作为稀释剂),在t时刻,测得容器中CO2气体的浓度。

然后分别在温度为T2、T3、T4、T5下,保持其它初始实验条件不变,重复上述实验,经过相同时间测得CO2气体浓度,得到趋势图(见图1)。

则:

①ΔH3________0(填“>”、“=”或“<”)。

②在T1~T2及T4~T5二个温度区间,容器内CO2气体浓度呈现如图1所示的变化趋势,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反应Ⅲ在温度为T1时,溶液pH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曲线如图2所示。

当时间到达t1时,将该反应体系温度迅速上升到T2,并维持该温度。

请在该图中画出t1时刻后溶液的pH变化总趋势曲线。

(3)利用反应Ⅲ捕获CO2,在(NH4)2CO3初始浓度和体积确定的情况下,提高CO2吸收量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2个)。

解析:

(1)根据题中三个反应,反应Ⅲ=反应Ⅱ×2-反应Ⅰ,因此ΔH3=2ΔH2-ΔH1。

(2)在题干图1中CO2的浓度存在最低点,说明在T1~T2区间,反应未达到化学平衡,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CO2被捕捉的量增加,剩余CO2的浓度减小;在T3温度下,到t时刻,反应已达平衡状态。

T4~T5区间,反应已达化学平衡,升高温度剩余CO2的浓度增大,即升高温度,反应Ⅲ平衡向左移动,因此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即ΔH3<0。

③反应Ⅲ在温度T1条件下达到化学平衡状态,迅速升高温度到T2,这一瞬间溶液的pH不变。

升高温度,平衡向左移动,溶液中NH4HCO3浓度减小,(NH4)2CO3浓度增大,则溶液碱性增强,pH增大,一段时间后达到新的化学平衡,溶液的pH不再发生变化。

(3)对于反应Ⅲ的化学平衡,要提高CO2的吸收量,即使平衡向右移动,也可通过增大压强、降低温度等方法来实现。

答案:

(1)2ΔH2-ΔH1

(2)①< ②T1~T2区间,化学反应未达到平衡,温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快,所以CO2被捕获的量随温度升高而提高。

T4~T5区间,化学反应已达到平衡,由于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所以不利于CO2捕获

(3)降低温度、增加CO2浓度

 

22.(8分)

(1)已知:

①CO(g)+2H2(g)

CH3OH(g)△Hl=-91kJ·mol-l

②2CH3OH(g)

CH3OCH3(g)+H2O(g)△H2=-24kJ·mol-1

③CO(g)+H2O(g)

CO2(g)+H2(g)△H3=-41kJ·mol-l

且三个反应的平衡常数依次为K1、K2、K3

则反应3CO(g)+3H2(g)CH3OCH3(g)+CO2(g)△H=______

化学平衡常数K=(用含K1、K2、K3的代数式表示)。

(2)写出反应②2CH3OH(g)

CH3OCH3(g)+H2O(g)平衡常数的表达式

Kc=

若在某温度下的平衡常数Kc=400。

此温度下,在密闭容器中加入CH3OH,反应到某时刻测得各组分的浓度如下:

物质

CH3OH

CH3OCH3

H2O

c/mol·L-1

0.44

0.60

0.60

此时,v(正)_____v(逆)(填“>”、“<”或“=”)。

【答案】

(1)-247KJ·mol-1   K12·K2·K3

(2)Kc=C(CH3OCH3)•C(H2O)/C2(CH3OH)>

考点:

化学平衡理论基础涉及热化学反应与盖斯定律、化学平衡常数及平衡移动方向判断

23.(12分)二氧化氯(ClO2,黄绿色易溶于水的气体)是高效、低毒的消毒剂。

回答下列问题:

(1)工业上可用KClO3与Na2SO3在H2SO4存在下制得ClO2,该反应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    。

(2)实验室用NH4Cl、盐酸、NaClO2(亚氯酸钠)为原料,通过以下过程制备ClO2:

①电解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溶液X中大量存在的阴离子有            。

③除去ClO2中的NH3可选用的试剂是    (填标号)。

a.水 b.碱石灰

c.浓硫酸   d.饱和食盐水

(3)用下图装置可以测定混合气中ClO2的含量:

Ⅰ.在锥形瓶中加入足量的碘化钾,用50mL水溶解后,再加入3mL稀硫酸;

Ⅱ.在玻璃液封装置中加入水,使液面没过玻璃液封管的管口;

Ⅲ.将一定量的混合气体通入锥形瓶中吸收;

Ⅳ.将玻璃液封装置中的水倒入锥形瓶中;

Ⅴ.用0.1000mol·L-1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锥形瓶中的溶液(I2+2S2

2I-+S4

),指示剂显示终点时共用去20.00mL硫代硫酸钠溶液。

在此过程中:

①锥形瓶内ClO2与碘化钾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②玻璃液封装置的作用是                。

③Ⅴ中加入的指示剂通常为    ,滴定至终点的现象是             。

④测得混合气中ClO2的质量为    g。

(4)用ClO2处理过的饮用水会含有一定量的亚氯酸盐。

若要除去超标的亚氯酸盐,下列物质最适宜的是          (填标号)。

a.明矾  b.碘化钾

c.盐酸d.硫酸亚铁

答案:

(1)2∶1(2分)

(2)①NH4Cl+2HCl

3H2↑+NCl3(2分)

②Cl-、OH- ③c

(3)①2ClO2+10I-+8H+

2Cl-+5I2+4H2O

②吸收残余的二氧化氯气体

③淀粉溶液 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溶液颜色不再改变

④0.02700

(4)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