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实验内容.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746517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465.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实验内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实验内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实验内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实验内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实验内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实验内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实验内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实验内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实验内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实验内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实验内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实验内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实验内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实验内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实验内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实验内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实验内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实验内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实验内容.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实验内容.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实验内容.docx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实验内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实验内容.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实验内容.docx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实验内容

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

必修一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

粗盐的提纯和验纯、蒸馏和萃取(水、碘)

第二节

配制NaCl溶液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

第二节

离子反应实验(CuSO4、NaCl、BaCl2、NaCO3、NaOH溶液)

第三节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

钠的性质实验、铝和NaOH反应实验

第二节

金属氧化物与盐酸反应、Fe(OH)3生成实验、Al(OH)3两性实验、焰色反应

第三节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

Na2SiO3性质实验

第二节

氯气与氢气反应、氯水漂白作用、氯离子检验

第三节

SO2性质实验

第四节

浓硫酸与铜反应、氨水喷泉实验

必修二

第一章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率

第一节

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第二节

“科学探究:

钾、钠、镁活拨性比较”

第三节

钠与氯气反应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

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HCl+Al、Ba(OH)2+NH4Cl、HCl+NaOH)

第二节

铜锌原电池

第三节

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因素(H2O2、FeCl3)、化学反应限度实验(CaCL2、Na2SO4、Na2CO3)

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

“科学探究:

甲烷的取代反应”

第二节

“科学探究:

乙烯的制取及性质实验”、苯的性质实验

第三节

乙醇与钠的反应、乙醇燃烧、乙醇酯化

第四节

糖和蛋白质特征反应

第四章

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铝热反应、海带中碘元素检测

第二节

 

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实验(必修1)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实验1-1】

实验内容:

步 骤

现 象

 

(1)溶解:

称取约4g粗盐加到盛有约12mL水的烧杯中,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直至粗盐不再溶解为止

 固体食盐逐渐溶解而减少,食盐水略显浑浊

 

(2)过滤:

将烧杯中的液体沿玻璃棒倒入过滤器中,过滤器中的液面不能超过滤纸的边缘。

若滤液浑浊,再过滤一次

 不溶物留在滤纸上,液体渗过滤纸,沿漏斗颈流入另一个烧杯中

 (3)蒸发:

将滤液倒入蒸发皿中,然后用酒精灯加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溶液,待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

 水分蒸发,逐渐析出固体

思考分析:

仅通过溶解、过滤、蒸发得到的固体仍然是不纯的食盐,因为从海水晒制的粗盐中除含有不溶于水的泥沙等杂质外,还含有可溶性的CaCl2、MgCl2及一些硫酸盐,这些杂质也被溶解,且过滤时进入滤液。

检验这些离子存在的方法,可从分析它们盐在水中的溶解性得出。

大多数硫酸盐都溶于水,而硫酸钡不溶于水,所以可用BaCl2溶液来检验硫酸盐。

但钡盐除BaSO4外,还有BaCO3等,BaSO4不溶于稀盐酸,BaCO3等溶于稀盐酸。

所以,检验硫酸盐时应先加入稀盐酸,再加入BaCl2溶液,若产生的沉淀不溶于稀盐酸,则存在硫酸盐。

同理,可用Na2CO3溶液检验CaCl2,用NaOH溶液检验MgCl2。

【实验1-2】

实验内容:

取【实验1-1】得到的盐约0.5克放入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约2ml水配成溶液,先滴入几滴稀硝酸使溶液酸化,然后向试管中滴入几滴BaCl2(氯化钡)溶液。

观察现象。

思考分析:

在进行物质检验时,一般先对试样的外观进行观察,确定其颜色、状态、气味等,然后准备试样进行检验。

当试样是固体时,一般应将固体试样溶解,观察溶解后溶液的颜色、在溶解过程中有无气体产生、有无沉淀生成以及沉淀的颜色等。

如需要加鉴别试剂检验时,应从溶液中取出一小部分,再滴加几滴试剂进行检验,观察现象。

检验硫酸根离子所用的试剂是BaCl2溶液、稀盐酸(或稀硝酸)。

加入顺序可先加酸、再加BaCl2溶液,也可先加BaCl2溶液、再加酸。

实验现象:

若先加酸、再加BaCl2溶液,则有白色沉淀生成即说明有SO42-存在;若先加BaCl2溶液、再加酸,应是有白色沉淀生成,加酸后沉淀不溶解证明含有SO42-。

 

【实验1-3】

实验内容:

实验

现象

1.在试管中加入少量自来水,滴入几滴AgNO3溶液和几滴稀硝酸。

2.在烧杯中加入约1/3体积的自来水,再加入几粒沸石(或碎瓷片),按图1-4连接好装置,向冷凝管中通入冷却水。

加热烧瓶,弃去开始馏出的部分液体,用锥形瓶收集约10ml液体,停止加热。

3.取少量蒸馏出的液体加入试管中,然后加入几滴AgNO3溶液和几滴稀硝酸。

(得到的液体中有Cl-吗?

图1-4

思考分析:

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目的是通过蒸馏除去水中的杂质。

所以,本实验的设计是,先检验自来水中含有氯离子,然后将自来水蒸馏,再检验所得的蒸馏水中是否含有氯离子。

若蒸馏后的水中检验不出氯离子,则说明自来水中的氯离子已通过蒸馏除去。

由于【实验1-1】、【实验1-2】只介绍了SO42-的检验(讨论了Ca2+、Mg2+的检验),在做此实验前应先讨论实验的目的、氯离子的检验方法和蒸馏装置特点,再进行实验。

实验中各步的现象可参照下表:

实 验

现 象

(1)自来水中氯离子的检验

加AgNO3溶液后有白色沉淀,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2)蒸馏,制蒸馏水

加热,烧瓶中水温升高至100℃后沸腾。

在锥形瓶中收集到蒸馏水。

(3)检验蒸馏水中是否含有氯离子

加AgNO3溶液和稀硝酸,蒸馏水中无沉淀。

 

【实验1-4】

实验内容:

(1)用量筒量取10ml碘的饱和水溶液,倒入分液漏斗,然后再注入4ml四氯化碳,盖好玻璃塞;

(2)用右手压住分液漏斗口部,左手握住活塞部分,把分液漏斗上倒转过来用力振荡;

(3)将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上,静置。

(4)待液体分层后,将分液漏斗上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或小孔)对准漏斗上的小孔,再将分页漏斗下面的活塞打开,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

思考分析:

实验前介绍萃取的原理和萃取、分液的专用仪器──分液漏斗;讲清加萃取剂、用力振荡、分液前打开玻璃塞、分液时控制活塞等操作的目的。

实验现象:

(1)加四氯化碳时,四氯化碳不溶于水,密度比水的大,在下层;

(2)用力振荡的目的是使水与四氯化碳充分混合;(3)静置后四氯化碳层变紫色,水层黄色变浅或接近无色。

【实验1-5】

实验内容:

配制100ml1。

00mol/LNaCl溶液。

(1)计算需要NaCl固体的质量;

(2)根据计算结果,称量NaCl固体;

(3)将称好的NaCl固体放入烧杯中,用适量蒸馏水溶解。

(4)将烧杯中的溶液注入容量瓶,并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2-3次,洗涤液也都注入容量瓶。

轻轻晃动容量瓶,使溶液混合均匀。

(5)将蒸馏水注入容量瓶,液面离容量瓶颈刻度线下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盖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思考分析:

(1)选用配制NaCl溶液,是因为NaCl价廉。

配制100mL,也是考虑所配的NaCl溶液用处不大,减少浪费。

目前有的学校条件比较好,配备了分析天平,可用分析天平来称量。

若用托盘天平,可向学生简单说明感量问题即可。

此实验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习配制溶液的方法和技能。

(2)教学中教师可以先演示,然后学生再进行实验。

(3)学生实验后可进行一些误差分析。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实验2-1】

实验内容:

实验

现象

1.向盛有5mlCuSO4溶液的试管里加入5ml稀NaCl溶液

2..向盛有5mlCuSO4溶液的试管里加入5mlBaCl2溶液

思考分析:

CuSO4溶液、NaCl溶液、BaCl2溶液的浓度选用0.1mol/L。

 

【实验2-2】

实验内容:

(1)向盛有5mlNaSO4溶液的试管里加入5mlBaCl2溶液,观察溶液的变化;

(2)向盛有5mlNaCO3溶液的试管里加入5ml盐酸,在试管口迅速套上一个气球,观察实验现象;

(3)向盛有5mlNaOH稀溶液的试管里加入几滴酚肽溶液,再用滴管向试管里慢慢滴入稀盐酸,至溶液恰好变色为止。

思考分析:

BaCl2溶液、Na2SO4溶液、Na2CO3溶液、NaOH溶液的浓度选用0.1mol/L。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实验3-1】

实验内容:

取一小块金属纳,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后,用刀切去一端的外皮,这时可以看到纳的真面目。

观察钠的表面的光泽和颜色。

新切开的钠的表面在空气中会不会发生变化?

思考分析:

切开金属钠前先观察钠的表面,以便与切后进行比较。

切割金属钠在玻璃片上进行,切口处可观察到银白色光泽,暴露在空气中很快变暗。

这一实验不仅说明钠具有金属光泽,而且还说明钠质软。

放置后钠表面变暗或久置生成一层厚的物质是氧化钠。

观察钠的金属光泽还可以用以下方法:

(1)取两支口径不同而长短适当的试管,一支试管较小,可以紧密地放到另一支试管里而不留下较多空隙。

先在口径较大的试管里注入1mL洁净的煤油,取金属钠一小块(黄豆大小),除去表面已经发生变化的部分,露出金属光泽,放入盛有煤油的试管里。

在试管底部缓缓加热,等钠熔化后,插入较小口径的试管,把钠压挤在两个试管之间,成为一个薄层,钠的颜色和光泽就清楚地显现出来。

然后在两支试管口间的缝隙涂上石蜡,以隔绝空气。

这样可使钠的光泽在较长的时间内不致消失。

(2)选取一根管壁较薄的玻璃管,用布包裹着玻璃管像使用钻孔器一样,慢慢地钻入大的钠块里,使管中填有一段银白色的金属钠。

用玻璃棒把钠推到管的中央,然后用蜡封好玻璃管的两端,样品可以长期保存和使用。

实验现象:

取出的金属钠表面有一灰黄色层,切开后的切口处露出银白色光泽。

切口在空气中露置一会儿,会逐渐变暗。

久置表面还会形成溶液,再变成白色粉末。

【实验3-2】

实验内容:

把小块钠放在坩锅上加热,有何现象?

思考分析:

1.钠的燃烧实验在坩埚里进行比较规范。

在石棉网上或蒸发皿里进行也比较安全,而且现象的能见度较大。

如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小烧杯,还可以看到烧杯壁上附着的淡黄色的Na2O2。

2.做此实验时应注意,钠开始燃烧后立即撤掉酒精灯。

实验现象:

可观察到钠先熔化后燃烧,燃烧时火焰呈黄色,最后留下的固体呈淡黄色。

 

【实验3-3】

实验内容:

在烧杯中加一些水,滴几滴酚肽溶液,然后把一小块钠放入水中。

思考分析:

1.钠与水的反应若在烧杯中进行,可让学生完成,但烧杯口上应盖一张塑料片,以防止钠反应时钠块或液体飞溅伤人。

应提示学生观察反应时钠所处的部位、形态、钠球的运动和大小变化情况、周围水雾的产生和发出的响声,以及溶液的颜色变化等。

如果教师演示,最好用玻璃水槽代替烧杯,用投影仪投影,以利于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2.可补充钠与水反应收集气体的实验,以验证反应生成的气体是氢气。

实验现象:

钠浮在水面,熔成小球并在液面上迅速游动;钠球周围有水雾,有时可能有火花,或伴有爆鸣声;钠球在反应中逐渐变小,最后消失;加有酚酞的溶液变成红色。

 

【实验3-4】

实验内容:

在2支小试管里分别加入5ml盐酸和5mlNaOH溶液,再分别放入一小段铝片。

观察实验现象。

过一段时间后将点燃的木条分别放在2支试管口,你看到什么现象?

思考分析:

若要检验铝分别与盐酸、NaOH溶液反应放出的气体是氢气,盐酸和NaOH溶液的浓度应稍偏大,如可用6mol/L的盐酸和30%的NaOH溶液,要保证氢气产生的一定速率和一定数量。

将点燃的木条放在试管口可观察到蓝色火焰,但不明亮,用爆鸣的检验方法成功率比较高。

铝片不宜太纯。

在反应中可观察到开始反应较慢,后来渐渐加快,这是因为开始时是铝表面的氧化膜先发生作用,氧化膜反应完以后才有H2产生,而且随着反应的进行,温度升高,反应速率也加快。

实验现象:

铝分别放入盐酸、NaOH溶液中有气泡产生,将点燃的木条放在试管口,可观察到蓝色火焰。

 

【实验3-5】

实验内容:

图3-12

在三支试管里分别装入少量MgO、Fe2O3、CuO粉末的试管中,加入盐酸,振荡。

思考分析:

结合图3-12,实验前和实验时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金属氧化物和与盐酸反应后生成溶液的颜色,加深对这几种金属氧化物和相应的盐溶液颜色的印象,并将观察到的现象填入表中。

金属氧化物与盐酸的反应速率与盐酸浓度有关。

一般盐酸浓度约为1mol/L比较适宜,溶解效果较好。

实验现象:

白色的MgO粉末溶于盐酸生成MgCl2无色溶液,红棕色的Fe2O3粉末溶于盐酸生成黄色的FeCl3溶液,黑色的CuO粉末溶于盐酸生成蓝绿色的CuCl2溶液。

 

【实验3-6】

实验内容:

在两支试管里分别加入少量FeCl3和FeSO4溶液,然后滴入NaOH溶液。

思考分析:

用吸有NaOH溶液的胶头滴管垂直从盛有FeCl3、FeSO4溶液的试管口滴入NaOH溶液,可以观察到FeSO4溶液中产生的沉淀迅速变化。

分析原因,然后再改进实验:

将吸有NaOH溶液的长滴管伸入到FeSO4溶液的液面下,挤出NaOH溶液,观察现象;或向盛有FeSO4溶液的试管里加入少量煤油,以隔绝空气,再将吸有NaOH溶液的长滴管伸入到FeSO4溶液的液面下,挤出NaOH溶液,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在FeCl3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生成红褐色的Fe(OH)3沉淀;在FeSO4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先生成白色絮状的Fe(OH)2,而后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的Fe(OH)3沉淀。

 

【实验3-7】

实验内容:

在试管里加入10ml0.5mol/LAl2(SO4)3溶液,滴加氨水,生成白色胶状物质。

继续滴加氨水,直到不再产生沉淀为止。

思考分析:

可让学生逐滴加入氨水,振荡,观察沉淀的生成、沉淀的胶状和沉淀量的增加,形成胶状沉淀的概念。

静置一会儿,观察沉淀沉降的情况,了解胶状沉淀的性质,为解释明矾能吸附色素和净水的原理埋下伏笔。

继续加氨水稍过量,沉淀不溶解,说明Al(OH)3不溶于弱碱。

在此基础上,可补充Al(OH)3吸附色素的实验。

实验现象:

在Al2(SO4)3溶液中滴加氨水有白色胶状沉淀生成。

 

【实验3-8】

实验内容:

将[实验3-7]制得的Al(OH)3沉淀分装在两支试管里,分别加入盐酸和NaOH溶液,边加边振荡,观察现象。

思考分析:

结合教科书分析反应产物,得出两性氢氧化物的概念。

实验现象:

Al(OH)3沉淀中加盐酸或NaOH溶液,沉淀都消失。

 

【实验3-9】

实验内容:

把焊在玻璃棒上的铂丝(或用光洁无锈的铁丝)放在酒精灯(最好用煤气灯)外焰里灼烧,直至与原来的火焰颜色相同为止。

用铂丝或铁丝蘸取碳酸钠溶液,在外焰上灼烧,观察火焰的颜色。

将铂丝或铁丝用盐酸洗净后,在外焰上灼烧直至没有颜色时,再蘸取碳酸钾做相同的实验,此时要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的颜色。

思考分析:

1.火源最好用喷灯、煤气灯,因酒精灯火焰略带黄色,喷灯的火焰温度高,而且无色。

2.做焰色反应实验前,铂丝(或无锈铁丝)应灼烧到无色。

也可先用盐酸清洗,再灼烧至无色。

3.做钾盐的焰色反应实验时,要透过蓝色钴玻璃片进行观察。

蓝色玻璃片能吸收黄光,能排除钠盐的干扰。

没有蓝色钴玻璃片,可用幻灯片涂上蓝色颜料代替。

一些改进实验:

(1)用甲醇配制金属盐溶液,装入喷雾器向火焰处喷射,焰色明显。

(2)将粉笔先吸足酒精,再点燃,在火焰上进行焰色反应实验,现象很明显。

实验现象:

焰色反应的颜色为:

钠盐呈黄色、钾盐呈紫色、钙盐呈砖红色、锶盐呈洋红色、铜盐呈绿色。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实验4-1】

实验内容:

在试管中加入3-5ml饱和NaSiO3溶液,滴入1-2滴酚肽溶液,再用胶头滴管逐滴加入稀盐酸,边加边振荡,至溶液红色变浅并接近消失时停止。

静置。

仔细观察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思考分析:

控制溶液混合物的酸碱性是制取硅酸凝胶的关键。

盐酸的浓度以6mol/L为宜。

在饱和Na2SiO3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呈红色。

逐滴加入稀盐酸,待溶液红色变浅并接近消失时,有透明的硅酸凝胶产生。

 

【实验4-2】

实验内容:

取两个小木条或者滤纸条,分别放入蒸馏水和饱和NaSiO3溶液中,使之充分吸湿、浸透,取出稍沥干(不再滴液)后,同时分别在酒精灯外焰点燃。

思考分析:

若无硅酸钠溶液,可用市售的水玻璃代替。

一定要使小木条或滤纸条反复浸透。

水浸过的滤纸或小木条,当水分蒸发后就燃烧。

硅酸钠溶液浸过的滤纸或小木条,当水分蒸发后不易燃烧(滤纸只起泡)。

 

【实验4-3】

实验内容:

在空气中点燃H2,然后把导管伸入盛满氯气的集气瓶中。

观察现象。

思考分析:

盛氯气的集气瓶要干燥。

瓶中的氯气要浓,为了防止氯气逸散,可在集气瓶口涂一点凡士林,使玻璃片与瓶口更密合。

因为这是第一个关于氯气性质的实验,实验时要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氯气的颜色(黄绿色),并注意氢气在空气里燃烧与在氯气里燃烧火焰的颜色是不同的。

 

【实验4-4】

实验内容:

将有色纸条或布条、有色花瓣放入盛有1/3容积新制氯水的广口瓶中,盖上玻璃片。

观察现象。

思考分析:

色布的颜色最好是自行染上的。

可取白纱布条,用红墨水染成红色,晾干备用。

【实验4-5】

实验内容:

将有色纸条或布条、有色花瓣放入盛满干燥氯气的集气瓶中,盖上玻璃片。

观察现象。

思考分析:

实验时所用氯气和有色布条一定要干燥。

为此,从气体发生器出来的气体要经过装有浓硫酸的洗气瓶,干布条要用临时烘干的。

建议增加一个氯气与水反应和氯气与碱反应的对比实验。

操作方法如下:

取两个装有氯气的集气瓶,先让学生观察氯气的颜色。

然后向一个瓶中注入少量水(约5mL),向另一个瓶中注入等体积的浓氢氧化钠溶液,振荡。

片刻后,对比瓶里氯气的颜色(注入碱液的瓶里黄绿色褪去,而注入水的瓶里的氯气的黄绿色变化不明显)。

 

【实验4-6】

实验内容:

在5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3ml稀盐酸、NaCl溶液、Na2CO3溶液、自来水、蒸馏水,然后各滴入几滴AgNO3溶液,观察现象。

然后再分别加入少量稀硝酸。

观察现象。

思考分析:

此实验中,地区不同,自来水中滴入AgNO3溶液的现象可能不同。

稀盐酸和NaCl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都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Na2CO3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稀硝酸,沉淀溶解,且放出气泡。

 

【实验4-7】

实验内容:

把盛有二氧化硫气体的试管倒立在水中,在水面下打开胶塞,观察试管内水面的上升。

待水面高度不再变化时,在水下用胶塞塞紧试管口,取出试管,用pH试纸测定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在试管里保留1/3的溶液,滴入1-2滴品红溶液,振荡,观察颜色变化。

加热试管,再观察。

在实验过程中,你是否闻到什么气味?

思考分析:

演示该实验时,应注意:

1.收集二氧化硫的试管要干燥,气体要收集满,否则液面上升不多,液体变色不明显。

2.可用亚硫酸钠与酸反应来制备二氧化硫。

3.品红溶液的质量分数不能太大,以0.01%左右为宜,并使溶液显酸性。

4.二氧化硫并不能漂白所有的有色物质,它只能漂白某些有色物质。

因此,应预先试验它的漂白效果。

 

【实验4-8】

实验内容:

在试管里加入2ml浓硫酸,用带导管和一个小孔的胶塞塞紧,从孔中插入一根铜丝,加热。

把放出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或紫色石蕊溶液中。

观察反应现象。

拔出铜丝,冷却后,把试管里的液体慢慢倒入盛有少量水的另一支试管里,观察溶液的颜色。

思考分析:

该实验只有在持续加热时,才有稳定的SO2气流。

反应完毕,冷却后,把试管里的液体慢慢倒入另一支盛有少量水的试管里,可观察到溶液呈现蓝色。

在做这个实验时,试管底部往往会出现黑色沉淀物,溶液也显得发黑,持续加热的时间长一些,颜色可变浅。

由于反应复杂,不宜过多介绍。

此实验也可稍作改进(如图4-1)。

改进后的实验可证明SO2的产生;证明SO2溶液为酸性;证明SO2不能漂白石蕊溶液;强调尾气处理的方法。

现象:

浓硫酸与铜在加热时能发生反应,放出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或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

反应后生成物的水溶液显蓝色。

图4-31

 

【实验4-9】

实验内容:

如图4-31,在干燥的圆底烧瓶里充满氨气,用带有玻璃管和滴管(滴管里预先吸入水)的塞子塞紧瓶口。

倒置烧瓶,使玻璃管插入盛有水的烧杯(预先在水里滴入少量酚肽溶液)。

轻轻挤压滴管,使少量水进入烧瓶。

观察并描述现象。

思考分析:

做此实验时应注意:

1.装置要密闭不漏气。

2.圆底烧瓶要干燥。

3.烧瓶里的氨气要充满。

实验中所用的氨气可用以下方法得到:

1.用NH4Cl与Ca(OH)2共热制氨气。

注意首先要检查Ca(OH)2是否变质〔长期存放的Ca(OH)2可能会部分变成CaCO3〕,最好用新制的Ca(OH)2。

为防止生成氨合物,Ca(OH)2要过量,NH4Cl与Ca(OH)2的质量比以5∶8为宜。

如果用(NH4)2SO4代替NH4Cl,则二者的质量比以1∶1为宜。

如果用粉末状的生石灰代替Ca(OH)2,制得的氨气比较干燥。

2.加热浓氨水制氨气。

在烧瓶中加入2~4mL浓氨水,加热即可得到氨气。

此法也可用于做喷泉实验。

3.在常温下,用浓氨水与固体烧碱混合制氨气。

方法是:

在分液漏斗中加入浓氨水,在锥形瓶中加入少量固体氢氧化钠(约一小药匙),按图4-2所示安装好装置。

将浓氨水慢慢滴入锥形瓶,待冒出较多的气泡时,用向下排气法收集氨气。

实验时要控制好浓氨水的滴入速度,分液漏斗的活塞不要开得太大,以免产生氨气过多而冲开锥形瓶的塞子。

此法的装置和操作都很简便,而且制得的氨气浓度也比较大,做“喷泉”实验效果比较好。

图4-2 制取氨气

现象:

烧杯里的水由玻璃管进入烧瓶,形成喷泉,烧瓶内液体呈红色。

 

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实验(必修2)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实验1-1】

实验内容:

实验

现象

化学方程式

1.将少量新制的饱和氯水分别加入盛有NaBr溶液和KI溶液的试管中,用力振荡后加入少量四氯化碳,振荡、静置。

2.将少量溴水加入盛有KI溶液的试管中,用力振荡后加入少量四氯化碳,振荡、静置。

思考分析:

教材中此实验是分步进行,饱和氯水会挥发出氯气造成污染。

可尝试改进设计实验如下,操作方便,对比性强,现象明显,且无有毒气体逸出。

(1)实验装置(如图1-1)。

(2)实验操作:

①向U形管中加入约2g高锰酸钾粉末;取一根5mm×150mm的玻璃管,插入橡皮塞中,在图1-1所示实验装置中的“4、5、6”处贴上滤纸小旗,分别滴3滴淀粉KI溶液、饱和KI溶液、溴化钠溶液(从上到下)。

另取一同样的玻璃管,两端各塞入一小团脱脂棉,在1和2处脱脂棉上分别滴入淀粉KI溶液和饱和NaBr溶液,并在两端分别接一橡皮管(带夹子);在3处装入吸有NaOH溶液的脱脂棉。

按图1-1的装置连接。

②滴加浓盐酸,即可看到有黄绿色的氯气产生,与小旗接触后,由下至上依次出现:

蓝色、紫黑色、红棕色。

打开1、2处的夹子,当氯气恰好上升到2位置,保持一会儿即夹住2处,不使氯气上升。

③取下上节玻璃管,在2处微微加热,即看到红棕色的溴上升到1处,此时有蓝色出现。

 

【实验1-2】

实验内容:

取一块绿豆大的金属钠(切去氧化层),用滤纸吸净煤油,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微热。

待钠熔成球状时,将盛有氯气的集气瓶迅速倒扣在钠的上方,观察现象。

思考分析:

钠和氯气反应实验的改进建议及说明:

1.教材中演示实验的缺点:

(1)钠预先在空气中加热,会生成氧化物,影响钠在氯气中燃烧;

(2)预先收集的氯气在课堂演示时可能不够;(3)实验过程中会产生少量污染。

2.改进的装置(如图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